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和線教案(精選14篇)
點和線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陀螺旋轉時,知道陀螺面上的圖案會發生變化。
2.探索發現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點、線會“變”成圈圈。
3.體驗陀螺旋轉的樂趣,感知陀螺變化的奇妙。
【活動重點】
活動重點:探索發現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簡單的點、線的變化。
活動難點:探索“同心圓”及“從圓心出發,畫三條向圓外的線”的變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玩過陀螺,知道陀螺旋轉時,上面圖案會發生變化。
物質準備:在圓心打好孔的圓形陀螺面,“同心圓”陀螺面,用樂高積木做出的陀螺。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幼兒進行組裝樂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引導幼兒觀察陀螺旋轉時,表面發生的變化。
提問:老師為我們齒輪穿上了新衣服(有圖案的圓形面),誰愿意幫我轉動它?在陀螺旋轉時,你發現了什么?它的圖案會產出變化嗎?
基本部分
1. 引導幼兒探索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點的變化。
。1) 幼兒拿出兩張陀螺面,進行按規則進行畫點。
(2) 幼兒分別轉動兩張陀螺面,觀察交流紙上面的變化。
提問:我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幼兒進行小組交流,分享發現的喜悅。
。4)師生共同分享發現的現象,鼓勵幼兒進行總結。
2. 幼兒拿出“同心圓”紙片,進一步探索。
(1)幼兒沿著“同心圓”紙片上的圓線,畫一圈點。
。2)請幼兒大膽地猜測結果,并進行實驗。
提問:畫了一圈點,你覺得會發生什么?現在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吧。
(3)師生共同交流實驗結果,請幼兒進行總結。
3.引導幼兒探索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線的變化。
。1)幼兒拿出兩張陀螺面,開始劃線。
提問:拿出一張陀螺面,在上面畫上一條粗粗的線;再拿出一張,在上面隨意地畫上多個粗粗的線。
。2)幼兒進行實驗,并分享實驗結果。
4. 幼兒拿筆“從圓心出發,畫三條向圓外的線”,進行實驗。
。1)教師提出關鍵問題,再次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幼兒進行實驗,分享實驗結果。
延伸活動
1.在科學區,多投放白色的陀螺面,引導幼兒進行后續的觀察。
2.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哪里還存在這種現象,并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點和線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主動借助各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受自制聲音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盒類、塑料袋、塑料瓶、易拉罐、酸奶瓶、紙等各種廢舊材料。
2、伴奏音樂。
【活動過程】
聽音樂《幸福拍手歌》律動進入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特殊的玩具寶寶,你們看看都有什么啊?它們能制造出不同的聲音?而且每個玩具制造出的.聲音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去試一試?”
二、幼兒自由探索,選擇各種材料制造聲音。
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發現。
1、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樣制造聲音的,使物品發出聲音的?
2、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肯動腦筋,通過敲敲、打打、揉揉、碰碰制造出了不同的聲音! 四、分組配樂展示。 。
剛才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寶寶都能發出好聽的聲音了,那咱們把它們當成小樂器,用它們來為歌曲伴奏吧,分組開始。
五、身體發出聲音。
用各種物品可以制造出聲音,咱們的身體也可以制造出聲音,試一試,好咱們一塊來!隨《幸福拍手歌》律動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中可以發出的聲音。
點和線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點與線是美術基本美術造型語言,點與線條的韻律、節奏感,決定了它與音樂的緊密關系,而新課程下,美術、音樂的綜合,兩學科互相滲透、互相演繹、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對于同學的全面發展,健康生長,培養其發明性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對這節課來說,音樂對點與線的想象,是同學感受線條表示力的一大途徑。本課通過對水性顏料、毛筆和宣紙等資料作多種嘗試,運用玩、看、聽、唱、講、議等多種教學手段,設計讓同學音樂涂鴉、欣賞繪畫、參與評議等教學活動,分散學習難度,讓同學在游戲中感悟、發現,在游戲中掌握水墨畫的筆墨技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示自身的創作欲望。