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故事教案(通用12篇)
中班故事教案 篇1
教案目標:
1.通過理解鵝媽媽有趣滑稽的形象特點。
2.學習和同伴合作開展,并能從中干支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教案準備:
自制鞋子,襪子,花裙,項鏈,香水及鵝媽媽頭飾若干
教案過程:
一.出示鵝媽媽形象,引入
1.引導幼兒觀察原先的鵝媽媽
T:小朋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啊?(一只鵝)
T:鵝媽媽漂不漂亮?為什么?(不漂亮,因為它光著腳,腿毛長,腰很粗,脖子長)
T:今天天氣真好,鵝媽媽想上街去買點東西,可是她想買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聽。
2.欣賞,提問,根據幼兒回答出示教具
T:鵝媽媽上街買了什么東西啊?(鞋子襪子裙子項鏈香水)
T:鵝媽媽本來想買什么的啊?它為什么買了這么多呢?(老板會做生意)
二.進一步理解內容
1.教師根據教具再復述,在買每樣東西是的對話,要幼兒根據教師說的集體重復
2.提問:小朋友們喜歡鵝媽媽嗎?為什么?
三.根據活動材料分角色表演
T:小朋友都說的很好,現在啊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做鵝媽媽和商店的老板,你們愿意嗎?
可用多種形式,讓幼兒鞏固
活動延伸《鵝媽媽買鞋接力賽》
每組分發各種飾品,將幼兒分為4組,比賽前,教師講清規則及注意事項
T:今天啊,鵝媽媽生病了,但是啊它想要買東西,
中班故事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猜猜講講變化的手指造型,喜歡玩手指游戲。
2.樂意參與手指編故事的活動,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故事情節。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樂意參與手指編故事的活動,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事先準備一則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動過程
1.玩手指.進入活動。
(1)老師的手指會說話,你們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辮子……)
(2)變變變(兩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雞嘴巴……)
(3)變變變(兩手合成空心圓),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老師做了這么多手勢.你會做什么手勢呢?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
(5)誰愿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2.手指講故事。
(1)手指會變出各種東西,它還會講故事呢。教師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來了,看見一塊石頭,從石頭上跳了過去。小鴨子呷呷叫著走來了,看見石頭.從石頭旁邊繞了過去。小山羊高高興興地走來了,它沒有看到石頭,撞了一下,摔了個大跟頭.它爬了起來,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講的故事好看嗎?大家一起再來看看,邊看邊學一學,再想想小手講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說一說小手講的故事,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4)整理故事,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5)誰愿意來表演,聲音要響亮。(小朋友邊表演邊說。)
3.創編手指故事。
(1)還有誰會碰到這塊大石頭?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你用手指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請大家來猜一猜。
(2)誰愿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我們一起來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這塊大石頭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擋著怎么辦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頭》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讓我真的是非常意外,當里全部50多個小朋友除了一個劉淇小朋友偶爾有小動作,別的朋友都是一直在全神貫注地聽,學,做,沒有人在自己玩或者干別的。
當時講完課評課時領導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我自己也比較滿意。
本次活動目標完成很好,但有一個地方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錯誤,是評課時一位老師提出來,“呷”字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表示鴨子的叫聲,應該念ɡā。而我只是根據字形就直接念yā 。這是不應該出現的,以后的備課中一定要認真,對于自己認不準的字一定要查字典。我們園長在這次活動結束后還給我們每班發了一本字典讓我們有問題及時解決。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個分支。手掌的五個終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五個。話說:十指連心。
中班故事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各種各樣的物品包裝盒、包裝帶、瓶等),如果我們隨便就把它們丟棄,那么就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而相反,只要我們做有心人,把這些生活垃圾稍作裝飾、加以設計,即變成一件件有趣的玩具。這不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實踐減少垃圾的最佳方法嗎?所以我特設計了以廢物利用為主題的語言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游戲,讓幼兒懂得有點廢物可以利用。
2、教育幼兒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3、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三、活動準備
1、以本園環保展覽室為背景,創設廢物商店,其中的商品是利用各廢物品做成的玩具。請大班五名幼兒戴不同的動物頭飾參與表演:講述《廢物商店》的故事,并拍成錄像。錄像機、電視機各一部。
2、室內創設一廢物商店(同上),以及準備若干與商店對應的廢舊物品。
3、用廢品制成的半成品玩具及有關的美工材料。
四、活動過程
1、教師以神秘的口吻引出故事。
教師:小朋友,你們見過廢物商店了嗎?(讓幼兒交頭接耳地議論)告訴你們吧,在動物村里,孔雀姐姐開了一個商店,這個商店的名字叫“廢物商店”。你們想知道商店里有什么嗎?
