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糧食班會教案(通用3篇)
愛惜糧食班會教案 篇1
一、班會目的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能讓更多的人明白地球資源迅速減少的危機,呼吁同學們加入到節約的行列中來,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節約水電,愛惜糧食做起,成為一個真正的節約小衛士。
二、活動形式
小品、相聲、學生代表自由發言、宣誓儀式。
三、活動準備
1.邀請學生家長2~3人,并請其做好發言準備。
2.排練小品《飯堂》,編唱《珍惜糧食歌》,錄制《苦菜花》插曲。
3.號召全班學生溫習、理解《鋤禾》詩,做好發言準備。
4.從食堂、路邊撿回饅頭、面包等若干。
5.班委推選主持人、發言人。
6.課前將主題寫在黑板上。
四、活動過程
主持人甲:“愛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首先讓我們對家長代表表示歡迎。
主持人乙:請同學們共同背誦唐朝李紳的《鋤禾》詩。
全班同學(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主持人甲: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主持人乙:科技在騰飛,經濟在增長,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主持人甲:可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天文地理知識是增加了,但是節約的意識卻在慢慢消失,也許有一天就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主持人甲:下面請兩位同學談談對這首詩的體會。
:我們碗里的菜、手里的饅頭,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它說明我們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看到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流滿面地在田間干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主持人甲:這兩位同學談得很好,可我們中的部分同學又是如何做的呢?請看小品《飯堂》:
臺上出現若干同學,分別為A、B、C、D圍在賣飯窗口。A懷中抱五個饅頭,被B無意中碰掉了一個,旁者想拾,A用腳一踢,雪白的饅頭如皮球一般在地上滾動起來。C買了一碗菜,端著看了看說:“我不愛吃豆腐、粉條。”說著把滿碗菜潑了個精光。
主持人乙:接下來讓我們聽聽家長的心聲吧!
家長A(李大伯):我平時光覺得孩子們費糧能吃,可不知是這樣的吃法啊!你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嘴里含糖不知甜。我給大家說一說我的苦難童年。我13歲那年,家鄉遭了災荒,到青黃不接的三月,家里已經揭不開鍋。母親領著我挖野菜,刨草根,野菜、糠皮成了全家人的救命糧
(錄音機里放著低沉悲哀的《苦菜花》插曲,整個會場氣氛嚴肅。)
主持人乙:同學們,我們萬萬不可小看一個饅頭、一口湯啊!如果每人一天浪費半斤糧食,全國一天就浪費近三億公斤糧食。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呀!
生活委員拎出撿回的兩書包饅頭、面包等展現在講臺上。
主持人甲:愛惜糧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傳家寶,過去需要,今天也需要。我國還有8000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浪費糧食,是有良心的中國人不能容忍的。我們扔掉饅頭,其實是扔掉了我們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扔掉了我們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的情感。
主持人乙:是的,生活的富裕使不少人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于是鋪張浪費就避免不了了,孩子嬌氣了,稍微不合口味的食物不吃一口就扔了,大人應酬多了,剛點的一大桌的魚肉,還沒吃幾口就倒進了垃圾桶,多浪費呀!可知一家飯店一天倒掉的肉就夠貧困山區的一戶人家夠吃一個月。
主持人甲:什么!一個月!天哪!浪費,浪費!現在的.人就是這樣,連吃飯也不會,吃多少就點多少,何必呢,非要一大桌,有不是比誰的菜更美,誰花的錢更多,誰更鋪張浪費。
主持人乙:的確,現在的人吃飯不節約,這是一個大問題,下面讓我們來欣賞相聲《吃飯問題》,大家掌聲歡迎。
同學:咳嗽
同學A:————,你怎么了,是不是感冒了?
同學B:不是,都是那飯,我媽一日三餐,餐餐要我吃四碗飯,兩碗肉湯,再說我飯量小,每天飯后,我肚子撐得鼓鼓的,喉嚨也燙得干啞了,所以,我每天背著我媽偷偷的吃一半,倒一半。
同學A:你把飯倒掉了,每天吃得少,難怪你長不高。
同學B:我矮,怎么了,喜劇演員潘長江說過:“濃縮是精華。”所以我很樂觀,我不為此自卑。
同學A:有點道理。
同學B:過來,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家每天實行“三光政策”。
同學A:哪三光?不會是燒光,殺光,搶光吧?
同學B:你把我當成小日本呀,我告訴你我家所謂的三光是飯光、菜光、湯也光。
同學A:你家飯量這么大呀,這么能吃。
同學B:我再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都是我倒光的。
同學A:你把飯倒了,你爸媽沒吃飽怎么辦呢?
