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中班的科學公開課教案(通用4篇)
適合中班的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能夠動手操作實驗,記錄結果,并大膽講述出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喜歡參與到實驗中,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2.活動難點:能夠動手操作實驗,并大膽講述出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三、活動準備
1.盛水的大玻璃缸、各種能沉浮的物品(小木塊,勺子,橡皮,小石頭,泡沫板,海洋球等)
2.記錄物體沉與浮的圖標。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實驗導入老師分別將兩樣東西放入玻璃缸中,請幼兒觀察。
師:這兩樣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材料,猜測物體沉浮想象,師:這里都有什么啊?如果把這些東西放進水里面它們會怎么樣呢?
2.動手操作,驗證物體的沉浮現象并記錄結果。
(1)出示觀察記錄紙,教師指導記錄的方法;
(2)教師示范操作并做好記錄;
(3)分小組讓幼兒們自己操作,自己探索物體的沉浮,并對沉浮作好記錄。
3.交流討論結果各組展示并講出自己的操作結果,教師與幼兒們一起進行驗證。
(三)結束部分總結:根據物體的沉浮現象,教師與幼兒們一起進行分類,哪些是沉下的的,哪些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
五、活動延伸
與藝術領域美術相結合,折一些紙的小船和幼兒一起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教師時刻要為幼兒的探索認知創設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認識物質的性質。本次教學活動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幼兒從親身體驗中,對水的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是“實驗者”,知識在孩子們的實踐中自然就形成了。
適合中班的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感知探究磁鐵吸鐵的現象,對探索磁鐵活動感興趣。
2、 能自主探究磁鐵特性,提高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
3、 嘗試運用磁鐵的特性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
4、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磁鐵,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內有木片、塑料管玩具、回形針、硬幣、鐵質瓶蓋、布片、紙片、小鐵夾、螺絲釘等。)
活動重點
了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活動難點
運用磁鐵的特性解決生活和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過程
一、出示磁鐵,引出課題
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鐵),你們認識嗎?(認識,吸鐵石。)孩子們,真聰明,吸鐵石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磁鐵,那孩子們記住它的名字了嗎?它的名字叫什么?(磁鐵,幼兒重復一遍)
小結:磁鐵的形狀有很多種:有長方形、馬蹄形、橢圓形、圓形,等等。還有一些裝飾好了,外觀特別好看的磁鐵。
二、鼓勵幼兒探索活動,實驗并記錄
老師:磁鐵特別好玩,你會發現它有許多的秘密,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東西,請大家試一試。
1、介紹實驗材料和記錄表,提出要求。
師:孩子們,用你們手中的磁鐵吸你桌子上小筐子里的物品,
看看什么能吸起來,你在記錄表上畫一個“對號”,看看什么不能吸起來,你在記錄表上畫一個“錯號”,把結果都記錄好。還有把能吸起來的物品放在一起,把吸不起來的物品放在一起,聽明白了嗎?(聽明白了)好下面,先把你們的小板凳輕輕的面向小桌子,我們開始發材料。把記錄表和彩筆在盤子里拿出來,開始操作和記錄吧。
2、 幼兒動手操作并做記錄,老師巡回指導。
老師:剛才,小朋友玩得很開心,你們發現了什么?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不能吸住什么東西,舉手說一說?(請2—3個小朋友回答)
3、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再次實驗分享結果。
我們根據記錄的答案再來進行一次實驗,看我們驗證的對嗎?一起再來實驗一次。
小結:磁鐵會吸鐵制品,平時我們也叫它吸鐵石。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三、解決問題,動腦筋、想辦法
1、創設環境,鼓勵幼兒解決問題。
老師:好,孩子們,現在把你們的記錄表都放在盤子的底下,把小板凳輕輕的面向老師,老師這里出現了很多問題,需要你們動腦筋幫老師想辦法解決,我想先請一名坐的即快又端正的小朋友,上來幫我解決第一個問題。
(1)一名粗心的工人把他的鐵釘掉到金魚缸里去了,現在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打撈上來。(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師有兩張漂亮的圖片想擺在鐵板上給小朋友看,可它老丟下來,怎么辦呢?
(3)老師不小心把許多回形針掉在了沙子里,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撿起來?(用手太麻煩了,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2、引導幼兒動手操作,發現磁鐵隔物吸鐵的特性。
師:剛才那幾位小朋友非常棒,幫助老師想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現在老師再請你們來玩一個游戲,現在每個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個紙板,把回形針放在紙板上面,把磁鐵放在紙板的下面,你們再玩玩看會發生什么事?
師:孩子們,你們說說看為什么這些東西在紙板上動起來?(因為紙板下面有磁鐵)
小結:孩子們真聰明!老師告訴你們磁鐵還有一個秘密就是它還可以隔著物體吸鐵,但是這些物體不能太厚。
四、老師自制磁鐵玩具——跳舞的小魚,讓幼兒更深的體驗磁鐵的本領
1、范例,教師演示跳舞的魚。
2、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小魚動起來?
總結:用兩個回形針粘貼在小魚的底部,然后用磁鐵隔著紙板去吸小魚,此時小魚會按磁鐵移動的方向動起來,就好象小魚在跳舞。
五、磁鐵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出示圖片PPT,了解磁鐵的其他用途,幻燈片內容包括門吸、磁力火車、磁力畫寫板、文具盒、磁力起重機等。
延伸活動
將材料投放到探索區,鼓勵幼兒在區域里繼續探索磁鐵的秘密。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適合中班的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發現泥土的各種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2)知道泥土很寶貴,與人。動物。植物關系密切;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已帶幼兒挖過泥,尋找過泥土里有什么。
(2)事先尋找一塊較為干凈的泥地。
。3)每組一小桶水,小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1、討論泥土的作用。
提問:小朋友都見過泥土嗎?泥土有什么用?
小結:泥土可以種植花。草。樹。莊稼;是小蟲子的家,可燒成磚瓦蓋房子,捏成泥塑做玩具。
2、了解泥土的特征。
提問:泥土的作用真大,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它。為什么泥土有這么大的作用,這么寶貴,泥土是怎樣的呢?
。1)認識干泥的特征。通過摸。搓。戳。捏。捻等來感知松。硬。粗糙。易碎等特性。
。2)認識濕泥的特性。
提問:往干的泥土里加點水,你會發現什么?水到哪里去了,這說明泥土是怎樣的?
小結:泥土會吸水。
提問:繼續加水,小朋友再來玩玩看,泥土又是怎樣的?
小結:泥土中再加水后會變的軟軟的,有黏性,會變形,有韌性。
3、師生共同小結泥土的特征。
適合中班的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對動物嘴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嘴巴的明顯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進一步了解動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不同特征的動物(如啄木鳥、蜜蜂、河馬、蝸牛、兔子等),嘴巴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救救蘋果樹》,引起幼兒談論動物嘴巴的興趣。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后提問:是誰救了蘋果樹?為什么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二)了解動物嘴巴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
教師:啄木鳥長著一張什么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領?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三)觀察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教師:圖片上的動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它們是靠身體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務的?(鵜鶘是靠它的大嘴巴來捉魚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樣的嘴來吸食花蜜的)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一張奇怪的嘴巴?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游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錄像,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