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種植的勞動課教案(通用2篇)
關于種植的勞動課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體驗勞動的快樂;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
教學準備
勞動工具和肥料
選擇合適的蔬菜品種,了解蔬菜的種植基本流程
課時:
8課時
教學過程
選擇合適的蔬菜(1課時)
蔬菜的品種很多,但是有的不一定適合小學生種植,而且要考慮季節、種植面積和生長周期等因素。最終決定種植小蔥,韭菜等適合鹽堿地種植的蔬菜。
準備材料和工具(1課時)
種植蔬菜之前,先選好種子、工具與肥料
(1)選購種子時,要看清生產日期,選擇有效期內的種子,要仔細閱讀說明書,避免誤食,播撒時應佩戴手套。
(2)農具,是從事農業生產時使用的器具,多指非機械化的工具,也稱為農用工具或者農業生產工具。
(3)我們使用鐵鍬,有鐵質的和木柄的,用于挖土和翻土。
使用方法:雙手上下握柄,鐵鍬尖兒向地面斜前方,一腳踏在鐵鍬上部分,雙手和腳同事向下用力,使鐵鍬金屬部分深入土壤。
“肥料是個寶,莊稼少不了”我們種植的蔬菜需要什么肥料呢?
實地考察,農民伯伯說有機肥料最好。
花卉市場賣肥料,可以咨詢商家。
問家長:可以使用食物肥料,比如雞蛋殼,淘米水等。
注意:制作或者購買肥料時必須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下,選擇肥料要環保,使用時閱讀說明書,佩戴口罩和手套。
種植:(4課時)
整地(2課時)
在播種前對土壤進行一系列的整理和準備。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溫床,整好地,才能播種或種植。
除草:帶上手套,按照一定順序用雙手或者鋤頭,將雜草連根拔出去。
翻地:用鐵鍬或者鋤頭,將土壤由下而上翻起。翻的過程保持一個方向,一般翻起深度20-30厘米。
耕地:翻耕后將大土塊弄碎,并用耙子平整土地。耕地深度一般為5-10厘米。
起壟做畦:用鐵鍬沿直線鏟出一鍬寬的溝,鏟出的土順勢培在一側成某某,按照規劃將土地分成若干的種植區域----畦。
播種(2課時)
播種的方式有撒播、點播和條播。蔬菜的種類不同、生長周期不同,播種的方式就不同。
開溝: 在畦內開出深度適合種子生長的溝,深淺要一致。
播種: 在溝內按照一定的間距均勻播種。
蓋某某: 播種后要覆蓋細土,將土面平整。
日常管理:(2課時)
間苗:及時拔除一部分幼苗,選留壯苗,使苗間空氣流通、充足,保證幼苗有充足的陽光、水分和肥料。菜苗長出真葉后,就要間苗。有些蔬菜根據生長特點,可能需要第二次間苗或者不斷間苗。
間苗的原則是去弱留壯、去小留大、去病留好。間苗后要及時澆水,以防被松動后的小苗干枯。
澆水:蔬菜的生長對水的需求很大。
澆水的原則:澆水要適量,過多過少都不好。澆灌蔬菜的水最好是未經消毒的水或者雨水。澆水的時間最好是上午九點前,下午四點后。澆水要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如噴壺、水管,要看澆灌的目的。
追肥:滿足蔬菜中后期生長的需要而補充和調節肥料的過程。追肥的主要方式有沖施和撒施。
殺蟲:蟲害是蔬菜生長的敵人。除了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農藥殺蟲之外,還有不少無公害的殺蟲方法。
用草木灰殺蟲。草木灰是指植物燃燒后的殘余物,可以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害蟲,也可以在病株根際溝施草木灰,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自制辣椒水殺蟲。辣椒水可以防多.治種植物害蟲。在辣椒水制作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眼睛和皮膚。辣椒水最好是即配即用,否則極易變質。如需一次制作多次使用,一定要低溫保存。
收獲的幸福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大家的精心種植和管理,到了收獲得季節。我們將一起收獲蔬菜
關于種植的勞動課教案 篇2
一、教學總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種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2、行為與習慣:鼓勵學生養成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習慣,并能為保護周圍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3、知識與技能:通過研究“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等小實驗,增長學生的自然常識,學習小種植的基本方法。
4、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與種植有關的小觀察、小實驗、小游戲等研究性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共同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
二、活動重點、難點:
通過種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種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難點:通過研究“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等小實驗,增長學生的自然常識,學習小種植的基本方法。
三、教學準備
1、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人們特別是農民在春天會進行哪些種植活動,有條件的可拍攝照片或錄象。
2、布置學生動手做黃豆、綠豆等種子發芽的小實驗,來研究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3、讓學生在家人的指導和幫助下,開展種大蒜、種花的實踐性活動,并及時作好有關記錄。
4、師生共同開辟教師室植物角,作合理布置。
四、課時安排
2課時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種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2、行為與習慣:鼓勵學生養成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習慣,并能為保護周圍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研究“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等小實驗,增長學生的自然常識,學習小種植的基本方法。
難點:通過種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三、教學過程
活動
(一)——新聞發布會
1、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你們知道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科學道理嗎?
