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美味的早餐》健康教案(精選4篇)
幼兒園中班《美味的早餐》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看懂舞蹈錄像的內容,理解舞蹈所表現(xiàn)的故事。
2、根據(jù)舞蹈情景運用較完整的句式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舞蹈錄像《小青蛙的早餐》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故事的角色
噓,看看誰在睡覺?一只怎樣的小青蛙在睡覺呢?
小青蛙會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這個舞蹈故事。
二、幼兒看1—2段后提問
1、故事里除了小青蛙還有誰呢?
(幼兒每說出一個貼出相對應的圖片)
2、還有一群穿綠色衣服的是誰?
3、荷葉寶寶最先醒來,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他們一起干什么呢?
三、分段欣賞
(一)幼兒看第1段后提問:
1、荷葉寶寶看到小青蛙還在睡覺是怎么說的?
(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說:荷葉寶寶叫小青蛙起床:小青蛙,小青蛙該起床啦。小青蛙和荷葉寶寶一起快樂地跳舞唱歌。)
2、集體說與分角色對話。
3、小青蛙和荷葉寶寶一起唱歌舞蹈,我們也跟著音樂來學一學,唱一唱。
(二)幼兒欣賞第2段。
1、小青蛙和荷葉寶寶跳舞后覺的肚子餓了,他們要找蟲子吃,他們發(fā)現(xiàn)了誰?
2、有人認為是蒼蠅,有人認為是蜜蜂,你們說一說為什么你認為是蒼蠅,你認為是蜜蜂呢?(幼兒分兩組不同意見辯論)
3、我們再仔細看一看,認真地聽一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看錄像)
4、你現(xiàn)在認為是蒼蠅還是蜜蜂,為什么?(它說自己喜歡去垃圾堆,所以是蒼蠅)
5、那為什么會有人認為是蜜蜂呢,我們接著看。(看錄像)
6、蒼蠅為什么要說自己是蜜蜂?它是怎么騙小青蛙的?
7、那蒼蠅還想騙小青蛙干什么去呢?
(三)幼兒欣賞第3段。
1、蒼蠅想騙小青蛙去被蛇吃掉,如果是你看到了,你會怎么幫助小青蛙?
2、你會對小青蛙說什么呢?
3、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沒有被蛇大王吃了,會是誰幫助它的。(看錄像)
4、誰幫助了小青蛙,它們想了什么辦法?
6、荷葉寶寶是怎樣對小青蛙說的?
四、完整欣賞一遍
1、這真是個有趣的故事,我們再來完整地欣賞一遍。
2、你最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呢?
3、老師也很喜歡荷葉寶寶,因為他們很動腦筋,幫助了小青蛙,也喜歡小青蛙,它很愛勞動自己捉蟲子,雖然開始上當了,但聽了荷葉寶寶的話,吃掉了害蟲。真為他高興,我們也來和他們一起跳舞唱歌吧!
幼兒園中班《美味的早餐》健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生了解什么是有營養(yǎng)的早餐和用餐的最好時間;
2.學會上網(wǎng)搜索相關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
(二)能力目標:
1.學會一些簡單營養(yǎng)早餐的制作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愛惜糧食的品德,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2.指導學生認識到營養(yǎng)用餐的重要性。
3.能體諒家長的苦心,能主動的為家長分擔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活動準備(教師和學生準備)
教師:學生不同的早餐情況的照片制作的幻燈片。
學生:學生查找調查的資料,自己制作營養(yǎng)早餐的材料,給家里人制作的營養(yǎng)早餐的反饋(照片或家長的話等)
活動過程:
(分階段學生的主要活動、教師指導重點、實施建議等);
1、引出研究課題
2、談話:同學們,老師想問你們一個簡單的問題。今天,你早飯吃了嗎?那你吃了什么?[學生交流早餐情況。]
3、教師:老師還想問一下,你的早餐經(jīng)常和今天一樣嗎?[有的學生可能經(jīng)常是類似的,有的可能會一周內經(jīng)常的變,學生大多因為家長工作忙而忽視了早餐,認為吃飽或吃了就可以了,或者是帶點點心充饑。]
4、教師:老師這有一些照片,是我們同學們的一些早餐情況,大家來看看。(照片中有學生各種不同的早餐類型,還有來不及吃的放在課桌里的……)教師: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你覺得作為當事人的我們能做些什么?引出實踐主題——營養(yǎng)早餐。教師:你想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制定研究計劃。
5、課后任務:向大人們詢問了解什么樣的早餐才是營養(yǎng)早餐。
6、上網(wǎng)搜索查找信息:什么樣的早餐才是營養(yǎng)早餐,吃早餐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方便制作的營養(yǎng)早餐以及制作材料和方法。
7、觀察:請家長幫忙,示范制作一回營養(yǎng)早餐,學生觀察好制作的過程,記下制作的材料、方法和注意點。(一課時);
8、交流:交流自己觀察到的一份營養(yǎng)早餐的制作方法和營養(yǎng)價值。評選出最佳早餐計劃。
9、動手:利用雙休日,為自己和家人做一份營養(yǎng)早餐,拍好照片或請家長寫下食用后的感受,課上交流自己制作營養(yǎng)早餐的心得和感受。(一課時)
10、動手:四人小組合作,在課堂上制作簡單的營養(yǎng)早餐,并簡要介紹,評選出最佳早餐和最佳制作者。
幼兒園中班《美味的早餐》健康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了解合理的營養(yǎng)結構,為自己設計營養(yǎng)早餐食譜
