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成像的特點和虛像的概念,知道的應用.
2.初步學習用光路圖研究幾何光學的成像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成像特點的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以及歸納得出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根據成像特點,運用對稱法確定物體在中所成的像,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在日常生活、生產、科技方面廣泛的應用,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先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鏡子成像的現象引出成像的概念,然后通過實驗歸納出成像的規律.再從光的反射定律出發,借助于作圖分析發光點怎樣成虛像,并擴展到物體怎樣成虛像.最后加強了聯系實際,列舉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用的例子.并介紹了在潛望鏡上的應用.講好本節課的關鍵是指導學生做好實驗,成像的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虛像概念的建立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教法建議
1.研究成像特點的實驗,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應作為探究性實驗進行教學.
2.進行必要的實驗指導:
1)盡可能選薄一些的玻璃,否則會看到兩個不重合的像.
2)平板玻璃一定要保證豎直設置,兩只蠟燭大小應一樣并豎直放置以方便觀察和研究.
3)怎樣判定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如圖5-3-1,手移動B,當看見B與A的像變成一只點燃的蠟燭,從不同的角度看,都看到B的芯上有火焰,B正好跟A的像重合.這時,用筆貼近A和B的下端,描出它們與紙的接觸線,得到兩個小圓.這兩個小圓的圓心,就是A和B的位置.
3.滲透從簡單到復雜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課本從發光點S的像推論物體的像,教學中還可把物體的像區分為發光物體的像和發光物體的像,并在教學中說明這種由簡單到復雜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4.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借助光路圖分析成像原理和虛像的概念,有助于學生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總結得出的成像特點
教學難點 :“虛像”概念的建立
教具:
同樣大小(長短、粗細)的蠟燭一對、小蠟燭一只、大蠟燭一只;一面,平板玻璃一塊,支架一幅,方格紙一張,同樣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對、刻度尺一把.
教學過程 :
一、 新課引入
方法1: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鏡子引入課題
課前要求學生在家中分別在大面鏡前和小面鏡前觀察自己的像,提出成像的概念,并提出問題:
1) 人或物體在鏡中的像的形狀、大小跟原物一樣嗎?
2) 人或物體在鏡前移動時,鏡中的像怎樣移動?
3) 鏡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樣呈現在光屏上?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議論和回答,引出研究成像特點的實驗.
方法2:在教室前懸掛一大一小兩面鏡子(懸掛的角度盡可能是同學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像),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再準備幾面鏡子,讓學生從前傳到后,觀察自己的像并與前面兩面鏡中的像相比較,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二、 新課教學
1.成像特點
探究成像特點
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用的鏡子是,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具體地說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點?
探究指導:要探究成像特點,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我們雖然可以看到物體在里的像,但如果在后面仿制一塊光屏(白紙),屏上不會呈現物體的像,因此我們無法用尺子去測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為此,你選用什么樣的?
2)如何確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較物到鏡面的距離與像到的距離關系?
4)如何比較物像的大小、形狀的關系?
5)怎樣觀察物與像的左右關系?
6)怎樣通過實驗判定像的大小與物到鏡的距離是否有關?
學生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交流分析歸納得出探究結果:
1)所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的距離與到的距離關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與物的左右關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與物的上下關系是__________.
5)當物體遠離或靠近移動時物體的像的移動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狀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虛像
方法1:從成像原理出發
讓學生結合課本70頁圖5-14,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發光點S射向的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指出鏡發射出來的光線是發散的,不會相交.由于光的直線傳播,人們習慣的認為看見的東西都在前方,會覺得反射光像是從前方鏡中的像點射來的.實際上鏡中并沒有光直接到達.這說明虛像點不是反射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虛的.
老師演示:(用攝像機代替學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點燃的蠟燭放在平板玻璃前,通過玻璃觀察觀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認為接收到像,移動攝像機的鏡頭繞過玻璃直接對準光屏,光屏上并無像存在.
方法2:學生分組實驗,分別嘗試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學生對成虛像產生強烈印象.然后通過對成像光路圖的研究,討論兩個問題:(1)到達觀察者眼睛的光是從何處反射來的?(2)像點是怎樣形成的?教學中,學生比較能接收像點實際上不存在的觀點,但他們感到困惑的是人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感覺,因而給教學帶來一些困難.可告訴學生,人們的這個認識的由來是根據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事實.
3.的應用
的應用比較廣泛,結合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了解的應用.除課本上提到的,可以讓學生列舉還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并結合每種情況,分析起什么作用.
三、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水中燃燒著蠟燭
拉上窗簾,使屋子變暗,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望去,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如圖5-3-14
- ,平面鏡
四、平面鏡集體備課組成員:仲沛東,葛志華,彭榮生,姜第林,梅震,王小林,蔣志娟,畢云水。教學目標:1.知道平面鏡成像特點,并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2.知道平面鏡成像原理和虛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鏡的應用。...
- 平面鏡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虛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鏡的應用.2.初步學習用光路圖研究幾何光學的成像問題.能力目標1.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以及歸納得出平面鏡...
- 平 面 鏡
目的要求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平面鏡能成像,像與物體左右相反;了解平面鏡的應用。2、培養學生歸納能力(歸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動手能力(初步學會制作簡易潛望鏡)3、通過制作簡易潛望鏡,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
- 平面鏡
教學目標:1.知道成像特點,并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2.知道成像原理和虛像的概念。 3.知道的應用。 4.介紹我國古代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平面鏡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知道成像的特點和虛像的概念,知道的應用. 2.初步學習用光路圖研究幾何光學的成像問題.能力目標 1.通過成像特點的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以及歸納得出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
- 平面鏡
教學目標:1.知道成像特點,并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2.知道成像原理和虛像的概念。 3.知道的應用。 4.介紹我國古代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平面鏡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知道成像的特點和虛像的概念,知道的應用. 2.初步學習用光路圖研究幾何光學的成像問題.能力目標 1.通過成像特點的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以及歸納得出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
- 平面鏡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知道成像的特點和虛像的概念,知道的應用. 2.初步學習用光路圖研究幾何光學的成像問題.能力目標 1.通過成像特點的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以及歸納得出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
- 平面鏡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知道成像的特點和虛像的概念,知道的應用. 2.初步學習用光路圖研究幾何光學的成像問題.能力目標 1.通過成像特點的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以及歸納得出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
- 平面鏡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知道成像的特點和虛像的概念,知道的應用. 2.初步學習用光路圖研究幾何光學的成像問題.能力目標 1.通過成像特點的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分析,以及歸納得出成像特點的過程,培養...
- 學看平面圖
(人教新課標)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第四單元 尋路和行路第一課 學看平面圖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通過參與模擬火炬傳遞,增強奧運意識,培養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 二、學畫平面圖
教學目的:1、認識幾個方向,會看平面圖,能自己設計簡單的平面圖和圖例。掌握辯別方向的方法。2、再生活中能清楚得便別方向。3、增加對校園的喜愛之情教學重難點:學會畫平面圖教學準備:指南針教學課時:三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問:在...
- 學看平面圖教案
學看平面圖教學目標:1. 了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2. 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及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出某一地點的位置。3. 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能認識顯示生活中處于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并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
- 認識平面圖上的東西南北和路線圖(新人教三下)
認識平面圖上的東西南北和路線圖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 第二課時 繪制平面圖( 第二單元)
教學目標:(1)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2)通過繪制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 八年級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