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精選15篇)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實驗(游戲)的經過,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3.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4.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預習學案
一、我會讀
1.成功 實驗 灌水 繩子 茶杯 危險 順利 代表
激動 獲得 鉛錘 不假思索 教育家
2、給下面的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jiǎ jià jì xì
⑴小女孩不假( )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坪伲 )要到了,我們可高興了。
⑶三個小鉛錘上都系( )著繩子。
、犬攧e人誠懇地對你說“對不起”時,我們應該說:“沒關系( )”。
二、思考:教育家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實驗?
教育家讓三個學生 ,三個學生 ,
最后游戲 。
四、我不解(在預習中還不明白的問題,請寫下來)
導學案
一、實驗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實驗嗎?今天我們再來做個實驗吧!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兩組各三位學生上講臺做實驗。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交流匯報預習學案:
二、出示導學案
1.自讀課文,小組內交流:
這個實驗以前失敗過嗎?
這次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從哪知道的?用 畫出來。
2.交流匯報:”
為什么爭著拉就拉不出來呢?為什么爭?
屏幕出示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三、深入探究:
1.實驗的規則是什么?請生宣讀實驗規則。
師引導:教育家為什么要向井里灌水?(生想象水帶來的危險,制造緊張氣氛,如洪水、海嘯……“危險”來了)
2.那接下來,他們三個是怎樣完成這個實驗的呢?
引導重點體會: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這重要的一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小女孩當時是怎么想的?(過渡讀:有了危險,讓別人先出去)
指導讀小女孩這一句又輕又快。(原因:你想讓教育家聽見嗎?時間緊張。
2.順勢引領:太棒了,請聽題:小女孩為什么等到教育家喊“二”時才對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教育家在喊“一”的時候,小女孩在干什么?
如果教育家喊完了“三”,他們還沒拉出鉛球,將意味著什么?
小女孩選得了“我最后”就等于選擇了什么?
3.這時候你想對這個小女孩說點什么嗎?
4.如果這是你就是那個同伴,你不服從安排,玻璃球能出來嗎?實驗能成功嗎?實驗的成功靠一個人行嗎?兩個人呢它需要三個人的?
合作讀4、5、6段(出示屏幕:分角色朗讀課文)
4.實驗成功了最高興的是誰?指導讀教育家成功后的高興。
5.教育家為什么要做實驗呢?
四、再次交流收獲。
1.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2.說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
五、榜樣力量,品德教育
看地震時的視頻。
六、拓展活動
請你寫幾句話來贊美一下課文中的這位小女孩。寫好后和同學交流,也可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課堂檢測
一、看拼音寫詞語。
jiào yù shùn lì wēi xiǎn jī dòng
( )( )( )( )
huò dé píng zi bù jiǎ sī suǒ
。 )( )( )
二、比一比,再組詞。
錘( ) 利( ) 驗( )
垂( ) 麗( ) 撿( )
三、寫出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思索 --( ) 獲得 --( )
反義詞: 危險 --( ) 成功 --( )
四、閱讀理解。
1.教育家問這個女孩:“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么?”女孩如實告訴了他。
(1)“如實”的意思是 。
。2)小女孩如實告訴了教育家什么?
2.“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教育家又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1)從“不假思索”可以看出小女孩 。
。2)女孩不假思索地說:“ 。”
這里的危險指的是 。
(3)女孩這么做可以看出她真是一個 的
板書設計
先人后已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團結合作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會寫“堵、獲”。
2、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
1、師:今天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實驗好嗎?
2、課件出示:
實驗器材:一個瓶子 三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chuí)
實驗要求: 老師把三個小鉛錘(chuí)分給三個同學,請你們拿著繩子頭,先后把鉛錘放到瓶子里。假設這個瓶子是一口井,不過現在井里沒有水,你們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過會將會發大水,請你們以最快的速度逃離井底。
3、 教師讀要求,隨機提出:
、僬J讀“小鉛錘(chuí)”的錘(chuí)字。
、谡垖W生再次自讀實驗要求。
4、指名進行實驗。
二、實驗小結。(根據實驗情況隨機小結。)
三、引出新課。
1、師:有一位教育家,曾經找了許多所學校,給不同學校的孩子們做了這一個實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是怎樣開展這個實驗的。
2、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輕聲朗讀課文,并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同時想一想,課文哪幾段向我們介紹了教育家找來學生做實驗并向大家提出了實驗要求?
3、交流并出示課件:
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請校長找來三個學生,讓他們做個游戲。
這位教育家從手提包里拿出一個瓶子,又取出三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個小鉛錘分給三個學生,讓他們拿著繩子頭,先后把鉛錘放到瓶子里。
他對三個學生說:“這個瓶子是一口井,不過現在井里沒有水。你們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井口很窄,依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闭f完,他又問:“記住了嗎?”三個學生齊聲回答:“記住了!4、學習一到三段。
①你能正確的朗讀1到3段嗎,請試一試!
②指名朗讀,檢查評價。
、勰銈儼l現了嗎?其實在實驗的準備階段,作者運用了許多表示動作的詞語,自由朗讀,然后指名交流并 板書:
板書: 拿出 取出 放在 分給 放到
、苣隳芨鶕@些動詞,用上“先……再……接著……然后……”的順序說說實驗的要求與準備嗎?
。ㄗ杂蓽蕚,再指名交流,同桌一起說說)
⑤師:同學們,你們注意到了嗎,教育家為什么提出要“先后把鉛錘放到瓶子里。”?
。ń涣骼斫猓喝绻U錘一起放,是放不進去的。)
(師:是啊,一起放是放不進去的,由此你是否想到一起拉會導致什么結果?
“拉不上來”所以鉛錘從“井里”拉出來也必須做到怎樣的順序?先后順序)
、迬熜〗Y:看來,我們的很多同學是聰明的,能咬文嚼字,從“先后“一詞中找到了實驗成敗的關鍵。現在讓我們一齊來讀讀這三段話。
、邘煟鹤詈螅膶嶒灲涍^和結果是怎樣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自然段讀一讀。(指名朗讀)
5、出示4到6段。
①自由朗讀,說說實驗的結果。
、谥该涣鳎 板書:成功的實驗
師引出:本課課題, 板書:一次成功的實驗 并指導朗讀課題。
③聯系4到6段說說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師小結并歸納整理板書)
有序
板書:一次成功的實驗 謙讓
合作
、苤笇Э凑n文插圖,說說實驗的過程,小結成功的原因。
、輲煟褐鹨恢笇Ю首x教育家和女孩說的話。(重點指導“喊”與“輕聲”)
、藿涣鳎喝绻M行對話朗讀,我們應該怎樣朗讀教育家和女孩的對話。
。ㄖ笇W生搞清應同時朗讀兩者的對話,并進行朗讀練習。)
看課件:危險!快上來!一……二……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邘煟菏前。粚W生就是在這樣一個緊張的氛圍中沉著、冷靜、有序而又出色的成功完成了本次實驗。你們敬佩他們嗎?
