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鼻子教案(精選3篇)
幼兒園小班鼻子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氣味,教育幼兒要保護自己的鼻子。
2、培養幼兒積極運用感官的習慣。
活動準備:
不透明的容器內分別裝有香水、大蒜、麻油、醋、酒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誰的鼻子用處大?
提出問題,請幼兒討論:哪些動物的鼻子用處大?
二、討論:人的鼻子有什么用處?
1、動物的鼻子有這么大的用處,那么我們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呢?(呼吸、嗅氣味)
2、桌上有許多小瓶子,你能用小鼻子聞出它里面裝的是什么嗎?(幼兒用鼻子來猜測瓶內物品)
3、說說你最喜歡什么氣味,不喜歡什么氣味,為什么?你以前還聞過哪些有氣味的東西?
4、小結:不同的東西有不一樣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幫助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二、討論:怎樣保護鼻子
1、啟發幼兒回憶以往碰傷鼻子或感冒的感覺,進行討論,談談如何保護鼻子的方法。
2、小結:要保護好鼻子就不能挖鼻孔,不把異物塞入鼻孔;活動時注意不撞擊鼻子,積極參加鍛煉,增強體質。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幼兒園廚房,請幼兒用鼻子嗅一嗅,說說聞到了什么氣味,猜猜今天中午小朋友吃什么菜。
幼兒園小班鼻子教案 篇2
說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本班幼兒對自己的身體器官很感興趣,常常會提出一些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有一部分幼兒對一些器官的認識和其對人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愛護卻知之甚少,如,鼻子是我們身體必不可少的器官。《綱要》指出“活動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本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因此,我選擇《有用的鼻子》這節活動。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我借助本班幼兒對自己身體器官很好奇這個興趣點,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以《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目標為:
1)通過觀察,了解鼻子的外形特點,知道鼻子能呼吸和嗅氣味
2)學會一些簡單的保護鼻子的方法
3)產生探索自身奧秘的興趣,培養保護鼻子的意識。
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多媒體課件;
2、各種動物的鼻子圖片和小筐若干
3、一杯醋、一杯辣椒粉、一杯水、空氣清新劑
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教學法法是一個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我綜合采用了啟發提問法、交流討論法、競賽游戲法等。
2、說學法:《新綱要》中指出,教學活動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預設了以下學法:多種感官參與法、交流法、觀察法、嘗試法等。
說活動流程
一、興趣導入
請幼兒看課件中各種動物的鼻子,并提問:課件中出現的是什么?那小朋友身上有沒有?)鼓勵幼兒大膽猜測相互討論,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為下面活動的開展做鋪墊。
二、通過親身體驗嘗試,認識鼻子及其功能《本部分有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提問:小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并大膽描述鼻子的外形特征。
第二部分:教師拿出空氣清新劑,在教室里噴一下,為小朋友聞到了什么,接著分別出示三個封口的紙杯,請名幼兒輪流來聞聞,并請部分幼兒說出杯子里是什么。教師和幼兒一起驗證,得出結論。
第三部分:請幼兒用手捏住鼻子5秒鐘,閉緊嘴巴,說說有什么感受。在這里用操作法讓幼兒了解鼻子可以呼吸的功能,獲得更多的認知。第四部分:教師小結,我們的鼻子可以用來呼吸,還可以幫我們來辨別各種氣味,在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氣味時,可以用小手扇一扇,就能很好的聞到氣味了。并設問:那我們的鼻子生過病嗎?引出下面學習保護鼻子的環節。
三、學習保護鼻子的方法
本環節,我運用視聽講結合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些小朋友傷害鼻子和保護鼻子的圖片,讓幼兒進行熱烈討論,我同孩子們一邊看課件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改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形成合作學習機制。在此,我允許幼兒錯誤的方法和爭論出現,同時我用參與者的角色進行發言代替小結:“我們的鼻子很重要,要好好地保護它,要不挖鼻孔、不往鼻子里放東西、知道有東西在鼻子里時,應該趕快告訴大人,按住沒有東西的鼻孔,用力往外擤,不能用手挖或往里吸。注意防感冒、多吃水果蔬菜,不能吃太多易上火的食物,這樣,鼻子才能更好地幫我們呼吸和嗅氣味。”師生平等,老師成了孩子的朋友,孩子在快樂中習得學會保護鼻子的方法。
