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精選12篇)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發布時間:2022-11-07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精選12篇)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1

  (第二課時)執教:盛新鳳

  執教:盛新鳳

  《 秦始皇兵馬俑》這份課堂實錄,體現了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和特色。整堂課都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始終只起到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鼓勵他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無論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詞句的品析,始終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上面,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師: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電腦已經風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卻沖出了一支古代帝國的雄兵(課件演示),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揭題)。

  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深入研究第三、四自然段。請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生:(快速自由讀)

  師: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誰來簡單說說?

  生:這兩個自然段寫了秦始皇兵馬俑的神態和軍陣。

  師: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說。

  生:第三自然段寫了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第四自然段寫了奏始皇兵馬俑的神態。

  (師板書:神態   軍陣)

  師: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去目睹一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俑的風采吧!請大家先讀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生:(齊讀第一句話)下到坑內近看,這些兵馬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師:什么叫“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呢?你會說嗎?

  生:“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就是說他們的神態各不相同,而且做得像真的一樣。

  師:有補充嗎?

  生:“栩栩如生”就是逼真生動,像真的一樣。

  師:對,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他們寫活了,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它們讀活呢?

  生:行!

  師:先練一練,重點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個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生:(自由練讀)

  師:誰先來讀?

  生:(讀老戰士句)

  師:這個老戰士給咱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哪兒看出來?

  生:我覺得他很會打仗,在戰斗中立了許多功勞。

  師:是的,他在戰斗中一定非常勇敢。還有誰來補充嗎?

  生:我覺得從“虎視眈眈”可以看出老戰士非常兇猛。

  師:對誰兇猛啊?

  生:對敵人!

  師:老戰士對敵人充滿了分恨,那我們怎么讀才能把老戰士的形象讀活呢?誰先來?

  生:(讀句)

  師:夠兇猛的,誰再來試一試?

  生:(再讀句)

  師: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

  師:下面的課文,誰來讀?

  生:(讀新兵句)

  師:大伙兒喜歡這樣的小戰士嗎?

  生:喜歡!

  師:喜歡他什么?

  生:一臉稚氣!

  師:“一臉稚氣”就是說——

  生:還沒長大似的。

  師:顯得怎么樣呢?

  生:顯得很生疏。

  師:顯得很生疏?有意見嗎?你說呢?(另指一生說)

  生:顯得他缺乏戰斗經驗和很年輕。

  師:很年輕,給我們的感覺是那樣天真、活潑、可愛,是吧?誰來讀讀?

  生:(讀句)

  師:讀得好!誰愿意再讀一讀?

  生:(一位基礎較差者讀句)

  師:今天你能讀,老師很高興,大伙兒一起來!

  生:(齊讀)

  師:描寫戰馬的語句,誰喜歡讀?請沒讀過的,你來!

  生:(讀句)

  師:讀得真帶勁,老師想問你,你要讀出什么呀?

  生:我要讀出戰馬傾聽號角聲的樣子。

  師:有補充嗎?

  生:我要讀出它“膘肥體壯“,

  師:用自己的話說。

  生:“膘肥體壯“意思是很健壯,課文中指戰馬很強壯。

  師:你讀讀這個詞!

  生:膘肥體壯!(語氣干脆利落)

  師:讀得好,還要讀出什么?你說。

  生:還要讀出它很警覺。

  師:哪兒看出來的?

  生:豎耳瞪眼。

  師:說得具體點。

  生:“豎耳瞪眼“就是說眼睛注視著周圍的敵人,豎起耳朵傾聽有沒有敵人來進攻。

  師:對呀!那一匹匹戰馬,似乎讓我們聞到了濃濃的硝煙味。讓咱們連起來讀讀這句。

  生:(齊讀)

  師:這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你們想不想對它們有個更全面的了解?

  生:想!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老師做的資料卡。

  (補充教材內容)

  生:(快速閱讀資料卡)

  師:你們看(指課件出示的資料卡),這些兵馬俑共有——

  生:8000多個。

  師:按地位可分為——

  生: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

  師:按兵種可分為——

  生:車兵、步兵、騎兵、弓兵。

  師:它們各有各的神態,我們從它們的神態中就能判斷出它們不同的年齡、兵種、性格、地位、心理活動等,真是栩栩如生啊!

  讓我們再讀書,把它們讀活了。

  生:(齊讀全節)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我也很想試試,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就聽我讀一讀吧!(故意少讀“似乎、也許、可能”)我讀得怎么樣?

  生:不好。

  師:少讀了這幾個詞,也通的嘛,問題不大吧?

  生:不行,因為它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沒有“似乎,就是——(說不出)

  師:怎么了?沒關系,先想想,不過我知道,你明白的,就是表達不清楚。你說吧!(另指一生)

  生:假如把“也許“去掉,就確定了身份。

  師:我懂你的意思了,就是說有了“似乎、也許、可能“,就能根據前面的話,猜測后面的話。(生點頭)看來還真不能省。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學著作者的樣,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兵馬俑的外貌,特別是神態,來猜測一下它們不同的年齡、地位、兵種、性格、心理活動呢?

  生:行!

  師:先寫下來好不好,把作業 本打開,先寫,待會兒再交流。這里沒有的也可以寫。

  生:(交流)“有的兵馬俑牽著膘肥體壯的戰馬向前走去,可能正要向總部報告情況。”還有一句:“有的兵俑跪在地上,舉趣雙牟利,向前方遙望,可能向攻上來的敵人射擊。”

  師:你寫的這兒有嗎?(指著課件出示的俑圖問)

  生:是第四幅。(大家看圖)

  師:“舉起雙手”?這個動作好像不太合適,一條胳膊肘支在腿上,單膝著地,一只手放在腰旁,好像在干什么?

  生:射箭!(齊)

  師:我們猜猜,他的身份是——

  生:弓弩手!(齊)

  生:我也寫了兩句:“有的兵俑雙手握在一起,似乎在緊張地觀看著激勵的戰斗。”這是第七幅圖。

  師:好像在看哪!(師笑)不投入戰斗,在看哪!(眾笑)你說下去。

  生:“有的兵俑牽著戰馬,可能是正要上戰場的騎兵。”

  師:你真會聯想!同學們,這8000多個兵馬俑,神態各異,互不雷同,真是栩栩如生,咱們古代的雕塑家可真了不起,秦始皇兵馬俑真不愧為——

  生:世界第八大奇跡!(齊)

  師:當我們看到軍陣那精妙的布局時,更會為之驚嘆呢!請大家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自學前,先作個調查,咱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長大了想當導游的有沒有?

  生:(一部分學生舉手)

  師:文學家?(部分學生舉手)軍事家?(部分學生舉手)(師笑)哦,都全了。這樣吧,根據大家不同的興趣和對課文的理解,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任務。

  (課件出示)重點研究:

  軍事家:畫、擺軍陣圖。

  文學家:研究作者觀察順序、寫作順序,結合完成課后“習題3”。

  導游:練說導游詞。

  播音員:讀出軍陣的威武雄壯。

  (學生自學三分鐘)

  師:停!咱們就學到這兒,先來交流一下,請文學家先來。你完成了課后的習題,你研究了什么?

  生:這個自然段的寫作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師:其他文學家有補充意見嗎?(生搖頭)說下去。

  生:作者參觀兵馬俑的順序是從前面到中間,再是兩邊的側翼和后衛。

  師:是不是這樣?同意的舉一下手。(生舉手贊成)

  師:你們先告訴我前面的整體描寫是哪句話?

  生:(齊讀)

  師:最后的整體描寫是哪句話?

  生:(齊讀)

  師:有意見嗎?請軍事家來介紹一下。

  生:(投影學生畫的軍陣圖,一旁講解)

  師:前面三列橫隊是什么?(生說不清)你們說是什么?

  生:(齊)前鋒!

  師:說下去。

  生:后面是四十列縱隊。

  師:是什么?(生說不出)下面請小小軍事家告訴他!

  生:(齊)主力!

  師:對,也可以說是主體!

  生:邊上是側翼。

  師:邊上的,面朝哪兒的?

  生:外面的。

  師:說下去。

  生:最后一排是后衛,面朝外的。

  師:有意見嗎?老師還想考考你,為什么這么排列,你有沒有研究?

  生:最后一排是后衛,面朝外的。

  師:有意見嗎?老師還想考考你,為什么這么排列,你有沒有研究?

  生:如果前面有敵人攻擊,前面三列橫隊就馬上投入戰斗……

  師:有畫得不一樣嗎?

