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shù)學教案 > 初中數(shù)學教案 >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通用15篇)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發(fā)布時間:2022-11-06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通用15篇)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1

  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本節(jié)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雖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在小學學過,但對于概念本質(zhì)屬性的理解并不深刻,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以后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打下基礎,所以教師不要忽視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是以后證明四邊形問題的基礎,也是學好全章的關鍵.尤其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推論的應用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夾在兩條平行線間;一個是平行線段,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得出一個結論平行線段相等,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結論都不成立,這也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教師要反復強調(diào).

  難點:本節(jié)的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靈活應用.為了能熟練的應用性質(zhì)定理及其推論,要把性質(zhì)定理和推論的條件和結論給學生講清楚,哪幾個條件,決定哪個結論,如何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即書寫格式,都要在講練中反復強化.

  3.教法建議

  (1)教科書一開始就給出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感覺這樣引入新課,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設計了一個動畫,建議老師們用它作為本節(jié)的引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2)在生產(chǎn)或生活中,平行四邊形是常見圖形之一,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教師最后做總結.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要判定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要判斷兩點:首先是四邊形,然后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3)對于教師來說講課固然重要,但講完課后有目的的強化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做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講內(nèi)容,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要反思回顧,總結深化.

  第一課時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

  3.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知道解決平行四邊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處理,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推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論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要求學生書寫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膶W風.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滲透幾何方法美和幾何語言美及圖形內(nèi)在美和結構美

  二、學法引導

  閱讀、思考、講解、分析、轉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應用

  2.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運用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在計算或證明中綜合應用本節(jié)前一章的知識.

  3.疑點及解決辦法:關于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兩點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直線中間的距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注重對概念的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上述概念,搞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高有關問題.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做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投影儀,投影膠片,小黑板,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復習提問,學習思考口答;教師設疑引思,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共同總結結論,教師示范講解,學生達標練習

  第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四邊形?什么叫四邊形的一組對邊?

  2.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在位置上有幾種可能?

  (教師隨著學生回答畫出圖1)

  圖1

  【引入新課】

  在四邊形中,我們常見的實用價值最大的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汽車的防護鏈,無軌電車的擊電桿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形象,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zhì)呢?這是這節(jié)課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寫出課題).

  【講解新課】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注意:一個四邊形必須具備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才是平行四邊形,反過來,平行四邊形就一定是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一個四邊形.因此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定義判定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表示:平行四邊形用符號“ ”表示,如圖1就是平行四邊形 ,記作“ ”.

  圖1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前必須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從屬于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又是特殊的四邊形,當然還有其特性(個性),下面介紹的性質(zhì)就是其特性,這是一般四邊形所不具有的.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教具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拼湊的平行四邊形演示,由此得到證明以上兩個定理的方法.如圖2)

  圖2

  如圖3, , .

  所以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

  由此得到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圖3要注意:必須有兩個平行,即夾兩條平行線段的兩條直線平行,被夾的兩條線段平行,缺一不可,如圖4中的幾種情況都不可以推出 .

  圖4

  4.平行線間的距離

  從推論可以知道,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從一條直線上所有各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如圖5.

  我們把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平行線的距離.

  圖5

  注意:(1)兩相交直線無距離可言.

  (2)連結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一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叫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這兩條平行線的距離,一定要注意這些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例1  已知:如圖1, , .

  求證:(1) ; ; .

  (2)△ 的頂點分別是△ 各邊的中點(證法略),課堂提問(投影打出). 圖1

  ①平行四邊形兩鄰邊的比為2:5,周長為28cm,則四條邊長分別為___________.

  ②在 中,若 ,則 , .

  【總結、擴展】

  1.小結

  本堂所講的主要內(nèi)容有

  (1)平行四邊形的概念,要理解這個概念的實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部分性質(zhì).

  ①關于邊的:對邊平行;對邊相等.

  ②關于角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3)“兩平行線的距離”是一定值,不隨垂線段的位置改變,即兩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2.思考:如圖.已知: 平面 , ,   求證: .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2 (1)、(2)、(3) P142中  3(1)

  九、板書設計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3中1、2、3

  補充1.在 中  (1)若 ,則 度, 度, 度;(2)若 ,則 度, 度;(3)若 ,則 度, 度.

  2. 中,周長為 ,△ 的周長比△ 周長多   則 , .

  3. 中, 的平分線分 為長是 和 的兩線段則 的周長是___________cm.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2

  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本節(jié)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雖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在小學學過,但對于概念本質(zhì)屬性的理解并不深刻,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以后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打下基礎,所以教師不要忽視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是以后證明四邊形問題的基礎,也是學好全章的關鍵.尤其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推論的應用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夾在兩條平行線間;一個是平行線段,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得出一個結論平行線段相等,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結論都不成立,這也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教師要反復強調(diào).

  難點:本節(jié)的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靈活應用.為了能熟練的應用性質(zhì)定理及其推論,要把性質(zhì)定理和推論的條件和結論給學生講清楚,哪幾個條件,決定哪個結論,如何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即書寫格式,都要在講練中反復強化.

  3.教法建議

  (1)教科書一開始就給出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感覺這樣引入新課,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設計了一個動畫,建議老師們用它作為本節(jié)的引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2)在生產(chǎn)或生活中,平行四邊形是常見圖形之一,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教師最后做總結.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要判定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要判斷兩點:首先是四邊形,然后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3)對于教師來說講課固然重要,但講完課后有目的的強化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做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講內(nèi)容,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要反思回顧,總結深化.

  第一課時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

  3.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知道解決平行四邊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處理,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推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論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要求學生書寫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膶W風.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滲透幾何方法美和幾何語言美及圖形內(nèi)在美和結構美

  二、學法引導

  閱讀、思考、講解、分析、轉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應用

  2.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運用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在計算或證明中綜合應用本節(jié)前一章的知識.

  3.疑點及解決辦法:關于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兩點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直線中間的距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注重對概念的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上述概念,搞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高有關問題.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做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投影儀,投影膠片,小黑板,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復習提問,學習思考口答;教師設疑引思,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共同總結結論,教師示范講解,學生達標練習

  第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四邊形?什么叫四邊形的一組對邊?

  2.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在位置上有幾種可能?

  (教師隨著學生回答畫出圖1)

  圖1

  【引入新課】

  在四邊形中,我們常見的實用價值最大的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汽車的防護鏈,無軌電車的擊電桿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形象,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zhì)呢?這是這節(jié)課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寫出課題).

  【講解新課】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注意:一個四邊形必須具備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才是平行四邊形,反過來,平行四邊形就一定是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一個四邊形.因此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定義判定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表示:平行四邊形用符號“ ”表示,如圖1就是平行四邊形 ,記作“ ”.

  圖1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前必須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從屬于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又是特殊的四邊形,當然還有其特性(個性),下面介紹的性質(zhì)就是其特性,這是一般四邊形所不具有的.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教具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拼湊的平行四邊形演示,由此得到證明以上兩個定理的方法.如圖2)

  圖2

  如圖3, , .

  所以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

  由此得到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圖3要注意:必須有兩個平行,即夾兩條平行線段的兩條直線平行,被夾的兩條線段平行,缺一不可,如圖4中的幾種情況都不可以推出 .

  圖4

  4.平行線間的距離

  從推論可以知道,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從一條直線上所有各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如圖5.

  我們把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平行線的距離.

  圖5

  注意:(1)兩相交直線無距離可言.

  (2)連結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一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叫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這兩條平行線的距離,一定要注意這些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例1  已知:如圖1, , .

  求證:(1) ; ; .

  (2)△ 的頂點分別是△ 各邊的中點(證法略),課堂提問(投影打出).圖1

  ①平行四邊形兩鄰邊的比為2:5,周長為28cm,則四條邊長分別為___________.

  ②在 中,若 ,則 , .

  【總結、擴展】

  1.小結

  本堂所講的主要內(nèi)容有

  (1)平行四邊形的概念,要理解這個概念的實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部分性質(zhì).

  ①關于邊的:對邊平行;對邊相等.

  ②關于角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3)“兩平行線的距離”是一定值,不隨垂線段的位置改變,即兩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2.思考:如圖.已知: 平面 , ,   求證: .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2 (1)、(2)、(3) P142中  3(1)

  九、板書設計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3中1、2、3

  補充1.在 中  (1)若 ,則 度, 度, 度;(2)若 ,則 度, 度;(3)若 ,則 度, 度.

  2. 中,周長為 ,△ 的周長比△ 周長多   則 , .