教學準備:
空白早餐搭配表、彩筆或油畫棒、多媒體課件、健康飲食金字塔掛圖、健康印章等
教學難點:
描畫食物的輪廓
教學重點:
描畫早餐搭配表,學會搭配營養(yǎng)早餐
教學過程:
(一)我最喜歡吃
1、我們小朋友都以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要是讓你隨便吃,您能吃多少?
2、學生自由發(fā)言,可適當引導,如你喜歡吃冰激凌嗎?你能吃下多少?你喜歡吃巧克力,炸雞腿,糖醋排骨嗎
(二)營養(yǎng)寶塔
1、小朋友吃想吃很多很多喜歡的東西,這樣合適嗎?哪些東西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
2、教師出示健康飲食金字塔掛圖。每天應該吃的東西就像一座寶塔,下面的東西應該多吃,上面的東西應該少吃。
3、吃的最多的應該是什么?(米飯,饅頭,面包和面條,還有玉米,土豆和蕃薯,這些糧食做的食品可以讓我們有力氣)
4、可以吃的第二個多得是什么?(蔬菜水果也要多吃一些)
5、比蔬菜水果要吃的少一些的是什么?(牛奶雞肉雞蛋魚肉都要吃一些,可是不能吃的太多)
6、吃的最少的應該是什么?(巧克力這樣的甜食和油炸的東西都應該少吃)
(三)我的營養(yǎng)早餐食譜
1、看了營養(yǎng)寶塔,我們知道哪些應該多吃,哪些應該少吃,不能一個勁的吃喜歡吃的東西,不吃其他東西。
2、我們?yōu)樽约涸O計一份健康的早餐食譜好嗎?
3、將紙折成三折,使它看起來象菜單。把早餐食譜(如水果,牛奶饅頭)畫在第一面,把午餐晚餐的食譜依次畫在第二面和第三面上。
4、在折攏食譜的封面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以便美化裝飾。
5、選取幾則比較典型的食譜,引導學生討論他們設計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健康。經(jīng)大家檢驗合格后教師在食譜封面加蓋健康印章。
6、我們把自己設計的食譜放到我們的健康加油站,歡迎大家經(jīng)常光顧,使自己永遠健康。
(四)展示我的食譜
1、展示優(yōu)秀的食譜表。
2、學生評選最健康食譜表、最美食譜表。
幼兒園中班《美味的早餐》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盒子、6個蘋果,F(xiàn)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chuàng)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qū)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2、哪知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
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
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shù)字,這個是1號瓶……
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么?(蘋果)數(shù)數(shù)有幾個?怎么分呢,他們是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復述要求:他們是怎么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六、情境"分魚"
2、哪個盒子給爸爸?(6條魚的)寶寶呢?(2條魚的)媽媽呢?(3條魚的)爸爸媽媽們同意嗎?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么樣的魚?
4、現(xiàn)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shù)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shù)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活動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數(shù)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jié)中認識三只小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qū)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只小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活動導入部分通過出示三只熊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通過肉眼的觀察初步感知大中小的區(qū)別,并通過比一比的方法,知道并了解區(qū)分大中小的方法,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數(shù)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幼兒樂于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shù)、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shù)數(shù)、比大小等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故事將整個活動貫穿起來,發(fā)現(xiàn)三只熊的關系和大小。
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讓幼兒在觀察、操作、講述、游戲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