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精選13篇)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發布時間:2024-02-15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精選13篇)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2、體驗共同游戲的愉悅。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實物卡、看圖列算式卡

  2、學具:看圖列算式卡、數字卡、實物卡、記錄卡、看圖分類計數等

  活動過程:

  一、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

  1、碰球游戲

  師:我們來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戲,我和你合起來是5,嘿嘿,我的2球碰幾?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師:我和你合起來是6,嘿嘿,我的4球碰幾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實物卡,復習6的組成,引出6的加法

  師:看,這張圖片上有幾只小貓啊?

  幼:6只

  師:上一次啊我們幫這些小貓分過類了,現在我們來動動腦筋,怎么樣用算式表示

  (請3—4位幼兒)

  二、引出新游戲

  出示看圖列算式卡,請幼兒操作

  三、分組操作

  (1)看圖列算式(實物卡、數字卡)

  (2)6的組成卡

  (3)看圖分類計數或用算式記錄

  (4)看實物用算式記錄

  (5)算式接龍

  四、總結評價

  集體驗證部分幼兒的操作卡。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2

  目標

  學習根據圖片和算式自編應用題。

  增加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喜歡數學。

  能根據已有經驗和范例,知道加減法應用題講一件事情,說2個數字,問一個問題。

  準備

  農民伯伯、紅蘿卜和小白兔;

  算式題卡若干;"問號"一個;PPT。

  過程

  一、準備活動 拍手游戲

  T:我來問,你來答,

  5可以分成1和幾?(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幾?(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幾?(5可以分成2+3)

  二、激趨引入 出題考考你

  T:嗯,小朋友們都很聰明,那老師就要來考考大家了,看看我們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厲害哦。仔細看仔細聽。

  1、故事情境1(T邊講邊出示教具):

  農民伯伯的菜園里呀,本來有3顆紅蘿卜,后來又長出了2顆紅蘿卜,請你幫農民伯伯算一算,現在菜園里一共有幾顆紅蘿卜呢?

  小朋友有沒有注意,老師剛剛是怎么提問的?(強調"一共")

  一共有幾顆紅蘿卜呢?

  T提問: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為什么選擇加法呢? 幼:因為又長出了2顆,數量變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師把這個算式找出來。把3+2=5貼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現在菜園里有5個紅蘿卜,農民伯伯拔起了一顆紅蘿卜,把它送給了小兔子,請你幫農民伯伯算一算,現在菜園里還剩下幾顆紅蘿卜呢?

  老師剛剛又是怎么提問的?(強調"還剩下")

  還剩下幾顆紅蘿卜呀?

  T提問: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為什么選擇減法呢?5-1=4

  為什么選擇減法呢? 因為拔起了一顆,送給了小兔子,數量變少了,所以用減法。

  老師把這個算式找出來。把5-1=4 貼在黑板上。

  T總結:

  像剛剛這兩個小故事一樣,講一件事情,出現2個數字,最后一定會留一個問題的活動,我們就叫做編應用題,你們都會編應用題了嗎?

  三、看圖編題

  T:你們都會了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試試吧!

  1、出示PPT第一張圖片,小鳥圖

  我們先來看看,圖片上都有什么?小鳥,這兩只小鳥的姿勢,好像是剛飛來的。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2的組成,知道2可以分成1和1。

  2、幫助幼兒理解分合的含義,認識分合號,知道怎樣用語言表達。

  3、激發對分合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認識10以內的數字。

  2、物質材料準備:PPT課件一份、黑板一塊、實物玩具2個、分合號若干、幼兒操作記錄材料人手一份、勾線筆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學習2的組成。

  1、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分合2個玩具的過程。

  教師演示:教師手拿2個玩具,將2個玩具分給他們一人一個,再請幼兒將各自手中的一個玩具還給老師。(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請幼兒隨著教師演示的動作進行講述。)教師:誰愿意把剛才的事按順序講述清楚?(請幾位小朋友來把剛才的活動過程完整的講述一遍。)

  2、認識分合號,理解含義。

  教師:那我們怎樣才能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呢?老師有2個玩具,可以用幾表示?(用2)教師:分給小朋友的一個用幾表示?分給另一個小朋友的一個用幾表示?(引導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在黑板上寫2,1,1。)教師:可這里只有數字2、1、1,應該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分'呢?(出示分合號)這個符號叫分合號,上面是連在一起的,分開的,可以把它放在2和兩個1的中間,就能表示2分成1和1。(教師:想想連在一起的部分應該靠近哪個數字?分開的部分應該靠近什么數字?)

