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精選11篇)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1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1)知道中國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較為豐富,但人均資源少,利用不盡合理。
2.智能的培養:
使學生辨證地認識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以及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義。
3.思想教育要求:
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資源數量特征,了解我國自然資源優勢與劣勢并存,對學生進行基本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土地面積、礦產資源的總儲量、耕地總面積、河流年經流量、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幾位。
教學方法:對比分析。
--:
上課之前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以前我們在第一冊中學習過自然資源。那么什么叫自然資源?什么是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
好,我們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個資源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資源小國。為什么這樣說呢?
好,接下來我們學習:
§1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自然資源大國:
下面是一組表明中國是世界資源大國的數字:
中國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總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六位。
我國許多自然資源不僅數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種類多。僅礦產資源就已發現了160多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讀p83 “想一想”回答,(可讓學生思考,講完下文后再總結回答)
(我國資源總量大,品種齊全是當之無愧的“資源大國”,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而且對資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資源遭到不應有的破壞。因此,人均資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現了資源危機。)
從剛才書上的數字對比當中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國,但人均占有量卻很少,這又說明是一個資源小國。
二、人均資源是不足(找同學讀課文)
我國耕地面積第4位,而人均都占第67位。
年產礦石第3位 人均 80位
森林面積第6位 人均 121位
水資源總量第6位 人均 88位
事實告訴我們,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是豐富的,但因為我國人口特別多,人均占有的資源量就少了,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征。另外,由于利用和管理不當,還有很多自然資源遭到了不應有的破壞和浪費,這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下面大家思考,我們應該怎樣處理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問題呢?(找同學回答)
對于我國的自然資源,我們應該既看到資源總量豐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資源不足的一面。從而科學地、合理地去利用資源,保護資源,探索新資源,使可再生資源不斷再生。非可再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板書提綱
§1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自然資源大國:
自然資源品種全,總量豐富。
二、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三、正確認識我國自然資源的數量特征:
1.人口繼續增長,人均資源占有量相應減少。
2.既要看到優勢,又要看到不足。
3.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積極保護,促進復新。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資源短缺的現實國情,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與人地協調的觀念。
3.通過我國資源在“總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對比,培養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為后幾節的學習作了知識和價值觀的鋪墊。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對于"自然資源總量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優勢,以及造成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為在后面幾節的內容里會具體介紹。但是作為這一章最關鍵的一個概念,教材并沒有解釋,它是通過數據來體現自然資源的含義的,教師應予以補充。
教材還通過"想一想"安排學生將我國與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相對比,給學生幾個啟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張的一個途徑;第二,即使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樣也能把經濟發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樣也會面臨無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議
本節的從內容上來說線索非常清楚,但這一思路決不能成為教師教授的線索,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據事實將我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國情分析出來。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查找資料,或者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使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認識上。
為了明確自然資源的含義,教師可以在介紹概念之后再舉出幾種事物,讓學生來判斷這些是否屬于資源,從而理解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接著再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為后面提出解決資源緊張的措施作個鋪墊。
--方案1
[新課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以及數據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關資料]
展示資料:(投影)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總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資源大國
通過數據,能夠讓學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
[出示資料]“我國資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資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占有資源量極其稀少,人均資源不足。
[小結]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即:資源總量多,人均少。
[板書]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出問題]根據我們所了解的知識,請大家對比一下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三國在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異?
[學生分析,教師小結]略
對比之后,我們從日本這個國家對資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呢?
從分析中找到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利用不盡合理
對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分析,并能認識到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保主義者。
板書:
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資源大國——總量大
2.人均資源不足
3.開發利用不合理
二、對現狀的認識
--方案2
教學重點 懂得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有關數據資料概括出我國資源總量多,人均少,利用不盡合理的國情特征。
教學手段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那么誰能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和學習等方面,舉例說明自然資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呢?(學生回答)
[展示]人類利用土地、礦產、森林、水和水能資源的圖片。
[講述]可見人類離不開資源。那么我國的資源狀況是怎樣的呢?
[提問]大家都進行了家庭小調查了嗎?誰能把結果告訴我呢?
[過渡]剛才很多同學說到自己家現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是耕地。我們班的同學住在全區的各個地方,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匯總起來便可以得出我們這個區的森林資源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大致趨勢。
[練習]現在,大家請看三幅示意圖,每一副示意圖中只有一條趨勢線是對的,你們能夠判斷出來嗎?
