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公開課語言教案(精選2篇)
大班的公開課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閱讀活動,對文字產生興趣。
2、通過閱讀圖片和象形字卡,了解象形字的特征。
3、能細致觀察并進行大膽地猜想與講述。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象形字演變圖一份,象形字卡、漢字卡。
2、象形字組合圖畫一幅。
3、動畫片《36個字》。
【活動過程】
一、觀察組合圖,導入活動。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幅有趣的畫,你從畫里看到了什么?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告訴大家。
2、小朋友觀察得非常仔細,在這幅畫里還藏著一個小秘密,你想知道嗎?那請仔細聽在結尾爸爸說了一句什么話?記好了告訴我,讓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吧!
二、觀看動畫片,激發對象形字的興趣。
1、請問你在動畫片里看到了什么?
2、動畫片里爸爸畫了一個太陽,小朋友說了什么?
3、爸爸在故事的結尾說了一句什么話?(咱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創造了象形字)這些看上去象圖的東西其實是古代的象形字。
三、分組觀察并討論象形字,了解象形字的特征。
1、觀察象形字卡,互相交流、大膽猜想(教師引導幼兒閱讀字卡,并能講述理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象形字,請你們來猜一猜它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到的?
2、小結象形字的特征。
剛才我們認識了許多象形字,看這個"象"字,這是長長的鼻子,四條腿,就像大象一樣,所以它就是象字,那請你們想一想古代人是怎樣造出象形字的呢?
小結:古時候的人就是照著事物的樣子畫下來形成了象形字。
四、觀察象形字演變圖,比較漢字與象形字的不同。
1、出示現代漢字"日",問幼兒這是什么字?
2、出示象形字"日",告訴幼兒這是漢字"日"的象形字朋友,讓幼兒比較兩個字哪里不一樣?
3、小結:古代象形文字是圓圓的,而現在的漢字變成方方的,我們叫它方正字,象形文字經過很多年的演變變成現在的漢字,它更加清楚、簡單,便于人們交流和書寫了。
五、游戲--找朋友。
1、每個小朋友手上拿一個現代漢字,請小朋友找到它的象形字朋友。
2、小朋友都幫漢字找了象形字朋友,我們來一起看看找對了嗎?
六、再次觀察象形字圖,結束活動。
1、動畫導入: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認識大家我真高興,我給大家帶來一件特別的禮物,那就是動畫片《三十六個字》。
2、出示圖片象形字:
師:噓,閉上眼睛我數到3小朋友才可以睜開眼睛。1、2、3睜開眼睛吧,瞧,誰來到了我們的黑板上。
師:你怎么看出是月亮?這是什么?(烏龜)你怎么看出來的?
老師小結:古時候人們就用這些圖案來表示月亮、太陽……這些圖案就是象形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前一天了解文字來歷的基礎上,對古代漢字和現代漢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于文字是比較抽象的符號,本來認識起來就比較枯燥乏味,于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孩子更有學習的欲望。
首先,活動前一天先讓幼兒通過自學或親子共學的形式了解一些古代漢字的知識。
其次,第一環節教師寫出一些古代漢字即象形字,先讓孩子在猜測游戲中激發興趣,并使前一晚的知識準備得以顯現,孩子們發言很激烈可見知識準備很有效;第二環節則是驗證猜測的過程,通過幼兒用書去校對,然后對漢字演變過程的熟識,進行配對連線在操作過程中讓孩子進一步思考,了解象形字與現代漢字的聯系,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同時在操作、驗證、經驗共享的過程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環節三作為學習的延伸,發揮幼兒的想象編故事,讓整個活動更以幼兒為主體,自主學習。
最后,此活動將在區域中進行延伸,開展拓印漢字,一字開花等與漢字有關的活動,調動幼兒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在游戲中獲得識字的樂趣。
但在活動中也發現一部分孩子的興趣不夠,需要在區域活動中個別指導,幫助提升。
小百科:象形字來自于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征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大班的公開課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聽故事、看圖畫了解綿羊的特點,大體掌握故事的情節。豐富詞匯:個性。
2、能感受圖畫書帶來的快樂,初步培養對繪本閱讀的興趣。
3、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通過生活中的羊毛制品,對綿羊有所了解。
2、物質準備:教學PPT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2分鐘)
教師:”小朋友們都看過《喜洋洋和灰太狼》,那你們最喜歡里面哪只羊?為什么?”