⑧現在咱們就帶著一種對他們的贊賞之情再次朗讀4到6段。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3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瓶、繩、茶、險、索、激、堵”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我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我能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學習重點: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瓶、繩、茶、險、索、激、堵”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我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我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的脈絡。
一、課題導入。
假如你和你的朋友在家里,突然地震了,大家都想跑出來,這時候你會怎么做呢?讀一讀《一次成功的實驗》,會對你有所啟發。
看到題目,讓我產生了一些疑問:
。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我要把讀課文讀一遍,用學過的方法識記生字,讀準字音,并正確寫出來。
2、我要認識: 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這些詞語。并用喜歡的辦法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3、我要認真看老師范寫下列生字,并書空幾遍。
瓶、激、茶、險、索
三、熟讀課文。
1、我要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我要給我的好朋友把課文讀一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四、感知課文內容。
1、讀課文,我知道了課文講了:
的故事。
2、通過讀課文我知道課文是按照 、 、
的順序寫的。
五、達標測評
1、看拼音寫詞語。
wēi xiǎn shùn lì sī suǒ huò dé jī dòng
( ) ( ) ( ) ( ) ( )
2、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 )( ) ( )( )
系 假
( )( ) ( )( )
3、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窄——( ) 危險——( ) 順利——( )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讀懂課文,了解實驗的過程及結果,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2、我要練習用不同語氣讀人物對話。體會“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
學習重點:我要讀懂課文,了解實驗的過程及結果,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學習難點:我要練習用不同語氣讀人物對話。體會“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
學具準備:做實驗用的小鉛錘、瓶子等。
一、復習檢測
1、我要把課文讀給同桌聽。
2、同桌互相聽寫容易出錯的生字。
二、 緊扣主線,研讀課文。
1、我要把課文帶感情的讀一遍,知道課文是分三個部分寫的:實驗的準備、實驗的過程、實驗成功的原因。
實驗的準備:( )自然段到( )自然段。
實驗的過程:( )自然段到( )自然段。
實驗的成功:( )自然段到( )自然段。
2、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我能找出描寫小姑娘的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句。能理解這些詞句的意思,并能帶感情的讀一讀。
三、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品德
1、我們在小組內做實驗,得出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小組出現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小女孩讓實驗成功的原因:___________。
3、實驗成功后教育家很激動,我要和同桌分角色讀一讀。
。ㄐ√崾荆何夷茏x出教育家激動的語氣,也能讀出小女孩不假思索的語氣。)
4、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由此我想到: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提示:英雄人物的事跡)從這句話我感到小女孩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孩子
5、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4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或抄寫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2、一個瓶子,三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一懷水。 第一課時
一、做實驗,揭示學習目標
1、教師組織學生做課文中的實驗,如果實驗成功了,請學生總結為什么會成功;如果實驗不成功,師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為什么沒有成功?
2、揭示課題:實驗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出示課題并齊讀: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檢查預習
1、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讓學生說說這些生字詞哪些你已經認識了,是怎么認識的。教師即時表揚主動識字的學生,推廣他們識字的好方法。
2、多種形式讀生字和新詞。
3、指名學生讀文,讀后請學生互相指正。
三、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把課文讀兩遍。
2、請學生說說這次實驗的過程。
四、自主閱讀
1、學生讀文,畫出感興趣的語句,讀讀想想,從這些句子中悟出了什么?
2、小組內交流,組長整理意見,準備下節課全班交流。
五、指導寫字
1、師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2、在這么多的生字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字?請學生上黑板演,并說說這個字的注意事項。
3、學生寫字,教師即時評價。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用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2、聽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聽寫后學生對照詞語表自行批改訂正。
二、交流感悟
1、組織學生交流上節課自讀自悟的收獲。
2、教師相機出示以下重點句子讓學生談體會:
、拧∫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⑵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⑶ 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所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提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理解第三段話的時候,引導學生抓住“激動”來體悟句意。如,這位教育家怎么激動?他為什么激動?
