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八年級地理教案 > 《長江》(精選16篇)

《長江》

發布時間:2022-12-06

《長江》(精選16篇)

《長江》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標題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胺篮榕c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黃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省(湖北和江西)。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ㄇ祝

  位次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立方米)

  位次

  水能蘊藏量

  (萬千瓦)

  位次

  尼羅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亞馬孫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剛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教學設計示例2

  [提問]上、中、下游各具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你認為對人類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學生討論]略

  [小結]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運、發電。

  [板書]三、的利用和保護

  [轉折]我們一起來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圖表]流域各方面占全國的比重

  面積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魚        60%

  輕工業產品     1/2

  工農業生產總值   2/3

  [解釋]流域面積只占全國的1/5,但其他各項都超過1/5,尤其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2/3,其中稻谷、淡水魚的比重超過了一半,所以說中下游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這些都是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補充]的通航里程達7萬多千米,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運方面的運量可以相當于14條京廣鐵路的運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

  [板書]1、“黃金水道”

  [補充]但是目前的航運量還只相當于一條京廣鐵路的運輸量,只開發了其通航能力的1/14。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運力只是它的1/5;的流量是萊茵河的10倍,運力卻只是它的1/10。由此看來,還大有潛力可挖。

  [轉折]既然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我們如何來利用它?(發電)

  [板書]2、“水能寶庫”

  [講解]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全流域蘊藏量2.6億千瓦,占全國水能總量(6.67億千瓦)的40%。新中國已經建成許多水利樞紐和大中型水電站。

  [學生活動]在“流域水系圖”上找到葛洲壩和三峽等水利樞紐。

  [講解]葛洲壩號稱第一壩,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發電能力270萬千瓦,相當于1949年全國發電量的3倍。但是,現在的開發利用率還不足5%。規模更大的三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發電量將為葛洲壩發電量的6倍,約1820萬千瓦,遠大于伊泰普水電站的1260萬千瓦)。

  [補充]建好三峽工程以后,三峽水位提高,萬噸船隊可以到達重慶,運力可以提高5倍。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5%,同時,水庫調節,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為真正的“黃金水道”。

  [播放錄像]三峽工程簡介

  [討論]三峽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供水、環保等)

  [轉折]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錄像]1998年洪水

  [板書]4、防洪是目前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提問]為什么發生洪災的頻率越來越快?

  [學生發言、老師補充]

  1)近年來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區亂砍濫伐森林的現象比較嚴重,植被遭到破壞,含沙量不斷增多,水位上升,這是導致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據分析,今年洪水的特點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災害”,高水位運行時間長達兩個多月。據調查,在今年抗洪其間,岷江的江面上還漂著剛砍伐下來的樹木。

  2)人與水爭地,使流域受水面積不斷減少是又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關于圩垸的資料)盲目圍湖圍江造田、建廠建鎮建民垸等,使河道變窄,湖泊萎縮是災害頻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僅通江湖泊的面積已減少了567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個三峽水庫的實際庫容量。

  3)中下游地勢過于低平。(結合前面的“干流剖面圖”)

  4)天氣的異常。

  [追問] 可見,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怎樣來防洪、治洪呢?

  [學生發言、老師歸納補充]

  改善上游的生態環境,最近又全面無條件停止在上游山區砍伐森林,關閉現有木材市場,在原森林采伐區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荊江,疏浚與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結合。1954年以來,我國政府多次戰勝洪災,保證了荊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庫,調節水量。三峽地區建庫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荊江河段下泄洪水來量的95%。

  下游地區退耕還湖。

  總之,對于的水患,我們治理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恢復生態平衡。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特征又直接影響我們的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正因為是祖國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經平原地區,因而成為“黃金水道”;又因為上游流經三級階梯,使之成為巨大的“水能寶庫”;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壞,使防洪成為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板書設計 

  三、利用和保護

  1、“黃金水道”

  2、“水能寶庫”

  3、防洪是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探究活動

  “洪水治理”模擬研討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認識到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同時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念;樹立“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識。

  活動措施:將班里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扮演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農村的)、政府官員、沿岸的企業代表等,一起討論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措施。最好分為不同河段的,便于對更細致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峽的利弊分析”辯證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對三峽工程的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三峽工程形成辨證的認識。

  活動措施:先安排學生查找關于三峽工程的資料,然后按照學生的意見分成兩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雙方進行辯論交流。注意:要說出理由。

  、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長江》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標題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胺篮榕c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包S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诼洳罹薮,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③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ê焙徒鳎。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ㄇ祝

  位次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億立方米)

  位次

  水能蘊藏量

 。ㄈf千瓦)

  位次

  尼羅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亞馬孫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剛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教學設計示例2

  [提問]上、中、下游各具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你認為對人類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學生討論]略

  [小結]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運、發電。

  [板書]三、的利用和保護

  [轉折]我們一起來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圖表]流域各方面占全國的比重

  面積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魚        60%

  輕工業產品     1/2

  工農業生產總值   2/3

  [解釋]流域面積只占全國的1/5,但其他各項都超過1/5,尤其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2/3,其中稻谷、淡水魚的比重超過了一半,所以說中下游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這些都是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補充]的通航里程達7萬多千米,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運方面的運量可以相當于14條京廣鐵路的運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

  [板書]1、“黃金水道”

  [補充]但是目前的航運量還只相當于一條京廣鐵路的運輸量,只開發了其通航能力的1/14。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運力只是它的1/5;的流量是萊茵河的10倍,運力卻只是它的1/10。由此看來,還大有潛力可挖。

  [轉折]既然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我們如何來利用它?(發電)

  [板書]2、“水能寶庫”

  [講解]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全流域蘊藏量2.6億千瓦,占全國水能總量(6.67億千瓦)的40%。新中國已經建成許多水利樞紐和大中型水電站。

  [學生活動]在“流域水系圖”上找到葛洲壩和三峽等水利樞紐。

  [講解]葛洲壩號稱第一壩,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發電能力270萬千瓦,相當于1949年全國發電量的3倍。但是,現在的開發利用率還不足5%。規模更大的三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發電量將為葛洲壩發電量的6倍,約1820萬千瓦,遠大于伊泰普水電站的1260萬千瓦)。

  [補充]建好三峽工程以后,三峽水位提高,萬噸船隊可以到達重慶,運力可以提高5倍。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5%,同時,水庫調節,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為真正的“黃金水道”。

  [播放錄像]三峽工程簡介

  [討論]三峽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供水、環保等)

  [轉折]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錄像]1998年洪水

  [板書]4、防洪是目前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提問]為什么發生洪災的頻率越來越快?

  [學生發言、老師補充]

  1)近年來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區亂砍濫伐森林的現象比較嚴重,植被遭到破壞,含沙量不斷增多,水位上升,這是導致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據分析,今年洪水的特點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災害”,高水位運行時間長達兩個多月。據調查,在今年抗洪其間,岷江的江面上還漂著剛砍伐下來的樹木。

  2)人與水爭地,使流域受水面積不斷減少是又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關于圩垸的資料)盲目圍湖圍江造田、建廠建鎮建民垸等,使河道變窄,湖泊萎縮是災害頻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僅通江湖泊的面積已減少了567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個三峽水庫的實際庫容量。

  3)中下游地勢過于低平。(結合前面的“干流剖面圖”)

  4)天氣的異常。

  [追問] 可見,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怎樣來防洪、治洪呢?

  [學生發言、老師歸納補充]

  改善上游的生態環境,最近又全面無條件停止在上游山區砍伐森林,關閉現有木材市場,在原森林采伐區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荊江,疏浚與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結合。1954年以來,我國政府多次戰勝洪災,保證了荊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庫,調節水量。三峽地區建庫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荊江河段下泄洪水來量的95%。

  下游地區退耕還湖。

  總之,對于的水患,我們治理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恢復生態平衡。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特征又直接影響我們的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正因為是祖國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經平原地區,因而成為“黃金水道”;又因為上游流經三級階梯,使之成為巨大的“水能寶庫”;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壞,使防洪成為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板書設計 

  三、利用和保護

  1、“黃金水道”

  2、“水能寶庫”

  3、防洪是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探究活動

  “洪水治理”模擬研討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認識到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同時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念;樹立“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識。

  活動措施:將班里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扮演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農村的)、政府官員、沿岸的企業代表等,一起討論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措施。最好分為不同河段的,便于對更細致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峽的利弊分析”辯證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對三峽工程的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三峽工程形成辨證的認識。

  活動措施:先安排學生查找關于三峽工程的資料,然后按照學生的意見分成兩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雙方進行辯論交流。注意:要說出理由。

  、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長江》 篇3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一條河流應了解的幾個方面,從而在強化憂患意識的同時,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能在中國地圖上指出長江的源頭至河口流經的行政區、地形區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變化;

  2、使學生認識長江在我國生產、生活中的巨大貢獻,增強愛國之情;

  3、使學生了解長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學生學會辨證地看問題,并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長江的利用和治理保護。

  [教學難點 ]

  河流特征與地形、氣候等的關系;長江水患與分布河段的關系。

  說 [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直觀的電腦媒體投影,強化視覺,注重啟發誘導,使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突出學生間“合作學習”的優勢,開展討論,體現“學為主,教為輔”的教學思路。

  說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力,讀圖分析能力。

  2.以圖憶文,培養記憶力。

  3.指導學生用綜合法、分析法解決問題。

  [教具]

  電腦多媒體+自制的CAI課件

  [教學設想]

  播放《長江之歌》,伴以奔騰的長江錄相,調動學生的激情,并導入  新課;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閱讀課文;教師展示媒體投影,學生分組討論,發言交流,教師總結歸納,深化提高;講授過程中,穿插課堂練習,強化落實。

  說 [教學過程 ]

  創設情景

  播放《長江之歌》,伴以奔騰的長江錄相、長江流域景觀展示,調動學生的激情,并導入  新課。

  二、講授新課教師活動教 學 內 容學 生 活 動目 的 要 求展示思考問題1、長江為什么有“中國第一大河”之稱?閱讀課文P74頁長度、年徑流量、流域面積;分組交流,統一答案;各組代表發言(突出學生自學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發言千里長江,蜿蜒流長,都經過哪些地區呢?

