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之秋》|人教版(通用15篇)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1
教學內容:三峽之秋
教學要求: 1、積累詞匯;
2、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寫作順序;
3、了解三峽景物的特點;
4、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準備:1、布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三峽的資料;
2、準備三峽的風光片VCD,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生介紹三峽
你們對三峽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嗎?(學生根據課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匯報、交流)
1、可以介紹三峽的地理位置,老師將學生找到的地圖投影,讓學生介紹:三峽位于長江中游,西起四川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主要景區: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2、還可以讓學生介紹其他資料。
3、引導背誦描寫三峽的古詩,如:《早發白帝城》
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看三峽?感受一下?教師播發三峽VCD
三、新授
看了剛才的影片,三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發言。
那么三峽的秋天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請大家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1、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
2、指名朗讀,糾正讀音,師生評議。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景物的?
3、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課文寫了三峽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寫出了三峽什么特點?
組長注意做好記錄。
4、集體討論匯報交流,師做好板書。
5、你最喜歡這幾個時間段里哪個景物?你能讀讀嗎?師生評議。
6、思考:文章開頭和結尾有什么作用?(開頭總寫三峽的秋天;結尾點明具體時間)
7、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8、配樂朗讀:你喜歡哪一段就讀哪段。
四、小練筆
模仿本文寫法,寫一個片段:《校園秋色》或《尚湖秋景》。
寫完后,出示一到兩篇交流。
五、作業 :
回家后,請你做一做小導游,將你今天領略到的三峽的景色介紹給爸爸媽媽。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2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說過三峽吧?你對那里有哪些了解?
生:那里有三峽水利工程;那里景色很美。
師:老師也帶來了三峽的資料。(課件播放三峽的美麗圖片,最后一張幻燈片是三峽的簡介:長江是我國最大的一條江,它起步于青藏高原,流經四川盆地,沖開崇山峻嶺形成了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是有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兩岸景色雄偉壯觀,全長191公里。)
師:長江三峽就像一幅壯麗的畫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三峽之秋去領會三峽秋天的神韻,(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生:三峽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作者為什么寫三峽的秋天?三峽的秋天一定和我們這的秋天不同。
師:好帶著你們的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三峽的秋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學生讀課文)
指名匯報:三峽的秋天有美麗的橘柚樹,:三峽的秋很美
師:作者之所以把三峽的秋天寫的這么美,是因為他恰當的運用了許多詞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陌生或者喜歡的詞語。
生匯報
師:老師也把這些詞語總結出來,請大家讀一讀。:(橘柚,累累,顯露,陡立,駁船,金鱗巨蟒)
師:三峽的秋天是從哪開始的呢?
生齊答:橘柚樹
是呀,橘柚樹的變化告訴我們三峽的秋天真的來了。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秋天來了橘柚樹都有哪些變化呢?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匯報。
是呀,當樹葉由綠變黑時;當果實由青變黃時;當果實散發清香時我們知道三峽已是:“秋天了!”(生齊答)
師:此時,三峽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生:成熟。師:在下面的每一段了有這樣一個詞概括了這一段的景色。
師:三峽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生匯報:早晨,中午,下午,夜(師板書)
師:我們先看描寫早晨,下午,中午的句子,一定有你喜歡的段落,請小組合作學習,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你的伙伴聽,也可以讀給老師聽。
在學習中大家完成如下的問題:這一段中你最喜歡哪句話,為什么?讀給大家聽。
學生學習匯報
生一:老師,我喜歡中午的三峽,因為它波濤洶涌,像金鱗巨蟒,學生讀這句話,師生評價,讀中感悟。
。ㄓ眠@種方法學習匯報下兩個自然段)師隨機板書
師:我們欣賞了三峽的早午晚風光,在文章3.4.5自然段中都有一句描寫長江的句子,你能快速的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畫)匯報
師:我們一起來看這三句話。(課件出示這三句話)請同學們輕聲讀這三句話,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1:我發現了前兩句話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后面一句是擬人。
師:是呀,這位同學是從修辭的角度感悟的。你還有什么發現呢?師啟發回答:長江每個時段的變化很大。
師:是呀,長江氣象萬千,變化多端。此時長江的夜終于來了。長江的夜晚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4.5自然段,畫一畫作者寫了三峽之夜的哪些典型景物?
生匯報:有漁火,燈標,駁船,月亮
師:那什么是長江的眼睛呢?
生:漁火和燈標
師:是呀,夜晚來臨了,長江這亮了那也亮了,一切變得那么寂靜,你能讀讀這句話,讀出靜的感覺。
生讀,師生互評
師:在這靜靜的夜里,突然傳來了駁船的汽笛聲,劃破了夜得沉靜。這是什么寫法呢,(學生答不上來),有句古詩也用了這種寫法:“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庇脛拥氖挛锇循h境顯得更靜了。生答:以動襯靜的寫法
女同學齊讀這一段
師:在這美麗的三峽秋夜,有一種景物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生齊答:月亮
師配樂范讀第六自然段描寫月,同學們邊聽邊想,三峽的月亮與別的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
生匯報:三峽的月亮來的遲。
師為什么來得遲?
生:因為峽谷太深
師:月亮是怎樣升起來的呢,有這樣三個詞連接了整個月亮升起的過程:起初…不知什么時候…就在這時…,誰能讀一讀?
生讀,師指導,配樂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從對三峽月夜的流連忘返中走到課文中來,(師指板書,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描寫了三峽的秋天,文章脈絡十分清晰,并用上了恰當的詞語和修辭方法,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要借鑒這種寫法使你的文中也繪聲繪色。如果我們能配上音樂朗讀就更加入情入境了。
生配樂輪流每人讀一段
師總結:“百里峽江詩萬首”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歌頌三峽的篇章。(課件出示:毛澤東的《游泳》,古詩《早發白帝城》,神女峰的傳說,長江三峽水電站,邊播放以上圖片邊播放《長江之歌》
師,希望同學們有空也到三峽游覽,或者也用這種寫作方法寫一些家鄉的秋天。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3
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3、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用具:教學平臺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三峽像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交流搜集到的關于三峽的資料。
二、以讀為主,讀中探究
1、自主讀書。要求:
。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2、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如: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自讀釋疑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三、指導朗讀
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讀。自由吟讀,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把優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讀出來。
四、結束語:
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介紹了三峽一天的美景,使我們認識到了三峽不同時間的美麗。
五、作業 :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
板書設計 :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4*三峽之秋
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4
之一
佚名
教學內容:三峽之秋
教學要求: 1、積累詞匯;
2、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寫作順序;
3、了解三峽景物的特點;
4、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準備:1、布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三峽的資料;
2、準備三峽的風光片VCD,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生介紹三峽
你們對三峽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嗎?(學生根據課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匯報、交流)
1、可以介紹三峽的地理位置,老師將學生找到的地圖投影,讓學生介紹:三峽位于長江中游,西起四川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主要景區: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2、還可以讓學生介紹其他資料。
3、引導背誦描寫三峽的古詩,如:《早發白帝城》
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看三峽?感受一下?教師播發三峽VCD
三、新授
看了剛才的影片,三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發言。
那么三峽的秋天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請大家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1、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
2、指名朗讀,糾正讀音,師生評議。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景物的?
