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精選15篇)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爺”、“棵”等十個生字,認識“父”“人”等5個偏旁,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3、結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與樹的關系,知道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
教學重、難點
1、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發現識字規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一定的'語氣。
教學準備
學生:觀察生活環境中的樹木,把喜歡的樹畫下來,準備張貼。
結合自己的觀察,向爸爸媽媽了解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
教師:查找有關樹木的資料,以及人類保護樹木的各種方法。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學生朗誦表演《輕輕地》。問:小朋友還記得小兔、小狗是怎樣愛護小草的嗎?一起朗誦。
2、出示課題。談話:大家這么愛護小草,又是怎樣對待樹木的,齊讀課題。
3、啟發學生質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記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穿、暖、冷、傘、熱”。
3、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4、檢查朗讀。
(1)認識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指導。
教師通過范讀或領讀指導學生讀好課文中的輕聲詞語。
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頓。
5、齊讀課文。
三、認記生字。
1、鞏固讀音,完成課后“我會連”。(拼音與字連線)
2、識記字形。
(1)復習“木、日、穴”4個偏旁。(指名認讀)
(2)指導認識“……”5個新偏旁。
(3)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不、開”
1、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不、開”的筆順,按筆順先描寫,再獨立寫兩個。
2、展評:學生自查字糾。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1個偏旁,并能正確、規范地書寫。
2.認準9個字。
教學重點:
1.學會6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讀準9個認讀字。
教學難點:
重點指導:不、有兩個字。
教學過程:
一、背誦課文
二、學習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1.借助漢語拼音自己讀讀生字和會認字。
2.同桌互讀,互相糾正字音。
3.抽讀生字卡片和會認字卡片。
生字:天門口開不有
會認字:爺棵冬給穿衣冷夏熱
4.做猜字游戲。一個學生指字,另一個背對著黑板猜。其他同學當裁判。
如:一個學生指門,另一個同學如果猜的是門,其他同學就說:門門猜對了,請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開。同學們就說:開開猜錯了,請你想一想......
三、學習生字的形,了解生字意思。
1.學習新偏旁:右字頭
2.請同學按下面要求自學生字。
(1)讀準生字的音
(2)分析字形結構,根據筆順跟隨,數一數這個字共幾筆。
(3)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
(4)通過組詞、說句,了解字的意思。
3.四個人為一組互相說一說,比比誰記憶字形最巧妙,組的詞最多。
4.請學生匯報,教師指導或點撥。
天:tiān,上下結構。大字上邊加一橫就是天。組詞:天上,天空,天安門......
門:mén,獨體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組詞:門口,大門,前門......。
口:kǒu,獨體字。日去掉里邊的一橫就是口。組詞:口袋,門口,戶口......
開:kāi,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組詞:開門,開口,開車......
不:bù,在書中讀bú,獨體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組詞:不要,不好......。
有:yǒu,上下結構。右字頭加上月字就是有,注意月的第一筆是豎。組詞:有的,只有......。
(在學生匯報時,鼓勵學生用猜字謎或編小兒歌記憶字形。)
四、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1.學生打開書64頁看第二題,讓學生按筆順描紅,一邊描一邊記住每一筆的占格位置。
2.仔細觀察重點筆畫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3.在書上田字格中把每個生字寫一遍。
4.讓學生提出難寫的字。(不、有)
(1)教師指導書寫不字。
①電腦出示帶田格中的不字
②學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觀察后說一說:第二筆撇在豎中線右邊一點起筆;撇變綠色。第三筆豎寫在豎中線上,上邊出一點小頭,豎變橘黃色。點擊鼠標,閃2下。最后一筆點要與左邊的撇對稱。撇和點變綠色,點擊鼠標,閃2下。
③學生說位置,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④學生獨立書寫,寫后與范字進行比較。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⑤展示學生書寫的不字,進行評改。
(2)教師指導書寫有字。
①電腦出示帶田格的.有字。
②學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觀察后說一說:有的第一筆稍長一些。電腦橫變成紅色。
第二筆起筆在上半格豎中線旁邊一點,起筆撇的斜度不要太大。電腦撇變紅色后,橫、撇閃2下。師問:這是什么偏旁?(右字頭)。
第三筆是豎,寫在豎中線上,起筆在橫中線上邊一點。電腦:豎變成綠色,閃2下。
第五筆是月里邊第一個小橫,寫在靠近橫中線位置。電腦橫變橘黃色,閃2下。
③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④學生獨立書寫
⑤同桌同學互評并修改。
⑥展示書寫優秀的字,共同欣賞。
5.將書上田格中天、門、口、開4個字各寫一遍。
五、鞏固練習
1.完成生字本上的作業,每個生字寫3遍。
2.課后練習3,讀一讀,說一說。
(1)先讀一讀。
(2)進行擴展,暖和的,綠色的
附:板書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1種筆畫和5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二、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了子門月”4個字。認識2個筆畫和4個偏旁部首。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方法:
采取觀察法和發現法。
五、教學時數: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十個生字,5個偏旁,理解課文,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啟發談話:人們為保護樹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課題:爺爺和小樹
二自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爺爺為小樹做了什么?小樹又是如何“報答”爺爺的
三檢查朗讀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認識自然段
3、齊讀。
四、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看圖:小樹在寒風中會說什么?
2、認識其中的7個生字;3個偏旁。
3、爺爺在做什么?為什么?
4、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稻草)為什么要給小樹包上稻草呢?說明什么?(爺爺非常愛護小樹)
5、小樹的心情如何?如果你是小樹,你會說什么?
3、指導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回憶第二段的內容、學習過程,學習第三段
1、看圖:這是什么季節?小樹有什么變化?小樹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
2、小樹又是怎樣幫助爺爺的?
1、認識其中的三個生字,1個偏旁。
2、理解“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為什么小樹能長得那么好呢?