  2、長江形成洪水威脅的原因:①洪水的來源:②長江上、中游山區濫伐森林,植被遭破壞。③中游的荊江河段“九曲回腸”,水流不暢,泥沙沉積,形成長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暢,水位抬高,加劇了兩岸的險情。

  3、我國在綜合治理長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興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許多水庫;重點治理川江和荊江河段,疏浚長江航道;興建三峽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設長江上、中游防護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時,加強港口建設;④吸取沿海開放地區經濟發展經驗,擴大沿江的對外開放建設沿江經濟帶。本節課通過對長江水文特征的學習,使我們對長江的功與過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學們能通過下面的練習進一步鞏固落實好。

  [課堂鞏固練習]

  一、長江流經的地區

  1、流經的11個行政區,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經的地形區,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長江各河段支流分布

  1、寫出劃分長江上、中、下游分界點的城市及所在省名稱:

  P 、_____________ ; Q 、_____________ ;

  2、長江干流各河段名稱: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

  3、長江支流名稱:F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 。

  4、長江下游湖泊名稱:K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

  5、長江干流沿線重要的城市:R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 。

  三、長江水能開發

  1、三峽大壩

  [1]寫出峽谷名稱:A_____________ 峽;

  B_____________ 峽;_____________C 峽;

  [2]寫出水利樞紐名稱:

  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3]三峽壩址位于_____________ 峽,

  與葛洲壩同屬于長江的_____________ 游河段,都位于_____________ 省境內。

  2、寫出圖中水電站的名稱,注意所在河段及河流的名稱:

  F_____________ 水電站;H_____________ 水電站;G_____________ 水電站;I _____________水電站;

  P_____________ 水電站;T_____________ 水電站;J_____________ 水電站;K1_____________ 水電站;

  K2_____________ 水電站;L1_____________ 水電站;L2_____________ 水電站;M_____________ 水電站。

  [板書綱要]

  中國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 長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 流域面積_____________。

  長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峽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勢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闊水深,終年不凍。

  長江的功與過

  1、長江的奉獻 水能 供水 水運

  2、長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重點突出學習一條河流的思路,教會學生一種方法,因為是針對高二文科班的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將較容易的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通過媒體的輔助,重點突出地理位置與示意圖的結合,讓學生學會圖文結合,有理有據的分析問題。

  從整堂課的效果來看,本節課的當堂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長江》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熬薮蟮乃堋币粯祟}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胺篮榕c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黃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诼洳罹薮,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①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ê焙徒鳎。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ㄇ祝

  位次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億立方米)

  位次

  水能蘊藏量

 。ㄈf千瓦)

  位次

  尼羅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亞馬孫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剛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第 1 2 頁  

《長江》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熬薮蟮乃堋币粯祟}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胺篮榕c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黃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诼洳罹薮,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省(湖北和江西)。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長度

 。ㄇ祝

  位次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立方米)

  位次

  水能蘊藏量

 。ㄈf千瓦)

  位次

  尼羅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亞馬孫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剛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教學設計示例2

  [提問]上、中、下游各具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你認為對人類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學生討論]略

  [小結]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運、發電。

  [板書]三、的利用和保護

  [轉折]我們一起來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圖表]流域各方面占全國的比重

  面積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魚        60%

  輕工業產品     1/2

  工農業生產總值   2/3

  [解釋]流域面積只占全國的1/5,但其他各項都超過1/5,尤其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2/3,其中稻谷、淡水魚的比重超過了一半,所以說中下游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這些都是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補充]的通航里程達7萬多千米,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運方面的運量可以相當于14條京廣鐵路的運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的大動脈,被譽為“黃金水道”。

  [板書]1、“黃金水道”

  [補充]但是目前的航運量還只相當于一條京廣鐵路的運輸量,只開發了其通航能力的1/14。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運力只是它的1/5;的流量是萊茵河的10倍,運力卻只是它的1/10。由此看來,還大有潛力可挖。

  [轉折]既然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我們如何來利用它?(發電)

  [板書]2、“水能寶庫”

  [講解]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全流域蘊藏量2.6億千瓦,占全國水能總量(6.67億千瓦)的40%。新中國已經建成許多水利樞紐和大中型水電站。

  [學生活動]在“流域水系圖”上找到葛洲壩和三峽等水利樞紐。

  [講解]葛洲壩號稱第一壩,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發電能力270萬千瓦,相當于1949年全國發電量的3倍。但是,現在的開發利用率還不足5%。規模更大的三峽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發電量將為葛洲壩發電量的6倍,約1820萬千瓦,遠大于伊泰普水電站的1260萬千瓦)。

  [補充]建好三峽工程以后,三峽水位提高,萬噸船隊可以到達重慶,運力可以提高5倍。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5%,同時,水庫調節,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為真正的“黃金水道”。

  [播放錄像]三峽工程簡介

  [討論]三峽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供水、環保等)

  [轉折]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錄像]1998年洪水

  [板書]4、防洪是目前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提問]為什么發生洪災的頻率越來越快?

  [學生發言、老師補充]

  1)近年來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區亂砍濫伐森林的現象比較嚴重,植被遭到破壞,含沙量不斷增多,水位上升,這是導致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據分析,今年洪水的特點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災害”,高水位運行時間長達兩個多月。據調查,在今年抗洪其間,岷江的江面上還漂著剛砍伐下來的樹木。

  2)人與水爭地,使流域受水面積不斷減少是又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關于圩垸的資料)盲目圍湖圍江造田、建廠建鎮建民垸等,使河道變窄,湖泊萎縮是災害頻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僅通江湖泊的面積已減少了567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個三峽水庫的實際庫容量。

  3)中下游地勢過于低平。(結合前面的“干流剖面圖”)

  4)天氣的異常。

  [追問] 可見,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怎樣來防洪、治洪呢?

  [學生發言、老師歸納補充]

  改善上游的生態環境,最近又全面無條件停止在上游山區砍伐森林,關閉現有木材市場,在原森林采伐區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荊江,疏浚與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結合。1954年以來,我國政府多次戰勝洪災,保證了荊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庫,調節水量。三峽地區建庫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荊江河段下泄洪水來量的95%。

  下游地區退耕還湖。

  總之,對于的水患,我們治理方針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恢復生態平衡。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特征又直接影響我們的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正因為是祖國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經平原地區,因而成為“黃金水道”;又因為上游流經三級階梯,使之成為巨大的“水能寶庫”;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壞,使防洪成為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板書設計 

  三、利用和保護

  1、“黃金水道”

  2、“水能寶庫”

  3、防洪是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

  探究活動

  “洪水治理”模擬研討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認識到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同時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念;樹立“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識。

  活動措施:將班里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扮演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農村的)、政府官員、沿岸的企業代表等,一起討論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措施。最好分為不同河段的,便于對更細致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峽的利弊分析”辯證會

  活動目標:使學生對三峽工程的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三峽工程形成辨證的認識。

  活動措施:先安排學生查找關于三峽工程的資料,然后按照學生的意見分成兩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雙方進行辯論交流。注意:要說出理由。

《長江》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結構和特點。標題通常是新聞內容的提要;導語是事件的概述;主體是具體事件的介紹。能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別指出相關部分,劃出主體部分層次,并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新聞報道要遵循真實、及時、準確的原則。

  2.學會閱讀新聞。讀標題,能迅速抓住主要內容;讀導語,能較詳細了解新聞要素(內容概述);讀主體,能細致全面了解新聞內容。

  3.嘗試新聞的寫作。

  4.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礎上,結合文章的內容,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新聞的結構和特點。

  2.學習閱讀新聞的方法。

  3.主體部分材料的組織和結構的安排(難點)。

  【教學方法】

  綜合運用聽讀、默讀、朗讀等多種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

  【課前準備】

  1.自我解決生字詞,查閱有關渡江戰役的背景材料。

  2.學生每人準備一份報紙。

  3.開展“校園采訪”活動,收集校園內新近發生的重要的、有意義的事。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人民生活幸福,祖國繁榮富強,在改革開放的的年代里,流水發出了歡笑,山崗也變得年輕,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巨人的雄姿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墒,我們怎能忘記那過去的一頁,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情景。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從朗讀中聽出了哪些信息?(理清新聞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長江戰線。事件發生的原因:*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占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占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2.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三、自讀課文,體會情感

  1.如果你來當播音員,你在重音、語調、情感、節奏上怎樣處理才能讀好這則新聞?(討論、交流)

  明確:

  朗讀時應莊重,平穩,略帶喜色,標題要讀出氣勢;語速不宜過快,也不宜過慢;要注意標題、導語、主體部分之間及主體部分三個層次之間的停頓。關鍵在于把握節奏,并作好如下處理。

 、佟皼_破”“橫渡”“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等應重讀,讀出勝利的豪情。

 、凇胺怄i”“控制”“切斷”“殲滅”“擊潰”應干脆利落的重讀,讀出自豪和勝利的喜悅。

  ③“不料”“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應讀出奚落,嘲諷的語氣。

  2.學生兩兩之間對讀與互評。要求讀準字音,并努力讀出文章的情感和氣勢。

  3.推薦2名學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就這兩位同學的儀態、表情及朗讀質量進行評析,提出建設性意見。

  四、默讀,了解新聞的結構

  1.請學生用三種方式表述課文內容。

 、儆靡痪湓捇蛞粋短語說出這則新聞的內容。

 、谟靡恍《危◣拙湓挘┱f出這則新聞的內容。

  ③用一大段(幾小段)說出這則新聞的內容。

  2.畫出標題、導語、主體三者之間關系示意圖,并指導學習新聞的方法。

  板書:

  標題——提要(迅速了解)

 。ㄖ鳂艘话闶侵髦^短語。如“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概述(較詳細了解)(新聞要素)

  主體——擴展(更細致了解)

  標題是對導語的概括,導語是對主體的概括。

  3.從準備的報紙中挑選一則新聞,運用課內學到的新聞知識,進行瀏覽、粗讀和精讀,進一步辨別新聞的結構,了解新聞的特點。

  五、咬文嚼字,體會新聞特點

  1.思考:

 、侔褬祟}改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勝利渡長江”或“人民解放軍幾路大軍橫渡長江”行不行?(真實)(準確)

 、谶@則新聞寫完了,先不發表,等渡江線役勝利了之后再發表不就可以用“勝利”二字了嗎?(及時)

  2.找語言因素進一步體會新聞的特點。

 、匐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跁r間(及時、準確)

 、蹟底峙c地名的組合(準確)

  ……

  板書:新聞的特點------真實、及時、準確

  六、合作探究,質疑釋疑

  1.預設

  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可能有:

  課文主體部分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哪個層次寫得最詳?那個層次寫得最簡略?這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可結合渡江戰役示意圖指出三路大軍渡江的起訖點及進軍情況)

  2.在探究釋疑的基礎上,適時揭示背景。

 。1)明確

  文章依次報道了中、西、東三路大軍的戰況,其中東線寫得最詳。首先敵人投入兵力多,“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其次,“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在戰略上有重要意義,直接關系到包圍敵軍,解放南京。

  對中路軍所遇敵情寫得簡略。因為重大的國內外新聞,往往具有連續性,因此不宜孤立地一篇一篇去讀。在毛親自寫的這條消息之前,還有多條消息報道大軍渡江的。其中有一條主要報道了中路軍戰況,所以寫得簡略。

  三路大軍之間有時間上的銜接,渡江部隊的銜接,內容上的銜接(在寫到西路軍時,中間又插上一句“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將二者銜接起來)

 。2)背景新聞

  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二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獲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七、回顧小結,暢談學習感受

  1.關于新聞知識的

  2.關于對戰爭認識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八、結束語

  毛親自撰寫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40年代炮火連天的日子。學習這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了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這對于我們生活在和平環境中,成長在和平環境中的新一代人,無疑是一次戰爭的洗禮。此外,這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簡明準確,感*彩鮮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把今天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九、課外校園新聞寫作

  根據“校園采訪”活動收集的材料,寫一篇新聞報道。

《長江》 篇7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學生講述有關解放南陽的歷史背景,教師作適當補充。

  二、整體感知

  范讀課文,出示下列問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a.在文中圈點標記出新聞的六要素。

  b.找出本則新聞的導語和主體。

  a.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潰敗,*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和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大意正確即可)

  b.導語為“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其余部分為主體。

  三、重點研討

  1、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并標記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a.題目為“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文章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還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績?

  b.文章可分為哪幾個部分?試概括出各層大意。

  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提問,教師總結。

  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守敵為什么棄城南逃。

  第一層為第一句話,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南陽為古宛縣……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的重要戰略地位。

  第三層:“在過去一年中……已全部為我解放”,回顧過去一年中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棄城南逃的變化。

  第四層:“去年七月……不得不棄城逃竄”,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五層:“南陽守敵王凌云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對于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解決。若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完成。

  四、拓展延伸

  1、兩則新聞均出自毛主席之手,學完兩篇文章后,你認為它們在語言風格等方面有何異同?

  2、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新聞資料,并分析它的要素和結構。

  五、布置作業

  運用所學有關新聞的知識,寫一則新聞,報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鮮事,300字左右。

  【教學總結】

  1、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⑴語文體驗式教學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向指路,創設語文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共同收集,處理語言信息,通過多向互動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生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語文素養。

 、瓢驯硌菀肓苏n堂,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游戲沖動”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體驗,體驗文章所表現的情景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學生情緒高昂,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表演得生動形象,并進行對比分析,不但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審美能力也提高了,參與意識也加強了。

 、钦n前準備用生動的實例,深入淺出的完成了對新聞的文體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聞的結構及要素。

  ⑷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角,又是小組學習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⑸學生通過繪制地圖、寫作導播詞、解說詞、新聞播音、節目主持等,動腦動手動口,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促進了語文綜合素質的形成。

 、蕦W生對新老師、新課堂產生了興趣,為今后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不夠,由于時代背景及學生的閱歷所限,對文中的議論理解不是很透徹,老師要做一定的補充與講解。

《長江》 篇8

  年  級

  

  學  科

  語文

  課  型

  新授課

  主  備

  備  時

  授  時

  課  時

  第1課時

  總課時

  3

  教學內容

  《長江之歌》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我能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我能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我能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我能理解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機(音樂、課文朗誦)

  導      學      過      程

  

  

  

  

  談談對長江的了解。

  1.欣賞歌曲《長江之歌》。

  2.同學們,古老的中國有兩條河,那就是長江和黃河,長江與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正是有了長江和黃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長江和黃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機盎然。今天,我們先來領略一下中華第一條大河“長江”的風采。板書“長江”,你對長江有哪些了解,我們來交流一下。(用一兩句話說說對長江的了解。)

  

  

  

  

  初讀了解課文,解決生字任務。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           依戀:               蕩滌:

  塵埃:            磅礴:               灌溉:

  2、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默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1.作者想贊美長江什么?

  2.作者贊美了幾次?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大部分?

  3.觀察第一節和第二節,你有什么發現?

  

  

  

  

  

  

  朗讀課文。

  1.組內互讀,互相糾正字音與語調。

  2.小組展示課文朗讀。

  

  

  

  

  精讀第一小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讀: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2、交流:(1)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情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3、默讀: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思考: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一、辨字組詞

  慨(    )  彩(    )  劈(    )  。    )

  概(    )  采(    )  臂(    )  礴(    )

  二、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

 。    )的時代(    )的力量(    )的氣概(    )的乳汁

  (    )的豐采(    )的臂膀(    )的國土(    )的清流

  (    )的情懷(    )的未來(    )的長江(    )的源泉

  三、長江之歌中“風采”指(           ),“乳汁”指(           ),“母親的情懷”指(           )。

  四、長江之歌歌頌了長江的什么之美?表達了中華兒女對長江怎樣的感情?

  

  

  

  長江之歌

  你從------------   你向------------

  你用------------   你用------------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是詩人精神世界的藝術表現。所以,教學詩歌,必須在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上下工夫。在本課中,通過展示長江氣勢磅礴的圖片,播放長江之歌的音樂,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材料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等,誘導學生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課堂導學方案

  年  級

  

  學  科

  語文

  課  型

  新授課

  主  備

  備  時

  授  時

  課  時

  第2課時

  總課時

  4

  教學內容

  《長江之歌》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我能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我能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我能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我能理解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機(課文朗誦)、歌曲磁帶。

  導      學      過      程

  

  

  

  

  課件展示長江及三峽工程的幻燈片。

  長江,它九曲回腸、奔流不息;它氣勢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燦爛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中華兒女無論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長江兒女而自豪。今天三峽工程的事實更將使長江母親煥發新顏,為我們的明天創造無窮的力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長江之歌》。

  

  

  

  

  一、聽寫生字詞(同桌互查)。

  二、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節(齊讀)。

  

  

  

  

  精讀第二節。思考: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1.說說你對“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的理解與感悟。

  2.你是怎樣理解“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3.朗讀第二節,說說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與氣魄?你是怎樣朗讀的?

  

  

  

  

  1.同學們,作者從空間上和時間上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3.練習朗讀,嘗試脫稿朗誦,通過競賽評出小小朗誦家。

  

  

  

  

  播放歌曲《長江之歌》,學唱歌曲。

  

  

  

  

  長江之歌

  你從------------   你向------------

  你用------------   你用------------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地教學方式之一。詩歌語言押韻、整齊、精煉,充滿感染力,更是適合吟誦。所以我采用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朗讀,再交流讀法,并說出自己這樣讀的理由。學生們在不斷地思維碰撞中理解了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做到了感情澎湃的朗誦。

《長江》 篇9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1949年4月22日,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的消息

  上一篇:劉心武《悔的邊緣》全文閱讀

  下一篇:北師大版《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江ze民宣告香港進入...

《長江》 篇10

  一 說教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蘇教版初一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取得勝利后,毛澤東主席親自寫的一篇新聞稿。它真實地報道了我軍渡江情況,宣告了解放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國民黨反動派政府已面臨徹底崩潰。報道強調了我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這一戰役勝利的重大意義,揭示了“沖破敵陣,橫渡長江”的深刻含義。 

  根據教材特點和初一學生首次接觸新聞這種體裁的實際,以及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等,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 

  1. 分清課文層次,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 

  2. 體會新聞語言的真實,準確,簡明,及時等特點; 

  3. 掌握新聞的結構,進行創作實踐。 

  教學中,我將新聞的結構與本文具體層次的對接作為本文教學重點,將新聞語言特點的領悟作為全文的難點進行突破。 

  二 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講課時,教者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學 

  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準備采用“媒體互動,圖表演示”幫助學生分析當時形式;通過“指導分層,填充表格”引導學生理請課文脈絡;通過“模擬播音”,在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學生在本課中,通過“看看﹑讀讀﹑想想﹑說說﹑寫寫”主動參與課堂,完成學習任務。

  三 教時安排:一課時。 

  四 教具準備:電視機,《百萬雄師過大江》碟片,投影儀,地圖。 

  五 教學過程 : 

  (一) 內容呈現 

  放映《百萬雄師過大江》選段,了解時代背景。接著自由朗讀課文。這一過程目的 

  在于明確學習內容,集中注意方向,喚醒求知渴望,調撥動力機制,順勢進入學習情境。 

  (二) 師生互動 

  1. 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用一兩句話說出這則新聞的內容。意在使學生加深對導語 的內容及其在新聞全文中的位置與作用的了解。并對主體部分的重要內容嘗試進行概括。 

  2. 投影出示表格,學生自主閱讀主體部分并完成填空。 

  軍隊 渡江區域 渡江時間 兵 力 敵軍抵抗程度 

  主體參與,精講多練,及時反饋。這樣學生只要仔細閱讀,就能成功完成任務。接著,順水推舟,劃分主體部分層次,理請文章脈絡。 

  (三) 交流對話 

  1. 教師與學生對話 

  課文為什么依“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順序報道,可以顛倒嗎?讓學生領悟文章不僅結構合理,而且重點突出;文中“至發電時止”的語句,體現消息這一文體的什么特點?從而提醒學生明確消息準確及時的特點。 

  2. 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學生之間提出問題互相探討,如找出文中語言準確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詞語,或在文中找出我軍和敵軍形成鮮明對比的連兩組詞,并說出反映作者什么感情。 

  3.學生與教師對話 

  在學生與學生對話的基礎上,如有問題找不到答案或有分歧,由學生與教師對話,教師給予指導,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提升能力。 

  4 師生與作品對話 

  課文中多處涉及地名,比較抽象。此時可利用地圖中相關地理位置,用不同顏色的筆勾畫圈點,找出各路軍沿線經過的地名,并作標記,直觀感知課文內容。 

 。ㄋ模╂溄由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感知﹑領悟﹑內化﹑積淀。根據文體特征,這一環節我這樣設計:假如你是新華社記者,你接到這份稿件心情如何?請將你的心情體現在你的播音中。學生分組準備后對照地圖模擬播音員進行朗讀比賽。 