3、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課文寫了三峽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寫出了三峽什么特點?
組長注意做好記錄。
4、集體討論匯報交流,師做好板書。
5、你最喜歡這幾個時間段里哪個景物?你能讀讀嗎?師生評議。
6、思考:文章開頭和結尾有什么作用?(開頭總寫三峽的秋天;結尾點明具體時間)
7、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8、配樂朗讀:你喜歡哪一段就讀哪段。
四、小練筆
模仿本文寫法,寫一個片段:《校園秋色》或《尚湖秋景》。
寫完后,出示一到兩篇交流。
五、作業 :
回家后,請你做一做小導游,將你今天領略到的三峽的景色介紹給爸爸媽媽。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5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后,回答。
生: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寫了三峽在中秋節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師:很好,你很會讀書,不僅讀得快,而且邊讀邊想,抓住了文章的結構,大家如果都像他這樣讀書的話,你們也很棒的!
師:既然是按時間順序寫的,我們就按時間順序來學學吧!請大家細細地讀一讀寫早晨的段落,想想這一段作者寫了三峽的哪種事物,它有什么特點?你能感覺到什么?
生自由讀,然后匯報。
生:讀了這段話,我知道作者主要寫了橘樹和柚樹。
。▽τ趯W生的發言,只要正確,就肯定。然后再請學生匯報,不需要教師重復多遍這個問題。)
生:我知道三峽早晨的橘樹和柚樹很美。你看太陽還沒出來,露水閃耀白色的光,給橘樹和柚樹撒下一層潔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實露水是變化的,開始像一層潔白的霜,后來太陽出來了,露水就消逝了。
師:你讀懂了橘樹和柚樹上的露水在發生變化,真能干!
生:我從“橘樹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感受到橘樹和柚樹真的很美。
師:你們讀了這段,有哪些想法?
生:我感覺三峽秋天的早晨空氣很“清新”。
師:就像用篩子濾過似的,是吧?
生:我從“明凈”一詞感覺到三峽的早晨很明朗干凈。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有露水!
師:哦,橘樹和柚樹的葉子是綠色的,果實是黃色的,現在被露水一洗,就……
生:綠色的被洗得更綠,黃色的洗干凈了,在陽光的照耀下,變成金色的了。
師:所以課文中有詞在描寫這種景色,是哪個?
生:明凈
生:綠葉金實
生:明麗
師:在這種環境下,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著橘樹柚樹搖一搖,讓露水灑在我的身上。
生:我想吹一曲竹笛。
師:對呀,老師覺得三峽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獨奏,輕快明朗。你們聽……
播放笛子獨奏《三峽情》
師:你們知道該怎么讀這段嗎?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學生自讀
指名讀,評讀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早晨這一段,你們說說,我們剛才做了些什么?
生:找到這段話主要描寫了什么事物。
生:了解這種事物的特點和變化。
生:還要在文中去抓住重點詞語去理解秋天的特點。
生:我們剛才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課文了。
師:很好,大家學得很用心。那現在就帶著這些要求去讀讀后面三個時間段,你喜歡哪個你就選擇哪個去讀。
學習自學,然后匯報。在匯報的同時,把音樂素養與語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段后的真實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言。
中午:
生:我從“翻滾著、呼嘯著”想到了龍。
生:我感覺中午的三峽很熱烈,就像一首雄渾的交響樂曲,豪邁,奔放。
生:我想起了鄧老師教過我們的《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下午:
生:黃昏到了,一切靜下來了,我覺得應該讀得平靜而輕緩,就像課文中那句“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
生:剛才聽他讀這一段,我有一種感覺,我好像在聽吹簫,那么輕,那么悠揚。
生:我聽過葫蘆絲,也挺像這種味道的。
生:我家有一盤薩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聽,黃昏到了,最能夠想起家人,最懷念家鄉。
生:我想起了八冊的時候鄧老師教我們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你們能舉一反三,這是學習語文的竅門,恭喜你們找到了這把鑰匙。這段確實是有點舒緩而輕柔,但是有你們所說的這么多的離愁別緒嗎?在課文中去看看!
生:老師你說得對,長江在黃昏時候像“一條明亮的小溪”,讀的時候應該稍微慢一點,但是還是要很快活的樣子。
夜:
生:“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我感覺到三峽到了夜里,是那么寧靜,我好想抱著長江,給他唱首《搖籃曲》。(眾笑)
師:是啊,長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該讓他休息了?墒情L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潑,它是不甘于平庸,不會把時間白白浪費的,你聽,夜里,他醒了,望著漸漸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著,他想干什么呢?
生:他想看他的媽媽還在不在。
生:(指著前面那位同學說)他還想聽他的媽媽給他唱搖籃曲。(眾大笑)
師:可是長江到了夜里是個很乖的孩子啊,他會像他媽媽哭鬧嗎?
生:不會。
生:他想讓他的媽媽給他講個故事。
師:對呀,我們一起來當他的媽媽,給他講個月亮的故事好嗎?
師:你看啊,秋天的三峽真的是多才多藝呵!既會吹笛子,還會吹簫,吹薩克斯,吹葫蘆絲,演奏交響曲,還能和我們唱唱《搖籃曲》,講講故事;有時候他像個小孩,活潑可愛;有時候像個姑娘,溫柔甜美;有時候像條龍,翻滾呼嘯;有時候像首小夜曲,寧靜輕柔。它能夠隨著時間不停地變換自己的身份,能夠應付各種各樣的變故,從容大方,變化自如,所以作者說三峽的秋天充滿了……
生:成熟的秋的氣息。
師:對,成熟的三峽的秋天。那總的說起來,這時候的秋天是個什么人呢?