展示了美術學科特有的魅力,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浙江版美術三年級第10課的教學內容,屬于【造型·表示】學習領域,是一節用水墨畫的形式進行點、線的造型表示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于一體的美術課。同學在第四冊教材中學習過《水墨游戲》的內容,讓同學對水墨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和水墨的基本特點等知識有了一定接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水墨畫的筆墨技巧,而在本節課后布置了《我愛大熊貓》一課,是水墨畫教學的延續。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三、學情分析
本校三年級同學已經具備初步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不認識了水墨畫的工具和資料,對水墨畫技法沒有初步認知。同學對水墨畫的學習是十分感興趣的,但對繁雜的筆墨技法較為畏懼,在本課的學習中,應有意識地因勢利導,運用觀察、比較、實驗、總結、創作等環節,豐富同學的聽覺、視覺、觸覺,協助同學學會觀察,從而使同學能更為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示創作,從學習中體驗到美術活動帶來的歡樂。
四、優秀教案
、 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了解水墨畫基本常識。增強對毛筆運行的輕重、緩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體驗,以和感受由此發生的點、線的濃淡干濕的趣味變化。
操作領域:對點、線的造型進行大膽的想象與表示,構成多樣式的彩墨畫作品。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豐富同學的發明能力。
情感領域:通過練習,感受水墨畫的獨特魅力,增進同學對水墨畫的了解,激發同學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⑵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同學在學習中發現水墨畫線條在作品中發生的節奏、韻味和變化,充沛感受水墨濃淡干濕變化的趣味性。
難點:水墨畫中鋒、側鋒運筆和墨色干濕濃淡的變化方法的掌握。
。3)教學戰略與手段
將體驗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相結合是本課教學方法運用的突出特色。綜合后的方法適合小學低年級同學的學習特點,將體驗行為引入游戲方式之中,滲透性強且更易為學習者接受。鼓勵同學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與同學生活經驗的聯系, 培養同學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 課前準備
1.同學的學習準備:毛筆、墨汁、宣紙、水墨畫顏料、毛氈、水桶、調色盤
2.教師的教學準備:毛筆、宣紙、墨汁、水墨畫顏料、毛氈、水桶、調色盤
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安排: 四人小組排列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課件、作品
。5) 教學流程
1.師生交流:檢查學習工具準備情況,交代工具使用紀律。
2. 認識體驗中國畫水墨變化
。1)師:同學們今天在我們的桌子上準備了哪些資料呢?
。2)同學嘗試體驗中國畫工具
。3)互相交流體會:小組互相說自身的感受,個別發言。
師小結:我們的毛筆和生宣紙有吸水的效果。水分的多少影響墨色和顏色,墨色顏色相調會變成彩墨。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是中國畫中的精髓。不論是點和線都有豐富的濃淡變化(板書),根據濃淡變化層次的不同,古人給我們概括為焦、濃、重、淡、清5色。
。4)教師演示墨的5色變化。
3、感悟認識點和線
。1) 在同學作業中找出點、線 板書:點和線
。2) 在身邊,教室學校,自然,繪畫,動物身上找出各種線條。
。3) 那音樂中有沒有點線呢?我們可以邊唱邊跳?吹酵瑢W們這么開心,我們的點和線也想加入同學們的舞蹈中。大家能不能帶它們一起跳舞?
。4) 你有什么發現?
。5) 小結:線的種類很多有直線,曲線,有長線有短線有粗線細線。找出畫粗線的同學作品引出中鋒和側鋒的知識,并板書示范。我們的點和線在同學們的帶動下也跳起舞來了。
4.運用點線來作畫
。1)師:有許多同學他們也帶來了跳舞的點和線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的作品。
。2)看看他們都畫些什么,你最喜歡哪幅作品?
。3)師:你想畫些什么?出示作業要求提綱
(4)生討論回答。自行選擇創作主題。
(5),同學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5.作品展示收藏,分享快樂
師:你們作品真棒!這么多漂亮的作品,真是讓人喜歡,我想收藏你們的作品,給我們的小朋友欣賞你們的作品。
生:作品介紹,互相評價。
師:小結,分發收藏證書。
6.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師:用一句話來概括你這節課的收獲。
師:今天我們不只發現了許多水墨的秘密還和點線一起開心的舞蹈,希望同學們今后還能不時體會到水墨帶來的快樂。
1.師生交流:檢查學習工具準備情況,交代工具使用紀律。
2. 聽音樂自由畫,感悟認識點和線
。1)在同學進教室時就播放音樂。
。2)今天是美術課,為什么老師一直在播放音樂呢?因為老師今天要請兩位會跳舞的朋友來到我們的課堂。他們就是點和線,他們對老師說他們能把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畫出來你們相信嗎?