  生:我的和他的不一樣。

  師:其實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示意圖可以有不同的畫法,課后可以琢磨琢磨。哪個播音員來讀描寫前鋒的句子?

  生:(讀句子)

  師:哦,很精干的樣子,你也來試一試。

  生:(讀主體的句子)

  師:主體也顯得非常強大。這樣吧,請咱們播音員都站起來,你們一起來示范一下整體描寫的第一句話。

  生:(讀句子)

  師:好,真不錯!我看你們長大了,說不定都會超過倪萍、趙忠祥呢!最后一句,咱們一起來。

  生:(齊讀最后一句)

  師:軍隊是這樣威武雄壯,哪位導游帶咱們來游一游(一學生面無表情地開始講述)

  師:(啟發):等一下,你導游,下面的游客是你的什么人?

  生:上帝。(眾笑)

  師:那面對上帝你能不能微笑服務?(眾笑)

  生:(開始放松講解)(內容略)

  師:講得不錯!看來這個導游知識很淵博,你們還有問題嗎?盡管向她提問!

  生:什么時候挖掘的?

  生:為什么要制作秦始皇兵馬俑?

  師: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生:秦始皇兵馬俑坑的面積是多少?

  生:……

  師:好,同學們的問題很多,你都能回答嗎?(導游搖頭)沒關系,老師這兒有三本書(出示):《中國雕塑史》、《重要考古發現》、《中國名勝古跡》。看了書后你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找到后,請你也像老師一樣做成摘記卡。

  師:同學們,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鐵馬,那么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秦皇朝當年兵強馬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威鎮四海的壯觀場面,真不愧為——

  生:世界第八大奇跡!(師指板書,生齊說)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3、研讀課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學生收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資料、課件

  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導入:幾年前,比利時的《列日報》,登載了一則消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讀者呼吁:“親愛的讀者,快去美術宮看看,當我們還在漫長的黑夜里時,中國人在干什么?”這是指的什么呢?原來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走一遭,好嗎?(板書課題)

  3、教學“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學生認真聽,思考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讀:學生自讀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詞、句分別用規定的符號作上記號。嘗試著自行解決。

  3、檢查:a學生接讀文章。b看意思寫詞語“虎視眈眈、久經沙場、栩栩如生、浩浩蕩蕩”。(課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軍陣、兵俑……

  三、再讀課文,內容歸納。

  1、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哪幾點又可把他們并為同一方面來說?

  2、小結。(課件出示)試著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a、介紹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b、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和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栩栩如生的神態。

  c、兵馬俑的了土在我國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內容:文章介紹了兵馬俑博物館的、和兵馬俑的與,指出。

  四、學習資料,幫助理解。

  1、小組內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2、提供課外資料,學生閱讀。

  兵馬俑是1974年春于陜西臨潼縣始皇墓東一點五公里的地方發現的。一共有三個大坑,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估計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達一萬四千多平方米,現已挖出兩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馬三十多匹,戰車八乘。二號坑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戰車八十九乘,騎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號坑面積較小,僅五百二十平方米,內有駟馬戰車一乘,衛士俑六十八件,估計為這支地下大軍的軍帥指揮部。

  秦始皇陵兵馬俑生動地反映了秦朝兵強馬壯的陣容,可以說是一幅威武雄壯的古代軍事畫卷。可能由于當時戰事分工的不同和軍階的高低,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穿銷甲,有的騎在馬上,有的站立馬前,有的佇立攀弓,有的單腿跪射。他們的面部神態各不相同。有的頭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則憂心忡忡,凝視空茫,反映了遠征將士思鄉的心情。

  3、談談學習資料后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讀文,提煉主線。

  1、請同學們再一次自讀課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讀幾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軍陣、地位。)

  二、欣賞課件,引出專題。

  1、讓我們與兵馬俑的距離再近些,請看大屏幕。(欣賞課件)你能用自已喜歡的詞來贊贊秦始皇兵馬俑嗎?(栩栩如生、雄壯、美麗……)

  2、秦始皇兵馬俑:偉大、神奇……因此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當之無愧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到這“世界第八大奇跡”前,我們來研究什么?(奇在何處?)

  三、選擇研讀,交流成果。

  1、確定研讀內容。

  那么我們研究秦始皇兵馬俑“奇在何處?”可從哪些方面入手?學生逐一回答,板書。(建筑、軍陣、兵俑、歷史、地位)

  2、商討研讀方式

  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進行研究?(讀、看、劃、寫……)

  3、隨機交流。

  a、建筑:極為壯觀(場面)

  找出描寫建筑極為壯觀的句子讀一讀,感受場面的壯觀,秦俑的多。(補充:一號坑230*62 武士俑7000 戰車100 戰馬100)

  b、軍陣:威武雄壯

  軍陣怎么個威武雄壯?用什么形式告訴大家?

  1、說:a概括說怎么說。(威武雄壯、嚴整……)b具體說怎么說。(前鋒、側翼、后衛……)

  2、讀:a自讀。b學生個別配樂讀。c集體配樂讀。感悟“軍陣”的威武雄壯。

  3、畫:畫軍陣草圖。

  4、介紹:看軍陣圖介紹。

  c、兵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讀描寫“老戰士、新兵”的句子。b看圖對比著讀(出示老戰士、新兵秦俑圖片)

  2、體味“神態各異”a提供資料看圖選擇寫。(秦俑群體近像)b交流讀。

  c選擇三位同學連續組段讀。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讀。e請同學加總起句讀。

  d、歷史:年代久遠

  e、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課后延伸,展示個性。

  創設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外展出,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無數中外賓客紛至沓來,一睹威武壯觀的秦俑風采。并在參觀后紛紛題詞留言:(課件逐一出示,學生誦讀。)

  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李光耀

  中華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繩

  這一激動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民和偉大未來的證明。 ——基辛格

  1、今天我們一起用語文課獨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許多話要說,請你也試著題詞留言。(交流)

  2、全體起誦讀蕭克題詞結課:(課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藝術瑰寶,華夏待來者繪錦繡宏圖。 ——蕭克

  (先人:古代勞動人民。來者:炎黃子孫,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板書設計:

  秦始皇兵馬俑

  建筑         極為壯觀

  軍陣         威武雄壯

  兵俑  世界第八奇  栩栩如生 神態各異

  歷史         年代久遠

  地位         重大之一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繩子,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⑵繼續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⑴準確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⑵用“似乎”、“也許”造句。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 本上的第1、2題。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課題,在“俑”下加點,提問:“俑”是什么意思?(古時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再提問:從題目看,你知道文章寫什么?

  2、簡介秦始皇兵馬俑的概況。

  二、一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新詞;

  3、思考問題: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三、檢查一讀課文的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

  2、了解劃出的詞語;

  3、指名回答問題(一讀的思考題)并板書(陣容、神態);

  4、完成作業 本上第1、2兩題。

  四、二讀課文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

  五、三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六、學習第一段

  1、齊讀。

  2、課文一開頭就介紹了什么?(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3、讓學生知道: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兵馬俑博物館是陳列1974年從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坑中發掘的兵馬俑的地方。

  4、讓學生試著概括段意后,再對照課后的段意,讓學生明白課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簡潔又確切。

  七、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外到內分別寫了什么?(鎦金大字、大廳)為什么說大廳極為壯觀。

  3、按由外到內的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廳的壯觀。

  4、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學習第3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的軍陣的。(用“總分總”的段式,指導學生進行復述。)

  2、完成作業 本上第6題。

  3、結合講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馬俑軍陣威武雄壯)

  九、總結學法,齊讀1、2、3自然段。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和新詞。

  二、指名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完成填空,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神態的?

  ①這些兵馬俑神態,。有的兵俑,,,,這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有的兵俑,,,這是剛入伍的。

  ②一匹匹戰馬,,,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2、引讀理解。

  這一段作者先總寫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再分別寫老戰士的外貌是(留著胡子),神態是(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寫新戰士的外貌(束著頭發),神態是(一臉稚氣);戰馬的外貌是(膘肥體壯),神態是(豎耳瞪眼)。

  ①句中“也許”可換成什么詞?(或許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測和估計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換成什么詞?(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測,不肯定的意思。

  3、齊讀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結:作者用精煉的語言,豐富的詞語描寫了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使我們身臨其境,仿佛回到遠古時代,目睹士兵和戰馬的風姿,同時由衷地贊嘆起塑造兵馬俑的古代藝術家那高超的技藝。

  6、用歸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學習第3段。

  1、齊讀第3段。

  2、討論。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兩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發現”已經說明了這個發現的意義之大,前面再加上“最為”兩字說明了什么?

