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19世紀三四十年代以英國憲章運動為代表的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前提、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共產黨宣言》;19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巴黎公社等主要歷史史實。
二、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終生從事革命活動創立馬克思主義及其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的講述,培養學生全面深入認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馬克思、恩格斯選擇為人類謀福利作為自己職業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的戰斗精神都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值得繼承發揚。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教學難點:一是英國憲章運動中的核心內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源。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同學們,《國際歌》在世界上傳唱了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多年里,它激勵著世界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受壓迫的人起來反抗,這首歌是著名的法國工人運動領導者之一歐仁•鮑狄埃為紀念國際工人運動而作的,19世紀的工人運動有什么特點?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17課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講授新課:
教師讓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內容。
一、英國的憲章運動
教師提問: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工人運動蓬勃興起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越來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卻很差。廣大工人要求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
教師講述:19世紀三、四十年代發生了三大工人運動。它們是法國里昂工人兩次武裝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F在我們來了解英國的憲章運動。
教師提問:英國工人在憲章運動中提出什么要求?
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教師提問:教材怎樣評價憲章運動?
學生:它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但是還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
教師講述:無產階級從產生的第一天起,就展開了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最初,他們的斗爭形式常常是破壞機器、搗毀工廠。后來他們逐漸認識到,失業和貧困的根源不在于機器的使用,而在于資本家的剝削和壓榨。于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水平就逐漸提高到新的層面——通過罷工、起義等斗爭方式迫使資本家提高工人的經濟待遇和政治地位。憲章運動就是這些斗爭中很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憲章運動在當時沒有取得成功。后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誕生并傳播開來,資產階級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調整,憲章運動的目標才得以實現。無產階級革命理論指的就是馬克思主義。
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教師提問: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誕生的?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當時工人運動水平提高了,需要科學理論來指導。馬克思和恩格斯適應了這個需要,汲取前人思想精華,結合工人運動實踐,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