  3、剛才他們還回來了玩具,那又是怎樣來記錄?(同上,讓幼兒知道1和1合起來是2,認識"合"的符號)

  4、引導幼兒一起認讀分合式。教師:這個式子你們會讀嗎?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來是2,這個記錄我們就叫他分合式。

  二、練一練、記一記,請幼兒用玩具進行分合式操作記錄。

  1、教師:請每個小朋友們拿2個玩具,在自己的桌面上擺一擺,然后把它用分合式記錄下來,并說一說。(教師巡回觀察)

  2、幼兒操作記錄。

  3、操作。

  三、看一看、樂一樂鞏固分合式。

  1、教師出示PPT,鞏固2的組成及分合式。

  2、教師和幼兒玩手勢口述游戲。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來是2。

  3、在游戲中活動結束。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4

  設計意圖:

  數學教育是教師與幼兒共同交往的過程,寬松、愉悅、融洽的人際關系雖然是無形的,它能使幼兒積極、主動、大膽、自信、自如地進行探索操作活動,它能使優越的物質環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種子(量具)越長(或越大)測量次數越少,種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測量的次數越多。

  3、學會將測量的次數用記錄的方式記錄,并進行簡單統計。

  4、培養同伴間互相協作的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用種子測量鉛筆的大致長度。

  教學難點:

  理解種子(量具)的長短(或大小)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教學準備: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鉛筆、白云豆種子、花生種子各一;

  學具:白云豆、花生若干(種子顆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記錄卡、記號筆、鉛筆與幼兒人數相同;有測量初步經驗。

  教學過程:

  一、探索自然測量方法

  (鉛筆、白云豆、花生)“拿一種種子量一量鉛筆的長,用多少種子表示鉛筆的大致長度。”教師與幼兒探索測量鉛筆的方法,幼兒自由探索用種子測量鉛筆的長度。

  分析:幼兒自由探索用種子來測量鉛筆的大致的長度,使幼兒對測量有一個由感性的認識到理性認識,給幼兒提供一個探索、交流的平臺,同時教師不急于告訴幼兒測量的方法,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不斷的操作、不斷從失敗中尋找原因、積累經驗,自己發現怎樣測量才能把鉛筆的大致長度量出來,這樣的結論一定比教師直接告訴幼兒要好的多,此時,教師能夠轉變了一種教育觀---由告訴轉向探索,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和適時的指導,成為了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二、交流、討論

  (一)交流測量鉛筆的方法

  1、請2-3個用不同方法測量鉛筆的幼兒大膽地將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訴同伴;

  2、討論,剛才幾位幼兒說的方法誰的最好,最正確;

  3、測量的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為第二次的開始點,依次接著量;

  4、利用教具示范,教給幼兒正確測量鉛筆的方法,量時白云豆的一頭要對齊鉛筆的最頂邊,在白云豆的另一頭用記號筆做記號(畫一條短線,第二次量時要從記號開始節下去量)量完數一數,鉛筆的長有幾個白云豆長,提醒幼兒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測量出鉛筆的長度;

  分析: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將自己的測量方法告訴同伴,給幼兒表現自己的機會,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為幼兒提供一個敢說、想說、會說的語言交流環境;教師小結和正確的示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和本領。

  (二)交流測量發現的問題

  1、看一看,剛才用不同種子測量鉛筆的長度,所用的種子數量是否一樣多?同樣的鉛筆用不同的種子,結果怎不一樣?是不是量錯了?為什么?