2、教師邊講述邊引導幼兒觀賞錄像。
3、觀看完畢,教師提問:孔雀姐姐開這個商店好嗎?你們知道有什么好處?我們也學孔雀解決,用廢物做玩具,和老師、爸爸、媽媽一起制作,好嗎?
4、教育幼兒不亂扔垃圾。
5、游戲活動(一):換玩具。讓幼兒用廢舊物品去商店換玩具,商店的主人由教師扮演,重點指導幼兒游戲時代語言表達,即禮貌及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6、游戲活動(二):體育和美工活動。如用紙棒開展鉆山洞、跳房子;用掛歷紙折大扇子、裝飾快餐碟等。
7、小結結束。
中班故事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觀賞墻飾面置,創造性地講述墻飾的內容。
2、積極參與講述活動,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體驗墻飾上的故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與幼兒討論墻飾的主題,一起利用各種材料,布置和裝飾墻面。
2、準備親子手冊《語言·講述墻飾的布置》。
活動過程:
1、以帶幼兒參觀墻飾,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2、教師提出觀常墻飾時應當注意的秩序,請幼兒在相互交流時要輕聲細語,不要影響其他小朋友觀賞。
3、幼兒分區域活動,讓幼兒自由結伴觀賞墻飾內容,并給墻飾取個名字。(春天美,神秘的太空世界,有趣的紙魔術,好朋友在一起)。
4、請幼兒相互講述墻面布置的材料及所表現的內容,教師幫助個別膽小的幼兒。
5、讓幼兒以導游的身份向他人完整講解墻飾的內容和作用。
6、請大家評選最佳導游員。
活動延伸:
1、讓幼兒自愿選擇某處的墻飾進行拍照活動。
2、請幼兒向家長介紹墻飾內容,與家長交流對墻飾布置的看法。
中班故事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老師啟發引導下,合理想象故事情節,完整故事內容,培養幼兒的擴散性、創造性思維能力。
2、了解稻草的用途。
3、廢物利用,并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活動準備】
1、了解一些有關稻草的常識。
2、稻草制品。如:草帽、草席、稻草人、草鞋等。
3、立體活動教具、頭飾(小鳥、小兔、小姑娘)
【活動過程】
一、角色互動,引出故事:
冬天的時候,小白楊穿了一條用稻草做的圍裙,真漂亮,又暖和。可是,夏天來了,唉,你們發現小白楊怎么了?(哭了)
1、我們一起問小白楊?(小白楊,小白楊,你為什么哭呀?)
2、請扮演小白楊的老師回答(夏天來了,天氣漸漸熱了,可是我那件用稻草做的圍裙還穿著,太熱了)
3、誰來了?小白楊怎么問小鳥的?小鳥幫助它了嗎?小兔呢?
總結:哎呀,小鳥、小兔都沒幫助小白楊,它們那么熱的天不需要圍裙,怎么辦呢?
二、設疑:教師引出討論點
1、天越來越熱了,小白楊的圍裙還是沒脫掉,它熱得透不過氣來,難受得腰也彎了,怎么辦呀?(幼兒討論)
2、老師有個辦法:我來幫小白楊脫圍裙,脫下的稻草扔在地上多臟,扔到小河里吧?(好嗎?)那么放把火把稻草燒了吧,好嗎?
總結:會環境污染的,扔到小河魚會死,燒稻草的濃煙嗆人。
三、擴疑(廢物利用進行環保教育)
1、哎呀,老師的辦法都不好,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你們想想稻草有什么用?
2、討論稻草的各種用途,完整故事內容。
總結:你們想出辦法是不是和這位小姑娘想得一樣呢?完整故事內容,體驗成功的喜悅。
3、現在小白楊怎么樣了?(笑了)
四、扮演角色,體驗成功。
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附故事:小白楊的圍裙
冬天的時候,小白楊穿了一件用稻草做的圍裙,又漂亮,又暖和。
夏天來了,小白楊還是穿著那條用稻草做的圍裙,真熱呀。一只小鳥飛來了,小白楊忙問:“小鳥,小鳥,請你幫我把這條用稻草做的圍裙脫了,好嗎?”小鳥說:“不行,不行,這么熱的天,我才不要呢!”一只小兔蹦蹦跳跳過來了,小白楊又問:“小兔,小兔,請你幫我把這條圍裙脫了,好嗎?”小兔搖搖頭說:“不行,不行,這么熱的夭,我才不要呢!”哎,天越來越熱了,可是小白楊的圍裙還是沒脫,它熱得直冒汗,熱得喘不過氣來,腰也彎了,他傷心地哭了,這時,正好來了一位小姑娘,小姑娘說:“小白楊,別哭,別哭,我來幫你。”她用稻草做了一頂草帽戴在頭上遮太陽,用稻草編了一條草席,睡在白楊樹底下,真涼快。嗨,這下白楊樹再也不覺得熱了,它舒服極了,高興得笑彎了腰,連聲說:“謝謝你,小姑娘!”