  3. 中, 的平分線分 為長是 和 的兩線段則 的周長是___________cm.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3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圖1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它的哪些性質(zhì)?

  2.已知:如圖1, ,.

  求證:.

  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zhì)?

  引入新課

  在證實“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性質(zhì)時,是通過連結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三角形來證實的.假如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兩條對角線都連結起來,那么這兩條對角線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講解新課

  圖2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如圖2.獲得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感性熟悉,然后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實.

  (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綜合應用:

  同學們已經(jīng)把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這是解決平行四邊形有關問題的基礎,靈活應用則是關鍵.

  圖3

  例2 已知:如圖3 的對角線、相交于點 ,過點與、分別相交于點、.

  求證:.

  證實比較輕易,只須證出△ ≌△,或△ ≌△,這是學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重及時應用新知識,防止思維定勢.如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 ,而不再重復定理的推導過程證出.

  圖4

  例3 已知,如圖4,,,.求的面積.

  (1)首先引導學生按所給條件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回顧小學里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

  (2)講清楚何為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平行四邊形中,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對邊作垂線,這點與垂足間的距離叫做以這條邊為底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如圖5中的垂線段分別是垂足所在邊上的高,習慣上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都從一個頂點出發(fā)作一邊的垂線.作圖時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垂線段本身,而計算時用的是垂線段的長度.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表示法,如圖5表示為 .

  (4)學生自己完成解答.

  圖5

  總結、擴展

  1.小結

  (1)性質(zhì)定理及其它新知識的靈活應用,防止思維定勢,方法僵化.

  (2)引導學生填寫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稱

  平行四邊形

  示意圖

  定義

  性

  質(zhì)

  邊

  角

  對角線

  2.思考題:教材p144中 b.4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書設計

  標題例2

  小結(表格)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3例3

  十、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

  簡稱“ ”,為在中學生中激勵,選拔科學人才,1959年開始舉辦數(shù)學競賽,首次由羅馬尼亞任東道國,此后每年七舉行一次,在各國提交的題目中,由每屆的全委會選六道題,分兩個上午完成,每次四個半小時,總分42分,各參賽國可派六名學生參加競賽.1985年7月我國首次派代表參加第26屆 .中國隊獲金牌數(shù)為各隊之首.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4中1、2

  補充:1.若平行四邊形一邊長為 ,一對角線長為 ,則另一對角線 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

  2.在中, , , ,則 .

  3.已知 是 的 邊上任一點,則 : 的值為____.

  a. b. c. d.不確定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4

  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本節(jié)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雖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在小學學過,但對于概念本質(zhì)屬性的理解并不深刻,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以后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打下基礎,所以教師不要忽視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是以后證明四邊形問題的基礎,也是學好全章的關鍵.尤其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推論的應用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夾在兩條平行線間;一個是平行線段,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得出一個結論平行線段相等,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結論都不成立,這也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教師要反復強調(diào).

  難點:本節(jié)的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靈活應用.為了能熟練的應用性質(zhì)定理及其推論,要把性質(zhì)定理和推論的條件和結論給學生講清楚,哪幾個條件,決定哪個結論,如何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即書寫格式,都要在講練中反復強化.

  3.教法建議

  (1)教科書一開始就給出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感覺這樣引入新課,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設計了一個動畫,建議老師們用它作為本節(jié)的引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2)在生產(chǎn)或生活中,平行四邊形是常見圖形之一,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教師最后做總結.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要判定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要判斷兩點:首先是四邊形,然后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3)對于教師來說講課固然重要,但講完課后有目的的強化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做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講內(nèi)容,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要反思回顧,總結深化.

  第一課時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

  3.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知道解決平行四邊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處理,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推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論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要求學生書寫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膶W風.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滲透幾何方法美和幾何語言美及圖形內(nèi)在美和結構美

  二、學法引導

  閱讀、思考、講解、分析、轉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應用

  2.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運用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在計算或證明中綜合應用本節(jié)前一章的知識.

  3.疑點及解決辦法:關于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兩點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直線中間的距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注重對概念的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上述概念,搞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高有關問題.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做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投影儀,投影膠片,小黑板,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復習提問,學習思考口答;教師設疑引思,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共同總結結論,教師示范講解,學生達標練習

  第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四邊形?什么叫四邊形的一組對邊?

  2.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在位置上有幾種可能?

  (教師隨著學生回答畫出圖1)

  圖1

  【引入新課】

  在四邊形中,我們常見的實用價值最大的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汽車的防護鏈,無軌電車的擊電桿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形象,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zhì)呢?這是這節(jié)課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寫出課題).

  【講解新課】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注意:一個四邊形必須具備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才是平行四邊形,反過來,平行四邊形就一定是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一個四邊形.因此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定義判定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表示:平行四邊形用符號“ ”表示,如圖1就是平行四邊形 ,記作“ ”.

  圖1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前必須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從屬于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又是特殊的四邊形,當然還有其特性(個性),下面介紹的性質(zhì)就是其特性,這是一般四邊形所不具有的.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教具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拼湊的平行四邊形演示,由此得到證明以上兩個定理的方法.如圖2)

  圖2

  如圖3, , .

  所以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

  由此得到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圖3要注意:必須有兩個平行,即夾兩條平行線段的兩條直線平行,被夾的兩條線段平行,缺一不可,如圖4中的幾種情況都不可以推出 .

  圖4

  4.平行線間的距離

  從推論可以知道,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從一條直線上所有各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如圖5.

  我們把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平行線的距離.

  圖5

  注意:(1)兩相交直線無距離可言.

  (2)連結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一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叫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這兩條平行線的距離,一定要注意這些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例1  已知:如圖1, , .

  求證:(1) ; ; .

  (2)△ 的頂點分別是△ 各邊的中點(證法略),課堂提問(投影打出).圖1

  ①平行四邊形兩鄰邊的比為2:5,周長為28cm,則四條邊長分別為___________.

  ②在 中,若 ,則 , .

  【總結、擴展】

  1.小結

  本堂所講的主要內(nèi)容有

  (1)平行四邊形的概念,要理解這個概念的實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部分性質(zhì).

  ①關于邊的:對邊平行;對邊相等.

  ②關于角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3)“兩平行線的距離”是一定值,不隨垂線段的位置改變,即兩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2.思考:如圖.已知: 平面 , ,   求證: .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2 (1)、(2)、(3) P142中  3(1)

  九、板書設計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3中1、2、3

  補充1.在 中  (1)若 ,則 度, 度, 度;(2)若 ,則 度, 度;(3)若 ,則 度, 度.

  2. 中,周長為 ,△ 的周長比△ 周長多   則 , .

  3. 中, 的平分線分 為長是 和 的兩線段則 的周長是___________cm.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5

  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本節(jié)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雖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在小學學過,但對于概念本質(zhì)屬性的理解并不深刻,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以后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打下基礎,所以教師不要忽視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是以后證明四邊形問題的基礎,也是學好全章的關鍵.尤其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推論的應用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夾在兩條平行線間;一個是平行線段,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得出一個結論平行線段相等,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結論都不成立,這也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教師要反復強調(diào).

  難點:本節(jié)的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靈活應用.為了能熟練的應用性質(zhì)定理及其推論,要把性質(zhì)定理和推論的條件和結論給學生講清楚,哪幾個條件,決定哪個結論,如何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即書寫格式,都要在講練中反復強化.

  3.教法建議

  (1)教科書一開始就給出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感覺這樣引入新課,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設計了一個動畫,建議老師們用它作為本節(jié)的引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2)在生產(chǎn)或生活中,平行四邊形是常見圖形之一,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教師最后做總結.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要判定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要判斷兩點:首先是四邊形,然后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3)對于教師來說講課固然重要,但講完課后有目的的強化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做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講內(nèi)容,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要反思回顧,總結深化.

  第一課時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

  3.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知道解決平行四邊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處理,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推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論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要求學生書寫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膶W風.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滲透幾何方法美和幾何語言美及圖形內(nèi)在美和結構美

  二、學法引導

  閱讀、思考、講解、分析、轉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應用

  2.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運用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在計算或證明中綜合應用本節(jié)前一章的知識.

  3.疑點及解決辦法:關于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兩點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直線中間的距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注重對概念的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上述概念,搞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高有關問題.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做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投影儀,投影膠片,小黑板,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復習提問,學習思考口答;教師設疑引思,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共同總結結論,教師示范講解,學生達標練習

  第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四邊形?什么叫四邊形的一組對邊?

  2.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在位置上有幾種可能?