生:成熟的人。
生:中年人。
師:因為,這一天,正是……
生:中秋。
師:用比較坦然、欣賞的語調去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師:學了這課,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畫三峽的秋天。
生:我想用豎笛吹一首曲子。
生:我想唱《三峽情》。
生:我想唱《長江之歌》。
師:呵,你知道得還真不少,我這兒準備了一首《長江之歌》,大家一起來聽聽。
課堂在“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歌聲中結束。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6
教材分析
《三峽之秋》是“新世紀”北師大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之(母親河)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過認真細微地觀察與體驗,抓住了長江三峽中秋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點的變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時間順序,以優美感人的語言描繪出絢麗多姿的長江三峽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當地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長江三峽描繪的氣象萬千,充滿生機和靈性。全文處處流露出作者對祖國江河,對偉大祖國母親的贊美之情。
設計思想
課標中強調: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學生進入六年級后,在閱讀中感受、理解、分析、鑒賞的能力都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并依據自己學生的實際狀況盡快查漏補缺。在本課教學中,教師設法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去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發的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偉大祖國母親的熾熱之情。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的變化進行景物描寫的手法,通過反復吟誦、領悟作者精美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并在今后的語文實踐中去自覺地學習使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三峽之秋的特點,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能力目標
(1)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3)培養寫作能力。
三、方法目標
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四、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領略三峽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抓住三峽秋天特點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理解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準備教學課件;搜集背景信息。 學生:閱讀課文;從網絡或書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長江三峽的有關資料和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播放三峽圖片導入
1、同學們想不想旅游?今天我們就來“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峽。
2、簡單介紹三峽的有關資料。
3、欣賞三峽圖片。
4、板書課題:三峽之秋。
【點評:這樣的導課設計通過展示三峽的圖片,交流有關三峽的信息,使學生初步了解三峽的地理位置與景觀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到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找出相關詞語。
(3)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畫下來,寫一寫喜歡的理由,并試著讀好它。
2、全班交流
(1)交流生字、詞語的讀音。(課件出示生字、詞語)
(2)交流文章的寫作順序。(板書: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點評:這樣設計使學生在整體閱讀中掃除障礙,理清思路,有助于教師依據學生的學情需要指導閱讀,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讀欣賞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進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寫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語言表達的魅力!
二、品讀欣賞,感受三峽秋景美
1、理清文脈。 師:同學們讀書很認真,作者就是按照從“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順序描寫三峽秋天景色的。同學們再看看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掃讀1、7自然段,思考這兩段的作用。
。2)交流。
(3)反饋、指導。(第1自然段是寫三峽秋色的,是總體寫,在文中起“總起”作用。第7自然段“這一天,正是中秋!迸c文章第一句“時令已經是秋天了!毕嗪魬,具體說明了作者所觀察到的三峽之秋的時間。)
。4)劃分段落,找到重點。
2、按時間順序學習作者是怎樣具體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三峽之秋景色的。
。1)自由讀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筆下三峽之秋早晨的景色。 學生邊讀邊圈點批畫優美的詞句,想象作者所描繪的景色畫面,體會作者是怎樣抓景物特點的。
。2)同桌交流。
(3)反饋。小結:露水閃耀 峽風涼 綠葉金實 明麗 早晨,三峽秋色的特點(用一個詞概括——明麗)。
。4)品味感悟,問題:為了突出“明麗”這一景色特點,作者怎樣描寫所觀察到的早晨三峽的景色的?突出寫什么(露水陽光)?為什么?(露水、陽光都直接與“明麗”有關,最能表現“明麗”這一特點。)
(5)指導朗讀。師:你們覺得怎樣才能表現三峽之秋早晨美麗的景色?才能突出秋色“明麗”的特點呢? (自由朗讀 同桌讀 指名讀)
。6)小結學法: ①自由讀,圈點優美詞語,想象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怎樣抓景物特點的,特點是什么? ②小組交流。 ③設計本自然段板書內容。 ④品味感悟作者的語言(重點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寫?)。 ⑤感情朗讀。
3、自主、合作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 問題: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中午、下午三峽秋色的? 中午,群峰披金甲,陽光在水面跳躍,長江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呼嘯,三峽充滿了秋天的熱烈。(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江水寫得活靈活現,充滿生氣。) 【點評:課文描寫中午、下午三峽秋色的兩個自然段與早晨的段落相似,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合作交流,學完后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檢測就行了。】
4、共同學習第5、6自然段。
。1)自由讀文5、6自然段。問題:課文描寫三峽夜晚的景色主要寫了什么(漁火、燈光和月色)?
。2)課文是怎樣描寫漁火、燈光的?(默讀第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優美的句子認真品讀。
。3)課文又是怎樣描寫月色的?(按剛才的方法自學第6自然段)
。4)反饋自學第6自然段的情況。問題:三峽的月色與我們平時見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月亮 很遲很遲 月光朦朧 宛如一塊巨大的磨平的云母石(讓學生查字典或教師幫助解釋) 清冽的光輝,像„„;又像„„
5、讀第7自然段 。問題:這一段中“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去掉?(不可以,因為第6自然段寫的是三峽的月色,月色又是三峽秋色的重要方面,這一段與文章開頭一句相呼應。)【點評:在本設計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去引導學生感悟、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發的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偉大祖國母親的熾熱之情。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主動與同學合作交流,去體會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心靈的碰撞,自然而然地產生對大自然,對祖國山河,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總結拓展,升華主題
1、在這個成熟的秋天,假如我們現在就坐在一艘游輪上,正行駛在長江三峽,誰愿意當向導給大家介紹一下美麗的三峽風光?
2、談學習感受。 【點評:這樣設計首先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主體思想達成共識,同進也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在學生自由理解、表達的過程中,也是對作者個性表達的理解和尊重。】
四、課后拓展,積累語言
1、搜集有關三峽的美文與詩詞。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家鄉秋天的景色。
【點評:教材是例子,借助教材打開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正是語文教學的目的!白⒅卣Z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所大力提倡的!度龒{之秋》一文有著如詩般的語言,引導學生背誦積累、模仿寫,這樣把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將從本課中積累到的語言作一次梳理,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思考與感受!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7
一。課前交流。
自我介紹,知道我姓氏之后,你們怎么稱呼我?感覺很親切,今天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學生。在這里我可告訴你們個小秘密,20年前的我和你們一樣,也是這所中心校的一名小學生呢?所以我們是名副其實的校友哦,你們現在還可以稱呼我什么?今天我舊地重游,并且再一次跨入母校的課堂,你們誰能找個詞來形容一下我此時的心情?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么聰明,把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形容的如此恰當,那我也來揣測下你們,看我說的對不對?你們都很喜歡旅游,喜歡和爸爸媽媽出去玩,對嗎?但有個地方你們迄今為止沒有去過,那就是中國的十大旅游勝地之一長江三峽。我猜的對不對?不要緊,我也沒有去過,今天我們就隨著作家方紀一起去“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峽。(板書課題,)
一起讀讀課題。(齊讀)多好的題目啊,簡單的四個字便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檢查預習
課下同學們都搜集過三峽的相關資料了,誰來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三峽?
你們了解的可真不少,在搜集資料、預習課文的過程中,三峽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印象?找個詞來形容下?
你們用了那么多美妙的詞語來形容三峽,可見三峽景色確實是秀麗無比,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三峽景色的?哪些詞語顯示了是按照時間順序?(注意了寫作順序,文章就會顯得很有條理)
四、合作交流
現在我們就隨著作家一起去三峽旅游了,我們真的來到了三峽,看到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樹,月光,那里的一切,此時你帶了相機,你最想拍下秋天三峽的什么景物?大家自由讀讀課文,找找看,找出來后就把相關的句子多讀幾遍,提起筆來。把你喜歡它拍它的理由寫在一邊,讀書要學會做記號。這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老師說明白了嗎?開始吧
。ń處熝惨暎┪野l現大多數同學把喜歡的句子畫下來了,我知道你為什么畫這一段。加上批注,為什么畫這一段,這叫會讀書。
五,品讀體驗
師:通過剛才的靜思默想,相信同學們已經有了很多感觸和收獲,對了,帶相機了沒有?你的眼睛就是級的攝相機,誰來說,在三峽你最想把什么拍下來??