三、分析原因
1、組織學生討論:
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
學生可以前后4人一組,也可以找好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的結果: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認識到,實驗能夠取得成功,是由于小女孩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而且她在遇到危險時能沉著果斷地安排,也是由于三個同學能密切配合。
四、感情誦讀
1、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課文:
讀完后互相評一評,提提改進的意見,特別是怎樣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2、小組賽讀:
各小組開展朗讀比賽,看看哪組讀得好。老師和其他學生做評委。
五、擴展練習
讀了這個故事你相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寫在日記本上。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5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進行的一次意外危險時刻的心理測試實驗。實驗的成功反映了三個學生懂得要團結,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質。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要在三個學生中做個游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在這部分先講實驗前的準備,取出實驗用品;再講教育家向三個接受實驗的學生說清實驗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講實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為小學生的優秀品德使他的實驗第一次成功而萬分激動。
1.讀課文,知道教育家給小學生做了個什么實驗。
2.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并從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果。(三位學生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著繩子不假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說說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著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說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閱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為什么會獲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1)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討論:她為什么這么說?她當時怎么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三個人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產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脫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后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脫離危險。)
(2)“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協作,緊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著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分組討論。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么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里有他人的優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著別人。)
四、總結。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6
課文的題目是《一次成功的實驗》,課文內容很簡單,通過閱讀就能夠理解這次實驗是怎樣成功的。我們要學習的重點就是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次成功的實驗,我們從小女孩身上學到了什么;今后在生活中我們怎樣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實驗成功的原因:小女孩懂得謙讓。在關鍵時候,先讓同伴出去,自己最后走。
小女孩反應迅速,十分聰明。通過她做這次成功的實驗,我們知道她平時就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孩子,所以才能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成功地完成這次實驗。
生活中我們也要養成“禮讓”的好習慣,尊重他人,學會謙讓。
課文內容分析
課文主要講了一位科學家來到一所小學,請校長找來三個小學生,讓他們做個小游戲的事。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以此做為開頭。
第二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講了做游戲(實驗)的經過。第二自然段寫了科學家拿出實驗用的器具:一個瓶子和三個系著繩子的小鉛錘,讓三個孩子拿著繩子的一頭,先后把鉛錘放到瓶子里。第三自然段寫了實驗的方法。瓶子代表一口井,小鉛錘代表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第四自然段寫了一個女孩低聲和同伴商量,并說自己要最后一個出來。第五自然段講了三個學生順利地把小鉛錘提了出來。第六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寫了教育家與小女孩的對話。教育家很好奇地問小女孩剛才說了什么?并問她為什么這樣做?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睆闹形覀兛吹搅诵∨⑸砩系膬炐闫焚|,有了危險,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謙讓別人。
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教育家對這次成功的實驗的肯定。從他激動地抱起小女孩和對校長說的話中,我們知道他十分喜歡這個小女孩,并對這次試驗的成功感到十分高興。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順利、不假思索、激動”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4.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實驗(游戲)的經過,通過分析人物動作、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懂得實驗“成功”的真正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準備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流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看哪一組能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拿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成功的原因和失敗的原因。
3.小結、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板書課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導入: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明確要求
1.出示閱讀提示:
聽課文朗讀,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課文范讀。
2.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的事。
過渡:剛才聽了課文范讀,現在老師想聽一聽同學朗讀課文。
3.老師重點指導下面兩個詞語:
鉛錘:chuí。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4.自由讀課文,在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讀出感情。
5.了解課文內容。指名說一說外國教育家給我國小學生做了一個什么實驗?
6.小組合作討論: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分組反饋討論結果。
重點指導: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從這幾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
(2)“教育家問這個女孩:‘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么?’女孩如實地告訴了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教育家又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讀了這幾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8.再次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悟,通過讀書來幫助學生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反饋的結果不強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俊
三、作業
1.抄寫課文中精彩的詞句。
2.回家和小伙伴們做做這個實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2.理解重點詞句,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展示朗讀才能。指名讀課文,小組開火車讀。
2.評價朗讀情況。(學生評價,教師評價)
。1)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2)在大家朗讀時,有讀得不準的生字和詞,我們再來復習一下。
(3)出示生字詞:開火車讀,然后評價認讀情況。
二、再讀課文,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小組內完成下列作業。
(1)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準備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的原因的。
。2)完成下列練習。隨機板書:準備階段、實驗階段、成功的原因。
a、實驗的準備:( )自然段──( )自然段
b、實驗的過程:( )自然段──( )自然段
c、實驗成功的原因:( )自然段──( )自然段
d、這個實驗是誰讓做的?
e、實驗有哪些準備?
f、實驗怎樣算是失?(口答)
g、實驗怎樣才是成功?(口答)
。3)指導分段。
(4)這個實驗是誰讓做的?(明確做實驗的人)
。5) 實驗有哪些準備?(學習第3自然段,找出有關詞)依次、迅速、提(板書)
。6) 實驗怎樣算是失。浚ú荒苎杆倮觯
(7) 實驗怎樣才是成功?(迅速依次拉出)
。8) 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說的,用“-- ”畫出, 怎么做的,用“ ~~”畫出,(重點句一一分析)
理解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理解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引導學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7) 說說他們實驗成功的原因。(口答)(板書)團結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8) 實驗成功后,教育家做了什么?說了什么?用“ ____”畫出。
激動 抱 好久 放
(原因是教育家的話)
理解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9) 我們從小女孩身上學到了什么: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
三、品讀感悟。
1.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2.重演課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3.擴展練習
教師講故事進行延伸:“同學們,這是一個小實驗,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現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在報紙上看到的真實故事: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井下采煤隊的工人叔叔正在緊張地施工,他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突然,‘喀—嚓—嚓'驚天動地一聲巨響,四十多位工人叔叔抬頭望去,一大片煤搖搖欲墜,眼看就要掉下來了,‘快-跑!'有的喊叫著,有的開始急匆匆地向狹小的只容得下一個人的井口沖擠去,‘不要慌!'在這生死危急的緊要關頭,一位隊長挺身而出,他是怎樣使這個隊脫險了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續編下去。”
4.學生續編故事,思考:想到了什么?
四、作業設計
找一找通過合作、團結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講給大家聽。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
《一次成功的實驗》講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許多次卻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課文可分為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敘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課文內容乍看簡單易懂,但細細咀嚼,卻覺得很難達落實課文的重點難點。“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是文中的女孩兒不假思索說出的話,其實也是她內心世界真實的想法,如果她當時有絲毫的猶豫,那么實驗的結果便是失敗。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這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特別是在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中,到處都是唯我主義論。如何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感悟文本,受到心靈的洗滌呢?
結合實驗,我讓學生先了解課文中的實驗是一個怎樣的實驗,然后分析實驗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都很簡單,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讓學生著重抓住小女孩說的第一句話和“不假思索”一詞,體會女孩內心的想法,感受她沉著冷靜、處事果斷,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質。本課的突然特點是對話較多,學生在朗讀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組織學生討論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語來深化學生的理解。例如:“順利”、“不假思索”兩個詞語。學生通過上文下應該不難理解。我們抓好這幾個詞語多加擴展,讓學生抓住并體會,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這樣的意識已經扎根在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于此。
課堂上,當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中已經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了進一步拓寬本課的知識,我又進行了延伸:“同學們,這是一個小實驗,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F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在報紙上看到的真實故事: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井下采煤隊的工人叔叔正在緊張地施工,他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突然,‘喀—嚓—嚓'驚天動地一聲巨響,四十多位工人叔叔抬頭望去,一大片煤搖搖欲墜,眼看就要掉下來了,‘快-跑!'有的喊叫著,有的開始急匆匆地向狹小的只容得下一個人的井口沖擠去,‘不要慌!'在這生死危急的緊要關頭,一位隊長挺身而出,他是怎樣使這個隊脫險了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續編下去。”
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都紛紛舉手發言:“老師,我認為他們拉著繩子一個接一個地出去了。”“我認為這位隊長叔叔就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讓叔叔們發揚先人后己的精神,按次序出去了。”正在其他同學不約而同地點頭贊同的時候,有個學生高高舉起了手,迫不及待地脫口而出:“老師,您講錯了!出現這種事故,不需要往井口跑!”