  (教師隨著學生回答畫出圖1)

  圖1

  【引入新課】

  在四邊形中,我們常見的實用價值最大的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汽車的防護鏈,無軌電車的擊電桿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形象,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zhì)呢?這是這節(jié)課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寫出課題).

  【講解新課】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注意:一個四邊形必須具備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才是平行四邊形,反過來,平行四邊形就一定是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一個四邊形.因此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定義判定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表示:平行四邊形用符號“ ”表示,如圖1就是平行四邊形 ,記作“ ”.

  圖1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前必須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從屬于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又是特殊的四邊形,當然還有其特性(個性),下面介紹的性質(zhì)就是其特性,這是一般四邊形所不具有的.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教具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拼湊的平行四邊形演示,由此得到證明以上兩個定理的方法.如圖2)

  圖2

  如圖3, , .

  所以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

  由此得到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圖3要注意:必須有兩個平行,即夾兩條平行線段的兩條直線平行,被夾的兩條線段平行,缺一不可,如圖4中的幾種情況都不可以推出 .

  圖4

  4.平行線間的距離

  從推論可以知道,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從一條直線上所有各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如圖5.

  我們把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平行線的距離.

  圖5

  注意:(1)兩相交直線無距離可言.

  (2)連結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一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叫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這兩條平行線的距離,一定要注意這些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例1  已知:如圖1, , .

  求證:(1) ; ; .

  (2)△ 的頂點分別是△ 各邊的中點(證法略),課堂提問(投影打出).圖1

  ①平行四邊形兩鄰邊的比為2:5,周長為28cm,則四條邊長分別為___________.

  ②在 中,若 ,則 , .

  【總結、擴展】

  1.小結

  本堂所講的主要內(nèi)容有

  (1)平行四邊形的概念,要理解這個概念的實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部分性質(zhì).

  ①關于邊的:對邊平行;對邊相等.

  ②關于角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3)“兩平行線的距離”是一定值,不隨垂線段的位置改變,即兩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2.思考:如圖.已知: 平面 , ,   求證: .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2 (1)、(2)、(3) P142中  3(1)

  九、板書設計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3中1、2、3

  補充1.在 中  (1)若 ,則 度, 度, 度;(2)若 ,則 度, 度;(3)若 ,則 度, 度.

  2. 中,周長為 ,△ 的周長比△ 周長多   則 , .

  3. 中, 的平分線分 為長是 和 的兩線段則 的周長是___________cm.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6

  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本節(jié)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zhì).雖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在小學學過,但對于概念本質(zhì)屬性的理解并不深刻,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以后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打下基礎,所以教師不要忽視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是以后證明四邊形問題的基礎,也是學好全章的關鍵.尤其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推論的應用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夾在兩條平行線間;一個是平行線段,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得出一個結論平行線段相等,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結論都不成立,這也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教師要反復強調(diào).

  難點:本節(jié)的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靈活應用.為了能熟練的應用性質(zhì)定理及其推論,要把性質(zhì)定理和推論的條件和結論給學生講清楚,哪幾個條件,決定哪個結論,如何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即書寫格式,都要在講練中反復強化.

  3.教法建議

  (1)教科書一開始就給出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感覺這樣引入新課,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設計了一個動畫,建議老師們用它作為本節(jié)的引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2)在生產(chǎn)或生活中,平行四邊形是常見圖形之一,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教師最后做總結.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要判定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要判斷兩點:首先是四邊形,然后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3)對于教師來說講課固然重要,但講完課后有目的的強化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做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講內(nèi)容,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要反思回顧,總結深化.

  第一課時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

  3.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知道解決平行四邊形問題的基本思想是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處理,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推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論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要求學生書寫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膶W風.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滲透幾何方法美和幾何語言美及圖形內(nèi)在美和結構美

  二、學法引導

  閱讀、思考、講解、分析、轉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應用

  2.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運用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在計算或證明中綜合應用本節(jié)前一章的知識.

  3.疑點及解決辦法:關于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兩點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直線中間的距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注重對概念的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上述概念,搞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高有關問題.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做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投影儀,投影膠片,小黑板,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復習提問,學習思考口答;教師設疑引思,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共同總結結論,教師示范講解,學生達標練習

  第一課時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四邊形?什么叫四邊形的一組對邊?

  2.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在位置上有幾種可能?

  (教師隨著學生回答畫出圖1)

  圖1

  【引入新課】

  在四邊形中,我們常見的實用價值最大的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汽車的防護鏈,無軌電車的擊電桿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形象,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zhì)呢?這是這節(jié)課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寫出課題).

  【講解新課】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注意:一個四邊形必須具備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才是平行四邊形,反過來,平行四邊形就一定是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一個四邊形.因此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定義判定法)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表示:平行四邊形用符號“ ”表示,如圖1就是平行四邊形 ,記作“ ”.

  圖1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

  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前必須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從屬于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又是特殊的四邊形,當然還有其特性(個性),下面介紹的性質(zhì)就是其特性,這是一般四邊形所不具有的.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教具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拼湊的平行四邊形演示,由此得到證明以上兩個定理的方法.如圖2)

  圖2

  如圖3, , .

  所以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

  由此得到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圖3要注意:必須有兩個平行,即夾兩條平行線段的兩條直線平行,被夾的兩條線段平行,缺一不可,如圖4中的幾種情況都不可以推出 .

  圖4

  4.平行線間的距離

  從推論可以知道,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從一條直線上所有各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如圖5.

  我們把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平行線的距離.

  圖5

  注意:(1)兩相交直線無距離可言.

  (2)連結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一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叫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平行線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叫做這兩條平行線的距離,一定要注意這些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例1  已知:如圖1, , .

  求證:(1) ; ; .

  (2)△ 的頂點分別是△ 各邊的中點(證法略),課堂提問(投影打出). 圖1

  ①平行四邊形兩鄰邊的比為2:5,周長為28cm,則四條邊長分別為___________.

  ②在 中,若 ,則 , .

  【總結、擴展】

  1.小結

  本堂所講的主要內(nèi)容有

  (1)平行四邊形的概念,要理解這個概念的實質(zhì).

  (2)平行四邊形的部分性質(zhì).

  ①關于邊的:對邊平行;對邊相等.

  ②關于角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3)“兩平行線的距離”是一定值,不隨垂線段的位置改變,即兩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2.思考:如圖.已知: 平面 , ,   求證: .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2 (1)、(2)、(3) P142中  3(1)

  九、板書設計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3中1、2、3

  補充1.在 中  (1)若 ,則 度, 度, 度;(2)若 ,則 度, 度;(3)若 ,則 度, 度.

  2. 中,周長為 ,△ 的周長比△ 周長多   則 , .

  3. 中, 的平分線分 為長是 和 的兩線段則 的周長是___________cm.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7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2、能力目標

  (1)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猜想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2)驗證猜想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論證和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非智力目標

  滲透從具體到抽象、化未知為已知的數(shù)學思想及事物之間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性質(zhì).

  難點: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

  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性質(zhì)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轉化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利用分類、特殊化的方法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復習四邊形的知識.

  (1)引導學生畫任意凸四邊形,指出它的主要元素——頂點、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強調(diào)對角線的作用:將四邊形分割化歸為三角形來研究.

  (2)將四邊形的邊角按位置關系分為兩類:

  教學時應結合圖形,讓學生識別清楚,并注意與三角形中角的對邊、邊的對角及第一章中的鄰角相區(qū)別.

  2.教師提問:四邊形中的兩組對邊按位置關系分為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畫圖回答,并出示投影片顯示四邊形與特殊四邊形的關系,如圖4-11.

  3.對比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引導學生根據(jù)圖4-11,敘述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引出課題.

  (2)注意它與梯形的對比,及它與四邊形的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還具有一般四邊形不具備的特殊性質(zhì)(個性).

  (3)強調(diào)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同時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4)介紹平行四邊形的符號表示及定義的使用方法:如圖4-12.

  ①∵ ABCD,∴AD∥BC,AB∥CD.(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②∵AD∥BC,AB∥CD,∴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練習1(投影)

  如圖4-13,DC∥EF∥AB,DA∥GH∥CB,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共有__個,它們是__.

  二、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并證明

  1.探索性質(zhì).

  啟發(fā)學生從平行四邊形的主要元素——邊、角、對角線的位置關系及數(shù)量關系入手,來觀察、探索、猜想平行四邊形的特有的性質(zhì)如下:

  (3)對角線

  ⑤對角線互相平分(性質(zhì)定理3)

  教師注意解釋并強調(diào)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含義及表示方法.

  2.利用化歸的方法對性質(zhì)逐一進行證明.