中班故事教案 篇6
大班語言: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
【設計思路】
利用方臉和圓臉的故事,又給幼兒梳理分類的概念和圖形的概念,這個活動的生活性很高,讓幼兒在生活中去觀察圓和方,為之后美術活動中的圖形組合作鋪墊。
【內容與要求】
1、運用已有的圖形經驗,區分方形和圓形。
2、知道在同一物體某些面上能找到方和圓兩種形狀。
3、體驗一家人要和和睦睦相處的道理。
【材料與環境創設】
PPT,圓形的物品(圓鏡子、碗、臉盆、筆筒、轉盤等)和方形的物品(毛巾、拎包。書、小方凳),同時有圓和方形的物品(紙巾盒,餅干箱,電話,鐘)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
1、介紹故事的名稱——猜猜故事
師:今天我們來聽聽一個故事,名字叫方臉和圓臉。我們猜猜故事會說什么呢?
2、介紹主人公,認識他們的外貌特征
師: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故事里的兩位主人,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
他們長得跟他們的名字一樣
方臉公公高高的各自,挺瘦,長著方臉盤兒。
圓臉婆婆矮矮的個子,挺胖,長著圓臉盤兒。
二、理解故事
1、講解故事
師:我們聽聽故事:方臉老公公喜歡方的東西,要坐方凳子,喝水用方杯子,走路也要邁四方步。
圓臉老婆婆喜歡圓東西,吃飯要圓桌子,梳頭要照圓鏡子,睡覺的時候不枕枕頭,她用一個大南瓜當枕頭。
有一天,他們倆吵了嘴,要分家。
公公說“方東西歸我”
婆婆說“圓東西是我的!”
提問: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怎么了?
挑挑那些是分給公公的,哪些是婆婆的。
2、初步嘗試分類圓和方
師:圖片上是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家的東西,我們來幫他們分一分,哪些分給公公哪些給婆婆。
師:我們來看看方臉公公拿到的是不是都是方的,圓臉婆婆拿到的是不是都是圓的。
3、繼續講故事
老公公說:屋子師方的,歸我。
老婆婆說:房梁是圓的,我要把房子拆了。
老公公說:桌椅師方的,歸我
老婆婆說:釘子師圓的。我要把釘子都取下來。
老兩口分了一個上午,越來越分不清楚了。
被子師方的,上面繡的花是圓的。
菜刀是方的,刀柄是圓的
兩個人互相看看對方,又發現。
老公公的臉是方的,可是眼珠是圓的
老婆婆的臉蛋是圓的,兩顆大門牙師方的
老公公和老婆婆都哈哈的笑了。
都說“不分了不分了”。現在他們還是住在一起,他們過的越來越開心了。
師:他們兩最后有沒有分開啊?為什么分不開啊?
三、遷移經驗
1、回憶生活中的用品、玩具等,看看有沒有同一件東西上既有方形又有圓形
師:我們想一想我們有什么東西也是又有方形又有圓形的?不能分開的。
2、互相介紹自己想到的物品,看看想出了多少。
師:我們一起說說,看看我們想到了多少寶貝啊。本領真大,我們回家以后繼續去找找哪些東西是方形和圓形組成的。
中班故事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的情節線索和人物形象特點,豐富詞語:好奇、搖頭晃腦。
2、情感目標:萌發熱愛勞動、誠實善良的.感情。
3、能力目標:開動腦筋,大膽地想象故事的發展與結局,編構有趣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與故事內容相符合的桌面教具一套,蘋果一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活動教師出示蘋果,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看見過會爆炸的蘋果嗎?蘋果怎么會爆炸呢?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個故事,名字叫《會爆炸的蘋果》。
二、教師講述第一遍故事,幼兒初步感知故事
(一)教師用動作、表情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
2、狐貍的蘋果是用什么做的?