  (五)回歸課本,練習延伸 

  1. 掌握本課生字詞,鞏固有關新聞知識; 

  2. 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開展“校園采訪”活動,每人寫一篇新聞稿,報道校園新人新事。

《長江》 篇11

  第一單元  第1課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課時授課時間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節課型新授課主備課人 學習目標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能根據新聞的結構理清內容、層次并體會語言的準確、簡潔。 3、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重點難點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預習1、預習內容:⑴預習生字詞。⑵查閱整理有關新聞的基本知識。 2、預習要求:⑴字詞需注音釋義,書寫要保持規范、整潔、美觀。⑵新聞知識要結合“預習自測⑶”強化記憶。 3、預習自測   ⑴注音: 蕪湖(    )  殷切(    )   潰退(    )   殲滅(    )  要塞(    ) 遏制(    )  荻港(    )   綏靖(    )   督戰(    )  泄氣(    )   ⑵釋義: 殲滅:                          潰退:     阻遏:                          銳不可當(   ):   ⑶填空: 新聞又叫         ,具有        性、        性、        性。每則新聞在結構上一般都包括         、         、         、         和        五部分。新聞的六要素,也就是記敘的要素,包括        、        、        事件發生的         、         、         。學習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與方法 ] 學習過程與方法一、自主學習 1、檢查預習 2、學生自學 自學內容: ⑴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這則新聞報道的內容。                                                                   ⑵再讀課文,找出這則新聞的六要素。  人物:                                   時間:                                  地點:                                  事件發生的原因:                                                     經過:                                                              結果:                                                              ⑶根據新聞的結構特點,理清文章的層次。  分析結構: 理清層次:                                                                      ⑷在課本的地圖上分別將西路軍、中路軍、東路軍已占領的地方用紅色標線,向前進發點用箭頭標出。 ⑸角色體驗,變換閱讀。 當當播音員:如果你來當播音員,你在重音、語調、情感、節奏上應怎樣讀這則新聞。 當當軍事家:如果你來當軍事家,你應該向觀眾介紹哪些方面的情況。 當當主持人:如果你來當主持人,你將怎樣設計導播語、采訪問題、結束語。   自學要求: ⑴要求讀準字音,并努力讀出文章的感情和氣勢。 ⑵請一名同學說說新聞的主要內容,同小組的同學評一評議一議。 ⑶文章層次劃分要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二、精講互動 進一步品讀課文,分析本則新聞的語言特點,提高閱讀能力。(操作流程:合作賞析——大膽展示——同學點評——教師補充精講) 示例:“九江(不含)”一詞,準確表明當時九江尚未解放的狀況,避免了歧義。 ⑴   ⑵   ⑶   三、達標訓練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獎反遭人妒嫉 本報訊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曾被《人民日報》等新聞宣傳媒體宣傳過的不計個人安危、奮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縣航遠公司“新機85號”船船長馮安義,最近遇到了尷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時左右,馮安義駕駛的“新機85號”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灘碼頭卸大米,突遇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客輪與一貨輪在江心發生碰撞。馮安義顧不上再卸貨物,親自操舵,向事故現場駛去,并指揮家人站在船舷邊,接應從失控客輪上跳下來的旅客。半小時過去了,“新機85號”船隨客輪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經過一個多月的查訪,終于找到了英雄。為此,南陽市交通局獎給他1萬元,新野縣委、縣政府獎勵他5000元,新野縣見義勇為基金會獎勵他XX元,共計1.7萬元。誰知就在這時,一件令英雄尷尬的事出現了:“新機85號”救險“東輪”的時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巖崩滑坡研究所下屬的勞動服務公司趙某租賃。趙得知馮安義得到獎勵1.7萬元,以搶險時他在租船,停港耽誤生產等為由,將原欠馮安義的2.62萬元租金不給了,而馮安義應得的1.7萬元獎金,又全都捐給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報》劉東林) 1、這是一篇(      )  a.消息   b.通訊   c.小說   d.議論文  2、“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獎反遭人妒嫉 ”從新聞知識角度說,這句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新聞(消息)知識的寫法分析一下這篇文章的三個部分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課堂小結新聞的基本知識小結: 特點:                           ;結構(一般包括):                                             ;要素:                                     。作業布置1、學習小組共同閱讀一則實事新聞,并試著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分析。 2、預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課后反思第一單元  第1課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1課時授課時間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節課型新授課主備課人

  常衛華

  學習目標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這則新聞。通過自學,進一步掌握新聞閱讀的基本方法。重點難點自主學習這則新聞;掌握新聞閱讀的基本方法。課前預習1、預習內容:⑴識記字詞。⑵仔細閱讀這則新聞,了解主要內容。 2、預習要求:字詞要會讀會寫,閱讀要達到能熟練說出具體內容的程度。 3、預習自測 ⑴注音: 二十八宿(    )  襄陽(      )  阻遏(    ) 杜聿(    )明 ⑵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寫出這則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習過程 與方法 學習過程 與方法一、自主學習 1、檢查預習 2、學生自學 自學內容: ⑴細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發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理清新聞的結構 : 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導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課文可分幾個層次?各層大意?(討論完成) ⑷一年多來,我軍取得哪些偉大勝利? 自學要求:本部分內容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運用上節課學到的新聞知識獨立完成,實在有問題時可以小組合作學習。二、精講互動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2、本文題目為“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文章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還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績?  3、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異同? 三、達標訓練 這兩則新聞很多知識是同學們自學的,請你試著用精練的語言說說這兩則新聞有哪些值得我們去鑒賞的地方?(也可以談談你的自學收獲。)  課堂小結新聞的閱讀方法:                                                                                                                     。作業布置1、做一回小小節目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本課配套練習題。 3、預習第2課《蘆花蕩》。課后反思

《長江》 篇12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府、駕”等10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當之無愧、撲朔迷離”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重慶“山城霧都”的特點,

  3、感受重慶的特有風貌,感悟建設者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重慶“山城霧都”的特點及其來由。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把事物特點介紹清楚和有條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自讀感悟,想象情境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蓖瑢W們,這是一首歌的歌詞,你們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嗎?這就是《長江之歌》,上世紀80年代,以它為主題曲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創下了中國紀錄片的高峰。長江和長江兩岸積淀著數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個人都可和著《長江之歌》,循著《話說長江》去領悟它的神奇和博大。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話說長江》的解說詞節選。板書課題。讀題。(“話說”兩個字提示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要輕松、舒緩一些。)

  2、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一段節選向我們介紹了長江上游一個十分重要的港口——重慶市,你們預習了課文,也查找了相關資料,對重慶有了怎樣的了解呢?學生交流,相機出示地圖,了解重慶的地理位置。

  二、初讀課文,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容易讀錯的字詞:隋朝、渝州、恭州、趙敦、舢板、顛簸、撲朔迷離、濕漉漉。

  3、前面四個詞語雖然不好讀,但對于我們了解重慶的歷史特別有幫助。讓我們先來看看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勾畫下來,在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詞語。

  4、學生交流重要詞語,老師在黑板上相機添加詞語,調整板書如下:

  3000年前隋朝北宋公元1190年南宋趙敦

  巴——渝州——恭州——————重慶

  5、指名朗讀第一段,朗讀時注意以上詞語。

  6、不看課本,對照板書說說重慶的歷史和名稱由來。

  7、齊讀第1自然段。

  三、看圖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重慶地形圖,指名讀第2自然段,師引導其他學生看地圖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2、齊讀第2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第3——7自然段,了解“山城”特點。

  1、默讀課文第3——7自然段,看看這部分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交流,相機指導:

  A、稱做“山城”

 。1)勢不高,但相對高度大:

  280米,最低160米,相差120米。(注意作者用數字說明的方法,朗讀時要強調這些數據。)

  這在我國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見的。(學習“以至于”的用法。)

 。2)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層層疊疊。(讀句子,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意思,想象“山城”景象。)

 。3)重慶被稱為山城是當之無愧的。

  結合以上兩點理解“當之無愧”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3、4自然段。

  B、山城特點

  (1)街道彎曲

  想象街道在山的脊背上彎曲是什么樣子;

  理解“人騎車”和“車騎人”。

  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2)臺階特多

  讀比喻句,說說句中的“鋼琴、琴鍵、交響樂”各是比喻什么,你能體會到這句話中蘊涵的意思嗎?(山城居民祖祖輩輩都在這里辛勤勞作,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今天這樣繁華的都市和幸福的生活。)

 。3)人力勝天

  a、纜車:“睜眼看得見,抬腿走半天”——說話間就到。

  b、索道:乘舢板在風浪里顛簸——騰云駕霧似的飄過去,飛過去。(想象這兩種不同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過渡導入。

  百里青山是重慶的骨架,顯示出不畏艱險的勇氣與毅力;嘉陵江水的環繞依回,傾訴著重慶無盡的婉約和靈性。而最值得稱道的是重慶的霧,這節課就讓我們去感受霧的飄渺和溫柔。

  二、學習課文8——13自然段,了解“霧城”特點。

  1、默讀課文8——13自然段,說說你對“霧城”有了哪些了解?

  2、學生交流,相機指導:

  A、“霧城”雅稱

  (1)霧美:

  a、輕紗似的薄霧;(體會比喻句)

  b、撲朔迷離之感(理解“撲朔迷離”);

  c、濃厚的藝術氣氛。

 。2)霧多:

  a、除8月外,一年到頭都霧氣騰騰;

  b、平均兩天就有一次霧;

  c、冬季大部分時間在霧中來,霧中去;

  “霧氣騰騰”和“霧中來,霧中去”讓你想到了什么?(如仙境般的神秘、縹緲)

  多美呀,讓我們把這種美感讀出來。

  B、多霧原因

 。1)三面是水,空氣濕度大;

 。2)重慶在四川盆地中所處的位置。

  C、霧對重慶的影響

 。1)交通不便,造成危險;

 。2)適合柑橘生長。

  三、學習課文14——16自然段,欣賞重慶夜色。

  1、自由讀課文14、1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景象,說說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生交流,師出示重慶夜景圖片,描述圖中景象:

  入夜的山城,以繁華市區的燈群為中心,街道和橋梁華燈為紐帶,萬家燈火為背景,構成一片高下井然、錯落有致、遠近互襯的燈海。那車輛舟船溢彩流光,不停穿梭其間,且依稀飛起喇叭、汽笛喧囂之聲,給夜山城平添無限動感與生機。此刻,分不清滿天繁星似人間燈火,還是遍地華燈如天河群星,上下渾然一體,五彩交相輝映,真的是如夢如幻,人間天上。

  3、有感情的朗讀這三個自然段,注意體會三個“這是”中所傳達的感情。

  四、總結全文。

  1、選擇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一聽。

  2、想一想,如果課文先介紹重慶“霧城”一稱的由來,再介紹“山城”一稱的來歷,你認為合適嗎?為什么?