  (1)由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平行線的性質(zhì)很快證出性質(zhì)①,④,③.

  (2)啟發(fā)學生添加一條或兩條對角線,將四邊形分割、化歸為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出性質(zhì)②,⑤.

  (3)寫出證明過程.

  3.關于“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和距離”的教學.

  (1)利用性質(zhì)定理2

  導出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①提問:在圖4-14中,l1∥l2,AB∥CD,那么AB,CD的數(shù)量有何關系?引導學生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進行證明.

  ②引導學生用語言簡練地敘述圖4-14所反映的幾何命題,并強調(diào)它的作用.證題時可節(jié)省步驟,省掉判定平行四邊形這一步,直接得到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③強調(diào)推論中的條件:“夾”、“平行線間”、“平行線段”的含義和重要性,并做一組辨析練習.

  練習2

  (投影)如圖4-15,判斷下列幾組圖形能否體現(xiàn)推論所代表的含義.

  (2)根據(jù)圖4-15(d)引出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的概念,并通過練習區(qū)別三個距離.

  練習3

  在圖4-15(d)中,

  ①點A與點C的距離是線段__的長;

  ②點A到直線l2的距離是線段__的長;

  ③兩條平行線l1與l2的距離是線段__或__的長;

  ④由推論可得: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__.

  三、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zhì)的應用

  1.計算.

  例1填空.

  (1)在 ABCD中,AB=a,BC=b,∠A=50°,則 ABCD的周長為__,∠B=__,∠C=__,∠D=__;

  (2)在 ABCD中:①∠A∶∠B=5∶4,則∠A=__;②∠A+∠C=200°,則∠A=___,∠B=__;

  (3)已知平行四邊形周長為54,兩鄰邊之比為4∶5,則這兩邊長度分別為__;

  (4)已知 ABCD對角線交點為O,AC=24mm,BD=26mm,①若AD=22mm,則△OBC周長為__;②若AB⊥AC,則△OBC比△OAB的周長大___;

  (5)在 ABCD中,AB=8cm,BC=10cm,∠B=30°,S ABCD=__;

  說明:通過此題讓學生熟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會用它及方程的思想進行計算,并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2.證明.

  例2 已知:如圖4-16, ABCD中,E,F(xiàn)分別為BC,AD上的點,AE∥CF.求證(1)BE=DF;(2)EF過BD的中點.

  分析:

  (1)盡量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避免證三角形全等.

  (2)考慮特殊化情形.在 ABCD中,若E,F(xiàn)在BC,AD上運動到如下位置:AE⊥BC于E,CF⊥AD于F,求證BE=DF.在題目的變化與聯(lián)系中靈活選用性質(zhì)來解題.

  例3已知:如圖4-17,A′B′∥BA,B′C′∥CB,C′A′∥AC.求證:(1)∠ABC=∠B′,∠CAB=∠A′,∠BCA=∠C′;(2)△ABC的頂點分別是△B′C′A′各邊的中點.

  著重引導學生先分解基本圖形,圖中有3個平行四邊形: C′BCA, ABCB′, ABA′C,分別利用對角相等和對邊相等的性質(zhì)使問題得到證明.對于第(2)問也可用“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來證明.

  例4 已知:如圖4-18(a), 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EF過點O與AB,CD分別相交于點E,F(xiàn).求證:OE=OF,AE=CF,BE=DF.

  分析:

  (1)引導學生證明以OE,OF為邊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如證△AOE≌△COF或證△BOE≌△DOF.

  (2)根據(jù)學生實際,對圖4-18(a)可作適當引申,如圖4-18(b),(c),(d),并歸納結論如下:過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交點作直線交對邊或對邊的延長線,所得對應線段相等.

  (3)圖4-18是一組重要的基本圖形,熟悉它的性質(zhì)對解答復雜問題是很有幫助的.

  3.供選用例題.

  (1)從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銳角頂點作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高線.如果這兩條高線的夾角為135°,則這個平行四邊形相鄰兩內(nèi)角的度數(shù)為__;若高線分別為1cm和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__,面積為___;若兩條高線夾角為120°呢?

  (2)如圖4-19,在△ABC中,AD平分∠BAC,過D作DE∥AC交AB于E,過E作EF∥DC交AC于F.求證:AE=FC.

  (3)如圖4-20,在 ABCD中,AD=2AB,將AB向兩方延長,使AE=BF=AB.求證:EC⊥FD.

  四、師生共同小結

  1.平行四邊形與四邊形的關系.

  2.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哪些方面的性質(zhì)?

  3.兩條平行線的距離是怎樣定義的?有什么性質(zhì)?

  五、作業(yè) 

  課本第143頁第2,3,4,5,6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需2課時完成.

  這節(jié)內(nèi)容分2課時.第1課時在復習四邊形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用對比的方式引入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充分體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在四邊形體系中的地位,然后,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突出了第1課時的重點,同時更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第2課時重點應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zhì)進行計算和證明,教師注意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解題思路的分析,解題思想方法的概括、指導和結論的升華.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2、能力目標

  (1)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猜想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2)驗證猜想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論證和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非智力目標

  滲透從具體到抽象、化未知為已知的數(shù)學思想及事物之間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性質(zhì).

  難點: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

  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性質(zhì)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轉化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利用分類、特殊化的方法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復習四邊形的知識.

  (1)引導學生畫任意凸四邊形,指出它的主要元素——頂點、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強調(diào)對角線的作用:將四邊形分割化歸為三角形來研究.

  (2)將四邊形的邊角按位置關系分為兩類:

  教學時應結合圖形,讓學生識別清楚,并注意與三角形中角的對邊、邊的對角及第一章中的鄰角相區(qū)別.

  2.教師提問:四邊形中的兩組對邊按位置關系分為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畫圖回答,并出示投影片顯示四邊形與特殊四邊形的關系,如圖4-11.

  3.對比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引導學生根據(jù)圖4-11,敘述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引出課題.

  (2)注意它與梯形的對比,及它與四邊形的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還具有一般四邊形不具備的特殊性質(zhì)(個性).

  (3)強調(diào)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同時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4)介紹平行四邊形的符號表示及定義的使用方法:如圖4-12.

  ①∵ ABCD,∴AD∥BC,AB∥CD.(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②∵AD∥BC,AB∥CD,∴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練習1(投影)

  如圖4-13,DC∥EF∥AB,DA∥GH∥CB,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共有__個,它們是__.

  二、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并證明

  1.探索性質(zhì).

  啟發(fā)學生從平行四邊形的主要元素——邊、角、對角線的位置關系及數(shù)量關系入手,來觀察、探索、猜想平行四邊形的特有的性質(zhì)如下:

  (3)對角線

  ⑤對角線互相平分(性質(zhì)定理3)

  教師注意解釋并強調(diào)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含義及表示方法.

  2.利用化歸的方法對性質(zhì)逐一進行證明.

  (1)由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平行線的性質(zhì)很快證出性質(zhì)①,④,③.

  (2)啟發(fā)學生添加一條或兩條對角線,將四邊形分割、化歸為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出性質(zhì)②,⑤.

  (3)寫出證明過程.

  3.關于“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和距離”的教學.

  (1)利用性質(zhì)定理2

  導出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①提問:在圖4-14中,l1∥l2,AB∥CD,那么AB,CD的數(shù)量有何關系?引導學生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進行證明.

  ②引導學生用語言簡練地敘述圖4-14所反映的幾何命題,并強調(diào)它的作用.證題時可節(jié)省步驟,省掉判定平行四邊形這一步,直接得到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③強調(diào)推論中的條件:“夾”、“平行線間”、“平行線段”的含義和重要性,并做一組辨析練習.

  練習2

  (投影)如圖4-15,判斷下列幾組圖形能否體現(xiàn)推論所代表的含義.

  (2)根據(jù)圖4-15(d)引出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的概念,并通過練習區(qū)別三個距離.

  練習3

  在圖4-15(d)中,

  ①點A與點C的距離是線段__的長;

  ②點A到直線l2的距離是線段__的長;

  ③兩條平行線l1與l2的距離是線段__或__的長;

  ④由推論可得: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__.

  三、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zhì)的應用

  1.計算.

  例1填空.

