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戶外安全活動:送盲人爺爺回家教案(精選5篇)
大班戶外安全活動:送盲人爺爺回家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把圖畫中描繪的這件事寫完整,能基本上達到語句透通順,意思連貫。
2、學會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會根據圖畫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
3、認識到我們應該尊敬長輩,見到長輩應有禮貌。
教學重點:
"把小聰和他爸爸在火車站接爺爺的事寫完整是教學的重點。指導作文時,著重按照教材中的3個問題指導看圖,思考圖意。
教學難點:
根據圖畫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理解圖意以后用恰當的詞句來表達。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
2·能把圖上描繪的“接爺爺”這件事說完整。
3·教育學生應該尊敬長輩,禮貌待人。
教學過程
1·揭題,明確習作要求。
(1)指名回答在三年級時學過哪幾次看圖作文,看圖的方法有哪些。
(2)導入新課,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A、教師出示掛圖(或打投影片),啟發談話,激發學生寫作
B、指名讀教材第一部分。教師強調指出:這次習作是看圖記事。事情應該寫完整。要注意語句通順,意思連貫。這是作文的基本功。
2·指導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或出示投影片)
(1)指名讀教材第二部分,初步掌握觀察這幅圖畫的順序和思考表達圖意的方法。
(2)圖文對照,帶著教材中的3個問題,看懂圖意,準備口頭作文。
看圖作文,應從圖出發,以圖為作文的依據。如思考第1題,時間是在11時30分,這要從鐘樓上的時鐘的指針為依據,不能隨意寫。地點是在某車站的出口處。圖上有"出口"兩字。觀察思考第2題,從爺爺的服裝(對襟衫),攜帶的東西(籃子里盛放著雞、蔬菜、蘋果等),可以推想是從農村里來的。觀察思考第3題,從在車站接到爺爺的情錄,人物的臉部表情,發揮想象,可能會說些問侯的話等。
(3)指名優等生口述圖上的景物。然后,讓大家作好口頭作文的準備。
3·指導口頭作文。
(1)教師要再次強調這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和觀察思考圖意的注意點。
(2)指名中等生口頭作文。集體評改。
(3)同桌對說,相互評改。
(4)教師巡視指導,特別要輔導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根據圖面內容仔細觀察,合理想象。
2、以能把圖畫中描繪的這件事寫完整,要求基本上達到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教學過程
1.指名說說本次習作的要求。
2·指名學生口頭作文。口述后組織評議,肯定說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的地方。
3·指導當堂書面作文。
(1)教師可再作適當指點:開頭寫寫來到車站接爺爺的時間、心情。中間寫見到爺爺和爺爺親切交談的事情。這部分是重點要詳細寫。結尾怎樣把爺爺接到家。這部分要根據生活實際推想。
(2)要求學生先寫草稿,教師巡回指導。
(3)完稿后,指名讀自己的作文,讀后評議。
(4)各自修改自己的作文。
大班戶外安全活動:送盲人爺爺回家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共同閱讀的快樂。
2. 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故事,學習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自制圖書本;大樹盆栽棵;播放器一個;椅子圍成圈;烏龜形象一個貼在椅子上;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
1. 請幼兒觀察封面,猜測故事可能講些什么。指: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請你們猜猜這本書會講些什么呢?
2. 請幼兒說說自己為什么這么猜測。指: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3. :原來圖書的封面里藏著很多秘密呢。
二、閱讀圖書第一頁
1. 翻開圖書第一頁。講述故事第一段:小烏龜想爺爺了,它想去看爺爺,順便給爺爺帶一份禮物去。
2. 請幼兒猜測:小烏龜會給爺爺帶什么禮物呢?
三、閱讀圖書第二頁
1. 請幼兒觀察畫面:小烏龜給爺爺帶了什么禮物?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 請幼兒觀察樹的結構:這棵樹為什么沒有樹葉?樹的下面為什么包著泥土?
3. 請小朋友來提一提真樹,感受大樹的沉重。
四、閱讀圖書第三頁
1. 請幼兒觀察畫面:大樹發生了什么變化?
2. 出示蝴蝶和蜜蜂:誰飛來了?他們來干什么?請幼兒模擬蝴蝶蜜蜂。
五、閱讀圖書第四頁
1. 請幼兒觀察畫面:大樹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2. 出示小鳥:誰來了?他們來干什么?
3. 討論:小烏龜要不要請小鳥吃蘋果?
六、閱讀圖書第五頁
1. 觀察畫面:現在蘋果怎么樣了?
2. 出示烏龜爺爺:小烏龜和爺爺心情怎樣?
七、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翻開圖書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大班戶外安全活動:送盲人爺爺回家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在聽故事中,圍繞老爺爺是否“小氣”的問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 通過聽聽想想議議,了解桃樹的生長過程,懂得愛護樹木。
3. 初步具有對事物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進行種植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種子的發芽、開花等過程。
2.故事背景圖一幅,各種角色:老爺爺、小鹿、小羊、小妹妹、小弟弟。
活動過程:
1. 出示老爺爺的角色,介紹故事的名稱。
設問:“這是誰?有人說這是一個小氣的老爺爺,什么叫‘小氣’?老爺爺到底是不是小氣?”
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小氣的老爺爺》。
2. 老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留最后一段不講)引出討論的問題。
設問:故事了誰說“老爺爺真小氣”?你認為老爺爺小氣嗎?故事里的小動物為什么說老爺爺小氣?讓我們再來聽聽。
3. 看看聽聽議議,理解故事內容
老師一邊出示教具一邊逐一講故事,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小羊要吃小苗?小鹿要吃樹葉?小妹妹要摘桃花?小弟弟要摘小桃子,老爺爺都說“不行”?
