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案優秀(精選15篇)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1
教學過程
一、前置補償:
1、復習歌曲《游擊軍》
2、做休止符節奏練習
二、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配合國慶典禮的錄象,讓學生感受我國繁榮、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學生愛國之情。
三、出示目標:
四、新授教學:
1、咱們班有會唱這首歌曲的嗎?(找幾位同學分別演唱)
2、完整欣賞歌曲,找出幾位同學所存在的問題。
3、學習歌曲
A:師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視唱歌曲
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時糾正
(1)這首歌曲中帶附點的節奏型(板書),學生容易唱成不帶附點的節奏型,這樣對歌曲的藝術形象很有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節奏型在這首歌曲中藝術表現力的優劣,指導學生將附點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攏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學生常唱的軟弱無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國”“家鄉”“人民”
。3)歌曲中學生的節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薄拔覀儛酆推,我們愛家鄉!比味即嬖谘莩谝粋字時的八分休止符,每個字對準那一個音符一定要看清、聽清、唱清。
(4)要正確掌握歌曲的速度
。◤土曆莩⒕毩暩枨写嬖诘娜菀壮鲥e的附點節奏和休止符節奏,為學習歌曲做鋪墊。進入情境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學們根據原來的欣賞自己學習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問題,現在請同學們虛心欣賞跟隨老師認真學習。認真糾正和練習容易唱錯的地方附點節奏的掌握休止符節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這是學生活動)
E:聽音樂完整練習演唱歌曲
F:處理歌曲的感情第一樂段同時也是第三樂段:雄壯有力,而且平穩流暢,主題思想:歌唱祖國走向繁榮富強。熱情奔放、樂觀自豪第二樂段:節奏舒展平穩,旋律優美流暢,因而形成一種浩浩蕩蕩、昂首挺胸、闊步前進的氣勢。
五、鞏固訓練
1、分組比賽,看那一組唱的既有感情又準確,看哪一組能較多地、正確的指出其他組的優缺點
2、給學生做合唱錄音,找出缺點以后在練習過程中多注意
六、音樂知識
1、二段體A+B例:《游擊軍》
2、三段體A+B+A或A+B+C例:《歌唱祖國》A+B+A
七、布置練習作業,總結下課!
。▽W生討論歌曲,并分析其情緒并結合到歌曲當中歌曲情緒的處理演唱鞏固練習學習音樂知識總結)(學生活動)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2
設計理念
為了適應高中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依據教材選編了爵士樂的教學內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音樂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本著“普遍參與和發展個性”的教學原則,重視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實踐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創造意識,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從而獲得審美體驗。
設計思路
本節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鑒賞》第十三單元《爵士樂》,設計思路如下:
1、確立主題。
2、教學選材。
3、活動與探究。
通過視聽等教學活動激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與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學過的爵士音樂,也可模仿爵士樂手的演奏。
教學目的:
讓學生自主收集有關爵士音樂文化的資料(文字、音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樂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用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美國黑人爵士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的意識。
重點難點:
由于某些歷史與社會的原因,學生對爵士音樂接觸比較少,沒有太多的感性認識,雖然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但仍缺乏對音樂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爵士音樂的音樂特點,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和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1、提前布置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爵士樂的資料,并以展示作業的形式說明—什么是爵士樂?
2、教師準備圖片、音響、影象等有關的資料,制成課件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
3、以小組為單位就坐,隨時進行討論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對比聽賞:
流行音樂《夜來香》與爵士樂《夜來香》
2、引出課題:“什么是爵士樂?”(說明:對比聽賞可以反饋出學生經過學習后對爵士樂的理解,并自然導入課題)
二、交流與探討
1、學生的交流
、賹W生展示各自的作業(手抄報及喜愛的音樂等),并相互交流。
②由課代表主持,按組自選介紹的內容,并選出代表進行作業展示:爵士樂的起源,使用的樂器,演奏形式,風格與特點,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說明:此環節可以讓學生相互介紹了解彼此的作業情況)
2、學生分組展示并作介紹
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內容,靈活地進行交流、切磋和補充。并感受、體驗布魯斯與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
教師總結:布魯斯的音調與拉格泰姆的節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語匯。
關于爵士樂的即興性
師:即興演奏(演唱)是爵士音樂的靈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興風格,要求爵士樂手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由此這些無法準確記譜的美妙音樂,不能用錄音的方式把它記載下來。有人說:一張張的爵士唱片匯聚了一部爵士音樂史。
說明:交流與探討環節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顯示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三、思考與創作
1、爵士樂在中國
、、欣賞影片片段: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舞廳中以爵士音樂做背景的場面。
師:在這個片段中你們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學生交流看法,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對爵士樂在中國的看法。
、、師:爵士樂在中國的影響由來已久,當這種由美國黑人貧民創造的民間音樂在征服了白人之后,傳到了東方;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百老匯舞廳”“和平飯店”等,其音樂演奏形式與歌曲創作都表現出國人對爵士樂的吸收與借鑒。
2、中國的爵士樂現狀
師:步入開放的中國,爵士音樂已逐漸走進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眾的喜愛,故此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許多有關爵士樂的資料。
欣賞:具有爵士音樂風格的中國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3、分析與交流:
師:這首由中國民歌改編的爵士音樂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說明:再次歸納爵士樂的主要音樂特點,并為以下的即興創作環節做鋪墊。)
4、創作和表演——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與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學過的爵士音樂,也可模仿爵士樂手的演奏。
。ㄕf明:通過實踐,讓學生真正體驗“什么是爵士音樂”)
四、歸納與總結
1、師:你們認為老師組織這次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與學生交流學習的感受與收獲)
2、師:通過音樂我們了解一種文化,而通過文化又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音樂。我很感謝大家,是你們的作業給了我無數的靈感,是你們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樂”,是你們又讓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樂”,讓我真正領悟到了“什么是爵士樂”,謝謝大家。
。ㄕf明:讓學生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是本課的點睛之處,也是對本次學習的總結與提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老師也是一個有限的主體,整個的學習過程應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與交流的過程)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長城謠》體驗抗日時期我國人民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2、通過歌曲練習表現質樸自然、蒼涼悲壯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發聲和吐字。
課時:共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約10分鐘)
(1)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系或對比引入本課將要學習的歌曲。
(3)聽歌曲范唱錄音(合唱)。在聆聽之前,提示學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緒。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2、學習新歌(約30分鐘)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
A、學生朗誦歌詞。教師糾正、解釋歌詞中的個別字詞。
B、請學生談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和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聽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師范唱,也可聽獨唱錄音)。
D、調查了解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舉手統計方法,也在可課前進行)。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為了體驗歌曲的情感,也為了實際檢驗一下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
A、請學生分析歌曲的節奏特點。
B、學生讀節奏(可用“噠”或其他讀法)。提示讀節奏時要注意節奏的樂句。
