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精選12篇)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重點: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優秀品質。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難點:
領悟夸父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夸父堅強不息、頑強拼搏、勇于奉獻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一、猜謎導入。
1、猜猜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1)他開辟了天地,并用身軀化作世間萬物。——盤古
(2)他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后羿
(3)她懷抱玉兔,在月宮遙望親人。——嫦娥
(4)她化作小鳥,把石子投入大海。——精衛
(5)她創造人類,使百姓獲得新生。——女媧
2、小結:這些神話故事和人物帶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受莫過于神奇,因為這些神話故事是我們的老祖先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里面充滿神奇的想象。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另一個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進他的神話故事。
3、出示課題,讀課題,質疑。你想知道些什么?
預設:夸父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樣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結果如何?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打開書,自己去讀讀這篇神話,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幾下,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
2、再讀文本,想一想這個神話故事講了些什么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自由讀文,把能回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出來。
三、品讀課文
過渡:現在我們詳細地來解決這三個問題。
一為什么追?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波浪線劃出句子。
2、課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⑴ 指名讀。
⑵ 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么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3、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我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追求光明)(板書)
4、過渡:是呀,在字里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著,讓我們再次隨著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4節。
二怎樣追日?
1、默讀2~4節,讀后在四人小組里討論夸父追日的神奇在哪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波浪線劃出有關句子,并寫上批注。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跑步速度快)
⑵從哪里體會到?(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提示:爸爸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里得開多少小時?(10小時)整整要開1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3、夸父跑得這么快,是因為夸父心中始終記著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生齊讀)
4、課文還有一個地方也寫出了夸父動作的快速和神奇的力量。
課件出示:“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⑵給“霎時間”換個詞?
“一眨眼、一瞬間、一剎那、轉眼間……”
⑶夸父喝水不僅速度快,而且——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⑷指導朗讀。(指幾名學生讀)
⑸盡管如此,可夸父還是沒有止住口渴,因為他實在是——(太渴了!太累了!)
5、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理想、一個目標支撐著他。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生齊讀)
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三結果如何?
1、夸父實現了他的理想了嗎?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么?
⑵想象他當時倒下時的情景,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山崩地裂、地動山搖……)讓我們帶著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后一瞬間。(齊讀)
⑶寫話:
師:這一嘆,他會在嘆些什么?他會想些什么?靜靜地想一想,拿起筆,把夸父當時的心理寫下來。
⑷指名交流。
⑸讀著讀著,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⑹小結:追求光明、堅持不懈、無私奉獻……這就是夸父精神。
2、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出示句子,學生續讀:“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那個追尋光明的人,當你吃著鮮美的桃子,看著茂密的桃樹林時,你有什么想對夸父說的呢?(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著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山海經*海外北經》,想看看這本書中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嗎?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學了課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它的含義嗎?
2、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夸父一樣為著理想執著追求的人,你知道嗎?
像“精衛填海”中的精衛鳥就是其中的一位。它不畏艱難,不論海有多寬,浪有多大;它都用不懈的努力實現著自己的理想——填平大海。
3、以晉代詩人陶淵明稱贊夸父的古詩(齊讀):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五、總結,引導課外閱讀
“功竟在身后”,是呀,同學們,精彩神奇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多的則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一個發人深省的深刻道理,或許還是一個個催人淚下的真情故事。出示:中國神話、希臘神話、歐洲神話、阿拉伯神話等書的封面。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 出示圖,小朋友看到這副圖,你會馬上想到哪個神話故事?
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
今天讓我們再走進一個神話故事,夸父追日
2、再讀讀這些神話故事的題目,你發現了一個什么規律?(誰干什么?)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來取題目 ,這就是取題目的一種方法。
3、(板書課題)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來寫一寫課題。讀課題。
4、看了這個神話故事的題目,你有什么問題?(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沒有?)
5、過度: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
1、 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讀。
3、檢查字詞。
(1)虞淵 黃河 渭河 大澤 瀚海
你發現了什么?
它們的字義都與水有關,而且都表示水很多。
(2)“一眨眼、霎時間”。他們都是表示時間——很短。看到它們你還想到哪些詞?
(3) 頹然、遺憾
這兩個詞語,你有什么發現。(這些詞語都表示了夸父倒下那一刻的心情)
4、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們從課題中已經簡單地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內容,現在能不能說得具體些。
課件出示::夸父為了 ,他去追日,
卻因為 而倒下了,在臨死前,他還 。
5、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板書:喜歡光明
三、深入研讀課文,體會神奇,感受夸父精神。
(一)、過度:同學們,這是個神話故事,里面有許多想象豐富神奇的句子,請你再細細地讀課文,把你認為神奇的句子劃下來,有滋有味地讀一讀,還可以讀給你的同桌聽。
(二)學生自讀學習
(三)交流
1、句一: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體會:神奇在目標與常人不一樣,敢追趕太陽,并把它固定在天上。
2、句二: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1)讀了這句,夸父給你什么感覺啊?
(2)生活中,你見過跑這么快的人嗎?
(3)古人的想象真神奇啊!小朋友,你能來想象一下嗎?
夸父一提腿,就。
夸父一邁步,就。
夸父一 ,就。
(4)看圖讀,把圖中夸父疾步如飛的感覺讀出來。
3、句三: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教師引導:神奇在哪里?這么長這么寬的河霎時間都給喝干了。你還能讀嗎?
你什么時候這么渴?把那種感覺讀出來。
4、句四: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1)教師引導:小朋友,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響聲——驚天動地、地動山搖、山崩地裂、震耳欲聾……真是神奇,誰再來讀?
(2)在他倒地的一瞬間,他的心情怎樣?
(3)他遺憾地長嘆一聲,夸父啊,你在嘆什么啊?
(4)夸父僅僅是遺憾嗎?誰再讀讀句子。你又讀出了什么?
(5)是啊,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后的奮力“一拋”上,他拋出了什么啊?