3、指導朗讀。先讀第三段,再讀全文。
六、擴展
想一想:人們為數木做了什么?樹又為人們做了什么?
七、布置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給同位聽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生字,認識新筆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做送信游戲,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2、指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鞏固練習
1、認記生字(選部件拼字)
2、完成課后的“讀讀說說”。
三、指導寫字
1、認識要掌握的新筆畫
2、指導書寫。
四、把課文內容表演一下
五、拓展練習
1、你知道為什么要保護小樹嗎?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保護小樹的做法。
六、再次鞏固生字
1、認讀。
2、擴詞。
七、布置作業:
把學寫的生字寫一行,每個生字練習口頭組詞。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展開大膽合理的想像,能用爺爺和小樹的口氣說一句或幾句話,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難點:能展開大膽合理的想像,能用爺爺和小樹的口氣說一句或幾句話。
【教具準備】
彩圖、稻草(實物)、磁帶、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整體感知
1、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畫畫,你們看,老師這兒有一幅彩圖(出示爺爺為小樹穿衣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呀?(教師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如學生不但說出了爺爺在干什么,還加上了描寫顏色的詞及時間)
2、看這幅圖(出示爺爺在樹下乘涼圖),誰愿意告訴大家看到圖后你知道了什么?
3、師: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爺爺和小樹的故事。想讀讀課文嗎?(板書課題:爺爺和小樹)
二、讀文,領悟情感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⑴借助拼音讀文
要求: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不加字,不丟字。
⑵檢查字詞讀音(出示生字、生詞卡片)
師:這篇課文中又出現了不少新的生字生詞,你們愿意與它們交朋友嗎?大家比一比,看誰字音讀得準,聲音又洪亮?
⑶將這些新朋友放入課文中,你還能正確地讀出來嗎?(自由讀、同桌互讀、糾正字音:認真聽別人讀,字音不準確的地方幫助他糾正過來。)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他讀時要注意聽,聽他讀得是否正確?
師:他讀得怎么樣?
2、細讀課文,領悟情感
⑴感悟爺爺對小樹的關心與愛護
①冬天到了,一天比一天冷了,院中的小樹怎么樣呀?爺爺為小樹做了什么呢?請你讀讀第一自然段。
②什么是“稻草衣裳”?爺爺怎樣給小樹穿上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師演示爺爺為小樹穿稻草衣裳的過程(邊演示邊說:天冷了,院中的小樹冷極了,爺爺拿來了稻草,把小樹圍了起來,圍得厚厚的,然后用繩子系好,生怕小樹凍著。
誰說說爺爺給小樹穿的這件稻草衣裳什么樣兒呀?(黃黃的,厚厚的、暖暖的,把小樹裹得嚴嚴實實的)
爺爺為什么給它穿上稻草衣裳呀?(相機追問:爺爺為什么怕它死了呀?)
師:爺爺多關心小樹呀!你想怎樣讀出爺爺對小樹的關心呢?你們先練練,一會兒看誰讀得好?
③穿上衣服的小樹有什么感覺呀?它心里怎么樣呀?
假如你是這棵在冬天穿上了厚厚的`稻草衣裳的小樹,你會對爺爺說什么呢?(讓學生對圖說:這件衣服有多好;再也不怕什么了;感激爺爺;以后我也會幫助您的……)
④師:寒冷的冬天小樹穿上了厚厚的稻草衣裳,它多高興呀!你想怎樣讀出小樹高興的心情呢?(練讀,指名讀,評讀)
⑵感悟小樹的作用
①師:小樹在爺爺的精心照顧下,度過了寒冷的冬天。天熱了,它有了什么變化?
它為爺爺做了什么?(讀讀第二自然段)
②理解“綠傘”
★小樹給爺爺撐開的傘在哪兒呢?(讓學生指圖)這棵小樹怎么像一把撐開的綠傘呀?(樹冠就像一把撐開的大傘)
★這把傘什么樣兒呀?(綠色,葉多、密,一片挨一片、一片壓一片、一片擠一片)
③爺爺坐在樹下乘涼心情怎么樣?
師總結:在炎熱的夏天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遮住熱辣辣的陽光。爺爺心里多高興呀!
爺爺會對小樹說些什么呢?(感謝小樹……)
你想怎樣讀出爺爺的高興心情呢?(練讀,指名讀,評讀)
⑶師總結:天冷了,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小樹不冷了。天熱了,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爺爺不熱了。爺爺和小樹怎么樣呀?(板書:真好)你想怎樣讀出夸獎的語氣?(看著圖說)
三、回文,抒發感情
1、讀了課文,同學們感受到了爺爺對小樹的關心、愛護,同時也感受到了小樹為爺爺撐開綠傘讓爺爺乘涼。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讀課文,好嗎?你可以邊讀邊加動作。
2、指名讀全文,其他同學看著黑板上的彩圖,可以邊聽邊加動作。
3、師:你愿意看著圖把課文背下來嗎?(全班看圖背誦課文)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5
《爺爺和小樹》教案第二課時
一、檢查生字: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爺爺和小樹》的生字,下面老師檢查一下好不好?(請出咱們的生字寶寶,齊讀,開火車比賽!你們這么棒呀!老師相信你們這節課的表現回更出色!給自己鼓鼓勁
二、質疑導課
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完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呢?(生答)那么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爺爺和小樹》。
三、課文學習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可以兩人對讀,可以表演讀)
2、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圖片)
3、生邊講故事老師邊問:課文當中是怎樣寫的呢?(圖片出示出現字幕)
4、理解第一幅圖
(1)數數共幾句話?讀第一句:你知道小樹的衣裳是什么嗎?(包扎在樹干上的稻草或草簾)看到這里,哪位聰明的小朋友又要提問題了?(邊提邊找學生回答)
(2)教師點撥:小樹為什么要穿衣裳?(冬天;若不穿小樹會被凍死)
(3)出示.課件:寒雪中的小樹風聲)
(4)看著這紛飛的雪花,聽著這呼呼的風聲你的感覺會怎么樣——冷,小樹和你一樣也會感覺很冷,它在寒風里會說些什么呢?誰能表演給大家看呢!