  2、用兩種不同長度的種子測量鉛筆長度;

  3、體驗量鉛筆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讓幼兒學習記錄種子的數量,幼兒測量時,一定將種子一頭對齊鉛筆的頂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測量結束處,開始第二次測量,并請幼兒講述測量的結果,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的長短,什么樣的種子量出來的次數少?什么樣的種子量出來的次數多?通過操作讓幼兒發現:白云豆長量出來的次數少,花生米種子短量出來的次數多。

  4、測量物品時,物品的長度與測量的工具有關,量具越長(越大)測得次數少,量具越短(越小)測得次數越多。

  分析:本環節將活動難點進行分散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理解測量物品的長短與量具有關,再進一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發現測量物品的長短與量具的關系。

  延伸活動:

  利用其他東西去量班上的別的物品,如:用鉛筆量桌面的邊長,用積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長度。理解測量結果與測量的量具有關,同時,在幼兒能夠接受的情況下,適當的進行替換游戲:一只鉛筆的長度可以用粒白云豆來替換,或桌面的一個邊長可以用幾只鉛筆來代替。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孩子們第一次借助種子作為量具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孩子興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動,無論是教材的選擇、目標的制定和教具、學具的準備都能充分尊重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將枯燥無趣的測量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種子”為載體,讓幼兒學習測量,同時,教師的循序漸進,由用一種種子測量鉛筆長度,引升為兩種種子測量,從而讓幼兒在測量中自然而然地發現量具的不同與測量的結果有關,在活動延伸時,教師還能恰到好處地引出“替換”,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對數學的一些概念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兒間存在著個性、智力、能力上的差異。為了真正發揮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數學活動中準備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難易結合、簡復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自如地駕馭和使用材料,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發現,自由探索,自我發展的目的。教師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操作活動的精髓。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5

  【教材分析】

  幼兒已經學過3和4的組成,對組成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對組成中互補互換的關系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3和1合起來是4并初步推測1和3合起來也是4。本次活動應著重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為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引導幼兒思考歸納。同時,可以將營養搭配的理念和方法透到活動中去,鼓勵幼兒掌握運用5的組成來解決早餐搭配的實際問題。

  【活動目標】

  1.掌握5的4種分合方法,理解互補、互換的關系。

  2.能主動運用5的組成搭配早餐,會書寫數字5。

  3.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大食譜1張(大食譜中的食物金額應與當地條件相符,貼近幼兒實際生活)5的組成數字卡片和點子卡片各1套。

  2.小食譜、練習紙、筆幼兒每人1套,盤子若干。

  3.2-5的數字卡片若干,價格與大食譜一致的早餐食物卡片若干。

  4.“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我健康我快樂》

  【活動建議】

  1.請幼兒觀察大食譜,了解飯菜的名稱、價格、營養等。

  (1)引導幼兒了解飯菜的價格并對飯菜進行歸類。如圖

  (2)請幼兒說出自己想吃的食物的名稱和價格,提醒幼兒注意早餐的營養搭配、干濕搭配。

  2.請幼兒設計早餐食譜,學習5的組成。

  (1)教師可示范選早餐,列出5的組成式。

  如:有5元錢,用1元錢選一份小米粥,用4元錢選一份包子。引導幼兒分別用5的組成的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表示教師選擇的早餐,理解數字及各符號的意義。

  如:

  知道其中5個圓點和數字5表示5元錢,1個圓點和數字1表示買小米粥的1元錢,個圓點和數字4表示買包子的4元錢。

  (2)引導幼兒在小食譜練習紙上表示出自己選擇的早餐,列出5的4種分合式

  提醒幼兒:早餐的標準為5元,在小食譜上要表明選的是什么食物、它們的價格是多少并用5的組成式進行表示。鼓勵幼兒選一份既營養又實惠的早餐。

  3.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譜,理解互補的關系。

  (1)用點子卡片和數字卡片記錄幼兒設計的早餐。

  幼兒設計的早餐可為1元錢的饅頭和4元錢的蔬菜雞蛋湯、2元錢的餡餅和3元錢的八寶粥、3元錢的雞蛋漢堡和2元錢牛奶、4元錢的豆沙包和1元錢的小米粥等。教師用點子卡和數字卡進行記錄,有意排成圖1、圖2、圖3、圖4