三、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幼兒深入理解故事
(一)教師邊操作桌面教具邊講故事一遍
(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秋天到了,小豬種的蘋果樹怎樣了?誰飛來發現了蘋果樹?它是怎樣說的?
2、狐貍看見蘋果對小豬說了什么?小豬是怎樣回答的?
3、狐貍用什么做了一棵假蘋果樹?它跑去對小豬說了什么?
4、小豬聽了很好奇,什么是"好奇"?
5、狐貍為什么很神氣?它神氣的樣子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學習詞語"搖頭晃腦")6、小豬答應用多少蘋果去換狐貍的一個蘋果?
四、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學說故事中人物的對話。
提問:故事里的小豬是怎樣的?狐貍是怎樣的?你喜歡誰?為什么?
五、結束活動:幼兒續編故事
(一)提問:小豬會上狐貍的當嗎?小豬怎樣才發現狐貍的蘋果是假的呢?
(二)啟發幼兒討論可以戳穿狐貍騙局的方法。一種是小豬自己發現,一種是別的動物來幫助。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想出不同的方法。
(三)請幼兒把剛才想的方法編進故事里去,使它變成有趣的故事情節并講出來。幫助幼兒正確使用句子和詞語。
活動延伸
1、延伸至表演區,小朋友利用頭飾和其他物品進行故事表演,體驗表演的樂趣。
2、把戳穿狐貍騙局的方法畫下來貼到美工角。
中班故事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傾聽故事,感知小兔和媽媽之間真摯深切的母子之情。
2、愿意用看得見的事物來描述自己的愛,嘗試用語言或肢體動作大膽表現。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繪本PPT、背景音樂《告別小蘇西》
2、圖片:情景圖(大海和太陽)(月亮和星星)、柳樹、圍巾等
3、頭飾(兔媽媽頭飾1個、小兔頭飾多個)、黑板
活動過程:
談話活動(教師與幼兒)(2分鐘)
1、直接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認識書名,著重引出"愛"字,導出故事。(2分鐘)
2、教師播放幻燈片分情節講故事,幼兒傾聽故事,感知小兔和媽媽之間真摯深切的母子之情。(10—12分鐘)
(1)教師有感情的講故事(情節1),幼兒認真聽故事,教師針對故事內容向幼兒提問。
師:小兔子用了一個什么動作表示愛?對媽媽說了一句什么話?小兔子為什么要把手臂張開,張到無法再張開?兔媽媽愛得多還是小兔愛得多?誰來和媽媽比比誰愛得多?(請一位幼兒和老師比誰愛得多)
(2)教師有感情的講故事(情節2,情節3),幼兒認真聽故事,教師針對故事內容向幼兒提問。
師:小兔子和兔媽媽還用了哪兩個動作?說了什么話表示對媽媽的愛?(幼兒站起來做動作并用語言說說)媽媽愛得多,還是小兔愛得多?我們班小朋友誰愛得多?誰來比比?(請2位幼兒比比誰愛得多)師:小兔子舉著手表示愛,他還用了什么動作表示愛?我們班誰跳得高誰就愛得多。(請1,2位坐著的孩子起來比一下)
3、請幼兒用景象中的東西表示對媽媽的愛,嘗試用語言或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教師有感情的講故事(情節4),幼兒認真聽故事,教師針對故事內容向幼兒提問。)師:這幅美麗的景象里面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和兔媽媽看到了什么?(幼兒觀察后回答)師:你能夠用其它的東西表示對媽媽的愛嗎?用一句話把愛大聲的說出來。
師: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可以用來表示愛的,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教師依次出示圖片張貼在黑板上幼兒觀察)師:你能用這里的一樣東西表示對媽媽的愛嗎?心里有愛就要說出來呀,這樣別人才知道的。(幼兒用語言表達對媽媽的愛)
4、情景表演(請幼兒扮演兔媽媽和小兔子體會故事中媽媽和孩子間的愛)教師和幼兒表演孩子和孩子表演教師扮演兔媽媽,帶著寶寶們去戶外找找還能用哪些東西表示愛。
中班故事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故事,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
2、圍繞故事情節的發展展開討論,鼓勵幼兒用較清楚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初步嘗試續編。
3、知道世界有了繽紛的色彩才變得美麗,愿意爭當保護環境的小天使。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藍色小汽車、海龜等活動教具。
2、教師事先熟讀故事。
3、故事《藍汽車》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語言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你們見過大森林嗎?它是什么顏色的呢?你見過車燈能伸縮的藍汽車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發生在森林里的故事。
二、出示藍色小汽車,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故事1~3小節后提問:
(1)藍汽車來到森林后做了些什么?