生:我喜歡拍橘柚樹。
指導書寫“橘”字
師:是呀,橘柚樹是三峽秋天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師:真是會取景的小攝影師,能把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嗎?
師:我知道有很多小攝影師也拍了橘柚樹,但和這位拍的橘柚樹不一樣?誰來說?(課文還有哪些地方也描寫了橘柚樹?)
生讀第二段。
師:同樣是寫橘柚樹,比較這兩個自然段的描寫,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樣
(第一段通過橘柚樹的葉與果實的變化來體現三峽秋天成熟的氣息,第二段側重寫橘柚樹上的露水、陽光,體現三峽秋天早晨的明麗。)(隨文板書:明麗)
③ 小結:同樣的景物,描寫的側重點不同,體現出來的特點也就不一樣。
。2)“長江”
① 生讀相關句子,談感受,補充。
、 還有誰拍到了和他不一樣的長江?你找到了嗎?(學生找句子,匯報)
對比句子。
◆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
◆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帶子。
◆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
自己小聲讀讀這三個句子,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c撥學生的發現:比如當學生講到我發現了長江變化很大,中午熱烈,下午平靜,夜晚寧靜,老師點撥:對啊,長江氣象萬千,變化多端;當學生講到我發現作者第一,二句用了比喻的手法,第三句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長江的變化,此時教師點撥:是啊,同樣寫長江,巧用修辭手法,就能凸顯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時候的不同特點)
C、長江的這些特點,中午的熱烈,下午的平靜,夜晚的寧靜,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嗎?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爭取把這些特點讀出來,老師有個經驗,可以把書讀好,想不想知道?
在朗讀的時候把自己放進課文中,像自己真的到了那里看到了那里的景物似的,邊讀邊想像,看腦子里出現了什么畫面,也就是“過電影”。注意:把你感受寫在臉上,把你的體會融進你的聲音里。
。ㄉ氉x)
③ 指導“中午”的長江。
A、長江中午的熱烈,你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嗎?指名讀。
B、評讀。聽了他的朗讀,你有什么建議?(你覺得好在哪里)
你覺得哪些詞語重讀更能突出長江的熱烈?
教師抓住“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等重點詞進行指導。
再次指名讀。
C、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長江的熱烈吧。(齊讀。)
(3)① 如果說中午的長江是一個熱情似火的帥小伙子的話,那么,下午長江就是一位??夜晚的長江就好像一位????
。厝嵛撵o的姑娘,沉睡的嬰兒)
下午的三峽——這位文靜的女孩可是很有耐心的,她來的早去的遲,愛美的她披著什么而來?誰用相機捕捉到了??
生找描寫霧的句子。
▲霧中的長江是這樣的平靜而朦朧,能誰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這種朦朧、輕柔的感覺,你能把它讀得輕些、慢些嗎?
夜終于來了,喜歡拍三峽夜景的同學,你拍到了什么?
B、指導“漁火”、“燈標”。
生讀句子,談感受,補充。(指名讀)
▲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多像長江那朦朧的睡眼呀,
師:夜晚的三峽是如此寂靜,長江沉沉欲睡了,你要用什么樣的語氣,什么樣的聲音告訴大家?
生:輕輕的,舒緩的(讀)(▲把它讀得輕些,慢些,不要打擾了這夜色的寧靜。)
師:我發現你拍的照片里面,除了長江朦朧的睡眼,還有一艘駁船呢,糟糕它好像發出汽笛聲了,夜晚的長江是不是不能用寂靜來形容了?
。ㄑa充,以動寫靜的寫法,可舉例:《鹿寨》里“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藉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等)
師:你們拍的長江夜景真美,我第一次來三峽,你樂意做我的導游嗎?此時,我們乘著輪船正行駛在三峽之中,姍姍來遲的夜色剛剛籠罩了三峽,小導游,開始介紹吧。
(你的語氣輕緩,讓我享受到了長江夜色的寧靜)
。4)“月亮”
過渡:三峽的夜景有一樣景物不能不拍攝。那就是——月亮。這時候的三峽盡管已是深夜,萬籟俱寂,但月亮在這一段中卻唱起了主角,江水睡了,月光卻動了:
、俳處煼蹲x,學生想象畫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這樣的月色可用那個詞語來形容?(有人說三峽的月色是獨特的)
師:剛才我們在三峽走了一趟,拍下了不少的照片,但我們學習課文得深入課文,得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一句話一句話的琢磨,讀完了以后,你肯定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新的感受 ,下面就讓我們再認真仔細的讀讀課文第六段,注意把你讀懂的地方用波浪線劃劃。(學生自己讀)
師:好,停,你讀懂了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標點或者是一段話都要跟同學交流分享下,誰來?
理解,三峽的月色到底獨特在哪兒?
。ㄒ驗樯绞悄话愕暮冢栽鹿怙@得特別的皎潔,課文的詞語就是“清冽”;因為山高、峽谷深,所以月光才會像瀑布那樣凌空而降,像素錦那樣直掛下來,)
3.是啊,只有三峽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能夠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它展現出來嗎?請自由讀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
師:你們班里讀書的同學是誰?
推薦讀。(朗讀這段,要抓住月光的動作,如“連在、對比、順著、瀉到、凌空飛降、掛”,這些詞突出了動中有靜。月光、山脈、江水渾然天成,相得益彰,朗讀的時候要突出月光的動感,不要讀得太靜。)
過渡: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下來。多么神奇美妙的三峽秋天的月色啊!
六、練筆
1、隨著作家我們欣賞了三峽早晨的明麗,感受到了三峽中午的熱烈,享受到了三峽下午的平靜,夜晚的寧靜,一次又一次的陶醉在課文如詩的語言中,都說三峽“百里峽江詩萬首,老師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節小詩,想不想讀?
