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精選6篇)
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 篇1
1、人民的藝術家——齊白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資料的收集和學習,了解齊白石的藝術成就、藝術生涯、藝術特色等。
2、過程與方法:能運用藝術語言(如寫意、工筆、陰刻、陽刻、虛實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并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勤奮”與“毅力”帶給人的影響;明白要認真觀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齊白石的藝術成就、藝術特色和藝術表現。
教學難點:運用藝術語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并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突破:通過豐富的圖例欣賞和分析來突破重、難點。
教學準備:課件、課前收集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作業本和彩筆等繪畫工具。 教學設計:
一、組織教學:
檢查工具的擺放情況。
二、引導欣賞:
1、小故事——從木匠到人民藝術家。
2、《群蝦》(課件出示)〈對比真的河蝦與對蝦〉
齊白石在案頭擺了一只大海碗,養了幾只活蹦亂跳的小蝦。齊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細觀察小蝦的活動。所以他畫的蝦就更加神態多變,活靈活現了。3、齊白石筆下的花鳥魚蟲。
一天,齊白石跟師傅出去做活,在顧主家見到了一本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他如獲至寶,與顧主好說歹說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親商量好,從每月工錢里拿出一點錢來買紙和顏料,一筆一畫地臨摹起來。白天干活晚上畫畫,常常畫得兩眼酸痛,連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園畫譜》全部被他臨摹了下來。從此,這本畫冊成了他的美術教科書。
在齊白石八十九歲高齡時,還堅持每日作畫數幅。
欣賞幾幅齊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師引導分析)
中國畫:《蛙聲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魯班門下
書法:發揚民族文化
4、齊白石不僅是一位畫家,還是一位書法家、篆刻家和詩人。他所畫花鳥蟲魚蝦蟹,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煉質樸,色彩鮮明熱烈;闊筆寫意花卉與微毫畢現的`草蟲巧妙結合,神態活現。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作業設計:
對自己喜歡的一幅作品進行評述并用書面的形式寫下來。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2、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感受馬蒂斯的藝術他色,通過收集資料,了解馬蒂斯的藝術成就與藝術生涯。
2、過程與方法:嘗試使用馬蒂斯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剪紙作品。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與我國傳統剪紙不同的外國剪紙,體會馬蒂斯的藝術風格,樂于了解人類多元文化藝術的成就。
教學重點:了解馬蒂斯的藝術特色(如藝術表現手法、色彩特點、藝術成就等),區分馬蒂斯的剪紙與中國傳統剪紙。
教學難點:用馬蒂斯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剪紙。
教學突破:通過教師講解、作品欣賞和教師演示來突破。
教學準備:課件、課前收集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作業本和彩筆等繪畫工具。 教學設計:
一、組織教學:
檢查工具的準備情況。
二、欣賞與比較:
猜猜看:課件
哪一幅剪紙是我國的傳統民間剪紙?哪一幅是馬蒂斯的作品?
為什么這樣區分?說說你的理由。
三、介紹馬蒂斯生平。
馬蒂斯擅長什么?
他無論在繪畫還是在剪紙還是裝潢設計中都很有成就。
觀察與比較:(課件出示)
1、馬蒂斯的畫在造型上有什么特點?(簡練)
比較馬蒂斯的《金魚》、畢加索的《多拉瑪爾肖像》、高更的《靜物》。
2、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較馬蒂斯的《藍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音樂》、拉菲爾的《椅中圣母》。你認為馬蒂斯最愛使用的顏色是什么?
3、馬蒂斯的剪紙與中國剪紙有什么區別?
欣賞馬蒂斯的剪紙與中國民間剪紙。
4、通過本課的欣賞,你對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四、作業設計:
試一試,用馬蒂斯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一幅自己喜愛的作品。
教師演示制作方法。
學生藝術實踐,教師個別指導。
五、課堂小結。
小結本課知識點并講評作業。
六、板書設計:
3、提袋的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認識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陶冶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手提袋設計,培養動腦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學習提袋的設計,初步認識設計與應用這一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 根據材料選擇適當的形式或根據表現形式選擇的材料進行設計制作。 教學突破: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和示范等多種方法解決。
教學準備:包裝紙、剪刀、雙面膠、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的材料準備情況;
2、以小組學習方式分配人員及位置。
二、授新課:
1、展示欣賞:提袋樣品圖片。
2、談話: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提袋,并介紹給大家你喜歡的提袋特點!
