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公開課活動教案(精選2篇)
大班公開課活動教案 篇1
目標:
1、進一步了解鞋子的類型作用及穿鞋衛生。
2、體驗穿大鞋的樂趣及嘗試。
3、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鞋的藝術。
準備:
1、幼兒從家里帶大小不一樣的鞋子
2、歡快的音樂
3、顏料、蠟筆、鉛畫紙
4、麻花辯、鞋底、雙面膠、彩紙
過程:
(一)看鞋、說鞋,觀察各種鞋子
你帶來的是什么鞋子?是誰穿的?什么時候穿的?
小結:鞋子的種類真多:有布鞋、皮鞋。。。。。。不同的時候穿不同的鞋子。
(二)給鞋子分類
這么多的鞋子你可以給它分分類嗎?怎么分?為什么這么分?
操作:幼兒提出分類的標準,師生共同設計標記
標準:(大小、顏色、男女、功能、材料質地、式樣)
(三)穿大鞋
放音樂穿大鞋,方法:放音樂時,幼兒穿大鞋自由的走動,音樂停時,幼兒聽教師的指令停止游 戲。教師的指令:請穿布鞋的抱在一起,或:請穿皮鞋的抱在一起,其他原地不動。
(四)換鞋,提出鞋子穿得合腳。
(五)討論鞋子的作用。
我們每個人都穿著鞋。如果不穿行嗎?
(不行。如果不穿鞋子腳會被尖尖的東西刺傷;有的說:行,因為如果地上沒有刺刺的東西就不會刺到腳;有的說:夏天的時候可以不穿,這樣很涼快,但是,冬天如果不穿腳會很冷)
(六)延伸活動
1、給鞋子裝飾
2、印鞋印、添畫
3、用皺紙做鞋子
4、設計鞋
大班公開課活動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孩子生活經驗的豐富,大班孩子在社會性發展上具有一定的交往傾向,喜歡與他人交流和參與一些實踐活動,并且能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反思我們以往的語言教育活動,經常是老師講孩子聽,老師問孩子答,這樣的師生活動過程就不可能給幼兒提供發問、質疑的空間。現在的語言教育提倡的是開放式的語言教學,它將傳統的“師傳生受”的語言教學過程轉變為教師和兒童合作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一種全語言教育。因此,作為教師應多為孩子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創設真實的運用語言的環境。于是我們就抓住海南省調教活動這一個有利的時機,給孩子提供一次與聽課老師面對面溝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二、教材分析
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是通過與他人互動的方式學習和使用語言的,因此,幼兒園要為孩子們提供各種學習語言的機會和資源,讓孩子們被充滿語言和文字信息的環境所包圍,我們的選材《我是小記者》正體現了這一點。
新聞報道、記者采訪對城市的孩子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他們每天都能從電視、報紙中感受到,并對記者這個職業充滿好奇和向往,老師就抓住“記者采訪”這個載體讓孩子學習語言。通過角色扮演,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與交流,這對大班的幼兒來說,是一件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我們在與孩子交談時發現,老師是孩子們最感興趣、最喜歡的人。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為孩子所關注。老師喜歡吃什么?老師乘坐什么車來上班?老師小時侯什么樣?也上幼兒園嗎?……等這些問題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于是,通過出版幼兒園畫報的方式,讓孩子扮演記者去采訪他們極為關注的老師,帶著自豪和快樂對老師進行有目的提問與交談,了解老師的生活和情感。在采訪的過程中,老師們同時會給予積極的應答和互動。
這種自由、寬松的語言表達環境,不但激發孩子們語言交流的主動性,體現幼兒活動的主體性,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社會實踐能力與膽量。
三、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①活動前看過記者采訪實錄,玩小記者游戲
孩子們要進行記者角色的扮演,就必須了解和關心記者。看采訪實錄、玩小記者游戲能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記者職業及采訪的基本過程,懂得與人交往時要主動,并用禮貌用語,如“你好”,“請問”等等,然后通過游戲,使孩子們進一步明確如何當好小記者。這一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既加深了對記者的了解與認識,也激發了孩子們當小記者的欲望。
②討論、確定并擴展采訪內容
采訪的內容是在與孩子們交談中產生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才能激發他們交流、溝通的欲望。圍繞話題自由交談之后,教師要引導孩子們圍繞中心話題進行拓展,擴大話題的范圍和內容,并對明天的采訪制定簡單的計劃。