(想拋出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想拋出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6)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5、句五: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盛、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1)夸父倒地變成大山,手杖一拋變成桃林,這是多么神奇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同學們,你能展開想象來說說,夸父在山的東邊,或者西邊、北邊還會拋出些什么呢?快拿出練習紙也來寫寫神奇的句子吧。
(2)小練筆設計: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 )邊,有( ),給追尋光明的人。
(3)剛才同學們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寫出了這么神奇的句子,你們看,神話的語言是多么有魅力,多么吸引人啊!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神奇的語言。(讀第5節)
(4)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板書:充滿光明
四、合作看圖講課文
1、合作看圖講故事。
2、剛才我們合作著把這個故事講了一遍,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五、小結課文布置課后作業
小朋友們,這一個神奇的、感人的故事就選自我國古代的文學巨著——《山海經》,《山海經》里的神話故事數不勝數,課后到書店去買一本,繼續暢游神話故事,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更多神話人物的勇氣和智慧。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3
我今天所上課的篇目是《夸父追日》,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神話。課文是根據《山海經·海外北經》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 這篇課文通過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以神話的形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弘揚了一種“勇者無懼”的精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會認12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了解課文大意,初步感受夸父不畏艱難,為人類造福的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會認12個生字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大意,初步感受夸父不畏艱難,為人類造福的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
教學過程設計:
一、趣味導課
出示太陽圖片,你知道太陽有什么作用嗎?我們一起來讀一個兒歌(96頁)。太陽對于我們的生活這么重要,但你們知道嗎,傳說原來太陽只是偶爾路過我們的上空,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寒冷的世界里,有這樣一個人,他不畏艱難,為了人類的光明與溫暖,用舍生忘死的精神換取了太陽的東升西落,你想詳細了解這個故事的情節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神話故事《夸父追日》(板書)
誰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這個課題的意思?夸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學習“巨”)看到這個課題你的腦海里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動人的神話故事中。
二、讀課文,認讀二類生字。
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重點在讀中認識生字,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等不同形式讀,讓學生對即對故事情節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也讓學生對生字有一定的印象。而后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
三、隨文理解字意
1.大聲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夸父為什么要追趕太陽?(他看到人們生活在黑暗和寒冷的世界里,心里十分難過。)誰能把夸父十分難過的心情讀出來?他要怎么樣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把太陽搬到地上來,讓世界充滿光明和溫暖,學習“搬”。老師做推的動作,問學生是不是“搬”, 理解“充滿”的意思。)讀出他的這美好愿望。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到“黑暗”“寒冷”的反義詞。
2.為了追求光明與溫暖,夸父毅然決定去追趕太陽,
(1)請大家端起書,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夸父是怎樣追趕太陽的?
(2)體會“噴”的程度,想象噴火焰帶給人的感覺,從而感受夸父不畏艱難,為人類造福的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他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衰的精神,正是因為中國人具有這種精神所以才使得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這也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
3、(1)端起書,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夸父死后發生了什么事?
(2)誰愿意到前面戴上太陽的頭飾,從教室的一邊走到另一邊?這叫走一趟。所以“趟”的部首是“走字旁”。“趟”表示走動的次數。這是個多音字,他的另一個音意是“趟水”。 “趟”去掉“走字旁”就成了一個新字,誰來讀一下。老師提示大家,請你們猜帶“尚”字的詞語好嗎?孫洋的品德非常(高尚)。顧京政的媽媽穿得很(時尚)。
(3)教學“且”字,進行運用。“并且”是表示意思更進一步。用“并且”造用。
四、帶著對文章的理解,有感情的讀課文。
五、小結:在本環節中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也可以談一下自己的想法和體會。
本課談話導入引出學習的內容《夸父追日》,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接著,質疑“夸父為什么要追趕太陽?”指導朗讀:“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讓學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精神,為下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作好鋪墊.再以三個詞語貫穿著整篇課文,細細地品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感悟夸父的精神。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學到了有聲有色的生字,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在這一次準備課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自己的語文素養,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還要提高。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多看看課外書,重點多看一些教學有關的書籍,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4
一、談話導入
師:神話是我們文學天地中燦爛奪目的瑰寶。同學們,你們喜歡神話故事嗎?你們讀過哪些神話故事?
生:盤古開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
師:剛才有同學提到夸父逐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夸父逐日》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過渡: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夸父去追日吧。把書打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讀(其余同學跟讀)
師:我發現有的同學讀得不是很熟練,下面給大家2分鐘再練讀。
4.指名讀。
5.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板書:時間人物神話故事
根據板書:什么時候誰發生的怎樣的神話故事呢?
這篇課文講述了很久以前有個叫夸父的巨人因喜歡光明而追逐太陽最后變成一座大山的神化故事。
指名試說,教師指導。
師:你說得真好,你再說一遍給其他同學聽,好嗎?師:就像這樣說,同桌之間再練習說一說主要內容。
練后指名說。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師: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這么有意思的神話故事,我們應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誰來試試?
(1)指讀第一自然段
(2)師:你讀得不錯,可是老師覺得你沒有把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讀出來。
請看大屏幕,誰能讀出夸父那種追求光明的決心。
(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3)指名讀
(4)你讀得太好了,我們一起把這段話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2.讀得真不錯,就像這樣讀,看誰讀得最好,誰來接著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2-4自然段
(2)根據學生朗讀指導:“于是夸父拿著手杖……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讀出快的感覺)
“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讀出夸父想抓住太陽的宏大志向,無比歡喜之情。)
3.夸父追到了太陽嗎?誰來接著讀?
4.第二天早上夸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5.剛才我們分段朗讀了課文,現在誰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6.你讀得真棒!同學們,讀完課文你們覺得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夸父追日一心為他人、自我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板書:一心為他人、頑強拼搏
四、復述課文剛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感受到夸父一心為他人,頑強拼搏的精神,他的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也正是這個神話故事能流傳到今天的原因,老師希望你們將這個故事繼續流傳下去。下面請同學們練習復述課文,一會講給大家聽,看誰講得最好。提三點要求:儀態端莊大方,故事情節完整生動,語言表達流暢、有感染力。
1.自主練習講故事。
2.自愿講故事,可獨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五、課后拓展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先講到這。課后同學們繼續練習復述,并且講給別人聽。希望大家能多閱讀神話故事,下節課我們開一個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吸引人?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5分鐘談話
1、喜歡讀故事書嗎?那一定讀過很多有趣的故事,你最喜歡哪個故事?為什么?