(5)老爺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為了不讓小樹受凍,給小樹穿上了所以小樹可見老爺爺對小樹是多么的愛護呀!
板書:愛護
(6)誰能有感情的讀出爺爺對小樹的細心愛護(重點放在“冬天、暖和、不冷”)再找學生讀。
引入:如果你是小樹老爺爺這么照顧自己你會怎么說?小樹雖然沒有說什么但它卻認真地做了,我們看小樹又是怎樣感謝爺爺的呢?
5、(展示第二幅圖)。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自學,先讀課文,再互相提問題。看哪個組提的問題多,回答的好。
6、小組回答教師點撥:
(1)、“綠色的小傘”在這指什么?枝葉茂盛的樹冠)
(2)、爺爺為什么不熱了?
延伸:可見人和樹之間應當互愛互助(板書)
如果你是爺爺,在樹陰下乘涼時,你的心情會怎么樣?(喜悅)
請把小樹對爺爺的報答之情及爺爺那種滿足、喜悅讀出來!
(3)、聽錄音,感受人和樹之間的那種友愛互助的感情
四、想象練習(爺爺和小樹就是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它們之間永遠那么友愛,你能想象一下春天春暖花開的時候,秋天果實成熟的時候,它們又在干什么嗎?(出示.課件:編故事——)
五、拓展天地
1、孩子們,你們看,不管是新春,還是盛夏;也不管是深秋,還是嚴冬,爺爺和小樹都在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此時此刻,你要說些什么嗎?(保護樹木)
2、當然了,在我們周圍也有好多熱愛環境,保護樹木的人,在他們的努力下,樹木長得可茂盛了,你想看嗎?(展示樹木圖片),這些樹長得這么高大、這么茂盛,這么喜人,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呀!
當然,樹木也在不時的回報我們,樹木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呢?(生答:長果實、做木材、做藥材、燒火、做家具、凈化空氣、防沙等等).課件展示“沙化”多可怕呀,沒有了樹木,就失去了我們美好的環境,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要說——
課件:滾動的字幕:愛護樹木,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因為樹木無時無刻不在回報我們.(伴有歌聲)
歌聲中,齊讀字幕內容,老師結語:
孩子們,請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因為它們會以自己獨特。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內容的組成成分:《爺爺和小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有三個自然段五句話,寫天冷了,爺爺愛護小樹,照顧小樹;天熱了,小樹給爺爺遮擋烈日,滲透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文字活潑,富有情趣,且配有兩幅生動有趣的插圖,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根據課文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本課第一課時可通過看、讀、演、議進行教學。
2.《課程標準》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課程標準》倡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增強學生的感悟體驗。即要求學生以教材為載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用眼、耳、鼻、手、腦等感官去體驗,從中獲得種種發現,繼而進行各種思維活動,最后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主重讀中誘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悟,促進學生感悟自得,自主發展,在不斷讀書積累中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悟性。本課教學要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開展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強化朗讀,引導學生經歷內化和表達語言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培養語感。此課文中孕育著濃濃的情感因素,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是語文學習的任務,教學時還應當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情趣逐漸形成關愛他人、關愛生命的健康情感。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給樹穿緩和的衣服,綠色的小傘等表達方式適合兒童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在已學習拼音后,對認識10個單音節生字,讀音難度不大。
2.學生學習本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認識的10個生字時由于部分生字筆畫較多,且伴有新的偏旁出現,在認記上有一定的難度。
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種學習策略:聯系生活實際,形象地感知。
三、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鞏固生字。會寫不四。
2.讓學生初步感悟到要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大自然。
四、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寫兩個字。
2.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
五、復習生字
1.點擊課件,出現帶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2.去掉聲調帽子,復習生字。
六、學習課文
同學們生學掌握真不錯,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69頁,看看爺爺和小樹之間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一)1.范讀第一自然段,邊板書樹的簡筆畫。
課件出示一棵冬天的樹圖片,請同學觀察圖,這棵小樹會說些什么?它想要什么呢?
2.這時誰來幫助了它,出示課文插圖一。(板書:爺爺)
3.爺爺是怎么做的呢?
4.小樹捆上了稻草就像我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小樹現在感覺怎么樣?(板書:不冷)
5.爺爺幫助了小樹,小樹會對爺爺說些什么呢?
師生交流。
6.下面,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么寫這幅圖的。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指名答,指名讀。
2.讀完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指名交流。
3.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還有什么是暖和的?指名答。
4.指導朗讀。出示課件,鞏固練習,達到熟讀成誦。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寒冷的冬天過去了,小樹脫下了暖和的衣裳,轉眼間,炎熱的夏天來到,小樹在爺爺的幫助下,長出茂盛的葉子。(畫夏天的樹)
2.出示課文插圖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看看圖上畫了什么?圖上的人在做什么?
指名交流。
3.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哪個自然段寫了這幅圖。
4.指導讀。讀完這段,你知道了什么?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呢?哪個是表示動作的詞?做一做動作。哪一個詞是表示顏色的詞?你還能用綠色說個詞嗎?
5.爺爺在樹下乘涼,現在感覺怎么樣?(板書:不熱)引導學生想象,爺爺現在會說些什么?
