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會保護自己安全教案(精選3篇)
小學學會保護自己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并會撥打119.120.110等急救電話,知道在什么危險時撥打什么號碼。
2、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3、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5、初步了解保護自己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重點:
學生認識并牢記119.120.110等急救電話。知道并學會在危險面前保護自己,學會逃生。
難點:
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119、120、110號碼片、玩具電話、小動物頭飾,小手絹人手一份。
2、警笛聲錄音、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圖片、逃生錄像及圖片。
活動過程
第一個環節:聽警笛聲,激起學生興趣,引出主題。
1、出示警車警笛聲。
師:小朋友,老師今天早上來學生園的路上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你們想不想聽聽。(出示警笛聲)
2、讓學生討論這是一種什么聲音,是什么發出的這種聲音。
3、依次出示消防車、救護車的聲音。提問:這三種聲音一樣嗎?引導學生仔細聽一聽每種聲音的不同并進行討論。
4、鼓勵學生大膽進行猜測,這三種不同的聲音代表了什么
5、出示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圖片,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警笛聲代表了什么?讓學生了解每種車發出的警笛聲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
第二個環節:認識110.119.120急救號碼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車上的號碼。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注意在不同的車上有三種不同的數字。(出示圖片)
2、鼓勵學生說一說這些數字,了解這些數字的意義。
3、出示號碼片加深學生的認識。
4、出示圖片,讓學生進行連線
師:小朋友,咱們剛才認識了110.119.120三種不同的急救號碼,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看看誰記清楚了哪種車上是哪種號碼,哪種號碼代表了哪種救護方法。(出示圖片,讓學生進行連線)
5、請學生做評判看一看連線對不對,說出自己的理由。
第三個環節:加深印象,學生分組進行場景表演
1、設置場景,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分析,并一名學生回答討論的結果。
(1)、小鴨花花發現小兔家失火了,花花應該做些什么?
(策略)撥打火警電話119,說清楚發生火災的位置,請消防員幫忙。
(2)、小牛嚕嚕發現小狐貍偷了母雞家的兩個雞蛋,該怎么辦?
(策略)撥打報警電話110,請公安叔叔來抓壞人。
(3)、小松鼠在路上發現了受傷的山羊公公,應該怎么做呢?
(策略)撥打急救電話120,請醫生來救護山羊公公,并在醫生來之前先陪伴山羊公公。
2、學生自由分組,選擇喜歡的小動物頭飾,進行場景表演。
3、請幾組學生為大家進行表演
在進行情景表演時老師可提醒學生如何正確撥打求救電話,敘述事情時盡量要完整,準確。
第四個環節:觀看自然災害圖片及逃生錄像,學會逃生。
師:小朋友,咱們現在已經學會了發生危險時的求救方法,最重要的是學會怎樣應對危險,知道發生危險時該如何撤離危險地帶、如何保護自己,現在咱們來觀看一些自然災害圖片(出示幻燈片)。
1、引導學生觀看并說出這是什么危險。
2、鼓勵學生說出遇到這種危險時該怎么做。(學生集體討論)
3、觀看逃生錄像,在觀看中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小朋友的動作。
4、讓學生討論為什么要這么做,請學生進行模仿。
5、全體師生開展游戲:逃生。拉響警笛,學生進行逃生演練。在演練中要提醒學生聽到警笛后,立刻停止一切活動,按照老師的要求(抱頭或用小手絹捂住口鼻)一個接一個的離開,在跑的過程中不要推擠,防止摔倒。可多練習幾次
第五個環節:活動結束,到戶外進行演練
小朋友咱們今天不僅認識了不同的求救電話,還在室內進行了火災、地震逃離方法,現在咱們去戶外練習一下吧。
《教學綱要》指出,要培養孩子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學生不是被動的“保護者”,教師要尊重學生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在保護學生的同時,鍛煉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學習生活中的自理技能。為了讓中班學生掌握發生危險時的保護,逃離方法,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更好的健康成長,因此我設計和組織了《保護自己我知道》這個教育活動。
小學學會保護自己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知道不做危險動作。
2、學習履行一些簡單的安全行為。
活動準備:
在語言角內增設《橡皮膏朋朋》的圖書若干冊及相應的錄音帶,以便于學生聽聽、講講、議議。 提供若干組成對的安全行為與危險動作的圖片如:“有秩序地玩滑梯”和“爭先恐后擠滑梯”。 設立“安全角”,提供若干個安全品或危險物的實物與卡片。如:空藥瓶、易碎物(卡片)、尖銳物(卡片)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學生分組感知討論,引起學生對安全問題的重視。
(1)在語言區角內,增設《橡皮膏朋朋》圖書若干冊和錄音帶,供學生閱讀、傾聽。并適時設問,引導學生討論。如:朋朋的鼻子怎么會又紅又腫呢?它的頭上為什么經要貼橡皮膏了?朋朋應該怎樣做就不會變成橡皮膏朋朋了呢?
(2)帶領學生觀察他班學生的體育鍛煉,讓學生找找哪些是安全行為,哪些是危險動作(老師作好記錄)。并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做這些危險動作容易造成怎樣的傷害?”“如果是你在玩,該怎么做?”等。
2、學生集體或分組操作實踐, 利用日常生活或創設特定情景,讓學生學習保護自己身體安全的行為。
(1)小心關門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生了什么事情,“小貓為什么會哇哇大哭?”“應該如何地小心關門或開門?”并請個別學生示范
(2)安全使用剪刀
強化鞏固日常生活中自我安全保護行為,為奠定良好的習慣打基礎。
小學學會保護自己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本教學活動,使學生有自我保護的初步意識。
2 學生在遇見突發事件時能夠使用正確的方法保護自己。
3 培養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重點:
學生在遇見突發事件時能夠使用正確地方法保護自己。
活動難點:
學生能夠使用通訊工具求救,能夠做到拒決陌生人的帶領。
活動準備:
場景1、場景2
相關圖片[壞人做壞事圖,陌生人騙小孩圖片]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場景1(發生突發事件,有壞人入園,并挾持學生并其領走)教師觀察有而反應并記錄。
2說一說剛才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小朋友怎麼做的?我們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什么?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師出示相關圖片,請學生觀察并說出圖中發生什么事。
2 請學生說說如果自己遇見此類事件應該如何對應。
3 教師指導學生在遇見突發事件時應當如何解決(打電話求救或呼喊救命)
4 場景2,考驗學生是否使用正確方法保護自己。
5 根據場景2再次對學生進行教育。
三 結素部分
談話: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其它突發事件,我們如何解決。
活動反思:
我們知道,每一年有多少可愛的小生命因為意外傷害事故而受到了多么無情的摧殘。而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對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學生人身安全的關系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一個支點也需要一個平衡點,我們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當我們的教育倡導著教育活動生活化、情景化時,我們力求把孩子帶到真實的世界中,讓他們真實的去感知世界、體驗生活,這就意味著要放開成人的.庇護,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把“保障學生的安全和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長,活動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險性”結合起來呢? 由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游戲活動中特別是戶外的中,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學生有效的規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