  引導幼兒描述分合過程并理解其含義。

  (2)引導幼兒看圖分析并得出結論:5分成的兩個部分數,一邊的數越來越大(小),另一邊的數越來越小(大);每分一次,兩個數合起來都是5。幫幼兒理解數之間的互補關系。引導幼兒討論并發現:這樣排列的好處是又快又對地分盡每個數的所有組成形式。

  4.請幼兒觀察5的分合式,理解互換關系。

  (1)引導幼兒觀察圖3中的第1組和第4組、第2組和第3組的組成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數之間的互換關系,知道兩個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

  (2)引導幼兒討論:這樣排列的好處是只要想出一種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一種分法。例如:知道5可以分成1和4,就會想到5可以分成4和1。

  5.玩“買早餐”游戲,復習5以內的數的.組成。

  (1)游戲方法:兩名幼兒做餐廳服務員,其他幼兒做顧客。扮演顧客的幼兒端著盤子,手拿一張數字卡,買兩種合起來價格正好是手中數目的早餐,并列出組成式,幼兒所選的早餐要注意搭配合理、科學、有營養。

  服務員要熱情待客、禮貌待人,顧客說對時,收好顧客的數字卡片,并將兩樣早餐實物卡片放到顧客的餐盤中。

  在活動中,教師應及時糾正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幼兒克服困難順利完成游戲。

  (2)游戲后組織幼兒交流,相互評價游戲時幼兒是否選得對,選得快,是否注意干濕搭配、營養合理等。

  【延伸活動】

  請幼兒閱讀《我健康我快樂》第21頁。

  活動反思:

  此活動的設計是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數學課的樂趣。通過創設情景,設置問題,有效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索欲望,我一開始沒有直接點題,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課題:5的組成。在情景的創設中,幼兒興趣濃厚,一個個當起了小兔的小幫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過來了。在幼兒探索操作的環節中,我放手讓幼兒去嘗試操作,再通過集體交流,讓幼兒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兩份的四組分合式。但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有的幼兒只是隨意分合順序,沒有規律;有的幼兒只會分一種的;有的幼兒按順序分的;有的幼兒有重復分的。但是經過我有意識的引導后,再次讓幼兒操作,讓幼兒自己講述操作過程,這樣活動既得到反饋,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這個環節還讓幼兒學會觀察比較,學會思考,初步培養分析綜合能力。還通過游戲,鞏固了5的組成,讓幼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中體會數學課的樂趣。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7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位的第四課時《三角形的內角和》,主要內容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等。

  教學內容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它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的關系,也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學對象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平時的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三角形,在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和利用他們已掌握的學習方法,教師把課堂教學組織生動、活潑,突出知識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量、剪、拼、擺等操作學具活動,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主動掌握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生親自動手和歸納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難點:

  驗證所有三角形的內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等。

  學具準備:

  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復習舊知

  1、認識三角形的內角。

  (1)復習三角形的概念。

  (2)介紹三角形的“內角”。

  2、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

  【設計理念】通過復習三角形的概念的過程,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舊知識而且可以為新知識教學提供知識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過預習,認識結論,提出疑問

  2、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

  (1)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進行驗證

 、賲R報測量結果

 、诋a生疑問:為什么結果不統一?

 、劢鉀Q疑問:因為存在測量誤差。

  (2)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進行驗證

 、僦笇Ъ舴。

  ①分別拼: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③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用“折一折”的方法進行驗證

 、僦笇д鄯。

  ①分別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墼俅悟炞C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看書質疑

  【設計理念】此過程采用直觀教學手段。通過讓學生動手量、拼等直觀演示操作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的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從而明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三、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1、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數。

  2、求出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圖略)

  3、爸爸給小紅買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70°,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4、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邊形和正六邊形的內角和嗎?(圖略)

  5、數學游戲。

  【設計理念】練習設計的優化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向,所以在新授后的鞏固練習中注意設計層層遞進,既有坡度、又注意變式,更有一練一得之妙,從而使學生牢固掌握新知。

  四、總結全課、延伸知識:

  1、今天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是怎樣獲取這些知識的?你感覺學得怎樣?