 。ń璐死砬逭n文條理,將兩種寫作順序進行比較,了解并列介紹的方法和詳寫在前,略寫在后的書寫習慣。)

  五、作業設計。

  1、課外觀看《話說長江》的記錄片。

  2、寫一亮段話介紹自己的家鄉。

  板書設計:

  5、話說長江(節選)

  山 城

  重慶  霧 城

  夜景美

  篇二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二、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作者以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全詩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節,寫長江的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節,寫長江的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吟誦,聯系上下文細細玩味,尤其是領悟文中兩次出現的詩句“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的深刻含義。

  三、資料準備:

  (一)相關積累

  楊慎《臨江仙、戍云南江陵別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

  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ǘ┫嚓P課件(內含長江介紹)

  源頭: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河流全長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國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羅河(非洲埃及);第二,亞馬遜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長江(亞洲,中國)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居全國之首。流經九省二市分別是:(指著地圖)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入?冢浬虾卿量谌霒|海

  系列一:看長江、說長江

  教學目標:

  1、 調動對長江的積累,激發對長江的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2、 引導學生主動地搜集資料,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問題設計、課件、搜集關于長江的示范資料。

  教學設計:

  一、出示問題,激發興趣。

  1、出示問題:

  (1) 長江的源頭在哪?

  (2) 長江分別流經哪些省?

  (3) 我們鎮江屬于長江的哪個流域?

  (4) 你了解名人寫長江的詩詞文章嗎?

  (5) 你見過長江嗎?有何感受?

  2、分組討論,說說對長江的了解。

  3、 引導學生想,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應該怎么辦?

  4、 復習第十冊習慣篇“多種渠道學語文!

  5、 把沒有解決的問題留到課后,用自己喜歡的渠道去學語文。

  二、展現全貌,同看長江。

  1、出示課件,播放相關圖片與影像資料。

  2、看完后,說說你對長江的感受。

  三、出示資料,共品長江。

  1、出示相關詩詞。

  2、聽師配樂朗誦。

  3、根據你喜歡的詩詞,讀一讀,品一品。

  4、說說詩詞中的長江給你的感受。

  四、出示資料、指導處理

  1、出示老師在網上搜集的資料,說說面對這樣的資料,應該如何處理。

  2、再出示一段,練習處理。

  3、交流處理的資料。

  五、課后作業。

  1、用自己的方式解決課堂中沒有解決的問題。

  2、做好資料摘抄或剪貼。

  系列二:讀長江、品長江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長江之歌》,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相關詩詞。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二、指名幾位學生朗讀課文

  三、讀完后,說說這首詩歌中你覺得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對長江的情感。

  一學生讀:

  “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說說為什么這句詩最能體現作者對于長江的情感?

  (答:作者把長江當作了母親,自己是她的孩子。)

  還有相同感覺的同學說說嗎?(他覺得中華民族從長江上汲取了無窮的力量)

  說得好,誰能把作者對于長江的母子情讀出來。

  指名讀。

  齊讀。

 。1)作者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你能從詩歌中找到答案嗎?

  學生分別找到第一節二節的句子,根據回答加以引導點撥理解

  A 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痹谧鎳淖顤|部,長江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

  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B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比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保哼@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相機指導朗讀 ,再齊讀第1節。

  指導背誦第1節。

  C

  你從遠古走來,

  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

  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

  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動新的時代,

  (①‘‘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理解“塵!痹诖颂幰鉃槭裁。

  (②“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一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①‘‘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機指導朗讀 ,再齊讀第2節。

  指導背誦第2節。

 。2)這一句在詩歌中出現了幾次?

  兩次

  介紹詩歌的手法之一:回環,并簡單介紹這種手法的作用。

 。3)詩歌還有其他特點(相機介紹押韻等簡單知識)

  四、練習朗讀背誦全詩

  1.同學們,作者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3.練習朗讀。

  4.背誦

  系列三:吟長江、頌長江

  教學目標:

  1、根據學生所占有的資料,吟誦《長江之歌》等相關課內外詩詞、文章。

  2、學唱歌曲,激發學生對長江母親的依戀與贊美之情。

  3、激發學生親近長江,親近自然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出示相關詩文。

  二、師引導鑒賞。

  三、選擇自已喜歡的詩歌朗誦、吟誦。

  四、試著寫一寫自己對長江的認識與感受。

  出示可借鑒句式:

  你 , 是 ;

  你 , 是 。

  五、跟著碟片輕哼歌曲。

  形式:畫長江簡易圖;唱《長江之歌》;介紹長江的地理環境;展示長江的圖片;介紹與長江有關系的人、事;自出小報;長江的環!

  教學反思

  反思一:這篇課文節選的是介紹重慶的相關文字。以說明為主。對這樣的文章孩子們一直以來感覺比較枯燥。由于我們班有些同學是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他們來自各地,當然也有來自重慶的孩子。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臨時改變了導學案上的導入部分。開課之前,我請這些來自重慶的孩子和曾經到重慶旅游的孩子們談談他們眼中的重慶,有的還操著重慶方言說,雖然他們的介紹凌亂,但孩子們聽得精精有味。帶著興趣再來讀課文,孩子們是一邊讀一邊笑。并且很快概括出這篇課文介紹了重慶的什么。“興趣是的老師”,我深信這句話,并且已感受到這句話 相對這個單元的課文來說,這是比較簡單的一篇了。

  說它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是因為語言比較平實,沒有太多的背景要了解,而且內容的層次比較清楚。

  反思二:這一課我抓住了兩個重點,一是內容上重慶作為“山城”和“霧城”這個重點,還有一個就是寫法上說明方法這個重點。其實朗讀也是重點,但因為這是一段解說詞,所以我忽略了,等到在課堂上檢查時,才知道,很多孩子把解說詞朗讀中輕松、舒緩的要求理解成了隨意。所以在讀就變成了念!并且在上這一課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學生的讀書時視野非常狹窄,眼睛只盯著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有朗讀和理解的提示語,但是孩子都忽略了。以至于在課堂上浪費了很多時間。

  下課后對本課的朗讀進行了反思,教師沒有關注朗讀指導是學生朗讀不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如果在備課時考慮到了這一點,我想我心里也是有疑惑的:對于這樣的課文怎樣進行指導?現在的朗讀并不提倡教師具體的指導,如重音、停頓等的處理,而是提倡情隨文動,讀由情發,讓學生在理解內容積蓄感情的基礎上去讀,可是這篇課文側重于理性的說明,怎樣調動學生的情?怎樣引導學生去讀?帶給我的愉悅。

《長江》 篇13

  長江水利網(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有關長江的資料)

  《長江之歌》ppt課件 長江實景視頻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學會歌唱這首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聽一首好聽的歌。   (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你一定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吧?指名學生說說。 對,這就是《長江之歌》(板書課題)這歌好聽嗎?想學這首歌嗎?好,今天我來教你們。 2.介紹:這首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 3.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你們對長江了解多少呢?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 1.在預習的基礎上,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2)描紅田字格中的生字。 (3)同桌互說某些詞語的意思。 2.交流自學效果。 a. 字詞情況 (1)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 (2)指導寫字。重點為灌、溉、哺、挽、滌、埃、乳 (3)當堂書寫生字組成的詞語2遍,教師巡視指導。 b.課文朗讀情況 (1)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2)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c.課文初讀的感受。 學習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交流。 教后記: (1)在匯報收集長江的資料這個環節時,令我想不到的是長在長江邊的這些孩子卻對長江知之甚少。甚至有80%的學生沒有親眼看過長江?磥頂U大學生的知識面迫在眉睫。課后,我打印的長江的資料成了搶手貨。閱讀材料的《長江》助讀也成了同學們的談資。 (2)今天我沒有來得及把學生的預習作業收起來,想這么好的詩歌,應該有自己的感受。沒成想今天在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時,學生的感受大都蒼白空洞,幾乎都是虛的。由此可見,長江對于他們來說也太陌生。看來,有些資料要讓他們早點查閱。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指名幾位學生朗讀課文

  三、讀完后,說說這首詩歌中你覺得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對長江的情感。

  一學生讀:

  [1] [2] [3] [4] [5] [6] [7]  下一頁12>“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說說為什么這句詩最能體現作者對于長江的情感?

 。ù穑鹤髡甙验L江當作了母親,自己是她的孩子。)

  還有相同感覺的同學說說嗎?(他覺得中華民族從長江上汲取了無窮的力量)

  說得好,誰能把作者對于長江的母子情讀出來。

  指名讀。

  齊讀。

  (1)作者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你能從詩歌中找到答案嗎?

  學生分別找到第一節二節的句子,根據回答加以引導點撥理解

  a 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痹谧鎳淖顤|部,長江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

  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b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比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保哼@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相機指導朗讀 ,再齊讀第1節。

  指導背誦第1節。

  c

  你從遠古走來,

  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

  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

  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動新的時代,

  (①‘‘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理解“塵!痹诖颂幰鉃槭裁础

  (②“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一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①‘‘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機指導朗讀 ,再齊讀第2節。

  指導背誦第2節。

 。2)這一句在詩歌中出現了幾次?

  兩次

  介紹詩歌的手法之一:回環,并簡單介紹這種手法的作用。

 。3)詩歌還有其他特點(相機介紹押韻等簡單知識)

  四、練習朗讀背誦全詩

  1.同學們,作者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3.練習朗讀。

  4。背誦

  五、跟著錄音輕哼歌曲。

  [2] [3] [4] [5] [6] [7]  下一頁ght-rule: exactly? 12pt;>

  教后記:

 。1)在充分閱讀資料的基礎上,再讀這首詩,學生對于作者寫詩對長江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與共鳴。

 。2)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教些文學常識有無必要?我在課中講是講了,介紹了一點。不知學生有無理解。我考慮的是必要嗎?如何教?