  3、概括段意。

  五、總結全文,獨立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指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評。

  2、同桌互說課文主要內容。

  3、做作業 本上的第5題。

  4、講評作業 ,揭示歸納的方法。

  六、作業 練習

  1、完成作業 本上第3題后的講評。

  2、做作業 本上第4題。

  ①指名讀。

  ②比較句子,寫出帶點詞語的近義詞

  3、指導造句

  ①“也許”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舉例: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

  ③試著造句,講評。

  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舉例:前段時間,爺爺病了。經過醫生的診治。爺爺的病似乎好起來了。

  ⑥試著照句,講評。

  課后小結: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4

  設計:西塘鎮中心 夏雅萍

  一、整體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壯觀”、“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3、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⑵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釋題,課件導入  ,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壯觀;初讀課文,加深印象;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實感悟秦傭的特點。(重點為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加深印象;學習余下的課文,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整體理解課文,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教學目標 :

  1、知識能力目標:

  能審清題意,初步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

  2、情感目標:

  通過情境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切實感悟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威武雄壯的陣容。

  3、過程與方法:

  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營造氛圍,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體驗文本、自主學習,從而能切實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切實感悟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威武雄壯的陣容。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審題。

  1、導入  :中國有一個奇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你知道嗎?

  板書:世界第八大奇跡提問:秦始皇是誰?兵馬俑又指什么?

  2、師:圍繞這個課題,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引入: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它為何會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撥開歷史的塵埃,去領略秦始皇兵馬俑的神奇與壯觀。一起看一段錄象吧。

  2、播放課件(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短片介紹),形成兵馬俑的表象后,說說“秦始皇兵馬俑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學生自學課文,要求:

  (1)自學生字詞,通讀課文。

  (2)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并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4、檢查自學情況(略)。

  三、細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有的同學急于想知道、急于想看看秦始皇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去目睹一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俑的風采吧!齊讀第一句。師:什么叫“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呢?你會說嗎?(指名交流回答)

  2、師: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它們讀活呢?自由練一練,重點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個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交流朗讀感受:(略)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請大家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根據大家不同的興趣和對課文的理解,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任務進行研究。有共同愛好的同學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究研究。

  (課件出示)重點研究:

  (1)畫、擺軍陣圖。(喜歡畫畫的)

  (2)研究作者觀察順序、寫作順序,結合完成課后“習題4”。(愛好寫作的)

  (3)讀出軍陣的威武雄壯。(長大想當播音員的)

  (4)

  2、指名交流匯報:(略)

  五、拓展文本,課堂小結:

  1、拓展文本,深入體驗。

  2、師:小結(略)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5

  作者:丁寧

  一、導入  

  昨天我們已經來到了西安的驪山,看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那是(讀課文),使我們感受到了建筑的壯觀,(板書建筑壯觀)想不想去親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的參觀者的地下軍陣?

  二、讀課文第二小節,感受威武雄壯的軍陣

  好,在參觀前,要是對這地下軍陣有個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參觀時會有更深的體會,打開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一小節是介紹地下軍陣的?

  交流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自己再讀讀這一小節,你有什么發現?和同學交流一下,看看他們又有什么你沒發現的。

  交流:1、結構整體到部分到整體

  2、觀察從前往后再兩側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壯,臨戰氣息濃厚

  讀一讀,能不能讓我們感受的緊張的臨戰氣息。

  看了課文,想不想去實地參觀一下?(播放影片)

  現在,你有什么感受?(板書陣容威武雄壯)

  再來讀讀課文,相信你們能讀得更好。

  三、讀第三小節,體會神態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感受到了緊張的臨戰氣氛,讓我們下到坑內,去看看兵俑和馬俑。

  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你見到了什么?

  交流:老戰士留著胡子虎視眈眈神情嚴肅

  新兵束著頭發一臉稚氣

  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

  在這些兵俑和馬俑中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好好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歡之情。

  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兵俑和馬俑之外,在博物館還陳列著不少其他的兵俑,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圖片)

  能象課文那樣生動地來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件兵俑嗎?

  準備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內,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這些兵俑,這是,你看,他,也許。

  盡管這些兵俑和馬俑距離我們已經有2千多年了,但當他們出土時仍是那樣的(栩栩如生)(板書神態栩栩如生)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四、學最后一小節,感受歷史價值

  難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慕名而來的參觀者,甚至有外國朋友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看秦始皇兵馬俑,就不能說到過中國。”讓我們懷著自豪的心情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小節。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3、研讀課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價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導入:幾年前,比利時的《列日報》,登載了一則消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讀者呼吁:“親愛的讀者,快去美術宮看看,當我們還在漫長的黑夜里時,中國人在干什么?”這是指的什么呢?原來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走一遭,好嗎?(板書課題)

  3、教學“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學生認真聽,思考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讀:學生自讀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詞、句分別用規定的符號作上記號。嘗試著自行解決。

  3、檢查:a學生接讀文章。b看意思寫詞語“虎視眈眈、久經沙場、栩栩如生、浩浩蕩蕩”。(課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軍陣、兵俑……

  三、再讀課文,內容歸納。

  1、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哪幾點又可把他們并為同一方面來說?

  2、小結。(課件出示)試著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a、介紹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b、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和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栩栩如生的神態。

  c、兵馬俑的了土在我國考古的地位。

  主要內容:文章介紹了兵馬俑博物館的( )、( )和兵馬俑的( )與( ),指出( )。

  四、學習資料,幫助理解。

  1、小組內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2、提供課外資料,學生閱讀。

  兵馬俑是1974年春于陜西臨潼縣始皇墓東一點五公里的地方發現的。一共有三個大坑,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估計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號坑面積,達一萬四千多平方米,現已挖出兩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馬三十多匹,戰車八乘。二號坑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戰車八十九乘,騎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號坑面積較小,僅五百二十平方米,內有駟馬戰車一乘,衛士俑六十八件,估計為這支地下大軍的軍帥指揮部。

  秦始皇陵兵馬俑生動地反映了秦朝兵強馬壯的陣容,可以說是一幅威武雄壯的古代軍事畫卷。可能由于當時戰事分工的不同和軍階的高低,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穿銷甲,有的騎在馬上,有的站立馬前,有的佇立攀弓,有的單腿跪射。他們的面部神態各不相同。有的頭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則憂心忡忡,凝視空茫,反映了遠征將士思鄉的心情。

  3、談談學習資料后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讀文,提煉主線。

  1、請同學們再一次自讀課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讀幾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軍陣、地位。)

  二、欣賞課件,引出專題。

  1、讓我們與兵馬俑的距離再近些,請看大屏幕。(欣賞課件)你能用自已喜歡的詞來贊贊秦始皇兵馬俑嗎?(栩栩如生、雄壯、美麗……)

  2、秦始皇兵馬俑:偉大、神奇……因此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當之無愧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到這“世界第八大奇跡”前,我們來研究什么?(奇在何處?)

  三、選擇研讀,交流成果。

  1、確定研讀內容。

  那么我們研究秦始皇兵馬俑“奇在何處?”可從哪些方面入手?學生逐一回答,板書。(建筑、軍陣、兵俑、歷史、地位)

  2、商討研讀方式

  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進行研究?(讀、看、劃、寫……)

  3、隨機交流。

  a、建筑:極為壯觀(場面)

  找出描寫建筑極為壯觀的句子讀一讀,感受場面的壯觀,秦俑的多。(補充:一號坑230*62 武士俑7000 戰車100 戰馬100)

  b、軍陣:威武雄壯

  軍陣怎么個威武雄壯?用什么形式告訴大家?

