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號》教案(精選12篇)
《法國號》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1、唱 《法國號》
2、認識 銅管樂器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生活、歌曲中的圓,認識“圓”的吩咐含義和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2、認識法國號,學習用富有彈性或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法國號》,同時感受三拍子的特點。
3、認識銅管樂器,知道它們的名字,能模仿它們的演奏姿勢。
教材分析:
法國號又稱圓號!斗▏枴肥且皇坠澴嘁幷、圓舞曲風格的法國名歌。F大調、三四拍,歌曲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輕快跳躍和優美舒展的旋律交替進行,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對法國號的喜愛、夸贊。在演唱歌曲時,模擬號聲“嗡巴巴”從閉口到張口吐字要清晰富有彈性、不宜過重。最后一句分解和弦要認真聆聽的基礎上盡量準確地演唱。
教學目的:
1、認識法國號,學習用富有彈性或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法國號》。
2、通過學唱歌曲《法國號》,感受三拍字的特點。
3、通過探索生活、樂隊中的圓,認識“圓”的豐富含義和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
一、感受(看――說――聽――做)
1、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學習《美麗的圓》。說到圓,讓你聯想到了什么? 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太陽、月亮等等,這些東西都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圓形的東西。 你們看,老師今天帶來什么?知道它是什么嗎?老師告訴你們,它呀是一件樂器,名字叫做“圓號”。
2、摸一摸。老師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指一指,看看圓號身上哪些部分是圓的?這個部分叫做“號嘴”、這個部分呢叫做“號口”、中間這部分就是“號身”。(生指到各個部位,師依次進行介紹)
3、師介紹圓號的形成過程。
這件樂器可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人們靠打獵為生,在遇到動物的時候,需要求助于其他人員,那時侯,通訊設備可沒有現在這樣發達,有手機、小靈通……人們用聲音來傳遞信息,他們用牛、羊等獸角做成可以發出聲音的器具。在17世紀,人們用兩米多的黃銅管盤成的圓形號角, 用31種特定的號聲,來描繪所見到的動物種類,大小和顏色。你們看,這就是圓號最初的樣子。(多媒體出示圖片)后來,為了讓圓號的聲音更為豐富,人們又進行了幾次變革。你們看,這是后來變革之后圓號的樣子。直到20世紀,圓號才演變成這個樣子。(師高舉圓號)老師講了這么多,你想不想聽聽圓號的聲音呢?老師就來吹一吹,小朋友們聽一下,圓號的聲音怎樣?同時,看一看老師的演奏姿勢是怎么樣?
2、師吹奏《法國號》
4、師:誰來說說圓號的聲音怎樣?恩,圓號的聲音很圓潤,有種神秘的色彩。那,老師吹奏的時候姿勢是怎么樣的呢?老師的.左手怎樣放的?右手呢?
5、師請小朋友模仿圓號演奏姿勢。
6、集體徒手模仿。請學生想象手中仿佛捧著一個圓號,師播放《法國號》音樂,集體隨三拍子的韻律進行律動。
設計意圖:在認識法國號這個教學環節上,我出示實物,通過“看――摸――聽――說――奏”的形式,讓學生真切得了解了法國號的形狀、大小、聲音、演奏姿勢等,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法國號形成的歷史演變過程。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灌輸式講述,同時采用了體態律動教學法。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小小圓號演奏員――手捧圓號,隨音樂進行律動。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捧、搖、晃等有節奏的動作,與聽、視潛移默化地結合,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實際上是為學生開放了多個感官通道,充分發揮了“通感”“聯覺”的作用,這比只開放一個聽或看感知通道效果要好得多。
二、體驗――新歌學習
1、導入:小朋友們,老師啊要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圓號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法國號”。老師這兒有一首法國號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的時候,仔細觀察曲譜,看一看這首歌譜是幾拍的?找找哪些樂句是相同的?
