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反洋教斗爭
八年級上冊第4課教學建議、教學案例及參考答案
【特別提示】
導學案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輔助,千萬不能完全一成不變地依據導學案來教學,如果機械使用導學案,課堂教學過程將毫無生氣,也不會起到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建議】
導入新課:
方式一:由中日甲午戰爭的后果導入:中國被日本這樣一個東方小國大敗,況且這個小國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在向中國學習,日本也是剛剛擺脫西方列強的侵略,所以,這更加刺激了西方列強的侵略野心,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地展開對中國的瓜分。
方式二:由“時局圖”導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八國聯軍侵華……
方式三:由下面的材料導入
中國人民的反洋教斗爭
在我國古今大量流傳的對聯中,有為數不少的幽默諷刺對聯。人們常以對聯的形式托物寄情,鞭撻邪惡,嘲笑、譏諷生活中不合理、不道德、不公正,以及種種假惡丑的人和事。值得注意的是,在漫畫中也有借用對聯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來加深主題,揭示矛盾,貶斥諷刺對象的。
這里介紹的兩幅配有對聯的漫畫(見圖),是清代義和團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宣傳漫畫。 十九世紀中葉,帝國主義利用它在中國的教會組織,大肆地進行侵略活動。不堪忍受凌辱的中華兒女奮起反抗,暴發了以反洋教為特點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義和團非常重視宣傳工作,寫著反帝歌謠的揭帖,貼滿了民團所到的城鄉。這兩幅配有諷刺對聯的畫《射豬斬羊圖》和《雷擊豬羊圖》,就是當時的宣傳品。這兩幅畫把帝國主義傳教士比喻為豬羊,構思手法具有漫畫的特點。
《射豬斬羊圖》畫兩邊的對聯是:
萬箭射豬身,看妖精再敢叫不;
一刀斬羊頸,問畜牲還想來么?
《雷擊豬羊圖》以雷公象征正義力量,畫兩旁的對聯是:
一聲怒氣發天庭,二月蟄驚,三春運轉;
群丑游魂收地獄,兩時命盡,四海妖除。
這兩副對聯,把矛頭直指帝國主義散布在我國的教會和傳教士,主題非常鮮明。
【參考答案】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主備人:陳集鎮中學楊福銀
【認定目標】(心中有目標,你就會走向成功)
1.了解八國聯軍侵華及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史實。
2.結合《辛丑條約》簽定的時間、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的影響。
【自主學習】一、請看課本21—22頁,獨立完成1—2問題:
1.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義和團興起地區、口號分別是什么?
主要原因: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的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
興起地區:山東、直隸一帶
口號“扶清滅洋”
二、閱讀課本22—23頁《辛丑條約》一目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共同探究】
1.思考一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前三次列強侵華戰爭有何不同?
最明顯的不同就是,這次侵華戰爭的對手不是清政府而是中國人民,前三次都是
以清政府為對手。
其他的不同讓學生思考,思考不到就算了,不必費時間。
2.“為什么說《辛丑條約》后,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