2、同學們看過的故事還真不少啊!那我們做個和故事有關的游戲:串編故事。玩過嗎?想不想試試。同學們就根據老師給的情節,大膽地發揮你的想象力,同學一個接在另一個的后面把故事情節發展下去。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村莊。村莊里住著一個勤勞善良的老漢。他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一天……)
生自由串遍
3、其實故事還可以發展下去,要是分不同的組編還會有不同的故事情節。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相信同學們學了之后可以把剛才的故事編得更加精彩。有沒有信心?
二、開始上課,揭示課題
1、板書:夸父追日(指名字正腔圓地讀,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那就趕快到故事中去搜索吧,自由讀故事,爭取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難詞、難句要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
虞淵 咕嘟咕嘟 頹然 遺憾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霎時間
(1)指名讀、再跟讀。正音“虞淵”和“咕嘟咕嘟”
(2)在這些詞語中,有兩個詞的意思很相近,他們是——?
“一眨眼、霎時間”。他們都是表示時間——很短。看到它們你還想到哪些詞?
3、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已經從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四、細讀課文,感知故事的神奇
1、同學們很會搜索信息。你覺得這個故事怎么樣?
2、是呀,中國神話故事的特點就是神奇有趣、千變萬化,它們都隱藏在故事的句子里。所以呀咱們得一句一句細細地讀,那些神奇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線劃出來,再和同桌交流。
生自由讀,師巡視
3、生交流找到的神奇之處,師隨機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
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①指名談,說體會(跑步速度的神奇)
②抓“一眨眼和兩千里”體會夸父速度快。
兩千里有多遠?從我們這到——
這么遠的距離,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指名讀,師范讀
③夸父風一樣的速度不是微風,而是什么風?
(把龍卷風般的速度用你們的聲音感受)
課件出示:“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①指名談,說理解(口渴程度的神奇)
②拓展黃河、渭河資料(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長度5464千米,將近橫跨越整個中國,這樣的兩條大河夸父霎時間喝干了)
③指名讀。
④你平時口渴最多能喝多少?浩浩蕩蕩的黃河水,渭河水被夸父喝得點滴不剩,可結果還是沒止住渴呀,誰再來讀讀;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讀。
課件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①談體會(體重的神奇)
②同學們,你們聽。(播放夸父倒下的聲音)
③夸父倒下的聲音令人——,令山——(震耳欲聾、山崩地裂、地動山搖)
④一起體會,齊讀。
課件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①談感受(體會夸父追求的目標的神奇)
②分小組讀
五、品讀結果,感受夸父追日的強大精神之柱。
1、我們知道夸父追日的結果是:
課件出示: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夸父他——哪個詞告訴我們夸父死了?永遠地離開了他的部落,離開了他的族人,為的是什么?
①課件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看著西沉的太陽漸漸遠去,但他還是不忘心中的目標,夸父心想。指名讀——
為了追求內心渴望的光明,即使要以生命為代價,夸父的決心毫不動搖。男同學讀——
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勇敢追求光明堅定的信念)
把勇敢的,有著堅定信念的夸父用聲音展示,齊讀。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歷盡千山萬水,一直追到虞淵。
但他畢竟還是人不是神。他被太陽灼的口干舌燥,他實在是太累,太渴了,就象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
③課件出示: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同學們,就在夸父頃刻倒下的瞬間,他在遺憾什么?他在深深地嘆息什么?
生自由回答(無可奈何,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盡管夸父已經筋疲力盡,盡管他已經不能再站起來,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他用盡最后一口氣,奮力將自己的手杖向前拋去,他心不甘呀。指名讀——
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一個永恒的動作“一拋”,這一拋出的是?(出示桃林,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同學們,夸父的這永恒的一“拋”又拋給了你們什么?(堅持不懈的精神,鍥而不舍的毅力,追尋目標的勇氣)
難怪大地和山河在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著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后一瞬間。(齊讀)
夸父帶著心中莫大的遺憾走了,但是他的鍥而不舍、堅強不息的精神依然留在了我們心里。
六、了解神話特點,激發閱讀興趣
同學們,神話故事里充滿神氣的想象,只要我們繼續暢游在神話故事里就會感受到更多神話人物的勇氣和智慧。抽空到書店找一本,踏上神奇之旅繼續去感受,和同學交流。
板書: 夸父追日
喜歡光明 目標
追趕太陽 決心
追尋光明 信念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6
【浙江省慈溪市教師進修學校 胡國軍】
“教”時教師要多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學”時學生要多用朗讀與想象進行情景體驗。
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的神話傳說是經過改編后的一個個通俗、優美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也具體而生動。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多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為主。用語言描述來復述或總結課文。如教學《夸父追日》,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來總結課文:“追趕太陽的夸父太累了,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當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我們的夸父終于支持不住了。倒在原野上的夸父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夸父的精神世代相傳,感動天地,夸父的遺憾令人嘆息,催人奮進。”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的語言描述,用詞選句盡量要來自于文本,要讓學生感覺到閱讀文本的美妙和魅力 ──可以豐富語言,可以表情達意,可以有利于轉述和復述,也可以增強記憶、背誦,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夸父追日,我們追什么?──兩位教師對同一文本的不同認識及設計的比較日
浙江省富陽市永興學校 丁 強
當作為一名普通讀者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對故事都會有不同的獨特感悟;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更會有一個個知識點的在我們眼前涌動。然而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此時面對文本,應該考慮的是預測學生閱讀這個文本時,會對什么最感興趣;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后,給學生最終留下點什么?