2、動作表示三拍子。(拍手、拍肩)
3、請學生隨琴聲一起來做一做。
4、學生創編動作表示三拍子,并隨琴聲做一做。
5、師分樂句彈奏,生分樂句學唱歌曲。
6、集體隨琴聲哼唱全曲。
7、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要求:在演唱“嗡巴巴”時。聲音要斷開,富有彈性。其它部分的聲音要連貫,象潺潺的河水,唱足二分音符的時值。
8、師有感情地按要求范唱。
9、生“手捧圓號”按要求演唱全曲。
設計意圖:在學生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教唱新歌,引導學生分析樂句、節奏,并用動作來表示三拍子,讓學生體會三拍子的韻律。通過哼唱、模仿圓號的演奏姿勢進行歌表演,用不同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向高潮,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和對歌曲的表現能力。
三、拓展
1、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圓圓的法國號在樂隊中可少不了它?你們看,這是我們學校的管樂隊在演奏樂曲,你們找找看,有沒有圓號?除了圓號,你們還認識哪些樂器?(播放管樂隊演奏錄象)
2、師依次介紹其它樂器,告知學生樂器的名字。
簡單說一說樂器身上的圓。要求學生模仿各種樂器的演奏姿勢。(黑管、長笛、小號、中音號……)
四、創造
1、猜謎:師模仿一種樂器的演奏姿勢,用《法國號》的旋律唱出謎面,請小朋友也用《法國號啊》的旋律唱出謎底。
師:笛嘟嘟、笛嘟嘟,誰在唱歌, 生:笛嘟嘟、笛嘟嘟,誰在唱歌,
笛嘟嘟、笛嘟嘟,每天這樣, 笛嘟嘟、笛嘟嘟,每天這樣,
笛嘟嘟、笛嘟嘟,誰在唱歌, 笛嘟嘟、笛嘟嘟,誰在唱歌,
那就要請你來猜一猜。 那就是我的長笛。
…… ……
2、組建小樂隊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師按照樂隊的排列,把全班同學組成管樂隊,請學生按照各自樂器的演奏姿勢,吹奏《法國號》。
設計意圖:利用學校管樂隊現有的資源,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初步了解樂隊的組合、樂器的名字,從而在音樂課中滲透知識性的特點,讓學生在較大的范圍內接受與音樂相關的知識。鼓勵學生進行創作,教師演唱謎面,實際上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使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通過創編歌詞,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上啟到一個很好的作用。最后,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組成銅管樂隊,一方面讓學生明白樂隊的組合排列情況,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音樂課在學生高漲的情緒中結束。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在銅管樂隊中,到處可見美麗的圓,這些美麗的圓,給我們帶來了婉轉、悅耳的聲音。不管在樂隊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這美麗的圓,讓我們記住今天我們學習的――美麗的圓。
《法國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并學習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并能用打擊樂器豐富歌曲的表現力。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掌握四
三拍的強弱規律。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 學習簡單的三拍子舞蹈律動并配合歌曲《法國號》背唱。
3、聽樂器音響,改編歌曲。
4、簡單了解法國號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
1、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法國號》。
2、感知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3、了解法國號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1、對最后一句音準的把握。
2、用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法國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法國號(圓號)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隨《法國號》伴奏音樂引導學生打節奏,初步體驗感受歌曲節奏特點。
2、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隨音樂拍四三拍節奏。并從中掌握四三拍的節奏規律。
二、律動:
1、教師教三拍子舞步。
師:“3拍子的音樂叫圓舞曲,也叫華爾茲,它的節奏特點像小船在蕩漾(邊說邊做動作)1、2、3有一種起伏蕩漾的感覺。讓我們用身體感受一下。請起立,跟老師一起來做一做!雙手叉腰準備,先邁左腳,一二
三、二二三、左右左、右左右、左二三、右二三、前二三、后二三?”
2、跟音樂做律動。
“讓我們跟著音樂來做一做(前奏晃身體準備,第一、二句左右做,第三、四句前后做。)
三、歌曲教學
1、學唱歌譜。
師:剛才我們聽了這么多遍的樂曲是法國萊茵河的民歌,萊茵河是法國一條非常美麗的河流。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她優美的旋律。提示:唱的時候要注意音準,小聲唱。
課件出示歌譜,學生跟琴演唱。
2、解決難點:
觀察歌譜:
。1)有幾個樂句?(4個)
(2)觀察前3個樂句有什么發現?(第1、3樂句是完全一樣的) 對比唱比較像的第2樂句和第1樂句,注意音準。
(3)師:觀察一下譜子,哪一句音節的變化最多?
生:第四句。
師:老師再彈一遍,聽一聽這句的旋律有什么特別的
教師彈琴,學生聽一聽第4句的旋律特點。
總結:像水波紋一樣。課件顯示旋律走向加深印象。
跟琴演唱,注意4和7音,要唱準確。
提問:怎樣唱才能體現水波蕩漾的感覺?提示:借鑒強弱的規律。 學生再次跟琴集體唱一遍第四句。注意音準和強弱規律。 師:好,讓我們從頭完整地唱一遍。
3、用打擊樂器為旋律伴奏
出示伴奏歌譜感受節奏。
觀察歌譜,節奏類型:0 X X ︱X——︱
學生自由練習。
教師演奏,學生伴奏。
教師:同學們打得節奏很整齊,象樂隊一樣。老師用電子琴為大家伴奏,大家邊唱旋律邊用打擊樂伴奏。
4、學唱歌詞
(1)初聽范唱,教師帶領學生用身體的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2)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讀歌詞。
(3)完整地演唱歌曲。(啟發、提示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4)介紹樂器法國號的有關知識
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法國號這種樂器的資料,下面就讓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吧。
教師出示法國號
生:它的形狀是圓形的,所以還有一個名字叫“圓號”。由于法國人對它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所以又叫“法國號”。
生:它的材質是銅,所以屬于西洋的銅管樂器。
生:它的演奏姿勢是這樣的(邊說邊演奏動作)它是唯一一種用左手演奏的樂器,右手放進喇叭口里。
。5)、聽法國號的音色,請班里同學現場演奏法國號。
師:希望大家仔細地聽,注意聽它的音色是怎樣的? 學生:它的聲音很低沉,很圓潤。
師總結:同學們的小耳朵真靈,法國號的音色是圓潤優美的。
師提醒學生觀察法國號演奏姿勢,,說明作用一是支撐號身,二是能讓音色更柔和一些。
5、歌曲處理
思考:其中反復出現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聲音?