6.出示填空練習。
(四)小結
1.如果冬天爺爺不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就會凍死,夏天爺爺也就不能在樹下乘涼了。人和樹是好朋友,人類愛護樹木,樹可以為人類帶來許多好處。
2.夸小樹。
(五)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不四字。
2.學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觀察后說一說:不的第二筆撇在豎中線右邊一點起筆;第三筆豎寫在豎中線上,上邊出一點小頭。最后一筆點要與左邊的撇對稱。四的第四筆是豎彎,強調豎要直,彎要圓。
3.學生說位置,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4.生獨立書寫,寫后與范字進行比較。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七、教學反思:
《爺爺和小樹》是第一冊第一組課文部分的第5篇課文,前面4篇課文是以詩歌的形式出現。這是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現:第一段是總起,交代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從冬天爺爺給小樹穿衣到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這兩個方面來體現人和樹之間的`親密關系。兩段句式一樣,教學時,用重點閱讀其中一段,引導自悟另一段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引導學生觀看插圖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1、老師注意到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但卻未能很好的落到實處。如果在指導學生讀的時候,能夠及時地多元化地評價并且適當地加上一些肢體語言的話,應該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帶入情境。
2、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文章,但教師上課時的語言過于成人化,語言還不夠生動活潑。
3、學生朗讀存在唱讀拖音等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得對學生朗讀習慣進行嚴格要求與指導。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在教學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盡力揚長避短,使得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得以更大提高。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7
課時要求:
初讀課文,認識全課生字,掌握其中3個生字的形和義;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詞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談話激趣。
1.板書課題
2.指名讀課題,想一想:課題中寫了誰?(爺爺)寫了什么?(小樹)
3.教師設問,激發學生讀書的愿望。課題寫了“爺爺”,寫了“小樹”,中間用“和”連起來,其中一個是人,一個是樹,人和樹之間有什么聯系呢?我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大致了解內容,認識全課生字,學會三個生字。
1.請學生打開書,自己指讀課文一遍,做到看拼音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讀不好的句子可多讀兩遍,然后看田字格范字認讀生字的音,最后看讀課文一遍。
2.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認讀全課八個生字。
3.指導學“衣、裳、傘”三個生字的形和義,并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傘”
①先指名按部分加筆畫的方法記字形,再舉起一把傘,引導學生利用傘
②指名說說傘有什么用?(傘可以擋雨,可以遮擋陽光,到了夏天太陽當頭照時,打開傘就涼快多了)。
③先指導觀察田字格范字,然后照范字寫兩個“傘”,上寬下略窄;上短下長,第一筆從豎中線起筆,第三、四兩筆斜壓橫中線,最后一筆“丨”壓豎中線寫。
(2)出示生詞“衣裳”
①指名讀詞,說明“裳”要讀輕聲。再說說什么是“衣裳”。
②指名按筆畫記“衣”的形,然后照田字格范字寫一個“衣”字,注意第二筆橫要比下邊的大撇、大捺寫得窄。
③指導記和寫“裳”字的形。先告訴學生“裳”字上邊是個新偏旁叫小字頭,“小字”作字頭,豎鉤要變成豎,左點往右下點,右點變成撇。再讓學生按部分記“裳”的形。指導寫兩個“裳”字。“裳”字容易寫長,讓學生觀察田字格范字時,要著重讓學生看清橫中線上是哪些部上。“冖”和“衣”字的撇捺要寫得一樣寬。
4.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然段序號。先指名讀,說全課有幾個自然段。(3個)再指名3人按自然段讀,讀后組織學生按聲音清楚響亮和正確的要求評議,訂正讀錯的地方。
(三)指導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注意全段有幾句話?(兩句)
2.理解句子
在黑板上出示第一句話:天冷了,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
(1)指名讀。
(2)引導理解。
①這句話寫了誰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爺爺)寫了爺爺做什么?(給小樹穿稻草衣裳)誰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
②句子中的“衣裳”指的是什么?要引導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到把詞放在句子中理解意思的方法。告訴學生要想知道“衣裳”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認真讀句子,在句子中找答案。當學生經過讀句思考回答正確后,教師要在句子中把“衣裳”指的是“爺爺給小樹穿上的稻草”用線畫出來,使學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句中詞與詞之間的聯系,注意了這個聯系,就能確切地理解意思。
③看插圖(1)問稻草是“穿”上去的嗎?課文里為什么這么說呢?教師要啟發學生用剛學過的方法認真讀句子,想想句中把稻草當作什么,所以才這么說。
(3)指導讀。讀的時候要把為什么要給小樹穿衣裳,穿什么樣的衣裳讀清楚。
小樹有了稻草衣裳怎樣?在黑板上出示第二個句子:小樹不冷了。指名讀,要強調“不冷了”。
3.指名正確流利地讀第一自然段,把句子的意思表達出來。
4.指導背誦。先自己試背,然后指名背或齊背。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鞏固本課生字,學會寫“四、五”兩個字。
2、 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通過朗讀來感悟人與自然的互相幫助,和諧共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各指什么。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5課的生字,下面讓老師來檢查一下好嗎?
課件出示詞語
1、 開火車比賽讀
2、 一起讀
3、上節課我們還知道了——點擊出示: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齊讀這句話
小朋友學得真棒,老師相信你們這節課的表現回更出色的?大家有信心嗎?
二、 讀課題,質疑導課
1、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 那么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 課文學習
1、 初讀課文
A.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
B. 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 在學生的回答中,課件出示:寒風中的小樹。
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聽著這呼呼的風聲,你感覺怎樣?(冷)
是的,小樹也和你們一樣感覺很冷,那它會在寒風里說些什么呢?
誰能表演跟大家看。指名表演。
3、 正在小樹凍得瑟瑟發抖的時候,誰來了,大家看,他在做什么?
看圖說話。
是呀,老爺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為了不讓小樹受凍,給小樹穿上了——,所以小樹——。你能從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嗎?
4、 學生找句子,自己讀一讀。
5、 指名讀句子,出示句子:冬天到了,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
理解“暖和的衣裳”。這“暖和的衣裳”是什么呀?(包扎在樹干上的稻草或者草席)
6、 小朋友,什么時候,你也會像小樹穿上衣裳一樣感覺暖和呢?
