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

u      課型:新授課

u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u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個特征。

2.常識性了解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知道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u      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u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教學重、難點解析

u      重點

聲音的三個特性。

u      難點

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調、響度和單色三者的區別。

教學準備

師:收錄機、樂器(電子琴、小鼓等)、鋼尺、發音齒輪、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機及喇叭

生:自帶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鋼尺、塑料尺等)、音叉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創造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   (約  4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2.為何能奏出如此變化多端的曲子來呢?教師板書出課題:“聲音的特性”

1.欣賞樂曲,受到強烈的音樂感染。 

2.聽講,產生探究聲音奧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調:(讓學生體驗探究的基本過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   (約 16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拿出一個樂器(用簡易的兒童樂器也行,沒有樂器可用實驗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調高低不同的音符。

講述:剛才同學們聽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們也知道,按動鋼琴的琴鍵,從左到右,音調逐漸增高。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板書音調的定義。

2.探究:

(1)提出問題:問學們不僅知道了音調有高低,還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調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隨堂學生實驗):同學用自己手邊的器具,能想辦法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嗎?

 

大家能拿出既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又便于觀察的方案嗎?

引導有些小組進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如P19圖1.3-1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使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3)分析和論證: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引導學生分析:鋼尺振動的越快,發出的音調越高;鋼尺振動的越慢,發出的音調越低。

3.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一位學生上臺觀察在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
!!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

引導學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觸齒數多的齒輪時,振動快,發出的音調高;接觸齒數少的齒輪時,硬片振動慢,發出的音調低。

4.講述:可見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板書結論。

由演示得出: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5.提問:昆蟲飛行時翅膀都要振動,當蝴蝶和蜜蜂從我們背后飛過時,為什么我們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而不能發現飛行的蝴蝶?

講述: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是有一定的范圍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提問:為什么有些聲音在人們毫無察覺時,貓、狗就已經警覺地聽到了?

教師簡要介紹一些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發聲頻率范圍與人的差異。并擴展介紹超聲、次聲現象及其廣泛的應用,有些情況下也存在危害。

6. 演示:觀察聲波的波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音叉聲音聲波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波形。

1.學生聽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學生音樂課具備這樣的常識) 

獲得對音調高低的感性認識后,了解音調的定義。 

 

2. 探究

1)思考,進行猜想。(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根據平時自己對聲現象的觀察,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管學生的看法如何,教師都應該表揚、鼓勵,倡導大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2)學生積極地嘗試各種辦法,有的可能用鋼尺、塑料尺撥動,有的可能有長短、大小不同的筆筒吹,有的可能敲動不同的物體、不同的部位。

學生篩選出方案。

 

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注意聽聲、觀察。 

 

3)比較、分析,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3.學生觀察器材、弄清原理,認真聽聲、作出比較。 

 

 

分析、比較,再次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為后面的歸納打下基礎。

4.聽講,這里是學習物理學第一個引入了物理量,認識到引入物理量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意義,認識到頻率這個物理量的意義和定義、單位及單位的符號。 

歸納。作好記錄。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習小組間有不同看法也可以爭論。 

聽講。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 

 

學生可自由舉手發言,然后教師小結學生發言,并作明確解答,擴展知識,活躍思維。

學生也可以舉一些自己了解的超聲、次聲現象及其應用。 

6.觀察。獲得“單調與振動頻率有關”的感性認識。

 

 

 

三、 12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輕敲和重敲讓其發出聲音。問:同學們聽出聲音有何不同?

講述: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板書響度的定義。

2.探究:

(1).提出問題: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P21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

(3)分析和論證:比較不同響度的情況下乒乓球彈開的幅度。引導學生分析:音叉的響度越大,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大;音叉的響度越小,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小。

3.演示:關于響度跟振動的振幅的關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實驗外,在紙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變音量大小;用敲擊音叉將盛在盤內的水濺出等實驗都可以觀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實驗時要注意可見度,如果可見度不佳,可請后面的同學上講臺來自己做,做后大聲地告訴全班同學。

4.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板書結論。 

 

 

