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征友啟事》教案(精選4篇)
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征友啟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通過比較兩張《征友啟事》的異同,明白說話不同,帶來的效果也不同的道理。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比較兩張《征友啟事》的異同,理解其中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牛、馬駒、花貓、獵狗、山羊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
1、同學們,平時你們喜歡跟好朋友們玩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呀?(引導:一起玩耍,一起學習等)
2、有朋友的感覺真好。
有一頭孤獨的小牛,它也想有個朋友,便寫了一張《征友啟事》(邊師板書:征友啟事)
3、齊讀題目,讀了題目,你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引導理解:“征”這里是“找”的意思,“征友”就是找朋友。
設懸念:小牛想找個稱心的朋友,它是怎樣寫《征友啟事》,結果是怎樣的?想知道嗎?不過呀,我們昨天學習了生字詞,小牛想考考大家對字詞掌握沒有。
二、復習生詞
1、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
2、大家讀得真不錯,相信待會把這些詞寶寶放回課文里,大家一定能把課文通順、讀流利。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邊聽邊思考:
小牛寫了幾次《征友啟事》,每次的結果怎樣?
2、反饋歸納: 小牛寫了兩次《征友啟事》,第一次一個朋友也沒找到,第二次找到了很多朋友。
過渡:小牛的《征友啟事》究竟是怎樣寫的?為什么第一次一個朋友都找不到,第二次卻找到了很多朋友?下面我們先來了解第一張《征友啟事》的內容和結果。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了解第一張《征友啟事》的內容及結果。
課件出示 :
1、自由大聲讀課文1——3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從這幾個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反饋情況,引導理解
(1)隨機出示第一張《征友啟事》(貼在黑板所畫好的大樹上)
(2)指名讀
(3)征友啟事剛剛貼出,有哪些小動物跑來看呀?(據回答板書:山羊、獵狗、花貓、馬駒)
(4)出示句子:征友啟事剛剛貼出,山羊、獵狗、花貓、馬駒都興奮地跑過去看。(引導:興奮,你可以換哪個詞來理解 ?指導朗讀 )
(5)指名扮演:山羊、獵狗、花貓、馬駒。(由其他同學邊讀句子,他們跑出來,引導注意“興奮、跑”)
(6)問:你為什么那么開心地跑出來?(讓學生自由回答)
(7)讀征友啟事的內容。
(8)出示:可是,看完了,又一個個搖著頭走了。(出來的幾個學生表演,其他同學朗讀)
(9)在坐的同學,你有什么問題想問這些小動物? (引導:山羊可以……可以……可以……卻不會耕田,獵狗可以……可以……可以……卻不吃草……
(10)指導朗讀,讀出從興奮到失望的語氣。
小結:是呀,小牛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卻沒考慮到別人的實際,結果一個朋友也沒找到。
3、小牛連一個朋友都找不到,多難過啊,于是跑到老牛那去訴苦:
出示:唉,世界這么大,我怎么連一個朋友都找不到呢?
過渡:老牛教了他什么辦法,第二張征友啟事是怎樣說的?為什么這次小牛可以交上許多朋友呢?
(二)學習第二張征友啟事的內容和結果
1、自由讀課文第6自然段—結尾
2、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二張征友啟事
(1)指名小組讀
(2)出示兩張征友啟事,自由讀,比較異同
(3)指名反饋
A、兩張征友啟事都是小牛想找朋友
B、第二張征友啟事多了三個“或者”和“其中一點”
C、引導理解第二張征友啟事的意思: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也就是說:能……,不能……可以做他的朋友,能……,不能……也可以做他的朋友
D、齊讀第二張征友啟事
4、因為山羊能陪小牛一起吃草,獵狗可以陪小牛玩耍,花貓可以陪小牛曬太陽,馬駒能陪小牛一起學耕田,因此,他們都和小牛交上了朋友,你們瞧(出示課件)牛欄前便熱鬧起來了。
出示句子:
山羊說:“我同你一起吃草!”
獵狗說:“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貓說:“我陪你一起曬太陽!”
馬駒說:“我和你一起學耕田!”
比較并理解“同、跟、陪”它們都是“和”的意思。
教師小結:你看,我們中國的漢字真是豐富多彩呀!同一個意思卻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達,真有趣!我們在寫話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這些細節之處,會讓我們的文章更精彩。來,我們分組來讀讀這四句話。一組讀山羊的話,二組讀獵狗的話,三組讀花貓的話,四組讀馬駒的話。
四、總結全文
1、學了征友啟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我們交朋友時要注意什么?