三峽的秋天是明麗的
綠葉金實 清香撲鼻
成熟的氣息飄滿整個峽谷
2、那么,在你們的眼里,三峽的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請你也動手寫上一節小詩。請你抓住三峽秋天某一個時間段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景物展開來寫
3、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4、交流小詩
總結:多美的語言!如果把同學們剛才所寫的連在一起,就是一首描寫三峽秋天的絕妙好詩。
七、 拓展閱讀:
這節課,我們一同感受著方紀先生筆下三峽秋天的豐富與美麗。回家之后,做兩件事
A.請閱讀與三峽相關的詩文,如酈道元的《三峽》、劉白羽的《長江三日》、余秋雨的《三峽》。
B.當好小導游,做個孝順的孩子,領著父母一起游覽下三峽秋天美麗的景色。
這節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謝謝各位同學。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4、通過自我批注與誦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感受三峽秋天獨特的美,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5、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三峽群峰秀麗、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你們可曾想到,古往今來,關于它的詩作竟然有近萬首。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就曾這樣過《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吟誦: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三峽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無數文人墨客駐足流連,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三峽,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板書課題)
二、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三峽的資料,對三峽有個了解。
本文寫的是三峽秋景,那三峽在哪兒?它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通過預習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介紹資料,教師概括性地對學生的介紹進行評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師生合作理解橘柚樹、云母石、素錦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1)學生先自由讀課文,獨立思考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體交流
四、再讀課文,初步感受三峽的美
1、默讀課文,想想三峽的秋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回答
2、誰來說說三峽的秋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的,三峽秋天的美,無處不在。(板書:美)課文又是按什么順序寫出了三峽秋天美麗景色的呢?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并回答。
3、讓學生用橫線畫出體現時間順序的詞語,誰找到了?
4、小結:課文就是按時間順序,描寫了三峽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板書:早晨、中午、下午、夜)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1、三峽的秋天有著怎樣的氣息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總起全文告訴了我們。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峽秋天總的特點。
2、學生匯報:成熟
3、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樹的變化,讓我們知道:三峽已經是——秋天了。
六、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三峽的秋天來了,作者按時間順序將三峽不同時間段的美麗用具體的語言來進行了描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美讀具體的句子,感受三峽的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三峽之秋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描寫了三峽不同的景色?告訴我們三峽充滿了(成熟的秋天)的氣息。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早晨
1、現在就讓我們隨著作者走進三峽的一天,從露水閃耀的清晨開始,去細細品味它的魅力。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峽早晨的段落,從書上找一個詞語來體現三峽早晨的特點(明麗)
2、那哪些詞語或句子能體現明麗的特點?說一說。
3、在橘柚樹的變化中,讓我們感到早晨的三峽是明麗的。(板書:橘柚樹——明麗)早晨的三峽,色彩斑斕,明凈艷麗。請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一讀。
4、誰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請大家像他那樣美美的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5、我們剛剛學習了三峽之秋早晨的這一段,你們說說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這部分?
6、生匯報學習方法。(讀-找-說-讀)
7、大家學得很用心,那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些要求,去自學后面的三個時間段,并在書上用筆將描寫的特點勾出來,一會兒進行匯報。
中午
1、誰來讀讀三峽中午的景色?指名讀文
2、誰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寫出了三峽中午的什么特點(熱烈)?描寫了哪些美景(陽光、長江),學生交流學習感受。
3、學習比喻句,理解“呼嘯”感受熱烈的氣氛,誰能把你感受到的熱烈讀出來?指名讀讀文。
4、這么熱烈的氣氛請我們男同學來讀一讀,女同學靜靜的聽,感受感受我們男同學熱烈的氣勢。
下午
1、剛剛我們還沉浸在三峽中午熱烈的氣氛中,此時太陽漸漸西斜,已經是下午了。請同學們默讀下午的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峽有什么變化?(霧升起來了,長江平靜了)學生匯報
2、看看這段話,哪個字能體現出影子的動態?( “擁”形象地寫出了影子的動態,也顯示出霧中三峽的寧靜。怎么來處理這個擁字)此時,籠罩著一層霧的三峽就像一位穿著紗衣的仙女,朦朧而優雅。請女同學來讀。
夜
1、走過白天的明麗和熱鬧,三峽的夜終于來了。想一想,三峽的夜又給你帶來哪些特別的感受呢?(特別的寧靜如沉沉欲睡、都像驚醒了一般)
2、誰來讀讀這段話,讀出夜的寧靜來。指名讀。
3、三峽的夜是如此的寧靜而當一輪明月漸漸升高,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指名讀第6自然段
4、讀得真不錯,那么從這個自然段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5、在這個自然段的最后,作者用了“像……又像”兩個比喻,把月光的清冽展現在我們面前。那你能用“像……又像”說句話嗎?生造句
6、作者也正是抓住了月光的特點,運用生動恰當地比喻將月光的美,描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遐想連篇。在這部分,作者還用了幾個動詞,形象地體現了山的高聳、月的清冽,看看誰能先找到?(瀉、飛降、掛)
7、對了,作者以動寫靜,讓文章更生動。我們細細欣賞了月夜,體會到月亮的色彩、形態是那么素淡優雅、超凡脫俗。那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誰來試試。生讀文,互相評價。
8、這么美的月夜,請我們班朗讀的的同學來范讀一下,大家仔細聽感受他讀時的語調和語速。
9、生齊讀。
真令人陶醉!老師仿佛看見一輪明月高高的掛在空中,這一天,正是——中秋。課文前面告訴我們時令是秋天,結尾在具體點明是中秋,首尾呼應。中秋的三峽時而寧靜輕柔,時而翻滾呼嘯,能夠隨時間不停地變換自己的身份,從容大方,變化自如,所以作者說三峽的秋天充滿了——成熟的氣息。
三、積累內化,回歸美
1、三峽成熟的美在作者筆下是多姿多彩的,讓我們贊嘆不已。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美呢?
2、看來同學們對三峽的美感受都很深,縱然我們有千言萬語,也說不盡對三峽的贊美。課后讓我們再感情地讀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段落背一背。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早晨——橘樹樹明麗
中午——長江熱烈
下午——霧青色而透明
夜晚——長江寧靜
月神秘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9
之三
作者:南寧市星湖小學 小咪
一、教學內容: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好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本文的作者方紀對三峽的秋景的描寫更是美麗動人,讀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課時)
二、教學要求:
1、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酌情。
3、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特點。
四、教學方法:自讀自悟、觀、讀、想、寫四結合。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課件《三峽風光》或教學圖片。
七、教學程序:
一、檢查預習,導入 新課。
1、學生交流利用從網絡上或圖書館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長江三峽的有關資料。
2、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圈。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有何收獲,遇到了什么問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談收獲。
(2)質疑問難。
學生自由談,對于提問有價值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找出有代表性的問題。
三、再讀,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讀全文,選最喜歡的部分自學,在書上圈圈、劃劃、注注,想一想應該怎樣讀。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講課法:小組代表到臺前匯報自學成果,其他學生補充,評比朗讀情況。教師適時點撥,出示課件。
學生發言可抓住以下要點:
。1)總寫三峽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點。通過橘樹、柚樹的葉子、果實來表現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麗。從晨露閃亮到露水漸逝,再到一片明麗,讀者在感受變化時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現了熱烈的特點。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長江化作一條巨蟒,咆哮奔騰、呼嘯而去,所過之處,一片金黃。
。4)黃昏景色,抓住了平靜的特點。倒影林立的長江仿佛變成了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溫柔可愛。
(5)在寫夜景時,作者用兩個自然段的筆墨,描繪了一幅靜謐而神的圖畫。從入夜時的沉沉入睡到圓月高懸時的恍入夢境。漁火、燈光、光暈、汽笛,有光有聲;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運用,呈現出一幅大寫意的三峽夜景圖。
四、朗讀比賽。
可采用推薦、指導、教師參與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參與朗讀,加上及時的評價,使學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讀中再次感受三峽之秋的神韻。
▲教學小結:
1、本節課開始時提出的問題,你懂了嗎?