這是一個比較“另類”的聲音,語氣中充滿著執著與果斷,一語驚人,聽課的教師都在下面竊竊私語,我一時驚慌失措,心想:我親眼在報上看到的,還會是假?分明是……
來不及多想,我懊惱地回答:“希望你能認真聽講,老師問的是這位隊長是怎樣使這個隊脫險了呢?”這個男孩剛想張開的嘴又閉上了,默默地坐了下來,沮喪的神色中仍舊透著不服。
課后,在評課中,大家又談到了這個小男孩提的問題,在唇槍舌劍的激烈爭論中,有位教師提議:“我們不妨把這個小男孩叫來,問問究竟他是怎么想的?”
小男孩被請了進來,他膽怯地在大家的詢問中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我爸爸就在煤礦的井下工作,我經常聽他和媽媽談井下的事故。井下可大了!爸爸說遇到這種事,首先要冷靜,不要慌!讓大伙兒疏散,離開一定距離后,請有經驗的叔叔敲幾下,看煤里面是不是空的,就可以確定該怎樣處理了。”聽了他的話,老師們都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孩子自豪地笑了,神采中多了幾分自信。我的心如同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齊涌上心頭。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曾說:“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無論小男孩處理事故的方法是針對大煤礦,還是我講的情況發生在小煤窯。這個敢于大膽質疑的小男孩,最終讓我深切地認識到:身為教師,在課程改革的今天,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更要備生活,要學會從生活中挖掘內容,為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
同時,對于我們教師而言,教學本身應是一種對話,對話過程應是師生平等、相互學習的過程,要相信:作為兒童,孩子們有自己的五彩世界,他們的獨特思維與想象有時還會讓我們這些當老師的望塵莫及。作為教師,要多幾分耐心,聽孩子充分陳述自己的理由,這樣不僅能增長見識,還會激發更多的學生留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去大膽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8
1、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準備實驗用的瓶子、小鉛錘(或用小石塊代替)。
2、本課要求認的字不多,注意“錘”是翹舌音。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都較為復雜,教師關鍵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個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繩、險、順、堵”都是左右結構,但兩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后再書寫!拔!弊值牟灰獙懗伞八取薄
3、本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大體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下面的兩個問題讓學生讀課文時思考討論: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詞語來深化學生理解。例如,“順利”“不假思索”兩個詞。“順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教師可以聯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話來幫助學生理解,“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這實際上是為“順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課文的語境中,“順利”實際上含有“迅速的,沒有任何阻礙的”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的,學生通過上下文應該不難理解。教師應該抓住這個詞適當拓展,讓學生想象女孩說話時的神態,并體會她的思想品質。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扎根于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于此。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領悟課文中一些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例如,“這位教育家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边@句話主要講了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動了。由于句中使用了“激動”和“好久”等詞語,才使句子表達的情感更加強烈。
課文有較強的現場感,可以在上課之前或上課之后,讓學生按照教育家做實驗的要求與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通過親身實踐,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認識,進一步體驗情感。
本課的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學生在朗讀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例如: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保ǜ鶕M實驗的情況,這里的語氣應該是低聲而果斷的。)
“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么?”(教育家看見實驗成功以后,既感到高興又感到疑惑,這里應該把這兩種語氣讀出來。)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教育家聽見女孩的答案,感到吃驚和高興,這里應該更多地讀出探詢的語氣。)
“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應該是響亮而平靜的,語速應該稍快。)
4、課后第二題是引導學生理解全文的問題,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設計這個題目是讓學生領會課文的主旨并能談出自己的看法。要允許談不同的看法,對實驗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見解。例如,有的認為是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為讓實驗得以成功,有的認為是女孩臨危不亂、沉著冷靜讓實驗取得成功,有的認為是學生聽從安排、有序“撤離”讓實驗取得了成功。這些看法都正確,特別是要體會到后兩點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鼓勵。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例如,塞車時大家都往前擠,結果亂成一團,誰都走不了;上公共汽車時,排隊上車既迅速又安全。
教師在教學時,單純強調女孩的道德是不夠的,對困境中的冷靜與協作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也更符合現代教育思想。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9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二、教學內容:
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重點:
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四、教學難點 :
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課前準備:一個玻璃瓶、三只系著繩子的乒乓球。
七、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同學們,你們做過實驗嗎?實驗有的時候會成功,有的時候就不會成功。實驗為什么會成功呢?<學生說>今天我們就學一篇和實驗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
2、學生輕聲讀課文,畫批下需要老師和同學們幫助解決的地方。
3、質疑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師可適當做副板書。)
4、老師訂正生字、詞的讀音和詞義。
鉛錘:chuí。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5、自由讀課文,在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讀出感情。
6、指名說一說外國教育家給我國小學生做了一個什么實驗?
。私庹n文內容。)
7、小組合作討論:這次成功的實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時間。)
8、分組反饋討論結果。
重點指導: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三名學生中一個叫小梅的低聲對兩個同伴說:‘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剛剛喊完,三個小學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鉛錘提了出來。”從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
2)“教育家問小梅:‘你剛才跟他們說了些什么?’小梅如實地告訴了她!銥槭裁匆@樣做呢?’‘遇到危險,當然讓別人先離開!’小梅不假思索地說。”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悟,通過讀書來幫助學生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反饋的結果不強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實驗感知。
3人一組,在規定的時間內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ㄍㄟ^實驗,讓學生親身體會一下當時的危險、緊張的情況,再次理解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1、作業 :找一找通過合作、團結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 19 一次成功的實驗
鉛錘:chuí。不假思索
3人取鉛錘 一個人一個人地取 成功
。▓F結、心中有他人)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10
學習目標:
a、學會生字“功、激、索、獲、錘、灌”等詞。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b、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
c、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重點: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識鏈接:
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課文的對話樸實、簡潔,意味深長,最能表現人物品質。從小女孩對同伴和教育家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她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
文章可分為從教育家實驗的準備、實驗的經過和實驗取得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敘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重點。
問題質疑:
1、這個實驗可能有幾種結果?
2、小女孩為什么能讓這個實驗獲得成功?