 。3)詩中大部分詞語學生都能理解,但“塵!币辉~我認為是必須要教師教的,只有把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點撥引導結合起來進行整合,課堂才會有效。

  《長江之歌》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二、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作者以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全詩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節,寫長江的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節,寫長江的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   ”菊n的教學重點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吟誦,聯系上下文細細玩味,尤其是領悟文中兩次出現的詩句“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  2、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   3、你們對長江有什么了解呢?請同學們自由說說看。   4、放錄音:《長江之歌》歌詞豪放,歌聲雄渾,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描紅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 依戀 蕩滌 塵埃 磅礴 灌溉   2、檢查處學效果!   。1)出示詞語:       乳汁 哺育 挽起 蕩滌 塵!」喔取”既ァ「鞅紪|西   。2)指名逐詞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區分加點字讀音的異同。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美好的儀表舉止。      依戀:留戀,舍不得離開!     ∈帨欤合礈。      塵埃:塵土!     “蹴纾簹鈩菔⒋蟆!     」喔龋喊阉斔偷教锢。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5、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互相交流! ∪、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滌 !」唷「取  2、指導寫字:    乳:左右基本等寬!   ≈、哺、挽、滌、埃:左窄右寬!   」唷⒏龋鹤笳覍挘蚬P畫較多,寫時要緊湊一些。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指名朗讀課文! ∪、精讀訓練!  1、觀看系列片《話說長江》片斷,聽《長江之歌》。    《話說長江》這部系列片讓我們感受到了長江那宏偉、壯觀的氣勢,作者說——    2、出示: 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人母親的情懷。    引讀!  3、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詩想了解什么!  4、交流:(1)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情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5、精讀第1節:   。1)自由讀,四人小組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3)默讀第1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ā安赣髯鍍号保褐挥心赣H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保哼@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笇Ю首x: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5)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6)齊讀第1節。指導背誦第1節!  6、精讀第2節!   。1)聽錄音,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交流: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ā肮喔然ǖ膰痢保鹤鎳念I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巴苿有碌臅r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ā澳阌眉儩嵉那辶鳎喔然ǖ膰痢保耗笎凼羌儩嵉、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澳阌冒蹴绲牧α,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師引讀:所以,“我們——贊美長江……”    。4)指導朗讀第2節。    (5)指導背誦第2節。  四、練習朗讀全詩!  1、同學們,作者從空間和時間上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3、練習朗讀! ∥濉W唱歌曲! ×⒆鳂I設計:    改病句!   1、媽媽買了許多食品、蘋果、梨子和水果!   2、體育用品商店擺滿足球、排球、籃球、地球儀等許多體育器具。    3、愛迪生經過努力,發現了電燈!   4、革命烈士十分頑固,誓死不說出黨的秘密!   5、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的革命事業。   七、板書設計:                       長江之歌                    豪邁    雄壯

  教學設計

  資源出處:網絡下載

  資源提供者:沈玉麟 高安

  資源名稱及內容:《長江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   《長江之歌》是h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朗讀要正確清楚。教學要求是: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讀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當,速度合宜! ±首x訓練是h版6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整套教材中,朗讀訓練共分四個層次:①正確清楚;②自然流暢;③傳情達意;④熟讀背誦。目的是訓練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在朗讀過程中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長江之歌》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學目標應明確、集中,不宜要求過高。  為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寫為:①指導學生把課文中的每一個字讀正確,每一句話讀連貫,并注意音量的變化。②體會作者贊美長江、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 ∵@樣,看似起點低,但嚴格要求可打下扎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思想教育體現在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  2.重點要突出,難點要把握。  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連貫和把握恰當的音量,這三者之中,重點應是把句子讀連貫,難點是把握恰當的音量。因為音量的把握與領會課文內容有密切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重點和難點,應設置訓練的階梯、必要的反復,以便于師生操作! 3.以訓練為中心,刪除繁瑣的講解。  整堂課應以朗讀訓練為中心,讀的時間應占整堂課的2/3時間,教師的講解只是適當點撥。在朗讀訓練中,教師應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糾正,逐步提高。至于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應盡量精簡,水到渠成,畫龍點晴。其他如段意的概括、寫作特點的分析等等,則一概刪除! 4.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充分運用教材配套的音帶。  有些教師本身的普通話不夠好,朗讀水平也不高,那么在教學中更應充分發揮學生中朗讀基礎好的學生的作用,充分運用教材配套的音帶,以及其他輔助手段。這樣既可提高朗讀訓練的質量,又可彌補教師自身的弱點。朗讀訓練應采取多種方式,領讀、齊讀、范讀、聽錄音等等。   【教學主要步驟】   一、讀準字音  1.教師朗讀,進行語言示范。第一遍,學生看課文及漢語拼音;第二遍,學生輕聲跟讀! 2.著重讀準下列幾組字。  (1)從 走 采 族 贊(平舌音)  (2)山 春 汁 長 塵 純(翹舌音)  (3)奔 親 新(前鼻音)  (4)豐 驚 情 聲 清(后鼻音)  (5)乳 女 戀(區分聲母r、n、l) 。6)哺 育 磅 礴 蕩 滌(生詞)  (7)(你)的(蕩滌)著(輕聲)  3.選幾名讀得比較好的學生領讀! 《、把句子讀連貫  1.請幾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朗讀,糾正朗讀時拖音等不良習慣! 2.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連貫:詞與詞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要適當的間隔;有間隔,但不要把這種間隔過分突出,要用較自然的語調把句子連起來! 3.指導學生讀好逗號、分號、句號之后以及兩節之間的停頓。  三、把握恰當的音量  1.明確關于朗讀音量的要求:個別朗讀,要讓教室里每個同學都聽得清楚,聽得舒服。  2.指導學生做好朗讀的姿態和心理上的準備:上身、喉頭、口腔要放松,呼吸自然,克服靦腆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上來。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音量處理中等偏低音量,并稍帶委婉舒緩! ≥^強的音量,并漸漸高昂有力! ±碛少澝篱L江像母親一樣養育中華兒女,滿懷感激之情! ”憩F長江特有的寬廣雄奇的地理態勢和磅礴有力的氣勢。  3.指導學生朗讀。(不同的同子應根據內容的需要,朗讀時,其音量也應變化)! ∷、簡析課文內容的重點  第一節第一層,從空間角度表現長江氣概;  第二節第一層,從時間角度表現長江氣概;  第一節第二層,謳歌自古以來長江的功績;  第二節第二層,謳歌在新的時代長江的功績! ∥濉⑹痉独首x  1.選出讀得最好的學生示范朗讀;  2.全班進行有領誦、齊誦的表演朗誦。  六、放影片《話說長江》片首錄像,演唱《長江之歌》

  資源類型:教學設計

  資源出處:網絡下載

  資源提供者:范如剛

  資源名稱及內容:《長江之歌》教學設計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語言,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⒔虒W時間 35分鐘×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寫生字,了解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10分鐘)1、檢查預習,導入新課、激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 。2)出示掛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請生說說:你對長江了解多少呢? 。3)師總結: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千米,注入東海。與黃河一起,被稱為“母親河”! 。15分鐘)2、初讀指導  (1)學生自學生字詞  ①自由朗讀文章,畫出不理解的詞! 、诿杓t生字,師巡視指導,注意生書寫姿勢! 、凵杂山涣鞑焕斫獾淖衷~(可查字典)  (2)檢查自學效果 、俪鍪旧~,指名逐詞讀,評議、正音! 、谡埳f說生詞的意思。 。3)學生輕聲試讀文章! 。4)逐節指名讀文章,師相機指導,是生評議! 。5)四人小組自由讀文章,討論:那些地方讀懂了?交流(師生共用)! 。5分鐘)3、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指導寫字,教師范寫 。2)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5分鐘)4、檢測  完成練習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詩歌語言,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1、(3分鐘)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訂正  。2)指名逐節讀文章,師生評議   2、(12分鐘)學習第一節   。1)出示9至12句。教師引讀       學生自由讀,說說有哪些問題(學生交流)       教師歸納:a、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b、“情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1) 學生讀第一小節,思考: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 出示1至4句,指導朗讀     默讀第一小節,思考: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出示5至8句,指導朗讀    3) 指導背誦第一小節   3、(12)學習第二小節    1) 默讀第二小節,思考: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2)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評議,教師總結    3) 指導朗讀第二小節,背誦   4、(4)練習朗讀課文,請學生說說有什么感想?   5、(4)背誦全詩,小組比賽。

  長江流域圖片

  上游流域圖:

  上游流域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中游流域圖:

  下游流域圖:

  長江上游:

  金沙江段:

  發源地:

  都姜堰灌溉區:

  發源地:

  三峽:

  上游:

  《長江之歌》教后記  

  剛剛和孩子讀完了《長江之歌》,有點想法不得不寫。  

  這是一篇詩歌,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迸發,而要讓學生和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因此,我在介紹了長江之后,學生說完自己對長江的了解之后,就開始讓學生讀詩歌。先讓車永輝讀了,他說他已經會背誦了,我要他讀給大家聽聽。一邊讀一邊指導他,解決正音問題。大家對他的朗讀發出了噓聲,的確有些詞語讀錯了,像“挽”讀成了“mian”, “戀”讀成了“lian”,“滌”讀成了“die”,但是他沒有灰心,對同學們的意見虛心地接受,我對此表示了贊揚,要求大家再流暢地聽他讀一遍。這遍他讀得很認真,大家聽得也很認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問大家聽過這首歌嗎?一下子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是聰明的,說:“老師你唱給我們聽聽!敝拔覀円呀洔蕚浜昧舜艓,看孩子呼聲這么高,我也只好高歌一曲,我也想唱一唱了,雖然我唱得不好。孩子們看到我的示意,安靜了下來。我唱了第一段,我知道孩子們是不喜歡美聲唱法的,再說我那也不能算是什么美聲了,孩子們雖然也不喜歡聽,但聽得很認真,有的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效果已經達到一半。  

  于是我問孩子:“通過這首歌,你對長江又有什么理解呢?”  

  “宏偉,壯觀!蓖醴f說。  

  “氣勢磅礴。”吳正川說。  

  “我眼前仿佛看見滾滾的長江水!毙焯栒f。  

  ……  

  “好!那么我們就用磅礴的氣勢來讀一讀宏偉壯觀的《長江之歌》!  