。3)那我們現在就在我們身邊找一找點和線。
(4)師小結:線的種類很多有直線,曲線,有長線有短線有粗線細線。
。5)聽音樂畫線條,聽兩段不同的音樂畫線條。(一段比較優美,一段節奏強烈)請同學們用點和線畫出聽到音樂的感受,音樂停筆就停。
(6)張貼同學作品,請同學說說你用毛筆和宣紙畫畫的感受。找出畫粗線的同學作品引出中鋒和側鋒的知識,并板書示范。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是中國畫中的精髓。不論是點和線都有豐富的濃淡變化
3、欣賞大師作品
。1)展示吳冠中的《巫峽魂》師: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歡這張畫的什么地方?引導同學觀察線條和色彩的運用以和畫面的疏密變化。
。2)欣賞同學們的畫,看看他們都畫些什么,你最喜歡哪幅作品?
。3)看了這么多畫老師也忍不住想畫了,我畫今天在我們班上課的心情,請同學們猜猜我的心情怎么樣?
。4)生討論回答。
。5)引導同學從作品色彩,線條,墨色對比中去猜想老師的心情
4.同學作業,分享經歷
作業:畫一畫自身今天上課的心情也可以畫畫自身某一段時間的心情。
生:猜猜這位同學的心情。請作者說說自身畫的心路歷程。
師:小結,分發收藏證書。
5.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師:用一句話來概括你這節課的收獲。
師:今天我們不只發現了許多水墨的秘密還和點線一起開心的舞蹈,希望同學們今后還能不時體會到水墨帶來的快樂。
點和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懂得“我”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結構),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長輩的一些禮節。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畫畫我的“家庭樹”
1、說說你的.家里有哪些成員?
2、請將家人的稱呼寫在樹的恰當位置上。想一想:樹是先從根長起的,我們家先有誰呢?
3、學生填寫,師巡視
4、指名交流
5、讀讀“家庭小詞典”
二、家庭成員簡況
1、調查一下家庭成員的簡況
2、向班中的同學介紹
3、交流你和家人之間發生的趣事
三、搶答比賽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看誰的反應又快又準
2、加賽題:你還能再提出什么問題考考你的同學?
3、畫畫家庭關系圖
。1)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填寫下面的示意圖
。2)上面出現的家人中,哪些是長輩?哪些是同輩?
四、尊敬長輩的禮節
1、讀古訓,讓學生演一演
2、背一背
3、正是因為有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才有了爸爸媽媽。也正是因為他們辛辛苦苦把爸爸媽媽撫養成人,你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都是長輩,值得你去尊敬。你知道哪些尊敬長輩的禮節?你做得怎么樣?
四、美文欣賞
讓學生閱讀美文
點和線教案 篇5
目標:
1、知道玩具是各種各樣的,并探索玩具的玩法,體驗玩玩具的趣味。
2、能和同伴一起玩玩具,感受共同游戲的快樂。
準備:
1、幼兒帶自己喜歡的玩具(電動的、拖拉的、手推的、遙控的等)來園。
2、將玩具陳列,布置成“玩具城”。
3、在日;顒又,幼兒已有一定與同伴分享玩具的`經驗。
過程:
1、相互介紹、欣賞玩具。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帶了什么玩具,并展示玩法,幼兒相互欣賞玩具。
2、自選玩具玩,體驗玩玩具的趣味。
。1)幼兒任選一種玩具玩一玩:試試怎么讓玩具動起來。
(2)幼兒間交換玩具,進一步體驗玩具的多樣性、趣味性。
。3)談話:除了這些玩具,小朋友還玩過什么好玩的玩具?為什么喜歡玩?
玩具是各種各樣的,很有趣。有的要推,有的要拉,有的是電動的,有的是遙控的。玩具真好玩。小朋友都喜歡。
3、和大家一起玩,感受共同游戲的快樂。
。1)討論:除了自己玩,玩具還可以怎么玩?
