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力
課題 | 第八章 第一節(1課時) | 執教 | | |||||
教學 目標 | 1. 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 知道力所產生的效果。 3. 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
重點 | 力的概念。 | |||||||
難點 |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
教具 | 演示 | 彈簧、鋼鋸條、氣球、磁鐵、磁針、大頭針、鐵塊。 | ||||||
學生 | ||||||||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 學生活動 | |||||||
一引入新課 | 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 |||||||
二教學過程 設計 | 一.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我們常常提到“力”這個字,但是在物理學中所說的力的含義要比生活中所說的力的含義狹窄、確切得多。 人推車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來需要力;馬拉車需要用力。這些有力出現的實例中都伴有肌肉緊張,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緊張而來的。但在在大量情況下,雖然沒有出現肌肉緊張的情況,仍然有力存在,因為產生了和肌肉緊張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鐵石吸引這些大頭針,盡管沒有肌肉緊張,不是也有力存在嗎?(演示) 請大家舉出有力存在的實例。 請大家考慮,當有力存在(或出現)時有幾個物體? 教師:有力存在時,一定有兩個物體發生了某種作用。吸引、拉、舉等等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 吸鐵石吸引鐵釘,吸引就是吸鐵石對鐵休的吸引力。運動員舉杠鈴,舉就是運動員對杠鈴的力。火車頭拉車箱,拉就是火車頭對車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說明,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組物體是施力的,另一組物體是受力的。對一個力來說,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現在請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 |||||||
教學過程 設計 | 汽車對拖車的拉力;推土機對土的推力;起重機向上吊起集裝箱的力 教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對力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兩點。這里所說的作用指的就是力。當有力出現時,應分清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尤其是注意認清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三、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演示實驗:吸鐵石吸引大頭針。 2. 演示實驗:鐵塊吸引小磁針的一個極。 四、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1)實驗:用手將彈簧拉長。 教師:彈簧受到拉力時變長了。 (2)實驗:手用力使鋸條變彎曲。 教師:氣球受到手的壓力時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教師:足球靜止在地面上,腳踢它時給它一個力,足球受到這個力由靜止變為運動。汽車關閉了發動機后,由于汽車受到阻力,速度逐漸變小,最終停下來。可見力可以使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大,也可以使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小。 (2)教師:乒乓球向我們飛來,我們揮拍打去,球的運動方向變化了,又向對方的球臺飛去。可見力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五、練習 五.小結,練習(略) | 學生回答 | ||||||
三.思考與作業 | 《同步訓練》 | |||||||
四板書 | 第八章 第一節 一. 1.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一個力必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二.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速度和方向) 2.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 |||||||
五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