  2、知識延伸:給學生介紹一種更科學的驗證方法——轉化。

  【設計理念】課堂總結不僅要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更要關注用什么方法學,要有意識的促進學生反思。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方法:

 、倭恳涣 拼角(略)

  ②拼一拼

  ③折一折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8

  設計思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毒V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著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系,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傧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結束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正方體與長方體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學操作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游戲的樂趣。

  2、通過猜數游戲,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及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

  3、認識撲克牌,能根據撲克牌的特征進行分類和排序。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點:

  通過觀察,發現撲克牌的特征,并根據其特征進行分類和排序。

  活動難點:通過猜數游戲,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及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撲克牌若干副,PPT圖片、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撲克牌,和孩子們一起熟悉各種花色和形狀等。

  1、看PPT圖片,引入活動。

  (1)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一位魔術師,他叫劉謙,曾經在春晚為大家表演過魔術節目,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在干什么?(玩撲克牌)

  (2)撲克牌上有些什么呢?(數字)那除了數字,還有什么呢?(圖案)它們的顏色一樣嗎?(不一樣)都有些什么顏色?(紅色、黑色)

  2、教師出示一副撲克牌和孩子們共同認識。

  師:撲克牌上都是些數字幾呢?又有些什么圖案呢?(梅花、方塊、紅桃、黑桃)

  小結:每副撲克牌都是有順序的,除J、Q、K,都是按數字1-10來排列,每副撲克牌都有兩種顏色和四種圖案。

  二、魔術游戲:猜猜少了那個

  教師:接下來老師也想學學劉謙變魔術,和大家一起玩個魔術游戲,你們想玩嗎?

  1、介紹游戲方法:幼兒從五張牌中任意抽取一張,教師說出抽掉的牌。

  2、教師準備5張牌(1-5)和(6-10),請幼兒任意抽取,教師觀察牌面后說出答案。

  3、請幼兒猜猜老師為什么會猜對。

  4、小結:在這些牌中缺少的那張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師出示1-10的撲克牌,請個別幼兒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分類游戲

  教師:撲克牌上有不同的數字,不同的圖案和不同的樣色。那我們還可以用撲克牌來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戲,想不想玩?(想)

  1、按顏色分:老師給你們每桌準備了一些牌,請你們一桌的小朋友一起把牌分到2個盤子里。想一想怎樣分?

  2、幼兒進行操作。請幼兒說一說:你們那一組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分法)

  3、按圖案分:老師還想讓你們把這些牌從2個盤子分到4個盤子里,可以怎樣分呢?大家想一想。

  4、幼兒進行操作。請幼兒說一說:你們那一組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四、排序游戲

  1、我發現我們大八班的小朋友很能干,一下子就把桌子上的牌按不同的顏色分成了兩份,按不同的圖案分成了四份,可是它們每一份還想來排排隊,怎么辦?

  2、看,我這里有一張底版,底版上有什么?有什么用?(起點)

  3、幼兒進行操作。

  4、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排的?(有的小朋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的,有的小朋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的,真整齊。)

  5、看PPT圖片,師幼順數和倒數1-10。

  小結:每副撲克牌上都有四種圖案,每張撲克牌上的圖案數量和數字是相對應的。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用撲克牌玩了這么多的游戲,好玩嗎?其實撲克牌還有很多好玩的游戲,它還可以站立起來。撲克牌可以是兩個人、三個人,或更多的人一起來玩。今晚回家也和爸爸媽媽玩一下撲克牌游戲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符合大班幼兒認知的年齡特點,同時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并以游戲的形式進行,使幼兒在撲克游戲中提高學習的興趣及增長相關的數學知識,幼兒始終處于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教學效果比較好。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10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數的組成的興趣

  2.初步理解分解組成的含義,認識分合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分解方法。

  活動重點:認識分合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分解方法。

  活動難點:認識分合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分解方法。

  活動準備:蘋果兩個、盤子兩個、雪花片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講解示范:

  把兩個蘋果分到二個果盤里,提問:2可以分成幾和幾?再把兩個果盤中的蘋果放到一起,提問:1和1和起來是幾?