用“暖和的——”說話
7、 小樹穿上衣裳,感覺暖和極了。可見,爺爺是多么——愛護它呀! 板書:愛護
8、 誰能有感情地讀讀爺爺對小樹的這份愛護呢?
指名讀,齊讀
9、 想像說話:如果你是小樹,爺爺這么照顧自己,你會說怎么說呢?
10、 引入:小樹雖然沒有說什么,但它卻認真地做了,它又是怎樣感謝爺爺的呢?
11、 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A、 學生自由朗讀,找句子
B、 交流,出示句子:夏天到了,小樹給爺爺撐開綠色的小傘。爺爺不熱了。
C、 理解“綠色的小傘”。這“綠色的小傘”是怎樣的?看課件(枝葉茂密的樹冠,可以遮擋夏天的陽光。)
D、 爺爺因為有了小樹的遮擋,所以不熱了。
如果你是爺爺,在樹陰下乘涼時,心情怎么樣?(高興)
是的,因為有了小樹的遮擋,爺爺才能作在樹陰下高興地乘涼。
你能把小樹對爺爺的愛以及爺爺那種高興的心情表達出來嗎?
指名讀——男女聲賽讀
12、 課件出示兩部分句子。
男女聲分讀
讀著這些句子,你又想到了什么?
師小結:如果冬天業余不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就會被凍死。夏天爺爺也就不能在樹陰下乘涼了,小樹給爺爺擋太陽是在報答爺爺呢!
看來,爺爺和小樹之間是在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他們是多么友愛呀!
板書:友愛
13、 帶著這分感情齊讀句子。
四、 拓展延伸
1、 看課件。小朋友,你們看,不管是新春還是盛夏,不管深秋還是嚴冬,爺爺和小樹都在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也正是有了像爺爺一樣的人,關心愛護樹木,所以我們今天就能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大家看
出示樹木圖片,讓學生欣賞
2、 這些樹木長得這么高大,這么茂盛,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當然,樹木也在不是地回報我們,你知道樹木對我們有那些好處嗎?(長果實、做藥、家具、凈化空氣)
沒有了樹木,就失去了我們美好的環境,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要——
愛護樹木,愛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用文字出現
五、 書寫指導
指導寫“四”“五”。
板書: 愛 護
不熱 爺爺 和 小樹 不冷
報 答
友 愛
設計意圖以及課后反思:
《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冬天,爺爺為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擋太陽。人與樹之間的關系多么親密、和諧。
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立足三個點:1、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2、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解毒課文。在教學時,通過生動、形象的視覺體驗,討論、交流,突破“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這兩個閱讀理解的重點。3、激活思維,運用想象,延伸課外。小學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本課富有童趣,從而設計了說說演演“小樹會在寒風里說些什么?假如你是小樹,爺爺這么照顧自己,你又會說些什么呢?”“爺爺會對小樹說些什么呢?”等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說話的匣子,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給小樹加以人物化的形象。在課的結尾以樹木與人類的和諧統一,作為課的延伸,在美繁榮享受中激發學生熱愛樹木,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下面我簡單地說一下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以及一些設計的意圖。
首先是復習檢查,在這里我沒有簡單地安排單個生字的復習,而是準備了16個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認讀,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記生字、用生字的能力。接著,由讀課題質疑“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一個什么故事?”帶入新課的學習,這也是本堂課學習的主旋律。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先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的,迎著學生的回答很自然的進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通過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想象,小樹會在寒風里說些什么?”演一演小樹——看圖說話,爺爺在做什么?——找句子讀一讀——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用“暖和的什么”說話——感情朗讀句子——想象說話,小樹會對爺爺說些什么?”這8個環節,在“看看、說說、演演、想想、讀讀”中愉快地學習第二自然段。
緊接著學生的話題,引入“可是小樹沒有說什么,但是它卻認真地做了,它又是怎樣感謝爺爺的呢?”從而進入第三自然段的學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沒有像第一部分的教學那么細膩,是因為我認為學生已經有了一些課文學習的基礎,老師關鍵是要引導他們怎樣去讀懂課文,體會課文,所以在這里我重點突破“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和感情朗讀句子這兩個閱讀重點。然后,繼續通過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兩個自然段體會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友愛之情。最后再領略樹木美景中,讓學生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從而激發學生愛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這節課的最后是兩個生字“四和五”的指導學習。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讀、說、寫”各種能力的綜合,本節課我覺得自己比較重視讀、說能力的培養。感到比較遺憾的是自己在課的結尾臨時改變了教學設計,把寫字指導改成了感情朗讀課文。這應該是一個不完美的結課吧!