《夸父追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集體備課時,老師們各自閱讀文本,之后各抒己見談體會,最終形成以下兩種比較鮮明的不同觀點:
觀點一:
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讀后讓人有一種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遺憾。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這不禁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荊軻可謂英雄也!項羽自刎烏江,壯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梟雄。真是成亦英雄,敗也英雄。
觀點二:
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進海,令人非常羨慕;女媧用泥土捏出個泥人,仙氣一吹便成了真人,這是神奇。課文《夸父追日》也是一個這么神奇的神話故事,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應該不會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順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便有了如下的兩種課堂設計:
設計一:
課堂以對“英雄”的認識貫穿始終:首先導問夸父是英雄嗎?而后研讀故事中哪些句子能說明夸父是一名英雄?找句子交流感悟。最后拓展延伸,對夸父的英雄形象進一步認識,得出對于英雄的比較全面的理解。
設計二: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最后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縱觀以上案例,兩位教師如此設計的出發點是什么,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初淺的觀點:
一、兩堂課的設計者,兩種閱讀教學指導觀念的展示
前者處理教材時把落腳點定在人文價值的取向上,以此貫穿始終;后者處理教材的落腳點定在學生的興趣點上,循著學生最感興趣的路線,走到課堂的深處。
二、兩堂課的設計者,兩種師生觀的碰撞
閱讀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還是主導?前者,他有著十分強烈的控制欲望,不僅主宰著課堂進程,甚至還欲控制學生的思想。完全以自己的閱讀感悟去引領學生達到這個境界。學生學得很累,興趣不濃。最終的閱讀收獲是什么?明白什么是英雄之余,其它還得到了什么?有的可能到最后還不明白,為什么夸父是英雄,其實夸父只是一個神話人物而已!而后者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著眼,循著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于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種以學生的求知欲望和閱讀的興趣點為基點組織課堂,又不失教師的引領,如此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兩堂課的執教者,對文本所蘊含的人文價值的認識差異
語文學習不能寄望于飄忽不定的感悟,落腳點應著眼于語言文字的訓練上,使得人文價值的收獲成為一種水到渠成的東西。更多時候讓它成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如一顆希望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田。因為語言是一種表達和思考的工具,有其內在的規律,有其表達的方式方法。陸友松曾呼吁:語文學習,旨在聽得懂,說得清,讀的透,寫得好。可見,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必須借助于語言訓練的多種形式,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著眼于整篇文章的表達,致力于一段話的描寫,研討一句話、一個詞語的精妙。如此的語言實踐訓練,方能讓語文課堂更富有濃濃的語文味,更能提高閱讀課堂的效率。
由此看來,教師的課堂操作并不存在對錯之分,最終仍然是教師的觀念問題左右著我們的課堂設計。夸父為著心中的目標,至死不渝。我們語文教師為著心中的目標,也是費盡心思。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時時以學生之需所需,學生之樂而樂,踏踏實實的通過上語文課讓學生能聽、會說、能讀、會寫,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東西!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獲。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同學們都喜歡聽民間神話故事和神話傳說嗎?你們都聽過那些故事?如:盤古開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們要閱讀一篇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夸父追日,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
2.課題上帶有“※”這樣的課文我們以前學過,學這種課文有什么要求?(這是略讀課文,要求采用各種方式學習,讀懂故事大意……)現在我們繼續用這方法來學習這個故事,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感人,還有什么疑問
3.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抓住主要內容。
①查字典、詞典、細讀課文。
②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分三部分)
一(1):寫夸父為什么要追趕太陽(勾出夸父心中所想的詞句)
二(2—4):寫夸父追趕太陽,最后長眠在“虞淵”的壯舉。(從夸父追趕的過程中,體現出什么精神?)
三(5)寫倒下的夸父變成一座大山,手杖化作桃林。(大山和桃林表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夸父雖心想事未成,但夸父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地民族精神十分可貴。激勵人們精神百倍,奮勇前進,去完成夸父未竟地事業,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傳。
5.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課文通過豐富又夸張的想象,把神奇地地方具體化了。在文中找出來:
“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跑的速度快。
“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形容口渴,為了解渴。
6.布置作業:
指導課后小練筆。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材分析】:
夸父追日也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
【教學重難點】: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及其執著,奉獻的精神,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教學過程】
一、導語。(看龍源湖公園“夸父逐日”雕像)
看到這個雕像,大家想到了什么?對,“夸父追日”——夸父為了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這個了不起的巨人——夸父,走進神話故事——“夸父追日”。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檢查字詞(課件出示詞),朗讀(加拼音,再去拼音。)。
3、填空。
神話寫了夸父( )太陽,( )虞淵,夸父倒下后變成( ),他的手杖( ),目的是( )。(課件演示)
三、再讀課文、品味含義。
1、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家從哪里知道的?請在第一自然段畫出關鍵句子,朗讀。板書:(追求光明)
教師補充:夸父喜歡光明,想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因此他要追趕太陽,要抓住太陽,他多么了不起呀!(其實,夸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他們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生活在北方一座叫“成都載天”的山上,個個身材高大,威猛強悍,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著!可是這個地方,冬季漫長,夏季很短。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山上積雪還沒有融化,又匆匆向西方落下。夸父族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與黑暗中,夸父族人想,如果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懸掛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給大地光與熱,該多好呀!于是,他們從本族中挑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并把“夸父”的名稱送給了他,夸父身上肩負著族人對他的希望與信任。)
2、那么到底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小組先商議一下,看在哪些自然段。(2——4)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后,出示課件夸父手提手杖追日,教師看著畫面朗讀“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從中大家體會到了什么?
(夸父奔跑的速度快)評價:夸父跑的真快,像風一樣,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相當于一眨眼從焦作跑到了東北,這就是神話故事的傳奇色彩。
(2)、請女生讀第三自然段。出示課件:夸父喝干黃河、渭河水。
大家從夸父一口氣喝干黃河、渭河水體會到了什么?
(夸父太渴了)夸父太渴了,說明他已經追了很久了,夸父為了追求光明,不停地追趕太陽,可是因為太渴了,喝干了黃河、渭河的水,巨人喝水,那真是一飲而盡江河水啊!
(3)、喝了這么多水,喝夠了嗎?請朗讀第四自然段。
出示課件:夸父倒下,奮力向前一拋手杖,閉眼。
教師:夸父還沒到大澤,就頹然倒下了,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盡管夸父已經筋疲力盡了,盡管他已站不起來了,但他并沒有屈服,用上最后一口氣,把手杖拋出去,夸父這一拋為了什么?(挽留太陽,給人們指明方向……)
從中你體會到了夸父什么精神。(板書:執著追求,堅持不懈的精神。)
3、那么故事的結果呢?課件出示: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定格在桃子上,教師朗讀。
(1)、齊讀最后一段。
教師:此刻,你還覺得夸父僅僅是個身軀偉岸的巨人嗎?(精神也很偉大)你感受到了他身上什么品質?(頑強拼搏,無私奉獻。)
教師:夸父這種執著追求,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他不僅僅留給我們巨人的形象,他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讓我們再次以敬佩的心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說說你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四、考考你:
“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里,是這樣記載的:“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學了這篇課文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含義嗎?
