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中的軸對稱圖形教學教案(精選2篇)
剪紙中的軸對稱圖形教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1、經歷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的過程,進一步理解軸對稱的性質,發展空間觀念;
2、探索并了解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及其相關性質;
【主要問題】: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質?等邊三角形有哪些性質?
一、基礎知識回顧
1、下列圖形不一定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A、圓 B、長方形 C、線段 D、三角形
2、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
A.兩個全等的圖形一定成軸對稱 B.兩個全等的圖形一定是軸對稱圖形
C.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一定全等 D.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一定不全等
3、軸對稱圖形對應點連線被 ,對應角對應線段都 .
4、設A、B兩點關于直線MN成軸對稱,則 垂直平分 .
5、三角形的周長等于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
6、怎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答: 。
7、如圖(1), △ABC中,AB=AC,請在圖中標出此三角形各邊和各角的名稱。
二、新知識產生過程
問題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質?請閱讀課本P121
8.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請在圖(2)中畫出它的對稱軸.
你是如何找到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的? .
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什么? .
A.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B.底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C.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 D.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
9.當你把等腰三角形沿它的對稱軸對折后,你能發現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把△ABC沿折痕AD對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線段和角,填入下表(如圖(3))
(關鍵操作:對折、重合)
10.歸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性質1 .
性質2
性質3 .
11、根據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如圖(4),在△ABC中, AB=AC時,
(1) ∵AD⊥BC,∴∠_____ = ∠_____, = .
(2) ∵AD是中線,∴____⊥____ ,∠_____ =∠_____.
(3) ∵AD是角平分線,∴____ ⊥____ ,_____ =_____.
12、等腰三角形一個底角為70°,它的頂角為 .
問題2:等邊三角形的哪些性質?
13、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種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是 三角形,
即 叫等邊三角形。
14、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
如果是,請你在圖(5)畫出等邊三角形的對稱軸
你能畫出幾條對稱軸? .
15、當你把等邊三角形沿它的對稱軸對折后,
你能發現等邊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16、歸納等邊三角形性質:
性質1:等邊三角形是 圖形,它有 條對稱軸.
性質2:等邊三角形 相等.
17、課本P121 “議一議”:你有哪些辦法可以等到一個等腰三角形?(課堂上小組交流)
三、鞏固練習:
18、等腰三角形一個角為70°,它的另外兩個角為
19、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6,8,則周長為 ;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14,其中一邊長為6,則另兩邊分別為
20、如圖(6),在△ABC中,AB=AC,∠B=70度,點D為BC的中點,
求∠BAD的度數.
20、如圖(7),△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
四、提高題:
21、如圖(8)所示,在△ABC中,AB=AB,FD⊥BC,DE⊥AB,垂足
分別為D,E,∠AFD=158°,求∠EDF的度數.
剪紙中的軸對稱圖形教學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軸對稱圖形》是六年《數學》中繼“認識圓的特征”,“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之后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圓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說明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另一方面可以對所學的各種平面圖形中軸對稱的情況作全面的了解。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學生分析:學生已學過簡單平面圖形,對平面圖形已有一定的認識,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圖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勝,好強的特點,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與實踐的良好學風,學生間相互討論的氣氛較濃。
設計理念: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以及鼓勵學生在具體、直觀操作中發現知識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特點。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體會對稱美。
2、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學生直觀的認識軸對稱圖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軸對稱的概念,并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流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課題。
1、(屏幕出示相關圖片)觀察下面的圖形,(折一折,看一看)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2、指出:像前三個這樣的圖形,我們把它叫軸對稱圖形。
3、引入課題:軸對稱圖形
二、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加強對圖形的認知和感受。
【實施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方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經歷和體驗檢驗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
1、揭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思考:現在你能用什么方法來檢驗一下這幾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a、學生試說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b、教師板書: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點強調)
c、讓學生談談你是如何理解軸對稱圖形的。(以小組為單位,用手中圖形舉例說明)
【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操作活動,讓學生從操作中得出結論,從而更牢固的掌握了新知,尤其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親自實驗,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d、教師結合圖形說明對稱軸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讓學生來匯報,同時電腦演示。)
3、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平面圖形,現在你動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各有幾條,請你畫出來。(匯報從雜亂----有規律)
【這一環節體現了教師注重學法指導,并能鼓勵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學生在教師自然而巧妙的引導下,運用多種器官參與觀察活動,發展了學生的辨析概括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向縱向發展。】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知道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我們還通過動手操作知道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以及各有幾條對稱軸。
【教師作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與學生共同探索、剖析、整理,層次分明,思維清晰。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6、質疑。
鞏固練習:1、數書P1021(口答)(屏幕)
2、數書P1024(口答)(屏幕)
3、畫出每組圖形的對稱軸。
【讓學生不僅能做出正確判斷,且能準確畫出,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舉例說明?
5、欣賞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
【突出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培養學生自覺的把數學應用于實際的意識和態度,進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6、判斷:
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
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是對稱圖形
【在運用中練習,在練習中提高,練習具有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三、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養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