C、在教師彈奏歌曲曲調的“伴奏”下,再讀一遍節奏。
。3)學習歌曲的曲調。
A、學生隨著教師的琴聲試著視唱曲譜(只唱一遍,以便確定下面的練習方式)。
B、請學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線”(可用手勢來表示,注意一個樂句用一個動作)。然后一邊作“用手勢表現旋律線”的動作,一邊進行視唱曲譜練習。
。4)學習歌曲的歌詞。
A、聯系前面分析過的歌詞和情緒唱歌詞。
B、在練習中提示要注意運用氣息的控制唱好連音。
。5)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調或其中的幾個樂句。
3、小結(約5分鐘)
。1)再聽一遍歌曲錄音,請學生對比一下,自己的演唱還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樂器演奏這首歌曲的情況。
。3)指出下一節課的任務或課下的樂器練習任務。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4
教學內容:
1、《祖國頌》
2、《你是這樣的人》
3、《走進新時代》
教學目標:
(1)欣賞《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走進新時代》,聯系所學作品,了解音樂的社會性既音樂的社會功能,感受音樂作品意境,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學習,體驗感受合唱音樂的風格、特點,了解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及藝術價值。
教學理念:
師生進行研究型學習,根據上節課布置的作業,學生在在課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及音樂風格特點、作用意義等,并以《走進新時代》、《祖國頌》、《你是這樣的人》為例,認識歌聲記錄新中國發展的歷程。教師從中給予指導。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習,懂得音樂的社會性既音樂的社會功能。感受、體驗、了解合唱音樂的特點。
2、通過學習、演唱,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①學生將收集的的資料,整理好,用以說明合唱藝術。
②教師需多媒體設備,課件等。
、蹖W生進入教室按聲部落座。
教學過程:
一、《祖國頌》
1、介紹合唱《祖國頌》(喬羽詞,劉熾曲):(出示多媒體)
《祖國頌》是一首振奮人心、鼓舞士氣、氣勢宏偉,熱情謳歌祖國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為A,B,A三個樂段,教師范唱三段的主題,并簡要介紹說明。演唱《祖國頌》這首歌,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2、聆聽全曲
3、組織學生說出聆聽后的感受
4、學唱三段的主題旋律,加深體驗歌曲的結構、內涵及風格特點
5、出示多媒體:“什么是合唱藝術” 、“合唱藝術的特點是什么”。
合唱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音樂藝術形式。
6、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資料,教師參與展示、總結歸納:合唱藝術的起源、發展,每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及相關作品,以及它們的風格特點。
二、《你是這樣的人》
欣賞分別由戴玉強的美聲唱法和劉歡的通俗唱法演唱,請學生進行對比。
作品介紹:《你是這樣的人》是電視片《百年恩來》的主題歌,是為紀念周恩來誕辰一百周年而作,題材為頌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長。
請同學說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簡單談談感受。
重復欣賞,戴玉強演唱的。
師點撥提示:周恩來,是一個讓后人無限追憶和懷念的歷史偉人,我們不能忘記他,也無法忘記那些為革命的勝利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
三、《走進新時代》。
。1)分別欣賞:獨唱《走進新時代》、合唱《走進新時代》。
師:請同學們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獨唱、合唱,產生的效果有怎樣的區別。
。2)實踐
教師彈奏并演唱《走進新時代》
學生分成兩個聲部,學唱《走進新時代》,進一步體驗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
師:《走進新時代》作于1997年黨的“__大”召開前夕,歌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婉轉動聽的.音調,抒發了全國人民,在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下,滿懷豪情走進新時代的情懷。
歌曲為二段體,每個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規整,歌曲的曲調采用民族宮調式,歌詞以第一人稱——我(我們)展開,倍感親切。
第一樂段是陳述性的訴說——“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演唱中注意裝飾音的效果,使曲調更具有口語的語感,自然而優美。
第二樂段是對比段,旋律在高聲區,情緒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詞中先后以“東方紅”、“春天的故事”唱喻我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把改革開放事業推向前進。
學唱中,教師要給予氣息,咬字、吐字、強弱、情感處理等,必要的指導,把歌頌與豪邁的激情充分表達出來。
播放歌曲,全體合唱《走進新時代》,教師指揮。
四、鞏固與深化
教師與學生一起,把整節課的內容,回顧,整理,總結歸納。
學生可繼續用搜集的資料說明。
教師在音樂有何社會功能上進行引導、點撥,進行研討。
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研討。
音樂是怎樣為人類服務的?研討。
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總結不同時期作品的歷史意義。
最后針對教學重點進行提問與考核。
五、下課,布置作業。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5
課型:綜合課
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幾首音樂作品的欣賞,對音樂在生活、音樂在社會中的功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音樂在我們生活的廣泛應用,并能為場景配制背景音樂。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音樂伴隨我們的終生”的道理。
教學設想:
針對中學生“好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從視、聽等多個角度,給學生豐富、直觀、形象的畫面,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決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目的:
1.能識別樂曲中的情緒,利用聽覺和視覺產生創造想象力。
2.了解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那些樂曲是“實用音樂”哪些樂曲為“背景音樂”,初步能為生活中不同場景配制背景音樂。
教學難點:
通過音樂欣賞了解音樂中的情緒,重點區分“實用音樂”和“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1.學生聽《歡迎進行曲》,有節奏地進入教室。
2.師生相互問好。
二、提問、引導進入課題
1.請同學談一談對音樂的感受?師:其實音樂自古到今都與我們生活緊緊相連,如:古代帝王則用音樂來進行政治教化,《詩經》
2.音樂是一種藝術是人類精神產品,它是人們心理活動的產物,音樂不僅有一定欣賞,審美價值,同時作為一種應用科學,音樂逐漸被社會和醫學界所接受,并日趨成熟。
3.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和研究音樂與生活。
三、播放多媒體:
1.教師解釋實用音樂,(用音樂來烘托氣憤,配合完成某想項具體任務,,這種音樂一般稱為“實用音樂”。例如:儀式音樂,治療音樂等。)
2.播放《歡迎進行曲》,師問:A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聽B段旋律你產生一種什么聯象?
3.播放《搖籃曲》,教師板書提問:1本樂曲和《歡迎進行曲》在音樂情緒上有什么異同?樂曲旋律中八度大跳你會產生一種什么樣的創造性的想象?(同學討論回答)。
4.播放《婚禮進行曲》教師簡單說明樂曲的情緒:A段音樂宏偉莊嚴,描繪了輝煌的婚禮場面;B段旋律溫柔活潑,帶有一種歌唱性,表現了溫和愉悅的氣氛。
5.總結(1)上面三首樂曲為“實用音樂”,(2)請同學討論后舉出三首實用音樂的例子?
四、播放多媒體:
1.教師解釋“背景音樂”:(背景音樂又稱“環境音樂”,是一種為辦公室、休息室、超級市場、等公共場所而使用的陪襯音樂。)請同學讀出“背景音樂”的特點(加深印象)
2.課件打一個即將開業的商廈,播放一段配音,教師準備四首樂曲片段。
師問:請同學們選出這四首樂曲那些更適合作為商場“背景音樂”(分組討論回答并說出理由)。
3.鼠標點擊頁面出現一例快速行駛的列車。播放一段配音,教師準備四首樂曲。
師問:假如你是一位旅游列車車長,請根據“背景音樂”的特點,選擇最適合旅客心理特征的音樂?(同學分組討論回答并說明理由)。
五、“背景音樂”還可以在綜合醫院里,急診室或輸液他廳應用。
有人研究表明,人們在一種聲級較低的優美柔和的音樂背景下會感到,輕松與愉悅不易疲勞,對病人和家屬而言能減輕消除他們不良情緒,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狀態,并進一步起到鎮定作用。
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音樂與生活》中“背景音樂”和“實用音樂”希望同學能分清并會運用,使音樂能夠更好為生活服務。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課外作業:
1.請同學們從生活中找出2首“實用音樂”、“背景音樂”的例子。
2.請同學們為校食堂配2首“背景音樂”。
七、結束:
1.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煉,它使我們生活的更加豐富多彩。
2.播放課件中的“美國鄉村音樂”,與學生話別,讓同學們踏子著音樂離開教室。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6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歌曲的賞析以及對《風云兒女》片段欣賞,體會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知識與技能】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體會歌曲旋律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難點】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義勇軍進行曲》,提問:每當國歌響起時,你會有一種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當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時,就會有一種自豪感,立馬想到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愛國情懷。這首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選自電影《風云兒女》,在這部影片當中還有一首著名的插曲,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鐵蹄下的歌女》。
。ǘ┱w感知
1、教師播放《鐵蹄下的歌女》并提問:這首歌曲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是一種悲痛的情緒。
2、教師介紹電影《風云兒女》
這首《鐵蹄下的歌女》是電影《風云兒女》插曲,影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只顧享樂的詩人辛白華,最終因為摯友梁質夫的犧牲而投入抗戰的故事。
3、教師播放全曲,提問:歌曲分為幾個部分?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共有三部分。
(三)分段賞析
1、教師播放第一部分,提問:大家現在仔細聆聽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它的旋律特點是怎樣的?