5.演示、補充:拿出鬧鐘讓同學們聽。前排同學可以清晰地聽見鬧鐘滴答的聲音,后面幾排的同學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跟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1.觀察、聽音,然后回答:聲音的強弱不同(或聲音的大小不同)

了解響度的定義。

 

2.探究:

1)思考。提出猜想。 

2)設計實驗:除了教材中的實驗方案,有其它實驗方案更好。提倡學生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案。

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3)比較、歸納。認識到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3.觀察演示實驗或上講臺進行實驗。對實驗方案有創新的同學給予很好的評價。 

 

 

4.了解振幅的意義和定義。

在實驗基礎上,在老師引導下歸納出結論: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響度跟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5.觀察、了解。

 

四、  (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用不同樂器(如電子琴、吉它、音叉等等)發出同一音調的聲音。大家閉上眼睛能辨別出來嗎?

找四個同學在后面分別念一首詩,能指出是哪一個同學嗎?

講述:除以上音調、響度外,音色也是樂音的一個特征。板書出“音色”這個概念。

不同的樂器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曲子,我們可以聽出差別。不同人說話的音色不同,所以就有了“聞其聲而知其人”。 

2.演示:觀察波形

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例如都發C調的1dou),比較各波形有什么不同。 

1.聽聲音、參與活動。 

 

 

聽講。甚至有些同學的思維得到擴散,“我們能聽出敲桌子聲和打碎玻璃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在家里,我還能辨出爸爸、媽媽的腳步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等等,教師給以肯定。 

2. 觀察波形。對“不同樂器音色不同”獲得感性認識。

五、簡單小結(鞏固本節的知識點)   (大約  2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小結:本課學習了樂音的三個特征,即音調、響度和音色。恰當的樂音給人以精神上的調節,藝術上的享受,激勵人們奮發向上。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知道:

1.什么是音調?音調是由什么因素決定?

2.什么是響度?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人們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是根據樂音的哪一個特征?

 

回顧本節內容,回答。

六、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聲音特性的理解,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約6分鐘)

練習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分析。

1.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為雷聲的 ( )

A、頻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響度很大    D、音調很高

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______不同.

3.馬戲團的訓狗員,在舞臺上用一種特殊的信號訓狗,觀眾完全沒有察覺,狗卻準確的聽從信號做各種動作。試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

 

 

1.根據對雷聲的體驗回答問題。

答案:C 

 

2.根據對生活的觀察和教學中對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別的認識,得出答案。

答案:響度,音調,音色。 

3.經過小組討論,利用人與動物聽聲的頻率范圍的差異回答。

答案: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聽到的聲音范圍遠比人耳聽到的范圍大,使從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頻率的聲音,馴狗員用的是超出人的聽覺范圍但在狗聽覺范圍內的信號。

 

七、課后延伸練習

P21“想想議議”

(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20Hz,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500600Hz。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人的聽覺頻率范圍,而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所以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聽到了討厭的蚊子聲。)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

.音調

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3.次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

.響度

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

2.響度與振幅有關。也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音色

我們能聽聲辯物是根據音色不同。

 

多媒體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與實際的聯系非常緊密,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如錄音機、VCD、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展示音樂的魅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播放豐富的超聲和次聲應用的資料片,拓展學生的知識。

能力提高設計

一位女高音正在輕聲為一名放聲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們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此題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正確區分樂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調,因此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輕聲”與“放聲歌唱”則表明了聲音響度的大小,女高音響度小,男低音響度大。)

物理小知識

共振在開玩笑

大約在170年以前,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入侵西班牙,有一支部隊從一條鐵鏈懸橋上通過的時候,指揮官起勁地喊著口令:“一、二、三、四!”隨著口令,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上了橋。懸橋越來越激烈的上下振動著,當隊首的人快走近對岸的時候,只聽見嘩啦一聲巨響,懸橋突然斷了,橋上的官兵都掉進了水里,淹死了不少。

無獨有偶,1906年,一支沙俄軍隊在通過彼得堡附近的豐坦卡河大橋的時候,由于齊步走,大橋震斷,也淹死了一些人。事后有關方面對橋進行了詳細的檢查,認定橋身相當堅固,也沒發現有人故意破壞的痕跡,這橋斷人亡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呢?