學生邊看歌譜邊聽歌曲。
學生:“嗡”好象模仿的是法國號的低音區,唱的重一點、聲音很低沉,
飽滿。“巴巴”就好象是模仿法國號的中音區,要唱得明亮一點。” 老師:“嗡巴巴”是唱得連貫還是要有彈性呢?
學生自己嘗試,總結:要唱得有彈性,有強有弱,有韻律。
學生跟琴唱一遍歌詞。
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
教師:“誰在唱歌?”“每天這樣。”要怎樣唱?還能唱得有彈性嗎? 學生自己嘗試,總結:要唱得連貫悠揚。
學生集體再次演唱歌曲。
教師:最后一句:“那就是我的法國號”要怎樣唱才能唱出象水波紋一樣的感覺呢?
學生討論,結合強弱規律,要有韻律。
試唱最后一句。
四、編詞游戲
1、小組合作,改編、創編歌詞。
2、匯報表演,及時評價。
五、拓展
六、小結
老師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刻,那我們再次唱起《法國號》,跳起華爾茲結束今天的課。
《法國號》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并學習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并能用打擊樂器豐富歌曲的表現力。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
教學重點:
1、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法國號》。
2、感知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3、了解法國號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1、對最后一句音準的把握。
2、用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法國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電子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快樂的音樂四十分又開始了,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動起來。(聽音樂律動)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很多的樂器朋友,你們看看都有誰?
鋼琴
小提琴課件出示
二胡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個樂器,同學們你們猜猜它是什么樂器?(課件出示)
3、了解“法國號”
多媒體出示圓號(法國號),并簡介
師:它的形狀是圓形的,所以還有一個名字叫“圓號”。由于法國人對它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所以又叫“法國號”。
4、“同學們,你們喜歡法國號這位新朋友嗎?那讓我們聽聽《法國號》這首優美的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是幾拍子的。
5、音樂知識滲透,講解三拍子強弱弱的規律。
二、歌曲教學
1、師:剛才我們聽的樂曲是法國萊茵河的民歌,萊茵河是法國一條非常美麗的河流。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2、教師范唱歌曲
3、觀察歌譜:
。1)有幾個樂句?(4個)
。2)觀察這4個樂句有什么發現?(第1、3樂句是完全一樣的)。
4、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讀歌詞。
5、學生隨琴輕聲模唱歌曲。
6、學生跟琴演唱歌曲。
7、指導學生難唱的樂句。
8、歌曲中反復出現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聲音?(法國號)指導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誰在唱歌?”“每天這樣!币鯓映?(要唱得連貫悠揚。)“那就是我的法國號”要怎樣唱呢?(結合強弱規律,要有韻律。)
9、指名學生唱歌曲,要求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10、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
1、學生用拍手的形式為歌曲伴奏。
2、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
四、小結
時間過得真快,大家表演的很精彩,舞跳得好,歌也唱的很棒。老師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刻,讓我們再次唱起《法國號》。
《法國號》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唱《法國號》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思維,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音樂的習慣和共同合作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充分地聆聽音樂,在音樂體驗與感受中,享受音樂審美過程的愉悅。通過親身參與演唱、演奏、編創等藝術實踐活劫,并適當地運用觀察、比較和練習等方法進行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知識與技能:學習并掌握音樂基本要素和演唱、演奏、識譜、編創等基礎知識。學習演唱演奏、創作的初步技能,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打擊樂器。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運用樂譜。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表現三拍子韻律,把握最后一樂句音準,能模唱曲譜。
2、認識法國號,學習用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法國號》并進行打擊樂器伴奏和歌詞創編等音樂活動。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聽《杜鵑圓舞曲》做律動進教室
復習《請你唱個歌吧》
1、師:歡迎來到音樂殿堂,在剛才的圓舞曲中,你聽到誰的叫聲?
生:小杜鵑
師:它發出怎樣的聲音?
生:咕咕咕咕
師指揮生練習“▼▼0︱▼▼0︱”,要有彈性。
2、師:你想到我們前面學過的一首《請你唱個歌吧》,一起來復習。
3、師:剛才我們用什么演唱形式來演唱的?(齊唱)我想邀請一位同學和我來領唱。引導生改變演唱形式、改編歌詞(咕咕改成啦啦)來演唱歌曲。(把學生的姓名唱到歌里,3個字的姓名、2個字的怎么唱呢,教學“啦啦”演唱口型、面部表情,對能大方演唱的學生進行表揚)
二、導入新課:
謝謝同學們的合作,聽到大家快樂的歌聲,老師這兒有件樂器也忍不住唱起了歌,你聽,是誰在唱歌?它發出什么樣的歌聲?新歌教學聆聽歌曲:(1)聽錄音范唱,生回答(法國號嗡巴巴)
(2)聽范唱感受歌曲節拍,自己嘗試是二拍子還是三拍子的?