  1、說:a概括說怎么說。(威武雄壯、嚴整……)b具體說怎么說。(前鋒、側翼、后衛……)

  2、讀:a自讀。b學生個別配樂讀。c集體配樂讀。感悟“軍陣”的威武雄壯。

  3、畫:畫軍陣草圖。

  4、介紹:看軍陣圖介紹。

  c、兵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讀描寫“老戰士、新兵”的句子。b看圖對比著讀(出示老戰士、新兵秦俑圖片)

  2、體味“神態各異”a提供資料看圖選擇寫。(秦俑群體近像)b交流讀。

  c選擇三位同學連續組段讀。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讀。e請同學加總起句讀。

  d、歷史:年代久遠

  e、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課后延伸,展示個性。

  創設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外展出,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無數中外賓客紛至沓來,一睹威武壯觀的秦俑風采。并在參觀后紛紛題詞留言:(課件逐一出示,學生誦讀。)

  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李光耀

  中華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繩

  這一激動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民和偉大未來的證明。 ——基辛格

  1、今天我們一起用語文課獨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許多話要說,請你也試著題詞留言。(交流)

  2、全體起誦讀蕭克題詞結課:(課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藝術瑰寶,華夏待來者繪錦繡宏圖。 ——蕭克

  (先人:古代勞動人民。來者:炎黃子孫,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板書設計:

  秦始皇兵馬俑

  建筑 極為壯觀

  軍陣 威武雄壯

  兵俑 世界第八奇 栩栩如生 神態各異

  歷史 年代久遠

  地位 重大之一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繩子,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⑵繼續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⑴準確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⑵用“似乎”、“也許”造句。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上的第1、2題。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課題,在“俑”下加點,提問:“俑”是什么意思?(古時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再提問:從題目看,你知道文章寫什么?

  2、簡介秦始皇兵馬俑的概況。

  二、一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新詞;

  3、思考問題: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三、檢查一讀課文的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

  2、了解劃出的詞語;

  3、指名回答問題(一讀的思考題)并板書(陣容、神態);

  4、完成作業本上第1、2兩題。

  四、二讀課文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

  五、三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六、學習第一段

  1、齊讀。

  2、課文一開頭就介紹了什么?(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3、讓學生知道: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兵馬俑博物館是陳列1974年從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坑中發掘的兵馬俑的地方。

  4、讓學生試著概括段意后,再對照課后的段意,讓學生明白課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簡潔又確切。

  七、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外到內分別寫了什么?(鎦金大字、大廳)為什么說大廳極為壯觀。

  3、按由外到內的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廳的壯觀。

  4、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學習第3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的軍陣的。(用“總分總”的段式,指導學生進行復述。)

  2、完成作業本上第6題。

  3、結合講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馬俑軍陣威武雄壯)

  九、總結學法,齊讀1、2、3自然段。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和新詞。

  二、指名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完成填空,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神態的?

  ①這些兵馬俑神態,。有的兵俑,,,,這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有的兵俑,,,這是剛入伍的。

  ②一匹匹戰馬,,,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2、引讀理解。

  這一段作者先總寫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再分別寫老戰士的外貌是(留著胡子),神態是(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寫新戰士的外貌(束著頭發),神態是(一臉稚氣);戰馬的外貌是(膘肥體壯),神態是(豎耳瞪眼)。

  ①句中“也許”可換成什么詞?(或許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測和估計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換成什么詞?(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測,不肯定的意思。

  3、齊讀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結:作者用精煉的語言,豐富的詞語描寫了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使我們身臨其境,仿佛回到遠古時代,目睹士兵和戰馬的風姿,同時由衷地贊嘆起塑造兵馬俑的古代藝術家那高超的技藝。

  6、用歸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學習第3段。

  1、齊讀第3段。

  2、討論。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兩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發現”已經說明了這個發現的意義之大,前面再加上“最為”兩字說明了什么?

  3、概括段意。

  五、總結全文,獨立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指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評。

  2、同桌互說課文主要內容。

  3、做作業本上的第5題。

  4、講評作業,揭示歸納的方法。

  六、作業練習

  1、完成作業本上第3題后的講評。

  2、做作業本上第4題。

  ①指名讀。

  ②比較句子,寫出帶點詞語的近義詞。

  3、指導造句

  ①“也許”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舉例: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

  ③試著造句,講評。

  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舉例:前段時間,爺爺病了。經過醫生的診治。爺爺的病似乎好起來了。

  ⑥試著照句,講評。

  課后小結: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3、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作業。

  2.了解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4.用“也許”、“似乎”造句。

  5.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用段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要做到語句簡潔、連貫。

  2、用“似乎”、“也許”造句

  教學難點:

  1、用“似乎”、“也許”造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激情入境:

  1.導入:在數千年文明中,有這樣的一個奇跡,它是秦始皇兵馬俑。

  2.讀課題,想讀出什么感覺?

  3.用自豪的,充滿驚嘆的,歷數淪桑的感情,用自己的聲音,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找出重點:

  1.想看看兵馬俑嗎?欣賞作者用妙筆為我們鋪開的介紹兵馬俑的畫卷。

  2.快速輕聲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兵馬俑的?

  3.概括一下,寫了什么?(板書:軍陣神態)

  三、了解軍陣,讀出氣勢:

  1.考慮一下,四人小組讀這段,可以根據角色怎樣分配任務

  2.指名小組讀,為什么?(了解總分總結構)

  3.分別讀前鋒,主體,側翼和后衛三句話,掌握精銳,強大,靈巧穩固的特點。

  4.根據軍陣圖分別指出這三類軍士,并補充

  5.能根據圖猜測一下當時他們是如何打仗的嗎?

  6.是的,秦軍依*這支軍隊獲得無數勝利,讀一讀作者如何盛情贊美軍陣的。

  7.補充內,快速閱讀:

  1)介紹了幾個俑坑?共有幾個秦俑?

  2)兵馬俑分為兵俑和馬俑,這段提到幾種兵俑?

  8.總結,好一個威武雄壯的兵馬俑。

  四、揣摩神態,訓練句式:

  1.導游指引下,讀第四自然段。

  2.這些兵俑共有的特點是?

  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將他們雕得像活的一樣,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們寫活了,我們能把他們讀活嗎?

  4.介紹了哪幾種,最喜歡哪個兵俑,劃一劃,讀好它。

  1)老戰士:

  a.老戰士給你什么印象?哪兒看出來的?(說,讀,比結合)

  b.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種敬佩,大家一起讀一讀

  2)小戰士

  a.喜歡小戰士哪點?解釋“稚氣”,讀出稚氣

  b.誰愿意做個年輕充滿朝氣的小戰士,愿意讀的都站起來讀一讀

  3)戰馬:

  a.戰馬在做什么?戰馬有什么特點?(抓住豎耳瞪眼,膘肥體壯的特點)

  b.沒讀過的都站起來讀一讀

  5.這三句描寫的句子中,都有一個作用相當,意思相近的詞,你發現了嗎?

  6.出示“似乎”“可能”“也許”,表示什么?

  7.用上猜測的方法,能使靜化為動,死變成活,欣賞一個片斷描寫。

  8.觀察,并寫句型

  9.交流,匯報。

  10.由兵馬俑的面相能聯想到性格,談吐,職業,這也是聯想的高境界了,要這知道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燒制出來的而已,如今我們眼前能這樣生動地展示出來,得歸功于技藝高超的匠人,和妙筆生花的作家了。

  五、總結內容,再度激情:

  1.最后,介紹一個秦陵的略圖。

  2.我們能相信,當秦陵完全揭開神秘面紗的時候,必然會再次令世界震驚!

  一、整體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壯觀”、“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3、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⑵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釋題,課件導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壯觀;初讀課文,加深印象;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實感悟秦傭的特點。(重點為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加深印象;學習余下的課文,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整體理解課文,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能審清題意,初步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

  2、情感目標:

  通過情境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切實感悟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威武雄壯的陣容。

  3、過程與方法:

  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營造氛圍,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體驗文本、自主學習,從而能切實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切實感悟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威武雄壯的陣容。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導入:中國有一個奇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你知道嗎?

  板書:世界第八大奇跡提問:秦始皇是誰?兵馬俑又指什么?

  2、師:圍繞這個課題,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引入: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它為何會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撥開歷史的塵埃,去領略秦始皇兵馬俑的神奇與壯觀。一起看一段錄象吧。

  2、播放課件(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短片介紹),形成兵馬俑的表象后,說說“秦始皇兵馬俑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學生自學課文,要求:

  (1)自學生字詞,通讀課文。

  (2)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并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4、檢查自學情況(略)。

  三、細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有的同學急于想知道、急于想看看秦始皇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去目睹一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俑的風采吧!齊讀第一句。師:什么叫“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呢?你會說嗎?(指名交流回答)

  2、師: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它們讀活呢?自由練一練,重點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個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交流朗讀感受:(略)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請大家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根據大家不同的興趣和對課文的理解,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任務進行研究。有共同愛好的同學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究研究。

  (課件出示)重點研究:

  (1)畫、擺軍陣圖。(喜歡畫畫的)

  (2)研究作者觀察順序、寫作順序,結合完成課后“習題4”。(愛好寫作的)

  (3)讀出軍陣的威武雄壯。(長大想當播音員的)

  (4)

  2、指名交流匯報:(略)

  五、拓展文本,課堂小結:

  1、拓展文本,深入體驗。

  2、師:小結(略)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9

  《秦始皇兵馬俑》這份課堂實錄,體現了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和特色。整堂課都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始終只起到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鼓勵他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無論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詞句的品析,始終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上面,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師: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電腦已經風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卻沖出了一支古代帝國的雄兵(課件演示),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揭題)。

  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深入研究第三、四自然段。請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生:(快速自由讀)

  師: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誰來簡單說說?