(2)它為什么要把一切都變成藍色?(幼兒猜測,引起懸念,激發興趣)
(3)你喜歡這個藍色的世界嗎?為什么?
(幼兒自主活動:喜歡藍色的站在一組,不喜歡藍色的站在一組。并讓幼兒說出選擇的理由。)
(4)在藍色的世界里,藍汽車會有危險嗎?(在幼兒的又一次猜測中激發幼兒的擴散性思維的發展。)
2、教師繼續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至最后第二小節后提問。
(1)在藍色的世界里,藍汽車發生了什么事?
(2)藍汽車為什么會掉進大海呢?
(3)是誰把藍汽車救上來的?又對它說了些什么呢?(學說烏龜爺爺的話)
三、自由創想并嘗試續編故事結尾。
師:烏龜爺爺說的對,世界不能是一種顏色。這可怎么辦呢?
1、幼兒討論:你們有什么辦法能把藍色世界變得美麗多彩嗎?
2、提問:聽了海龜爺爺的話,藍汽車會怎么做呢?
3、幼兒進一步討論并嘗試創編故事。
師:聽了海龜爺爺的話,藍汽車到底怎么做的呢?讓錄音機來告訴我們吧。
四、完整欣賞故事并小結。
1、提問:剛才我們聽的故事叫什么?聽了海龜爺爺的話,藍汽車是怎么做的?
2、師幼共同小結:藍汽車知道自己錯了,又把藍色的世界變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相信它以后一定會愛護花草樹木,再也不搞破壞了。那以后我們該怎樣保護美麗的世界呢?
觀察圖片:教室里玩具亂、操場上有口香糖、小弟弟摘花等看了以后你會怎么做?鼓勵幼兒爭當保護環境的小天使。
附故事《藍汽車》
在大森林里,有一輛藍汽車,他的車燈是兩只管子。撲哧,撲哧,管子能噴出藍顏色。藍汽車認為藍顏色是最好看的顏色,于是他就到處亂噴。
小猴子正在爬樹,藍汽車一噴,小猴子就變成了藍猴子。藍猴子玩累了,回到家里,猴媽媽說這不是自己的孩子,要把他趕出去。小猴子嗚嗚地哭了。
藍汽車看到什么,就把什么變成藍顏色。紅房子變成了藍房子,各種顏色的花變成了藍花,連所有的動物也變成了藍動物,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和藍天一樣藍了。藍汽車高興極了,他覺得這才是最美的世界。
有一回,藍汽車開到了海邊,他看見大海,以為是一片藍草原。他說:“呀!多美的一片藍草原呀!”說著,他就直望前開。只聽“撲通”一聲,藍汽車掉進了大海。咕嘟咕嘟他喝了好多水。“救命啊,救命啊!”他喊起來。正巧,海龜爺爺游來,把藍汽車背上了岸。
海龜爺爺問藍汽車:“藍汽車,你怎么往大海里開呀?”藍汽車說:“我還以為大海是藍草原呢!”
海龜爺爺看了看森林,咦!怎么都變成藍色的了?藍汽車說:“那是我噴的呀!”這下,海龜爺爺全明白了。他拍拍藍汽車,告訴他:“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不能只是一種顏色啊!”
聽了海龜爺爺的話,藍汽車會怎么做呢?
(藍汽車有跑到海邊,伸出管子,吸了一肚子的水,開道森林里,嘩嘩嘩,給森林洗了個澡,給花兒洗了個燥,給房子洗了澡,給小猴子和所有的動物都洗了澡。這回啊,藍汽車覺得,五彩繽紛的世界比只有一種顏色的世界美多了。)
中班故事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優美的意境中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鼓勵幼兒勇敢地用“…多…我就有多愛你”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3、引導幼兒學習用動作和語言來表達愛的情感,體念親子深情。
活動重點:鼓勵幼兒勇敢地用“…多…我就有多愛你”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學習用動作和語言來表達愛的情感,體念親子深情。
活動準備:
1、多媒體; ppT課件:
1)、《猜猜我有多愛你》畫冊,配樂;
2)、月亮星星、大海、新余……等圖片;
2、幼兒人手一張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動畫《開心的小兔子》: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動畫,請看……
提問:1、小兔子在干什么?(跳舞)
2、他開心嗎?(開心) 他為什么這么開心呢?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關于他的故事……
二、演示ppT課件:出示畫冊,引導幼兒說出圖片上的內容和書名(兔媽媽和小兔子、猜猜我有多愛你……)。
1、其他的字記不住沒關系,但是這個“愛”字可一定要記住哦!