  (1)在 ABCD中,AB=a,BC=b,∠A=50°,則 ABCD的周長為__,∠B=__,∠C=__,∠D=__;

  (2)在 ABCD中:①∠A∶∠B=5∶4,則∠A=__;②∠A+∠C=200°,則∠A=___,∠B=__;

  (3)已知平行四邊形周長為54,兩鄰邊之比為4∶5,則這兩邊長度分別為__;

  (4)已知 ABCD對角線交點為O,AC=24mm,BD=26mm,①若AD=22mm,則△OBC周長為__;②若AB⊥AC,則△OBC比△OAB的周長大___;

  (5)在 ABCD中,AB=8cm,BC=10cm,∠B=30°,S ABCD=__;

  說明:通過此題讓學生熟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會用它及方程的思想進行計算,并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2.證明.

  例2 已知:如圖4-16, ABCD中,E,F(xiàn)分別為BC,AD上的點,AE∥CF.求證(1)BE=DF;(2)EF過BD的中點.

  分析:

  (1)盡量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避免證三角形全等.

  (2)考慮特殊化情形.在 ABCD中,若E,F(xiàn)在BC,AD上運動到如下位置:AE⊥BC于E,CF⊥AD于F,求證BE=DF.在題目的變化與聯(lián)系中靈活選用性質(zhì)來解題.

  例3已知:如圖4-17,A′B′∥BA,B′C′∥CB,C′A′∥AC.求證:(1)∠ABC=∠B′,∠CAB=∠A′,∠BCA=∠C′;(2)△ABC的頂點分別是△B′C′A′各邊的中點.

  著重引導學生先分解基本圖形,圖中有3個平行四邊形: C′BCA, ABCB′, ABA′C,分別利用對角相等和對邊相等的性質(zhì)使問題得到證明.對于第(2)問也可用“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來證明.

  例4 已知:如圖4-18(a), 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EF過點O與AB,CD分別相交于點E,F(xiàn).求證:OE=OF,AE=CF,BE=DF.

  分析:

  (1)引導學生證明以OE,OF為邊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如證△AOE≌△COF或證△BOE≌△DOF.

  (2)根據(jù)學生實際,對圖4-18(a)可作適當引申,如圖4-18(b),(c),(d),并歸納結論如下:過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交點作直線交對邊或對邊的延長線,所得對應線段相等.

  (3)圖4-18是一組重要的基本圖形,熟悉它的性質(zhì)對解答復雜問題是很有幫助的.

  3.供選用例題.

  (1)從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銳角頂點作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高線.如果這兩條高線的夾角為135°,則這個平行四邊形相鄰兩內(nèi)角的度數(shù)為__;若高線分別為1cm和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__,面積為___;若兩條高線夾角為120°呢?

  (2)如圖4-19,在△ABC中,AD平分∠BAC,過D作DE∥AC交AB于E,過E作EF∥DC交AC于F.求證:AE=FC.

  (3)如圖4-20,在 ABCD中,AD=2AB,將AB向兩方延長,使AE=BF=AB.求證:EC⊥FD.

  四、師生共同小結

  1.平行四邊形與四邊形的關系.

  2.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哪些方面的性質(zhì)?

  3.兩條平行線的距離是怎樣定義的?有什么性質(zhì)?

  五、作業(yè) 

  課本第143頁第2,3,4,5,6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需2課時完成.

  這節(jié)內(nèi)容分2課時.第1課時在復習四邊形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用對比的方式引入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充分體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在四邊形體系中的地位,然后,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突出了第1課時的重點,同時更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第2課時重點應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zhì)進行計算和證明,教師注意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解題思路的分析,解題思想方法的概括、指導和結論的升華.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8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2、能力目標

  (1)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猜想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2)驗證猜想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論證和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非智力目標

  滲透從具體到抽象、化未知為已知的數(shù)學思想及事物之間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性質(zhì).

  難點: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

  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性質(zhì)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轉化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利用分類、特殊化的方法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復習四邊形的知識.

  (1)引導學生畫任意凸四邊形,指出它的主要元素——頂點、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強調(diào)對角線的作用:將四邊形分割化歸為三角形來研究.

  (2)將四邊形的邊角按位置關系分為兩類:

  教學時應結合圖形,讓學生識別清楚,并注意與三角形中角的對邊、邊的對角及第一章中的鄰角相區(qū)別.

  2.教師提問:四邊形中的兩組對邊按位置關系分為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畫圖回答,并出示投影片顯示四邊形與特殊四邊形的關系,如圖4-11.

  3.對比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引導學生根據(jù)圖4-11,敘述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引出課題.

  (2)注意它與梯形的對比,及它與四邊形的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還具有一般四邊形不具備的特殊性質(zhì)(個性).

  (3)強調(diào)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同時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4)介紹平行四邊形的符號表示及定義的使用方法:如圖4-12.

  ①∵ ABCD,∴AD∥BC,AB∥CD.(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②∵AD∥BC,AB∥CD,∴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練習1(投影)

  如圖4-13,DC∥EF∥AB,DA∥GH∥CB,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共有__個,它們是__.

  二、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并證明

  1.探索性質(zhì).

  啟發(fā)學生從平行四邊形的主要元素——邊、角、對角線的位置關系及數(shù)量關系入手,來觀察、探索、猜想平行四邊形的特有的性質(zhì)如下:

  (3)對角線

  ⑤對角線互相平分(性質(zhì)定理3)

  教師注意解釋并強調(diào)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含義及表示方法.

  2.利用化歸的方法對性質(zhì)逐一進行證明.

  (1)由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平行線的性質(zhì)很快證出性質(zhì)①,④,③.

  (2)啟發(fā)學生添加一條或兩條對角線,將四邊形分割、化歸為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出性質(zhì)②,⑤.

  (3)寫出證明過程.

  3.關于“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和距離”的教學.

  (1)利用性質(zhì)定理2

  導出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①提問:在圖4-14中,l1∥l2,AB∥CD,那么AB,CD的數(shù)量有何關系?引導學生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進行證明.

  ②引導學生用語言簡練地敘述圖4-14所反映的幾何命題,并強調(diào)它的作用.證題時可節(jié)省步驟,省掉判定平行四邊形這一步,直接得到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③強調(diào)推論中的條件:“夾”、“平行線間”、“平行線段”的含義和重要性,并做一組辨析練習.

  練習2

  (投影)如圖4-15,判斷下列幾組圖形能否體現(xiàn)推論所代表的含義.

  (2)根據(jù)圖4-15(d)引出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的概念,并通過練習區(qū)別三個距離.

  練習3

  在圖4-15(d)中,

  ①點A與點C的距離是線段__的長;

  ②點A到直線l2的距離是線段__的長;

  ③兩條平行線l1與l2的距離是線段__或__的長;

  ④由推論可得: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__.

  三、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zhì)的應用

  1.計算.

  1填空.

  (1)在 ABCD中,AB=a,BC=b,∠A=50°,則 ABCD的周長為__,∠B=__,∠C=__,∠D=__;

  (2)在 ABCD中:①∠A∶∠B=5∶4,則∠A=__;②∠A+∠C=200°,則∠A=___,∠B=__;

  (3)已知平行四邊形周長為54,兩鄰邊之比為4∶5,則這兩邊長度分別為__;

  (4)已知 ABCD對角線交點為O,AC=24mm,BD=26mm,①若AD=22mm,則△OBC周長為__;②若AB⊥AC,則△OBC比△OAB的周長大___;

  (5)在 ABCD中,AB=8cm,BC=10cm,∠B=30°,S ABCD=__;

  說明:通過此題讓學生熟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會用它及方程的思想進行計算,并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2.證明.

  2 已知:如圖4-16, ABCD中,E,F(xiàn)分別為BC,AD上的點,AE∥CF.求證(1)BE=DF;(2)EF過BD的中點.

  分析:

  (1)盡量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避免證三角形全等.

  (2)考慮特殊化情形.在 ABCD中,若E,F(xiàn)在BC,AD上運動到如下位置:AE⊥BC于E,CF⊥AD于F,求證BE=DF.在題目的變化與聯(lián)系中靈活選用性質(zhì)來解題.

  3已知:如圖4-17,A′B′∥BA,B′C′∥CB,C′A′∥AC.求證:(1)∠ABC=∠B′,∠CAB=∠A′,∠BCA=∠C′;(2)△ABC的頂點分別是△B′C′A′各邊的中點.

  著重引導學生先分解基本圖形,圖中有3個平行四邊形: C′BCA, ABCB′, ABA′C,分別利用對角相等和對邊相等的性質(zhì)使問題得到證明.對于第(2)問也可用“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來證明.

  4 已知:如圖4-18(a), 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EF過點O與AB,CD分別相交于點E,F(xiàn).求證:OE=OF,AE=CF,BE=DF.

  分析:

  (1)引導學生證明以OE,OF為邊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如證△AOE≌△COF或證△BOE≌△DOF.