。2)幼兒與同伴交換或一起玩玩具,感受一起玩玩具的快樂。
點和線教案 篇6
一、教學設計說明
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播放視頻素材,學生搜集資料、交流匯報、發表看法、模擬體驗等構成教學活動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重過程、重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認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習得技能。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主開展組內實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對珍愛生命、學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
2、通過引導學生對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各類危險的關注,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形成正確的安全防范、自救意識。
3、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知識和技術,學會保護自己,為自己的建康成長奠定基礎。
三、教學過程
1、地球的構造(播放視頻課件)
地球的內部好比一個煮熟的雞蛋,最外層相當于蛋殼的部分叫做地殼,平均厚度為35.4千米,由各種巖石和土壤層組成。地球的中間層相當于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約為2900千米,由成分復雜的巖漿物組成,溫度高達1000-20__℃。地球最內部相當于蛋黃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徑約為3470千米,由鐵、鎳等很“重”的物質構成,溫度可達5000℃,壓力高達幾百萬帕斯卡。多數構造地震發生在地殼的.巖石層內,也有的發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學生匯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地震,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地動。它像刮風、下雨一樣,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是由于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地球表層的快速顫動叫地震。所以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運動的一種表現。
3、地震時刻都在發生(學生匯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全球每年平均要發生1500萬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發生。這些地震絕大多數都很小,只能用靈敏的儀器才能觀測到。能夠形成災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災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幾次。
4、幾個常用的地震科學名詞(播放視頻課件)
震源: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中:地面上與震源相對的地方,叫震中。震中距:地面上任一地點到震中的距離。震中區: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區,也稱極震區。震源深度: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或者說震源到地面的距離,叫震源深度。我們把地震發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60-300公里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為深源地震。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達720公里。
地震波: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的彈性波叫作地震波。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
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筑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于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于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后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后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縱波給我們一個警告,告訴我們造成建筑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快點作出防備。
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學生匯報)
大地震:震級m≥7級的地震強震:6≤m
中強震:4.5
弱震:3
6、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課件展示)
震級反映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因此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因而烈度在地面不同的地點各不相同。烈度不僅跟震級有關,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多種因素有關。
四、教學總結:
啟發學生思考:通過本節課,在課前準備和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你的收獲和感想是什么
點和線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手工活動,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并培養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利用各種彩紙對娃娃造型進行裝飾,體驗創作的樂趣。
教學準備:
白板紙,彩色海綿紙,金銀絲帶,雙面膠,定書機
教學過程:
一、啟發導入
1、提問:我們人體就像一個圓柱,想象如果將白卡紙卷成一個紙筒,上半部分當臉,下半部分當身體會怎么樣?
2、提問:我們還可以用各種材料裝飾紙筒娃娃,他們可以是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職業。大家都有什么樣的奇思妙想呢?
二、討論
1、提問:怎樣才能使紙筒娃娃看起來裝飾的豐富呢?五官,衣服怎么樣做呢?
2、教師演示幾種做衣服,頭發的方式與
方法,并幫學生把卷好的`紙筒用定書機固定。
三、要求
1、大家要發揮想象,大膽創新。
2、漂亮的頭發,美麗的衣服,都等你來裝扮了。
現在,大家都動手做一做吧!