3、探究提袋設計。
情境提示:
我們在生活當中,見過許多漂亮的手提袋,它們既方便了我們的購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藝術品。
A、說說你印象最深、最喜歡的手提袋。
B、探究教材及教具實物的手提袋,選擇哪些材料,運用什么形式制作的。
C、講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過程:
構思創意
選擇材料
畫平面展開圖
剪、裁、折疊
美化裝飾
三、作業設計:
學生進行包裝設計嘗試。
1、 讓部分學生想一想:自己所帶的材料,適合以何種方式進行設計。
2、 小組討論怎樣才能制作出實用美觀的手提袋?
3、 用所選材料設計制作一個新穎、時尚的手提袋。
四、課堂小結:
1、組內選評平優秀學生作品并展示。
2、談談你設計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五、板書設計:
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 篇2
第一課 四季的色彩
教材分析: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一課,本節課是造型: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四季的色彩》是一節以了解色彩知識為主線,以認識國內外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基點,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 “欣賞?評述”課。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不同的季節的色彩變化有較深的認識,對不同的繪畫表現形式有初步了解,同時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中,造型表現的階段目標,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欣賞、分析藝術作品,能夠認識到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及不同色彩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應會:認識該課中介紹的四位畫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其作品進行初步分析,并寫出短文,以表達對畫而的認識與感受。2、隱性內容與目標:(1)通過本課欣賞,認識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了解東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四季的色彩,能正確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教學難點是:用寫短文的方法,表達個人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教學方法:本課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以小組競賽的活動方式,采用“認識四季―欣賞名作―鑒賞名作―新年祝愿”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表達和內心真實的感受,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表達能力。
下面我來說教學過程: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游戲導入 2、認識四季 3、名作欣賞 4、名作鑒賞 5、新年祝愿
第一環節:游戲導入
我們剛剛過完元旦,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春節,為了迎接新年,我們今天就來一個小小的競賽。首先我考考大家,一年有幾個季節?那我把大家分成春夏秋冬四組,現在我們就開始比賽。 第二環節:認識四季
1、請說一說你最喜歡一年中的哪個季節的景色,它的色彩有什么特點?(學生用語言描述出四季景色的特點,教師根據情況追問季節色彩特點)
2、老師這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讓它喚起我們美好的回憶。(播放課件四季風景圖片學生試著用“這是___季,是___季節”來形容它。) 3、猜一猜教師出示四幅色調圖,學生猜出它所代表的季節 【這樣設計:是為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利用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四季的變化,引發學生對四季的回憶。】 第三環節:名作欣賞
1、分組欣賞四幅作品,教師提出問題:(1)畫面表現了哪些事物,運用了哪些色彩?
(2)畫面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幅作品有什么特點?(3)你從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分組先欣賞、討論再分組交流作品。教師對四位畫家的情況作簡單的介紹) 2、教師小結:我們已經欣賞了這幾幅作品,你能說出欣賞的基本方法嗎?