  生:這兩個自然段寫了秦始皇兵馬俑的神態和軍陣。

  師: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說。

  生:第三自然段寫了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第四自然段寫了奏始皇兵馬俑的神態。

  (師板書:神態軍陣)

  師:就讓我們先下到坑內,去目睹一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俑的風采吧!請大家先讀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生:(齊讀第一句話)下到坑內近看,這些兵馬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師:什么叫“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呢?你會說嗎?

  生:“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就是說他們的神態各不相同,而且做得像真的一樣。

  師:有補充嗎?

  生:“栩栩如生”就是逼真生動,像真的一樣。

  師:對,古代的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像活的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他們寫活了,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它們讀活呢?

  生:行!

  師:先練一練,重點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個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生:(自由練讀)

  師:誰先來讀?

  生:(讀老戰士句)

  師:這個老戰士給咱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哪兒看出來?

  生:我覺得他很會打仗,在戰斗中立了許多功勞。

  師:是的,他在戰斗中一定非常勇敢。還有誰來補充嗎?

  生:我覺得從“虎視眈眈”可以看出老戰士非常兇猛。

  師:對誰兇猛啊?

  生:對敵人!

  師:老戰士對敵人充滿了分恨,那我們怎么讀才能把老戰士的形象讀活呢?誰先來?

  生:(讀句)

  師:夠兇猛的,誰再來試一試?

  生:(再讀句)

  師: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

  師:下面的課文,誰來讀?

  生:(讀新兵句)

  師:大伙兒喜歡這樣的小戰士嗎?

  生:喜歡!

  師:喜歡他什么?

  生:一臉稚氣!

  師:“一臉稚氣”就是說——

  生:還沒長大似的。

  師:顯得怎么樣呢?

  生:顯得很生疏。

  師:顯得很生疏?有意見嗎?你說呢?(另指一生說)

  生:顯得他缺乏戰斗經驗和很年輕。

  師:很年輕,給我們的感覺是那樣天真、活潑、可愛,是吧?誰來讀讀?

  生:(讀句)

  師:讀得好!誰愿意再讀一讀?

  生:(一位基礎較差者讀句)

  師:今天你能讀,老師很高興,大伙兒一起來!

  生:(齊讀)

  師:描寫戰馬的語句,誰喜歡讀?請沒讀過的,你來!

  生:(讀句)

  師:讀得真帶勁,老師想問你,你要讀出什么呀?

  生:我要讀出戰馬傾聽號角聲的樣子。

  師:有補充嗎?

  生:我要讀出它“膘肥體壯“,

  師:用自己的話說。

  生:“膘肥體壯“意思是很健壯,課文中指戰馬很強壯。

  師:你讀讀這個詞!

  生:膘肥體壯!(語氣干脆利落)

  師:讀得好,還要讀出什么?你說。

  生:還要讀出它很警覺。

  師:哪兒看出來的?

  生:豎耳瞪眼。

  師:說得具體點。

  生:“豎耳瞪眼“就是說眼睛注視著周圍的敵人,豎起耳朵傾聽有沒有敵人來進攻。

  師:對呀!那一匹匹戰馬,似乎讓我們聞到了濃濃的硝煙味。讓咱們連起來讀讀這句。

  生:(齊讀)

  師:這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你們想不想對它們有個更全面的了解?

  生:想!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老師做的資料卡。

  (補充教材內容)

  生:(快速閱讀資料卡)

  師:你們看(指課件出示的資料卡),這些兵馬俑共有——

  生:8000多個。

  師:按地位可分為——

  生: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

  師:按兵種可分為——

  生:車兵、步兵、騎兵、弓兵。

  師:它們各有各的神態,我們從它們的神態中就能判斷出它們不同的年齡、兵種、性格、地位、心理活動等,真是栩栩如生啊!

  讓我們再讀書,把它們讀活了。

  生:(齊讀全節)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我也很想試試,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就聽我讀一讀吧!(故意少讀“似乎、也許、可能”)我讀得怎么樣?

  生:不好。

  師:少讀了這幾個詞,也通的嘛,問題不大吧?

  生:不行,因為它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沒有“似乎,就是——(說不出)

  師:怎么了?沒關系,先想想,不過我知道,你明白的,就是表達不清楚。你說吧!(另指一生)

  生:假如把“也許“去掉,就確定了身份。

  師:我懂你的意思了,就是說有了“似乎、也許、可能“,就能根據前面的話,猜測后面的話。(生點頭)看來還真不能省。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學著作者的樣,通過仔細觀察這些兵馬俑的外貌,特別是神態,來猜測一下它們不同的年齡、地位、兵種、性格、心理活動呢?

  生:行!

  師:先寫下來好不好,把作業本打開,先寫,待會兒再交流。這里沒有的也可以寫。

  生:(交流)“有的兵馬俑牽著膘肥體壯的戰馬向前走去,可能正要向總部報告情況。”還有一句:“有的兵俑跪在地上,舉趣雙牟利,向前方遙望,可能向攻上來的敵人射擊。”

  師:你寫的這兒有嗎?(指著課件出示的俑圖問)

  生:是第四幅。(大家看圖)

  師:“舉起雙手”?這個動作好像不太合適,一條胳膊肘支在腿上,單膝著地,一只手放在腰旁,好像在干什么?

  生:射箭!(齊)

  師:我們猜猜,他的身份是——

  生:弓弩手!(齊)

  生:我也寫了兩句:“有的兵俑雙手握在一起,似乎在緊張地觀看著激勵的戰斗。”這是第七幅圖。

  師:好像在看哪!(師笑)不投入戰斗,在看哪!(眾笑)你說下去。

  生:“有的兵俑牽著戰馬,可能是正要上戰場的騎兵。”

  師:你真會聯想!同學們,這8000多個兵馬俑,神態各異,互不雷同,真是栩栩如生,咱們古代的雕塑家可真了不起,秦始皇兵馬俑真不愧為——

  生:世界第八大奇跡!(齊)

  師:當我們看到軍陣那精妙的布局時,更會為之驚嘆呢!請大家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自學前,先作個調查,咱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長大了想當導游的有沒有?

  生:(一部分學生舉手)

  師:文學家?(部分學生舉手)軍事家?(部分學生舉手)(師笑)哦,都全了。這樣吧,根據大家不同的興趣和對課文的理解,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任務。

  (課件出示)重點研究:

  軍事家:畫、擺軍陣圖。

  文學家:研究作者觀察順序、寫作順序,結合完成課后“習題3”。

  導游:練說導游詞。

  播音員:讀出軍陣的威武雄壯。

  (學生自學三分鐘)

  師:停!咱們就學到這兒,先來交流一下,請文學家先來。你完成了課后的習題,你研究了什么?

  生:這個自然段的寫作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師:其他文學家有補充意見嗎?(生搖頭)說下去。

  生:作者參觀兵馬俑的順序是從前面到中間,再是兩邊的側翼和后衛。

  師:是不是這樣?同意的舉一下手。(生舉手贊成)

  師:你們先告訴我前面的整體描寫是哪句話?

  生:(齊讀)

  師:最后的整體描寫是哪句話?

  生:(齊讀)

  師:有意見嗎?請軍事家來介紹一下。

  生:(投影學生畫的軍陣圖,一旁講解)

  師:前面三列橫隊是什么?(生說不清)你們說是什么?

  生:(齊)前鋒!

  師:說下去。

  生:后面是四十列縱隊。

  師:是什么?(生說不出)下面請小小軍事家告訴他!

  生:(齊)主力!

  師:對,也可以說是主體!

  生:邊上是側翼。

  師:邊上的,面朝哪兒的?

  生:外面的。

  師:說下去。

  生:最后一排是后衛,面朝外的。

  師:有意見嗎?老師還想考考你,為什么這么排列,你有沒有研究?

  生:最后一排是后衛,面朝外的。

  師:有意見嗎?老師還想考考你,為什么這么排列,你有沒有研究?

