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勢概況》
教學筆錄及評析
執教 黃薇 評析 袁書祺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們的國土有960萬平方千米,人口有l1.6億。在這遼闊的祖國大地上,居住了漢、蒙古、西藏、維吾爾、高山等56個民族。祖國不僅人口多,民族復雜,地形也是復雜多樣的。今天我們學習自然環境要素之一的地形。
師:地形是地理環境的基本要素。它在地理環境中起著基礎的作用。掌握了它,才能進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區自然環境基本特點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發展生產等情況。
評: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動機,揭示學習內容的有機聯系。
師:學習地形,首先要明確兩個概念,即地形和地勢。
請同學們翻書P.33、P.34。
師: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勢?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一、地形與地勢(板書)
生:地形是陸地表面各種各樣的形態,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師:對,答得很好。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態(字下有圈者板書,以下同),地勢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總趨勢。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較大,地勢狀況是地形特征之一。評:加以比較,明確兩個關鍵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師:地球表面的形狀多種多樣,為了更好區別,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二、五種地表形態(板書)
(學生翻中國地圖冊P.8,教師出示五種地形景觀圖。)師:這五種地的外觀有哪些不同呢?
(學生小聲討論,教師進一步講。)
師:我們可以從海拔高度、相對高度、地表起伏狀況等方面加以概括。
(學生邊對照五種地形的景觀圖,邊思考并進行討論。教師邊講,邊板畫、填表。)
(出示五種地形比較簡表。)
五種地形比較表
(上表有劃線處,均系空白,經邊講、邊畫、邊填,最后內容如上列)
評:概括完整的知識結構,圖文并茂地列表比較,清晰而易掌握。邊問邊講邊填,利于啟發。
師:從地表起伏狀況來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點?(引導學生看中國地圖冊P.8冊下方的①、④圖。)一般說來,平原、高原地面廣闊,起伏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們從垂直高度上講就是海拔或者相對高度(停頓)較小?
生:相對高度小。
(教師板書,在表中相對高度欄上填下小字。)
評:針對初中學生在比較時不易區分相似者,再分組對比,有利理解。
師:這兩種地形從形態、相對高度來看較為相似,那么區別它們的關鍵應看海拔,(略停頓)還是相對高度?
生:海拔高度。
師:海拔高度不同是區別它們的重要標志。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師填表及繪表中圖并指圖,如華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繪表中國,并指圖如內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評:邊講邊填繪,圖形典型、簡明、印象深。
師:(引導學生看中國地圖冊P.8下方的②、③圖)
評:利用地圖冊中的圖,表現力較強。
師:山地、丘陵地表起伏都大,但有顯著不同的特點。(教師邊指圖觀察,邊說這可以從頂和坡(板書)兩個方面來辨認。山地:一般頂尖坡陡(教師填表,及繪表中圖),丘陵一般頂渾圓,坡緩(教師填表,及繪表中圖)。
除頂、坡之外,丘陵和山地它們在海拔和相對高度上有什么不同?
從海拔看: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填表)山地在500米以上(填表),但有的丘陵(指圖)如黃士高原上的黃土丘陵,海拔有的就達到1000米。
師:所以判定丘陵和山地最主要的標準,是海拔(停頓)還是相對高度?
生:相對高度。
師:對。山地相對高度較大(填表)丘陵一般在100米以下(填表)。
(引導學生看中國地圖冊P.8下方的⑤圖。)
師:盆地在五種地形中一般是哪兩種地表形態的組合?
生:山地和平原。
師:對。它在地表形態上看有什么特征呢?
生:四周高,中央低。(師填表,并繪圖)
評:將盆地作為山地和平原的組合,利用巳知推導未知,方式新穎有效。
師:在相對高度上,四周相對高度比較大,底部較小。(師填表),像臉盆一樣。我們福州就是一個小盆地,它底部是一個平原,如果我們站在平原的高處,可以看到它的東、西、南、北分別被鼓山、旗山、五虎山、蓮花峰所圍繞。所以福州盆地有:“東鼓、西旗、南虎、北蓮”的說法。
評:聯系鄉土地理,具體生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五種地形的區別方法,為了更直觀地反映它們之間的相似和差異,可用一幅綜合的剖面圖來表示。
(教師邊畫綜合剖面圖邊說明。)
評:用一幅剖面圖綜合表現五種地形的特征,既直觀集中,又便于相互聯系。如此小結方式新穎。
師:請同學們看中國地形圖,我國地形有哪些特征呢?三、我國地形、地勢概況(板書)
師:從地形類型上看,它有什么特點?
(學生一下子可能答不清楚,教師指出)
1.特點:(板書)
(1)地形多種多樣交錯分布(板書)
評:朱啟發提問,后板書結論,留有思考余地。
師:(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中國地圖冊P.8,中國地形圖,指出:注意地圖上的顏色。)
師:(邊指圖邊說明)如四川盆地中有丘陵,青藏高原上有山脈和盆地等,圖中黃黃綠綠交錯分布著。所以說,祖國地形多種多樣,交錯分布。
評:經常用到分層設色地形圖,多圖配合。
師:從地勢高低起伏總趨勢來看,它有什么特點?注意觀察地圖上的顏色和高度表。
評:運用已學技能,啟發讀圖,比直告結論好。
(學生議論并作答,教師總結得出:)
(2)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板書)
師:大體可分為幾級?;。
生:可分為三級。
師:這是第一級階梯(示復合幻燈片,片上畫出第一級階梯的邊界山脈和青藏高原)它位于祖國的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是祖國地形最高部分,叫青藏高原。階梯邊界的山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評:利用幻燈片分解、組合,將死圖變活,逐步展示,符合認識心理過程。
這是第二級階梯(復上幻燈片第二級)。從第一階梯往北、往東是我們祖國高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地區,它與第三級階梯的邊界山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脈一巫山一雪峰山,海拔100Q—2000米之間,主要地形區有: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等。
這是第三級階梯(復上幻燈片第三級)。從第二級階梯往東是祖國第三級階梯,它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
評:將地勢階梯與地形單元相聯系,并突出地理界線,很有必要,為后續地形分布奠基。
師:為了更好地說明祖國地勢從西往東的起伏狀況,我們可以用已學過的哪種地圖來表示呢?