2、因為這是一個關于愛的故事:講的是誰愛誰的故事呢?(兔媽媽、小兔子……)
3、那他們到底有多愛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關于愛的故事。
三、利用ppT課件講述故事
1、老師講述兩段故事后提問:
1)小兔子和兔媽媽用了哪個動作說:“我愛你有這么多”? (幼兒和老師模仿動作:把手張開)
2)誰的愛最多呢?是小兔子的愛多還是兔媽媽的愛多呢?為什么小兔子把手張得不能再開?
3)、請一名幼兒扮演小兔子,老師扮演兔媽媽來比比誰的愛多;
4)下面小兔子和兔媽媽又會用那些動作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愛呢?
2、老師用提問的方法繼續講述完第三段故事后提問:小兔子和兔媽媽又用了哪兩個動作來表示愛呢?(舉手的動作、跳高的動作)
1)引導幼兒邊模仿動作邊學說:“我的手舉得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 “我跳的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
2)請兩名幼兒用舉手的動作來比比誰的愛多(愛是要用力表現出來的);
3)、請兩名幼兒來比比跳高的動作。誰的愛多?
3、繼續配合ppT課件講述第四段故事:
1)、小兔子和兔媽媽說著說著,猜著猜著,來到了山腳下,他們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又會想到用什么方法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2)、幼兒自由說圖片上的的景物。
3)、你猜猜小兔子會怎么說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呢?
4)、請幼兒看圖表達自己心中的愛。
4、小兔子和兔媽媽用了很多動作和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愛,小朋友想不想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東西來表達心中的愛呢?
四、利用多媒體演示圖片:月亮星星、大海、新余……
1、你看到了什么?請你用愛來表達。
如: 月亮、星星有多亮我就有多愛你;大海有多深我就有多愛你;新余有多大我就有多愛你;……
2、還有比新余更大的地方嗎?(如:地球有多大我就有多愛你)
3、請幼兒看著自己手中的圖片,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愛;然后請幾名幼兒到前面來講述。
4、除了這些圖片,你還想到了什么東西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愛呢?(幼兒自己發言)
5、小結: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讓我們來表達自己的愛,請小朋友回家后想想怎么說?
五、繼續配合ppT課件講述完故事后提問:
1、這個故事的愛多嗎?(真多) 原來前面小兔子拿花跳舞是得到了媽媽很多的愛,他也很愛媽媽,所以非常的開心。
2、你最愛誰呢?(爸爸、媽媽、老師…)
3、你覺得你對周圍人的愛有小兔子多嗎?那就請你把它說出來。
4、幼兒自由的表達心中的愛。如:爸爸、媽媽我愛你;小朋友我愛你; x老師我愛你……
5、今天回家后在睡覺之前,別忘了對家里那個最愛的人說:猜猜我有多愛你;午睡之前別忘了對你的那個好伙伴說:猜猜我有多愛你;下課后別忘了對劉老師說:猜猜我有多愛你……
6、播放課件及《愛》的音樂:
1)現在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表示一下我們心中的愛。
2)老師和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用舞蹈動作來表示自己心中的愛。
六、延伸活動:
1、請幼兒回家后把心中的愛對家人、對好朋友、對老師表達。
2、愛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快樂、游玩……
中班故事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幽默的故事,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2、從"有笑聲"和"沒有哭聲"的不同感受中,體驗好心情能使生活更快樂。
活動準備:
1、制作"神奇"的箱子,內有能有效感染、引人自然發笑的玩具。
2、圖畫六副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具"神奇的箱子",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師:
鼴鼠大夫有一只箱子,(出示箱子)它出門去給病人治病時,總是帶著這只箱子,猜猜里面會有什么?
師: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藥箱,而是一只神奇的箱子。它神奇在什么地方?請聽故事《神奇的箱子》。
(二)欣賞理解故事,感受作品的幽默風格。
1、欣賞故事前半部分,了解動物媽媽犯愁的原因。
(1)欣賞故事產生懸念,感受箱子的神奇。
(2)教師組織幼兒交流欣賞后對故事的理解師:鼴鼠大夫的箱子神奇在哪里?
