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八年級地理教案 > 降水和干濕地區

降水和干濕地區

降水和干濕地區

教學目標 

1.閱讀有關圖像,知道我國降水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特點,記住400㎜、800㎜等降水量線的分布。

2.知道季風的概念、特點,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布以及我國的干濕地區。

3.理解季風與我國降水空間和時間分布的關系,培養學生空間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滲透熱愛祖國的教育和辯證法的教育。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教材開門見山讓學生明確我國降水的突出特點就是時空分布不均。時空分布怎樣不均,為什么造成這種不均,教材首先指導學生通過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找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利用已學過的東亞季風的知識,分析季風對我國降水產生怎樣的影響,并明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布及區域降水特點,結合"讀一讀",進一步了解我國降水的地區差異。通過閱讀《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降水量變化柱狀圖》,指導學生找尋規律,并分析東部地區雨帶的南北移動所造成對降水的影響。通過閱讀《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發現降水的年際變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響。對于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教材明確指出是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劃分,并通過表格對比分析了我國四個干濕地區的特點、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 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

2. 理解我國降水時空分布的成因。

難點:理解我國降水時空分布的成因。

價值觀念、學科能力、基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教育契機及課內外內容聯系:
降水作為氣候要素的組成,是描述氣候特征的重要一環。由于我國國土遼闊,加之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了獨特的降水特點,主要體現在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國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由于季風造成的。夏季風的影響范圍、夏季風登陸的早晚及它的強弱都直接影響到我國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難點。

針對選學部分,教師可就教學情況,適時加入,這對學生把握我國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節課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圖和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是讀圖訓練中的一個重點,教師應加強學生這部分訓練。并明確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標,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線的分布。


教法建議
本節課所得結論是通過分析得出,在教學中教師所做的應是提供數據和資料,讓學生去分析和歸納,去探索成因,培養學生的能力。

本節計劃授課2課時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請去過西北地區的同學描述一下不僅如此,我國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懸殊。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我國降水的特征。

〔板書〕第三節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   ②黃土高原民居    ③江南民居

〔提問〕為什么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異,這與當地降水有何關系?

〔講授〕要了解這些,離不了“中國年降水量圖”(出示地圖)。

〔提問〕同學們注意觀察800㎜、400、50㎜等降水量線的位置。然后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這三條等降水量線所在地區的居民,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一下當地的降水特點以及降水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學生討論,準備表演。

  〔提問〕

(1)請三位同學分別表演。

         (2)請同學總結我國降水的地區分布規律。

〔板書〕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區分布不均:東多西少,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減少

  〔講授〕我國降水量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在時間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爾濱、北京、上海、廣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狀圖。

〔啟發提問〕請注意老師出示城市的順序,它們的降水在季節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導讀圖,學生討論、回答。

〔總結〕全國降水量在時間分布上也不均勻,南北方差異較大,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

〔板書〕2.降水時間分布不均勻(季節不均,集中于夏秋季節)

〔講授〕這是一年內降水的分布特點,那么不同的年份間又怎樣呢?

〔出示投影片〕“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際變化曲線圖”

〔總結板書〕年際不均

〔啟發提問〕為什么降水會形成這樣的時空分布規律呢?
〔副板書〕

〔講授〕在我國東部地區,各地雨季開始和結束的遲早,主要是由夏季風的進退所決定的。

因此說,降水的分布與季風有很大的關系。

〔板書〕二、季風活動及其對降水的影響

〔講授〕什么是季風?顧名思義,與什么有關?(季節)聯系生活實際冬、夏各刮什么風?