生:地形剖面圖。
師:我們以沿32°N緯線作一地形剖面圖。(示幻燈片,先展示書P35上圖,再展示該面的下圖)從剖面圖上,我們更清楚看到祖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我國這種西高東低地勢分布特點對自然環境和經濟活動產生什么影響?
2.西高東低的地勢的有利影響(板書)
(引導學生先觀察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后閱讀課本P.35第二段文字,結合討論,最后教師指出)
①氣候上,西高東低地勢使海洋上濕潤空氣深入內地,供給大量水汽(邊講邊畫)有利于農業生產。復雜多樣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性。
②交通上,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方便了我國東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國沿海和內地的聯系。長江(指圖)干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交通的大動脈。
③水力資源上,許多大河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水流湍急,(邊講邊畫)水量又豐富,這樣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評:整理課文要點,理清了頭緒。板畫簡明有效。
師:我國為世界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震動世界的著名的三峽工程的興建,就要在第五次人大會上通過,而正式確定下來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它是祖國的榮譽和驕傲。它就位于祖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之間(指圖)。也由于河流流經不同的地形區,使各大河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也不相同了。
評:聯系重大時事的地理背景,適時進行國情教育,強化學習動機。
師:西高東低的地勢還有什么影響?
(學生感到興趣,七嘴八舌地答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師:對這些你們可以答很多,課后你們還可以商量討論,但最主要還是上面這三點。
評:提供發散思維機會,留有課后思考余地。
師:想一想,如果我國地勢西低東高對水汽會有什么影響?(教師邊講邊畫)
生:東面太平洋來的水汽就難進入內地。
評:利用逆向思維和相反想象,是鞏固正面理解、培養應變能力的好方式。
師:對水能資源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評:逐步引導推理。
生:由于水汽減少,水能資源也大大減少了。師:還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生:從西到東的河流交通也不方便了。
師:這些都對。現在再從地形圖上看出我國哪種地形面積最大、分布最廣?
評:越往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結論的機會越多,符合認識過程規律。
生:(大體可以答出)高原、山地面積大。
師:對,所以,我國山區面積很大,我國也是世界上有名多山的國家。多山的地形特點,對我國農業生產有何不利影響?
生:(大體可以答出)耕地面積小。
師:所以耍“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評:適時自然地進行國情、國策教育。
師:我國大陸上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大陸架部分。所以有人把它稱為第四級階梯。
四、大陸架(板書)
評:這樣歸納,更有利于系統掌握。
師:大家看祖國地形圖,大陸架是什么顏色?生:淺藍色。
師:(指圖說明)從祖國地形圖上可以明顯地看到我國地形圖上淺藍色部分面積是很大的。
師:請同學們看書P.36第三段。大陸架概念。概念:(板書)
師:關于大陸架概念,我們要注意:(教師邊強調要點,邊畫)
①它是大陸領土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板書)
②深度不大。(板書)
③坡度平緩。(板書)
評:用此板畫,有效地說明大陸架概念諸內涵。
師:大陸架在大陸邊緣通航條件好,淺海地區礦產資源,如石油等容易開發;淺海地區陽光容易透徹海底,魚產豐富,且作業 條件好;由于大陸架有這么豐富的資源,被稱為“聚寶盆”(板書),正因為如此,現在世界上關于大陸架的爭端也越來越劇烈。
2.我國的大陸架;(板書)評:自然地寓愛國主義教育于知識教學之中。師:談到大陸架,我們應當感到自豪,我國是世界上大陸架面積最寬大國家之一。指圖說明:渤海和黃海海底全部是大陸架,東海海底大部分和南海海底一部分也是大陸架。它們是祖國的巨大財富,這也引起了有些鄰國對它的覬覦。關于祖國大陸架的情況,以后再結合有關內容對大家介紹。師:今天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有:
1.地形和地勢的概況。
2.五種地形的區別。
3.我國地形特點、地勢三級階梯及其意義。
4.大陸架的概念。
評:讓學生明確重點所在。
六、課后作業 :
1、認真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平涼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主要區別。
(2)祖國地勢三級階梯的范圍和意義。
(3)大陸架的概念。
2.請大家在表中空格里填上有關的內容。
評:設計此表用作小結,簡明扼要,方式較新。
總評:
本課的教學設計,發揚了我國啟發式教學的優良傳統,處處激發學習動機,明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巳有知識和能力,恰到好處地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生趣——愛學——增知——長智——修德,教學環節運用得當。學習目標全面落實,且合理、自然,國情國策教育有機融合在知識教學之中;學習目標的層次掌握恰當,圍繞重點、難點展開,了解、理解、掌握、應用等層次分明,比重合宜。是思想性、科學性、啟發性、趣味性都較好的一堂課。
所用教學手段,主要是地理圖表,設計新穎、簡明、達意,教與學兼而用之,并利用電教手段。化死為活,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征,可予推廣。
(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