。3)你還會用什么動作表現三拍子的韻律?練習“嗡巴巴”(強弱弱)
2、(1)簡介法國號,看法國號圖片,聽莫扎特《回旋曲》(bE大調圓號協奏曲第三樂章),感受法國號低沉溫和富有有彈性的音色再練習“嗡巴巴”(低沉有彈性的音色)再聽范唱,生模仿演奏姿勢,隨歌曲律動3、學唱歌曲:
。1)師示范曲譜生默唱,數數有幾個樂句?
。2)模唱曲譜,生唱第1、3樂句,師唱第2、4樂句,第1、2小節唱“嗡巴巴”要吐字清晰富有彈性,第3、4小節唱“啦”要飽滿連貫。生找找看有沒有相同樂句?師生交換接龍模唱曲譜,指導生看譜,一字對兩音的連音線的運用,師配以柯爾文手勢暗示旋律走向,把握音準。分4小組接唱曲譜。
(3)完整演唱曲譜
(4)加上歌詞,分組接唱。
。5)第3樂句要比第1樂句問得更迫切些,加上拍手動作,完整演唱歌曲。
(6)分男、女生合作演唱。
4、歌曲伴奏:引導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分工合作進行歌表演。
圓舞板:︱︱
碰鈴:×——|×——|
沙錘:0|0|
5、改編歌詞:
(師):叮鈴鈴叮鈴鈴誰在唱歌?叮鈴鈴叮鈴鈴每天這樣。叮鈴鈴叮鈴鈴誰在唱歌?小朋友請你猜一猜。
(生):叮鈴鈴叮鈴鈴誰在唱歌?叮鈴鈴叮鈴鈴每天這樣。叮鈴鈴叮鈴鈴誰在唱歌?那就是我的碰鈴呀。
6、拓展:觀看華爾茲2個視頻片段,欣賞“美麗的圓”
三、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學會一首國民歌————《法國號》,這是一首拍子的歌曲。演唱時要注意什么?
2、我還認識了一件銅管樂器————,又可以稱之為。我會模仿它的演奏姿勢。
3、我能聽出音樂片段1是用演奏的樂曲。音樂片段2是用演奏的樂曲。
4、師: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讓我們在《法國號》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教學反思:
1、這次教研活動是有關教學評價的主題。在之前的日常教學中我把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之后再評價的習慣,提高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另外,在課堂小結環節,設計一些有關這堂課內容的填空、聽辨、模仿的題目,以隨堂鞏固學習的知識,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
2、課開始聽音樂進教室和復習歌曲,是為新歌教學做鋪墊。創設三拍子韻律的氛圍,突出教學重點。復習歌曲并改編歌詞,教學“啦”的演唱,為后面模唱歌曲做準備。改編歌詞,把學生的名字唱到歌里,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后面改編歌詞提前做鋪墊,如果遇到兩個字的應該怎么來唱。歌曲教學前讓學生多聽多感受,自己嘗試拍節拍,切實有效地增強學生對節拍的認識。通過看法國號圖片、演奏姿勢圖片和聽法國號演奏音樂,直觀感受法國號。通過律動,體驗三拍子韻律。利用圖譜,模唱旋律,找相同樂句,用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表現歌曲。歌曲熟練掌握后,用打擊樂器伴奏并結合歌詞創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3、在課前準備中,學習五線譜的制譜,把歌曲中每小節的強拍上的字放大,提醒學生注意歌曲韻律。學習音頻、視頻的剪接和編輯,提高自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能力。課堂教學中,運用圖譜給學生直觀感受歌曲四個樂句,便于歌曲教學。在教學相同樂句時,課件上應該用相同顏色覆蓋,更利于二年級學生聽辨、尋找。樂器伴奏環節,節奏譜的書寫也應規范。
總之,今后還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法國號》教案 篇5
執教教師:
李煒煒
學校:
滎陽市第二小學
學科:
音樂
教材版本:
人民音樂出版社
課題:
第一冊第七課《小小音樂家》
上課時間:
感受表現三拍子的強弱
設計理念: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音樂創作來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思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欣賞銅管交響樂《法國號》
二、感受《法國號》旋律
1、認識“法國號”,熟悉認識了解外形、音色、名字由來。
2、聆聽圓號演奏的《法國號》,初次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3、感知三拍子
a、介紹三拍子,表現強弱
b、用表示強弱的動作給音樂伴奏(學生欣賞伴奏)
c、學習舞步
引導學生用身體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
設計意圖:在認識法國號這個教學環節上,通過“聽——說——奏”的形式,讓學生真切的了解法國號的形狀、大小、聲音、演奏姿勢等,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灌輸式講述,同時采用了體態律動教學法。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小小圓號演奏員——手捧圓號,隨音樂進行律動。潛移默化地感知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三、學習歌曲
1、教師隨音樂范唱歌詞,學生談感受
2、加聲勢手勢再次整體欣賞歌曲
3、按節奏朗讀歌詞
4、跟琴輕聲慢速哼唱
5、難點解難
嗡巴巴的表現最后一句的處理
6、跟琴連唱歌曲,糾正不足
7、原速演唱
設計意圖:
在學生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教唱新歌,利用旋律線感受旋律走向,加深學生對歌曲旋律的印象。難點解決,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和對歌曲的表現能力。
四、表現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學生領唱,老師伴唱
3、學生領唱其他學生伴唱
4、綜合角色連唱
設計意圖: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感知三拍子的韻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美,激發他們學唱歌曲的興趣。