[出示]三幅示意圖
森林資源總量變化趨勢線 人口變化趨勢線 人均占有森林資源變化趨勢線
[講述]我們根據家庭小調查總結出了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總量、人均占有量的變化趨勢。其實這種趨勢不僅僅適用于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它也同樣適用于全國各地的多種資源狀況。可見我國自然資源的形式是十分嚴峻的。
[展示]中國的資源狀況(1997年數據)。
[講述]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可以稱是自然資源大國。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值
[提問]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與世界平均值比;與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相比)你能概括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嗎?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講述]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問]根據以前所學過的世界地理知識,你能不能說說在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區別?
[講述]我國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利用不盡合理的問題,如有些資源利用不當或管理不善,還有些資源遭到了破壞和浪費,這樣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展示]資源利用不合理
[提問]你身邊有哪些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現象呢?
[講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展示]閱讀資料:從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
[啟發提問]我們應該用什么實際行動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呢?請大家分組討論。(成立小小環保隊、回收廢舊電池、垃圾分類等活動)
[展示]節約和保護資源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分析討論,大家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利用不盡合理。但是這節課我們更重要的收獲是我們確定了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去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
探究活動
題目:家庭小調查
內容:
在第六章的學習之前,請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內容如下:
1.你家現在居住地周圍的環境在你爺爺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在你爸爸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現在是什么樣子的?
4.從這個小調查的結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目的:使學生通過調查家庭世代居住環境的變化,了解我國資源的變化情況。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資源短缺的現實國情,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與人地協調的觀念。
3.通過我國資源在“總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對比,培養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為后幾節的學習作了知識和價值觀的鋪墊。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對于"自然資源總量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優勢,以及造成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為在后面幾節的內容里會具體介紹。但是作為這一章最關鍵的一個概念,教材并沒有解釋,它是通過數據來體現自然資源的含義的,教師應予以補充。
教材還通過"想一想"安排學生將我國與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相對比,給學生幾個啟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張的一個途徑;第二,即使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樣也能把經濟發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樣也會面臨無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議
本節的從內容上來說線索非常清楚,但這一思路決不能成為教師教授的線索,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據事實將我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國情分析出來。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查找資料,或者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使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認識上。
為了明確自然資源的含義,教師可以在介紹概念之后再舉出幾種事物,讓學生來判斷這些是否屬于資源,從而理解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接著再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為后面提出解決資源緊張的措施作個鋪墊。
教學設計方案1
[新課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以及數據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關資料]
展示資料:(投影)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總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資源大國
通過數據,能夠讓學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
[出示資料]“我國資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資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占有資源量極其稀少,人均資源不足。
[小結]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即:資源總量多,人均少。
[板書]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出問題]根據我們所了解的知識,請大家對比一下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三國在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異?
[學生分析,教師小結]略
對比之后,我們從日本這個國家對資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呢?
從分析中找到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利用不盡合理
對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分析,并能認識到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保主義者。
板書:
第一節
一、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資源大國——總量大
2.人均資源不足
3.開發利用不合理
二、對現狀的認識
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重點 懂得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有關數據資料概括出我國資源總量多,人均少,利用不盡合理的國情特征。
教學手段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那么誰能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和學習等方面,舉例說明自然資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呢?(學生回答)
[展示]人類利用土地、礦產、森林、水和水能資源的圖片。
[講述]可見人類離不開資源。那么我國的資源狀況是怎樣的呢?
[提問]大家都進行了家庭小調查了嗎?誰能把結果告訴我呢?
[過渡]剛才很多同學說到自己家現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是耕地。我們班的同學住在全區的各個地方,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匯總起來便可以得出我們這個區的森林資源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大致趨勢。
[練習]現在,大家請看三幅示意圖,每一副示意圖中只有一條趨勢線是對的,你們能夠判斷出來嗎?
[出示]三幅示意圖
森林資源總量變化趨勢線 人口變化趨勢線 人均占有森林資源變化趨勢線
[講述]我們根據家庭小調查總結出了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總量、人均占有量的變化趨勢。其實這種趨勢不僅僅適用于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它也同樣適用于全國各地的多種資源狀況。可見我國自然資源的形式是十分嚴峻的。
[展示]中國的資源狀況(1997年數據)。
[講述]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可以稱是自然資源大國。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值
[提問]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與世界平均值比;與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相比)你能概括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嗎?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講述]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問]根據以前所學過的世界地理知識,你能不能說說在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區別?
