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辛亥革命
第8課 辛亥革命
教學目標
基 礎
知 識
了 解
孫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動
掌 握
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和武昌起義的歷史影響等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
觀察想象
通過觀察想象當年加入同盟會的儀式、武昌起義的緊張情景等插圖,體會三民主義的實際影響以及辛亥革命在民眾中產生的巨大震撼力
探究思考提取信息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比較聯系
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聯系與區別,資產階級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歷史聯系與本質區別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的發揚光大
進取意識
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撓革命精神的張揚。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將鼓舞我們完成民族復興大業教學重點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維新變法時期,社會上有哪些人贊成?哪些人反對?哪些人無所謂??(資產階級維新派、開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識分子、不愿意當“亡國之君”的光緒帝等人贊成;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反對;廣大的缺乏文化知識的農民、手工業者等“社會底層”無所謂。)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對比懸殊,手中握有實權的頑固派很輕松地扼殺了這場維新變法運動。)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失敗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變法運動也失敗了,但是,一些從維新派轉化而成的革命派繼續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把斗爭的矛頭直接對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最終結束了在中國存在了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學案94頁材料解析題所介紹的情況,就記載了孫中山起初上書李鴻章請求維新變法的歷史。當年孫中山的請求遭到拒絕,認識到了清政府賣國茍存的實質,就毅然轉向革命立場,堅決從事反清斗爭,終于迎來了武昌起義的勝利。由于發生這件大事的19xx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學生閱讀29——32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先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見后,抽2——3個小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著轉入探究性學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1、孫中山青少年時期的主張是什么?(學習洪秀全,當反清英雄;決心尋求救國道路) 2、請幾位學生根據33頁插圖,表演當年興中會會員宣誓的情景。(教師提示學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點構思對白,即興創作) 3、10多年后,中國同盟會怎樣建立起來?(可按下列要點啟發學生回答——時間:19xx年;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選孫中山為總理;革命綱領: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機關刊物:《民報》) 4、“三民主義”是從同盟會綱領闡發而來的,兩者之間有哪些相同?有哪些變化?(可參考下表進行啟發分析)
指導思想
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同盟會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