由于個人的教學水平還不夠成熟,雖然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 但是課堂上一些細節的處理還是有一定的不足。敬請各位老師指點。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9
一、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環境和人類息息相生,處理好人和環境的關系是人類生存的重要部分。從小關注環境,愛護環境是美好心靈開花結果的沃土,因此環保主題是語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冊在識字課文后的第一個單元安排了《爺爺和小樹》這樣一篇情意濃濃的短文,恰如其分地讓小朋友們在積累語言之余,將稚嫩純潔的雙眼投向周圍的小環境。
課文短小簡單,其中的兩個比喻句“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給爺爺撐開綠色的小傘”富有童趣,充滿詩意,讀來親切可愛,讀后回味雋永,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切入點。課文要求認識的生字簡單常用,許多字如:冷、傘、熱、棵都形象易記,可以借此培養識字方法。
2、學生學情
此時學生入學才三個月左右,課堂上容易疲勞,要通過各種活動激發學習興趣,盡量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因為前面學過一些識字課文和四篇閱讀課文,對閱讀課文還充滿好奇;學生正在學習中建立自己的識字學習的方式。
3、設計理念
以新課程理念設計本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力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感悟課文情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凸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具體設計意圖在以下設計中詳述。
二、教學三維目標
1、依自己的個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到人與周圍環境的和諧。
2、認識本課十個生字,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識字方法。
3、有興趣地寫好“不、開、四、五”四個字,進一步寫好漢字的基本筆畫。
4、積累本課相關詞句。
三、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教學思路
課前一天要求觀察路邊梧桐樹的樣子。
(一)引入課題,初讀課文
1、小朋友昨天觀察了路邊的樹,你都看到了什么?[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將課文與生活聯系。]
這節課我們來看看一個小朋友家門口的小樹。(板書課題,簡筆畫:飄著落葉的小樹)
指名讀課題,齊讀。
爺爺有胡須,和爸爸有一點點不像,記住了嗎?[滲透形象識記生字的方法]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課文里有你要知道的答案。輕輕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記一記。
(二)識記生字,積累方法
(生字寫在落葉卡片上)[讓生字識記充滿情趣]
3、秋天到了,落葉向黃色的.蝴蝶飛到地上,你能拾到一張美麗的落葉嗎?說說你是怎么認識它們的。
一個生字一個生字地出示,指名說說用了什么方法記住。
如:棵,一棵果樹;暖,有太陽就暖……
將生字卡片送給讀得準,詞語讀得好的小朋友。
(三)朗讀體驗,內化語言
4、簡筆畫:小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在冷風中瑟瑟發抖。
冬天到了,你看到小樹怎么樣了?
讀讀這一段,看爺爺是怎么做的?自己一邊讀,一邊看旁邊的畫。
指名讀。指名說說,哪里讀得好。[培養學生欣賞他人的心態]
同桌一個當爺爺,一個當小樹,練練讀讀演演。
請一對同桌上來演。師問:你給小樹穿上的衣裳是什么呀?
請小朋友評價表演。[不斷地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反思]
站起來,和同桌一邊讀一邊演。
5、夏天到了,小樹會變成什么樣子呢?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添添葉子。
指名畫,指名評畫。
自由讀課文第三段,說說哪句話最有意思。
指名讀,指名說。
小組中互相讀讀演演評評。
請一個小組邊讀邊演。
小樹綠色的小傘是什么?
(四)生字鞏固,指導書寫
6、剛才拾到生字樹葉的小朋友能把自己的樹葉送給能干的小朋友嗎?
請學生上臺,指名讀手中的生字卡片,將生字轉送給其他小朋友。[生字在課堂內及時鞏固,并用不同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
7、指導書寫“不、開”,展示好的“作品”,讓學生評一評哪里寫得好。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10
此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在小學優質課競賽中獲一等獎,主要用于培訓新教師所用,僅供!
圖解教材
課時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保護它。
教學重點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保護它。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鏡頭一:
師指著小黑板:跟我讀兩遍。
爺爺爺爺的爺棵棵一棵樹的棵到到遲到的到……
(讀得整齊,但有氣無力,有口無心,更有許多學生是濫竽充數。)
鏡頭二:
師:讓我來檢查一下。開小火車讀。
生一個接一個:爺爺爺爺、棵棵一棵樹、到到遲到……
(讀的小朋友比較認真,聽的小朋友很懶散。)
鏡頭三:
師:這些字詞最喜歡和認識它的小朋友做朋友了,今天我們來看看誰能成為它們的好朋友。
游戲一:找朋友。(準備: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生舉著拼音卡片:我的朋友在哪里?
另一生拿著相應生字卡片跑到身邊:你的朋友在這里。
全班齊拼讀該生字兩次。
游戲二:找家
經過:
經過:黑板中畫好房子,把生字卡片給學生,讓他們貼到可以組成詞兒的房子里,然后讀給同學聽。
課堂: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就像文中爺爺那樣,伸出我們的雙手,獻出我們的愛心。愛護花草樹木,愛護美麗的大自然。小朋友們行動起來,參與到栽花、植樹等綠化活動中,一起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一起分享那個的快樂。
更多的教學設計、教案、課件、試題盡在竹林橋,歡下載!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5、爺爺和小樹。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1個筆畫和5個偏旁:父字頭、立刀旁、兩點水、單人旁、四點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4、學習讀書的方法:學會怎樣提問。
5、培養認真讀書、思考、提出問題的習慣。
3、6、學會尊重別人、欣賞別人、改進自己。
7、激發學生愛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認記生字、理解重點語句和練習朗讀。
三、教學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1.板書:小樹,(指名讀)誰知道小樹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2.板書:爺爺,教學“爺爺”,板書,“和”
3.那么,我們該怎樣對待小樹呢?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爺爺和小樹的.故事,看誰聽懂得最多?
●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
4.反饋:你都聽懂了什么?
5.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教學部分生字。
6.及時鼓勵:小朋友可真不簡單,聽了一次就聽懂了那么多,如果自己再去讀讀,那就會知道得更多了。
7.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自由讀,同桌互讀互幫)
8.檢查個別生是否讀正確。(一段一段地檢查,并且隨機教學生字。)
9.認識自然段,并且動筆標一標。
第二課時
●學習課文。
第一、二段:
1、指名個別生讀,讀著讀著,你有什么地方不懂?
2、疑:估計有:
(1)為什么要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服?
(2)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3)為什么小樹就不冷了?(鼓勵孩子不懂就問,并及時表揚會提問的孩子)
3、提了這么多問題,該怎么辦呢?對了應該自己想辦法去解決,真正不懂的,再去請教老師。
4、小組討論,老師積極參與
5、反饋交流。
6、感情朗讀指導并達到會背誦。
第三段:
1.第二段的學習非常棒,第三段的學習就交給你們自己了,好嗎?你們也先在小小組里讀通課文,然后有哪些問題提出來,看看伙伴能不能幫你解決?