讓我們一起來學鼴鼠大夫是怎么對著箱子喊的?
師:小兔、小松鼠、小狐貍沒有生病,媽媽們為什么這么著急?
對!如果小兔娃娃、小松鼠娃娃和小狐貍娃娃整天板著臉,不笑也不快活,會影響健康的。
(3)師:你有什么辦法幫鼴鼠大夫讓動物娃娃們開心地笑起來嗎?
2、欣賞故事后半部分,讓笑聲飛出來。
(1)教師講故事,講到神奇的事發生時,就打開箱子,傳出一陣陣的笑聲,感染幼兒大笑。
(2)師:你怎么會笑的這么開心?那么動物娃娃們聽了箱子里發出的聲音會笑嗎?
3、繼續講述故事結尾師:鼴鼠大夫這才明白,動物娃娃們怎么會得了不笑的怪病。
(三)體驗笑與不笑的不同感受
1、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心里想著最開心的事,大聲的笑出來。
2、關閉笑聲師:你們的笑聲也被關進了箱子,誰也笑不出來了。
現在我要請你看表演了,但是千萬不能笑,看誰憋的住。
教師做各種能讓幼兒發笑的'動作師:你覺得表演很好笑又不能笑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如果沒有笑聲,你的心情會怎么樣呢?
誰每天都有好心情,快快樂樂的過每一天。
(四)在"把微笑留下"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神奇的箱子鼴鼠大夫有一只神奇的箱子,只要對著箱子喊上三遍病得名稱——感冒、感冒、感冒。拉肚子、拉肚子、拉肚子,再念上一段話"嘿嘿嘿……咯咯咯……哈哈哈……",病就關進了箱子,不用打針吃藥了。鼴鼠大夫天天背著箱子出去看病。
鼴鼠大夫來到小兔的家,小兔媽媽說:"我的孩子沒有生病,可是它總是不笑,真是難受。沒病?不笑?讓我回去想一想怎么治。"鼴鼠大夫說。
鼴鼠大夫來到小松鼠的家,松鼠媽媽說:"我的孩子總是板著臉,從來都不笑。請你治一治。"鼴鼠大夫著急起來:"怎么都得了不會笑的病呀?"鼴鼠大夫回到家想呀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辦法。正在這時候,兔媽媽、松鼠媽媽和狐貍媽媽都帶著孩子來了,大家都愁眉苦臉地想辦法,誰也想不出好法子。
鼴鼠大夫說:"讓我打開箱子看一看,看看箱子里面有沒有治這種怪病的藥。"鼴鼠一打開箱子,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串笑聲從箱子里飛出來:"嘿嘿嘿……咯咯咯……哈哈哈……"小兔、小松鼠、小狐貍立刻笑起來:"嘿嘿嘿……咯咯咯……哈哈哈……"媽媽們也都高興地笑起來。鼴鼠大夫一拍腦門,明白過來:啊呀,自己把疾病關進箱子里時念的那一段話,就是笑聲呀,把笑聲都關進了箱子,大家就沒辦法笑了。鼴鼠大夫想到這里,也大聲地笑了起來:"嘿嘿嘿……咯咯咯……哈哈哈……"
中班故事教案 篇12
幼兒園中班故事教案:生氣豬上天
一、活動目標
1、 嘗試用表演的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2、 樂意為小動物動腦筋想辦法,語言表達清楚完整。
3、 知道生氣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活動準備
課件、小動物頭飾(小豬、小貓、小兔、小狗)、自制錄音(小動物的笑聲與“生氣蟲”的獨白)、“生氣蛋糕”一個
三.活動流程
傾聽想象→觀察講述→嘗試表演→完整欣賞
四、活動過程
1、 利用錄音 激趣導入
教師引導語:小朋友,你們聽……(播放錄音:小動物的笑聲與生氣蟲的獨白)
誰在笑呢?他們之間發生一件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
2、觀察課件, 理解故事
①觀察段一
提問:誰在草地上高興地玩?他們的歌聲、笑聲傳到了誰的耳朵里?生氣蟲非常愛生氣,看到小動物們這么開心,心里很嫉妒。
提問:生氣蟲會想什么鬼主意讓小動物們生氣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教師過渡語:真有那么多令人生氣的事情嗎?讓我們來看看誰上了生氣蟲的當?
②觀察段二
提問:誰上了生氣蟲的當? 生氣蟲想了什么鬼主意讓小豬上當?