  (2)根據(jù)學生實際,對圖4-18(a)可作適當引申,如圖4-18(b),(c),(d),并歸納結論如下:過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交點作直線交對邊或對邊的延長線,所得對應線段相等.

  (3)圖4-18是一組重要的基本圖形,熟悉它的性質(zhì)對解答復雜問題是很有幫助的.

  3.供選用例題.

  (1)從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銳角頂點作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高線.如果這兩條高線的夾角為135°,則這個平行四邊形相鄰兩內(nèi)角的度數(shù)為__;若高線分別為1cm和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__,面積為___;若兩條高線夾角為120°呢?

  (2)如圖4-19,在△ABC中,AD平分∠BAC,過D作DE∥AC交AB于E,過E作EF∥DC交AC于F.求證:AE=FC.

  (3)如圖4-20,在 ABCD中,AD=2AB,將AB向兩方延長,使AE=BF=AB.求證:EC⊥FD.

  四、師生共同小結

  1.平行四邊形與四邊形的關系.

  2.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哪些方面的性質(zhì)?

  3.兩條平行線的距離是怎樣定義的?有什么性質(zhì)?

  五、作業(yè) 

  課本第143頁第2,3,4,5,6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需2課時完成.

  這節(jié)內(nèi)容分2課時.第1課時在復習四邊形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用對比的方式引入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充分體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在四邊形體系中的地位,然后,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突出了第1課時的重點,同時更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第2課時重點應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zhì)進行計算和證明,教師注意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解題思路的分析,解題思想方法的概括、指導和結論的升華.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9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圖1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它的哪些性質(zhì)?

  2.已知:如圖1, ,.

  求證:.

  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zhì)?

  【引入新課】

  在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性質(zhì)時,是通過連結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三角形來證明的.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兩條對角線都連結起來,那么這兩條對角線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講解新課】

  圖2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如圖2.獲得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

  (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綜合應用:

  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這是解決平行四邊形有關問題的基礎,靈活應用則是關鍵.

  圖3

  例2  已知:如圖3 的對角線、相交于點 ,過點與、分別相交于點、.

  求證:.

  證明比較容易,只須證出△ ≌△,或△ ≌△,這是學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意及時應用新知識,防止思維定勢.如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 ,而不再重復定理的推導過程證出.

  圖4

  例3  已知,如圖4,,,.求的面積.

  (1)首先引導學生按所給條件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回顧小學里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

  (2)講清楚何為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平行四邊形中,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對邊作垂線,這點與垂足間的距離叫做以這條邊為底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如圖5中的垂線段分別是垂足所在邊上的高,習慣上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都從一個頂點出發(fā)作一邊的垂線.作圖時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垂線段本身,而計算時用的是垂線段的長度.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表示法,如圖5表示為 .

  (4)學生自己完成解答.

  圖5

  【總結、擴展】

  1.小結

  (1)性質(zhì)定理及其它新知識的靈活應用,防止思維定勢,方法僵化.

  (2)引導學生填寫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稱

  平行四邊形

  示意圖

  定義

  性

  質(zhì)

  邊

  角

  對角線

  2.思考題:教材P144中   B.4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書設計 

  標題 例2

  小結(表格)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3 例3

  十、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

  簡稱“ ”,為在中學生中激勵,選拔科學人才,1959年開始舉辦數(shù)學競賽,首次由羅馬尼亞任東道國,此后每年七舉行一次,在各國提交的題目中,由每屆的全委會選六道題,分兩個上午完成,每次四個半小時,總分42分,各參賽國可派六名學生參加競賽.1985年7月我國首次派代表參加第26屆 .中國隊獲金牌數(shù)為各隊之首.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4中1、2

  補充:1.若平行四邊形一邊長為 ,一對角線長為 ,則另一對角線 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

  2.在中, , , ,則 .

  3.已知 是 的 邊上任一點,則 : 的值為____.

  A. B. C. D.不確定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10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圖1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它的哪些性質(zhì)?

  2.已知:如圖1, ,.

  求證:.

  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zhì)?

  【引入新課】

  在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性質(zhì)時,是通過連結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三角形來證明的.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兩條對角線都連結起來,那么這兩條對角線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講解新課】

  圖2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如圖2.獲得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

  (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綜合應用:

  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這是解決平行四邊形有關問題的基礎,靈活應用則是關鍵.

  圖3

  例2  已知:如圖3 的對角線、相交于點 ,過點與、分別相交于點、.

  求證:.

  證明比較容易,只須證出△ ≌△,或△ ≌△,這是學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意及時應用新知識,防止思維定勢.如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 ,而不再重復定理的推導過程證出.

  圖4

  例3  已知,如圖4,,,.求的面積.

  (1)首先引導學生按所給條件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回顧小學里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

  (2)講清楚何為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平行四邊形中,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對邊作垂線,這點與垂足間的距離叫做以這條邊為底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如圖5中的垂線段分別是垂足所在邊上的高,習慣上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都從一個頂點出發(fā)作一邊的垂線.作圖時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垂線段本身,而計算時用的是垂線段的長度.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表示法,如圖5表示為 .

  (4)學生自己完成解答.

  圖5

  【總結、擴展】

  1.小結

  (1)性質(zhì)定理及其它新知識的靈活應用,防止思維定勢,方法僵化.

  (2)引導學生填寫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稱

  平行四邊形

  示意圖

  定義

  性

  質(zhì)

  邊

  角

  對角線

  2.思考題:教材P144中   B.4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書設計 

  標題 例2

  小結(表格)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3 例3

  十、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

  簡稱“ ”,為在中學生中激勵,選拔科學人才,1959年開始舉辦數(shù)學競賽,首次由羅馬尼亞任東道國,此后每年七舉行一次,在各國提交的題目中,由每屆的全委會選六道題,分兩個上午完成,每次四個半小時,總分42分,各參賽國可派六名學生參加競賽.1985年7月我國首次派代表參加第26屆 .中國隊獲金牌數(shù)為各隊之首.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4中1、2

  補充:1.若平行四邊形一邊長為 ,一對角線長為 ,則另一對角線 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

  2.在中, , , ,則 .

  3.已知 是 的 邊上任一點,則 : 的值為____.

  A. B. C. D.不確定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11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圖1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它的哪些性質(zhì)?

  2.已知:如圖1, ,.

  求證:.

  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zhì)?

  【引入新課】

  在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性質(zhì)時,是通過連結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三角形來證明的.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兩條對角線都連結起來,那么這兩條對角線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講解新課】

  圖2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如圖2.獲得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

  (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綜合應用:

  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這是解決平行四邊形有關問題的基礎,靈活應用則是關鍵.

  圖3

  例2  已知:如圖3 的對角線、相交于點 ,過點與、分別相交于點、.

  求證:.

  證明比較容易,只須證出△ ≌△,或△ ≌△,這是學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意及時應用新知識,防止思維定勢.如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 ,而不再重復定理的推導過程證出.

  圖4

  例3  已知,如圖4,,,.求的面積.

  (1)首先引導學生按所給條件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回顧小學里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

  (2)講清楚何為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平行四邊形中,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對邊作垂線,這點與垂足間的距離叫做以這條邊為底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如圖5中的垂線段分別是垂足所在邊上的高,習慣上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都從一個頂點出發(fā)作一邊的垂線.作圖時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垂線段本身,而計算時用的是垂線段的長度.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表示法,如圖5表示為 .

  (4)學生自己完成解答.

  圖5

  【總結、擴展】

  1.小結

  (1)性質(zhì)定理及其它新知識的靈活應用,防止思維定勢,方法僵化.

  (2)引導學生填寫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稱

  平行四邊形

  示意圖

  定義

  性

  質(zhì)

  邊

  角

  對角線

  2.思考題:教材P144中   B.4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書設計 

  標題 例2

  小結(表格)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3 例3

  十、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

  簡稱“ ”,為在中學生中激勵,選拔科學人才,1959年開始舉辦數(shù)學競賽,首次由羅馬尼亞任東道國,此后每年七舉行一次,在各國提交的題目中,由每屆的全委會選六道題,分兩個上午完成,每次四個半小時,總分42分,各參賽國可派六名學生參加競賽.1985年7月我國首次派代表參加第26屆 .中國隊獲金牌數(shù)為各隊之首.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4中1、2

  補充:1.若平行四邊形一邊長為 ,一對角線長為 ,則另一對角線 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

  2.在中, , , ,則 .

  3.已知 是 的 邊上任一點,則 : 的值為____.

  A. B. C. D.不確定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12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圖1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它的哪些性質(zhì)?