2、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課下展開調查,并相互交流。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10
教學內容:三峽之秋
教學要求: 1、積累詞匯;
2、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寫作順序;
3、了解三峽景物的特點;
4、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準備:1、布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三峽的資料;
2、準備三峽的風光片VCD,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生介紹三峽
你們對三峽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嗎?(學生根據課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匯報、交流)
1、可以介紹三峽的地理位置,老師將學生找到的地圖投影,讓學生介紹:三峽位于長江中游,西起四川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主要景區: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2、還可以讓學生介紹其他資料。
3、引導背誦描寫三峽的古詩,如:《早發白帝城》
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看三峽?感受一下?教師播發三峽VCD
三、新授
看了剛才的影片,三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發言。
那么三峽的秋天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請大家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1、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
2、指名朗讀,糾正讀音,師生評議。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景物的?
3、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課文寫了三峽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寫出了三峽什么特點?
組長注意做好記錄。
4、集體討論匯報交流,師做好板書。
5、你最喜歡這幾個時間段里哪個景物?你能讀讀嗎?師生評議。
6、思考:文章開頭和結尾有什么作用?(開頭總寫三峽的秋天;結尾點明具體時間)
7、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8、配樂朗讀:你喜歡哪一段就讀哪段。
四、小練筆
模仿本文寫法,寫一個片段:《校園秋色》或《尚湖秋景》。
寫完后,出示一到兩篇交流。
五、作業 :
回家后,請你做一做小導游,將你今天領略到的三峽的景色介紹給爸爸媽媽。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11
教材分析: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好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本文的作者方紀對三峽的秋景的描寫更是美麗動人,讀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教學目標:
能領略三峽之秋的美景,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并體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特點,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自讀自悟、觀、讀、想、寫四結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教學準備:
使用媒體、課件《三峽風光》或教學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領略美景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語:
1、課前播放歌曲《三峽情》。
2、導語:一曲《三峽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們對三峽的向往。現在,就讓我們欣賞幾幅三峽的自然風光圖片,從視覺上感受三峽的美麗。(投影打出圖片)令人遺憾的是,三峽這條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經在20xx年永遠地消失了。可幸運的是文學作品保存了三峽的美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三峽之秋》,去重溫那已逝去的三峽神韻。
二、領略美景
1、布置學習任務(投影):用你喜歡的、習慣的方式自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描繪三峽之秋的?請按課文描寫的順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圖。
(2)請各用文中的一個形容詞、用“ 的三峽之秋”的形式為每幅畫面配一個標題。
2、學生活動:
。1)自讀課文,圈點勾劃、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投影)
三、品析美點
1、布置任務(投影):請用欣賞的眼光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提示:欣賞文章,可從語言、修辭、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2、學生活動:
。1)精讀課文,批注。
。2)同桌之間相互說給對方聽,并認真聽取對方的建議。
(3)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
四、朗讀美文
1、布置任務(投影):比較起來,你最喜歡一天中哪一段時間的“三峽之秋”?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讀出三峽之秋的神韻。
2、學生活動:
(1)各自放聲朗讀。
(2)學習小組內相互朗讀、評價,并推選出讀得的同學。
。3)個別學生上前進行配樂朗誦,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帶著欣賞的眼光作出評價。
(4)全班集體朗讀課文片段,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五、暢所欲言
1、布置任務(投影)對比今昔,你更喜歡什么時候的三峽風光,為什么?
2、學生活動:
(1)或說或寫。
(2)個別發言。
3、教師總結:(投影)三峽過去是我們的驕傲,今天它仍是中國人的自豪!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么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作業設計
1、回家后,請你做一做小導游,將你領略到的三峽美景介紹給爸爸媽媽。
2、辦一期主題為《奇麗的三峽》的小報。
板書設計:
長江之歌
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學習寫作方法。
學生學習過程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學生交流利用從網絡上或圖書館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長江三峽的有關資料。
二、再讀,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讀全文,選最喜歡的部分自學,在書上圈圈、劃劃、注注,想一想應該怎樣讀。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4、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寫作方法。
學生發言可抓住以下要點:
。1)總寫三峽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點。通過橘樹、柚樹的葉子、果實來表現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麗。從晨露閃亮到露水漸逝,再到一片明麗,讀者在感受變化時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現了熱烈的特點。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長江化作一條巨蟒,咆哮奔騰、呼嘯而去,所過之處,一片金黃。
(4)黃昏景色,抓住了平靜的特點。倒影林立的長江仿佛變成了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溫柔可愛。
。5)在寫夜景時,作者用兩個自然段的筆墨,描繪了一幅靜謐而神的圖畫。從入夜時的沉沉入睡到圓月高懸時的恍入夢境。漁火、燈光、光暈、汽笛,有光有聲;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運用,呈現出一幅大寫意的三峽夜景圖。
四、朗讀比賽。
可采用推薦、指導、教師參與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參與朗讀,加上及時的評價,使學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讀中再次感受三峽之秋的神韻。
五、教師小結:
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課下展開調查,并相互交流。
作業設計:
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么呢?請在課后展開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
板書設計:
長江之歌
早晨:新鮮而明凈
中午:熱烈
下午:平靜而輕緩
晚上:沉沉欲睡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12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 、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習抓住景物在特定時刻的特點,按時間順序寫景的方法。
2 、了解本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ǘ┗灸芰δ繕