解釋:夸父與太陽競跑,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很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邊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還沒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夸父將他的手杖丟棄了,化作了一片桃林。
五、總結:課文學到這里,我們從夸父身上感受到了他執著追求,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希望他的這些精神能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繼承并發揚下去。
板書設計:
32 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光明)
(執著追求、堅持不懈、無私奉獻)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在教學中僅僅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學。葉圣陶先生就曾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
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并圍繞課題“追日”質疑,以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沒有為切入口,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段落、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再用自己的話來表述,由形象到抽象,由具體到概括,為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鋪設了臺階,符合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化難為易。
在研讀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自讀自悟,邊讀邊悟,讓學生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講講你讀懂了什么?進行簡單的交流,并指導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感受夸父的形象。
在最后“考考你”這一環節,聯系最早寫夸父追日故事的《山海經》,請學生讀讀古文,結合課文所學,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其含義,旨在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再上一個臺階,學會閱讀古文,同時亦是對所學內容的又一次升華。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9
以圖導入,引發神奇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幾張精彩的圖片。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
生:(圖一)嫦娥奔月;(圖二)后羿射日;(圖三)精衛填海。
師:真有一雙慧眼,猜得真準!同學們,老師剛才出示的這些圖片都是——
生(齊聲):神話故事!
師:對!這些都是神話故事!同學們,在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
師:看老師寫課題,或者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跟寫)
師:誰來讀讀課題?
生1:夸父追日。
師:聲音真響亮!字音真準!
生2:夸父追日。
師:聲音好聽極了!
師:一起來!
生(齊讀):夸父追日。
師:這是神話故事。知道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嗎?
生:很神;神奇;奇特。
(師板書:很神,神奇,奇特)
師: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從這個課題來看,哪里讓你感到了神奇?
生:有一個巨人,他的名字叫夸父。他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他想把太陽固定在天上,讓它永遠也不落下去。
師:你提前預習過課文,是吧?
生:是的。
師:好的!在我們學習課文之前,提前預習課文是個非常好的習慣。那么,課題中的哪個詞讓你感到神氣?
生: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太陽是在遙遠的天邊,如果我們跑過去的話,太陽就已經落山了。如果去追的話,就要快點。
生:我們前面學過《太陽》一課,從課文中我們知道,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掛在遙遠的宇宙當中。而夸父只是一個巨人,還沒有一個地球大,怎么能追上太陽呢?
師:聽到沒有,他聯系前面學過的課文來回答,非常好。我們從前面的學習中,知道太陽離我們地球太遠了,能追得上嗎?
生(齊):不能。
師:但是,夸父卻想追上太陽。想法真神奇!誰來讀出這種神奇?
生:夸父追日。
師:他在讀的時候強調了一個字。誰再來讀?
生:夸父追日。(把“追”字加重讀)
師:好的!一起來。
(齊讀)
評析:未成曲調先有情。在學生接觸文本之前,教者以圖導入,扣住課題,讓學生對神話故事有個基本認識,為接下來的文本學習做好情感鋪墊。
充分初讀,整體感知
師:(在課題前加上“*”)同學們,我們學的這篇課文的課題前加了什么?
生:加了“*”。
師:說明這是一篇——
生:略讀課文。
師:學習略讀課文,我們有個好幫手,就是課文前面有個“學習提示”。現在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個“學習提示”,看看學習本篇課文的學習任務。
(學生自由讀“閱讀提示”)
師:學習提示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只是將“閱讀提示”讀一遍)
師:她把閱讀提示讀了一遍,“學習提示”向我們提了哪些要求?聰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請你來說。
生: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對了。這是第一個任務: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個任務呢?
生: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幻燈片逐次出示兩個學習要求)
1、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評析:略讀課文前的一段導語既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又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本環節中,教者在導語上做足了文章,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重難點,根據導語有的放矢地進行略讀課文的學習,又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大氣、簡約,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面面俱到,教學環節的繁瑣復雜。
師:就是說,提示告訴我們兩個學習任務。現在,我們來完成第一個學習任務,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注意,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順,這是一;第二,當你讀完一遍課文,如果老師沒有叫你停,你怎么辦?接著讀下去,可以讀第二遍,第三遍……并且,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帶著要求,自由讀課文,老師巡視)
師:(大約七、八分鐘)真不想打斷同學們瑯瑯的書聲。讀完兩遍課文的同學請舉手。(全部舉手)讀了三遍課文的同學舉手(只有幾個同學舉手)。好,在了解主要內容之前,我們先來關注一些詞語。
(出示幻燈片)虞淵 渭河 翰海 大澤
手杖 頹然 遺憾
一眨眼 霎時間
師:請你來讀一讀。
(生讀,把“虞淵”讀錯了)
師:(示意停下)對不起,是請同學幫助,還是自己糾正?
(學生沉默,師請另一位同學讀,讀得正確。生接著讀下去,把第一行詞語讀完。)
師:誰再來讀一遍?
(一生讀,讀得正確、響亮)
師:一齊來。
(生齊讀第一行詞語)
師:從這些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詞語都是關于海的。
師:這些詞語都是關于海的嗎?想一想
生:這些詞語都是關于河、水或者海。
師:這些詞到底是關于河,水,還是海?這三個字中選一個,選什么?
生:水!
師:對,都是關于水的詞語。誰來讀第二行?
(生讀,把“頹然”讀錯,師示意停下,生自我糾正過來。)
師:誰再來讀一遍?
(生正確地朗讀出來)
師:我們一齊來。
(生齊讀)
師:誰來讀第三行詞語?
(生讀)
師:你知道這兩個詞是寫什么的嗎?
生:時間。
師:這兩個詞告訴我們的是時間。如果你還知道這是表示時間怎么樣的話,那你就真的很厲害了?
生:時間很短。
師:這里告訴我們時間很短。一個是——
生:一眨眼
師:一個是——
生:霎時間。
評析:略讀課文要不要進行字詞教學,怎樣進行字詞教學,一直是老師們感到困惑的問題。本環節告訴我們,字詞教學在略讀課文中同樣是需要的,只是要求應低一些,過程應粗一些,內容應少一些,形式應簡一些。
師:現在,我們來完成第一個學習任務,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夸父追太陽沒追到,想到大澤去喝水,可是,還沒到大澤,就渴死了。他倒下地,就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桃林。
師:說得真好,精煉!誰再來?