  2.已知:如圖1, ,.

  求證:.

  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zhì)?

  【引入新課】

  在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性質(zhì)時,是通過連結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三角形來證明的.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兩條對角線都連結起來,那么這兩條對角線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講解新課】

  圖2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如圖2.獲得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

  (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綜合應用:

  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這是解決平行四邊形有關問題的基礎,靈活應用則是關鍵.

  圖3

  例2  已知:如圖3 的對角線、相交于點 ,過點與、分別相交于點、.

  求證:.

  證明比較容易,只須證出△ ≌△,或△ ≌△,這是學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意及時應用新知識,防止思維定勢.如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 ,而不再重復定理的推導過程證出.

  圖4

  例3  已知,如圖4,,,.求的面積.

  (1)首先引導學生按所給條件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回顧小學里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

  (2)講清楚何為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平行四邊形中,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對邊作垂線,這點與垂足間的距離叫做以這條邊為底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如圖5中的垂線段分別是垂足所在邊上的高,習慣上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都從一個頂點出發(fā)作一邊的垂線.作圖時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垂線段本身,而計算時用的是垂線段的長度.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表示法,如圖5表示為 .

  (4)學生自己完成解答.

  圖5

  【總結、擴展】

  1.小結

  (1)性質(zhì)定理及其它新知識的靈活應用,防止思維定勢,方法僵化.

  (2)引導學生填寫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稱

  平行四邊形

  示意圖

  定義

  性

  質(zhì)

  邊

  角

  對角線

  2.思考題:教材P144中   B.4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書設計

  標題 例2

  小結(表格)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3 例3

  十、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

  簡稱“ ”,為在中學生中激勵,選拔科學人才,1959年開始舉辦數(shù)學競賽,首次由羅馬尼亞任東道國,此后每年七舉行一次,在各國提交的題目中,由每屆的全委會選六道題,分兩個上午完成,每次四個半小時,總分42分,各參賽國可派六名學生參加競賽.1985年7月我國首次派代表參加第26屆 .中國隊獲金牌數(shù)為各隊之首.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4中1、2

  補充:1.若平行四邊形一邊長為 ,一對角線長為 ,則另一對角線 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

  2.在中, , , ,則 .

  3.已知 是 的 邊上任一點,則 : 的值為____.

  A. B. C. D.不確定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1、2,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證明或計算.

  2、能力目標

  (1)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猜想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2)驗證猜想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論證和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非智力目標

  滲透從具體到抽象、化未知為已知的數(shù)學思想及事物之間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性質(zhì).

  難點:正確理解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和性質(zhì)定理2的推論。

  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性質(zhì)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轉化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利用分類、特殊化的方法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復習四邊形的知識.

  (1)引導學生畫任意凸四邊形,指出它的主要元素——頂點、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強調(diào)對角線的作用:將四邊形分割化歸為三角形來研究.

  (2)將四邊形的邊角按位置關系分為兩類:

  教學時應結合圖形,讓學生識別清楚,并注意與三角形中角的對邊、邊的對角及第一章中的鄰角相區(qū)別.

  2.教師提問:四邊形中的兩組對邊按位置關系分為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畫圖回答,并出示投影片顯示四邊形與特殊四邊形的關系,如圖4-11.

  3.對比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1)引導學生根據(jù)圖4-11,敘述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引出課題.

  (2)注意它與梯形的對比,及它與四邊形的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因此它具有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共性).同時它還具有一般四邊形不具備的特殊性質(zhì)(個性).

  (3)強調(diào)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判定方法,同時又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性質(zhì).

  (4)介紹平行四邊形的符號表示及定義的使用方法:如圖4-12.

  ①∵ ABCD,∴AD∥BC,AB∥CD.(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②∵AD∥BC,AB∥CD,∴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練習1(投影)

  如圖4-13,DC∥EF∥AB,DA∥GH∥CB,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共有__個,它們是__.

  二、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并證明

  1.探索性質(zhì).

  啟發(fā)學生從平行四邊形的主要元素——邊、角、對角線的位置關系及數(shù)量關系入手,來觀察、探索、猜想平行四邊形的特有的性質(zhì)如下:

  (3)對角線

  ⑤對角線互相平分(性質(zhì)定理3)

  教師注意解釋并強調(diào)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含義及表示方法.

  2.利用化歸的方法對性質(zhì)逐一進行證明.

  (1)由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平行線的性質(zhì)很快證出性質(zhì)①,④,③.

  (2)啟發(fā)學生添加一條或兩條對角線,將四邊形分割、化歸為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出性質(zhì)②,⑤.

  (3)寫出證明過程.

  3.關于“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和距離”的教學.

  (1)利用性質(zhì)定理2

  導出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①提問:在圖4-14中,l1∥l2,AB∥CD,那么AB,CD的數(shù)量有何關系?引導學生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進行證明.

  ②引導學生用語言簡練地敘述圖4-14所反映的幾何命題,并強調(diào)它的作用.證題時可節(jié)省步驟,省掉判定平行四邊形這一步,直接得到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③強調(diào)推論中的條件:“夾”、“平行線間”、“平行線段”的含義和重要性,并做一組辨析練習.

  練習2

  (投影)如圖4-15,判斷下列幾組圖形能否體現(xiàn)推論所代表的含義.

  (2)根據(jù)圖4-15(d)引出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的概念,并通過練習區(qū)別三個距離.

  練習3

  在圖4-15(d)中,

  ①點A與點C的距離是線段__的長;

  ②點A到直線l2的距離是線段__的長;

  ③兩條平行線l1與l2的距離是線段__或__的長;

  ④由推論可得: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__.

  三、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zhì)的應用

  1.計算.

  1填空.

  (1)在 ABCD中,AB=a,BC=b,∠A=50°,則 ABCD的周長為__,∠B=__,∠C=__,∠D=__;

  (2)在 ABCD中:①∠A∶∠B=5∶4,則∠A=__;②∠A+∠C=200°,則∠A=___,∠B=__;

  (3)已知平行四邊形周長為54,兩鄰邊之比為4∶5,則這兩邊長度分別為__;

  (4)已知 ABCD對角線交點為O,AC=24mm,BD=26mm,①若AD=22mm,則△OBC周長為__;②若AB⊥AC,則△OBC比△OAB的周長大___;

  (5)在 ABCD中,AB=8cm,BC=10cm,∠B=30°,S ABCD=__;

  說明:通過此題讓學生熟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會用它及方程的思想進行計算,并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2.證明.

  2 已知:如圖4-16, ABCD中,E,F(xiàn)分別為BC,AD上的點,AE∥CF.求證(1)BE=DF;(2)EF過BD的中點.

  分析:

  (1)盡量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zhì),避免證三角形全等.

  (2)考慮特殊化情形.在 ABCD中,若E,F(xiàn)在BC,AD上運動到如下位置:AE⊥BC于E,CF⊥AD于F,求證BE=DF.在題目的變化與聯(lián)系中靈活選用性質(zhì)來解題.

  3已知:如圖4-17,A′B′∥BA,B′C′∥CB,C′A′∥AC.求證:(1)∠ABC=∠B′,∠CAB=∠A′,∠BCA=∠C′;(2)△ABC的頂點分別是△B′C′A′各邊的中點.

  著重引導學生先分解基本圖形,圖中有3個平行四邊形: C′BCA, ABCB′, ABA′C,分別利用對角相等和對邊相等的性質(zhì)使問題得到證明.對于第(2)問也可用“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來證明.

  4 已知:如圖4-18(a), 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EF過點O與AB,CD分別相交于點E,F(xiàn).求證:OE=OF,AE=CF,BE=DF.

  分析:

  (1)引導學生證明以OE,OF為邊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如證△AOE≌△COF或證△BOE≌△DOF.

  (2)根據(jù)學生實際,對圖4-18(a)可作適當引申,如圖4-18(b),(c),(d),并歸納結論如下:過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交點作直線交對邊或對邊的延長線,所得對應線段相等.

  (3)圖4-18是一組重要的基本圖形,熟悉它的性質(zhì)對解答復雜問題是很有幫助的.

  3.供選用例題.

  (1)從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銳角頂點作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高線.如果這兩條高線的夾角為135°,則這個平行四邊形相鄰兩內(nèi)角的度數(shù)為__;若高線分別為1cm和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__,面積為___;若兩條高線夾角為120°呢?

  (2)如圖4-19,在△ABC中,AD平分∠BAC,過D作DE∥AC交AB于E,過E作EF∥DC交AC于F.求證:AE=FC.