1 、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技巧。
(三)德美育目標
1 、反復閱讀課文,體味課文的語言美。
2 、領略長江三峽秋天中的成熟、熱烈的氣息。
學法指導
• 學生熟讀課文,初步弄懂文章的結構層次。
• 采用討論法,找出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語段并分析其作用。
• 點撥法,學生對課文中的質疑部分教師可適當點撥。
3、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課文分析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特點和作用,并能應用到寫作中去。
復習舊課
說說《天山景物記》 一文語言清新、優美、洗練,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教學步驟
。ㄒ唬⿲дZ
這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描繪了中秋這一天從早晨到夜晚三峽景色的變化。作者以時間變化為寫景順序,抓住景物在特定時刻的動靜特點,并將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結合起來,把三峽一天不同時間的景色,描寫得生動逼真,富有特色。
。ǘ┳髡吆喗
方紀,原名馮驥,河北束鹿縣人,現代作家。 1919 年生, 1936 年參加革命, 1939 年到延安,曾在文協、馬列學院和《解放日報》社工作?谷諔馉巹倮,任熱河省文聯主席。解放戰爭時期,到前線任隨軍記者,在冀中文聯,《冀中導報》等處工作。解放后任《天津日報》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長、作協天津分會主席等職。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桑樹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說《不連續的故事》,長詩《大江東去》,評論《學劍集》。散文特寫集《揮手之間》。
。ㄈ┍尘敖榻B
《三峽之秋》寫于 1956 年 10 月,全文約一萬字,主要寫人事;而寫秋景只是一個“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這里節錄的僅是開頭幾個自然段。
。ㄋ模┱n文分析
一、節錄部分一開頭,就點出“三峽已經是秋天了。”作者接著抓住大江兩岸的橘柚樹寫秋,橘柚樹的葉子雖然還綠得發黑,然而枝頭已經掛滿了累累的果實,并且正由青變黃,散發出清香。這是一個成熟的季節、豐收的季節。用疏筆概寫三峽之秋,使人領略三峽成熟的氣息。
課文寫的是中秋這一天,作者按時間順序分別用“早晨”、“中午”、“下午”、“夜”這些詞語交代了時間,并且用這些詞語作為段落的開頭,劃出了時間的階段,明確地顯示了文章的層次段落。
1 、早晨。作者在這個特定的時刻抓住了三件景物的特點去描寫:露水——透明閃耀;峽風——徐徐清涼;太陽照耀下的橘柚樹——綠葉金實,閃爍著陽光。三峽之晨的景色特點是明麗。此段中也有動態描寫,如“橘柚樹上撒了一層潔白的霜”,“太陽出來,露水消逝了,橘柚樹閃爍著陽光”等。
2 、中午。主要寫長江在陽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鱗)、水勢(翻滾、呼嘯、奔騰)和反光(激蕩、跳躍的光輝,投向峭壁)。重點是動態描寫,它所顯示出來的三峽中午的特點是熱烈。
3 、下午。主要寫長江在黃昏中的色彩(青色)和江面上的倒影(兩岸峭壁的倒影,一齊擁上江心)以及長江的流勢(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小溪)。三峽黃昏的景色特點是平靜而輕緩。這一部分中,“峽里早升起一層青色的霧”、“兩岸峭壁的倒影”、“一條明亮的小溪”都是靜態描寫。不過這里的靜態描寫卻能給人動態的感覺,而作者寫的動態景物又能給人以靜態的感受。例如“兩岸峭壁的倒影”本來處于靜態,作者卻寫作“一齊擁上江心”,化靜為動;“江面”本處于動態,作者卻把它寫成“只剩下一線發光的天空”,又給人以靜感。靜中有動,動中含靜,動靜結合,作者描寫的景色有立體感。
4 、夜。這一部分作者寫了兩個自然段,前一自然段扣著“夜”寫了三種景物:漁火燈標接連亮起;長江眨著眼睛沉沉入睡;駁船的汽笛驚醒長江。后一自然段也緊扣住“夜”寫景,一寫這里山高、谷深、天小、月升得遲;二寫兩種對比得異常明顯的景物;月光、山影給人的特殊感覺,令人激動,感人至深。三峽夜間的景色特點是寧靜。
文尾用一句話點明了這一天“正是中秋”,呼應了開頭。
二、《三峽之秋》節選部分重點在寫中秋之日一天四時景色的變化,描寫景色的特點,除抓住景物在特定時刻的特點外,作者把對景物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交互結合使用,時而呈現靜態又時而表現為動態,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二自然段,三峽晨景作者主要是采用靜態描寫,如橘柚樹的露水像“潔白的霜,新鮮而明凈”,“橘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寫出了靜態中景物的色彩、形態,顯示出“明麗”的特點。但這靜態中又有動態,如從“露水閃耀著”到“露水消逝了”,從“太陽出來”到橘柚樹上“閃爍著陽光”,都顯示出露水和太陽的變化。第三自然段主要是動態描寫,如“陽光在水面上的跳躍”,長江“像一條錦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把它那激蕩的、跳躍的光輝,投向兩岸陡立的峭壁”,寫出了長江流水的動蕩、激烈,從而顯示出“熱烈”的特點。
本文中更為巧妙的是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緊密結合,表現在寫靜態的景物給人以動的感覺,寫動態的景物又給人以靜的感覺,從而更加突出景物的某種特點。如“兩岸峭壁的倒影”本來處于靜態,卻寫成“一齊擁上江心”,具有動態;“江面”本來處于動態,卻寫成“只剩下一線發光的天空”,呈現靜態。這樣就寫出江面變得窄小是由于倒影擁擠的結果,從而突出了黃昏中峭壁的高大和長江流水的平靜。再如,山是靜止的,卻“仿佛就要撲跌下來”,月光也是靜止的,卻像瀑布飛降,像素錦掛起,都是把靜態寫成動態,這樣反倒襯出了長江流水的動態。
相關知識
1 、 對方紀的評價
方的才氣很大,也外露。他的文章,不拘一格,文無定法,有時甚至文無定見。他常常是黨之所需,時之所尚,意之所適,情之所鐘,就執筆為文,洋洋灑灑。
文如其人,對方來說,尤其明顯。他的散文,視野很廣闊,充滿真摯和熱烈的感情。他的文字流暢而美麗,給人以淙淙流水的音響。(孫梨《方紀散文序》)
2 、關于《三峽之秋》
《三峽之秋》寫與 1956 年 10 月。同年,還寫過《長江行》、《枇杷山公園即景》等跟長江有關的文章!度龒{之秋》約萬字,分三個部分,主要是寫人事,寫秋景只是一個“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但這個引子有相對的獨立性,選為教材,也很完整。
3 、補充注釋:
。 1 )累累,音 l ě il ě i ,這里是指果實疊加在一起的樣子。
( 2 )云母石:礦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白色、黑色,帶有深淺不同的褐色或綠色。耐高溫,不導電,能分裂成透明的可以彎曲的薄片,是重要的電氣絕緣材料。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13
之四
佚名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4、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三峽秋天的景色特點。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去游覽世界聞名的風景區——三峽。(看錄像)看后簡單說說三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去三峽旅游過的同學還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談。
二、檢查預習
讀生字:橘(橘樹)駁(駁船)
學生互相解詞:
搖曳:搖動。
呼嘯:發出高而長的聲音。
三、默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
1、邊讀邊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劃出體現順序的詞語。
2、課文描寫了一天中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
3、讀讀文章開頭和結尾的話,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時教師進一步提示:課文描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讀一讀,說說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別重點寫了什么景物,寫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劃出重點詞語。全班討論,得出結論:
。1)早晨重點寫橘柚樹,寫樹上露水的變化(由像潔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陽照耀下的色彩(綠葉金實),顯示了三峽之晨的特點:明麗。
。2)中午重點寫長江,寫長江在陽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勢(翻滾、呼嘯、奔騰),輝映峭壁,峽谷波光蕩漾,顯示了三峽中午的特點:熱烈。
。3)下午重點寫霧,寫青色的霧使峽里黃昏來得特別早,峭壁的倒影使長江變成小溪,顯示了三峽黃昏的特點:青色而透明。
。4)夜先寫長江,寫長江的寧靜(沉沉欲睡),寫長江的偶然被驚動(駁船駛過時,漁火和燈標輕輕地搖曳),顯示了三峽夜間的特點:寧靜。重點寫峽谷,寫三峽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峽谷特點,寫月亮的出現、色彩和形態。寫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錦”,突出三峽特點:寧靜而神秘。
小結:本文語言流暢、優美,請你讀讀你喜歡的段落。
五、指導朗讀
1、朗讀的時候還應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來讀。在讀不同的段落時注意語調、語速的變化。例如讀早晨的三峽,語調應是輕快的,這樣才能把三峽明麗的特點展現出來。讀中午的三峽,語速應快一些,語氣是熱烈的。讀夜晚的三峽,語速應慢下來,體現三峽的寧靜之感。
2、朗讀練習
附:板書設計
14 三峽之秋
早晨——橘樹明麗
中午——長江熱烈
下午——霧青色而透明
夜晚——長江寧靜
峽谷神秘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語,積累美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學習課文,把握三峽景物在一天中的不同特點。