五、聆聽比較不同速度的《法國號》,感受體驗情緒的變化
1、快板(華爾茲版)的法國號
2、慢板(搖籃版)的法國號
3、有感情地演唱原版《法國號》。(邊歌邊舞)
設計意圖:對比體驗,感知速度的變化帶來不同的情緒。
六、拓展欣賞《那不勒斯舞曲》
1、完整欣賞,隨老師劃出旋律線
2、再次欣賞一遍
師:站起來,我們再次欣賞一遍歌曲,伸出你的右手劃出你的感覺。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里的設計充滿了趣味性,利用劃旋律線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從而增加學生的欣賞興趣。
七、結束
師:我們的小音樂家們,最后,讓我們唱起法國號,結束我們今天快樂的音樂之旅吧!
。úシ拧斗▏枴罚
《法國號》教案 篇6
教材版本:人民音樂出版社
課題:第一冊第七課《小小音樂家》
上課時間:20xx年11月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2、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感受不同情緒的《法國號》并用律動為歌曲伴奏。
學習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并學會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2、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字——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練習,掌握三四拍的強弱規律。 學習重點:用富有彈性以及充滿熱情,自信的聲音演唱歌曲。
學習難點:感受表現三拍子的強弱
設計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音樂創作來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思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欣賞銅管交響樂《法國號》
二、感受《法國號》旋律
1、認識“法國號”,熟悉認識了解外形、音色、名字由來。
2、聆聽圓號演奏的《法國號》,初次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3、感知三拍子
a、介紹三拍子,表現強弱
b、用表示強弱的動作給音樂伴奏(學生欣賞伴奏)
c、學習舞步
引導學生用身體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
設計意圖:在認識法國號這個教學環節上,通過“聽——說——奏”的形式,讓學生真切的了解法國號的形狀、大小、聲音、演奏姿勢等,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灌輸式講述,同時采用了體態律動教學法。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小小圓號演奏員——手捧圓號,隨音樂進行律動。潛移默化地感知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三、學習歌曲
1。 教師隨音樂范唱歌詞,學生談感受
2、加聲勢手勢再次整體欣賞歌曲
3、按節奏朗讀歌詞
4、跟琴輕聲慢速哼唱
5、難點解難,嗡巴巴的表現最后一句的處理
6、跟琴連唱歌曲,糾正不足
7、原速演唱
設計意圖:在學生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教唱新歌, 利用旋律線感受旋律走向,加深學生對歌曲旋律的印象。難點解決,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和對歌曲的表現能力。
四、表現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學生領唱,老師伴唱
3。學生領唱其他學生伴唱
4、綜合角色連唱
設計意圖: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感知三拍子的韻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美,激發他們學唱歌曲的興趣。
五、聆聽比較不同速度的《法國號》,感受體驗情緒的變化
1、快板(華爾茲版)的法國號
2、慢板(搖籃版)的法國號
3、有感情地演唱原版《法國號》。(邊歌邊舞)
設計意圖:對比體驗,感知速度的變化帶來不同的情緒。
六、拓展欣賞《那不勒斯舞曲》
1、完整欣賞,隨老師劃出旋律線
2、再次欣賞一遍
師:站起來,我們再次欣賞一遍歌曲,伸出你的右手劃出你的感覺。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里的設計充滿了趣味性,利用劃旋律線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從而增加學生的欣賞興趣。
七、結束
師:我們的小音樂家們,最后,讓我們唱起法國號,結束我們今天快樂的音樂之旅吧!
。úシ拧斗▏枴罚
《法國號》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用流暢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法國號》。
2、認識法國號,并能認識辨別一些銅管樂器。
3、通過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學重點:
1、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法國號》。
2、感知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學難點:
1、對歌曲最后一句三度音程、五度音程的音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出示課件:小螺號)那么吹起小螺號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同學們模仿得可真像!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小螺號的故事。
通過視頻,直觀感受法國號: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它的聲音?
