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有趣的玩具教案(通用4篇)
中班科學有趣的玩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能夠用繪畫的形式大膽想象并設計玩具。
能夠用清晰、連貫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設計的玩具。
活動準備
幼兒繪畫《我設計的玩具》
從家中帶來的自己最喜歡的玩具。
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參觀玩具
1.教師請幼兒自由參觀小朋友帶來的玩具。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玩具。
3.教師提問:你最喜歡哪些玩具?
二、基本部分:
1、玩玩具
教師請幼兒拿上自己的玩具和同伴一塊玩,要求一邊玩一邊說說自己的玩具還可以怎么改造,使它更好玩。
2、繪畫活動
我設計的玩具
1.教師:如果你是玩具設計師,你想設計什么樣的玩具?為什么?
2.請幼兒大膽想象并把自己設計的玩具在幼兒繪畫《我設計的玩具》里畫出來。
3.幼兒相互參觀、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
4.教師請幼兒為自己設計的玩具想一句廣告詞,說說自己的玩具好玩在什么地方。
三、結束部分:評價
中班科學有趣的玩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樂于參加探索活動。
2.能用恰當的詞句,簡單講述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慣性玩具、電動玩具、拖拉玩具、機械玩具(發條)、遙控玩具、聲控玩具、錄音玩具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玩具
A、今天,小朋友帶來了許許多多好玩的玩具,想不想來玩一玩?(幼兒自由玩自己的玩具)。
B、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幼兒講述自己的玩法)
二、交換玩玩具,進一步探索各種玩具的不同玩法 。
A、剛才小朋友們都玩了自己的玩具,而且告訴大家怎么玩的,現在老師請大家找一個好朋友交換玩一玩,看一看好朋友的玩具和你的有什么不一樣?
B、(幼兒再次玩)請幼兒說說你玩了誰的玩具,是怎么玩的?和自己的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講述)。
三、引導幼兒深入探討玩具動起來的不同方式。
A、(師出示打開發條的玩具)為什么擰了發條,玩具就會動起來?
師展示一件發條玩具講解(里面有不同的齒輪和軸承擰動后帶動玩具動起來)。
B、(出示打開的電動玩具)為什么打開開關,玩具就會動起來?(幼兒討論)電動玩具里裝了電池,開關打開,電源接通了,就會動起來。(區分一般電動玩具和遙控玩具的不同)。
C、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有的玩具擰了發條就會動起來,有的玩具輕輕一推就會動起來,有的玩具打開開關就會動起來。
四、了解較先進的玩具
A、了解聲控玩具
(出示聲控玩具)這個玩具怎么玩呢?
請幼兒猜一猜后教師演示玩法。
B、提供會錄音的玩具供幼兒觀察,讓幼兒對玩具說話并觀察反應,
讓幼兒知道玩具身后有個小錄音機,所以它會說出跟幼兒相同的話。
五、結束小結
這些玩具真有趣,它們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了讓小朋友玩得開心而設計制造出來的,如果你們發現了其它好玩的玩具,再來介紹給大家好嗎?現在,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中班科學有趣的玩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6、7的數量,認識數字6、7。
2、能大膽表述自己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3、情緒愉悅地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毛絨玩具6個,汽車玩具6輛,筆7根,圖書7本,6、7的數卡各兩張(數卡貼在積木上,可立在桌上)。
學具:印有數字的操作卡片,,印章,3~7的數卡,高矮不同的卡片5張,數物拼板4份,印有實物和數字的游戲紙各24張。
活動過程:
1、按物體名稱分類。
教師出示玩具:幼兒園給我們班分了一些新玩具,看看有哪些玩具?這么多玩具怎樣放才能讓我們大家數清楚?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的名稱分一分。
幼兒給玩具分類,分完以后數一數每種玩具各有幾個。
2、認識數字6和7。
教師與幼兒共同確認每種玩具的數量。
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來表示每種玩具的數量:6個毛絨玩具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教師出示數字6,引導幼兒觀察字形,理解數的實際意義:這是數字幾?它像什么?還有哪些玩具也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呢?6除了可以表6個玩具外,還能表示什么?
以同樣的方法幫助幼兒認識數字7,理解7的實際意義。
3、小組活動
第三組:看實物數量和相應標記連線。
第五組:高矮排序
第六組:數物拼板
4、集體進行評價。
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業,引導幼兒集體檢查數字與印的印章數量是否一致。
中班科學有趣的玩具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家里都有很多玩具,這些玩具主要是從商店買來的,幼兒不懂得珍惜,常常丟棄或毀壞它們。我從幼兒喜歡的玩具入手,借用散文《媽媽的玩具箱》的情節,設計了本節活動,讓幼兒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媽媽小時的玩具,體驗玩具制作者(外婆)對媽媽的關愛。由此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家長買玩具是出于愛,啟發他們珍惜玩具,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學會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同時了解更多民間游戲的玩法。
活動目標
1.認識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了解民間游戲的不同玩法。
2.在說說、玩玩的過程中,體驗媽媽的玩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游戲過程中,體驗媽媽的玩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難點:認識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了解民間游戲的不同玩法。
活動準備
1.玩具箱(手絹1份,沙包l2份,皮筋4根)
2.PPT、配景音樂《杜鵑圓舞曲》,《催眠曲》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介紹自已喜歡的玩具,再現原有的經驗。
師:我知道你們每個人都有玩具,你最喜歡什么玩具?那這些玩具是從哪里來的呢?