生2: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師:講出了事情的原因)他就去追趕太陽,他手里拿著手杖,提起長腿,像風似的奔跑,一下子追了兩千里路,結果口渴了。……(像復述課文)
師:如果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個角度來說,我更喜歡前面那位同學的。我們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時候,要簡練,越簡練越好。為了把這篇文章的內容概括好,老師這里有個提示,請同學根據提示來說一說。
(出示幻燈片)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就去追趕,追到時,他倒下變成了,他的手杖變成了。
生1:(吞吞吐吐的)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就去追趕太陽,追到(虞淵)時,他倒下變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桃林)。
師:機會是自己爭取的,誰再來試一試?
生2:(很流利地)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就去追趕太陽,追到(虞淵)時,他倒下變成了(一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桃林)。
師:他說得對不對?(生:對。)你們會不會說?(會)大家小聲地說一遍。
(學生看著提示自由地說)
師:一齊說。(生齊說)
評析:許多略讀課文,在文章前面的連接語中明確提出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而學生的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較弱,在說課文主要內容時要么過于簡單,概括得不完整,要么過于羅嗦,相當于復述。精讀課文承載著較多的學習任務,教師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方面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訓練。在這里,教者加大了概話能力訓練的力度,舍得花時間,下功夫,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鍛煉,概括能力得到了切實有效的提高。
指導閱讀,感受神奇
師:神話故事就是這么神奇。夸父倒下后變成了一座大山,連手杖也變成了一大片桃林。在課文中,像這樣神奇的句子和詞語還有很多很多。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筆,靜心地默讀課文,劃出讓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想一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學生默讀課文,劃句子,老師巡視)
師:劃好的同學請舉手。
(生說劃出的句子,師相機出示下列句子)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把這些句子讀兩遍,然后選擇其中的一個句子,重點讀一讀,想一想它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
(學生自由品讀句子)
評析:編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讀課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葉老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精讀課文是例子,是出發點,目的指向是學會自主閱讀。”葉老的話充分肯定了略讀課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實施教學時,教者大膽放手,甩開臂膀,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為接下來的品讀交流積蓄談資。
師:好!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1:他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奔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出示句子一:他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奔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神奇在哪里?
生: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是啊!“一眨眼”你知道有多短嗎?(生點頭)你眨一下眼。(生使勁地眨了一下眼睛)你們眨一下眼。(學生都眨了一下眼)一眨眼就到了哪里?(生:兩千里外)你知道兩千里有多遠嗎?(知道)你來說說。
生:10圈小操場。
師:什么?我們學校10圈小操場只有8里,差遠了!聽我說,我們現在在溫州,我是南京的,兩千里相當于溫州到南京的距離。就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就跑過了杭州,跑過了無錫,跑過了常州,跑到了南京。我們一眨眼的功夫,夸父就跑了這么遠,速度快吧?
生:快。
師:神奇吧?
生:神奇。
師:其實更神奇的還在后面呢。
出示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誰來讀?
生2: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神奇在他一下子就把兩條大河喝干了。
師:一下子就把兩條河喝干了,大家把這種神奇的感覺送進句子里讀一讀。
師:這兩個“咕嘟咕嘟”該怎么讀?(讀快一點)對,夸父非常口渴,他一個“咕嘟”就喝完了一條河的水,再一個“咕嘟”就把另一條河的水喝干了。
師:誰再來讀一遍。
生3: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可是還沒止住口渴,看看,霎時間喝完了兩條大河,可是還沒止——住——口——渴,太神奇了,來,我們來讀出這種神奇。(師指名讀,指導讀,讀出了神奇)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到了神奇?
生: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
出示句子三: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
師:神奇在那里?
生:夸父倒下去,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手杖變成了桃林。
師:真是神奇的變化。
……
評析:略讀課文教學講究“簡”、“略”,但并不是說就不需要有“精”、“細”,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精略交互,相互融合。《夸父追日》的著力點在“體會神話的神奇”,教學中,教者緊緊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感悟,使略讀與精讀融為一體。
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夸父耗盡所有的力氣去追趕太陽,這是為什么?讀讀第一段,找找原因。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出示句子: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是的,當夸父追得口渴難忍時,他是這樣想的——
(生讀出示的句子)
師:當追得氣喘吁吁時,夸父還是這樣想的——
(生讀出示的句子)
師:當追得耗盡全身力氣,頹然倒下時,夸父仍然是這樣想的——
(生再讀出示的句子)
師: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生1:一個勇敢的夸父;
生2:一個追求光明的夸父;
生3:一個執著追求的夸父。
師:夸父的這種精神很使我們感動,他至死追求光明,他把自己的手杖化作桃林,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
師:同學們,《夸父追日》這個故事出自我先秦古籍《山海經》。在古文里,是這這樣寫的。
(出示幻燈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師:聽老師讀一遍。
師:同學們自己練習讀一讀。(生自由練讀,師指名讀,指導讀好)
師:能懂得它的意思嗎?我們來試試。我說古文,你們讀課文中與它對應的句子。
師:渴欲得飲。
生齊: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太渴,太累了。
師:道喝而死。
生齊: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下來。
師:我們換一下,現在我來讀現代文,你們讀古文。
師: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
生齊:飲于河、渭
師: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渴。
生齊:河、渭不足
師:他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便倒下了,手杖變成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
生齊:棄其杖,化為桃林。
師:好,不錯,很快讀懂了。來說說,你是喜歡現代文還是古文?為什么?
生:我喜歡現代文,因為現代容易讀懂。
生:我也喜歡現代文,因為現代化好懂,而且讀起來生動。
生:我喜歡古文,古文文字少,很講究用字,你看這么長的一個故事,古文只用了37個字就表達清楚了。
……
師:現代文與古文各有長處,現代文好讀,容易懂;古文精煉,很講究用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山海經》,也可以讀讀其他的神話故事。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同學們,下課!