四、操作鞏固幼兒有了知識的積累,經驗的提升后,我讓孩子們互相合作,進行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幾組,每組放一個小筐,幼兒在筐里挑出認為做得不正確的圖片,并說說為什么?我巡回觀察并指導幼兒互相合作,幼兒在輕松的操作過程中鞏固保護鼻子的知識。
五、學習鼻子保健操的兒歌,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更好地掌握保護鼻子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鼻子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小象鼻子的本領,圍繞鼻子展開想象。
2、根據想象進行簡單的添畫。
3、訓練幼兒發散性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課件,掛圖,彩筆,小象圖片每個幼兒一份。
活動流程
一、導入游戲活
在音樂中進行角色游戲:模仿小象。寶寶們,我們一起來鍛煉鍛煉身體吧?幼兒隨老師邊做動作邊說兒歌:小象小象走一走,甩甩鼻子勾一勾。并隨老師一起做甩鼻子,勾鼻子,踏步的動作。
二、引導幼兒進行探索,了解小象鼻子的本領。
1、師:小朋友,剛才我們模仿的是哪個小動物?小象的鼻子能做什么?充分引導幼兒說出小象的鼻子能做的事。
2、演示課件,介紹小象鼻子的各種本領。
三、圍繞小象的鼻子進行擴散思維想象
師:(出示各種形態的鼻子掛圖)小象的鼻子本領真大,寶寶們看到小象的鼻子,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在幼兒園中,家中,寶寶們發現什么東西時模仿小象的鼻子做成的。(酒水壺、掛衣勾、吸塵器……)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物品哪部分是模仿小象的鼻子做的,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四、添畫。
寶寶們,快聽一聽,誰在哭?原來是小象。小象為什么哭啊?讓老師問問它,原來是小象不小心把鼻子弄丟了,它很傷心,那寶寶們,快來幫小象把鼻子添上吧!(幼兒充分想辦法)每人一張圖片,添畫小象的鼻子。
1、能夠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角色游戲,觀察,課件等具體直觀的形象,引導幼兒展開聯想。
2、活動內容注意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著眼于幼兒喜歡熟悉的現象,精心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育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創新思維特點。
五、課后延伸
請寶寶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資料,看看我們平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模仿小動物來發明的,晨間活動時講過老師和小朋友聽。活動中注意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發言,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到較好發展。
課后小結
注意調動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模仿學習,老師應從不同角度引導幼兒進行發散式思維,并對幼兒給予鼓勵和正確的評價,讓幼兒體驗發散性思維的樂趣。最后連線部分,應該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效果會更好。
活動反思
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本次活動選材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腳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卻很少有機會仔細觀察它,在游戲中萌發幼兒對身體的初步探索興趣,我認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根據小班幼兒“認識很大程度依賴于行動”的特點,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中,著重幼兒的直接體驗,通過看、說、摸、跳、玩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認識腳的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活動中加入了“穿大鞋”這個游戲,孩子們穿上爸爸媽媽的鞋后,心情會很激動,通過走一走,跳一跳等活動,感知到了媽媽的鞋子大,自己的鞋子小,又結合了大小的認知概念。這一設計符合小班孩子愛穿大鞋的特點,真正體現了玩學交融,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從而使孩子得到了發展。
實戰下來,我覺得孩子雖然比較開心,可是和我預設想象的還有距離,孩子由于老師的考慮不周,沒有形成較好的規則意識,通過反思和其他老師的指導,我發現了需補缺的地方,作為教師,我應該更仔細的考慮問題,要做到做一百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