照相機
授課人 | 張 偉 | 單位 | 大慶二十五中 | 授課時間 | ||||
授 課 題 目 | 第六章 光的折射 第三節 | |||||||
授 課 目 標 | 知識目標 | 1.掌握凸透鏡成縮小實像的條件 2.成像的原理, 3.了解的結構,的使用方法 | ||||||
能力目標 | 培養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物理知識和應用能力 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鍛煉學生多方位發展的能力 | |||||||
情感目標 | 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
教 學 重 點 |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的條件 | |||||||
教 學 難 點 | 物距變化時像及像距的變化 | |||||||
教 學 用 具 | 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信息技術應用設備 | |||||||
教 學 方 法 | 實驗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 |||||||
組 織 教 學 | 學生活動 | 備 注 | ||||||
教 學 策 略 教 學 策 略 |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從人們旅游觀光時使用拍攝留念,提出問題:是怎樣把人的影像留下來的?從而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 目的:研究物體放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時在凸透鏡鏡中成像規律 實驗方法:(1)保持凸透鏡、燭焰、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線并在同一高度上 (2)將蠟燭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某處,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清晰像,觀察像的大小、倒正、像距的大小 (3)將蠟燭由遠處逐漸向二倍焦距處移動,觀察像的大小、像距的大小的變化 實驗結論:(1)當u> (2)當蠟燭向 2.學生得出結論后,教師總結:利用多媒體展示凸透鏡成像規律,使學生對凸透鏡的成像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3. (1)利用信息技術演示成像的原理 (2)展示的實物說明的結構。 (3)說明調焦環的作用 (4)說明的光圈和快門的作用 4.小結本節內容 5.練習: 6.作業 : 三.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凸透鏡成像規律1 目的:研究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內時在凸透鏡中成像規律 結論:(1)當u> (2)當蠟燭向 二、原理及其它 1、原理: 2、結構及各部分作 用:調焦環,快門, 光圈 四、課后反思: | 學生觀看視頻后在教師引導下提出問題 學生操作實驗 學生總結規律 學生閱讀后發現問題 學生小結本節的收獲 學生自我、相互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