【這樣設計:是為了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了解欣賞的基本方法】 第四環節:名作鑒賞
1、剛才我們已經分組欣賞了四幅作品,現在大家仔細看看這四幅作品有什么異同? (教師出示教材中的四幅作品,學生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并搶答。)
2、小結:其實在畫外,他們還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他們都出生于平凡的家庭,他們一生都起伏不平,他們都擁有一顆追求藝術的心。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他們,還有哪些方法呢?(上網,查資料,看畫展) 3、游戲:老師通過上網查資料,找到了他們的一些代表作品,你能猜出是誰的作品嗎? (教師分組出示四名畫家的代表作,讓學生搶答出是誰的作品。)
【這樣設計:感受不同創作形式與作品的特點,提高學生欣賞,評述能力。】 第五環節:新年祝愿
1、誰來猜一猜他們為什么能畫出那么偉大的作品。(學生競猜)
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成為大師的秘密,那你們想成為大師么?(想)老師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進步,心想事成,早日成為像大師一樣偉大的人。 【這樣設計:鼓勵學生進一步學好美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課 生活中的暖色
教材分析: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二課,本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識,并能根據觀察和回憶來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提高學生色彩的審美感受。四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學習習慣比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已經認識色等美術語言,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和造型能力,基本能積極主動地能通過觀察、討論、繪畫等方面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中,造型表現的階段目標,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暖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應會:能畫一幅以暖色為主的畫。2、隱性內容與目標:了解暖色知識,體驗暖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并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教學難點是:以暖色為主的畫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下面我來說教學過程: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教學活動 2、教學準備 3、組織教學 4、研究活動 5、美術實踐
第一環節:教學活動
讓學生欣賞暖色系圖片,并自由討論。 第二環節:教學準備布置課前準備內容:
1準備2~3張以暖色為主的圖片。2你認為暖色給人什么樣的感受?3你喜歡冷色還是暖色?為什么? 第三環節:組織教學
出示色卡,將暖色與冷色分開。學生選擇區分冷色與暖色。
認識暖色,了解暖色特點:對比中產生冷暖。播放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你發現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什么場合使用暖色? 第四環節:研究活動
組織學生研究活動:
1分析自已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2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紹一幅畫的名稱、也.彩以及給你的感受。小組活動:
分析自己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紹一幅畫的名稱、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第五環節:藝術實踐
分析名家名作《紅色的房間》表現方法,談談給你的感受。
仿照馬蒂斯《紅色的房間》,選用與其不同的暖色改畫一幅作晶。 學習材料
教師:色卡、暖色為主的圖片、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學生優秀作業、繪畫用具? 學生:暖色為主的圖片、繪畫用具。
第三課 生活中的冷色
教材分析: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三課,本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生活中冷色》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想想、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中,造型表現的階段目標,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冷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應會:能運用冷色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2.隱性內容與目標:了解冷色知識,體驗冷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識,并能以冷色為主運用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教學難點是:運用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下面我來說教學過程: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激趣導入 2、引導啟發 3、大膽創作 4、展示 交流 評價 5、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首先我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春江花月夜》把學生帶入音樂的世界中,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色彩感覺,為后面設計冷色做好鋪墊,引出本課課題―生活中的冷色。 第二環節:引導啟發
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其次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了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先感受什么是冷色,然后尋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于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然后我設計了一個小測試,讓學生自己區分冷暖色,以此來引出色彩的相對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試著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上到這里學生都會有一點疲勞的感覺,注意力開始分散,所有我隨之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讓學生自己判斷畫面的冷暖,也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生情況。在這些畫中我有意選擇了幾幅冷暖色兼具的畫,引導學生探討冷色調畫中有暖色出現,有什么作用?然后就是畫法的不同表現,嘗試不同的畫法,體會不同造型特點的樂趣。
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 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
(1)通過對人民藝術家——齊白石的專題欣賞學習,初步了解齊白石的生平。
(2)知道齊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的花鳥畫有哪些明顯的藝術特色。
(3)通過欣賞齊白石的詩歌、書法、篆刻、繪畫作品,知道齊白石是一位全能型的藝術家。
應會:
(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書中提出問題的思考和討論,能夠表達自己的看法。
(2)能夠選擇一幅自己喜愛的作品,從作品的表現形式、藝術特色和個人感受方面寫一篇觀后感。
2. 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對中國畫有進一步的認識,增添了對中國畫的興趣。
(2)用齊白石老人一生對藝術的不懈追求精神,激勵學生做事要善于觀察,持之以恒。
(3)引導學生學習齊白石老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道德情操。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并學習欣賞齊白石作品的獨特藝術風格,兼工帶寫的表現方法。
難點:用簡單的美術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對齊白石的作品及藝術成就的感受。
三、教學設計
(一)、設問引入
1.講有關齊白石的故事,讓孩子們初步感知,猜一猜,他是誰?(生答) 通過設問,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2.出示課題,板書:齊白石
(二)、學生交流資料:
1.誰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齊白石?