[講述]我國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利用不盡合理的問題,如有些資源利用不當或管理不善,還有些資源遭到了破壞和浪費,這樣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展示]資源利用不合理
[提問]你身邊有哪些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現象呢?
[講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展示]閱讀資料:從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
[啟發提問]我們應該用什么實際行動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呢?請大家分組討論。(成立小小環保隊、回收廢舊電池、垃圾分類等活動)
[展示]節約和保護資源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分析討論,大家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利用不盡合理。但是這節課我們更重要的收獲是我們確定了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去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
探究活動
題目:家庭小調查
內容:
在第六章的學習之前,請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內容如下:
1.你家現在居住地周圍的環境在你爺爺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在你爸爸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現在是什么樣子的?
4.從這個小調查的結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目的:使學生通過調查家庭世代居住環境的變化,了解我國資源的變化情況。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資源短缺的現實國情,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與人地協調的觀念。
3.通過我國資源在“總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對比,培養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為后幾節的學習作了知識和價值觀的鋪墊。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對于"自然資源總量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優勢,以及造成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為在后面幾節的內容里會具體介紹。但是作為這一章最關鍵的一個概念,教材并沒有解釋,它是通過數據來體現自然資源的含義的,教師應予以補充。
教材還通過"想一想"安排學生將我國與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相對比,給學生幾個啟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張的一個途徑;第二,即使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樣也能把經濟發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樣也會面臨無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議
本節的從內容上來說線索非常清楚,但這一思路決不能成為教師教授的線索,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據事實將我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國情分析出來。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查找資料,或者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使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認識上。
為了明確自然資源的含義,教師可以在介紹概念之后再舉出幾種事物,讓學生來判斷這些是否屬于資源,從而理解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接著再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為后面提出解決資源緊張的措施作個鋪墊。
教學設計方案1
[新課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以及數據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關資料]
展示資料:(投影)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總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資源大國
通過數據,能夠讓學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
[出示資料]“我國資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資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占有資源量極其稀少,人均資源不足。
[小結]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即:資源總量多,人均少。
[板書]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出問題]根據我們所了解的知識,請大家對比一下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三國在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異?
[學生分析,教師小結]略
對比之后,我們從日本這個國家對資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呢?
從分析中找到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利用不盡合理
對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分析,并能認識到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保主義者。
板書:
第一節
一、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資源大國——總量大
2.人均資源不足
3.開發利用不合理
二、對現狀的認識
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重點 懂得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有關數據資料概括出我國資源總量多,人均少,利用不盡合理的國情特征。
教學手段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那么誰能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和學習等方面,舉例說明自然資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呢?(學生回答)
[展示]人類利用土地、礦產、森林、水和水能資源的圖片。
[講述]可見人類離不開資源。那么我國的資源狀況是怎樣的呢?
[提問]大家都進行了家庭小調查了嗎?誰能把結果告訴我呢?
[過渡]剛才很多同學說到自己家現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是耕地。我們班的同學住在全區的各個地方,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匯總起來便可以得出我們這個區的森林資源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大致趨勢。
[練習]現在,大家請看三幅示意圖,每一副示意圖中只有一條趨勢線是對的,你們能夠判斷出來嗎?
[出示]三幅示意圖
森林資源總量變化趨勢線 人口變化趨勢線 人均占有森林資源變化趨勢線
[講述]我們根據家庭小調查總結出了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總量、人均占有量的變化趨勢。其實這種趨勢不僅僅適用于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它也同樣適用于全國各地的多種資源狀況。可見我國自然資源的形式是十分嚴峻的。
[展示]中國的資源狀況(1997年數據)。
[講述]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可以稱是自然資源大國。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值
[提問]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與世界平均值比;與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相比)你能概括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嗎?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講述]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問]根據以前所學過的世界地理知識,你能不能說說在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區別?
[講述]我國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利用不盡合理的問題,如有些資源利用不當或管理不善,還有些資源遭到了破壞和浪費,這樣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展示]資源利用不合理
[提問]你身邊有哪些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現象呢?
[講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展示]閱讀資料:從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
[啟發提問]我們應該用什么實際行動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呢?請大家分組討論。(成立小小環保隊、回收廢舊電池、垃圾分類等活動)
[展示]節約和保護資源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分析討論,大家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利用不盡合理。但是這節課我們更重要的收獲是我們確定了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去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
探究活動
題目:家庭小調查
內容:
在第六章的學習之前,請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內容如下:
1.你家現在居住地周圍的環境在你爺爺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在你爸爸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現在是什么樣子的?