老師把故事講完后問:現在,你們認為這是不是一個小氣的老爺爺?為什么?那么,老爺爺一開始為什么這么小氣?他是不是真的很小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桃樹是怎樣長大的,誰能清楚地告訴大家?幼兒可以結伴交談后再個別講述。
4. 閱讀小圖書——小氣的老爺爺,學講故事。
討論:還有那些植物也像桃樹一樣生長的?
活動延伸:
1. 幼兒品嘗桃子。
2. 提供材料,幼兒自主進行故事表演。
大班戶外安全活動:送盲人爺爺回家教案 篇4
活動說明:
《歡迎秋爺爺》是大班主題活動《豐收的秋天》中的一個語言活動,它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體會散文詩中水果娃娃的高興心情,教育幼兒懂得關心、愛護老人;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創造性的學習散文詩,并學習創編散文詩。根據新的幼教規程中的整合理念和情感教育的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在活動目標和活動過程的設計中增加了幼兒表演、粘貼水果等,以及幼兒在活動中的態度培養。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秋天并不陌生,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繽紛的落葉,成熟的果實,涼爽的秋風,構成了秋天獨有的一個畫面。
通過學習這首散文詩中描述的優美語言,可以引導幼兒體會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的愛心,讓幼兒懂得樂于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只有互相幫助才能生存、發展和擁有更多的朋友。還可以用水果娃娃們的歡樂感染孩子,讓他們熱愛秋天、熱愛生活,同時讓幼兒進一步體會秋天的美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散文詩中水果娃娃的高興心情,培養他們的同情心。
2、引導幼兒能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并能創造性的學習散文詩歌。
3、學習仿編散文詩,初步掌握仿編散文詩的技巧。
活動準備:
1、蘋果娃娃頭飾、石榴娃娃頭飾、香蕉娃娃頭飾、山楂娃娃頭飾、柿子娃娃頭飾。
2、與散文詩相符的掛圖一張。
3、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通過師生談話活動,讓幼兒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 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秋天是一個果實豐收的季節,你知道秋天都有哪些果實收獲嗎?”
2、引導幼兒欣賞散文詩歌,并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
①欣賞散文詩。
“秋爺爺要來了,水果娃娃們聽了這個消息,可高興啦!看,蘋果娃娃來了!”(一名幼兒戴頭飾走出,朗誦散文詩中的原句:蘋果娃娃們笑呀笑,笑紅了圓圓的臉蛋。石榴娃娃來了……)
②在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同時,進一步讓幼兒體會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對秋爺爺的愛心。
“秋爺爺要來了,水果娃娃的心情怎么樣?蘋果娃娃高興地怎么樣?石榴娃娃呢?……柿子娃娃高興地怎么樣?”“為什么山楂娃娃點亮小紅燈?為什么柿子娃娃掛起大燈籠?”
③引導幼兒復述散文詩。
“為了感謝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秋爺爺送給它們一幅畫!現在,請水果娃娃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3、創編散文詩。
“秋爺爺來了,其他的水果會怎么樣呢?”(其他植物也可以)創編過程中,引導幼兒從水果的外型特征或水果的味道上進行創編。并引導幼兒將所說的句子變成詩句,適時將好的句子摘錄下來。通過幼兒自己創編和欣賞別人創編的詩句,讓幼兒初步掌握仿編散文詩的特點。
活動結束:
嗚……快來看,秋爺爺開著火車過來了!它來干什么呢?原來,它是來收獲水果的!現在,我們就把摘來的水果給秋爺爺裝上車吧!(將幼兒已畫好的水果“裝”上火車!)
待幼兒粘貼完畢,教師小結:哇,我們小朋友可真能干,把秋爺爺的`火車裝得滿滿的!現在,我們歡送秋爺爺離開吧!(結束)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進行隨機教育,發現幼兒關心他人的事跡要加以表揚。并在班級中開展了《蒲公英媽媽和小螞蟻》這個活動,以次激勵幼兒主動關心幫助他人和集體。
大班戶外安全活動:送盲人爺爺回家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散文詩中水果娃娃的高興的心情,并能創造性地學習散文詩歌。
2、引導幼兒在理解散文詩的基礎上,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
3、學習仿編散文詩,初步掌握仿編散文詩的技巧。
二、活動準備
1、散文詩歌錄音帶及錄音機。
2、與散文詩歌內容相符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戶外觀察秋天的變化,教師重點指導與散文詩歌有關的內容。導入活動。
(二)基本部分
(1)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自己剛剛所觀察到的景象,看誰說的有好有多。
(2) 教師出示與散文詩歌內容有關的圖片,與幼兒共同欣賞秋爺爺給水果娃娃帶來的歡樂。
(3) 幼兒欣賞錄音散文詩歌。
(4) 提問:水果娃娃們聽說秋爺爺要來,他們都是怎樣高興的?引導幼兒盡量復述散文詩歌的原句。
(5) 教師和幼兒共同在圖片的啟發下學習散文詩歌。引導兒邊加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理解。
(6) 教師啟發幼兒思考:其他水果娃娃聽到秋爺爺來了,回怎麼想?怎摸做?初步掌握仿編散文詩歌的技巧。
(7) 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創編的散文詩歌。
(三) 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組織幼兒玩游戲《找秋天》。
四 活動效果
幼兒能夠比較感興趣的參與活動,在理解散文詩的基礎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詩。并能體會散文詩中水果娃娃的高興的心情。大部分幼兒能夠背誦,有個別好的幼兒能夠對散文詩進行創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