點和線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復習1-7的數字排序。
2、正確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
活動準備
1、數量1-7的實物;
2、分別寫有1-7的動物頭飾7種;
3、1-7的數字卡每人一套;
4、地上畫有各種寫上數字的圖形。
活動過程
一、復習數數1-7和1-7的排序。
1、教師:今天圣誕老人帶來了七位客人,我們請他出來。
2、7位幼兒帶著動物頭飾出場,其他幼兒數出場的順序,按頭飾上的數字說出1-7的排序,復習認識1-7。
3、“圣誕老人”帶來了一袋的禮物,“圣誕老人”拿出一種禮物,幼兒說出有多少。請個別幼兒點數看。
二、運用多種感官7感知以內的數量。
1、教師敲鈴幾下,幼兒說出相應的數字,并伸出相應的'手指。
2、教師舉起一個數卡,幼兒輕輕拍手幾下。
3、游戲:站圖形音樂響起,幼兒按圖形里數字的數量多少站進圖形里。音樂停止,幼兒一起說出三角形里的是數字幾,有幾個人;正方形里的是數字幾,有幾人……。
三、幼兒操作,復習點數1-7的物體。
請幼兒數一數,每行數量是多少,再按數字涂色。
點和線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學會畫經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和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
教學難點: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
教學內容: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
教學準備:直尺和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提問什么是平行線和垂直?讓學生在本上畫出一組平行線和垂直。
二、新授:
1.出示直線上一點A然后讓學生過A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小組進行討論交流,然后在本上練習,讓一學生去黑板上板演。盡量讓學生用三角板的.直角畫。
2.直線外一點A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這個比前一個有難度,充分利用小組交流的作用,然后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如何準確的畫出平行線和垂線,讓每位學生學會如何操作。
三、課堂練習:自主練習5、6、7、8、9
第5題讓學生理解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第7題第二個對有些學生有難度,教師應重點教一下。
第8題是認識線段的拓展題。練習時應讓學生自由的數,并且提醒學生既不要重復又不要遺漏。然后交流總結找到按規律數線段的方法。
點和線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歸納,初步感受作品的內容與意境,體會點和線在吳冠中作品中的巧妙運用。
2、嘗試運用點、線大膽創作,能較好地表現自己喜歡的事物。
3、能與同伴共同完成一幅圈畫作品,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了解吳冠中及其作品風格,有基本的用毛筆創作的經驗。
2、課件:吳冠中作品多幅,幼兒的點線作品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三幅吳冠中的作品,感受畫面的內容與意境。
師:吳冠中是著名的國畫大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幅他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欣賞《小鳥天堂》。
師:這幅畫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畫上還有什么?這些小鳥在樹林里干什么?心情怎么樣?
。2)欣賞《城市》。
師:這幅畫畫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這些彩色的點可能是什么?如果你就住在這個城市里,你會感覺怎么樣?
。3)欣賞《花草地》。
師:畫上畫了什么?這可能是什么季節的花?
2、通過觀察、歸納,感受點和線在吳冠中作品以及幼兒作品中的`巧妙運用。
。1)師:吳冠中爺爺在畫畫的時候,用到了一個作畫的好方法。你們找找看,是什么?
。2)教師小結:原來畫家喜歡用一些大大小小彩色的點和一些粗粗細細、彎彎曲曲的線條來畫畫。我這里還有一些他的畫,我們來看看都畫了些什么,在這些畫里奇妙的點和線又變成了什么。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小朋友的畫里,奇妙的點和線又變成了什么。
3、幼兒創作。
師:請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合作繪畫。你們準備用奇妙的點、線來畫什么?怎么畫?
4、展示幼兒作品,集體欣賞、評價。
師:你讓奇妙的點和線變成了什么?誰愿意來說一說?
點和線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運用彩泥和小棒等材料,搭建立體形構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掌握利用線材搭建立體形的組合方法。
教學難點:構成式樣美→觀有創意。
教學過程:
一、看圖講故事導入新課。
1、看圖(1):人們為了便于認識和研究星星,用線將星座里的星星聯起來,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畫,
如我們在圖片中看到的點聯成線后的獅子座、大熊座等。
2、看圖(2):比利時的原子球博物館簡介:
這個館是由12個球形建筑物連接而成,設計獨特。
3、揭示課題。
二、學生自學嘗試搭建簡單的立體形。
分別由兩位學生上臺來用泥球、牙簽組構三角錐體、正方體。
三、教師示范,師生交流制作步驟。
1、準備統一的“點”和足夠的“線”。
。ù瓿龃笮〗y一的泥球多個)
2、在墊板上組合平面形。
3、在平面形的基礎上朝縱向、橫向添加發展。(板書:平面形→簡單的立體形→復雜的立體形)
四、利用制作成品和圖啟發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使其作品構成樣時更豐富。
1、簡單的幾何形體與復雜的立體形比較。
2、圖利啟發:如線的平行排列,同一點上線成發射狀排出等。
3、教材中學生作品的欣賞與啟發。
五、提出作業要求,學生做做玩玩,教師輔導。
作業要求:運用彩泥和小棍,搭建出一種有趣的立體形。
六、作業展評,課堂。
點和線教案 篇12
目的:
、 能根據自己的.想象講述簡單的角色和情節。
⑵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性講述的能力。
準備:圖片一張、黑板架及磁性板、磁鐵、小動物指偶。
過程:
1、出示圖片,提出問題
⑴ 這是美麗的春天圖,圖上有什么?(太陽、云、樹、草地)
⑵ 看著這張圖可以講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講圖上有的東西,
然后再講圖上沒有的和自己想象出來的東西。
⑶ 教師示范講述。
2、幼兒想象編故事。
點和線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紅、黃、藍3種顏色,對色彩產生敏感。
2、在家長的指導鼓勵下,愿意自己動手畫畫。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泡泡槍,人手一份畫有熊貓吹泡泡形象的作業紙,各色(紅、黃、藍)顏料,沒有瓶蓋的塑料小瓶若干,抹布。
經驗準備:寶寶有過吹泡泡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教師用泡泡槍打出五顏六色的泡泡,引起寶寶的注意。
1、引導寶寶觀察泡泡的形狀與顏色:"看,這是什么?"(泡泡)
2、"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圓的)。
3、"有一只小動物也喜歡吹泡泡,他是誰呢?"教師出示印有熊貓吹泡泡圖案畫紙:"原來是一只可愛的熊貓,熊貓可喜歡吹泡泡了!今天我們和他一起吹泡泡好嗎?"