4.從這個小調查的結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目的:使學生通過調查家庭世代居住環境的變化,了解我國資源的變化情況。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5
教學目標 :
1.基礎知識:
(1)知道中國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較為豐富,但人均資源少,利用不盡合理。
2.智能的培養:
使學生辨證地認識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以及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義。
3.思想教育要求:
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資源數量特征,了解我國自然資源優勢與劣勢并存,對學生進行基本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土地面積、礦產資源的總儲量、耕地總面積、河流年經流量、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幾位。
教學方法:對比分析。
教學設計:
上課之前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以前我們在第一冊中學習過自然資源。那么什么叫自然資源?什么是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
好,我們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個資源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資源小國。為什么這樣說呢?
好,接下來我們學習:
§1。
一、自然資源大國:
下面是一組表明中國是世界資源大國的數字:
中國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總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六位。
我國許多自然資源不僅數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種類多。僅礦產資源就已發現了160多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讀P83 “想一想”回答,(可讓學生思考,講完下文后再總結回答)
(我國資源總量大,品種齊全是當之無愧的“資源大國”,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而且對資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資源遭到不應有的破壞。因此,人均資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現了資源危機。)
從剛才書上的數字對比當中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國,但人均占有量卻很少,這又說明是一個資源小國。
二、人均資源是不足(找同學讀課文)
我國耕地面積第4位,而人均都占第67位。
年產礦石第3位 人均 80位
森林面積第6位 人均 121位
水資源總量第6位 人均 88位
事實告訴我們,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是豐富的,但因為我國人口特別多,人均占有的資源量就少了,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征。另外,由于利用和管理不當,還有很多自然資源遭到了不應有的破壞和浪費,這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下面大家思考,我們應該怎樣處理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問題呢?(找同學回答)
對于我國的自然資源,我們應該既看到資源總量豐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資源不足的一面。從而科學地、合理地去利用資源,保護資源,探索新資源,使可再生資源不斷再生。非可再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板書提綱
§1
一、自然資源大國:
自然資源品種全,總量豐富。
二、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三、正確認識我國自然資源的數量特征:
1.人口繼續增長,人均資源占有量相應減少。
2.既要看到優勢,又要看到不足。
3.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積極保護,促進復新。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資源短缺的現實國情,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與人地協調的觀念。
3.通過我國資源在“總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對比,培養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為后幾節的學習作了知識和價值觀的鋪墊。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對于"自然資源總量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優勢,以及造成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為在后面幾節的內容里會具體介紹。但是作為這一章最關鍵的一個概念,教材并沒有解釋,它是通過數據來體現自然資源的含義的,教師應予以補充。
教材還通過"想一想"安排學生將我國與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相對比,給學生幾個啟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張的一個途徑;第二,即使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樣也能把經濟發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樣也會面臨無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議
本節的從內容上來說線索非常清楚,但這一思路決不能成為教師教授的線索,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據事實將我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國情分析出來。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查找資料,或者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使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認識上。
為了明確自然資源的含義,教師可以在介紹概念之后再舉出幾種事物,讓學生來判斷這些是否屬于資源,從而理解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接著再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為后面提出解決資源緊張的措施作個鋪墊。
教學設計方案1
[新課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以及數據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關資料]
展示資料:(投影)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總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資源大國
通過數據,能夠讓學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
[出示資料]“我國資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資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占有資源量極其稀少,人均資源不足。
[小結]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即:資源總量多,人均少。
[板書]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出問題]根據我們所了解的知識,請大家對比一下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三國在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異?
[學生分析,教師小結]略
對比之后,我們從日本這個國家對資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呢?