  下面我又組織了孩子們小組賽讀,體會長江的壯美。  

  《長江之歌》第二課時  

  繼續和孩子讀《長江之歌》,也許是看了大家的帖子,特別是衛軍和紫雨的帖子之后,我在課堂上好像有了一點的束縛,太過局限于“蕩滌塵埃”和“純潔的清流”的生成(其實這已經是我的預設)。我在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理解的時候,首先還是堅持讓學生去讀詩歌,在讀中說出你的感受,學生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但是我并沒有著急,而是讓學生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塵埃”的理解。孩子的討論終于有了收獲,特別是關于“歷史的長河”的出現,學生的想象力還是令人驚喜的。當薛瞳說出:“歷史的長河里有很多灰塵!敝螅て鹆送瑢W們的思維,頓時課堂像炸開了花。徐鵬:“中國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國這條歷史長河里的渣滓!薄斑有秦檜。是他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他也是歷史中的塵埃!蔽抑来蠹野褖m?吹眠是很小,局限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個人身上,于是我激發孩子:你想一想中國本身有沒有塵埃。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  

  自覺今天的課不理想;仡^和同事一起說起的時候,大家都說沒有什么感受,好像說還沒有找到感覺。今天的課的失敗我總結下來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太多預設。衛軍和紫雨的精彩來源于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讓孩子去享受他們的精彩,然而我想錯,他們有他們的精彩,而我們的孩子應該我們的精彩,當我們的孩子的讀《長江之歌》的時候,我想他們會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問題和回答。我把衛軍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來給我們的孩子去讀,當然孩子覺得生疏,甚至有點莫名其妙。這是我的失敗,高估了自己的設計的精彩,而忽視了孩子與文本的對話。  

  其二:導得不到位。就開始的問題,我完全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發,但是我沒有。雖然通過孩子的討論之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這一點,教師的導對發揮的孩子主體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儲備不夠。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知識儲備很有限,這不能責怪孩子,只能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記得下里巴人就曾對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發過一個帖子,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關于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知識儲備問題。這不僅僅是引導的問題,我現在在班級里搞了“讀詩會”——讓孩子汲取中華文化之精華詩歌、“采蜜本”——采集當今最新新聞,這也是應本學期的學習習慣之一而開展的一個活動,我知道文化知識的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多元的匯總,從而形成孩子獨特的知識框架。因此雖說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終究的癥結還在教師身上。(我并不是把責任朝身上攬。) “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

  ——《長江之歌》教學筆記  

  “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  

  今年,我留任六年級,加之學校對原五年級進行了重新分班,所以,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生疏的。在這生疏的第一課上,學生便給我出了一道難題。  

  教學《長江之歌》時,我讓學生自由練讀詩歌,然后將自己讀得比較有感情部分讀給同學們聽一聽。練讀結束后,許久才有學生王莉莉舉手:“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我一聽,樂了:“好,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王莉莉同學特好的朗讀!蔽疫有意在“特好”二字上予以了強調,以提醒同學們認真學習。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哈——”同學們一陣哄笑。  

  也確實讀得太菜了。但保護孩子的自尊,保護孩子發言的積極性很重要——盡管我遭遇了尷尬,但我的意識很清楚。  

  我問王莉莉同座的沈忱:“你為什么發笑。俊薄八f有兩句讀得特好,結果卻只讀了一句。”姑且不論詩句該怎樣才算一句,沈忱說得有道理。于是我對他說:“感謝你提出了正確的意見。但老師給你提個建議,以后幫別人指出錯誤或不足,可不能用哄笑這樣的方法,可以嗎?”“好的!庇谑牵肄D向王莉莉鼓勵她將句子完整地讀了一遍。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怎么樣?”我問大家。  

  “不怎么樣!薄耙话。”……  

  看得出,大家對王莉莉的“讀得特好”并不滿意!我該怎么辦?短暫的思索之后,我說:“老師很欣賞王莉莉同學的勇敢與自信,更欣賞她的這種鉆研精神。她的書讀得不是最好的,但她敢于講自己讀得特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愿意接受大家的幫助。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嗎?”我這么一說,同學們不禁為王莉莉鼓起掌來;王莉莉呢,燦爛的笑臉更添上了一朵紅云。 歲月的塵!堕L江之歌》教學之生成之難點突破 [page]歲月的塵埃  

  ——《長江之歌》教學之生成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現在被選編在了蘇教版第十一冊課本中。這首詩歌中,最難理解的就是第二節的兩句話: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教學中,有學生問——“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敝械摹皦m埃”指的是什么?  

  我讓學生自讀課文,聯系上下文進行思考,很快有學生朱昊遠回答:“這塵埃指的是歲月的塵埃!  

  一言既出,著實讓我吃驚不!我接著問:“我是聽懂了,你回答得太好了!不過,老師從同學們的臉上看出了迷惘,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朱昊遠靦腆的說:“就是被歲月,被時間淘汰的垃圾!  

  我再問:“能舉例說明嗎?”  

  朱昊遠搖搖頭。  

  我轉而將問題拋給大家:“朱昊遠回答得很好,你們能補充他的理解嗎?”  

  學生三五成群開始討論,結果真出乎我的意料——諸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君臣、父子之間的絕對服從禮制,……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font> 

  我順勢就講到了:“正是淘汰了這些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塵埃,才使得新的社會、新的時代不斷產生。社會在更新,時代在發展,這一切,長江一一見證了。不僅如此,推動我們這個社會更新、時代發展的中華兒女,正是受了長江母親的哺育,受了長江奔流不息精神的鼓舞。所以說,長江用磅礴的力量,推動了新的時代。”  

  這節課,實在是讓我享受了一把!!還有比這樣的課更感覺開心的嗎?

《長江》 篇14

  劉白羽

  一、導入課文(投影1-3):

  介紹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200公里。其間灘峽相間,由地盤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峽谷之一。三峽以其險峻的地形、綺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著稱于世,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是我國的旅游熱點。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夔州歌十絕句(之一)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來源:高考資源網]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二、介紹創作背景和作家(投影4-5):

  課文節選自《長江三日》,這是一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游記散文。劉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號”順流而下,從重慶到武漢。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偉力所吸引”,寫下了這篇描繪祖國河山壯美景色,抒發莊嚴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寫連續三天在長江航行所見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日11月17日寫的長江迷蒙的霧景和雄偉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寫的長江三峽瑰麗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寫的長江平靜清麗的風光。課文節選自第二日所記,是全文的重點部分。

  劉白羽(1916——)現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從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慶參加《新華日報》副刊編輯工作,1946年到東北解放區作隨軍記者,1950年參加編攝電影《中國人民的勝利》,該片獲斯大林文學獎金。曾兩次赴朝鮮,寫了許多通訊特寫,F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他的作品以散文為主,有《五臺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員》、《劉白羽散文集》等。劉白羽是一位富有時代感的、具有敏銳的生活觀察力和多方面藝術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熱情奔放,感情真摯著名。

  三、檢查預習情況(投影6、7:字音字形解釋)

  四、整體分析課文:

  提問:這篇課文描寫了在三峽航行時所見到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景象,各自從哪一段寫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幾個部分?(投影8-11)

  答:本文在描寫三個峽的具體景象之前,有一段總寫感受,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在三峽中航行的強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寫船過雄奇的瞿塘峽所見的萬千氣象;第三部分(第3~5段),寫穿過巫峽時所見的奇秀景觀;第四部分(第6~9段),寫船在西陵峽上航進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教師展示三峽圖片,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圖片進行講解。(投影11-19)

  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講解歸納出本文的寫景特點

 。1)抓住景物特點。(投影20)

  (二)采用富于變化的表現手法。(投影20)

  作者描寫三峽景色,基本寫法是相同的寫所見、所聞、所感,但也各有側重之處。

  1.寫瞿塘峽主要用擬聲繪色的描寫。

  聲音:“萬水奔騰”、“雷霆萬鈞”、“激流澎湃”、“濤如雷鳴”、“一片嘩啦啦的水聲”聲音巨大雄渾,撼人心靈。

  色彩:“金色陽光”“墨色巨礁”“烏沉沉的云霧”“絳紫色的山峰”“一團紅霧”“倒影如墨”的巨石“碧綠如翡翠”的山巒色彩絢麗濃烈,撩亂人的視線。

  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2.寫巫峽用了許多生動貼切的比喻。

  見課文p17—18,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通感: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和轉移,也稱移覺。[來源:高考資源網]

  例: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

  析:“交響樂”聽覺,“飛翔”心理感覺。運用了通感、比喻。

  3.西陵峽著重寫自己的感受。

  由于作者變換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所以三個峽給人的印象始終是新穎的、生動的。

  由于作者著力刻畫它們的不同特點,所以讀來毫無重復之感。

 。ㄈ┣榫敖蝗。(投影21)

  1.第一自然段,表現了作者熱愛長江,以祖國有這樣雄偉而瑰麗的河流而自豪的感情。

  2.第八自然段結尾句對戰勝大自然如此,對一切工作中的困難也如此,表現了作者對革命前途充滿了信心。

  作者寫景不只是如鋪開畫卷一樣,一幅幅地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面貌,而且是飽蘸著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深情,把五彩繽紛的自然景物和自己奔騰的激情融合在一起。那噴薄而出,變幻奇特的江心紅日,難道不使我們聯想到祖國光芒萬丈的前途嗎?

  那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互相交織的醉人景象,難道不使我們聯想到沸騰的生活、火熱的斗爭嗎?