(二)教師示范用小瓶瓶口蘸上顏料在畫紙上印泡泡。
1、邊印邊說:"紅泡泡、黃泡泡”
2、"泡泡圓圓的,小心不能讓他破哦!"
3、給予寶寶更多有關泡泡的經驗。
4、提示幼兒換顏色作畫時,應用抹布將瓶口抹干凈,再蘸其他顏色。
5、提示家長:盡量讓寶寶自己操作,不要過多干預:在家中要多給寶寶涂涂畫畫的機會。
(三)寶寶自主選擇工具印畫泡泡。
教師巡回觀察寶寶的操作情況,鼓勵寶寶蘸取不同的顏料印畫泡泡,表揚"泡泡"印花的有多有好的寶寶。
(四)展示作品,引導寶寶相互欣賞。
溫馨提示:
本次活動在開展之前,請家長帶孩子玩吹泡泡的游戲并觀察。
點和線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點 的概念以及線段、射線、直線的概念;
2.知道點、線段、射線、直線的表示方法,會按要求畫出線段、射線、直線;
3.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 線并能用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從不同的情景中形成點的概念;
2.通過操作體會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要養成細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點、線段、射線、直線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教學難點:使用簡單的幾何語言。
教材分析:本節是從最基礎的圖形------點和線開始學習,通過觀察探究讓學生體驗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的性質,介紹它們的表示方法。因此進一步認識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掌握它們的表示方法結合實例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是本節的重點。點和線是兩個最基本的幾何圖形,又是構成其他幾何圖形的基本要素。因此也與以后各章的學習密切相關,是研究復雜圖形的必 要基礎。應重視幾何語言的培養和訓練。為今后學好幾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方法:引導法。引導學生在現實情景中理解簡單的平面圖形在操作活動中積累經驗。
教 具:電腦、投影儀、硬紙條、大頭 針、泡沫板、課件資源、投影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活動1:(課件展示)
1、出示節日里用花盆擺出的美麗圖畫。
2、出示五星紅旗。
3、出示生活中美妙的工藝圖案
4、請同學們填一填:點動成____,線動成____,面動成____,面與面相交成____,線與線相交成____.
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妙圖畫激發學習興趣。復習相關知識引入新課。
活動2
1:我們先學習點,同學們印象中的點是什么樣子的?
(課件出示動畫圖案)滾動的小球,地圖上的城市,霓紅燈下的文字,節日的焰火,筆在紙上運行的軌跡。
學生思考后交流
舉例[來源:第一范文網]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列舉現實中的點,增強學生對點的感性認識。從生活中感受點。
2:讓我們看一下課本吧!先看做一做第1題.
當你完成以后,對點有新的認識嗎?(教師用課件演示電子顯示屏是如何顯示數字、字母和文字的?)總結得出:實質上是用發光的點構成圖案。 學生在點陣圖中用描點 的方法構造出字母、數字圖案。
通過活動,體驗點陣可以構成各種圖案。加深對點的直觀認識。
再請大家看第2個問題,在地圖上找到北京、上海、南昌、成都所在的位置.
你對點是否有了新的認識? 學生在地圖上找到表示某些城市位置的點。 通過活動體驗城市的面積很大,但在地圖中可以用點表示它位置。加深對點的直觀認識。
最后我們找一找第3題每個圖形的頂點.