3、小結:朋友能和我們 一起克服困難,驅除寂寞,享受快樂,如果我們交朋友時既能考慮到自己的需要,又能考慮到他人,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板書設計:
10 征友啟事
山羊 吃草
獵狗 玩耍
小牛
花貓 曬太陽
馬駒 學耕田
交友時既要想到自己的需要,又要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
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征友啟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字,會寫8個字,會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在朗讀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4.通過區分兩次的征友啟事內容的不同,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求同存異”才會交到朋友,引導學生正確交往。
教學重點、難點:
會認14個字,會寫8個字,會自主積累詞語。
通過區分兩次的征友啟事內容的不同,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求同存異”才會交到朋友,引導學生正確交往。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的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10課——板書課題《征友啟事》
讀題認識“征”“啟”字,學生讀題質疑
1.什么是啟事?
2.誰給誰寫征友啟事?等等。
二、學生自由讀文
三、教師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聽后告訴老師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還有哪些疑問,都可以說出來,提出來。學生積極發言)
四、解決問題
1.小牛為什么要征友?出示詞語卡片“孤單”說話。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學會區分兩個不同的啟事,區分他們的不同之處。(教師分別出示兩種不同的啟示)
在讀啟示的過程中教師指導認識
朝夕相處 耕田 垂頭喪氣 悶悶不樂
3.兩種不同的啟示分別有什么效果?
學生結合課文進行表演,表演中認識詞語“獵狗”“馬駒”“學習”“興高采烈”
五、有情朗讀課文
六、小結
請你寫一個征友啟事,想象怎樣寫,能讓你叫到更好的朋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齊讀課文
二、游戲——尋找好朋友
方式:教師讀出語聲字有關的句子,學生在文章中找出來,并找出與生字有關的詞語及要認識并要求會寫的字。并及時指導朗讀句子。
例:
教師:小牛很孤單,一心想找個朋友。
學生:找到句子后,圈處詞語“孤單”重點認識“單”字,相同的方法學習所要認識的生字。
單 張 做 離 教 貓 習
三、游戲識字“我的朋友多”
小組進行交流我是這樣記住這些字的。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讀文
二、游戲(聽寫生字)
三、作業
書寫生字
四、拓展思維
編演課本劇——《找朋友》
五、小結
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征友啟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征友啟事”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發現每個人的優點。與人合作才能結交許多好朋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
2.讀懂課文。
教學難點:
1.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2.體會小牛犢的兩次征友為什么回有不同的結果。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 現場調查,導入新課
1. 現場調查:你有幾個好朋友,這幾個好朋友分別有什么優點?
2. 小牛犢怪孤單的,他一心想找個好朋友,他找到好朋友了嗎?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快樂書屋。
二. 自由讀課文,自主感知。
1.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 小組互動小組內互讀課文,比一比,看誰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
3. 集體交流討論:小牛犢兩次正友會有不同的結果。
三. 自主合作,表演結合。
分角色表演
四. 檢查識字
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征友啟事》教案 篇4
一、師范讀課文。
二、引導質疑。
昨天讀了課文,剛才又聽了老師讀課文,老師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
誰寫了征友啟事?
為什么寫征友啟事?你孤單的時候,是怎樣做的?
課文中的征友啟事是怎樣寫的?如果你來寫,知道寫了嗎?
幾則征友啟事?兩則啟事有什么不同?內容不同,結果不同。
小牛寫的征友啟事起作用了嗎?起作用了,小牛找到了很多朋友。
你從小牛的征友啟事中得到什么啟發?
三、為什么寫征友啟事?你孤單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四、兩則啟事有什么不同?內容不同,結果不同。
1、內容。
默讀兩則啟事,3自然段和6自然段,用筆畫出不同的地方。
朝夕相處 一起吃草 一起玩耍 一起曬太陽 一起學耕田 做到以上幾點
一起吃草 或者一起玩耍 或者一起曬太陽 或者一起學耕田 做到以上一點
比較兩則啟事,你發現了什么?(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結果。
不同的內容當然帶來不同的結果。分別是什么?悶悶不樂--興高采烈
這兩個詞的意思正好相反,你選擇其中的一個說一句話。
3、學習第3自然段。
我們一起看看小牛“悶悶不樂”的場景。齊讀第3自然段。
指導讀“可是,他們一個個興致勃勃地走來,又一個個垂頭喪氣地離開。”
4、學習第4自然段。
小牛悶悶不樂,就去找老牛訴苦,“訴苦”是什么意思?(訴說痛苦)
誰來讀讀小牛說的話?
奇怪:這么大 一個
氣憤
傷心
5、第二則征友啟事貼出后,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呢?
分角色讀山羊、獵狗、花貓、馬駒的話。
五、練習
小牛從一個朋友也找不到,變成有了許多新朋友。這是為什么?你受到什么啟發?
(交朋友,不要要求太多,要求太多會找不到朋友。交朋友,不但要考慮自己的需要,還要考慮別人的需要,否則會找不到朋友)
你能學著小牛一樣,為自己寫一則征友啟事嗎?
老牛聽了小牛的話,會對小牛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