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的源流概況,清楚的源地、入海口、年徑流量和流域面積,知道是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的第一大河。
2.使學生知道的主要支流及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明確上、中、下游的劃分。
3.使學生了解在水能、灌溉及航運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到這條“黃金水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學生認識洪澇災害發生的危害性,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過分析洪澇災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介紹“三峽水利工程”時,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教材分為四部分,包括“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和“黃金水道”。其中“中國第一大河”這一框題介紹的長度、年徑流量及流域面積,通過詳實的數據證實不愧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標題分析了水能豐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確了水能最豐富的地段以及在干流上重要的兩座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與“三峽工程”。“防洪與灌溉”一標題分析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辦法。“黃金水道”一標題分析了在航運方面的優越自然條件,介紹了在我國內河航運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的源流狀況;流經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的劃分;在水能、灌溉和航運方面的作用。
難點:水能巨大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
教法建議
是我國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在介紹河流概況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例如新課的引入,可以結合本節最開始摘錄的《之歌》,配上音樂和的錄像,展現雄渾、波濤洶涌、奔流入海、一瀉千里的氣勢,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在介紹水能資源時,可以播放主要峽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地區。關于洪澇災害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可以讓學生觀看1998年抗洪的記錄片,認識到洪災給人民帶來得災難和損失。在其他的內容的講解上還可適當插入影像資料。
在介紹流域概況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流域水系圖》,加強讀圖識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水系圖的方法,找源頭及入海口、流經的省區、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學會閱讀干流剖面圖,明確從源頭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學設計示例1
[導入 ]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國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學習一條河流,應該知道它的哪些情況呢?
[學生回答]略
[講解]學習一條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個部分:
1、河流概況: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長度、流域面積、流量的大小與變化情況、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關系:河流對人類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以及人類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具體措施
[轉折]下邊我們就按照這種思路,來了解一下的概況。
[板書]一、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讀“流域水系圖”,完成以下要求:
① 結合中國政區圖,找出的發源地、流經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的主要支流(分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畫出干支流的示意圖。
③ 找出各河段的分界點(宜昌和湖口),看看它們在哪個省(湖北和江西)。
[教師小結]
發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經省區: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入:東海
主要支流:北部支流包括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南部支流包括烏江、沅江、湘江和贛江
[板書]略
[出示圖表] 與世界著名大河比較
河流名稱 | 長度 | 位次 | 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 位次 | 水能蘊藏量 | 位次 |
尼羅河 | 6670 | 1 | 840 | 5 | 5000 | 4 |
亞馬孫河 | 6480 | 2 | 69300 | 1 | 27900 | 2 |
6300 | 3 | 9600 | 3 | 26800 | 3 | |
密西西比河 | 6020 | 4 | 5800 | 4 | 4900 | 5 |
剛果河 | 4370 | 5 | 14140 | 2 | 39000 | 1 |
[提問]在世界的河流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補充]在我國的眾多河流當中,從長度、流量、流域面積三方面來看,都位于全國第一,因此我們說是中國的第一大河。
[提問]的水量這么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流域大部分處在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長,降水量大。
[轉折]下面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書]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動]讀“干流剖面圖”。
[提問]剖面圖的橫坐標指什么?縱坐標是指什么?(的長度,各流經地點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上游的落差約有多少?(總6621米,上游約6321米,占總落差的百分比?約為95%)
[追問]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的地形地勢,想一想,為什么上游的落差這么大?(因為從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流到第二級階梯,然后又進入第三級階梯)分別穿過了哪些主要山脈?(橫段山脈和巫山)山被切斷,形成什么?(峽谷)
[追問]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峽谷?
[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圖片并講解]虎跳峽、三峽,在地圖上準確找出位置。
[板書]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轉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經什么地形區?水流特點會怎樣?
[活動] 讀“治理荊江工程示意圖”思考
[學生回答]在中游地區河道變得彎曲了。
[補充] 三峽急流河水沖入中游平原,在慣性作用下左搖右擺,形成曲流。從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磯,即“荊江”河段有“九曲回腸”之稱,特別是藕池口——城陵磯之間的河流長度為247千米,而直線距離只有80千米。
[提問]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泛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險在荊江”的說法。
[提問]有沒有解決辦法?
[學生讀圖回答,老師補充]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轉折]現在請大家看的支流,在數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回答]數量比較多,且呈南北對稱分布。
[啟發分析]結合前面所學的雨帶移動,想一想這種南北對稱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時期進入汛期,洪峰可以錯開,從而削減洪峰,所以一般來說,這樣的支流分布對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區同時降水較多,那么就會同時漲水,這時就會加大中游防汛、抗洪任務的難度,1988年就是如此。
[補充]另外大家注意觀察“流域水系圖”,
[板書小結]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轉折]的下游有什么特點?
[講解] 到口江面寬達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連”的壯麗景觀,十分利于航行,萬噸輪可以一直開到南京,5000噸級輪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穩,江水會受海潮的頂托,泥沙大量堆積,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是我國第三大島。
[板書]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板書設計 :
中國第一大河——
一、概況
1、源遠流長
2、主要支流
3、分段地點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第 1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