又表達什么樣的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一段前兩句為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兩句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心中的不平和對黑暗社會的質詢。
2、教師播放第二部分,提問:樂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它又表達了什么?同桌間進行討論。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轉入字字血淚的敘述,音調中充滿了辛酸與凄楚。這一段的音樂處理剛好和第一段相反,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挪前,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嘗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兩句更為突出,更為感人。
3、教師播放第三段,請學生總結第三段的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三段綜合了前兩段的音調和節奏,前兩句仍是不平的吶喊,隨后節奏突然拉長,音樂到達了最激動人心的高潮,表現了“被鞭撻得遍體鱗傷”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憤懣之情。
4、教師播放全曲,請學生結合各段的分析,總結整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補充總結:這首歌的語音、聲調、語氣和情緒的變化,與音調、節奏的結合非常貼切,音樂的處理與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裝飾音的運用富于女性的特點,樂句從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詞的內容及柔中帶剛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者不平的吶喊。
。ㄋ模┩卣寡由
教師播放《風云兒女》片段,提問:大家通過這段影片以及歌曲,談一談聶耳創作這首歌曲對社會的影響。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作者以一個飽受侵害、被人們所賤視的歌女的角度,發出了沉重的控訴。他深刻地揭示了歌女內心所蘊藏的.崇高的愛國熱情。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個在中國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壓迫下,受盡生活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國婦女的典型形象。
舊中國的歌女是壓在社會底層的“弱者”,聶耳對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熟悉,他懷著對這些“到處哀歌”“永遠飄流”的歌女們的深切同情,寫下了這首女聲獨唱歌曲。歌中用了極其簡煉的音樂素材,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女子不平的吶喊和在她們備受摧殘的心靈深處躍動的愛國熱情。整個作品蘊含著催人淚下的悲劇力量,被譽為我國近代音樂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
。ㄎ澹┬〗Y作業
1、教師:課堂接近尾聲,請學生談談收獲。
2、課后大家觀看《風云兒女》整部電影,并互相交流觀后感。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涉及的內容不光包括音樂,還涉及到了地理、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本人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需要進行了合理的篩選,做了些簡單的學科綜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去欣賞、鑒賞音樂。并讓學生唱一唱、議一議,更直接地讓學生體驗感受亞洲民歌的特點、內涵。所以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通過鑒賞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征。了解亞洲各地區音樂文化與地理、經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關系,加深對亞洲傳統音樂風格的理解。
(二)通過比較聆聽、合作演唱等實踐活動,認識“呼麥”、“拉格”、“塔拉”,體會和區別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國家音樂的風格特點。
。ㄈ⿲W生通過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夠尊重多元文化。
教學重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去嘗試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教學難點:
比較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個國家音樂的風格和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聽三個音樂片段讓學生說說分別是哪個國家的音樂。完成學生手中的第一張表格。
。ㄔO計意圖:1、考考學生平時對音樂的積累。2、讓學生對亞洲音樂有個有初步的感受。)
二、新課學習。通過學生新課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我將對新課的學習設計為四個板塊:
(一)音樂旅行第一站:東亞音樂文化區(蒙古)
1、通過視頻短片認識呼麥,了解呼麥唱法的特點。
2、欣賞呼麥作品《四歲的紅鬃馬》。
3、學生對作品的風格進行討論。
4、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旅行第一站結束。
(二)音樂旅行第二站:東南亞音樂文化區(印尼)
1、請學生指出印尼在地圖上的位置,教師對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簡單的介紹。
2、聽賞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3、學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學生注意歌唱的狀態。在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基礎上教師演唱主旋律,和學生合作。
4、在歌聲中結束音樂旅行的第二站。
(三)音樂旅行第三站:南亞音樂文化區(印度)
1、欣賞一段有關“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讓同學們猜猜旅行第三站是哪里?請學生說說對印度和印度音樂的印象。
2、教師介紹印度音樂。
3、介紹印度民間樂器薩朗吉、西塔爾,聽賞印度民間樂曲《歡迎》。邊聽邊思考印度音樂的特點。
4、總結印度音樂的特點,音樂旅行第三站結束。
(四)音樂旅行第四站:中亞音樂文化區(阿塞拜疆)
1、聽《巴雅提木卡姆》感受這種獨特的音樂形式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2、教師介紹“木卡姆”。
3、比較欣賞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阿塞拜疆木卡姆與新疆卡姆之間的聯系.(設計意圖: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區,人類古代四文明古國中的三個國家在這里,并且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音樂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對這一篇章的學習尤其重要。在介紹每個地區音樂之前,以當地的風景(或代表性建筑)圖片和民族風情音樂一同引入,讓學生更容易了解亞洲國家的音樂文化背景。然后再直觀感受、欣賞、聽辨來感受和了解亞洲民族音樂的風格,總結出它們的音樂特征。)
三、拓展與探究課后搜集有關“木卡姆”的資料,試比較阿塞拜疆的木卡姆和新疆木卡姆有何相似之處,有沒有明顯的不同?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8
教學內容:
《音樂與生活》(人教版第七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一組實用性音樂的欣賞,提高學生對音樂表現內涵的感受力;
2.了解音樂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3.以各種方式演示實用性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實用功能;
2.難點:找到音樂風格與生活情景的結合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實用音樂的特點;
2.能力目標:①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音樂;②通過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樂。
3.情感目標:①熱愛音樂、熱愛生活;②用音樂關愛自己和他人。
本課時運用了問題研討法,安排了較大力度的探索與實踐,旨在讓學生在了解音樂的實用價值的同時,提高各種能力(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等),貫徹與落實素質教育的精神;
2.本課時在讓學生了解音樂實用性的同時,特別強調了音樂的文化意蘊,以利于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文化素養;
3.本課時旨在嘗試探討網絡環境下的音樂教學,并初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信息進行研究性音樂學習。
課型:自學研討課(網絡環境下的音樂學習)
教具:自建《音樂與生活》網站、電腦;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老師、課代表主持)
1.組織教學(老師主持);
2.學習方式和要求(課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導答問:
師:請同學們回憶在這個活動中共出現了幾次音樂?這些音樂是在何種場合下出現的?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屏幕上同時顯示問題)
生:4次。分別是進場----升旗----做操----退場,起到了發布命令→烘托氣氛→統一動作→放松情緒的作用。
5.揭示課題:
師:這說明音樂與人類的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樂吧!(屏幕上顯示課題《音樂與生活》)
(二)研討問題:
1.實例顯示:
①生活中的音樂;
、趯W生答問;
2.導學提示:
①關于《音樂與生活》學習網站;
②揭示研討主題:
A.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
B.音樂是怎樣為人類生活服務的?