教師小結:生氣蟲用生氣面粉做了個生氣蛋糕,他想讓小動物們也整天生氣,真是個可惡的家伙。
出示“生氣蛋糕”,引導幼兒表演。教師引導語:瞧,這就是那個香噴噴的生氣蛋糕,我們來演演這一段。(集體與個別結合)
ⅰ教師以旁白的形式指導幼兒的表演
ⅱ引導幼兒想象并表達角色的語言
ⅲ引導幼兒想象并表演角色的動作與表情
教師提問:吃了生氣蛋糕的小豬會怎么樣?(啟發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說說生氣的樣子,教師可適當豐富幼兒語言,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氣鼓鼓地、氣得漲紅了臉、氣地吹胡子瞪眼睛等)到底怎樣?
③觀察段三
提問:吃了生氣蛋糕的小豬變成了什么?
小豬吃了生氣蛋糕竟然成了生氣豬,瞧他的肚子氣鼓鼓的,越氣越大象一只氣球似的飛上了天。小伙伴是怎樣救他的?成功了嗎?結果呢?小動物們在天上會喊什么呀?(救命——)
教師提問:這下可怎么辦呢?趕緊想個辦法救救可憐的小動物們吧。(幼兒討論后教師小結并肯定幼兒的想法)
教師過渡語:小動物們聽了你們的主意自己也有了好辦法。
④觀察段四
教師提問:瞧,他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唱歌)
教師小結:小動物的辦法真靈,小豬一高興,肚子里的氣就慢慢消了。大家回到了草地上快樂地游戲,這可把生氣蟲氣壞了,他“嗖”得一聲飛上了天,再也下不來了。
3、完整傾聽故事
教師引導語:誰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可選幼兒的題目),讓我們完整地聽聽這個故事。
4、遷移拓展
①教師引導語:故事里的小動物動腦筋想辦法戰勝了可惡的生氣蟲。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生氣的事情,你會怎么辦呢?(啟發幼兒聯系經驗,師生共同談談生活體驗)
教師小結語:萬一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別人幫忙(如與別人談談、請別人出主意、聽聽音樂緩解情緒等)。多生氣了對我們的身體不好,我們要讓自己天天開心,這樣,生氣蟲就無機可乘,不會欺負我們了。
②讓我們聽著音樂開心起來吧!(師生跟著音樂跳起來)
③我們回到教室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表演出來吧!
附故事 生氣豬上天
小兔、小狗、小貓和小豬是好朋友,他們在草地上又唱又跳,玩得真高興。他們的歌聲、笑聲傳到了地下的生氣蟲耳朵里。生氣蟲握著拳頭說:“哼,我一定要讓你們高興不起來。”生氣蟲一邊生氣,一邊做生氣蛋糕,嘴里還不停地念著:“吧嘰嘿,變生氣,吧嘰嘿,變生氣。”生氣蟲把生氣蛋糕悄悄地放在草地上,躲在一邊偷偷笑:一會兒,四個小傻瓜全變生氣蟲。四個好伙伴拿著魚網正準備去網魚。“咦,一塊蛋糕。”小豬說,“我們四個分著吃吧!”“不行,不行,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吃。”小兔、小狗和小貓都這么說。可話音未落讒嘴的小豬已經吃下了一塊生氣蛋糕。呀,小豬的肚皮鼓起來了,像個皮球。原來吃了生氣蛋糕,小豬愛生氣了,氣得漲紅了臉,肚子都鼓了起來。小豬還在生氣,肚皮還在變大,一陣風吹來,小豬飄了起來。三個小伙伴趕緊用魚網把小豬網住。“你們網住我干什么,我又不是魚,你們這群傻瓜!”小豬尖叫著。小豬還在生氣,肚皮還在變大,結果像氣球似地飛了起來,還帶著魚網和三個小伙伴。到了半空中,小豬害怕了,他忘了生氣,一個勁地叫:“怎么辦?怎么辦?”小鳥飛來了,它用尖嘴啄小豬的肚皮。小豬被啄得好癢,忍不住大笑起來。小貓說,“咱們一起唱歌吧,小豬聽了歌一高興就不生氣了。”他們一起唱起來了:嘿嘿啦,我們是快樂的小伙伴,上天入地在一起……”唱著,唱著,小豬肚皮里的氣沒了,他們慢慢地降落到地上。“嘿嘿啦,嘿嘿啦……”四個小伙伴又高興地在一起玩了。生氣蟲氣得“嗖”一下,像火箭一樣竄上天去,再也下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