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法國大革命的過程、特點和拿破侖帝國興亡的基本情況;掌握《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法國大革命的影響。通過引導閱讀本課中的有關資料,提高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分析拿破侖帝國興亡原因,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抓住現象所反映的本質的能力;通過對羅伯斯庇爾、拿破侖等人物功過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對法國大革命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比較,培養學生綜合比較能力。
(2)過程與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渲染課堂氛圍,對于后進生學生主要采用啟發式;對于中等學生主要采用啟發、講解等方式;對于優秀學生主要通過講授、探究等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師生交流,培養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的意識,學會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法國大革命順應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不僅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而且還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制度,規模大,又徹底,影響深遠。
教學重點及突破
(1)《人權宣言》的頒布。教師提供《人權宣言》的內容,通過教師設疑學生小組研討等方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權宣言》的頒布。
(2)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教師改變以往由學生總結歸納意義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倒敘的方式,通過多媒體先給出其意義,然后讓學生用所學史實舉例證明法國大革命對內、對外意義。
教學難點及突破
(1)雅各賓派專政。主要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材料依據,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其專政。
(2)拿破侖的評價。學生在課下收集材料,在課上展開自由辯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請同學欣賞兩幅人物圖片(克倫威爾,華盛頓),并說說他們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給予簡單的評價。并展示新的人物圖片,(羅伯斯比爾,拿破侖),請學生猜猜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指出他們都是法國歷史赫赫有名的人物,你想知道他們為法國歷史的發展是怎樣涂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動蕩的法國。
教學新課:
展示圖片:
教師介紹本課的主線是法國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艱難而曲折的歷程,通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這兩子目標的內容展示這一程。
一、 法國大革命
1.原因
我們都知道革命爆發實際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是什么矛盾導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呢?(展示《法國社會等級制度》《深受壓迫的法國農民》圖片)
教師評價學生回答。并指出封建地主階級(教士、貴族),對資產階級、工匠、農民、城市貧民的壓迫,使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激化。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揭竿而起成為大革命的主力軍,資產階級成為革命的領導者。(講授過程中展示相關的矛盾激化示意圖)
過渡:法國大革命在三級會議的召開下一觸即發。我們共同了解法國大革命的進程。
2.進程
法國大革命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攻占巴士底獄,頒《人權宣言》;第二階段,處死國王,建立和國;第三階段巴黎人民起義,雅各賓派專政。(展示進程示意圖)
根據三個階段設置不同的思考題。(見幻燈片)
第一階段:攻占巴士底獄,頒《人權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