同學們,法國號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
二、新課教授
1、初聽歌曲,律動感受歌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法國號嗎?法國的人們也很喜歡它,還為它寫了一首歌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請注意,有兩個問題,請同學們幫老師從歌曲中找一找,歌曲的情緒和節奏。
。ǔ鍪菊n件:強弱弱,用聲勢表示)
2、 再次聆聽歌曲,并結合四三拍的聲勢感受歌曲的節拍。
3、 教師范唱歌曲
4、 生模唱歌曲旋律
5、 朗讀歌詞
6、 學唱歌曲
7、解決重難點:斷音和連音,一字兩音
8、完整演唱歌曲,加入旋律線,體會斷音和連音的區別。
9、課件出示法國號的演奏姿勢,鼓勵學生為歌曲編配動作。
師:原來它的演奏姿勢是這樣的(邊說邊演奏動作)它是唯一一種用左手演奏的樂器,右手放進喇叭里。一是支撐號身,二是能讓音色更柔和一些。同學們你們都學會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
三、創編
師:同學們,說到這里老師也想要夸一夸我的好伙伴了,老師可是每堂課都帶著它,它是老師最最得力的小助手,它是誰啊?你來聽!
叮當當,電子琴
你們的樂器小伙伴都是誰呢?誰來說一說。
四、拓展
體驗圓舞曲的動作
師:之前我們說4/3拍的節奏是強弱弱,你們知道嗎?這是典型的圓舞曲的節奏。(出示課件,圓舞曲的概念)
五、小結:
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我們今天的音樂課就要結束了,這堂課我們不僅認識了法國號,還一起載歌載舞夸了夸我們的樂器好朋友,真的很開心。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能夠認識并學習更多的樂器,成為一名小小音樂家。
《法國號》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
2、音樂知識:法國號 四三拍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并學會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2、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字——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練習,掌握三四拍的強弱規律。
教學重點:用富有彈性以及充滿熱情,自信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感受表現三拍子的強弱
教學過程:
一、音樂律動《我是小小音樂家》
(學生隨音樂邊歌邊舞)
二、感受《法國號》旋律
1、認識“法國號”
熟悉認識了解外形、音色、名字由來。
2、聆聽圓號演奏的《法國號》,初次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3、感知三拍子
a、介紹三拍子,表現強弱
b、用表示強弱的動作給音樂伴奏(學生欣賞伴奏)
c、學習舞步
引導學生用身體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
三、學習歌曲
1. 教師隨音樂范唱歌詞,學生談感受
2、加聲勢手勢再次整體欣賞歌曲
3、按節奏朗讀歌詞
4、跟琴輕聲慢速哼唱
5、難點解難
嗡巴巴的表現 最后一句的處理
6、跟琴連唱歌曲,糾正不足
7、原速演唱
四、表現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學生領唱其他學生伴唱
3、綜合角色連唱
。ㄒ圆煌难莩问礁兄淖拥捻嵚桑
4、歌表演
學生隨音樂邊歌邊舞
五、聆聽比較不同速度的《法國號》,感受體驗情緒的變化
1、快板(華爾茲版)的法國號
2、慢板(搖籃版)的法國號
(感知對比體驗)
小結:速度的'變化帶來不同的情緒。
3、有感情地演唱原版《法國號》。
六、拓展欣賞《那不勒斯舞曲》
1、完整欣賞,隨老師劃出旋律線
2、再次欣賞一遍
師:站起來,我們再次欣賞一遍歌曲,伸出你的右手劃出你的感覺。
七、結束
師:我們的小音樂家們,最后,讓我們唱起法國號,結束我們今天快樂的音樂之旅吧!
(播放《法國號》)
《法國號》教案 篇9
法國號
教學目標:
1. 學唱《法國號》這首歌,并學會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2. 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外一個名字——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 通過聆聽、對比、表現感知三四拍的強弱規律,體驗速度不同帶來的音樂情緒、情感的變化!
4. 認識銅管樂器,知道它們的名字,能模仿它們的演奏姿勢。
教學重點:用富有彈性以及充滿熱情、自信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感受表現三拍子的強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號、黑管、長笛、小號、長號……
教學過程:
一、感受
1.(出示圓)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是什么形狀?
在我們的身邊,哪些東西是圓形的?(說2種)
2.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件圓形的東西,想不想看?這是什么?你看它這是圓的,這也是圓的(師指),它叫圓號。
聽一聽圓號的聲音是怎樣的?(生:低沉、渾厚)
3. 由于法國的音樂家們最早把他運用在歌劇中,然后漸漸地為法國樂隊采用,人們又稱它為“法國號”。(出示樂器名:法國號)
4. 法國的小音樂家們可喜歡法國號了,張老師請你們來聽一聽他們用法國號吹奏的樂曲。(第一遍播放一段法國號吹奏的歌曲)
、龠@段音樂給你什么感覺?(優美)
②想不想也來學吹一吹法國號?
它是用嘴巴吹奏,左手按鍵(你的左手?),右手托著喇叭口, 張 老師轉過來給大家看一下,保持住姿勢,手指動起來。
、圩屛覀冸S著音樂一邊來學吹法國號,一邊來感受一下這段音樂是幾拍子的?(第二遍播放一段法國號吹奏的歌曲)
5.這段音樂是幾拍子的?生:三拍子
你能用拍手的方式來表現三拍子嗎?揭示三拍子的韻律:強弱弱
還可以怎么拍?