2.請2~3位同學介紹收集到的關于齊白石的信息。
通過師生互動學習,引導學生了解齊白石傳奇的一生,感受他刻苦、勤奮以及對藝術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
(三)、欣賞齊白石的花鳥魚蟲作品
1.欣賞齊白石在眾多的花鳥中,齊白石畫的蝦和蟹勘稱一絕(出示課件) 作品。 欣賞小組交流:
你覺得齊白石畫的怎么樣?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生:生動、栩栩如生、逼真)
我們再來看一下,畫中的蝦和生活中的蝦有什么不同之處?把你的發現和同桌交流一下?(生討論)誰來說一下你的發現?(生:觸須長、鉗子長、比現實的瘦一些、并且畫的非常明顯)
2.你能發現畫家是用什么墨色表現畫中的蝦呢?
3.齊白石筆下的絢麗世界
白石老人一生作品豐富,有但擅長花鳥,還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下面分組欣賞以下幾幅畫,討論后匯報:
(1)《蛙聲十里出山泉》
①畫作是如何表現詩句的?
看著蝌蚪,仿佛隨著流水,聽到了蛙鳴,使人產生聯想。
②說說你看畫的感受。
展現了畫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筆簡意遠。
師補充簡介:這是51年老舍持清人查初白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請白石老人作的一幅畫。
(2)《竹樓荷塘》
①看到這幅畫,你有什么感受? 寧靜、樸實、深遠,詩一般的意境。
②讀一讀這首詩,結合起來理解這幅畫。
(3)《荷花蜻蜓》
①荷花和蜻蜓的'表現方法有什么不同?
寫意與工筆結合。師簡介:工蟲花卉,即兼工帶寫,乃白石晚年獨創,前無古人。即蟲以工筆而花卉用寫意的方法。
②這樣的畫面有什么樣的效果?
粗與細、虛與實的強烈對比,豪放與細膩、動靜結合,妙奪天工,奇趣盎然。
4.詩書畫印的全才
課件介紹白石老人的書法、篆刻和詩文作品1.齊白石是一位詩、書、畫印全能的藝術大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人的書法、篆刻和詩文作品。
同時感受齊白石繪畫內容的全面、鳥蟲花卉的精妙、山水畫意境的深遠。
齊白石不僅畫畫得好,詩作得妙,而且他的書法、篆刻、樣樣精通(課件)
書法、詩文、篆刻作品,說說欣賞后的感受。
書法:氣象雄渾、自然純樸、稚拙而富有情趣
詩文:清新質樸,感情真摯
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氣勢縱橫宏大、用刀如筆、下刀肯定、一氣呵成。
(四)、學生作業
1.作業要求:選擇書中你最喜歡的一幅作品,寫寫自己獨特的觀后感(可從意境、表現方法、畫面效果、感受等方面入手)或者談談你學完本課后的收獲。
2.生作業,師巡視指導
(五)、小結
1.請部分學生讀一讀自己的觀后感或收獲。
2.板書:人民藝術家(完善課題)
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學會用紙張,運用折、撕、貼的方法制作簡單雪花圖形。
2.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認真細致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
—、組織課堂紀律。
二、談話導入。
1、談話:冬天里的雪花,你見過嗎?我省的閩西、閩北一帶冬天可見下雪,其他地方要想見到雪就難了。但小朋友在圖畫書里,電視上,一定見過飄飄揚揚的雪花。
2、下雪是一種帛然現象,即空氣中的.小水氣,在高空遇冷便會凝結成小冰晶,許多小冰晶在空中相碰凝結成一朵朵小雪花,從天上落下,就是下雪了,冬天里的雪花是晶瑩美麗的,每一朵雪花都是一個有趣的圖案,既有規則,又好看。用一張白紙就能撕出小雪花來,你相信嗎?下面我們不妨來試一試。
3、制作步驟:選一張白紙,裁成正方形,先對折,然后再按教材右下圖中的虛線向內折兩次即可,在折好的紙上可先用鉛筆畫些凹凸的線條(曳口教材例圖所示),然后慢慢地用手指按線把它撕下來,撕完后把紙打開,就成了六角形的雪花。白紙對折后,也可按教材左下圖的圖示折三次撕紙的方法,這樣撕出的雪花圖形更飽滿,結構變化更多。
撕紙雪花完成后,可用深藍色彩紙襯底,使雪花更美,更白。也可以如教材所示,畫出一扇積雪的窗戶,涂上深藍色的背景,再把撕好的雪花貼在畫面,就成了一幅雪花飄飄的美景了。
三,巡回輔導。要由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既要照顧全班同學,又要注意對個別同學的幫助。
四,進行小結。
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 篇5
課題: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新穎的泥名片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生活中有許多需要展示和介紹的東西新穎的泥名片(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如動物園里的動物、植物園里的植物、商店中的各種商品,至于對人們自己的介紹,就要靠名片(新穎的泥名片)了。動物、植物、商品標牌、說明卡都需要(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用美術技法進行裝飾和設計,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兒童們介紹自我的一種嘗試。