2.自由學習討論,
3.交流反饋:說一說你剛才是怎么提出問題,又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4.朗讀指導。
●總結
●寫字
板書設計: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應該愛護小樹,初步懂得一些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2、參加討論并且發言。知道“衣裳”、“綠傘”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知道“爺爺真好”、“小樹真好”的原因。
3、學會本課生字詞。認識“小字頭”和“四點底”。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能夠積極參加討論并且發言。知道“爺爺真好”,“小樹真好”的原因。
教學難點:
能夠積極參加討論并且發言。
教學過程
一、由圖片引出課題
1、貼“小樹”
請學生用“小樹”一詞說一句完整的話。
2、貼“爺爺”出示詞語“爺爺”
教學生字“爺”(1)比較爺——爸(2)教“父”字頭
3、在兩幅圖中貼上“和”,齊讀課題。
你們想編一個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嗎?
4、出示圖一、二,讓學生說。(什么時候,誰在干什么?)
(1)自由說(2)指名說
看課文是怎么寫的。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同桌互讀,檢查。
5、出示詞語(請學生讀準“和”兩種讀音,以及“不”的變調)
爺爺和小樹暖和不冷了不熱了
4、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在課文中找到生字,圈出來,讀讀字音,看看你能記住它嗎?你是怎么記住的?
2、四人一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讀。
(2)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
3、教師把生字貼在黑板上,指名上臺說說你認識哪個字?是怎么記住的?領讀(組詞讀)
4、師隨機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讓學生認認、讀讀、記記
四、再讀課文
1、四人合作一起讀2、比賽,指名小組讀
五、游戲“當小小啄木鳥”
1、師在黑板上帖一棵“流著淚”的小樹,告訴學生,小樹上有許多蟲子,讓學生當啄木鳥醫生給小樹捉蟲。
2、學生拿出信封里的.畫,樹上的“小蟲”上都有一個生字或偏旁,讀給同桌聽,讀對了,就劃去一條小蟲,看誰捉的小蟲多。
3、最后老師在黑板上貼出“有笑臉”的小樹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13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讀一遍,誰聽出課文的題目是什么?板書課題。談話:爺爺是人,小樹是植物,為什么把小樹和人物寫在一起呢?學習新課后同學們就知道了。請大家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暖、穿、冷、傘 熱”。并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3、學生在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4、檢查朗讀。(1)認讀自然段。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是否讀的正確、響亮,不丟字、加字。(2) 師通過范讀、領讀指導學生讀好課文中的輕聲詞句。(3) 學生齊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1)自由讀第一段,交流“讀懂了什么”?(2)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指名讀、開火車讀。 再讓學生找出寫爺爺保護小樹的句子。(2)爺爺為什么這樣做?“暖和的衣服”指的是什么?(3)啟發想象:冬天太冷了,爺爺幫助了小樹小樹不冷了,小樹的心情怎樣?,(4)指導朗讀第二段話。
3、學習第三自然段。(1)引導學生看圖說話。(2)小組討論,小樹會有怎樣的變化?(3)小結。4、練習朗讀。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書空。
2、展評:學生自查。
五、擴展練習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冬天,爺爺為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人與樹之間的關系多么親密、和諧、課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寫的,非常適宜孩子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感染,從小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理解重點詞語和練習朗讀。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0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點和立刀旁,兩點水,人字頭、四點底4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設疑導入,針對問題提問,自讀課文,初步感知,嘗試合作學習。學習積累詞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小樹為什么漲得那么好?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制生的卡片一副。
2、課文插圖兩張。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寫課題。(板書:爺爺和小樹。)
2、學生讀題目后,教學“爺”,誰能記住爺?
3、出示:“爸爸──爺爺”學生觀察后,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讀音上:第二個字都讀輕聲。字形上:都有“父”字頭,學習偏旁“父”字頭。你還知道哪些父字頭的字?)
4、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過渡:帶著你們的問題,走進課文。
二、初讀
1、大聲自由地讀課文,提示: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也可以問問同學、老師,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學習生字詞。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一棵、到了、給、穿上、暖和、爺爺、不冷、撐開小、小傘、小熱。
自己拼拼讀讀。
小老師帶讀,并說說讀時要注意什么?(“穿”是翹舌音,“冷”后鼻音,“傘”是平舌音,“暖和”的“和”不要讀成“he”)
小組里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并選擇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紹。教師隨機進行偏旁教學。教學新偏旁:“刂”、“穴”、“兩點水”“……”
游戲:玩卡片。
同桌互玩:你考我,我幫你。
擺長龍:師讀一個,學生擺一張卡片。
3、指導寫字:“不、開”:
指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不、開”的筆順,先描再獨立寫二個。
同桌比比,誰寫得好。
三、再讀
1、同桌互相對讀課文,比一比誰讀的好。
2、分自然段指名讀。
講解“自然段”:這篇課文和前面的課文不一樣,出現了自然段。(另起一行,前面空兩格的為一自然段)
標出自然段序號:大家找找,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給他們標上。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難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
3、用“我家門口有……”說話。
小結:這棵家門口的小樹和爺爺會發生什么故事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生字詞:齊讀──開火車讀。(可以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結合復習生字,如:“熱”的偏旁是什么?誰能用“給”說一句話?“冷”的`反義詞是什么?“開”的筆畫怎么寫?)
2、猜一猜:樹上結果子。(棵)爸爸老了一柱拐杖(爺)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讀課文,想想爺爺和小樹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學生交流)
2、學習第二段,出示第一幅圖:觀察冬天到了,小樹在寒風中會怎樣?(想象說話:冬天到了,小樹______。)
自由讀第二段,爺爺是怎么做的?(學生交流)
你知道“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嗎?(結合圖理解)(板書:穿上,暖和的衣裳)
你還會說暖和的什么?
小樹穿上了爺爺為他做的暖衣,不冷了,誰能讀出小樹的溫暖。(指讀,師生評議)
小樹不冷了,他會對爺爺說什么呢?
