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課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已知三邊畫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邊邊邊公理,能用邊邊邊公理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3)會添加較明顯的輔助線.
2、能力目標:
(1)通過尺規作圖使學生得到技能的訓練;
(2)通過公理的初步應用,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1)在公理的形成過程中滲透:實驗、觀察、歸納;
(2)通過變式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SSS公理、靈活地應用學過的各種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題目條件和求證的結論,靈活地選擇四種判定方法中最適當的方法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自學輔導
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投影顯示
問題:有一塊三角形玻璃窗戶破碎了,要去配一塊新的,你最少要對窗框測量哪幾個數據?如果你手頭沒有測量角度的儀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證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嗎?
這個問題讓學生議論后回答,他們的答案或許只是一種感覺。于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三角形的三個元素――三條邊。
2、公理的獲得
問:通過上面問題的分析,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讓學生粗略地概括出邊邊邊的公理。然后和學生一起畫圖做實驗,根據三角形全等定義對公理進行驗證。(這里用尺規畫圖法)
公理: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應用格式: (略)
強調說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兩個三角形中證全等;再按公理順序列出三個條件,并用括號把它們括在一起;寫出結論。
(2)、在應用時,怎樣尋找已知條件:已知條件包含兩部分,一是已知中給出的,二時圖形中隱含的(如公共邊)
(3)、此公理與前面學過的公理區別與聯系
(4)、三角形的穩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穩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在演示中,其實可以去掉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條,以顯示三角形條件不可減少,這也為下面總結“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獨立的條件”做好了準備,進行了溝通。
(5)說明AAA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應用
(1) 講解例1。學生分析完成,教師注重完成后的點評。
例1 如圖△ABC是一個鋼架,AB=ACAD是連接點A與BC中點D的支架
求證:AD⊥BC
分析:(設問程序)
(1)要證AD⊥BC只要證什么?
(2)要證∠1=只要證什么?
(3)要證∠1=∠2只要證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條件具備嗎?依據是什么?
證明:(略)
第 1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