2、組織學生開展“農事5分鐘”新聞發布會,了解農民在春天進行的農事活動,在介紹中可適時展示相關照片或播放錄象。
3、結合諺語:“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理解只有春種才能秋收的重要性。活動
(二)——評選小小研究員
1、樂樂猴:小朋友的成長離不開大人的照顧與呵護,種子發芽也需要一定的條件。通過實驗研究,你觀察到什么,獲得哪些知識?小組交流一下。
2、各組選派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
3、評選十佳“小小研究員”,樂樂猴發獎。
4、樂樂猴總結發言:同學們真是出色的小小研究員,通過研究,我們知道了種子發芽需要水分、空氣和陽光,這三者可是缺一不可呀!活動
(三)——“種瓜種豆”展示會
1、樂樂猴:同學們還開展了小種植活動,現在,讓我們舉辦一個“種植種豆”展示會吧!
2、分組展示小種植的成果,要求掛上自制的小卡片,上面寫著作物的名稱、種植日期、使用工具和管理方法。師生自由參觀。在參觀的同時評一評“種植小能手”。
3、樂樂猴:你們種得可真不錯!是怎樣種植的?又是怎樣管理的?請大家談談。
4、交流感受。在種植中,你們獲得了哪些體會?有哪些感受要告訴大家?活動
(四)——動手裝扮植物角
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動手布置教室植物角,討論管理措施。
作業設計:小朋友的成長離不開大人的照顧與呵護,種子發芽也需要一定的條件。通過實驗研究,你觀察到什么,獲得哪些知識?小組交流一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研究“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等小實驗,增長學生的自然常識,學習小種植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與種植有關的小觀察、小實驗、小游戲等研究性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共同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種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難點:通過研究“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等小實驗,增長學生的自然常識,學習小種植的基本方法。
三、教學過程
活動
(五)——“學有榜樣”故事屋
1、同學們,我們把今天的學習活動在校園的花壇旁邊進行,你們感覺怎么樣?
2、是呀,花草樹木能美化環境,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這么美的環境離不開許多人的辛勤勞動。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位85歲老人的故事,好嗎?
3、聽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馬永順會被評為“全球500佳”,他這樣做有什么重要意義嗎?
4、過渡:馬永順老人已經走在前面,用實際行動為地球媽媽添綠,向地球媽媽獻上一份最美的禮物。我們可不能落后,得趕快行動起來呦。下面我們一起進入——
活動
(六)——“花草樹木作用大”擂臺賽
1、教師組織學生圍繞“花草樹木作用大“展開知識競賽,根據活動情況選出本期擂主。
2、原來花草樹木的作用這么大,我國通過立法確定了一個與樹木有關的節日,你知道是什么節日嗎?在哪一天?那一天要進行什么活動?
3、演示課件:歌曲《熱愛地球媽媽》,學生學唱。
4、地球是我們的媽媽,我們都是她的孩子。同學們,為了讓地球媽媽更美麗,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你準備怎樣做?
5、學生討論發言。
活動
(七)——小劇場:《和小樹小草叫朋友》
1、隨著擂臺賽的結束,我們的小劇場即將開演了。同學們,請你們根據《跳皮筋》、《打游擊》、《護綠小隊在行動》這三個劇目,自己挑一個劇本,自由組合表演小隊,趕快編一編、練一練。
2、學生自告奮勇上臺表演時發給頭飾,盡可能請幾組學生表演。
(八)——護綠小隊在行動
1、誰來說一說:你看見了哪些不愛護花草樹木的表現?
2、組織學生成立護綠小隊,做學校、社區的“護綠小衛士”。
3、指導學生做好活動記錄,定期交流。
作業設計:地球是我們的媽媽,我們都是她的孩子。同學們,為了讓地球媽媽更美麗,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你準備怎樣做?
板書設計:
春天的種植
馬永順“全球500佳”,花草樹木作用大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