  生:如果前面有敵人攻擊,前面三列橫隊就馬上投入戰斗……

  師:有畫得不一樣嗎?

  生:我的和他的不一樣。

  師:其實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示意圖可以有不同的畫法,課后可以琢磨琢磨。哪個播音員來讀描寫前鋒的句子?

  生:(讀句子)

  師:哦,很精干的樣子,你也來試一試。

  生:(讀主體的句子)

  師:主體也顯得非常強大。這樣吧,請咱們播音員都站起來,你們一起來示范一下整體描寫的第一句話。

  生:(讀句子)

  師:好,真不錯!我看你們長大了,說不定都會超過倪萍、趙忠祥呢!最后一句,咱們一起來。

  生:(齊讀最后一句)

  師:軍隊是這樣威武雄壯,哪位導游帶咱們來游一游(一學生面無表情地開始講述)

  師:(啟發):等一下,你導游,下面的游客是你的什么人?

  生:上帝。(眾笑)

  師:那面對上帝你能不能微笑服務?(眾笑)

  生:(開始放松講解)(內容略)

  師:講得不錯!看來這個導游知識很淵博,你們還有問題嗎?盡管向她提問!

  生:什么時候挖掘的?

  生:為什么要制作秦始皇兵馬俑?

  師: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生:秦始皇兵馬俑坑的面積是多少?

  生:……

  師:好,同學們的問題很多,你都能回答嗎?(導游搖頭)沒關系,老師這兒有三本書(出示):《中國雕塑史》、《重要考古發現》、《中國名勝古跡》。看了書后你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找到后,請你也像老師一樣做成摘記卡。

  師:同學們,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鐵馬,那么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秦皇朝當年兵強馬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威鎮四海的壯觀場面,真不愧為——

  生:世界第八大奇跡!(師指板書,生齊說)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布置及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

  2.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

  3.了解“也許”,“可能”,“似乎”的用法。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秦始皇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的句子。

  2.難點:通過仔細觀察兵馬俑外貌神態來猜測它的心理等。

  三.教學安排:1教時

  四.教學過程:

  1. 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秦始皇兵馬俑》,誰能結合課后練習3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

  2.教授第三自然段

  師: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請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讀這兩自然段,并簡單說說分別寫了什么。

  生:朗讀

  師:誰來簡單說說這兩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生:軍陣,神態(教師板書)

  師:誰知道“軍陣”的意思?這個軍陣是怎樣布置的?你能不能通過自學把秦始皇兵馬俑的軍陣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來呢?(教師先示范)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你能不能按照作者觀察的順序把你的圖講解一下?(投影)

  師:同學們贊同他的講解嗎?(師引讀軍陣部分課文)

  師:同學們想想,我們剛才讀的這段話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是(課件出示題目)

  師:講得真不錯,那么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軍陣呢,你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

  學生交流感情并有感情朗讀

  師:這的確是一個威武雄壯又充滿臨戰氣氛的軍陣,你看老師還特地把這個軍陣的不同角度給拍了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吧!(課件出示軍陣圖)

  師生看圖大聲朗讀

  3.教學第四自然段

  師:同學們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鐵馬那么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秦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壯觀場面。想不想近距離地感受一下兵馬俑?讓我們一起下到坑內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兵馬俑圖片)

  師:你們猜他們作好臨戰準備了嗎?你從圖片的哪里看出來的?

  師:誰能用一兩個詞來概括這些兵馬俑的神態。

  生: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活靈活現等)

  師: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誰能找出來讀讀?讓我們大聲地讀一遍。

  師:古代的雕塑家們把秦始皇兵馬俑雕得像活得一樣,高明的作者又把他們寫活了,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他們讀活呢?先練讀你最喜歡的那句兵俑或馬俑的語句。

  師:你要讀的是——老戰士

  生讀

  師:這個老戰士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印象?(抓住幾個重點詞理解:虎視眈眈嚴肅久經沙場屢建戰功)

  師:面對這樣的老戰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他讀活了。

  師:你要讀的是——新兵

  生讀

  師:大伙喜歡這樣的小戰士嗎?喜歡他什么?(抓住重點詞:束著頭發稚氣)

  喜歡這個小戰士的同學站起來,你們要把喜歡的感情讀出來。

  師:還有描寫戰馬的句子,誰愿意試試?

  生讀

  師:讀得真帶勁,老師想問問你,你要讀出什么啊?(抓住重點詞:膘肥體壯豎耳瞪眼)

  師: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師:大伙把這幾個句子讀得那么棒,想不想看看我們讀得兵馬俑長什么樣啊?(課件出示圖片,邊看邊回憶句子)

  師:為了大家能對兵馬俑有更全面的了解,老師在課外找了一些資料,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資料。(課件出示)

  師:他們各有各的神態,我們從他們的神態中就能判斷出他們不同的年齡,兵種,性格,地位等,真是栩栩如生啊!讓我們把這一自然段連起來讀讀。

  4.拓展延伸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我也想試試可以嗎?(少讀“似乎”,“也許”,“可能”)

  師:老師讀得怎樣?沒這三個詞也能讀通順啊,難道你覺得有問題嗎?

  生:沒這三個詞變確定了。

  師: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這些詞是根據前面的話猜測后面的話,看來真不能少。那好,咱們重新來過,老師讀描寫外貌神態的句子,你們來讀作者猜測的部分,怎么樣?

  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學這作者的樣子,通過觀察兵馬俑的外貌,尤其是神態,來猜測他們不同的年齡,地位,兵種,心理等呢?來,老師這里有兩幅兵馬俑圖,我們來試試,看誰說得更逼真。(讓學生自由發揮,可以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寫作的方法,為下一步作好鋪墊)

  師:看來同學的想象不比作者的遜色,這兩幅圖在大家的描述下已經栩栩如生了,看,老師還有很多呢,選一幅兵馬俑的圖畫,你先把它寫下來,呆會兒咱們交流。

  5.布置作業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10

  佚名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繩子,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⑴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⑵繼續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⑴準確說出第3自然段的寫作順序和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⑵用“似乎”、“也許”造句。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 本上的第1、2題。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出示課題,在“俑”下加點,提問:“俑”是什么意思?(古時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再提問:從題目看,你知道文章寫什么?

  2、簡介秦始皇兵馬俑的概況。

  二、一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

  2、劃出生字新詞;

  3、思考問題: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三、檢查一讀課文的情況

  1、指名認讀生字;

  2、了解劃出的詞語;

  3、指名回答問題(一讀的思考題)并板書(陣容、神態);

  4、完成作業 本上第1、2兩題。

  四、二讀課文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

  五、三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六、學習第一段

  1、齊讀。

  2、課文一開頭就介紹了什么?(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3、讓學生知道: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兵馬俑博物館是陳列1974年從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坑中發掘的兵馬俑的地方。

  4、讓學生試著概括段意后,再對照課后的段意,讓學生明白課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簡潔又確切。

  七、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外到內分別寫了什么?(鎦金大字、大廳)為什么說大廳極為壯觀。

  3、按由外到內的的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大廳的壯觀。

  4、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學習第3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的軍陣的。(用“總分總”的段式,指導學生進行復述。)

  2、完成作業 本上第6題。

  3、結合講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概括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馬俑軍陣威武雄壯)

  九、總結學法,齊讀1、2、3自然段。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和新詞。

  二、指名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邊默讀邊思考,完成填空,課文是怎樣寫兵馬俑神態的?

  ①這些兵馬俑神態,。有的兵俑,,,,這是久經沙場,屢建戰功的;有的兵俑,,,這是剛入伍的。

  ②一匹匹戰馬,,,似乎在傾聽雄壯的號角聲。

  2、引讀理解。

  這一段作者先總寫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再分別寫老戰士的外貌是(留著胡子),神態是(虎視眈眈,神情十分嚴肅);寫新戰士的外貌(束著頭發),神態是(一臉稚氣);戰馬的外貌是(膘肥體壯),神態是(豎耳瞪眼)。

  ①句中“也許”可換成什么詞?(或許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測和估計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換成什么詞?(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測,不肯定的意思。

  3、齊讀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結:作者用精煉的語言,豐富的詞語描寫了兵馬俑的外貌、神態,使我們身臨其境,仿佛回到遠古時代,目睹士兵和戰馬的風姿,同時由衷地贊嘆起塑造兵馬俑的古代藝術家那高超的技藝。

  6、用歸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學習第3段。

  1、齊讀第3段。

  2、討論。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兩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發現”已經說明了這個發現的意義之大,前面再加上“最為”兩字說明了什么?