原來是共振在開玩笑。你知道共振在開什么玩笑嗎?斷橋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隊伍齊步走過橋的時候,相當于對橋加了一個策動力。當它的頻率等于或者接近橋的固有頻率的時候橋就發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把橋震斷。因此,大隊人馬過橋,切忌齊步走,有些國家還做出規定,軍隊一律不許齊步過橋。

同樣,火車過鐵橋,車輪和鐵軌銜接處的撞擊,也會產生周期性變化的作用力。如果這種作用力的頻率和鐵橋的固有頻率相等或者接近,橋就會發生共振,這種震動也可能使橋震壞。所以火車通過大鐵橋一定要減速行駛,使撞擊力的頻率遠低于橋的固有頻率,避免鐵橋發生共振。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折射》教學設計(通用7篇)

    (一)教材:物理通報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試驗本第一冊(二)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折射現象,掌握折射規律.(2)使學生能作簡單的折射光路圖.應達到的目標:①能說明什么是折射現象;②掌握折射時的規律;③能作出簡單的折射光路圖;...

  • 八年級物理上冊《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精選4篇)

    目標:1.知識和技能(1) 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 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4) 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反射》教學設計(精選5篇)

    (一)教學目的1.知道光的反射現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從實驗中分析現象,歸納總結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 2019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寒假作業答案

    溫馨提醒:寒假作業可以幫助同學們在假期鞏固上一學期學到的知識!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學寒假作業參考答案,供你學習參考!一、選擇題:DBBCC、DBBDD。二、填空題1、振動,介質,0,音色,響度。...

  • 八年級物理上冊《電流和電路》知識點歸納

    電荷1、用綢子摩擦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2、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3、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是庫侖(c),簡稱庫。...

  • 八年級物理上冊《生活中的透鏡》學案人教版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學生:八年級學生 2、學科:物理3、課時:1課時二、教學課題 《生活中的透鏡》本節課圍繞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等儀器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對凸透鏡的成像有直觀、...

  • 八年級物理上冊基礎知識總結

    第一章 聲現象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知識點1:聲音的產生知識提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拓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源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 八年級物理上冊《信息的傳遞》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一、現代順風耳—電話1、電話①發明: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②基本結構:話筒:金屬盒、碳粒、膜片聽筒:磁鐵、螺線管、薄鐵片③工作原理:話筒把聲音變成變化的電流,電流延著導線把信息傳到遠方,在另一端,電流使聽筒的膜片振動,攜帶...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 光的反射一、光源光源: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自然光源:太陽、星星、螢火蟲、燈籠魚等.人造光源:火把、電燈、蠟燭等.二、光的傳播光的直線傳播:光在透明、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1)小孔成像:像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1、運動的描述1.機械運動: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2.參照物(1)研究機械運動,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現象》知識點歸納

    光的傳播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1、光直線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2、光年:光年是長度單位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聲現象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 八年級物理上冊《物態變化》知識點歸納

    物態變化溫度計1、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攝氏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2、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3、體溫計有縮口,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測量范圍是35℃~ 42℃;分度值為0.1℃攝氏溫度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復習2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后鏡,街道拐角處的反光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電筒)七、光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透鏡及其應用》知識點歸納

    透鏡1、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2、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生活中的透鏡1、照相機:u 2f 成縮小 、倒立的實像2、投影儀:f u 2f 成放大、倒立的實像3、放大鏡:u f 成放大、正立的虛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西县| 双柏县| 葵青区| 娄底市| 临沭县| 揭阳市| 乌兰察布市| 宜阳县| 富锦市| 万盛区| 福泉市| 临潭县| 托克逊县| 水富县| 桑日县| 阿城市| 永安市| 武宁县| 开平市| 湘潭市| 岳阳县| 秭归县| 兴义市| 平远县| 长垣县| 天台县| 昔阳县| 嘉义市| 江孜县| 盐城市| 张北县| 定远县| 普兰店市| 平顺县| 萨嘎县| 彭泽县| 康乐县| 大余县| 靖州| 乐山市|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