學習方法: 先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理解“有了危險先讓別人出去”的含義
課堂作業:
1、讓學生上臺實物演示,體會實驗的結果不同:
2、先爭著往外拉鉛錘,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這說明實驗失敗了。然后按順序,有人退到最后,能順利地一個一個地把鉛錘拉了出來——這說明實驗成功了。
3、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4、請你寫幾句話來贊美一下課文中的這位小女孩。寫好后和同學交流。
達標檢測
a、請你填字成詞,再寫一寫。
天( )地( ) ( )前( )后 月( )人(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遠眺 成( )結( ) 悠然(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請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說話練習:實驗成功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實驗失敗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學習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能理解小女孩遇到危險先讓別人先出去,體會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質。但是學生對這點理解不到位,不明白先人后己的道理,需要教師平時多做這方面的教育。
指導小結:讓學生實驗,親歷實驗成功的過程,體會“遇事先想別人,后考慮自己”的含義學習本單元后我的收獲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11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設計
【教材簡析】
這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體現出小女孩品質的可貴和團結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講三個學生做游戲的經過。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弄清了實驗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動。
【設計理念】
、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設計思路】
⒈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 ,感受實驗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⒉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的主要特點。運用本單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容。
、惩ㄟ^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戲)、演(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文內容)突破本課重、難點。
【教學目標 】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策\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⒊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
了解實驗(游戲)的經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游戲激趣,導入 新課。
1.學生分組做游戲,教師記時,看哪一組用最短的時間將玻璃球從瓶中拉出來。
2.請參加游戲的學生說說自已在做游戲時的感受和體驗。
3.請沒有參加游戲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小結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剛才游戲有關的課文,文中也有三個小朋友參加了剛才同樣的游戲,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讀閱讀提示,明確本課學習要求。
⒈多媒體顯示閱讀提示:
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說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沧x一讀,并說一說“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辈捎米约合矚g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⑵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
、矙z查自讀情況。⑴指名讀課文。⑵學生評議,指出讀得好的地方與不足之處。
、硯е喿x提示中的要求默讀課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經過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實驗成功原因的。
四、交流自讀收獲。
、毙〗M交流。在組內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將不明白的地方在組內討論、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組長收集起來。
⒉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共同解決小組內遺留的疑難問題。
五、再讀課文,深入體會重點句。
、倍嗝襟w顯示重點句一:
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ㄒ龑w會小女孩的聰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犧牲、有集體榮譽感、有團結合作精神等?梢龑W生從任何一方面來理解這句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⒉多媒體顯示重點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ㄒ龑W生從“不假思索”一詞及小女孩的話來領悟人物精神。)
、扯嗝襟w顯示重點句三:
他對校長說“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引導學生理解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說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贊揚。)
。ǖ谖瀛h節內容的教學也可以結合第四環節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靈活處理。)
六、再次交流收獲。
⒈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對話)
、仓匮菡n文中的游戲,進一步體會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項活動也可結合教學第四環節靈活處理。)
、痴f一說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
一次成功的實驗
游戲的經過 成功的原因
順利出“井” ――― 讓別人先出去
團結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中彩那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自學生字,理解新詞。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
板書:《中彩那天》
1.假如你中彩了,會是什么樣?
。ㄅd奮不已;高興地跳起來;大專用歡呼;逢人便講;想想今后怎么辦?……)
2.看到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誰中彩了?中彩那天的情景怎樣?中彩人高興的程度如何?中彩那天有什么事發生?……)
過度:帶著你們心中的疑問,聽教師范讀課文,看看哪些問題書中做了回答。
二、范讀課文。
三、自學生字,理解詞義:
3.難確定的部首:
“廠”:部首“廠”
“牌”:部首“片”
“或”:部首“戈”
“與”:部首“一”
“題”:部首“頁”
“票”:部首“西”、“示”
“存”:部首“子”。
4.理解詞語:
維持:使繼續存在下去;保持。
生計:維持生活的辦法;生活。
拮據:生活困難,缺少錢。
安慰:使心情安適。
誠實: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不虛假。
信用:能夠履行跟人約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精湛:精深。
器重:本文指老板對父親很看重,很重視。
夢寐以求:睡夢中都想看,形容迫切地希望看。
嶄新:極新。
饋贈:贈送。
悶悶不樂:心情不舒暢。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著頭腦。
痕跡:殘存的跡象
教誨:教訓,教導。
四、自由讀文,把不理解的句子畫下來。
五、作業 :生字、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在閱讀中提出問題(質疑),并討論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默讀課文。
思考:(1)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課文內容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在班上談讀文后的體會。
(父親是個大好人,不貪財,不圖利,誠實、守信……)
(課文是圍繞著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寫的。)
3.請同學們圍繞課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中心句)提問。
。槭裁凑f只要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
。ㄕl做到了誠實、守信?在什么情況下做到了誠實、守信?他是怎樣做的?)
二、細讀課文,理解重點(或理解詞句)
1.默讀課文,把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
2.針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提問,最后歸納如下:
。1)為什么中獎后,父親開著車,他的神情嚴肅,看不出中彩帶給他的喜悅?
。2)母親安慰我說:“不要煩惱,你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案赣H面臨的道德難題,指的是什么?
(3)可以看出,那個字用橡皮擦過,留有淡淡的痕跡!闭f明了什么?
。4)為什么我激動地說:“可是,庫伯是有錢人,我們家窮呀!”
。5)為什么庫伯先生派人來,把奔馳汽車開走了,父親卻顯得特別高興?
(6)為什么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3.小組學習
針對上述問題學習討論,如除上述問題外,還有不懂的地方,也可提出來,組員共同學習、交流。每題可選代表在班上交流。
4.班上匯報、交流。
。1)為什么中獎后,父親開著車,他的神情嚴肅,看不出中彩帶給他的喜悅?
(因為家里生活困難,父親夢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汽車。他買的兩張彩票里有一張中彩,恰恰是一輛奔馳牌汽車,而那張中彩的彩票又是父親幫庫伯先生捎的那一張,并作了記號。而庫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記了。如今中彩了,父親擁有這輛車,不但能實現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經濟狀況大為改觀,但是這樣一來,后半生將會受到良心上的遺責,精神上的折磨。如果把車給庫伯先生,自己今后的生活依舊貧困,美好的愿望很有可能成為泡影,但“我”的精神世界是輕松的、愉悅的、富有的。到底選擇哪條路呢?此時的“父親”心里復雜矛盾極了。)
。2)母親安慰我說:“不要煩惱,你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指的是什么?