  3、概括段意。

  五、總結全文,獨立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指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評。

  2、同桌互說課文主要內容。

  3、做作業 本上的第5題。

  4、講評作業 ,揭示歸納的方法。

  六、作業 練習

  1、完成作業 本上第3題后的講評。

  2、做作業 本上第4題。

  ①指名讀。

  ②比較句子,寫出帶點詞語的近義詞。

  3、指導造句

  ①“也許”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舉例: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

  ③試著造句,講評。

  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舉例:前段時間,爺爺病了。經過醫生的診治。爺爺的病似乎好起來了。

  ⑥試著照句,講評。

  課后小結: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能用“也許”、“似乎”造句。

  3、研讀課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學生收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資料、課件

  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導入:幾年前,比利時的《列日報》,登載了一則消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讀者呼吁:“親愛的讀者,快去美術宮看看,當我們還在漫長的黑夜里時,中國人在干什么?”這是指的什么呢?原來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走一遭,好嗎?(板書課題)

  3、教學“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學生認真聽,思考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讀:學生自讀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詞、句分別用規定的符號作上記號。嘗試著自行解決。

  3、檢查:a學生接讀文章。b看意思寫詞語“虎視眈眈、久經沙場、栩栩如生、浩浩蕩蕩”。(課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軍陣、兵俑……

  三、再讀課文,內容歸納。

  1、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哪幾點又可把他們并為同一方面來說?

  2、小結。(課件出示)試著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a、介紹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b、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和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栩栩如生的神態。

  c、兵馬俑的了土在我國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內容:文章介紹了兵馬俑博物館的、和兵馬俑的與,指出。

  四、學習資料,幫助理解。

  1、小組內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2、提供課外資料,學生閱讀。

  兵馬俑是1974年春于陜西臨潼縣始皇墓東一點五公里的地方發現的。一共有三個大坑,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估計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達一萬四千多平方米,現已挖出兩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馬三十多匹,戰車八乘。二號坑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戰車八十九乘,騎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號坑面積較小,僅五百二十平方米,內有駟馬戰車一乘,衛士俑六十八件,估計為這支地下大軍的軍帥指揮部。

  秦始皇陵兵馬俑生動地反映了秦朝兵強馬壯的陣容,可以說是一幅威武雄壯的古代軍事畫卷。可能由于當時戰事分工的不同和軍階的高低,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穿銷甲,有的騎在馬上,有的站立馬前,有的佇立攀弓,有的單腿跪射。他們的面部神態各不相同。有的頭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則憂心忡忡,凝視空茫,反映了遠征將士思鄉的心情。

  3、談談學習資料后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讀文,提煉主線。

  1、請同學們再一次自讀課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讀幾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軍陣、地位。)

  二、欣賞課件,引出專題。

  1、讓我們與兵馬俑的距離再近些,請看大屏幕。(欣賞課件)你能用自已喜歡的詞來贊贊秦始皇兵馬俑嗎?(栩栩如生、雄壯、美麗……)

  2、秦始皇兵馬俑:偉大、神奇……因此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當之無愧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到這“世界第八大奇跡”前,我們來研究什么?(奇在何處?)

  三、選擇研讀,交流成果。

  1、確定研讀內容。

  那么我們研究秦始皇兵馬俑“奇在何處?”可從哪些方面入手?學生逐一回答,板書。(建筑、軍陣、兵俑、歷史、地位)

  2、商討研讀方式

  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進行研究?(讀、看、劃、寫……)

  3、隨機交流。

  a、建筑:極為壯觀(場面)

  找出描寫建筑極為壯觀的句子讀一讀,感受場面的壯觀,秦俑的多。(補充:一號坑230*62 武士俑7000 戰車100 戰馬100)

  b、軍陣:威武雄壯

  軍陣怎么個威武雄壯?用什么形式告訴大家?

  1、說:a概括說怎么說。(威武雄壯、嚴整……)b具體說怎么說。(前鋒、側翼、后衛……)

  2、讀:a自讀。b學生個別配樂讀。c集體配樂讀。感悟“軍陣”的威武雄壯。

  3、畫:畫軍陣草圖。

  4、介紹:看軍陣圖介紹。

  c、兵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讀描寫“老戰士、新兵”的句子。b看圖對比著讀(出示老戰士、新兵秦俑圖片)

  2、體味“神態各異”a提供資料看圖選擇寫。(秦俑群體近像)b交流讀。

  c選擇三位同學連續組段讀。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讀。e請同學加總起句讀。

  d、歷史:年代久遠

  e、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課后延伸,展示個性。

  創設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外展出,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無數中外賓客紛至沓來,一睹威武壯觀的秦俑風采。并在參觀后紛紛題詞留言:(課件逐一出示,學生誦讀。)

  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李光耀

  中華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繩

  這一激動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民和偉大未來的證明。 ——基辛格

  1、今天我們一起用語文課獨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許多話要說,請你也試著題詞留言。(交流)

  2、全體起誦讀蕭克題詞結課:(課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藝術瑰寶,華夏待來者繪錦繡宏圖。 ——蕭克

  (先人:古代勞動人民。來者:炎黃子孫,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板書設計:

  秦始皇兵馬俑

  建筑         極為壯觀

  軍陣         威武雄壯

  兵俑  世界第八奇  栩栩如生 神態各異

  歷史         年代久遠

  地位         重大之一

  注:浙江省義務六年制教育第十冊第14課

  評析:

  一、注重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交流形式,充分鼓勵學生去積極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研究性閱讀”,研讀專題切實可行,學生樂于參與,專題輻射全篇,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研讀過程中,提高學生探究、閱讀能力。

  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遷移。語文是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工具,此一理念貫穿教案通篇。課始學生學習資料的預先搜索,課中學生資料的交流共享,課末學生題詞留言。訓練面大,操作性強,效果好。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 篇12

  一、導入

  昨天我們已經來到了西安的驪山,看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那是(讀課文),使我們感受到了建筑的壯觀,(板書建筑壯觀)想不想去親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的參觀者的地下軍陣?

  二、讀課文第二小節,感受威武雄壯的軍陣

  好,在參觀前,要是對這地下軍陣有個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參觀時會有更深的體會,打開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一小節是介紹地下軍陣的?

  交流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自己再讀讀這一小節,你有什么發現?和同學交流一下,看看他們又有什么你沒發現的。

  交流:1、結構整體到部分到整體

  2、觀察從前往后再兩側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壯,臨戰氣息濃厚

  讀一讀,能不能讓我們感受的緊張的臨戰氣息。

  看了課文,想不想去實地參觀一下?(播放影片)

  現在,你有什么感受?(板書陣容威武雄壯)

  再來讀讀課文,相信你們能讀得更好。

  三、讀第三小節,體會神態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感受到了緊張的臨戰氣氛,讓我們下到坑內,去看看兵俑和馬俑。

  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你見到了什么?

  交流:老戰士留著胡子虎視眈眈神情嚴肅

  新兵束著頭發一臉稚氣

  戰馬膘肥體壯豎耳瞪眼似乎在傾聽

  在這些兵俑和馬俑中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好好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歡之情。

  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兵俑和馬俑之外,在博物館還陳列著不少其他的兵俑,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圖片)

  能象課文那樣生動地來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件兵俑嗎?

  準備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內,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這些兵俑,這是,你看,他,也許。

  盡管這些兵俑和馬俑距離我們已經有2千多年了,但當他們出土時仍是那樣的(栩栩如生)(板書神態栩栩如生)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四、學最后一小節,感受歷史價值

  難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慕名而來的參觀者,甚至有外國朋友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看秦始皇兵馬俑,就不能說到過中國。”讓我們懷著自豪的心情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小節。

  教材分析:

  神秘而古老的兵馬俑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本文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精練的語言、合理的段落結構把兵馬俑的軍陣寫得威武雄壯,把兵馬俑的神態寫得栩栩如生,是訓練學生豐富語言和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進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材料。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人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為學生創造平等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鼓勵他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讀懂詞句,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熏陶情感。

  教學目標:

  1、學習第3、4自然段,完成作業。

  2、了解兵馬俑威武雄壯的軍陣和栩栩如生的神態。

  3、用“也許”、“似乎”造句。

  4、了解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學習第3、4自然段,了解兵馬俑的陣容、神態。

  2、用“也許”、“似乎”造句。

  教學難點:

  用“也許”、“似乎”造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激情入境。

  1、導入: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將繼續參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課件:兵馬俑總圖)出示課題

  2、說說你看了圖后有什么感受?