過渡:小樹在爺爺的關心下,漸漸地長大了,到了夏天,小樹又有什么變化呢?
3、學習第三段,出示第二幅圖,說說你看到了一棵怎樣的小樹?討論:小樹為什么會長得這么好呢?
讀第三段。小樹給爺爺帶來了什么?(撐開、綠色小傘)
“綠色小傘”指什么?有了這把小傘爺爺可以在樹底下干什么?
再讀讀第三段,誰能讀出爺爺心里的舒服。(指讀,評議)
三、總結,拓展
1、師生分讀全文。讀了課文,你想說什么?
2、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樹木為人類貢獻。
3、課件出示小樹遇到長蟲、干旱、缺乏養料的畫面,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小樹?
四、指導寫字“四、五”
1、范寫:四、五,注意新筆畫“豎彎”。
2、學生獨立書寫。
3、展示優秀的字,評點。
五、完成課后“讀讀說說”
《爺爺和小樹》優秀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9個字。
2.認真觀察兩幅圖,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認真看圖,理解課文內容,發揮學生合理想象,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1.發揮學生合理想象,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愛護花草樹木嗎?平時是怎樣愛護它們的?你們為什么這樣做呀?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的第2課,爺爺和小樹(教師板書)齊讀課題,什么事把爺爺和小樹聯系在一起的呢!快快打開書看一看。
二、指導學生看圖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從哪兒看出來的?圖上畫的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出示第二幅圖
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從哪兒看出來的?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3.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描述這兩幅圖上,打開書。
三、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己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畫出本課的生字和會認的字。畫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交換檢查,看看畫出的字和標出的自然段是否正確。
4.抽讀生字和會認的字。指導學生讀準“有、穿、冷、熱”這幾個字。
四、細讀課文,理解句子。
1.自己讀讀第一段
(1)提問:讀后你知道了什么?文中的“我”指的是你自己嗎?
(2)聽老師范讀,你聽出什么了?
(教師范讀時把“我、門口、小”這幾個詞讀得突出些。)
(3)學生自己練習讀。
(4)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5)指名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己出聲讀第2段,邊讀邊標出有幾句話。
(2)同桌互查標句子是否正確,互查后說說每句話講的是什么。
(3)指名說說句子的意思。
板書:穿衣,不冷。
(4)教師范讀,你聽出了什么?
教師范讀時,突出“暖和的衣裳”。
(5)學生練習讀,同桌同學互讀。
(6)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聽哪兒讀得好,哪兒讀的還不夠。
(7)引發學生想象:假如你是小樹,你會對爺爺說些什么呢?(目的是通過小樹感謝的話,進一步體會人類對樹木的保護。)
(8)出示填空練習,為背誦打好基礎。
天到了,給小樹穿上。小樹了。
口頭練習填空后,試著背一背。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讀這段,邊讀邊標出有幾句話。
(2)請兩名學生讀這段,讀后教師提問:“小樹是怎樣回報爺爺的?”
板書:撐傘,不熱。
(3)教師提問:夏天,綠色的大傘指的是什么?看圖說一說,爺爺在樹下乘涼心情會怎樣?爺爺會說些什么呢?小組進行討論。
(4)請同學讀文,讀后評議,哪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5)學生練習讀。
(6)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7)指名讀,讀后評議。
(8)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小樹還能為人們做些什么?(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樹木對人類的作用,人們離不開樹木。)
精選閱讀
《爺爺和小樹》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爺爺和小樹》一課以圖中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冬天,爺爺為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系多么親密、和諧。
1、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在教學《爺爺和小樹》時,我至始至終圍繞著字、詞、句、段、篇進行扎實的語言訓練。
第一環節復習生字詞,我設計了“我來比劃你來猜”、“猜字謎”、“邀請字朋友做客”等趣味性十足的游戲,既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又達到了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復習鞏固生字詞的目的。在學習課文環節中,我先出示四個詞語,在學生自主搭配的基礎上,在進行詞語搭配的拓展訓練,再出示“穿上”和“撐開”兩個動詞,通過動作演示體會“撐開”的意思后再次進行詞語搭配,達到學習語言和積累詞語的目的。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安排了用“因為……所以……”進行句子訓練。課文僅代表性地安排了冬、夏兩個季節,我通過補白,設計進了春、秋兩段,在經歷文本時,又超越文本,通過拓展練說、內化遷移,有效地運用了語言。在課末,我回歸整體,把課文改成小詩,做到美讀升華,活讀課文。模仿寫詩更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個性化的`想象說話,促進學生多角度、有創意、深層次的閱讀。在《爺爺和小樹》一課中,我安排了大塊的想象說話環節。
在學習課文中,我設計了如下的想象說話訓練: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著,在風中的小樹,你想說什么啊?穿上暖和衣裳的小樹們,現在你想說什么呢?夏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小朋友你有什么感覺?在樹下乘涼的爺爺,你想說什么呢?在拓展訓練中,我又設計了兩個想象訓練:美麗的春天到了,給,小樹。金色的秋天到了,給,爺爺。立足于文本的想像說話訓練,加深了學生對爺爺和小樹的感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
“細節決定成敗”,在教學《爺爺與小樹》這課后,聽課的領導和老師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反思自己的課堂,發現問題確實不少,如在動作演示“撐開一詞時,當學生懂事地把傘合攏時,未能抓住教育契機,滲透“撐開——收攏”這一反義詞訓練;有學生說出“五彩的彩虹”時,我竟然充耳不聞;一位學生說了一句不太完整、規范的話,我糾正了他,卻沒讓他再次重復,失去了一次訓練語言的機會;因為時間沒有控制好,以致于把自編詩留到了課后,要知道我面對的學生是才入學不到兩個月的一年級孩子。課堂是孩子們的課堂,課堂只有為了孩子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