你對點是否有了新的認識?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線和線相交成點。 復習線和線相交成點.
我們用大寫字母 表示點.請同學們說出做一做第3題每個圖形中的頂點的名稱. 學生回答,教師鼓勵。 學習點的表示方法。
合作交流
活動3:
課件出示:拉直的繩子、竹竿、人行橫道線、書桌的邊緣等,提問:這些圖形給我們什么形象?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象線段? 學生回答并舉例 從生活中感受線段。
請同學們畫出兩個點A和B,再畫出以A,B為端點的線段.
我們用線段的兩個端點表示線段,比如上圖中的線段可以表示為:線段AB或線段BA.也可以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線段a. 學生完成畫圖,教師給出線段的表示方法。 通過畫圖體會用兩個端點表示線段的`合理性。
請同學們為下面的線段命名.
學生口答,教師給予肯定。 及時鞏固線段的表示方法。
同學們,這樣畫線段OA正確嗎?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深化線段的概念,引出射線的概念.
射線可以看做由線段向一方無限延伸形成的。
在生活有哪些物體給我們射線的形象? 教師說明射線的概念,讓學生說生活中的射線。(例如手電筒的 光束)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 射線的概念。
射線只有一種表示 方法,用兩個大寫字母表示,第一個字母一定是射線 的端點,第二個字母是射線上的任意一點.記作射線OA
請為下面以A為端點的射線命名。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及時鞏固射線的表示方法。
請看右面圖形是射線嗎?是線段嗎?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鞏固線段、射線概念,引出直線的概念。
直線可以看做由線段向兩方無限延伸形成的.
直線有兩種表示方法:
⑴用兩個大寫字母表示,這兩個字母只要在直線上即可;記作:直線AB或 直線BA
、朴靡粋小寫字母表示.記作:直線l
請為下面直線命名.
教師給出直線的概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直線.教師點評。
練習直線的表示方法。
請同學們填寫下表
端點
個數 延伸
方向 表示
方法
線段
射線
直線
學生填表,教師點評。 及時整理線段、射線、直線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合作探究
活動4
請同學們做試驗.
1、用一個大頭針將硬紙條釘在泡沫板上,觀察紙條能轉動嗎?
2、至少用幾個大頭針才能把硬紙條固定在泡沫板上?
學生試驗,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試驗操作理解數學事實,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如果把硬紙條看作直線,把大頭針看作點,經過一個點你能畫出來幾條直線?經過兩個點你能畫出來幾條直線?
誰能用一句話概括這個事實? 師生共同總結: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
1、聯系實際:舉出現實生活中應用這一事實的實例。
2、兩條直線相交,可以有兩個交點嗎? 學生列舉射擊瞄準、砌直墻時拉一根線、植樹等。 運用上述事實.增強應用意識。
拔高創新
活動5
1.雖然線段、射線、直線都可以用兩個大寫字母表示,但是兩字母的要求卻有所不同.你知道嗎?線段、射線、直線有哪些區別,又有什么聯系。你知道嗎?
2.你對點有哪些認識?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復習點的概念。
3、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沙場練兵
1. 如圖,已知線段AB,按下列要求畫圖:(1)延長線段AB至C使BC=2厘米,(2)延長線段BA至D使AD=1.5厘米
2、如下圖,圖中有哪幾條線段?
3、如下圖,在同一平面內,下列圖形可以相交的是:( )。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4、判斷正誤:
(1)延長直線AB ( )
(2)直線AB與直線BA不是一條直線( )
(3)直線AB上有A點( )
(4)直線AB與直線l不可能是同一條直線( )
5、鋸木料時,一般先在木板上畫出兩個點,然后過這兩個點彈出一條墨線,為什么? 學生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搶答, 教師點評
學生搶答,教師點評
學生思考后回答 練習學生的畫圖能力
培養學生對圖形的識別能力。
將對概念的考察轉化成判 斷題。
數學事實 的應用,培養應用意識。
布置作業
1、課后習題(P114P115)第1、2題做在書上,第3、4、5題做在作業本上.
2、開放激趣。
請你用點和線設計美麗的圖案。
3、課堂調查問 卷。
(1).你喜歡這樣的課嗎?
(2).你在本課中還有哪些疑問?
(3).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怎樣?
(4).你還有什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