(是昧著良心把本應屬于同事的獎品車留給自己?還是講誠信,把“夢寐以求”的奔馳車讓同事開走?這是一個“道德難題”。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得把車交給已經忘了在彩票存根上做記號的同事,如果自己把車留下,就是虛為的表現,就有愧于同事和自己的良心。)
。3)“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過,留有淡淡的痕跡!闭f明了什么?
。ㄕf明父親非常想把得到的獎品——奔馳汽車據為己有,好實現自己多年來的愿望,扭轉家庭貧困的處境。)
(4)為什么我激動地說:“可是,庫伯是有錢人,我們家窮呀!”
。ㄟ@句話的意思是:庫伯家有錢,他不會在乎這輛車的。而我們家窮,這輛車對我們家來說是多么重要呀!即使爸爸留學生下這輛車也是有理由的,也是理所應當的。)
。5)為什么庫伯先生派人來,把奔馳汽車開走了,父親卻顯得特別高興?
。ㄔ诘门c失面前,父親經過復雜的思想斗爭,終于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誠實、守信的思想占了上峰。當父親看著奔馳汽車被開起時,心里如釋重負,因此顯得特別高興。)
(6)為什么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父親打電話請同事來取車,正說明了父親誠實,守信用,這種品質是難能可貴的,是用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所以說那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字。會寫“育、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的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課題:
一次成功的實驗
2、質疑提問:
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質疑的問題可能有:
為什么要做這項實驗?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實驗能取得成功呢?
教師可以把以上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容易讀準、讀好的詞句,然后反復練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指名讀課文,互相評價。
4、課文是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老師板書:實驗這前 實驗之時 實驗之后 每部分重點講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想。
5、組織交流:
、拧≌埲齻學生分別朗讀實驗之前、實驗之時、實驗之后這三個部分。
、啤≡僬埲齻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部分內容。
三、精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你有哪些已經解決了?
2、組織學生交流已經解決的問題。主要交流以下三個問題:
、拧∈裁慈嗽谧鰧嶒?
⑵ 又是怎么做的呢?
、恰〗逃覟槭裁匆鲞@項實驗?
在交流第二個問題時,教師可演示實驗過程的課件。
四、識字寫字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生字。
2、指導觀察要求會寫的字:
、拧∫龑W生分析“繩、險、倆、堵”這4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啤∫龑W生分析“瓶、順”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樣寬)
、恰∫龑W生分析“育、系、茶、危、索、獲”這6個上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取∫龑W生思考寫左中右結構的“激”應注意什么。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即時評價。
五、實踐活動
演示課文中這個實驗的課件,鼓勵學生課后與同伴一起做一做這個實驗。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13
一、導入
二、讀書
1.同桌互相讀書,欣賞別人,讀完后夸夸同桌哪兒讀的好?
2.你欣賞你的同桌什么呢?
生:流利,有感情。
生:勇敢。
三、學習課文
1.向遠處看,有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向我們走來了,他從哪來,到過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學生發散,進行想象)
2.你能用簡練的話談談這個心理測驗測驗的是什么嗎?
、偻烙懻摗
、谥该f:在什么情況下,測驗什么?
老師小結(板書):測驗我們小學生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怎么做!
3.他走了那么多國家,實驗結果怎樣?從書中找到相關的語句,指名讀。
4.教育家在談這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
生:傷心、悲傷、失望……
5.練習讀課文,讀出這種情感。
自己練習 同桌互談 指名感情朗讀 教師指導
6.用一個詞來談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爭先恐后”什么意思?怎么就會失敗呢?
7.外國科學家走來了,走到中國-北京-我們小學,他來到哪個班呀?
生:四(3)班
師:為什么會來到你們班?
生:我們班同學團結、謙讓……
8.這次測驗說明什么呢?談談測驗的過程。
看圖,談談實驗的要求。
9.文中哪兒寫到了這部分內容?指名讀課文相關內容。
10.實驗成功了嗎?課文哪部分寫成功的經過呀?
指名讀課文相關內容。
11.出示語句——實驗過程的句子
師:此時水嘩嘩往里流,你感到怎樣?
生:有生命危險。
師:讀這句話時,應該讀出危險性來。
指名讀“教育家拿出……灌水”
師:這時你又聽到什么聲音?
生:“危險,快上來,一、二、……”
師:教育家此時的心情怎樣?
生:著急,萬分焦急。
師:感情朗讀。
師:聽到這些聲音,小梅怎么做的?(指名讀出來)
“低聲”怎么說?
從小梅的話里,他提到誰呀?(自己)
這時你想對小梅說些什么。浚▽W生想象,各抒己見)
正因為有小梅這樣的人,實驗怎么樣?(成功了)
指名感情朗讀這些話(實驗過程)
12.教師范讀
13.你能找到成功的經驗嗎?小梅是怎樣說的?指名讀小梅說的話。
“不假思索”什么意思?
為什么不假思索就能說出來?
這句話應該怎樣讀?(練習朗讀)
14.“讓別人先離開”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15.出示句子,心里大聲念
去掉“激動”、“偉大”、“第”三個詞再讀,比較
為什么要加上這些詞?
再談感受、體會
16.題目我們加一個字“第”。
四、總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14
【設計理念】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是訓練學生語言的例子,也是訓練學生思維的例子。”教材是例子,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重組,讓教材為學所用,為學服務,同時也為學生的提高、發展服務。在本教學設計中,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把結果放到前面,讓學生由果及因進行語言訓練和逆向思維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拧≌莆丈衷~,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啤∽x懂課文,了解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⑶ 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
、取≌_、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練習用不同語氣讀人物對話。
2、過程與方法:
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理解實驗成功的原因,體會有了危險需要鎮靜、禮讓、合作,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一個瓶子,三個系繩子的小球。
第二課時
一、游戲導入
1、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和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意,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同時也知道了里面有一個游戲,也是一個實驗,F在,我們一起來做這個游戲好嗎?
2、進行游戲。
二、新課講授
1、找出以往實驗失敗的原因:
、拧∵^渡:
真可惜,只差一點點就可以成功了,但老師還是為你們有勇氣在同學面前做實驗而說聲你很棒!你可以告訴老師現在的心情怎樣呢?