C.生活中有哪些經常聽到的音樂?
D.生活中的音樂分哪幾類?
3.網上活動:
、儋Y源瀏覽;②BBS聊天交流討論;
(三)深入實踐:
1.準備活動:
①課代表發言:為加深大家對音樂實用功能的理解,老師特地為我們準備了幾段音樂,請選擇一段進行情境表演;
②教師補充提示:這些場景可以是頒獎、天氣預報、時裝表演、感情朗誦、交誼舞、卡拉OK演唱等,設計表演時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樂與特定場景的聯系;
、蹖W生分頭準備情景表演;
2.表演活動:
①課代表主持學生即興表演;
、趯W生觀看、評價;
(四)范例介紹:(老師主持)
1.音樂療法菜單:聽了剛才的討論,看了剛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學提出的問題:音樂為何能鎮痛?音樂有利于動植物生長嗎?我想就此談談我的一些想法,這是老師收集到的一則音樂療法菜單(屏幕顯示):
治療心情不安,思緒紊亂癥:《春江花月夜》、《花之圓舞曲》;
治療煩躁易怒癥:《流水》、《月光奏鳴曲》;
治療高血壓癥:《小提琴協奏曲》(巴赫);
治療腸胃功能紊亂癥:《鋼琴奏鳴曲第七號》(貝多芬)…
音樂之所以能起到醫療作用,可能因為音樂也是一種波動,人體也有波動,如腦電波、腸胃蠕動等;音樂是一種節奏,人體也有節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樂有利于動植物生長的實例;
3.“超級學習法處方”;
(五)布置課外作業:
音樂既然這么實用,那么在關鍵時刻,只要你精心選用音樂,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課外作業是:①為同學的生日聚會選擇一組音樂;②師生食堂進餐選配背景音樂:
(六)尾聲(課代表主持)
(七)宣布下課。
附(后記):
《“我吃了回螃蟹”----關于<音樂與生活>這節課》
“我吃了回螃蟹”
----關于《音樂與生活》這節課
我于1987年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師范系。十六年來,我--直工作在中專、高中音樂教學第一線。1997年調入麻城一中后,專職從事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參加本次賽課,主要是想把我對音樂欣賞教學的一些新體會、新做法跟大家匯報、交流一下,我想做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我絕不是第一個。
音樂教改怎么改?改什么?這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想弄清楚的問題。我的淺見是:
1.改觀念:
音樂是一門藝術,但她首先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是人們生活中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得見感覺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存在。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目標,首先應該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然后才是引導他們學習音樂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最終讓音樂充實、豐富、陪伴他們終生。
2.改模式:
現代人最應該具備的是“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行動。我們現代人面臨著三個“世界”:心靈世界、網絡世界和自然世界;我們的學習內容每天在不斷更新,因此學習方式也要不斷革命。音樂欣賞教學應該直面學生的心靈世界,奇異的網絡世界,劇變的自然世界,一改以往背景介紹→曲目選聽→討論提問→復聽曲目→宣布“標準答案”式的呆板、陳舊的模式,把學習、研討、設問、答疑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學習、主動地學習、探究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在這種新模式下,教師只是配角,學生才是主演。
3.改教法:
傳統音樂教學中的常規做法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種鸚鵡學舌、東施效顰、邯鄲學步式的教學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嚴重制約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同時,由于教師與學生在生理機能、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種教學也絕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特點”,立足于“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不拘一格,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到最自由自在、最愉快,使他們最喜歡的教學方法。
基于以上認識,在設計《音樂與生活》這節課時,我主動放棄了傳統觀念、傳統教法、傳統模式,大膽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下自主研討音樂與生活的關系等相關問題,并引導他們深入體驗、大膽表現相關音樂,以期達到培養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拓寬他們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養等目的。
時間倉促,水平有限,經驗欠缺,本課從教案設計到課堂教學,一定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專家、同行們不吝賜教。投石以激浪,拋磚而引玉,取人長補已短,是我本次參加賽課最大的目的。
我肯定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我無悔,因為“我也吃了回螃蟹”。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9
一、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征,了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逐步對爵士樂產生興趣。
2.通過體驗、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樂的音樂特點,通過改編樂曲提升審美創造力。
3.認識爵士樂,了解它的發展和音樂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欣賞,了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難點】
掌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并通過實踐加深理解。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民歌《茉莉花》,學生欣賞。
教師引導:同學們,這首歌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聽一曲與眾不同的《茉莉花》,大家聽一下這首《茉莉花》和剛才的相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播放爵士樂《茉莉花》。(欣賞完后學生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第一首《茉莉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民歌,第二首在風格上完全改變了,改編成了一種新的形式,這種新的音樂形式就是爵士樂,今天我們就走進爵士樂的世界親身感受一下。
(二)新課教授
1.走進爵士樂
播放爵士樂《What a wonderful world》,學生欣賞完談對爵士樂的初步感受。
教師進行總結:爵士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后來傳入城市風靡美國,并成為世界性的流行音樂。
(1)了解“布魯斯”音樂
教師簡單介紹“布魯斯”音樂:17-18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將大批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奴隸,被迫勞動,受盡折磨。黑奴們懷念故鄉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由于藍色在美國被看做是憂郁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統稱為“布魯斯”而爵士音樂就來源于“布魯斯”。
現在給大家播放一小段“布魯斯”音樂片段,通過欣賞,大家感受一下。
(播放“布魯斯”音樂片段)
教師提問:“布魯斯”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請從音樂情緒和音樂要素來分析。
學生討論回答(“布魯斯”音樂憂郁、悲傷、變化音多,節奏復雜,較難掌握。從音階上看,它的三級音和七級音經常降低一點,有時五級音也降低。這些降音還常輔之以滑音和顫音,因而更加強了歌曲憂郁、悲傷的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節奏,形成輕重音顛倒的感覺。和弦常用主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因此,和聲聽起來很和諧,而且樸素。)
(2)了解“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
教師請學生根據搜集到的資料,簡單介紹“拉格泰姆”音樂。
爵士樂還有另一個起源,是來自一種叫“拉格泰姆”的鋼琴音樂。我們再來欣賞一段“拉格泰姆”音樂片段。通過欣賞,看大家能否對“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總結一二。在欣賞過程中可適當跟著音樂打節奏。
(播放“拉格泰姆”音樂片段,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拉格泰姆“是19世紀末,一位名叫喬普林的黑人鋼琴手創造的。右手高聲部演奏節奏特別的切分音主旋律或琶音,左手則是規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輕重音組成的節奏。這樣左右手形成交錯的節拍,使音樂帶有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它和“布魯斯”節拍上相似,都是重拍后移。
(3)了解爵士樂的特點
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欣賞和了解,我們大致能總結出爵士樂的幾個基本特點,首先是它的節奏比較多變,大多時候用的都是切分音;其次,爵士樂帶有很強的即興性,由其早期的黑人不識譜,大多是靠靈感激發,對熟悉的曲調加以變化。因此,爵士樂又被稱之為“靈魂音樂”。
2.欣賞《南部之子》
我們在爵士樂的世界觀光了一圈,接下來欣賞一首早期的爵士樂作品,是由“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的《南部之子》。
帶著兩個問題來欣賞,首先作品的特點和情緒是怎樣的?其次仔細辨別一下作品中運用了哪些演奏樂器?