小結:你們的玩具是從商店里買來的,玩具能帶給你們快樂,所以你們都喜歡玩具。二、展示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感知不一樣的玩法。
1.出示箱子并猜測,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楊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箱子,里面裝著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你們來猜一猜說一說,媽媽小時候可能會有什么玩具呢?
幼兒:猜測(議論)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會有些什么玩具,
2.展示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感知不一樣的玩法
(1)手帕的玩法
第一件玩具快出來了,是什么呀——手帕。師:手帕是用來干什么的?
幼兒:擦鼻涕,擦手、擦臉等。
師:你們都覺得手帕不是玩具,那看看媽媽小時候是怎么玩的?玩法一:變老鼠。
師:(邊念兒歌邊疊)小手帕變變變,變什么,仔細看,轉一轉,轉一轉,變成了一只(語氣拖長)——小老鼠。小老鼠真可愛啊(輕輕撫摸)呀,跳出來了
玩法二:變香蕉。
師:小手帕變變變,還會變成什么呢?(邊念兒歌,邊疊)小手帕變變變,變什么,仔細看,折一折,折一折,變成了什么?師舉起來,幼兒自由猜測。有的人說是小花,有的人說是冰淇淋。師把香蕉皮,一一撥開,嗷嗷做吃狀。
師:你猜對了,是香蕉,給你吃一口,別急,你也來吃一口,好吃吧。玩法三:變帽子。
師:媽媽還還可以把手帕變成什么呢。幼:帽子。(邀請小朋友來帶一帶帽子)
總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就是一塊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手帕,卻在媽媽的手上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這是媽媽小時候的玩具,要把它收拾好放進玩具箱。
(2)沙包的玩法
師:除了手帕,媽媽的玩具箱里還有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答案就在這里。播放PPT:師:看出來了嗎?第二個玩具是什么呀?
幼:沙包。
師:你們剛才有沒有發現,是誰幫媽媽做的沙包啊幼:奶奶,外婆等。
師:外婆,就是媽媽的媽媽。媽媽的沙包呀,是外婆一針一線親手做給媽媽的,媽媽可愛這些沙包了。
師:媽媽小時候是這樣玩的,螃蟹走一背靠背夾住大沙包,手臂挽住手臂,橫著身體像螃蟹-樣側著走或者教師演示抓骰子,踢,接等玩法。
師:今天啊,老師把媽媽小時候玩的沙包都給帶來了,都在這里,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
師:小朋友拿到沙包后,就可以找個空地玩一玩(播放音樂)。第四,幼兒自由玩沙包。
收拾沙包:好,孩子們,趕快把沙包輕輕放進這個小籃子里。(音樂停)
師:說說看,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呢?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
總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呢,就是一只方方的沙包,媽媽可以玩出很多的方法:頂,拋,踢,接,背。小小的沙包,給媽媽帶來了很多很多的快樂。
(3)橡皮筋的玩法
玩具箱里還有什么呢?拿出橡皮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師告訴幼兒這是橡皮筋。咦,這個橡皮筋媽媽是怎么玩的呢,誰來說一說(播放跳皮筋的視頻)
師:橡皮筋原來是這么玩的呀,你們想要試一試嗎?(幼兒嘗試跳皮筋,三人一組)師:你們跳橡皮筋開心嗎?
師小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根長長的橡皮筋,在媽媽的童年里,和伙伴們一起跳橡皮筋是最快樂的時光,長長的橡皮筋串起了媽媽和伙伴們的歡聲笑語。
師:剛才我給你們介紹了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媽媽的玩具會花很多錢嗎?媽媽的玩具雖然很便宜但卻能帶給媽媽許多許多快樂。
三、欣賞散文,情感升華(一)欣賞散文
師:媽媽的玩具箱里可能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聽聽看,媽媽會對我們說些什么呢
(散文)
師:好聽嗎?這就是媽媽的玩具和小時候美好的記憶。(二)理解媽媽的愛。
①愛的方式
請幼兒說說,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師:我們剛剛知道了外婆給媽媽做沙包,外婆是很愛媽媽的,那你們覺得,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
幼:愛。(一起說)師: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呢?幼:抱我,親我,給我買好吃的,買好玩的等等。
②討論:在亂扔玩具,亂摔玩具,做事不認真時,媽媽嚴肅的批評是不是一種愛。
活動總結
本節綜合活動以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為基礎,借助散文《媽媽的玩具箱》進行。利用孩子們熟悉或不熟悉的玩具,知道媽媽的玩具是一些簡單普通但對媽媽來說卻是很珍貴的。體驗手帕、沙包、橡皮筋等不一樣的玩法的同時,了解其他民間玩具的玩法。整個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與老師的互動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