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給樂曲伴奏。(第三遍播放一段法國號吹奏的歌曲,師生一起用不同的拍手方法表現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二、體驗——學習歌曲
1. 美妙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法國美麗的萊茵河畔。剛才我們聽了這么多遍的音樂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法國號》(出示曲譜)這是一首法國民歌。一起來聽一聽,加了歌詞的《法國號》又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聽第一遍完整范唱)
交流:加了歌詞跟沒有歌詞感覺有什么不一樣?更怎樣了?(引導學生說出更動聽了、有生命力了、就活了)
加了歌詞就更歡快了!
2.(師唱兩小節)誰在唱歌呀?(生:法國號)
這個“嗡”要唱在這(師手勢),不要唱成(師舉例),跟老師唱一唱!
“巴巴”唱得跳躍、有彈性,就像拍小皮球一樣(師示范唱“巴巴”,生跟唱),
把你的手伸出來,加一點彈跳的感覺唱唱!
連起來唱唱。(師手勢)
讓我們就用法國號唱歌的聲音來跟著鋼琴唱一唱。(模唱旋律)
3.解決后兩句難點
①師:“嗡巴巴嗡巴巴誰在唱歌?”(師手勢指第四排提示學生答)
師畫三角形按節奏帶學生讀第四句。(兩遍)
、诟偌由弦舾叱怀。(師彈旋律)
強調:(師邊唱邊畫旋律線 。┫袷裁?(小山)(板書↘)而且是往哪走?(往下走)
畫著往下走的小山把這一句來唱一唱(跟琴、不跟琴)
、圻B起來唱(師彈和弦,兩遍)
4.連起來跟琴唱一唱這首歌(第一遍跟琴完整唱,原速)
5.隨機糾正。
6.聲音的處理:唱好“嗡巴巴和往下走的小山” (第二遍跟琴完整唱)
7.速度的處理:
、 仔細聽!音樂有什么變化?(師隨慢板的音樂擺動身體,)
交流:音樂變得怎么樣?生:變慢了
音樂變慢了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生:-------
。◣熉俪詈笠痪洌瑒幼鳎┻@是我心愛的法國號,我非常愛惜它。生慢板唱最后一句!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慢板的《法國號》(引導學生擺動身體,最后做愛惜的動作)(跟琴)
② 聽,音樂又變了(快板的音樂)
交流:音樂變得怎么樣?生:變快了
音樂變快了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生:活躍、歡快、跳躍-------
。◣熆焖俪詈笠痪洌瑒幼鳎┻@是我的法國號,我很自豪。生快板唱最后一句。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快板的《法國號》(引導學生擺動身體,最后做自豪的動作)(跟琴)
、坌〗Y:同樣是《法國號》的旋律,老師只是將它的速度變了一下,給我們的感覺確是完全不同的。一會兒充滿激情,一會兒又變得很柔美,音樂真的很神奇!
8.聲部的處理
①張老師想請幾個同學到前面來唱,誰愿意上來的?
我們來聽這幾同學唱得怎么樣?他們唱得好不好?好在哪?老師是怎么給他們伴唱的?
(幾位同學隨一段伴奏音樂唱第一遍,教師在每一樂句最后一個長音處加“嗡巴巴”伴唱) 交流:他們唱得好不好?好在哪?
生:------
誰是最細心地孩子,老師是怎么給他們伴唱的?(師輕聲唱“嗡巴巴”給學生提示)在哪兒伴唱的?
生:------
老師是在每一句長音的地方伴唱的。(師分別示范每一句最后兩小節:誰在唱歌——“嗡巴巴”------)
、 師生合作:下面你們來給老師伴唱:
先試一句:(師)誰在唱歌——(生)“啪啪啪”,能試嗎?