同學B:管他呢,又不是我沒吃飽。
同學A:反正你倒飯,浪費糧食是事實,每天吃這么少,這才是你長不高的原因,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邊退場,邊說)
同學B:還引起古詩來了,飯是我家的,愛倒不倒,你管不著。
主持人甲:,你看了這個相聲有什么啟發嗎?
主持人乙:我當然有了,而且太多了。不過我想同學們的想法應該更多,下面讓他們來談談他們在生活中有沒有不節約的地方,讓大家來反思。
(學生代表發言)
主持人甲:接下來,請班主任老師做簡要點評。班主任點評: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于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里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后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主持人甲:節約,我們要時刻銘記在心中。
主持人乙:節約,我們要以行動來證明。
主持人甲:為了美好的明天,為了將來的那一束燦爛的陽光。
合:讓我們一起節約,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請全體起立,舉起右手,共同宣誓: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多少買多少,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勺菜。
4.不偏食,不挑食。看到浪費,勇敢制止。
愛惜糧食班會教案 篇2
認知目標: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目標: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活動準備
1.動畫課件
2.谷子、麥子、玉米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小朋友我的名字叫什么?(玉米)你們喜歡我吧!“喜歡”,我也喜歡和你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二、糧食來之不易
這些糧食朋友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出示課件)
(1)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出示實物白米飯),而“我”是一顆精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暫停課件)
師問:誰說說白米飯是怎樣來的?
學生:農民種的;商店買的。
師:那么米飯到底是怎樣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看看《一粒米的來歷》和同學們說的是不是一樣。(淙動畫)
師:看了剛才的動畫片,同學們一定更清楚的知道了大米的由來。你看農民伯伯在插秧苗是雙肚子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你覺的時間長了他們會怎么樣?(展臺出示圖片)
生:累;腰痛;頭暈
師:你們說的非常正確,時間長了就會腰酸背痛。
師: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還要干什么?誰知道?
生:還鋤草;澆水;施肥、噴灑農藥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農民伯伯不但要鋤草、施肥、還要噴灑農藥、引水澆灌非常辛苦。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們還要干什么?
生:回答(師表揚)
師:對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支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師總結:你們的看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換湯不換藥來我們這一碗碗白米飯。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就是描寫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是什么呢?對,我們集體來背一遍。
三、“議一議”
1、同學都知道糧食來得不易,老師請大家看看這兩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
給他倆提提意見。(放課件)
2、師:那我們再看看這些同學中,哪些同學該受表揚?哪些同學該受批評?談談你的看法。(投影出示兩位小學生在莊稼地里立起寫有“請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學生正從莊稼地里并排走過的畫面)
師小結:對,我們要愛護莊稼,不能踐踏。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先看故事,后討論)
1、師:同學們像我們吃的饅頭、面包、包子、油條等食品都是什么做成的?對糧食做成的。你覺得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么樣?誰起來說?
生:好朋友、我們離不開糧食、離開糧食我們就餓壞了、發育不良、不能茁壯成長。
師:同學們都知道糧食與我們最親密,那么老師就請大家看個小故事。
師:小組討一下小英真得是漏嘴巴嗎?那個小組起來說說。
生:小英是浪費糧食、小英吃飯習慣不好、小英不想吃。
師:那么小英是不是漏嘴巴,下面讓我們一起聽小英媽媽是怎么說得。
師總結:就像小英的媽媽說得,你不是漏嘴巴,是你不懂得愛惜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人人生活都離不開它,我們誰也不能浪費。我們相信小英聽了媽媽的話,一定能改掉她的漏嘴巴的習慣。
2、討論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看到了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小組討論。
生: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同學,經常有把飯倒進垃圾桶里,很浪費......
師: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誰有好辦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
師小結:我們應做到不在飯桌上撒飯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想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板書課題(愛惜糧食)
五、拓展。
小常識:同學們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愛惜糧食,規定每年的10月工資6日為“世界糧食日”。(10月工資6日世界糧食日)讓我們都來記住這一天。
師總結:同學們,糧食來得不容易,勤儉節約更是一個好習慣。
齊讀兒歌。(見板書)
粒粒糧食要愛惜
糧食與我最親密,
來得實在不容易,
缺少糧食出問題,
積少成多了不起
愛惜糧食班會教案 篇3
班會目的:
對學生進行愛惜糧食教育,讓學生懂得愛惜糧食的重要性,明白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要承擔自已的責任和義務。
活動準備:
收集相關資料、圖片、事例等。
活動過程:
一、開場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談談對這首詩的感想。
2.我們為什么要珍惜糧食?
二、關于珍惜糧食的警句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三、日常生活中,你身邊有哪些浪費糧食的現象?
學生自由發言并總結。
四、珍惜糧食,我們可以怎么做?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定餐一定吃,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盡量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