從分析中找到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利用不盡合理
對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分析,并能認識到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保主義者。
板書:
第一節
一、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資源大國——總量大
2.人均資源不足
3.開發利用不合理
二、對現狀的認識
第 1 2 頁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資源短缺的現實國情,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與人地協調的觀念。
3.通過我國資源在“總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對比,培養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為后幾節的學習作了知識和價值觀的鋪墊。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對于"自然資源總量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優勢,以及造成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為在后面幾節的內容里會具體介紹。但是作為這一章最關鍵的一個概念,教材并沒有解釋,它是通過數據來體現自然資源的含義的,教師應予以補充。
教材還通過"想一想"安排學生將我國與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相對比,給學生幾個啟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張的一個途徑;第二,即使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樣也能把經濟發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樣也會面臨無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議
本節的從內容上來說線索非常清楚,但這一思路決不能成為教師教授的線索,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據事實將我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國情分析出來。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查找資料,或者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使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認識上。
為了明確自然資源的含義,教師可以在介紹概念之后再舉出幾種事物,讓學生來判斷這些是否屬于資源,從而理解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接著再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為后面提出解決資源緊張的措施作個鋪墊。
教學設計方案1
[新課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以及數據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關資料]
展示資料:(投影)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總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資源大國
通過數據,能夠讓學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
[出示資料]“我國資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資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占有資源量極其稀少,人均資源不足。
[小結]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即:資源總量多,人均少。
[板書]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出問題]根據我們所了解的知識,請大家對比一下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三國在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異?
[學生分析,教師小結]略
對比之后,我們從日本這個國家對資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呢?
從分析中找到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利用不盡合理
對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分析,并能認識到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保主義者。
板書:
第一節
一、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資源大國——總量大
2.人均資源不足
3.開發利用不合理
二、對現狀的認識
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重點 懂得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有關數據資料概括出我國資源總量多,人均少,利用不盡合理的國情特征。
教學手段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那么誰能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和學習等方面,舉例說明自然資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呢?(學生回答)
[展示]人類利用土地、礦產、森林、水和水能資源的圖片。
[講述]可見人類離不開資源。那么我國的資源狀況是怎樣的呢?
[提問]大家都進行了家庭小調查了嗎?誰能把結果告訴我呢?
[過渡]剛才很多同學說到自己家現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是耕地。我們班的同學住在全區的各個地方,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匯總起來便可以得出我們這個區的森林資源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大致趨勢。
[練習]現在,大家請看三幅示意圖,每一副示意圖中只有一條趨勢線是對的,你們能夠判斷出來嗎?
[出示]三幅示意圖
森林資源總量變化趨勢線 人口變化趨勢線 人均占有森林資源變化趨勢線
[講述]我們根據家庭小調查總結出了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總量、人均占有量的變化趨勢。其實這種趨勢不僅僅適用于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它也同樣適用于全國各地的多種資源狀況。可見我國自然資源的形式是十分嚴峻的。
[展示]中國的資源狀況(1997年數據)。
[講述]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可以稱是自然資源大國。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值
[提問]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與世界平均值比;與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相比)你能概括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嗎?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講述]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問]根據以前所學過的世界地理知識,你能不能說說在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區別?
[講述]我國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利用不盡合理的問題,如有些資源利用不當或管理不善,還有些資源遭到了破壞和浪費,這樣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展示]資源利用不合理
[提問]你身邊有哪些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現象呢?
[講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展示]閱讀資料:從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
[啟發提問]我們應該用什么實際行動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呢?請大家分組討論。(成立小小環保隊、回收廢舊電池、垃圾分類等活動)
[展示]節約和保護資源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分析討論,大家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利用不盡合理。但是這節課我們更重要的收獲是我們確定了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去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
探究活動
題目:家庭小調查
內容:
在第六章的學習之前,請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內容如下:
1.你家現在居住地周圍的環境在你爺爺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在你爸爸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現在是什么樣子的?
4.從這個小調查的結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目的:使學生通過調查家庭世代居住環境的變化,了解我國資源的變化情況。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8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1)知道中國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較為豐富,但人均資源少,利用不盡合理。
2.智能的培養:
使學生辨證地認識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以及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義。
3.思想教育要求:
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資源數量特征,了解我國自然資源優勢與劣勢并存,對學生進行基本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土地面積、礦產資源的總儲量、耕地總面積、河流年經流量、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幾位。
教學方法:對比分析。
--:
上課之前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以前我們在第一冊中學習過自然資源。那么什么叫自然資源?什么是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
好,我們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個資源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資源小國。為什么這樣說呢?