  用數字表示算式并講解算式:2整體數,∧分解號,1和1部分數。

  二、自身體驗:

  幼兒自由結合2人一組,按老師的口令進行分合練習,如老師說:2可以分成1和1,兩人迅速分開,老師說:1和1合起來是2,兩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三、請幼兒自由嘗試:

  充分利用操作雪花片進行組成分解練習,教師巡回指導,鼓勵他們發現數的組成方式。

  四、用手勢口述游戲、"拍手對歌"進行鞏固。

  如:練習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1",然后,兩手指尖相對,腕部分開,做出分解號∧"的樣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別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拍手對歌師:小朋友,我問你,2可以分成幾和幾?

  幼兒:某老師,我告訴你,2可以分成1和1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練習數的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兒園分午點等。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1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認一認、比一比,引導幼兒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2、啟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征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能力。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長方形的特征。

  2、難點:會按圖形特征進行歸類。

  三、活動準備:

  1、幾何圖形若干(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2、剪刀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幾何圖形讓幼兒辨認。

  教師:“小朋友說一說黑板上有哪些圖形?”(圓形、正方形)

 。ǘ﹫D形分類。

  教師:“黑板上有這么多圖形,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并數一下一共有幾個?”

 。ㄈ┱J識長方形。

  1、教師手指長方形,“這是什么圖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只角;正方形每條邊都一樣長,長方形每條邊不一樣長。)”

  2、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可將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行比較,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

 。ㄋ模┩ㄟ^折疊驗證:知道長方形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的長邊比一比,短邊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樣長的?”

  2、小結: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四個角都是一樣大的。

  (五)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一剪,讓它變成長方形。

  2、給長方形涂顏色。看看圖上有什么圖形,請小朋友給長方形涂上顏色。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12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已漸漸不滿足于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滿足于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于學習10以內的數、不滿足于有章有節地學習數學、不滿足于在活動室內學習數學等等,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數學;如何變“傳授為主”為“以幼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嘗試設計并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預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多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ㄗⅲ捍谁h節的目的在于教師了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二)聯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

  2、在幼兒園里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3、用什么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后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

  (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并分類統計幼兒園里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后操場——樹有幾棵?前、后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ㄇ叭M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去的數多,多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于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發多個?短頭發多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定頭發長與短的尺度”)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輕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

  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2、要求:

 、 合理分工與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與記錄;

 、 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3、幼兒執行任務,教師觀察、了解個別組幼兒實踐情況。

  4、幼兒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

  5、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匯報與交流):

 、 你們統計什么?統計成果如何?

 、 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 你們碰到過什么艱苦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四)布置作業——課后實踐:

  請幼兒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并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活動記錄與反思:《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第四個目標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我設計了此活動。實施后,效果非常好,預定的目標得到很好地達成,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定能力、戰勝與戰勝艱苦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展。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 篇13

  設計思路

  12月是辭舊迎新的日子,這時候“時間”往往成為孩子們最敏感的話題之一,于是我抓住這一切入口設計“迎新年”的系列活動,“共同度過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組織本次活動前,我先通過創設環境“新年倒計時”來激發幼兒對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歷,讓孩子們借助月歷來了解、記錄離新年還有幾天,引發幼兒產生使用月歷的需求,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開展活動“共同度過20xx”。在活動過程中,我和幼兒一起解讀月歷,了解月歷上的數字所代表的含義,回憶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在流程設計上,我首先從幼兒的已有經驗人手,讓他們提出問題并通過交流、討論來解決,以此認識月歷上的不同數字,理解數字所代表的含義(如年、月、日),從而學會看月歷。然后,我用問題“每個月有幾天”激發幼兒的思維沖突,讓他們自主探索、記錄,促使他們關注“每月的天數并不相同”這一特征。接著,我通過引導幼兒尋找月歷上的一些文字來進一 步了解月歷蘊含的豐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兒在園度過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讓他們在月歷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憶共同度過的 美好時光。與此同時,我又讓幼兒 在月歷上尋找自己最開心的日子, 分享快樂,進一步感受月歷上的數字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在整個活動中,我緊緊扣住兩點:

  一、梳理幼兒對于月歷的零星經驗;

  二、解讀年歷的秘密,讓幼兒 通過自己提出問題、交流討論、探索操作來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解讀月歷,感受月歷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時了解數字在實 際生活中所表達的含義及其運用。

  2、回憶美好生活,與同伴分享 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掛 歷在活動室一角創設“新年倒計r 時”的環境,讓孩子們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發他們對時間的關注, 知道當天是幾月幾號,數數離新的 一年還有幾天。

  2、臺歷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記錄用的筆、紙,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歷(教師按標準月歷放大制作)。

  4、-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兒共同生活、游戲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月歷上的數字

  1.有誰能用完整的語言說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號,星期幾)離新年還有幾天?

  2.在這張月歷上,你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3.這么多的數字在月歷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引導幼兒分小組互相提問,互相交流,解決問題。)

  4.小結:數字出現在月歷的不同地方,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我們能通過這么多數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幾。)

  5.12月份有幾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數都一樣多嗎?(幼兒先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臺歷驗證自己的想法。)

  (1)請你們邊翻看臺歷,邊記錄每個月的天數,并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將記錄結果展示在活動板上。

  (2)你通過記錄發現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幾個月的日子是一樣多的?你是怎么記錄的?(幼兒通過講解,分享不同的記錄方式。)

  6.游戲“大小月我知道”。

  一個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歷你們能記住嗎?我們來玩一個游戲: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時有四個指關節突出在拳背上,從食指開始,突出的關節部位代表大月,兩指之間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數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著數。

  二、月歷上的文字

  1.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幾月幾號?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師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義——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霸蹦翘烊澜缛嗣穸家獞c祝新年的到來。)

  3.中國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師出示漢字“春節”,幼兒在20xx年年歷上尋找“春節”兩字,講出相應的日子是幾月幾號。)

  4.離中國新年還有幾天?那時我們能干些什么?

  5.元宵節是哪一天?我們可以做什么?

  6.小結:月歷上不僅有數字還有文字,數字能告訴我們這一天是哪一年幾月幾號、星期幾,而文字則能告訴我們一些重大的節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樂時光

  1.20xx年就要過去了,在這一年中我們共同度過了許多快樂時光。(教師出示一組反映大家快樂活動的照片。)

  2.師幼一起根據照片回憶活動,并在月歷上尋找活動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應標記。

  3.-年中哪一天你最開心?請用筆在臺歷上圈出來。

  4.請幼兒介紹自己圈出的日子,講講開心的原因。

  活動反思

  亮點:該活動的內容選擇和時機把握恰當,將迎新年與時間教育、數教育和文字認識有機結合,既豐富了幼兒使用月歷的生活經驗,也有利于幼兒加深對時間概念、節慶日的感知;顒觾热莺瓦^程設計突出知識性與情感性、生活性的結合.留給幼兒較多的提問、探索和分享的空間。

  不足:該活動還可以在以下兩方面加強對幼兒的引導:

  1.歸納提升幼兒對有關月歷上的數字所代表的含義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尋找月歷上的規律。

  2.在認識月歷的環節中沒有設計“一年有幾個月”的問題.而是直接進入讓幼兒統計每月天數和記大小月的活動,因此缺乏邏輯順序,易造成幼兒認知上的不適應。

關于大班數學教案集錦(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精選15篇)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數字卡片,你能說出是數字幾嗎?是數字幾,你就可以拍幾下手?2.幼兒看數字幾,并用拍手表示數量。二、認識 >號和“符號放在6和5的中間,告訴幼兒這是大于符號,大嘴巴朝著大數笑,所以6小于5。...