(播放《南部之子》,播放完畢學生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樂曲速度較快,體現一種愉悅的心情,并運用了大量的切分節奏,是一首帶有幽默、歡快、活潑情緒的舞蹈型音樂。演奏樂器有小號、鋼琴、爵士鼓,其中主奏樂器是小號。
3.再次播放《南部之子》,主要感受作品的節奏,為小活動做準備。
出示節奏譜例,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負責一個聲部的節奏,用手掌打出節奏。通過這個活動進行節奏練習,加深對爵士樂節奏的體驗。
(三)拓展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為四小組,將樂曲改編成帶有爵士風格的《小星星》
(1)學生小組討論,根據爵士樂的特點進行創編,教師進行點評。
(2)學生演奏。
(四)小結作業
今天的爵士樂已發展成為一種既有個人獨奏、小樂團,也有類似交響樂團的大樂隊編制,在流行樂領域也深入人心,同時爵士舞也成為現在很多人的業余愛好。爵士樂的影響已遍布世界,它的自由和不被束縛被大眾所喜愛,大家多從身邊著手,搜集爵士樂,體會它的美。
五、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葫蘆絲的結構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葫蘆絲演奏的學習,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
【教法、學法】
。1)教法:講解示范法、趣味游戲法、律動教學法
。2)學法:體驗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葫蘆絲錄音指法圖片
【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音樂學科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導入、講授、探究、拓展、小結。
1、導入:
教師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優美動聽的葫蘆絲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或錄音來導入本課,并請學生說出聽后的感受。
問題:1、樂器的聲音特點?2、哪個民族的樂器?3、樂曲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使學生在葫蘆絲獨具魅力的音樂感染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產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2、講授:
通過實物及指法圖片講解,以輕松愉快的談話形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到葫蘆絲的結構、演奏姿勢、呼吸、指法。并把葫蘆絲與笛、簫作比較,闡述葫蘆絲在結構上、演奏上獨特的地方。
正確的演奏姿勢是演奏的基礎,學生在演奏時會出現低頭、坐立不直、踮腳、蹺腿等不良習慣,要及時給予糾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聞花香的活動,來讓學生體驗:先用鼻吸氣,然后學會用口鼻同時吸氣,并通過橫膈膜控制再緩慢而均勻向外呼出。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清楚、直觀地了解葫蘆絲演奏的基本常識,運用講解示范法,并通過實踐活動來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葫蘆絲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①:氣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樂器的演奏難點,也是葫蘆絲演奏的難點。葫蘆絲與其他吹管樂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時氣流速度細而急、口勁大;吹高音時氣流速度粗而緩、口勁小。在練習吹高音sol和la時,學生認為音越高就越用力,結果事與愿違。其實,越用力會越沒聲音。
為了讓學生對氣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戲教學法,安排了吹紙條的游戲,讓學生能直觀感受不同氣流速度紙條的變化,然后用不同的氣流速度來吹葫蘆絲中的高、中、低音。
學生初次接觸葫蘆絲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來,開頭和尾音常出現的“咕”音現象,聽起來很不舒服。教師要分析并示范,讓學生認真體驗并反復練習。開頭出現是因為氣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強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決。尾音出現是因為剩余氣息推動所至,這時嘴快速張開就能避免。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游戲教學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技巧。這符合音樂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探究②:練習曲。
為了更好地掌握葫蘆絲氣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練,練習曲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吹奏練習曲的過程中,常出現憋氣或換氣聲響大,這都將破壞音樂的完整性,要給予糾正。
要想獲得柔和、優美的聲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點。手指按音孔時要自然彎曲,用第一節指肚按滿音孔。學生由于手指伸得過直或拱得過高,容易出現按
孔不滿、漏風以及手指過分緊張導致不靈活的毛病。吹奏時必須做到“滿而不緊,松而不漏”,否則就會出現音不準或聲音很悶。為克服手指緊張,也可讓學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練習。
設計意圖:器樂學習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過練習曲的訓練來完成,其訓練是相當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樂曲。
我選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選擇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作為練習內容,不僅給了學生以美的愉悅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們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與力量。
演奏本樂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單吐、打音,它是葫蘆絲演奏廣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通過講解與示范演奏,使學生逐步掌握。
演奏這首樂曲的難點是樂曲的節奏型,我通過律動教學法:視唱、節奏練習,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各種器官充分調動起來,唱一唱,拍一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律動中掌握樂曲節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奏樂曲。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教學法來克服樂曲的節奏難點,這體現了音樂教學的律動性原則。
4、拓展:
我安排了一個音樂活動:才藝大比拼。活動分小組進行,讓每組根據樂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選擇表演方式。
首先,明確每個小組的組長,并根據學生的意愿和能力來安排角色。然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排演。同時,教師活動于同學中間,成為他們的一員,并進行協調與指導。表演形式:(1)器樂合奏(可葫蘆絲合奏:演奏能力強的學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學生吹伴奏音樂;也可與其他樂器或打擊樂器等合奏);(2)為歌曲伴奏。(3)為舞蹈伴奏。
最后,選出三個小組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的展示要采取開放式評價,激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自我。
設計意圖:音樂活動的安排,這遵循了音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排練、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都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樂教育應遵守的一條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也符合音樂教學的面向全體與成功性原則。
5、小結:
通過自評、他評的方式,在民主的評價氛圍中評選出優勝單位和個人,給予鼓勵并要求學生加強課后練習與鞏固。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11
課題:
走向新世紀
類型:
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
班級:
高一
教學內容:
1、欣賞《義勇軍進行曲》,表演并歌唱《友誼地久天長》,欣賞并歌唱《歡樂頌》。
2、通過聆聽以上曲子,認識音樂的社會性——音樂的功能,并結合曲子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珍惜同學之間的友情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德育滲透:通過音樂作品激發了學生熱愛民族的音樂藝術,激發學生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2、情感態度: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用音樂搭起一座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相通的橋,引導學生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并建立起同學之間純潔而深厚的友誼,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3、價值觀: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音樂功能探究:在學習和感悟的過程中,結合曲子初步掌握音樂的社會性——音樂的功能,探究音樂的:認識、教育、審美、等功能,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探究能力提高音樂文化修養。
教學重點:
1、《友誼地久天長》的表演與歌唱,在表演中感受同學情,掌握音樂的教育功能
2、全體學生演唱《歡樂頌》,在音樂表現中感受向命運不低頭不服輸以及對生活熱愛的態度,并掌握音樂的審美功能。
教學難點:
音樂功能的掌握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DVD機、CD碟
教學方法:
欣賞法、體驗法、表演法、歌唱法、講解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上課禮儀
二、情景導入
1、聽音樂看圖片思考問題
師:在上課前,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或者什么樣場合中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義勇軍進行曲?