好,接下來我們學習:
§1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自然資源大國:
下面是一組表明中國是世界資源大國的數字:
中國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總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六位。
我國許多自然資源不僅數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種類多。僅礦產資源就已發現了160多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讀p83 “想一想”回答,(可讓學生思考,講完下文后再總結回答)
(我國資源總量大,品種齊全是當之無愧的“資源大國”,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而且對資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資源遭到不應有的破壞。因此,人均資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現了資源危機。)
從剛才書上的數字對比當中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國,但人均占有量卻很少,這又說明是一個資源小國。
二、人均資源是不足(找同學讀課文)
我國耕地面積第4位,而人均都占第67位。
年產礦石第3位 人均 80位
森林面積第6位 人均 121位
水資源總量第6位 人均 88位
事實告訴我們,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是豐富的,但因為我國人口特別多,人均占有的資源量就少了,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征。另外,由于利用和管理不當,還有很多自然資源遭到了不應有的破壞和浪費,這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下面大家思考,我們應該怎樣處理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問題呢?(找同學回答)
對于我國的自然資源,我們應該既看到資源總量豐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資源不足的一面。從而科學地、合理地去利用資源,保護資源,探索新資源,使可再生資源不斷再生。非可再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板書提綱
§1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自然資源大國:
自然資源品種全,總量豐富。
二、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三、正確認識我國自然資源的數量特征:
1.人口繼續增長,人均資源占有量相應減少。
2.既要看到優勢,又要看到不足。
3.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積極保護,促進復新。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9
教學目標 :
1.基礎知識:
(1)知道中國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較為豐富,但人均資源少,利用不盡合理。
2.智能的培養:
使學生辨證地認識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以及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義。
3.思想教育要求:
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資源數量特征,了解我國自然資源優勢與劣勢并存,對學生進行基本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土地面積、礦產資源的總儲量、耕地總面積、河流年經流量、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幾位。
教學方法:對比分析。
教學設計:
上課之前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以前我們在第一冊中學習過自然資源。那么什么叫自然資源?什么是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
好,我們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個資源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資源小國。為什么這樣說呢?
好,接下來我們學習:
§1。
一、自然資源大國:
下面是一組表明中國是世界資源大國的數字:
中國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總值居世界第三位。
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四位。
河流年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六位。
我國許多自然資源不僅數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種類多。僅礦產資源就已發現了160多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讀P83 “想一想”回答,(可讓學生思考,講完下文后再總結回答)
(我國資源總量大,品種齊全是當之無愧的“資源大國”,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而且對資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資源遭到不應有的破壞。因此,人均資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現了資源危機。)
從剛才書上的數字對比當中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國,但人均占有量卻很少,這又說明是一個資源小國。
二、人均資源是不足(找同學讀課文)
我國耕地面積第4位,而人均都占第67位。
年產礦石第3位 人均 80位
森林面積第6位 人均 121位
水資源總量第6位 人均 88位
事實告訴我們,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是豐富的,但因為我國人口特別多,人均占有的資源量就少了,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征。另外,由于利用和管理不當,還有很多自然資源遭到了不應有的破壞和浪費,這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下面大家思考,我們應該怎樣處理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問題呢?(找同學回答)
對于我國的自然資源,我們應該既看到資源總量豐富的一面,又看到人均資源不足的一面。從而科學地、合理地去利用資源,保護資源,探索新資源,使可再生資源不斷再生。非可再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板書提綱
§1
一、自然資源大國:
自然資源品種全,總量豐富。
二、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三、正確認識我國自然資源的數量特征:
1.人口繼續增長,人均資源占有量相應減少。
2.既要看到優勢,又要看到不足。
3.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積極保護,促進復新。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資源短缺的現實國情,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與人地協調的觀念。
3.通過我國資源在“總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對比,培養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為后幾節的學習作了知識和價值觀的鋪墊。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對于"自然資源總量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優勢,以及造成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為在后面幾節的內容里會具體介紹。但是作為這一章最關鍵的一個概念,教材并沒有解釋,它是通過數據來體現自然資源的含義的,教師應予以補充。
教材還通過"想一想"安排學生將我國與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相對比,給學生幾個啟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張的一個途徑;第二,即使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樣也能把經濟發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樣也會面臨無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議
本節的從內容上來說線索非常清楚,但這一思路決不能成為教師教授的線索,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據事實將我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國情分析出來。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查找資料,或者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使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認識上。
為了明確自然資源的含義,教師可以在介紹概念之后再舉出幾種事物,讓學生來判斷這些是否屬于資源,從而理解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接著再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為后面提出解決資源緊張的措施作個鋪墊。
--方案1
[新課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以及數據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關資料]
展示資料:(投影)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總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資源大國
通過數據,能夠讓學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
[出示資料]“我國資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資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占有資源量極其稀少,人均資源不足。
[小結]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即:資源總量多,人均少。
[板書]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出問題]根據我們所了解的知識,請大家對比一下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三國在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異?