〔板書〕1.季風的概念

〔講授〕冬天盛行的風叫冬季風,夏天盛行的風叫夏季風。

〔板圖演示〕冬、夏季風的動態演示。

〔板書〕2. 季風的規律

 

風向

性質

范圍

冬季風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風

偏南

暖濕

 

〔提問〕從剛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風并沒有影響到整個中國,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

〔板圖演示〕夏季風被一系列山脈阻擋。

〔講授〕夏季風經過長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擋,只好望山興嘆,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風的活動范圍局限于我國東部、東南部地區。人們根據夏季風活動的范圍,把它能到達的地區叫做季風區;無法到達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唐代詩人王之渙有詩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的就是夏季風。

  〔板書〕3.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提問〕同學們能否嘗試解釋降水空間分布的成因?

〔學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風影響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內陸,降水越少;非季風區降水最少。

〔講授〕降水的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特點又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我國東部降水集中于夏季?與季風的活動有關系嗎?

同學們討論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與板圖演示的一致。

學生討論。

下面我們將通過演示雨帶的移動和雨季的形成來解釋上述問題。

〔板書〕4.雨帶移動與雨季

〔講授〕(結合板圖)整個冬季,我國大陸被寒冷的冬季風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風開始形成并逐漸強大,在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冬季風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過程中,冷暖氣流交鋒,形成降水。

5月,雨帶位于沿海一帶―――華南雨帶(東南沿海雨帶)

6月,雨帶北移至長江流域―――長江中下游雨帶(江南雨帶)

7、8月,雨帶北移至我國華北、東北地區―――華北、東北雨帶

9月,雨帶南移。

10月,雨季結束。

因此,我國的雨季出現在每年的5-9月。在此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區,出現長時間的連綿細雨,此時正直梅子黃熟季節,因此,人們稱之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詩很多,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雨打黃梅頭,四十五天無日頭。”梅雨過后,長江流域地區又出現干旱的季節,我們稱之為“伏旱”。

〔總結〕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時間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時間短。

〔講授〕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也有了。一般說來,季風活動是有規律的,但不同年份勢力強弱不同,登陸有早有晚,這樣就造成了降水年際不均。

〔布置作業 〕練習冊同步內容。

〔引入〕無論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各地的降水狀況都不一致,相對來說,受夏季風影響大的地區,降水較多,相反,降水就較少,這樣就使得各地的干濕程度不一。

〔板書〕三、干濕地區

〔講授新課〕一個地方的干濕程度僅僅取決于當地的降水多少嗎?

學生討論、回答:干濕程度與蒸發量也有關。

〔講授〕所以科學家根據各地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將我國劃分了四類干濕地區。

〔指導讀圖“中國干濕狀況”〕

〔講授〕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的地區,屬于較濕潤的地區,根據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劃分了濕潤地區和非濕潤地區。降水量小于蒸發量的地區,屬于較干旱的地區,根據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為干旱和半干旱地區。

   不同的干濕地區,地表的植被差別很大。東部濕潤區,水分充足,可生長高大茂密的喬木。過去這里是郁郁蒼蒼的森林,后來,人類的足跡來到了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東北地區和武夷山區還有大片原始林。

   〔掛圖〕濕潤地區景觀。

〔講授〕半濕潤區水分條件較差,植被由高大的喬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過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實上,這片地區被開發利用的很難找到原始植被了。這里是歷史悠久的農耕區,中華文明最早的發祥地。

半干旱區氣候偏干,地表植被為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掛圖〕半濕潤、半干旱地區景觀。

〔講授〕干旱地區水分嚴重不足,也制約了植被的生長,有些地區幾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觀十分單調、荒涼,是典型的荒漠景觀。

〔掛圖〕干旱地區景觀。

〔總結〕今天,我們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的活動與降水的關系是本節內容的重點與難點。我們知道,由于季風活動的一些異常,有時會給我國帶來一定的自然災害,使人們的生命財產遭受損失,帶來不利之處。盡管這樣,它對我們的影響仍然是利大于弊。為什么這么說呢?讓我們把我國東部季風區與同一緯度的其它國家、地區做比較,例如北非。