師引導學生自由暢談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
師:那么,現在請同學們來聽一聽義勇軍進行曲,在聆聽的過程當中,結合老師所提供的圖片,思考:
。1)為什么在這些場合里要使用《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
師播放曲子并結合音樂打開圖片。
。▓D片有學校升國旗奏國歌的情景、天安門升國旗奏國歌的情景、奧運冠軍在領獎臺上看到國旗升起聽到國歌響起的情景等)
2、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上述問題。
師:歌我們聽完了,同學們想下為什么在這些場合
里要使用《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
(因為《義勇軍進行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它具有節奏鏗鏘有力堅定清晰,旋律剛健豪邁雄壯有力的音樂特點,是其他歌曲所無法代替的。樂句中突出使用短句,使音樂具有短促有力的質地,造成急促的氣勢,富于青春活力和戰斗精神,休止巧妙使用,對音樂的.強勁氣質和緊迫感的創造,有著很好的效果。)
《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的國歌,那么,在這些場合中,國歌傳
遞出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ā读x勇軍進行曲》是我們音樂家聶耳的作品,那么他創作這個作品是在抗戰時期,是根據當時的狀況而創作的。在當時,《義勇軍進行曲》鼓舞戰士的斗爭意志,激發戰士的戰斗熱情,表達出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將革命進行到底,實現全中國解放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思想,這首曲子,是當時苦難的中國人走向勝利和光明的吶喊和呼喚,而在現在和平的年代,《義勇軍進行曲》已成為祖國的化身和象征,在圖片中,我們看到了,奧運冠軍為國爭光,站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聽到奏響自己祖國的象征——國歌時,激動不已熱淚盈眶或燦爛自豪的笑容的場景,那么,在那樣情況下,國歌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尊嚴,代表了一個中國人民族的自豪感。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有些音樂作品由于政治原因或其他社會原因,在固定場合、固定情況下反復使用,那么,這些歌具有了一定社會意義的信號,具有某種特定的象征的意義。就像我們的國歌,它所造成的那種代表一個國家尊嚴及情感象征,是很明確的。那么,這就是音樂的認識功能——信號象征作用)
3、師拓展延伸
師:20__奧運會就要來了,同學們,那么,在那時候世界最高領獎臺上,你們最想聽到的是哪首歌奏響著唱響著?
。▕W運會就要在我們的北京舉行了,我知道我們所有的同學們都滿心希望在奧運會上,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我們能夠可以頻繁的聽到《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在藍天飄蕩,那么我想那時《義勇軍進行曲》一定是最美麗最動人最悅耳的音樂,因為,那是一個信號,一個象征,那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神圣的尊嚴,一個民族自豪感的體現,那么,同學們,讓我們每一個人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做起,為奧運做一點應有的貢獻,講文明,樹新風,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因為20__世界在關注北京,在關注中國人,世界和我們在一起聆聽《義勇軍進行曲》)
三、表演并演唱《友誼地久天長》
師:音樂的認識功能我們剛剛掌握了,音樂還有著其他的功能,
在探究其他功能之前,先請同學們看一個音樂情景劇《友誼地久天長》。那么,本音樂劇由贄超同學創作,由小東、培彥、世同三位同學表演,下面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小東、培彥、世同三位同學。
1、學生表演本劇情
(1)20__年9月他們一起來到格致中學,在高一(11)班這個集體里互相認識并成為了很要好的同學。他們一起吃飯,一起回家,一起上學,一起討論學習,一起聽同一首歌《友誼地久天長》,他們對這份友誼非常的珍惜,他們也相信伴著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他們的友誼也一定會地久天長的。
。2)然而,時間長了,他們的差異出來了。甲是一個不愛學習不愛做作業的學生,他成天只想著打籃球,就算在面對考試的時候,他也是只想著抄別人來應付,而乙卻是一個熱愛學習認真對待生活的學生,他對待同學朋友都很真誠,而且他特別珍惜與甲的深厚的友誼。于是,兩個人這樣的差異導致了他們的友誼在慢慢的發生變化,他們誰也不理誰,一首兩個人唱的《友誼地久天長》現在只剩一個人孤零零的唱了,昔日的好友變成了陌生人。
(3)高一生活即將結束了,甲要念理科,乙要念文科,在一次音樂課上,《友誼地久天長》響起,在那時,兩個人都被這首曲子所感動,他們緊緊的抱在了一塊,他們從陌生人又開始變成了好朋友,他們又一起唱起了《友誼地久天長》。
>
。4)甲乙兩個人真情告白——珍藏友誼。并告訴11班全體同學們:高一就要結束了,文理分科決定了大家要走向不同的班級,無論走到哪里,高一(11)班永遠是一個大家庭,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11班的同學友誼地久天長;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挫折,人際關系出現不和諧情況,聽聽音樂吧,讓音樂來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如何為人處事。
2、演唱《友誼地久天長》
師引導學生演唱
。1)帶動學生跟隨音頻演唱或者哼唱
。2)師加入笛子演奏來帶動學生演唱
3、師引入音樂教育功能——人際關系和諧化的作用
師:感謝剛才3位同學非常精彩的表演,讓老師不禁想起了我的中學時代,我的好朋友,我的友情,建議再一次給三位掌聲鼓勵。那么,現在請同學們思考:剛才的音樂短片在你心中涌現出什么樣情感?是否勾起了你曾經的一些事,一些畫面?勾起了與老師與同學生活的點點滴滴?那么,有誰可以說說,可以讓我們一起分享?
師:那么這首曲子應該是在什么樣的場合下進行的?
師引導學生討論
師: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是社會交往的一個范例,當這首歌曲廣為流傳后這是歌曲已經同人民進行精神的交際和思想相溝通了。在剛才很多同學講的那些故事那些場合朋友餞行告別會,不論是小學畢業還是初中畢業時,這個旋律總會一直播放著,總會牽引出人們內心久違的感動。人與人之間在那樣場合下的精神交流,溝通,音樂起到了推波助瀾和強化作用。那么,這就是
。1)音樂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了人的群體意識和認同傾向;
。2)音樂又教會了人掌握和運用這種最廣泛最普遍的交流手段;
(3)音樂使人的交際活動藝術化和美感化。
偉大音樂家李斯特曾說過:“音樂可以稱作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的感情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說話并被一切人所理解。”
那么,這就是音樂的教育功能——人際關系和諧化的作用。
四、欣賞并歌唱《歡樂頌》
師:接下來,我們來聆聽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作品《歡樂頌》。這段音樂是《第九交響曲》的最后一個樂章。是貝多芬于1809至1822年創作的。這個時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徹底摧毀的一個反動時期,而在1820年時他自身也遭受到了一個巨大的打擊——兩耳失聰,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始終以自己的音樂作為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號角,創作出偉大的作品。那么,現在請同學們一起聆聽《歡樂頌》。
1、聆聽《歡樂頌》
2、探究
思考:
。1)《歡樂頌》的音樂情緒是什么?
。ㄈ祟悮g樂、團結、友愛)
。2)音樂表達了偉大音樂家貝多芬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ǖ诰沤豁懬撬诮豁憳奉I域中偉大成就的總結,這部作品反映了資產階級反抗封建、爭取民主的革命熱情,集中的體現了貝多芬畢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也體現了貝多芬積極、樂觀和堅強的內心世界。)
。3)那么,在當時消極的社會情況下,這首曲子對當時人們的思想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ㄔ谑籽菽翘欤惗喾易跇逢犞虚g,因為他的耳朵已經聾的無法考慮擔任指揮了,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人們歡呼雀躍著,唱著,不斷的打著歡樂頌的節拍,但貝多芬卻什么都沒有聽
到。據參加首演的女中音歌唱家說:這位大作曲家,雖然坐在豐富的音樂聲中,但他什么也聽不見。甚至,在這部偉大的作品結束時,對觀眾的掌聲都無動于衷,還是站在那里,背著聽眾打拍子。直到我把他轉過身來,他才看到人們還在拍手,表示出最大的歡樂。在座的每一個人猛然意識到,他剛才之所以轉身是因為沒有聽見。人們無不像觸電似的感到震驚。接著,同情和仰慕的心情像火山一樣的爆發出來,首演非常成功,因為這樣的音樂,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斗志,感染了當時全世界的人為了自由、解放、平等而團結友愛,走向革命的勝利。)
。4)那么,對現在我們每一個人有什么啟發?對情感有什么樣的認識?