⑵ 找出失敗的原因:
雖然同學們的實驗失敗了,但你知道嗎?有一位教育學家,他也做了很多次這個實驗,每次都失敗了,你們想知道原因嗎?
、恰‖F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你從那個自然段知道教育家的實驗失敗過的。為什么會失敗呢?用直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取∑纷x句子,找重點詞:
全班一起讀讀,想想,哪個詞最能說明失敗的原因是什么?(爭)
⑸ 語言訓練:
同學們,除了爭,還有什么詞可以用上呢?(搶)
⑹ 質疑:
就是因為他們的爭、搶,讓實驗失敗了,請同學們自由讀讀句子,你有什么問題想問?(情況危險)
⑺ 當時的情況怎樣危險呢,同學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3、4自然段,用直線劃出有關的詞語和句子。然后同位交流一下。
2、找出本次實驗成功的原因:
過渡:當時的情況這么危險,同學們都爭著出去,所以教育家的實驗每次都失敗了很多次,板書:失敗。但今天,因為一個小女孩,教育家的實驗成功了,為什么呢?同學們想知道嗎?
、拧∽x課文的第5~10自然段,找找小女孩是怎么做和怎么說的?用波浪線把有關的句子劃起來。
⑵ 師生交流:
、佟∫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指導朗讀:小女孩說這句話時情況怎樣?(危急)能讀出這種語氣嗎?老師想和同學們來個小比賽,看哪個小組讀得最好分小組比賽讀。
、凇≠|疑:
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
、恰±蠋熀芷婀,她為什么把自己排在最后呢?這個問題教育家也想知道?教學家是怎么問,小女孩是怎么回答,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品讀句子: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理解不假思索。
⑷ 因為其他學校同學的爭,讓教育家的實驗失敗了,因為小女孩的讓,就讓這個多次失敗的實驗成功了,要是讓你表揚一下小女孩,你會說些什么?
、伞嶒灣晒螅逃沂窃鯓幼龅模
三、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你是這位教育家,你會怎么做?怎么說呢?
四、鞏固總結
1、同學們,成功是令人興奮的,讓我們自由讀一下課文,再次重溫這次成功的實驗。
2、同學們,先人后己的優秀品質讓小女孩成功,也可以讓你們成功,希望日后老師看到你們時,老師會不假思索地對你們說:你們真的真的很棒!
【板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
危險 讓 成功
爭 失敗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案 篇15
【教學背景】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講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許多次卻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課文可分為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敘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過人物的動作與語言體會實驗成功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讀題質疑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三十課(師邊說邊板書課題),大家一起讀課題。
學生讀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想強調哪個詞?試著讀讀,最好說出理由。
生:我強調“一次”,一次成功的實驗,因為以前許多次實驗都失敗了。
師:我們也來讀讀看。
學生(齊讀):一次成功的實驗。
生:一次成功的實驗,我強調成功,因為這次實驗終于成功了。
師:這兩位同學課外一定預習得很認真,不僅能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還講出了理由。我們強調“成功”也來讀一讀。
學生(齊讀):一次成功的實驗。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這次實驗為什么會成功?
師:你想知道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是嗎?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板書:
原因?
生:我想知道這位教育家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
師:你想知道實驗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還有嗎?
板書:
目的?
生:我想知道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
師板書:
過程?
評析:“疑”是學習的需要,是思維的開端,是探索的基礎。讀題質疑,激活學生思維,營造閱讀期待,引領學生走入文本。
二、初讀感知,評評議議
師: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蹦銈兲崃诉@么多精彩的問題真了不起!有了問題怎么辦呢?
生:讀書,在書中尋找答案。
師:你真聰明。大家趕快讀書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用心。你認為這篇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實驗過程的?最好能說出理由,讓同學們心服口服。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生:我覺得是第4、5、6自然段寫實驗的過程,因為這里寫教育家開始實驗了,一直到實驗成功。
生:我有不同意見。我覺得應該從第二自然段開始,“教育家從包里拿出一個瓶子”說明實驗已經開始了。第一自然段寫實驗前,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寫實驗中,后面的都是寫實驗后的。
師:你們認為誰的理由充足些。
學生大部分都說:溫怡。
師:你們分析得很有道理。現在我請三位同學一起來讀讀這三部分。誰愿意?
好多學生紛紛舉手。
師:溫怡讀第一部分,少琦讀第二部分,豪士讀第三部分。其他的同學當評委認真聽。
學生讀課文。
。ó數诙䝼同學把“系繩子” 的“系”讀成xi 時,有位同學說:你讀錯了,應該讀成ji。那個同學馬上糾正過來。)
師:這位評委聽得真認真!“系”在這里應該讀ji。
學生繼續讀完。
生:老師,我有問題!安患偎妓鳌笔鞘裁匆馑?
師:有問題我們先來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來理解。你把上下兩句讀一下好嗎?
學生讀:“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教育家又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生:“不假思索”就是不講假話的意思。
生:不對,應該是想也不用想的意思。
師:你說得對。志勇,你是哪里人?
學生很快回答出來。
師:你為什么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
生:因為我早就知道了。
師:佩燕,你幾歲?
生很快回答:“九歲?”
師:你為什么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
生:因為我早早知道了。
師:那小女孩為什么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生:因為她早早就知道“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師:這句話你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學生思考,想不出來。
師:先……
生:先人后己。
生:這里的井字為什么用引號?
生搶著回答:因為這里的“井”不是真的井,而是瓶子。
生:老師,我要評少琦的讀。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這里的“一”、“二”要讀得快點,他讀得太慢了。
師:這里應該怎樣讀呢?我們還是來輕聲讀讀這句話吧。輕聲讀有利于思考。
生:我也認為要讀得快,因為有危險。
生:我認為要讀得慢。要是讀快了,下面小女孩的話就來不及說了。
師:你能聯系上下文來讀真棒。
生:我也認為要讀慢。因為“一”、“二”后面都有省略號。
師:一般情況下“一”、“二”之間用什么符號?
生:頓號。
師:用頓號,我們就要很快地讀:一、二。用逗號呢,就要稍長一點。這里用省略號該怎樣讀呢?
學生拖長聲音讀。
師: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說話要拖長。
師:這里的省略號是表示聲音的延續,也就是字音要拖長。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這時下課鈴響了,一位學生嘀咕:“還有兩個問題沒解決呢!