③了解并設計畫報的刊面,給畫報起名。
把畫報的設計權、取名權交給孩子,這都體現了教師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更自主些,有一種主人翁的精神。
2、環境材料準備
①記者證、話筒人手一份;錄像機、相機一部;設計好版面的大畫報;
②有許多觀摩活動的老師。
這些準備都是為第二天孩子們的采訪做鋪墊的,讓孩子們對采訪更感興趣,更愿意與人交流,使得學習更有效和有用,也就是讓孩子們學習語言變的更有意義。
四、說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活動的分析、活動前的準備及孩子們的計劃,特制定了以下2個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自己的計劃對聽課老師進行采訪,能大膽與老師交流,感受交流、溝通的樂趣。
2、能與同伴交流整理采訪內容,嘗試簡單的畫報制作。
第一目標是本活動的重點。
《綱要》指出:語言活動的開展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此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綱要》中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提出要重視兒童語言的運用。那么在本活動中,“小記者”們采訪聽課老師,與他們交流、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孩子應用語言的機會,只有與采訪的老師交流,才能收集到相關的信息資料,才能記錄制作成畫報。
與同伴交流整理采訪內容是本活動的難點,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與他人的一般性交談還是比較容易,但是有條理的談話和整理自己與同伴的談話相對比較難。那么如何解決這個難點呢?……
五、說教法、學法
在本活動中孩子的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教師和孩子們是構造愉快學習過程的共同體。教師在組織活動時為孩子創設具有真實語言運用機會的交流情景,使語言教育活動的過程成為教師與幼兒共同建設的、積極互動的過程,并在兒童之間營造一個非競爭的學習共同體。尤其重要的是孩子在活動中可以去作自我選擇,選擇自己想采訪的老師,問自己想問的問題等,研究表明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六、說教學過程
整個活動環節緊湊,目的明確,環節的安排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第一環節:明確采訪內容,激發活動熱情。
教師在孩子采訪前明確采訪內容,并以積極的語言鼓勵、支持小記者們的采訪活動,使幼兒對小記者的采訪工作充滿信心與期待,這個環節是精神上的準備,從而為下一環節打下了鋪墊。
第二環節:幼兒現場采訪聽課老師,與同伴交流整理采訪內容,并制作簡單的畫報。
采訪聽課老師是本活動的重點,如何大膽上前與聽課老師交流,如何向老師有目的性的提問,刊面制作時如何與同伴交流、討論,這都是對孩子語言學習的一種挑戰。在這個重點環節上安排時間比較長,讓他們多與不同老師交流。
第三個環節:表達與展示
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采訪內容——此環節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在集體面前自由表達、交流與分享的平臺。
活動的延伸:把《幼兒園畫報》張貼在班級宣傳欄里,與小朋友、老師和家長一起分享;在班里開設記者采訪區,繼續開展下一期的幼兒園畫報。
評析:
1、從利用公開課的機會讓幼兒練習說話從而發展口語能力這一點上看,設計者是一個非常善于抓住教育契機的教師。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園課程改革中值得大力提倡的,它體現了課程的開放性、靈活性和現代性。
2、口語表達能力是要通過多說鍛煉出來的。《我是小記者》給幼兒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與陌生人交流的機會,既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鍛煉了幼兒的膽量,還能讓幼兒體念與人交流的樂趣。
幼兒表現得非常積極主動,并且許多語言帶有幼兒特有的天真和坦率。活動的設計是開放的,活動過程更是開放的,幼兒獨立地深入到自己的“采訪對象”當中,教師的控制不見了,而更多的是幼兒調控自己的思維以便自己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問題,同時還要認真地聽“采訪對象”的說話,以便自己的記錄。
問題與建議:
1、應該如何更好地做好活動前的準備,讓幼兒更加明確自己采訪的目的和任務,在提問時更有針對性一些。
2、是否可以讓幼兒自由組成采訪小組,能夠一起討論采訪任務和計劃,一起采訪一起做記錄編簡報。
3、教師在過程中要幫助孩子梳理、歸納、提升游戲中獲得的經驗,才能使孩子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