貝多芬與我們隔了近兩個世紀,但他的音樂卻早就引起全世界人的共鳴,《歡樂頌》不僅表達了他內心的感情,也表達了全人類人民的感情,社會穩定和諧,人類自由平等團結友愛。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遇到什么樣的磨難希望都能夠象貝多芬一樣,都能夠樂觀勇敢的去面對,都能夠頑強堅強的積極的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用這些積極性的情感(樂觀、堅強、團結)去戰勝內心消極性情感(如悲觀、陰暗、灰塵),那么,這個就是音樂的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
3、師引入音樂的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
。ㄒ魳返膶徝拦δ鼙憩F可以誘發人的內在情感,觸發人們內心積極性情感(如喜愛、快樂、興趣),使消極性情感(如悲痛、厭惡、憤怒等)得到宣泄。音樂使對立兩級的感情相互轉化,如通過積極性感情內涵作用與人的感情,逐步取代人們原有的消極感情并使之轉化為積極的感情。優美的音樂中動人的旋律、輕松的節奏、悅耳的和聲、豐富的音色,使人的興奮與抑制得到調節,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協調、心境良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們處在積極性情感狀況下,更為強化、豐富、充實,使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有強大的精神力量。)
4、演唱《歡樂頌》
師引導學生演唱
。1)鋼琴伴奏:哼唱譜,
。2)演唱形式: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女聲大合唱
。3)情感:團結與歡樂
五、總結
音樂的三個功能
認識功能——信號象征的作用
教育功能——人際關系和諧化的作用
審美功能——調節情感的作用文章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1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花城版高中音樂鑒賞教科書第二單元《音樂與民族》,第一節《多彩的華夏之音》之《戲曲篇》第一課時。我國的戲曲博大精深、種類繁多,本課將以南音作為主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南音欣賞、老師傳唱學唱、并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嘗試南音小樂器演奏,讓學生開心的了解身邊的戲曲,進而了解我國更多的戲曲文化,弘揚民族音樂、鄉土文化,傳承戲曲、曲藝文化。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現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響較深,對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興趣,特別是戲曲部分更難接受。大部分學生對戲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難接受,所以學習難度很大。希望通過身邊熟悉的戲曲引導學生喜愛戲曲音樂,把南音引進課堂降低學習欣賞戲曲音樂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三、設計思想:
我對南音了解較多,擅長南音演唱、演奏,多次獲得南音比賽金獎,而且我校以南音為辦學特色,大家對南音也相對比較不會陌生,所以對本課我將以南音為主,通過學校南音教學成果展示,老師參加演出、比賽視頻,親身體驗有趣的南音演唱、小樂器演奏等,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戲曲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戲曲、曲藝的藝術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戲曲,弘揚鄉土文化。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識:流傳地、伴奏樂器、構成等。能夠用方言(閩南語)演唱簡單的南曲《直入花園》片段,并能親身體驗用南音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加深對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體驗。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欣賞學生南音獲獎比賽照片,及電視臺報道,配上音樂(南音《三千兩金》)及文字資料切入主題,吸引學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欲望。
B初步認識南音的基礎知識,并通過欣賞老師參加演出、比賽視頻,讓學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通過南音演唱(片段)學習,用閩南語演唱,練習咬字、吐字有趣的學習,感受體驗南音唱腔藝術。理解方言在戲曲音樂中的獨特表現力
D通過南音小樂器親身體驗,自主、合作表演,讓學生喜歡上戲曲藝術。在快樂的學習中期待下一節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發生方法的特別之處、演奏南音小樂器,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戲曲文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喜愛戲曲藝術,喜歡民族音樂,并愿意參與戲曲鑒賞中的評論與評價活動。能對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做出評價,進一步繼承弘揚、傳承民族音樂。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愿意并喜歡聆聽和觀看、學習戲曲音樂,并參與創造性實踐活動。
教學難點:能用閩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樂器演奏《直入花園》,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戲曲藝術。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
南音是我比較擅長熟悉的戲曲劇種,我曾開過市級南音公開課,反思本課,我覺得本課是較為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戲曲本來是比較難上的一個課題,我充分發揮自身特點教唱南音,并通過快樂、趣味學唱南音反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的最后會讓學生舍不得離開教室,他們還會想要學習更多的演唱、演奏等,讓學生不但喜歡音樂鑒賞課,還喜歡戲曲藝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快樂自主的學習,熱愛民族音樂。
本課為高中音樂鑒賞課,我突破常規教學,選用了教材之外的內容,把身邊的音樂引進課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并把鑒賞課與演唱演奏相結合,讓學生親身體驗了戲曲藝術的魅力,產生學習了解戲曲的欲望,改變了原本較為枯燥的單一鑒賞課。讓學生有了繼續聆聽和關注戲曲音樂的愿望。結合課外預習使本單元《音樂與民族》的學習進一步拓展回歸主題。
不足之處的設計主要是在時間控制上,南音演唱、演奏學習是難點,時間不好控制,可多設計一課時,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南音。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喜愛戲曲藝術,喜歡民族音樂,下節課能愿意參與戲曲鑒賞中的評論與評價活動。能對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做出評價,進一步繼承弘揚、傳承民族音樂,那這節課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課了。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13
教學目標:
1、聆聽《陽關三疊》和《揚州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音樂風格,認識其所反映的歷史現象、音樂內容及作品的藝術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關中國古代藝術歌曲的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聆聽《陽關三疊》和《揚州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音樂風格,認識其所反映的歷史現象、音樂內容及作品的藝術價值。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藝術歌曲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電腦網絡、圖書館、雜志等方式查閱音響和書本資料。
2、相關教學用具:CD機、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間播放古琴曲《流水》。(讓學生感受中國古代器樂音樂的魅力,引入中國古代聲樂作品)
學生簡述搜集的中國古代藝術歌曲的資料(教師補充)。
二、聽賞部分:
。ㄒ唬稉P州慢》
教師提問:南宋末年的社會情況(引出姜夔創作此詩的歷史背景)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請學生朗誦詩詞(感受其中意境)
2、聽賞《揚州慢》。
3、完成書本174頁:對歌曲的內容、音調、情緒、結構等內容做簡要的評論。
4、教師小結
(二)《陽關三疊》
1、教師提問:何為陽關?何為三疊?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陽關: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灘上,在玉門關南,而古以南為陽,故稱“陽關”,陽關是古代中外陸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古城關東面為農田,遠處有壽昌城廢址,三面沙丘,沙梁環抱,流沙茫茫,一望無際;北面墩山上有一漢代烽燧,保存完好;東為紅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溝,長約20米,溝中泉水涓涓,甚為甘冽,兩岸有漢墓多座。現在古陽關雖已被流沙掩埋了,但從古董灘向西翻越幾道山梁,仍能看到陽關的遺跡,其墻基隱約可辨,碎瓦破磚遍地散落。只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了
三疊:在當時演唱時將其中詩句反復吟詠三遍,用一個曲調作反復變化,疊唱三次。
2、提問: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詩詞含義
學生回答。
教師補充:
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們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壯舉。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但陽關以西還是貧荒絕域,自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貧荒的艱辛寂寞。因此臨行之際的“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厚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
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體驗,包含對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3、聆聽合唱曲
注意哪個段落重復了三遍,區分上闋和下闋,并體驗其音樂情緒。
三、實踐部分:
學生學唱《陽關三疊》的上闋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四、拓展部分
學生聽賞當代抒情歌曲《我愛你,中國》
比較與《陽關三疊》、《揚州慢》在風格上的不同。
五、總結下課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14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打虎上山》,使學生對京劇藝術產生興趣,從而喜愛我國的“國粹”。
二、通過聆聽《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學唱京劇唱腔,體驗京劇的韻味和英雄楊子榮搗匪巢的豪情壯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點;能模唱“引子”音樂主旋律,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教學重點:
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風雪彌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二、在音樂學習實踐活動中體驗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點。
教學難點:
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的唱詞。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合成器。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激趣導入
。ㄒ唬┝鞒蹋焊惺芫╉嵑喗閲鈱胄抡n
1.教師演奏樂曲,設問:老師首先給同學們演奏一首富有獨特韻味的樂曲,請同學們仔細聽,你能從中聯想到我國哪種戲曲藝術?