〔顯示北非景觀〕

〔講授〕由于沒有季風活動,北非氣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區,比我國的干旱區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廣闊的不毛之地。而我國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還有美麗的、富饒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樣一對照,我們不禁要感謝季風了。所以我們對待季風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和態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關于這一點,下節課我們繼續討論!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區分布不均:東多西少,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減少               

2.降水時間分布不均勻(季節不均,集中于夏秋季節)

二、季風活動及其對降水的影響

1.季風的概念

2.季風的規律

 

風向

性質

范圍

冬季風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風

偏南

暖濕

 

 

 

3.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4.雨帶移動與雨季

三、干濕地區

 

 

探究活動
活動目的:
使學生增強讀圖和分析圖表的能力;幫助學生記住我國東部地區雨帶移動的規律。

活動具體思路:
1.安排學生讀圖4.15,并且描述各個城市在降水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以100毫米降水為界線,看看四城市的降水是什么時候開始增多,什么時候開始減少的。

3.思考:降水量的增多與減少意味著什么?(降水量增多意味著隨著雨帶的移動,該城市已經處于雨帶控制的范圍;降水量減少意味著雨帶已經南移)

4.給學生幾條紅色的紙帶,用它來表示雨帶,安排學生按照圖中所示,按照時間的順序,將雨帶貼在不同位置,并在旁邊標明時間,最終總結出規律。

降水和干濕地區 相關內容:
  • 降水和干濕地區

    教學目標 1.閱讀有關圖像,知道我國降水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特點,記住400㎜、800㎜等降水量線的分布。 2.知道季風的概念、特點,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布以及我國的干濕地區。...

  • 降水和干濕地區

    教學目的1.了解我國冬夏季風的特點,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布及降水狀況;理解我國東部季風區雨帶的形成,并初步掌握雨帶的移動規律;理解并掌握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掌握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依據及分布。...

  • 降水和干濕地區

    教學目標 1.閱讀有關圖像,知道我國降水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特點,記住400㎜、800㎜等降水量線的分布。 2.知道季風的概念、特點,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布以及我國的干濕地區。...

  • 第四冊農業的發展

    【教學目的】1、使學生大致了解我國農業結構。2、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農業發展的成就、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3、培養學生利用圖片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4、培養學生建設祖國、建設家鄉的情感。...

  • 第三冊中國的人口

    教學要求:1、記住我國的人口總數; 2、知道我國的人口分布、城鄉人口比例以及華僑和僑鄉; 3、提高閱讀人口密度圖及柱狀圖的能力。教學重點:1、我國人口數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 第三冊香港和澳門

    一、教學目標1.知識能力培養(1)通過閱讀香港和澳門政區圖讓學生能夠說明其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的優越性初步培養學生獲取圖上信息的能力與分析技能;(2)通過香港和澳門人口密度的計算與資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狹”的基本特...

  • 第三冊《長江》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與灌溉”、“黃金水道”四部分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的利與弊,并通過對中國第一大河的學習來掌握認識...

  • 第三冊黃河導學學案

    學習目標:1、 記住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干流流經的省區及地形區的名稱2、 在圖上找出并記住黃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河口鎮和河南省舊孟津3、 知道龍羊峽、三門峽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

  • 第三冊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校園快訊

    課題名稱: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 中國的疆域(1課時)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2課時) 課型:一、二課時新授課 第三課時復習課 課程標準: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 八年級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古丈县| 微山县| 枞阳县| 桐乡市| 巴青县| 定安县| 襄垣县| 洪江市| 阜新| 鲁山县| 横山县| 启东市| 丁青县| 桓仁| 奎屯市| 方山县| 胶南市| 仁寿县| 周至县| 河西区| 灯塔市| 政和县| 枝江市| 海南省| 子洲县| 和平县| 贺州市| 威远县| 大竹县| 金门县| 金寨县| 福清市| 江华| 崇阳县| 胶州市| 综艺| 岳普湖县| 金昌市| 富民县|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