師生合作每一句最后兩小節
③ 分組合作:我請左邊的同學來唱歌,右邊的同學來伴唱。比一比,看哪邊的同學唱得好。S一段伴奏音樂唱第二遍,師指揮)
三、結束
他們的演奏真是太精彩了!小朋友們,我校的管樂俱樂部才剛剛成立,相信通過努力,他們的演奏水平也會有所提高,歡迎有更多的同學加入到我校的管樂俱樂部中來。
《法國號》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這首名為《法國號》的歌曲,是以一個練習吹奏法國號的孩子的視角,向我們自豪地介紹著他的小伙伴——法國號,同時表現了小主人公每天興趣十足、刻苦練習的可愛形象。歌曲使用了簡單的旋律和三拍子特有的律動,使整首歌曲變得既生動又活潑。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用口風琴為歌曲伴奏,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2、讓學生學會簡單的三拍子舞蹈律動。
3、通過口風琴伴奏、簡單的三拍子舞蹈律動,進一步鞏固對四三拍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
4、讓學生通過唱、奏、動幾種不同的音樂活動,親身感受、體驗、展現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從而了解只有大家步調一致、用心配合才能將更絢爛的美妙樂音展現出來。
三、重難點分析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用口風琴為歌曲《法國號》伴奏和三拍子的舞蹈律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表現三拍子的音樂美。
難點是學生在自行創作、表演時老師所給與的情緒調動和有效指導。
四、教法
我在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示范法、討論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低年級的音樂教學特點,通過“唱一唱、奏一奏,演一演”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五、學法
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通過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創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編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六、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課前我布置有口風琴的學生帶口風琴,沒有口風琴的學生老師準備打擊樂器若干。
2、創設情境
上課鈴聲響起,我用口風琴吹奏《瑤族舞曲》,孩子們踏著音樂愉快的進教室。
3、激趣導入
我會這樣說: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跟著一位小朋友認識了他的小伙伴——法國號,今天我們也帶來了我們的小伙伴——口風琴。我們先做一下手型操待會兒就能更好的和小伙伴親密接觸了。(然后老師彈奏《劃船歌》的旋律學生十個指尖相抵,兩手腕相貼按節奏扣指碰頭問好。做完后我會視情況給與評價鼓勵。)
4、教學新知
做完手型操后我會邀請幾位學生演唱歌曲《法國號》,我示范用口風琴為歌曲伴奏。
示范完后帶領學生玩大風和小風的游戲把《法國號》吹奏得更好!先出示一條《法國號》樂譜。
然后師生對唱接著再用口風琴對答,大風為強拍小風為弱拍,大風與小風角色可師生對換(這里用游戲感受四三拍的強弱對比,游戲會讓學生興趣十足。)
最后出示《法國號》全譜,學生分組練習。
這個過程學生分組合作,自主探究。老師隨堂指導。
5、舞蹈律動
學習簡單的三拍子舞蹈律動,加深對四三拍節奏的感受與體驗。同樣這里也采用分組練習,鼓勵有舞蹈特長的學生當小老師自主創編舞蹈,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
6、學生展示
此環節教學時我借助演唱和口風琴伴奏、口風琴與舞蹈律動、口風琴與打擊樂合奏等形式,給時間學生自由組合,讓同學們分組合作展示。力求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相互啟發,以此增進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7、課堂小結
小結時我鼓勵學生開展互評、自評等方式,從而讓學生正視自己,尊重他人。
七、課后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節音樂課的設計我覺得充滿了樂趣,教學時處處呈現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愉快場景。“大風與小風”的游戲成了本節課的亮點,它讓學生在自主參與音樂實踐中體會到音樂的無限魅力。但不足的是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時間的關系曲子彈得不夠扎實,個別學生彈得不夠熟練。
以上設計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法國號》教案 篇11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反復聆聽的過程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學會歌曲,是我這節課的設計宗旨。《法國號》是短小精煉,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詞和音調很形象的模仿了法國號,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們。
一、用肢體語言感受歌曲內容。
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內容既形象直觀,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歌詞,同時,讓學生針對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動作表現出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二、利用圖形譜,自主參與,學唱歌曲。
圖形譜可以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潛移默化地感受歌曲中的各個要素。利用圖形譜可以使學生更加關注音樂,是引導學生聆聽的手段之一。使他們能夠自主參與到學唱歌曲的過程中。
三、創編歌詞。
當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小音樂家,改編原來的歌詞,自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心愛的樂器。“創造中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創作成功帶來的喜悅。
四、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
本節課的尾聲,我讓學生聽辨音色,猜猜是何種樂器,讓學生查閱西洋樂器這個大家族還有哪些成員,引導學生積累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這也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育觀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教學中挖掘的不夠深,學生對歌曲的整個意義的理解并不是非常的深刻,比如“誰在唱歌?”,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唱呢?“那就是我的法國號!庇謶撚檬裁礃拥恼Z調呢?另外,在歌曲教學時演唱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接口唱、指名唱等,使教學有所反饋,這樣學生學的不好的地方就能及時的得到補救。其次,隨著新課程的到來,更加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本節課中滲透的不夠明顯,例如在歌曲教學中,應啟發學生用怎樣的情緒來唱。另外,教師應多用激勵性語言。
《法國號》教案 篇12
一、“游戲”帶領學生趣味學習音樂。
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高爾基以前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在教低年級兒童學習音樂時,把音樂學習的過程變成一個個好玩的游戲,能夠調動學生的用心性,集中注意力,增強學習趣味,活躍課堂氣氛,本堂課我設計了“讀名字”、“轉圓圈”、“呱呱琴”等音樂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邊玩邊學。
二、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音樂新課標所體現的一個核心的理念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透過主動的參與,自由的探索,從而更好地體驗、理解音樂,如今教師就是一個設計者的主角,盡量地把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透過各個活動的參與,學生會覺得許多知識和答案是他們自己探尋、體驗得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得到的,這樣他們更有種滿足感。
三、點燃了創造的火花
新課標指出: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透過音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潛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質,其實在我設計的音樂活動中,很多地方都帶給了學生的創造空間:比如,探索音的長短,盡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地敲擊方法,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探索碰鈴發出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