  3、帶著你的這種感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題。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讓我們先睹為快,一起走進兵馬俑坑,去仔細看看這些神態各異的兵馬俑吧!老師這里有個小小的建議:

  (課件出示:學習提示1)

  讀: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第4自然段。

  思:想一想,這段共介紹了幾種兵馬俑?

  議:向同桌說說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種?為什么?

  2、交流匯報:你學會了什么?說給大伙兒聽聽?

  老戰士:理解“虎視眈眈”、“久經沙場”、“屢建戰功”

  (那我們該怎樣讀才能把老戰士的形象讀活呢?先自己輕聲試試吧!)

  小戰士:大伙兒喜歡這樣的小戰士嗎?

  理解:一臉稚氣、充滿朝氣

  戰馬:讀出警覺、膘肥體壯

  3、閉上眼睛,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仿佛聽見了什么?

  用鼻子聞一聞,你似乎又聞到了什么?

  4、現在你告訴我,這些兵馬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5、古代的工匠們把一個個兵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樣,聰明的作者又把它們寫得栩栩如生,而同學們更是把它們讀得活靈活現。現在,讓老師也來試一試好嗎?(老師故意少掉“似乎”、“也許”、“可能”)

  6、評價、討論:能不能少?為什么不能?(課件:比較句子)

  7、挑戰作者:寫句子。(課件展示:兵馬俑特寫)

  8、游戲: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三、如生的兵馬俑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那些工匠的智慧。當我們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放眼一覽那威武雄壯的軍陣時,更會為之驚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一下這威武雄壯的軍陣吧。(課件:學習提示2)

  匯報、交流:

  1、交流課后習題4。(課件:習題4)

  2、軍事家:講解軍陣圖。(課件:兵馬俑總圖)

  3、你們能不能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贊美一下這個軍陣呢?

  四、總結內容。

  同學們,此時此刻,看著這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如此威武雄壯,你的心中最想說什么?

  是啊!這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鐵馬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文明的象征!

  其實,在浩瀚的歷史海洋中,像這樣的歷史古跡還有很多,同學們能說出幾樣來嗎?

  我找到了幾幅圖,同學們請看。(課件:歷史古跡)

  當我們面對著這些古老而又雄壯的建筑時,不禁讓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驕傲!

  2005年3月28日

  板書設計:

  秦始皇兵馬俑

  ——世界第八大奇跡

  老戰士 神態  虎視眈眈

  小戰士 稚氣

  戰馬  (栩栩如生 膘肥體壯)

  軍陣  (威武雄壯)

  秦始皇兵馬俑(作業設計)

  一、挑戰作者:觀察一個兵俑的外貌、神態、動作等,想象寫話。

  1、有的兵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究、學習第3自然段。

  1、自學第3自然段,獨立完成課后習題4:

  (1)這個自然段的寫作順序是

  a、從整體到部分

  b、從部分到整體

  c、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2)作者觀察兵馬俑陣容的順序是。

  a、從前往后b、從前往后再兩側

  c、從前往后再兩側和最后

  2、當小小軍事家:畫畫、擺擺軍陣圖。

  三、課外作業。

  搜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資料,準備開一個“秦陵——我向往的地方”班會。

  教學反思

  《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筑物和兵馬俑的軍陣、神態,指出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大的發現之一。這篇課文語言精練、詞語豐富、段落清楚,從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來講是訓練學生豐富語言和運用段落大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教材。但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對于我們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其見識少,缺少主觀性認識,對教材的理解又是一個難點。

  我在教學《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是采取了這樣的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3、學習第 1、2、3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上的第1、2題。第二課時: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本課的重點是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難點是課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馬俑軍陣這一段的課文理解。所以,我在突破這個難點是作以下嘗試,先讓學生報名參加:①軍事家、②文學家、③美術家、④導游哪個組,并給每個組出了題目:①軍事家:你認為秦始皇是怎樣安排軍陣的?②文學家:作者在觀察軍陣時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下來的?③美術家:你能把這幅軍陣圖畫下來嗎?④導游:你能給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游客寫幾句導游詞嗎?然后分組進行活動,最后各組交流。由于是大家自己喜歡的題目,討論時大家非常熱烈,交流時也特別認真,其效果也比較好。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學生喜歡學的,有興趣的參與其表現也比較積極,受到的效果也比較好。因為,我安排了四個小組,讓學生參與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小組中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們學得快樂,收到的效果也比較好的。

  2、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參與當軍事家、文學家、美術家、導游的活動,讓他們參與了活動,讓他們盡自己的能力去發揮,去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本身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想象,創造,表達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但如何進行這一方面的訓練和培養,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嘗試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使學生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得到培養。我決心今后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嘗試,是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永寧小學陸金順

《秦始皇兵馬俑》課堂實錄(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能用“也許”、“似乎”造句。3、研讀課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 《秦始皇兵馬俑》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2份(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學習3、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作業。2.了解兵馬俑的陣容、神態。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4.用“也許”、“似乎”造句。5.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教學重點:1、用段意歸并法歸納主要內容。...

  • 《秦始皇兵馬俑》(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2、學會本課8個繩子,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4、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 《秦始皇兵馬俑》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設計:西塘鎮中心 夏雅萍 一、整體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壯觀”、“栩栩如生”造句。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 《秦始皇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者:丁寧 一、導入昨天我們已經來到了西安的驪山,看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那是(讀課文),使我們感受到了建筑的壯觀,(板書建筑壯觀)想不想去親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的參觀者的地下軍陣?二、讀課文第二小節,感受威武雄壯...

  • 《秦始皇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份(精選15篇)

    一、導入昨天我們已經來到了西安的驪山,看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那是(讀課文),使我們感受到了建筑的壯觀,(板書建筑壯觀)想不想去親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的參觀者的地下軍陣?二、讀課文第二小節,感受威武雄壯的軍陣好,...

  • 《秦始皇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2份(通用17篇)

    《秦始皇兵馬俑》這份課堂實錄,體現了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和特色。整堂課都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始終只起到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 秦始皇兵馬俑(通用16篇)

    14、(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的陣容、神態。2、理解“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也許”、“似乎”詞語的意思。3、能學習第四自然段對兵馬俑神態的寫法,進行仿寫。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的陣容、神態。...

  •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目標: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能用“也許”、“似乎”造句。3、研讀課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 第2課 秦始皇陵及深埋兩千多年的兵馬俑

    第2課 秦始皇陵及深埋兩千多年的兵馬俑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布局、陣容。了解秦陵兵馬俑所反映的歷史狀況。...

  • 第4課  洋洋八千兵馬俑  (2課時)

    第4課 洋洋八千兵馬俑 (2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觀賞秦兵馬俑中有代表性的塑像,尤其是通過對具體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身份的展現和衣飾、車馬等的刻畫,結合對古曲《十面埋伏》的學習,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認識作為寫實性...

  • 繪畫區:環保小使者、我愛“兵馬俑”(線描畫)

    中班區域活動: 繪畫區:環保小使者壽光市羊口鎮楊莊幼兒園 黃愛活動經驗能創造性的設計畫出環保宣傳,初步了解一些環保的方法。活動材料供幼兒欣賞的環保宣傳畫、水彩筆、繪畫紙等。區域規模設2個區,每個區4——6名幼兒。...

  • 《秦始皇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份

    一、導入昨天我們已經來到了西安的驪山,看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那是(讀課文),使我們感受到了建筑的壯觀,(板書建筑壯觀)想不想去親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萬的參觀者的地下軍陣?二、讀課文第二小節,感受威武雄壯的軍陣好,...

  • 《秦始皇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2份

    《秦始皇兵馬俑》這份課堂實錄,體現了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和特色。整堂課都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始終只起到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2、學會本課8個繩子,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4、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 教案下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凭祥市| 攀枝花市| 连平县| 西乡县| 区。| 灌云县| 绥阳县| 浏阳市| 吐鲁番市| 双牌县| 育儿| 江津市| 博兴县| 乐亭县| 达尔| 昭苏县| 平南县| 太仓市| 三河市| 新田县| 和平区| 高要市| 黔南| 高安市| 抚州市| 湟中县| 新营市| 五常市| 利津县| 锦州市| 桃江县| 龙山县| 沙田区| 民勤县| 黄浦区| 报价| 绵阳市| 洞头县| 仲巴县|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