2.引導學生欣賞文章優美、清麗的語言;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寫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抓住文章的感情脈絡,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對長江、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激發學生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難點 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及具體描寫景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
2.帶領學生掃清字詞障礙,積累美詞佳句
3.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三峽秋天的美 重點難點 了解三峽秋景的美,學習課文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三峽群峰秀麗、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古往今來,關于它的詩作竟然有近萬首。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就曾寫過《早發白帝城》這首詩,三峽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無數文人墨客駐足流連,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三峽,領略三峽秋天的神韻。
二.初讀課文,了解寫作順序 三峽之秋就是三峽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峽的秋天是怎樣的呢?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筆下的三峽之秋。 (生自由讀課文) 誰愿意說說,作者眼中三峽的秋天是怎樣的? 我覺得是美麗的。 三峽秋天的美充滿了什么氣息?是一種什么樣的美? 成熟的秋天的氣息;一種成熟的美。 你從哪兒找到成熟這個詞的?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是的,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峽秋天總的特點:成熟美,那三峽秋天的這種成熟美又是通過哪些景物體現出來的呢?我們一齊來讀讀第一段。 (生齊讀課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重點描寫了哪種景物,都寫了它們的什么? 重點寫了橘柚樹,寫了橘柚樹的葉子和果實。 那綠得發黑的葉子,那由青變黃的果實都散發出秋天的成熟的氣息。那三峽秋天的這種成熟美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體現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再來瀏覽全文,并畫出相關詞語。 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時間詞有早晨、中午、黃昏和夜晚。
三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三峽秋天的美景 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再現了三峽秋天的美景,在一天的不同時段,三峽風光各異,各具特色。就讓我們迎著晨光出發,來到三峽,你將看到怎樣的景象呢?同學們在文中找找三峽秋天的早晨有什么特點?自由讀一讀,并畫出相關語句。 我覺得三峽的秋天是明麗的。我從“透明的露水露水閃耀著“這句話感受到了一種明亮和美麗。 我從“橘柚樹上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感受到了。閃爍著陽光,特別明亮,而綠色的葉子,金色的果實當中感受到特別美麗。 橘柚樹上透明的露水,閃爍的陽光,綠色的葉子,金色的果實,正好構成了一幅明亮的三峽晨景,能通過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早晨的三峽是明麗的,其它時段的三峽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現在請你默讀課文的3~5自然段,并畫出相關語句。(生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
中午的三峽是熱烈的。我從“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感受到長江的熱烈。這時的長江很有氣勢,波滔翻滾。在其它兩個時段也有對長江的描寫,你能找到嗎?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小溪。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自由讀讀這三句話,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前兩句運用了比喻,后一句是擬人。
表現的景物的特點一樣嗎?不一樣,第一句表現了長江中午的熱烈,第二句表現了長江黃昏的平靜,第三句表現了夜晚長江的寧靜。同樣是寫長江,由于作者巧用修辭手法就表現出景物不同的特點。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長江中午的熱烈,全班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及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三峽秋天很美。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感受三峽秋天的美。
二、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在其它兩個時段中還描寫了哪些景物? 還描寫了霧。 霧給你一種什么感覺? 朦朦朧朧的感覺。 還有哪些景物? 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還有過路的駁船。 駁船的汽笛響起,豈不是打破了夜的寧靜?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 更突出了夜的寧靜。 這種寫法叫做以動襯靜。你瞧,那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多像長江朦朧的睡眼呀!能讀出這種靜謐的感覺嗎? (生齊讀第5段) 這一夜正是中秋之夜,這樣的夜晚有一樣景色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F在請你聽老師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邊聽邊想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我仿佛看到了一輪皎潔的月亮正從天邊升起。 我仿佛看到了一座霧蒙蒙的山上掛了一輪圓圓的月亮。 我仿佛看到了一輪明亮的月亮,月亮里的嫦娥仙子正在翩翩起舞。 同學們可真有想像力,這么美的月色你想用一個什么樣的詞來形容呢? 皎潔、美麗、神奇、神秘、陶醉------- 把你們的感受融入到你們的讀書聲中,齊讀“這時--------------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起!
三、總結拓展,升華主題
思考: ⑴.在美讀課文中我們盡情陶醉在三峽之秋的美景中,流連忘返。那么作者在字里行間傳遞了怎樣的感情? (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⑵.同學們想一想,結尾去掉行嗎?為什么? (照應開頭,具體說明作者觀察到的三峽之秋的時間。)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在三峽渡過了一整天,回顧整個行程,留在你腦海中最美最深的畫面是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地表達出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三峽之秋的美。(⑴。溫柔的陽光,橘柚的清香,清新的空氣,奔騰的江水。這里是世間桃源,人間圣地。⑵、這里有最神秘的夜晚,有奔騰的江水,有最清爽的早晨,這里是美麗的地方。中秋到,來三峽,來天堂。⑶、三峽風光無限好,浪花送你到巫峽。午后三峽靜而緩,月光朦朧似流水。)
五、作業設計
回家后,請你做一做小導游,將你領略到的三峽美景介紹給爸爸媽媽。
六、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人教版 篇15
14*三峽之秋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3、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
教學難點 :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 搜集關于三峽的資料 錄音帶
一、導語 :
三峽像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交流搜集到的關于三峽的資料。
二、以讀為主,讀中探究
1、自主讀書
要求:(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2、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
如: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再讀釋疑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三、指導朗讀
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讀。自由吟讀,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把優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讀出來。
四、結束語:
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介紹了三峽一天的美景,使我們認識到了三峽不同時間的美麗,學習作者這種寫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也變得條理清楚。
五、作業 :
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