評析:此環節,教者以教材為拓展點,圍繞“體會神話的神奇”這根主線,“拖出”古文,通過文白對照,激發了學生對課外閱讀、對古文的興趣。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10
【教材特點】
1、《夸父追日》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單元的課文。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是神話。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2、《夸父追日》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其神奇的想象,生動的情節,如:深受學生的喜愛。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應該體現略讀的要求,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夸父形象。
3、通過比較閱讀,體會神話故事的魅力。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呈四大板塊,介紹神話,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讀自悟,品讀課文;拓展延伸,感悟神話。
一、介紹神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精彩的圖片,大家想看嗎?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
嫦娥奔月:傳說嫦娥偷吃仙丹,飛上月球,給人們帶來了對月球的無限遐想。
盤古開天地:這是我們學習過的神話故事,盤古分清了天和地,造福了后人。
后羿射日:傳說后羿力大無比,有雄心壯志射下了九個太陽,是力量的象征。
女媧補天:傳說女媧用五彩石補上天上的窟窿,給人們帶來了安寧的生活。
2、你們喜歡這些故事嗎?師引:神話故事有神奇的想象,生動的故事,美好的愿望往往寄托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板書:中國神話故事,神奇的想象,生動的故事,美好的愿望。)
3、出示《夸父追日》的圖片,知道這個神話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夸父追日》
4、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希望同學們能自主、獨立地學習,當然老師也會幫助你們的。有信心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題,釋題: 追日(追趕太陽)讓生質疑: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沒有?
2、學生自由讀文章。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波浪線把能解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下來
3、交流畫好的句子:
(順便檢查畫的是否準確,讀得是否準確、通順?隨即指導讀詞“虞淵”“瀚海”“渭河”,還要解釋“頹然”)
為什么追?──每天夜里,……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為什么?)
怎么追?──于是夸父拿著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沒有?──第三節、第四節有關語句。
⑴ 師評價:
自己產生疑問,并到課文中尋找到了能問題的答案,真是一群會學習的孩子!能不能用自己簡單的話來連起來回答這三個問題?
⑵ 師評價:
大家能用簡短的語言講清楚這么長的課文內容,學習本領可真高!
三、自讀自悟,品讀課文
1、老師要考考大家對故事的掌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信心?
2、出示《海外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3、誰能讀好上面一段古文。
4、挑戰開始:
我讀古文句子,(按以下分句找)誰能找出文中相應的語句。
夸父與日逐走:
未至,道渴而死,
棄其杖,
化為鄧林。
四、賞析語句、積累語句,體會神話內涵
1、那你覺得古文與本文作比,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文的情節更生動)
2、讀讀描寫很生動的語句。
(第2、5節)
3、再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教師串讀,讀著讀著,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位夸父?
(板書:勇敢追求;甘為人類造福的奉獻精神)
4、師:是呀,這就是神話的魅力所在,她用神奇的想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具體的描寫,表達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五、練筆升華
1、夸父,我想對你說:
(寫一兩句話)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著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追求光和熱,契而不舍;“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生命不息,追趕不止;學習上也應該有夸父不斷追趕的精神,使自己不斷進步。
2、課外作業:
把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弟弟妹妹聽,請繼續收集神話故事。
【板書】
夸父追日
神奇的想象
生動的故事 美好的愿望
為什么追?
怎么追? 勇敢追求
追得結果? 造福人類
【教學反思】
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下面我簡單來談談在落實目標上,如何在教學中體現略讀教學特點:
1、在略讀教學中光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學:
在初讀整體感知環節,圍繞課題追字質疑,以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沒有?為切入口,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把三個問題連起來講一講,這個過程從全文到重點語句到自己表述三個階段,是由形象的、具體的上升到抽象的、概括的過程,為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鋪設了臺階,進行了學習方法的指導,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化難為易。
2、加強課內外聯系,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
如何體會神話故事的魅力。聯系最早夸父追日的故事《山海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夸張的想象具體化了,一方面學生回讀文章,一方面通過比較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神話的語言魅力。
3、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在自讀自悟,品讀課文環節中,讓學生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講講你讀懂了什么?進行簡單的交流,再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朗讀,同學之間交流給予的提示,豐滿夸父的形象,進一步感受神話的語言魅力,激發了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避免了瑣碎的分析。最后,把自己感悟的內容寫下來,到達了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11
奉化市溪口鎮中心小學樊幼芬
2009-4-8
課前談話:
1、看圖想神話:嫦娥奔月盤古開天地
2、根據描述說神話:后羿射日女媧補天
3、學生讀課文,標小節號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神話故事,叫——生讀課題
師:課題前面有一個雪花記號,叫——
生:略讀課文
師:學略讀課文,我們更應該注意什么呢?我們來讀一讀學習伙伴說的話吧。
課件出示,生讀
師:相信自己,多讀多思,大膽提問……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詞語劃下來,做上記號。
2、想象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饋,交流不懂的詞語
師: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有沒有不同的詞語?
生:頹然
齊讀
師:字典中有兩種解釋,(課件出示:1、崩壞,倒塌2、敗壞)應該選擇哪種解釋呢?同學們一起用手勢告訴我。
(生1)
師:還有嗎?
生:虞淵
師:它是一個地名,課文中像這樣表示地名的詞語還有嗎?
生:黃河 渭河 瀚海 大澤
師:誰能把這些表示地名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
生讀
看著這組詞語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他們都是河
齊讀
3、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師:理解了詞語,那課文到底講了什么呢?
生齊讀課題
師:其實有些課文的題目就是課文的濃縮,有些還變為了一個成語。……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呢?
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呢?
生:夸父喜歡光明,追求光明
師:老師把它概括為:向往光明(板書)那結果怎樣呢?
生朗讀最后一段(讀得不流利)
師:別急,你看清楚,會把這段文字讀得更好,結果怎樣?
生:夸父變成了一座大山
師:……其實2-4段就是再寫夸父怎樣追趕太陽,板書:追趕太陽。這三個詞語就是課文的三個小標題,誰能連起來說一說。
生個別說主要內容
師:他說的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你自己也連起來說一說,說成一句話。
生自己練習。
三、古今對照,了解經過部分
1、初步了解古文形式的《夸父追日》
師:夸父追日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神話故事,它出自一本很古老的書,(板書并簡介《山海經》)古人把這個故事用30幾個字就把這個故事經清楚了,想不想看看?