[學生分析,教師小結]略
對比之后,我們從日本這個國家對資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呢?
從分析中找到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利用不盡合理
對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分析,并能認識到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保主義者。
板書:
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資源大國——總量大
2.人均資源不足
3.開發利用不合理
二、對現狀的認識
此文章共有2頁 第 1 2 頁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資源短缺的現實國情,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與人地協調的觀念。
3.通過我國資源在“總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對比,培養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為后幾節的學習作了知識和價值觀的鋪墊。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對于自然資源總量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優勢,以及造成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為在后面幾節的內容里會具體介紹。但是作為這一章最關鍵的一個概念,教材并沒有解釋,它是通過數據來體現自然資源的含義的,教師應予以補充。
教材還通過想一想安排學生將我國與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相對比,給學生幾個啟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張的一個途徑;第二,即使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樣也能把經濟發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樣也會面臨無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議
本節的從內容上來說線索非常清楚,但這一思路決不能成為教師教授的線索,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據事實將我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國情分析出來。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查找資料,或者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使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認識上。
為了明確自然資源的含義,教師可以在介紹概念之后再舉出幾種事物,讓學生來判斷這些是否屬于資源,從而理解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接著再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為后面提出解決資源緊張的措施作個鋪墊。
教學設計方案1
[新課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以及數據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關資料]
展示資料:(投影)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總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資源大國
通過數據,能夠讓學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
[出示資料]“我國資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資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占有資源量極其稀少,人均資源不足。
[小結]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即:資源總量多,人均少。
[板書]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出問題]根據我們所了解的知識,請大家對比一下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三國在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異?
[學生分析,教師小結]略
對比之后,我們從日本這個國家對資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呢?
從分析中找到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利用不盡合理
對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分析,并能認識到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保主義者。
板書:
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資源大國——總量大
2.人均資源不足
3.開發利用不合理
二、對現狀的認識
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重點 懂得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有關數據資料概括出我國資源總量多,人均少,利用不盡合理的國情特征。
教學手段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那么誰能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和學習等方面,舉例說明自然資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呢?(學生回答)
[展示]人類利用土地、礦產、森林、水和水能資源的圖片。
[講述]可見人類離不開資源。那么我國的資源狀況是怎樣的呢?
[提問]大家都進行了家庭小調查了嗎?誰能把結果告訴我呢?
[過渡]剛才很多同學說到自己家現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是耕地。我們班的同學住在全區的各個地方,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匯總起來便可以得出我們這個區的森林資源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大致趨勢。
[練習]現在,大家請看三幅示意圖,每一副示意圖中只有一條趨勢線是對的,你們能夠判斷出來嗎?
[出示]三幅示意圖
森林資源總量變化趨勢線 人口變化趨勢線 人均占有森林資源變化趨勢線
[講述]我們根據家庭小調查總結出了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總量、人均占有量的變化趨勢。其實這種趨勢不僅僅適用于我們這個地區的森林資源,它也同樣適用于全國各地的多種資源狀況。可見我國自然資源的形式是十分嚴峻的。
[展示]中國的資源狀況(1997年數據)。
[講述]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可以稱是自然資源大國。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值
[提問]從圖中你看出了什么?(與世界平均值比;與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相比)你能概括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嗎?
[展示]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講述]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提問]根據以前所學過的世界地理知識,你能不能說說在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國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區別?
[講述]我國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利用不盡合理的問題,如有些資源利用不當或管理不善,還有些資源遭到了破壞和浪費,這樣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展示]資源利用不合理
[提問]你身邊有哪些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現象呢?
[講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展示]閱讀資料:從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
[啟發提問]我們應該用什么實際行動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呢?請大家分組討論。(成立小小環保隊、回收廢舊電池、垃圾分類等活動)
[展示]節約和保護資源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分析討論,大家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利用不盡合理。但是這節課我們更重要的收獲是我們確定了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去節約利用和保護資源。
探究活動
題目:家庭小調查
內容:
在第六章的學習之前,請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內容如下:
1.你家現在居住地周圍的環境在你爺爺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在你爸爸十三四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3.現在是什么樣子的?
4.從這個小調查的結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目的:使學生通過調查家庭世代居住環境的變化,了解我國資源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