幼兒:”喜羊羊,因為他聰明�!薄泵姥蜓颍驗樗��!�
(過渡:教師:”那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只羊,請看�!保�
2、看PPT,欣賞故事
(1)觀看第一張PPT,引起幼兒興趣(3分鐘)
教師:”看看圖上這只綿羊,它是長什么樣子的?”
幼兒:”毛卷卷的、胖胖的…”
教師:”哦,小朋友講得都很對,綿羊就是長得胖胖的,毛卷卷的,頭短短的。這就是今天我們班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赫爾伯特。讓我們一起聽一聽關于她的故事�!�
小結:通過圖片結合幼兒已知生活經驗,幼兒了解綿羊的特點,并引出今天的故事。
�。�2)觀看第二和第三張PPT,了解故事開頭(3分鐘)
教師:”看看圖上這些小羊在干嗎?”
幼兒:”去剪羊毛�!�
教師:”綿羊為什么要去剪羊毛?羊毛有什么用?”
幼兒:”毛太長了…””羊毛可以做毛衣、被子�!保ū頁P)
(過渡:教師:”看來小朋友們平時都有細心觀察生活中的東西�!保�
教師:”赫爾伯特為什么不愿意剪羊毛呢?”
幼兒:”毛很多很暖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羊的外表和表情的區別)
教師:”這就是她的個性,你們知道什么叫個性嗎?”
幼兒:”個性就是善良;愛笑…”(表揚)
教師:”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其實個性就是與眾不同的、別人沒有的。”
小結:用簡單的,幼兒易懂的語句,讓幼兒初步了解”個性”一詞。
(過渡:教師:這個個性給她帶來了溫暖,那還會帶來什么?下面接著欣賞故事)
�。�3)觀看第四到第九張PPT,進一步了解赫爾伯特的”個性”(10分鐘)
教師:”大家仔細看看,隨著日子越來越長,赫爾伯特有什么不一樣?”(第四張PPT)
幼兒:”毛越來越多�!�
(過渡:教師:”我們看看赫爾伯特除了毛越來越多,還有什么其他的與眾不同。”)
教師:”赫爾伯特為什么這么厲害?每個游戲比賽都是冠軍?”(引導幼兒繼續觀察第五到第八張PPT,幼兒自由討論)
幼兒:”因為她毛多、有個性、聰明…” (表揚)
�。ㄟ^渡:教師:”這就是赫爾伯特的本領,這就是她與眾不同的地方。”
教師:”赫爾伯特特別在哪里?”(觀察第九張PPT)
幼兒:”毛上面都是蝴蝶結、毛很長…”(引導幼兒觀察外形、表情)
過渡:教師:”你們猜猜赫爾伯特會一直這么有'個性'嗎?我們繼續來看。”)
小結:通過欣賞PPT圖片,幼兒進一步了解赫爾伯特的”個性”,豐富幼兒對”個性”的理解。
(3)觀看第十到第十三張PPT,了解故事結尾。(6分鐘)
教師:”呀,赫爾伯特這是怎么了?生病了?”(觀察第十張PPT)
幼兒:”毛太長了、太熱了…”
教師:”你們覺得,赫爾伯特做了一個什么重要決定?”(觀察第十一和第十二張PPT)
幼兒:”剪羊毛!”
(過渡:教師:”我們來看看赫爾伯特剪完羊毛后會發生什么?”)
教師:”綿羊們的圍巾是怎么來的?”(觀察第十三張PPT)
幼兒:”是赫爾伯特的毛!”
教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為什么每只羊帶的不同顏色的圍巾�!�
幼兒:”因為好看!”(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其實啊,是因為每只羊都是有自己的個性的,他們想選擇自己喜歡的、別人沒有的顏色。”
幼兒:”哦,原來是這樣�!�
教師:”有個性是好的,其實赫爾伯特跟我們每個小朋友一樣應該在學會做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的同時,也要學會接受與眾不同的他人。”
小結:通過故事的轉折,讓幼兒了解每個人都有個性,加深對”個性”一詞的理解。
3、回看故事,完整地欣賞故事(4分鐘)
教師:”剛才,我們了解的這些片段就是今天的故事《有個性的羊》,讓我們重新完整的欣賞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