應會:用泥設計、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新穎的泥名片。
2.隱性內容與目標:初步嘗試用美術語言表現生活、自我,激發學生個性化的創造,增強能力和審美能力。新穎的泥名片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習用簡單的圖形和文字裝飾、美化自名片。
難點:制作得新穎、生動觀,富于個性。
學習材料:本課可使用瓦楞紙板做襯底,另用膠泥、彩泥、紙黏士等材料均可。備一把剪子,用來剪制底板。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分組討論:
(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教師布置學生研究一組資料:從動物園、植物園拍攝介紹動、植物的文字圖形照片、生活中多種商品的包裝、標牌、名片等。這些資料有什么用途?如果沒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會怎樣?選出一件最喜歡的,說說為什么喜歡?
(2)進一步研究資料的內容由哪幾方面組成。
(3)分組暢談個人的愛好,長大后理想的職業、職務。
(4)研究圖案的選擇與設計。
(5)學生設計、制作,教師輔導(新穎的泥名片)。
(6)展示、講評、小結。
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 篇6
十六、《神氣的小廚師》
美術教案教學目標:
1.了解美食文化,培養熱愛勞動、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習慣和熱愛家鄉、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情感。
2,感受食品藝術之美,學習欣賞食品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
3.感受各種材料特性,進人“神氣的小廚師”的角色,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把自己喜愛的食物表現出來。(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
教學準備:
l.多方面搜索與食品相關的圖文資料。
每個同學都準備一 到兩個與食物相關的故事或傳說,或對某一種食物的食法的資料。
2.查找了解廣東有哪些特色的美食。
媒材工具的準備:
1 學生自己用白紙做好的“廚師帽”。
2各種用以制作“食物”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好的“食物”。
4.食物欣賞圖片。
教學過程
1、欣賞觀察,激發興趣。
(1)提出課題:如果你是一名廚師你想做一道什么菜7引導學生回憶想象并說出自己喜愛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寓意。
(2)欣賞觀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圖片。學習欣賞美食的方法。
(3)回憶并講一講與食物相關的故事傳說。
2、進入角色,探索思考:
(1)展示學生制作的各式“食物”。引導學生欣賞其形、色、擺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師示范制作“食品”過程。學習探索如何
巧妙利用廢舊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導思考:你可以用一張牛皮紙制作出什么“食品”?
(4)師生總結制作“食品”的方法:
1、根據材料來決定要制作的“食物”。
2、根據想好的“食物”來選擇制作材料。
3、明確《神氣的小廚師》主題,交流合作:
(1)了解我國民族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美食文化。回
憶思考: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
有什么美食?(更多美術教案)
(2)各小組根據多種美食主題命名選擇其中一項進
行構思設計,各組員自由選擇某一類進行創作
活動。
(3)明確自己創作的主題后,有目的地進行討論:
1本組要制作什么食品? 2如何分工合作。3用什么材料?
(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4)作業要求。
4、展示表演(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案)
(1)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進行“神氣的小廚師”表演。針對各小組的“食品”的情況進行小組自評互
評。評價引導:形似、色美、食物拼盤的擺放是否美
觀?是否有創意?
(2)思考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飲食文化?
(3)課后延伸:
1你還知道其它關于食物的更多知識嗎?
2你知道本地區有什么特色食品嗎?有什么相關的故事傳說?
板書設計:十六、《神氣的小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