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教案(通用2篇)
托班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教案 篇1
教材
1.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曾獲得美國凱迪克圖畫書銀牌獎,講述了母親和兒子大衛的故事,體現了滿滿的童趣和溫馨的親情,非常適合兒童閱讀。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語言領域目標2中指出4—5歲兒童要能大體講出所聽故事的主要內容;能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說出故事的情節;能隨著作品的展開產生喜悅、擔憂等相應的情緒反應,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情感。
目標
技能目標:能大概記住這個繪本故事;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繪本內容。
認知目標:了解父母愛的表現;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情感目標:感受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愛,學會發現愛、表達愛。
重難點
重點:能用較完整流暢的語言描述繪本內容;能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學會發現身邊愛的表現。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閱讀繪本的'經驗、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物質準備:繪本PPT、背景音樂、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
方法
【教法】
1.提問法: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思維,啟發學習,獲得新知識。
2.談話法:以平等交流的方式開展活動,既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
3.表演法:有利于通過情景表演完整回顧故事情節,對故事內涵擁有更深刻的理解。
方法
【學法】
1.交流討論法:引導幼兒說一說,達到師生、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2.表演游戲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表演中,邊游戲邊聯系故事情節,更容易理解內容。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2.細聽故事,回答問題
3.角色扮演,加深感受
4.聯系自己,深入討論
延伸與反思
活動延伸:
1.來,讓我們一起用歌聲去體會這份濃濃的愛吧!大家跟著音樂唱響《世上只有媽媽好》。
2.布置任務:回家抱住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活動反思:
1.談話討論環節太多,難以長期吸引幼兒注意力。
2.活動中要注意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只是參與者。應讓他們自主討論和發表意見,獲得更深刻的印象。
托班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教案 篇2
優秀的故事繪本能帶給小朋友很多思維、想象的空間。《大衛,不可以》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繪本故事,畫面形象、生動,故事情節也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繪本本身對孩子有著非常強的吸引力,無須老師多言,作者夸張的作畫手法、幽默的作畫風格已經能夠抓住幼兒的眼球。中班幼兒的心理特征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間,他們有時候像小班那樣需要情景,有時候像大班那樣需要邏輯。要讓中班孩子去理解這本書的內涵,很關鍵的是要從情景切入,讓他們先去關注故事中的情景,再去理解主題內涵。
整個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參與和表述都特別積極。有了前期的早期閱讀經驗,幼兒能很好地的觀察和理解畫面細節和故事情節,并用語言表達。每一張圖片的出示后,我沒有進行直接講述,而是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的內容,并講述大衛在做什么?這樣做可不可以?為什么?事實上大衛就是生活中孩子們的縮影,活動中孩子們學做媽媽雙手插腰時的憤怒的表情,學一學大衛被媽媽批評時難過的表情,看到大衛躺在媽媽懷里的甜蜜,,以及最后說“大衛乖,我愛你”時溫柔的語氣……都表明幼兒能很好地遷移情感與生活經驗,從而更好地領會繪本的情節,并對圖片中大衛的行為進行的評述,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實現了自我教育。
當然,在我的活動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活動中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將大衛的故事呈現給幼兒,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圖片和幼兒一起閱讀;活動中對幼兒的提問沒有深入,對幼兒恰當的回答我可以更好地點評引導,讓幼兒的情感得到更大的升華;活動中雖然幼兒對于詞匯“垂頭喪氣”和“焦急”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可以進一步的引導幼兒學習,如大衛夠魚缸時的“搖搖晃晃”,媽媽的“憤怒”等等。最后環節可以設計模仿故事里媽媽擁抱大衛這一故事的精華畫面,用一個溫暖的擁抱聯系起老師與幼兒之間愛的橋梁與紐帶。一個簡單的擁抱,可以讓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老師有時候對他們的嚴厲與批評也是源于對他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