  •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精選14篇)

    活動意圖:數學的加減法運算很重要。特別是20以內的加減法是各種數字運算的基礎。學好20以內的加減法,有利于活化孩子的頭腦,發展孩子的思維。活動目標:1、感知進位加、退位減的算法,整理和歸納計算規律。...

  •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精選14篇)

    設計理念:平均分配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樣物品分成幾份一樣多的現象。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 關于大班優秀數學教案范文(精選12篇)

    一、 活動目標1、 體會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 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感知一些比較直觀的特征。3、 認識元、角、分,并能進行換算。二、 活動準備1、 活動材料:和幼兒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的人民幣若干。...

  •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16篇)

    活動目標:1、學習3的加減法,感知三幅圖的含義,繼續學習列加減法算式。2、理解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顒訙蕚洌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過2的加減,初步會看三幅圖。...

  •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通用12篇)

    活動目標:1.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2.學習用不同方法進行7元人民幣的等價兌換。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范文(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復習鞏固九以內的加法。2、在情境教學中,學會10的加法。3、能將的10的加法運用到超市購物的游戲中。4、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5、引發幼兒學習加法的興趣。6、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通用15篇)

    活動目標:1、感受數學操作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游戲的樂趣。2、通過猜數游戲,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及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3、認識撲克牌,能根據撲克牌的特征進行分類和排序。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通用15篇)

    活動目標:1.觀察物體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擾根據差異性進行排2.掌握并發現物體的序列規律。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秩序感,并樂于參與數學活動活動準備:課件、地墊20個、數字1—10兩套、各類特征的學具20套、工作毯20塊、照相機。...

  • 大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復習鞏固九以內的加法。2、在情境教學中,學會10的加法。3、能將的10的加法運用到超市購物的游戲中。4、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5、引發幼兒學習加法的興趣。6、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通用12篇)

    設計思路:蔬菜的種類繁多,再加上我班幼兒對各種蔬菜有了很好的認識。所以,我以蔬菜為活動的切入點,創設富有情境地學習數學,由逛菜場→買菜→燒菜這一活動過程,孩子們已具備較強數數能力,他們會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讓幼兒說...

  •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12篇)

    教學活動目標:1、學習按照物品的不同特征進行多角度分類,并記錄分類標準。2、能正確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顒訙蕚洌1、實物玩具:分別有大小不同的、人物和動物的指偶玩具若干e大小不同的、紅色和黃色的、有圖案和沒圖案的鈴鼓若干;有...

  •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精選13篇)

    設計意圖:數學活動是一門比較枯燥和抽象的學科,為了能讓孩子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的更好,我們必須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喜歡什么?在上一次觀摩張老師的中班活動“躲貓貓”后,讓我體會到在游戲的情景中讓幼兒理解數概念的重要性,而這樣...

  • 大班數學教案復習8、9的加減法反思(精選13篇)

    【教學目的】1、復習8和9的組成,要求熟練掌握。2、復習8和9的加法和減法,使幼兒較熟練地進行8和9的加減運算。3、能看圖、看試、看數正確地自編8和9的加減法應用題并列式計算。4、能在集體面前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 大班數學:認識序數(通用2篇)

    一、教材分析: “序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但大班幼兒對序數還比較陌生。此教材插入了一個簡短的故事《猴子吃桃子》,讓幼兒通過故事情節在數桃子的過程中明白了序數就是表示物體排在第幾。...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东乡| 沂源县| 孝义市| 台安县| 崇信县| 武义县| 韩城市| 大方县| 大石桥市| 玛纳斯县| 莱阳市| 于都县| 梁河县| 延庆县| 阜宁县| 常宁市| 云龙县| 哈巴河县| 大埔区| 连江县| 永城市| 夏津县| 兴山县| 周口市| 晋江市| 卢湾区| 保德县| 印江| 隆昌县| 彭泽县| 康保县| 祥云县| 浠水县| 康乐县| 稷山县| 西盟| 砀山县| 子洲县| 宜黄县|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