師:同學們,還有兩個問題,我們下節課繼續解決好嗎?先休息一下。
生:好。
評析:初步閱讀是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評評議議建立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捕捉第一印象,做到有感而發,從而把學生的思維與語言、朗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解疑釋疑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邊說邊檫掉過程后面的問號。)這節課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部分,再次感受一下這次實驗的整個過程,看看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到底有哪里?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第二部分。
生:我有問題。教育家為什么要向井里灌水。
生:因為他要做實驗。
師:這里的“水”表示什么?
生:表示洪水來了。
生:表示有海嘯。
生:表示敵人沖來了。
生:表示火燒起來了。
生:表示炸藥要爆炸了。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表示什么來了。
生:危險。
師:對呀,教育家向瓶里灌水表示危險來了。
生:我也有問題!叭弊譃槭裁从靡枺
生:“三”是教育家說得話,所以要用引號。
生:“剛出口”是什么意思?
許多學生都笑了說:就是話從嘴里剛說出來。
看學生沒有提問,我就順勢引領:現在該輪到我來提問了吧?(學生都笑了。)請聽題:小女孩為什么等到教育家喊“二”時才對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苯逃以诤啊耙弧钡臅r候,小女孩在干什么?
生:在“一”的時候說,她怕同伴忘記了。
生:不對,那時她正在思考,怎樣才能脫險?
師:在這么危險的時候,她還在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
生:小女孩在危險面前不慌不忙。
師:對呀,從這里我們看出下女孩沉著冷靜,急中生智。當教育家說“二”時,小女孩說了一句話。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比較響讀:一個小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師:你們都想讓教育家聽到嗎?(學生笑了。)誰來試試?
學生輕聲地讀,讀得較慢。
生:他讀得太慢了,要讀得快點。
師:那你來試試。
這位學生讀得又輕又快。
生:不能太快,因為“你第一”、“你第二”后面都是逗號,再說要讓同伴聽清楚。
師:你來試試吧。
學生讀得恰當好處,大家都鼓掌了。
師:我們也一起來好好讀讀吧。
學生齊讀。
師:讀著小女孩的話,你心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把危險留給自己。
生:小女孩熱心幫助別人。
生:小女孩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
師:是呀,從小女孩的話里,我們感受到了在危險來臨時,小女孩不僅有先人后己的高貴品行,而且有處事果斷的能力。當教育家“三”字剛出口時,孩子們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地提了出來。你們知道“順利”是什么意思嗎?
生:表示沒有遇到困難。
生:也表示實驗成功了。
師:從“一個一個”中,你有感受到了什么?
生:瓶口小,不能一起出去。
生;小女孩對他們說了要這樣做。
師:也就是說他們聽從──安排。
生:他們很配合小女孩。
生:他們合作得非常好。
師: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他們是怎樣脫離危險的。
學生齊讀:“三”字剛一出口,三個小女孩順利地把小鉛球一個一個地提了出來。
師:如果教育家喊完了“三”,他們還沒拉出鉛球,將意味著什么?
生:意味著實驗不成功。
生:意味著他們有生命的危險。
師:可是危險已經來了。
生:意味著死亡。
師:多么可怕!要是喊完“三”還沒出來,意味著三個小生命的死亡。現在我們再來讀讀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這次實驗的全過程。想想這次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讀第二部分。
生:小女孩有先人后己的品行。(檫掉問號在原因后面板書: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沉著冷靜。(板書:沉著冷靜)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板書:善于思考)
生:同學們配合得好。
師:對呀,如果沒有他們的密切配合,他們是無法安全逃生的。(板書:密切配合、順利逃生)還有嗎?
生:小女孩關心別人。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板書:合理安排)
師:在危險的時候關心別人,先人后己。
生:他們很好地合作。
師:很好合作也就是密切配合的意思。大家請看黑板,大家一起說說,這次實驗的成功,原因是什么?是小女孩──
生:沉著冷靜、善于思考。
師:是小女孩──
生:先人后己、合理安排。
師:是大家──
生:密切配合、順利逃生。
生:老師,實驗后,教育家為什么要抱著小女孩好久才放下?(急著又說)我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也就是教育家被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品行深深地感動了。
師:你這叫什么?這叫自問自答,設問句,以后我們會學到。我們一起來看看實驗后這部分,輕聲讀讀,這部分你能讀懂嗎?
學生讀課文。
生:“如實”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誠實的意思。
生:是一五一十的意思。
生:就是把小女孩剛才做的事照實說了。
師:對呀,就是照實說,剛才怎么做就怎么說。
生:教育家為什么要做實驗呢?
師:你們猜猜吧。
生:看看小朋友在危險的時候有沒有先人后己的品行。
生:看看小朋友有沒有合作的精神。
生:看看小朋友在危險面前,是不是沉著冷靜。
師:(檫掉“目的”后面的問號。)看來你們也有合作的精神,三個問題都被你們解決了,F在我們一起再一次讀讀全文,感受這唯一的一次成功的實驗。
學生讀課文。
評析:學生在自己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思維,但由于年齡小,認識、理解能力局限,很難明白實驗成功的多個原因,在此,我以教育家說的“一”、“二”、“三”為切入點,加以引領、提升,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釋放積淀,運用實踐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們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請趕快拿出你手中的筆,把你所想的寫下來。
學生練筆。
師:誰先來?
生: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玩游戲,我們玩得正高興,謝天佑來了,他也要玩。我叫他等我們玩完這局就讓他參加,可是他不合作來搗亂,結果大家散了,都玩不成了。
生: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一位消防隊員救出了屋里的小孩,自己卻被大火燒死了。
師:你所講的多么感人!消防隊員把生給了小孩,把死留給了自己。
生:雷鋒叔叔把自己省下的錢給了戰友的父母。星期天,自己不休息,還去幫人家做好事。
這是有許多孩子都紛紛舉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電視里,書上,有關先人后己、很好合作、沉著冷靜、急中生智的事很多很多。只要我們多多留心觀察,關心他人,我們也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這樣的事。由于時間有限,下課后,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說說,回家也可對爸爸、媽媽說。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評析:讀寫結合,口書并重,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元統一!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睂W生在朗讀、理解、感悟、體驗的基礎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積淀,也有了一種想釋放的強烈欲望,通過小練筆,既釋放了學生的情感積淀,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