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學習目標:
1、 記住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干流流經的省區及地形區的名稱
2、 在圖上找出并記住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河口鎮和河南省舊孟津
3、 知道龍羊峽、三門峽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稱及分布
4、 理解“母親河”的奉獻
5、理解“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 住治理的關鍵和根本
7、知道治理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學習重點:
1、 的自然特點 2、“母親河”的奉獻
3、“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4、治理的關鍵和根本
導學思考題一:
1、 為什么說是中國的第二長河,而不說是中國的第二大河?
2、 閱讀課文,了解的發源地、長度和注入的海洋?
3、 從源頭到入海口,流經那些省、自治區?
4、 在水系圖上,依次找出干流流經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 在水系圖上,找出的發源地、源頭;四條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河口、舊孟津,看他們各位于哪個省區?
6、 在寧夏、內蒙古境內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什么平原?
7、 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大型水利樞紐及水電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級開發最密集?
強化訓練題一:
1、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全長 千米,注入 海。
2、源頭是 ,在山西省注入的支流是 ,在陜西省注入的支流是 。
3、發源于 高原,依次流經 高原、 高原和 平原。
4、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分別是內蒙古的 和河南的 。
5、 是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著之一,并在干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 平原和 平原。
6、 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7、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的水能資源實行梯級開發,并已建成了 、 、 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
當堂達標題一:選擇題:
1、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是:( )
A長江 B C珠江 D黑龍江
2、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長度和入海水量均居我國第二位 B下游流經平原,因此多支流和湖泊
C上中游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D攜帶的泥沙主要來自于下游
3、兼跨中下游的省區是:( )
A山東 B陜西 C山西 D河南
4、下列平原中,屬主要塑造的是:( )
A華北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東北平原
5、在下列哪個省區入渤海?( )
A內蒙古 B河南 C山東 D河北
6、在陜西省注入的支流是:( )
A洮河 B渭河 C汾河 D湟水
導學思考題二:
1、 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樣形成的?他有什么危害?
2、 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什么又說他是一條“害”河?
3、 建國后,治理主要做了哪幾方面的工作?
4、 治理的關鍵和根本各是什么?
強化訓練題二:
1、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據觀測,下游河床仍在以平均每年 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
2、治黃的關鍵在于 。泥沙90%來自 ,因此
是治黃的根本。
3、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后,將與附近的 水利樞紐配合使用,不僅使下游
大大減少,也是總體的 大大提高。
當堂達標題二:選擇題:
1、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積小的原因是:( )
A氣候干旱 B地上河 C地勢低平 D工農業生產耗水過多
2、90%以上的泥沙來自:( )
A黃土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河套平原 D寧夏平原
3、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修建水庫,攔蓄洪水 B下游修整水堤
C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治理泥沙
4、目前正在建設中的上的大型水利樞紐是:( )
A龍羊峽 B劉家峽 C三門峽 D小浪底
5、全部是下游河段過境的省區是:( )
A河南 B山西 C山東 D河北
6、最大支流注入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交界處
7、小浪底與三門峽水利樞紐聯合使用,可抵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 )
A千年一遇 B百年一遇 C 60年一遇 D 500年一遇
8、長江、共同流經的省區是:( )
A陜西、河南 B四川、湖北 C青海、西藏 D青海、四川
讀圖題:讀“水系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山脈:① ⑥ 源頭:A 注入海洋:②
支流:B C D E
上、中、下游的分界點:F G
地形區:③ ④ ⑤
水電站:⑦ ⑧ ⑨ ⑩
其中,正在建設中的水利樞紐是 (填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