2、教師演奏后與同學交流,并總結這首樂曲是采用了京劇音樂素材編寫而成。
3.簡介: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在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導入:【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段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迎來春色換人間》又名《打虎上山》。
。ǘ┰O計意圖:通過富有京劇韻味的樂曲,營造了學習京劇的氛圍。同時,設問也啟發學生對京劇藝術的先前所知。通過簡單的介紹讓學生了解京劇的文化背景,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
二、欣賞唱段,整體感知
(一)流程:了解劇情欣賞唱段
1.教師簡介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爸侨⊥⑸健敝v述的解放戰爭初期,我解放軍偵察排長楊子榮化裝成土匪打入敵人內部,與敵人斗智斗勇,最后將敵人一舉消滅的故事。
2.設問:請同學們認真欣賞,在欣賞之后說說你從唱段中都感受到什么?
3.播放現代京劇《打虎上山》唱段(視頻),師生共同欣賞。
4.師生交流。
。ǘ┰O計意圖:通過整體感知《打虎上山》唱段,使學生對唱段的韻味、故事背景、場景、人物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夠初步了解現代京劇藝術形式。
三、分段欣賞、互動體驗
(一)流程:模唱“引子”(主旋律)聆聽“二黃導板”學唱“二黃原板”唱腔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1.欣賞【引子音樂】并講解這段引子音樂在樂隊的巧妙烘托下,表現出楊子榮揮鞭疾馳在狂風暴雪、茫茫林海、廣闊雪原上的颯爽英姿。
2、請同學們分別聆聽引子音樂中的三個音樂片斷,感悟音樂特點,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談感受。
3.師生合作。教師用合成器模仿演奏管弦樂背景音樂,學生用“U”模唱引子音樂中圓號的主旋律共同完成引子音樂,體驗風雪彌漫的莽莽林海。
4.展示課前搜集資料,聆聽【二黃導板】。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介紹課前搜集的京劇“唱腔”、“板式”、“二黃導板”板式,聆聽教師學唱“穿林?缪┰瓪鉀_霄漢“的唱腔,感受楊子榮氣沖霄漢的英雄氣概。
5.聆聽【二黃回龍、原板】唱腔,模唱聲腔。
、耪垖W生介紹京劇“二黃回龍”、“二黃原板”板式后欣賞唱腔。
、菩蕾p后教師講解通過原板這么一個抒情段落,我們感受到楊子榮這個英雄角色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戲曲中的角色在戲曲中稱為行當,分生旦凈丑4大行當,其中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那象楊子榮這樣的中年男性人物,則被稱為老生。
、墙處煼冻,請同學們模仿老生唱腔用“真聲”學唱這句“迎來春色換人間”,體驗一下楊子榮的內心情感。
5.誦讀【西皮快板】唱詞。
⑴請學生介紹搜集的'京劇“西皮快板”的特點。
、平處熤v解京劇中的“板”與“眼”,并模仿演奏京劇鑼鼓經西皮快板的節奏,請學生理解、感受。
、钦b讀唱詞。先用學生熟悉的現代音樂“說唱”節奏讀唱詞,體驗快節奏;再用鑼鼓經伴奏誦讀唱詞,體驗西皮快板。
6.聆聽【西皮快板】唱腔。請學生隨著唱段節拍“拍腿”,感受由抒情段落逐漸轉為急速的過程,體驗楊子榮“搗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必勝信心。
7、師生交流:
【師】設問:唱段運用了多種板式,從不同的角度來刻畫英雄人物楊子榮,你感覺他是一位怎樣的英雄人物?
【生】暢談感受……
。ǘ┰O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課重點。通過模唱、聆聽、學唱、誦讀等教學方法感受《打虎上山》風雪彌漫、莽莽林海的情景,體驗英雄楊子榮的豪情壯志。通過不同的音樂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眼、耳、口、肢體等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京劇知識,體驗京劇韻味,喜愛京劇藝術。
四、拓展體驗
。ㄒ唬┝鞒蹋航虒W反饋體驗鑼鼓經
1.教學反饋。播放兩個唱段(部分),分辨二黃、西皮唱腔。
2.體驗京劇鑼鼓經。學生用口模仿京劇武場樂器——大鑼、小鑼、鐃鈸的聲音,演唱鑼鼓經——慢長錘。
。ǘ┰O計意圖:拓展練習是檢測學生對二黃、西皮唱腔的認識能力。京劇的鑼鼓經是戲曲音樂中特色的,讓學生用聲音模仿鑼鼓經,即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又使學生對鑼鼓經有個初步的認識,進而使學生更加喜愛京劇。
五、板書設計:
打虎上山
現代京劇
高中音樂教案優秀 篇15
一、學習目標:
。ㄒ唬雎牎秵枴芳啊稘O陽鼙鼓動地來》,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認識、了解蕭友梅與黃自的生平及主要貢獻。
。ǘ┰谡J識、了解清唱劇《長恨歌》的基礎上,初步掌握有關清唱劇的基礎知識。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專業音樂事業興起的情況。
二、重點、難點:
重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的藝術表現力的發掘,音樂旋律、情緒、聲部層次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指導讀譜,聆聽音樂,作品的'藝術性體現及黃自在中國音樂史的地位及影響。
三、教學內容安排:
。ㄒ唬┍竟澮择雎牎㈣b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重點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虛無縹渺間》《花非花》為拓展曲目。
。ǘ┮再p析《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重點,向學生介紹本課的重要知識點“清唱劇”。
四、教學資源建議:
。ㄒ唬┏浞掷谜n本教材、教參、課件資料,教師組織好要精講、聆聽、觀賞的教學資料。
。ǘ┎贾脤W生查閱有關黃自、蕭友梅的資料,查閱其主要作品的資料及貢獻。
。ㄈ⿲W生注意聽賞mp3資料《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體會作品的基本情緒,并閱讀課本相應介紹。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ㄒ唬┙虒W方法:(針對教師)
1、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從作品內容、音樂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藝術表現力。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充分利用對比法、歸納法與前一課作品進行比照。
3、指導學生去梳理近代音樂發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
(二)學生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努力通過賞析,去歸納、梳理近代音樂發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
2、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音像資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礎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問題。
3、努力用演唱、讀譜、分析作品深刻體會作品的音樂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