  (3)如圖4-20,在 ABCD中,AD=2AB,將AB向兩方延長,使AE=BF=AB.求證:EC⊥FD.

  四、師生共同小結

  1.平行四邊形與四邊形的關系.

  2.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哪些方面的性質(zhì)?

  3.兩條平行線的距離是怎樣定義的?有什么性質(zhì)?

  五、作業(yè) 

  課本第143頁第2,3,4,5,6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需2課時完成.

  這節(jié)內(nèi)容分2課時.第1課時在復習四邊形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用對比的方式引入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充分體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在四邊形體系中的地位,然后,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突出了第1課時的重點,同時更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第2課時重點應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zhì)進行計算和證明,教師注意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解題思路的分析,解題思想方法的概括、指導和結論的升華.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14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圖1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它的哪些性質(zhì)?

  2.已知:如圖1, ,.

  求證:.

  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zhì)?

  【引入新課】

  在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性質(zhì)時,是通過連結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三角形來證明的.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兩條對角線都連結起來,那么這兩條對角線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講解新課】

  圖2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如圖2.獲得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

  (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綜合應用:

  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這是解決平行四邊形有關問題的基礎,靈活應用則是關鍵.

  圖3

  例2  已知:如圖3 的對角線、相交于點 ,過點與、分別相交于點、.

  求證:.

  證明比較容易,只須證出△ ≌△,或△ ≌△,這是學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意及時應用新知識,防止思維定勢.如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 ,而不再重復定理的推導過程證出.

  圖4

  例3  已知,如圖4,,,.求的面積.

  (1)首先引導學生按所給條件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回顧小學里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

  (2)講清楚何為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平行四邊形中,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對邊作垂線,這點與垂足間的距離叫做以這條邊為底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如圖5中的垂線段分別是垂足所在邊上的高,習慣上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都從一個頂點出發(fā)作一邊的垂線.作圖時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垂線段本身,而計算時用的是垂線段的長度.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表示法,如圖5表示為 .

  (4)學生自己完成解答.

  圖5

  【總結、擴展】

  1.小結

  (1)性質(zhì)定理及其它新知識的靈活應用,防止思維定勢,方法僵化.

  (2)引導學生填寫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稱

  平行四邊形

  示意圖

  定義

  性

  質(zhì)

  邊

  角

  對角線

  2.思考題:教材P144中   B.4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書設計

  標題 例2

  小結(表格)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3 例3

  十、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

  簡稱“ ”,為在中學生中激勵,選拔科學人才,1959年開始舉辦數(shù)學競賽,首次由羅馬尼亞任東道國,此后每年七舉行一次,在各國提交的題目中,由每屆的全委會選六道題,分兩個上午完成,每次四個半小時,總分42分,各參賽國可派六名學生參加競賽.1985年7月我國首次派代表參加第26屆 .中國隊獲金牌數(shù)為各隊之首.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4中1、2

  補充:1.若平行四邊形一邊長為 ,一對角線長為 ,則另一對角線 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

  2.在中, , , ,則 .

  3.已知 是 的 邊上任一點,則 : 的值為____.

  A. B. C. D.不確定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篇15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圖1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它的哪些性質(zhì)?

  2.已知:如圖1, ,.

  求證:.

  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zhì)?

  【引入新課】

  在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性質(zhì)時,是通過連結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三角形來證明的.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兩條對角線都連結起來,那么這兩條對角線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講解新課】

  圖2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如圖2.獲得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

  (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的綜合應用:

  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性質(zhì),這是解決平行四邊形有關問題的基礎,靈活應用則是關鍵.

  圖3

  例2  已知:如圖3 的對角線、相交于點 ,過點與、分別相交于點、.

  求證:.

  證明比較容易,只須證出△ ≌△,或△ ≌△,這是學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意及時應用新知識,防止思維定勢.如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 ,而不再重復定理的推導過程證出.

  圖4

  例3  已知,如圖4,,,.求的面積.

  (1)首先引導學生按所給條件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回顧小學里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

  (2)講清楚何為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平行四邊形中,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對邊作垂線,這點與垂足間的距離叫做以這條邊為底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如圖5中的垂線段分別是垂足所在邊上的高,習慣上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都從一個頂點出發(fā)作一邊的垂線.作圖時平行四邊形的高指的是垂線段本身,而計算時用的是垂線段的長度.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表示法,如圖5表示為 .

  (4)學生自己完成解答.

  圖5

  【總結、擴展】

  1.小結

  (1)性質(zhì)定理及其它新知識的靈活應用,防止思維定勢,方法僵化.

  (2)引導學生填寫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稱

  平行四邊形

  示意圖

  定義

  性

  質(zhì)

  邊

  角

  對角線

  2.思考題:教材P144中   B.4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書設計 

  標題 例2

  小結(表格)

  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3 例3

  十、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國際數(shù)學奧林匹克

  簡稱“ ”,為在中學生中激勵,選拔科學人才,1959年開始舉辦數(shù)學競賽,首次由羅馬尼亞任東道國,此后每年七舉行一次,在各國提交的題目中,由每屆的全委會選六道題,分兩個上午完成,每次四個半小時,總分42分,各參賽國可派六名學生參加競賽.1985年7月我國首次派代表參加第26屆 .中國隊獲金牌數(shù)為各隊之首.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4中1、2

  補充:1.若平行四邊形一邊長為 ,一對角線長為 ,則另一對角線 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

  2.在中, , , ,則 .

  3.已知 是 的 邊上任一點,則 : 的值為____.

  A. B. C. D.不確定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通用15篇) 相關內(nèi)容:
  • 平行四邊形(通用16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理解的概念及其特性,并會畫的高.(二)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和的關系.(三)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比較能力和作圖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和掌握的定義及其特性,畫的高是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正方形與之間的關系是難...

  • 平行四邊形教案范文集合(精選5篇)

    教學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和實際操作,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變魔術嗎?(生自由回答。)師:現(xiàn)在老師要變魔術給你們看一看。...

  •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精選3篇)

    教學目標:1、經(jīng)歷并了解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探索過程,使學生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2、探索并了解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教學反思(精選2篇)

    今天對學生進行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單元檢測,結果很不理想,兩個班的平均分都只有81分多一點。看了學生的錯誤情況,發(fā)現(xiàn)失分最多的是判斷題和選擇題,而計算則相對而言要好一點。...

  •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zhì) 第二課時(精選5篇)

    七、教學步驟【復習提問】圖1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它的哪些性質(zhì)?2.已知:如圖1, ,.求證:.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zhì)?【引入新課】在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性質(zhì)時,是通過連結一條對角線,把...

  • 平行四邊形(精選12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意義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夠正確畫出底所對應的高.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意義及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教學過程 一、復習...

  • 蘇教版“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19~21頁。 教材簡析: 1.緊密聯(lián)系學生已有經(jīng)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

  • 平行四邊形的高中說課稿

    一、說教材教學內(nèi)容:《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80-83頁。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在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貫穿始終的。...

  • 平行四邊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意義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夠正確畫出底所對應的高.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意義及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教學過程 一、復習...

  • 二下平行四邊形導學案

    七 認識圖形課題平行四邊形課型學案導學課年 級二年級教 師學習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95頁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生活情境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2、能力目標:在觀察與比較中,構建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

    教學目標:1、經(jīng)歷并了解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探索過程,使學生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2、探索并了解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條件

    4.2.(一)(北師大版)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緊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一節(jié),其探究的主要內(nèi)容是“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以及 “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兩種判別方法。...

  •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教案

    (第一課時)教材分析“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是初中數(shù)學幾何部分一節(jié)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兩個方面.從知識技能上講,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的一個回顧和延伸,又是以后學習特殊平行四邊形的...

  • 第20章  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1)

    第20章 平行四邊形20.1 平行四邊形1、平行四邊形的特征(1)教學目標 1.認識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 2.理解平行四邊形其邊、角之間的位置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 3.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 第二課時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蘇教一年級下冊)

    第二課時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教學內(nèi)容: 教材43-45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邳州市| 平舆县| 隆回县| 合水县| 江西省| 长乐市| 陆川县| 梅州市| 三亚市| 海淀区| 额尔古纳市| 南康市| 崇信县| 八宿县| 高青县| 独山县| 历史| 玉环县| 博乐市| 河间市| 虹口区| 西林县| 岳池县| 玉溪市| 且末县| 馆陶县| 教育| 大方县| 墨脱县| 澄城县| 乌鲁木齐市| 武义县| 麻城市| 成武县| 蓬安县| 聂荣县| 博客| 焉耆| 临朐县| 枝江市|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