  我們讀了本文以后,可以領略到祖國河山的美,大自然的美,感到生活的美、斗爭的美,而把歷史上視三峽為畏途的驚恐哀愁的情緒一掃而光。

 。4)引用有關的傳說、民謠和古詩。(投影21)

  五、欣賞三峽圖片,介紹神女峰的傳說(投影22-26)

  關于美女峰(即望夫石)的傳說:在我國,關于望夫石的傳說故事有許多。比如《列異傳》中記著:“武昌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幼子餞送此山,立望而形化為石!辈煌貐^的民間口頭傳說中望夫石、望夫山的故事情節更有地方特點。比如廣西有座高山叫望君頂,它的由來的傳說與長江望夫石傳說的情節差不多,但有濃烈的壯族特色,如男女主人公是在壯族的對歌活動中相識,相愛的。且石頭的形象也是有壯族特色的:頭梳盤髻,帶著壯女常帶的頭帕,穿著反領大襟衫(壯族服飾)。望夫石的故事之所以在各個地方,各個時代都有流轉,其原因在于人世間的離亂太多,而那個時代的婦女們又不能像男子那樣遍游天下,只能是在家鄉望夫,逐漸產生出望夫石的傳說。

《長江》 篇15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的17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理解其他新詞語。

  2.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著重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

  4.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詩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

  6.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建設成就的自豪感,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結合插圖和重點詞句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二是著重弄清課文第1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是理解引用詩句的含義。

  教學思路:

  本文的教學步驟 是: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讀音,了解全文的大體內容;細讀課文,具體理解詞句的意思及各段課文內容;精讀課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并體會思想感情;綜合訓練,熟讀課文并背誦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讀寫有關詞語。

  細讀、精讀課文這兩步,運用“讀——議——導——練”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詞句與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聯系。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有關詞句和課文內容,獲得真切的認識。

  對于意思相近的詞語,如“挺立”、“聳立”,采用比較法理解;對于難懂的詞語,如“天塹”、“通途”,運用對比法理解。

  教學各段課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為例,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分析句子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以突出連句成段的訓練重點。

  教學資料: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江蘇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跨越長江,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鐵桁梁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雙軌。公路橋全長4589米,寬19.5米。正橋長1577米,有10孔鋼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為128米外,其余均為160米。江中橋墩9個,高約80米,扎根在江底巖盤上。正橋兩端各有橋頭堡一對,高70米。公路橋兩側人行道各寬2.25米,兩岸公路引橋由富于民族特色的雙曲拱橋組成。1960年初動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車。它連接津浦、滬寧兩鐵路以及蘇南蘇北的公路,加強了我國南北的交通聯系,在政治、經濟和戰略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理解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過南京長江大橋嗎?你見到的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

  3.結合學生的回答作簡要介紹。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詞讀準確,并把句子讀連貫。同時思考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再想想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檢查。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后讓學生正音、正讀。

  (2)回答:

 、僬n文主要寫了什么?(“我”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事。)

 、谡n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先寫了從遠處看長江大橋,后寫了在橋上看到的和聽到的,最后寫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4)結合學生的回答作簡要的概括。

  三、細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

  4.議論——引導。

  (7句話:①時間、地點;②天氣;③大橋壯麗;④橋墩;⑤正橋連接著引橋;⑥大橋分兩層;⑦公路上行人車輛多。)

  議論每句話的意思,要先引導學生結合句子理解有關詞語,再結合詞語理解句子;對兩個比喻句,要著重引導理解。萬里碧空:碧空,淺藍色的天空。形容天氣非常晴朗。明媚:鮮明可愛。

  顯得:表現出。

  壯麗:雄壯而美麗。

  穩穩地:結合插圖理解,說明橋墩的巨大、堅固。仿佛……巨龍……:結合插圖引導想象,體會大橋宏偉的氣勢。

  雙軌:可供兩列火車同時運行。

  穿梭似的: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形容來往行人車輛很多。

  5.默讀課文,思考:這7句話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6.議論——引導——練習。

  (1)議論7句話的順序。(先寫參觀的時間、地點、天氣,再總寫大橋的壯麗,接著從下到上寫橋墩、正橋與引橋、下層與上層、公路上。)

  (2)引導的重點是第3句與以后各句的關系(總分)。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議論。

  (3)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從遠處看到的南京長江大橋十分壯麗。

  四、練習。

  熟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復習。

  1.背誦第1自然段。

  2.說說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回答。

  (3)課文中寫“我”的觀察點是一處嗎?請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4)“我”在走近正橋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

  (5)議論——引導。

  工農兵塑像、橋頭堡、紅旗、玉蘭花燈柱,聯系插圖讓學生認識;對比喻句要認真引導理解。

  挺立、聳立:都有高高地立著的意思,但前者側重于“直”,后者側重于“高”。

  檢閱:高級首長檢驗軍隊或群眾隊伍的儀式。

  (6)你從這幾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大橋雄偉壯觀。)

  (7)這幾個句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按照“我”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

  (8)指名朗讀第5句。思考:這句話寫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

  (9)議論——引導。

 。ǹ吹胶吐牭降那榫埃淮髽蛐蹅ァ#

  扁舟:小船。

  時起時伏:一會兒升起來,一會兒落下去。

  側耳傾聽:形容集中注意力聽的樣子。

  呼嘯而過:本課指火車發出長而高的聲音迅速通過。(10)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議論后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在橋上看到和聽到的情景,南京長江大橋既雄偉又壯觀。

  2.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我”的感受)

  (2)議與導。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浩大。

  天塹: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溝。

  通途:暢通無阻的大道。

  引導的重點:“我們”指誰?水勢浩大的長江自古被稱作天塹,結果被我們征服,變天塹為通途,說明了什么?(“我們”指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說明“我們”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3)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議論后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看了南京長江大橋后的感受,為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感到高興和自豪。

  三、精讀課文。

  1.默讀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懥恕拔摇眳⒂^南京長江大橋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寫出了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ㄒ龑W生從不同角度去答,但務必真實。)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

  一、熟讀課文。思考:以一個自然段為例,說說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怎樣把句子連接起來的。

  在議論中引導學生認識:觀察事物要有順序,寫的順序就是觀察事物的順序。如: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遠的順序。二、指導寫字。

  可重點指導“臥、塑、閱、滔”等字。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結構,再指導難寫或易錯部件的寫法。

  三、讀寫詞語。

  《思考·練習》第5題。◆

《長江》 篇16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點,把握記敘的六要素;

  2、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抓住新聞的文體特點,抓住戰爭的主題,體會本文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1、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資料。

  2、學生每人準備一份當天的報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剛剛結束,大家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渠道,了解到許多有關的新聞,二十多塊閃亮的金牌,讓全世界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意氣風發,F在,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報紙,挑一篇你最喜歡的奧運新聞讀給大家聽聽。(學生朗讀新聞)

  讀后,大家能知道新聞的特點、要素、結構安排嗎?今天,我們來學習毛澤東同志親手撰寫的《新聞兩則》,想必你既能學到相關知識,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潰退(kui) 銳不可當(dang) 業已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的長江前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

  經過:三路大軍橫渡長江

  結果: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岸廣大地區

  三、研讀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什么? 看標題。

  2、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要看什么? 看導語。

 、 內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的渡江區域。”

 、 作用:從渡江作戰的兵力、戰線(即渡江區域)、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3、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則要看什么? 看主體。

  ① 劃分層次

  a、分述中路軍渡江情況;

  b、分述西路軍渡江情況,并闡述取勝的原因;

  c、分述東路軍渡江情況;

 、 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進行報道?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組討論,可以參考練習二;教師參與)

  四、品味語言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佟鞍偃f大軍”“橫渡”這兩字詞,顯現出戰役的壯闊。

 、凇巴黄啤保罕砻饔袛耻姺朗,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

 、邸岸芍痢保河袡M渡與到達的兩層意思。

 、堋岸男r內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速,作戰順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諷意味。

  2、課堂訓練

  在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詞語。

  此處敵軍抵抗______(較為、非常)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______(控制、占領、封鎖)揚中、鎮江、江陰諸縣廣大地區,并______(控制、占領、封鎖)江陰要塞,______(控制、占領、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______(切斷、阻斷)鎮江無錫鐵路線。

  五、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通過長期革命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同時,我們也大致了解新聞的特點,是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的。新聞有它記敘的六要素,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學,再讀一讀報紙,進一步掌握新聞這種文體。

  六、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磅礴大氣;

  2、觀看錄像片段《百萬雄師過大江》;

  3、預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掃清字詞,初步感知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我們要充分利用上節課所學知識,自主探究,培養閱讀新聞的能力。

  二、檢查作業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二十八宿(xiu) 綏靖(suijing) 阻遏(e) 杜聿(yu)明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四、自主研討

  1、細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困守南陽的敵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

  結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聞的結構

 、 標題

 、 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敵軍南逃的背景、時間。

  ③ 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 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⑥ 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來,我軍取得哪些偉大勝利?

  a、恢復的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b、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的武裝力量;

  c、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五、質疑反思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語言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生機勃勃,富有氣勢。

  2、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異同?

  同:主題——戰爭;

  內容——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

  寫法——敘議結合,語言精煉。

  異:《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大氣磅礴;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縱橫揮寫,儒雅廣博。

  六、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七、布置作業

  1、做一回小小節目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長江》(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南京長江大橋(精選13篇)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進一步學習比喻句,體會比喻的好處。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 話說長江(精選3篇)

    長江之歌教學設計及相關資源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 《南京長江大橋》(精選16篇)

    教學目的要求:1.學會本課的17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理解其他新詞語。2.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3.以第1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著重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4.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詩句。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南京長江大橋(精選17篇)

    教學要求1.使學生認識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的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建設成就的自豪感,從而更加熱愛祖國。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體會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 第三冊《長江》(精選8篇)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長江》教案(精選11篇)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話說長江

    教學目標:1、學會“府、駕”等10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當之無愧、撲朔迷離”等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重慶“山城霧都”的特點,3、感受重慶的特有風貌,感悟建設者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 第三冊《長江》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長江》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長江》教案2

    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詞。2、了解長江的常識,通過長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感的熏陶。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辭和重復的手法的作用。...

  • 話說長江

    長江之歌教學設計及相關資源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 《長江的開發》教后反思

    設計思路: 本節課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利用放錄相,看圖片,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特征及形成原因,體現學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思維積極...

  • 長江的開發——教后反思

    設計思路: 本節課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利用放錄相,看圖片,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特征及形成原因,體現學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思維積極...

  • 護林保長江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句,讀來蕩氣回腸,黃河之水,確實氣勢非凡。你讀著兩句詩的時候,是否想過:李白看到的滔滔黃河,是萬里濁流,還是碧水清流?拒詩經記載,古代的黃河流域生長著柳、櫟 、桃、...

  • 第三冊《長江》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八年級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浮山县| 丰顺县| 灌阳县| 大城县| 凤冈县| 盐边县| 乐亭县| 襄樊市| 太原市| 即墨市| 抚宁县| 平陆县| 简阳市| 长白| 衡东县| 长武县| 碌曲县| 彭泽县| 五华县| 咸丰县| 通江县| 井研县| 高陵县| 云梦县| 凤山县| 连平县| 马龙县| 于田县| 峨山| 金山区| 绥芬河市| 应城市| 安徽省| 乐平市| 崇仁县| 禹城市| 石狮市| 和顺县| 峨眉山市|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