課件出示古文
師范讀:想不想也來讀一讀。好,跟著老師讀。
生跟著老師讀古文。
2、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并標注
師:這里的逐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追的意思
師:所以課文就把夸父追日寫成了夸父逐日。課件標注
師點明河、渭、澤的意思,課件標注。
3、古今對照,讀懂文本主要內容
課件出示古文和課文“經過部分”: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齊其仗,化為鄧林。
師:這三句話,課文中哪些句子就在寫這三句話,請你劃一劃,可要找準確哦。
師分別朗讀古文的三句話,學生一一朗讀課文段落。
師:古文短短38個字,而課文卻寫了480多個字,看來古文是多么精煉啊,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一段話。
課件出示老師改編的一段話,
師:大家發現沒,這就是課文的——生:主要內容。
四、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和神話的語言特點——神奇
1、在老師的引導下,滲透學法,初步感受神奇
課件出示古文的第一句話。
師:課文那一句話在寫這句話呢?
生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著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受道夸父非常希望太陽早點掛在天上,他……跑了兩千里……
師:他一口氣跑了2000里,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生個別朗讀。
師:是啊,2000里啊,誰知道有多遠嗎?
生:4000米
師:不對,有100萬米呢,假如繞400米的跑道,要跑2500圈
生驚嘆。齊讀
師:為什么要跑得這么快呢?
生:因為想早點追到太陽,如果跑得慢,太陽就要落山了
師:如果跑得慢的話……
生:……
師:其實他的心里還特別——生:著急
師:你能帶上這種表情再來讀嗎?
生個讀。
師再次引導、朗讀
2、舉一反三,提煉“神奇”
師:像這樣神奇的句子,還有嗎?請你劃一劃,等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朗讀:夸父俯下身子……我覺得非常神奇,……平常我只能喝而他卻……黃河和渭河的水很多,他幾下都能喝下去,還不夠呢,
師:很好,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感受。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夸父,請你用朗讀來讀出夸父來。
生朗讀句子
師:是啊,霎時間就喝干了,多么夸張啊!
生:……
師:多么夸張啊,多么神奇啊,請你自己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自己讀
師:其他同學呢?繼續交流。
生:……
師:同學們你發現了這一處了嗎?那我們一起讀一讀,感受一下怎么樣?
生和師一起讀文段。
3、感受人物形象
師:其實整篇課文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板書神奇)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夸父是一個勇敢的人,他為了我們每天能看見太陽,他一口氣跑了兩千里,就是要追趕太陽。
師:說得好,你呢?
生:我佩服夸父宏大的志向,他追趕太陽,最后還是沒有追到……
生:他很向往光明……
生:……
師:作為一條成語,現在在字典中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課件出示:字典中夸父追日的條目
生讀一讀
五、拓展閱讀,多元感悟
師:……帶著問題出課堂,你會變得更聰明。老師要還介紹兩首詩。
課件出示:
追尋光明 佚名《夸父》余光中
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為了讓大地充滿光明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你拿著手杖 奔 也不必吸盡大澤與長江
去追尋那西斜的太陽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翻過高山,越過河流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歷盡艱辛埋沒在紫靄的冷燼
你堅定地前行何不回身揮杖
山林為之震動,江河為之 騰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日
嗓子冒煙,身體累倒去揮……
你也永不放棄
化 高山,變 桃林
給后人帶來勇氣和信心
師:讀完這兩首詩你又有了怎樣的感受了呢?你可以寫一寫。(下課了,作為課后作業)
《夸父追日》研究教學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背誦最后一段。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設想】
細讀文本,我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不是因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種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感動了我們。為什么追?因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追的時候太累了,心中時時想起“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才有動力去追,即使在最后一刻,他還是想起“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他才會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華,這一拋都拋出了什么?
《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孩子們前幾篇童話故事未學。所以我在設計目標定位上把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去掉。
一、導入新課
1、喜歡看課外書嗎?那一定讀過很多有趣的故事,平時都讀過哪些有趣的故事?
2、除了看些童話故事,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指名說:
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這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例如《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女媧補天》……這節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
板書課題:夸父追日。
(指名讀,齊讀)
3、對夸父,你了解多少:
讓我們跟隨著夸父走進這個神話故事,相信學完后,你對夸父會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翻開132頁,自由讀讀這個神話故事,讀前老師提兩條建議:
⑴ 要把故事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詞句要多讀幾遍。
⑵ 讀完課文,想想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檢查生字:
手杖 虞淵 伏下 頹然 遺憾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霎時間
⑴ 指名讀、齊讀,重點正音“虞淵”。
⑵ 在這些詞語中,有兩個詞的意思很相近,他們是──?
“一眨眼、霎時間”。他們都是表示時間──很短。
3、交流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為了光明,追趕太陽)
指導方法:這是一種好方法,有時文章的主要內容藏在題目里,我們可以借助題目概括主要內容。
三、品讀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強大精神之柱
1、夸父為什么要去追趕太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
“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⑴ 指名2~3位讀。
⑵ 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么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⑶ 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呼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⑷ 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課件出示:我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勇敢 向往光明)
四、品讀第2~5段
過渡:是呀,在字里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著,讓我們再次隨著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5節。
1、默讀2~5節,邊讀邊思考夸父還神在哪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⑴ 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跑步速度快)
⑵ 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車在告訴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公里得開多少小時。(20小時)
整整要開2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⑶ 還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風似的奔跑)
⑷ 此時,所有的感受只在一個“讀”,來,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 創設情境:
夸父,你為什么跑得這么快,這么急?
預設:因為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記著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 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⑵ 拓展黃河、渭河資料,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之渴。
⑶ 指導讀。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著他。
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6、夸父還“神”哪里: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 指名讀,夸父遺憾什么?
(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 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后的奮力“一拋”上,這一拋,都拋出了什么?
(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拋出了鮮美的桃子。)
⑶ 引導:
孩子們,傳說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其余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陽留住。那么這一拋,夸父還想拋出什么?
(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⑷ 指名讀。
⑸ 難怪大地和山河在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著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后一瞬間。
(齊讀)
⑹ 讀著讀著,你覺得這一拋還拋出了什么?
五、總結,積累語言
1、孩子們,學了這篇神話故事,你對夸父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讓我們記住故事的“神奇”,更要記住夸父為追求光明堅持不懈的決心。
3、指導背誦:
文章有許多生動語言文字,讓我們一起把課文最后一段背下來。
4、摘錄詞語。
【板書設計】
夸父追日
神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