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1
目的: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方法:
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事例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過程:
一、導入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然而,社會各方面的保護和幫助還要通過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教師和社會不可能時時刻刻呵護著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長本事,才能有效防范來自社會生活中的侵權侵害。所以,在加強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保護的同時,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學生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二、主要內容
(一)你對法律知多少:
1、說出你所知道的有關青少年的法律法規的名稱。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請你舉例說說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曠課、夜不歸宿,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攜帶管制刀具等等。
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別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規定,中學生不應當違反這些規定。要自覺做到:不吸煙、酗酒、流浪、聚賭、吸毒,不棄學經商、從工,不進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看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書刊、錄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2
教學內容:
預防陌生人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意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教學預備
1.圖片1幅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暹@是誰?你熟悉他嗎?我們把自己不熟悉、不熟習的人稱為陌生人。
㈡觀看課件,發問幼兒:一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干甚么?小姐姐為何擺手?
、缃處熯M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童謠《陌生人》
、甯嬷變豪蠋熡幸皇钻P于《陌生人》的童謠,請大家一起欣賞。
、娼逃變簩W習這首童謠,鼓勵小朋友把這首童謠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何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何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里往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附:童謠:陌生人
陌生人給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領我走,我不往,
陌生人送禮物,我不要,
陌生人來敲們,我不開。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3
一、主題班會的目的。
通過案例分析,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完善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班會的活動方式。
班干部主持,師生共同參與,以講解、朗誦、討論等形式展開。
三、班會的理論分析。
1、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認識能力、鑒別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正確地傳遞和接受信息,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將校內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學生自覺地提高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認識能力。
2、引起學生的現實關注;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日趨低齡化、暴力化、團伙化,已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專家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負面的影響;三是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成長環境,對青少年至關重要。學校教育固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但光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學生天天受到學校的教育和教師的影響,同時也天天受著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上各種人的影響。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須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決。學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進法制教育課的教學。使學生的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實際情況相結合,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學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觀念。
四、班會活動流程。
案例介紹——教師講解周邊的一些案例——實話實說(討論)——齊誦——宣布班會結束。
實踐證明,青少年學生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后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青少年學生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進行自我防范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如果青少年學生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于事的。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青少年學生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青少年學生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于青少年學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于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討論題:
1)年少犯罪就值得寬恕嗎?
2)你怎么樣安排假期?
教師講解周邊的一些案例。
全體學生齊誦:《小學生守則》。
五、班主任總結。
不管一個人的知識多么豐富,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當他帶上法盲的眼鏡時,就容易走錯路,跨過法律的界線。讓我們擦亮法律的鏡片,讓他們與法同行吧。
六、班干部宣布班會結束。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4
目的: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方法:
通過演講比賽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法律伴我成長》主題班會主持詞
女: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
男: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
合: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壯麗的事業激勵著我們繼往開來。
女:青春需要呵護,
男:花朵需要精心栽培。
合:我們在祖國法律的保護下,茁壯成長
為了提高七年一班同學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讓法制走進校園,進一步增強同學們的法制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合格學生,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知法、守法與法同行主題班會》現在我宣布七年一班《與法同行》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男:我們在法律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我們充滿生機,我們充滿朝氣。下面請聽張宇同學的演講《法律,在我們身邊》
女:當你在安靜的教室內認真學習時,你可想過這一靜土,也會有犯罪滋生,請同學們拿起法律的武器打擊校園犯罪加強自我防衛能力———請聽方光日同學的演講。
男:與法同行,法律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才能健康成長。請聽王欣同學的演講《法律在身邊》。
女:少年犯一個多么恐怖的詞匯,初開的花在還未怒放時就已凋落,這是為什么,青春年少不學法,不懂法,一步步走入犯罪的深淵。下面請聽李雪麗同學演講《認識法律,遠離犯罪深淵》。
男:法律是體現正義、實現公平正確的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準則,只有學好法律知識,才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下面請聽郭建行同學的精彩演講。
女:與法同行我們才能把握人生的正確方向,與法同行我們才能健康成長,與法同行我們才能走向成功之路。下面請聽李光哲同學的演講。
男:同學們我們要從小學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從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做起,自覺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做一個守法的小公民下面請聽譚鑫同學的〈〈學法懂法〉演講。
女:做為二十一世紀青少年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從一群羽翼未豐滿的小鳥,逐漸變成騰飛的雄鷹。下面請聽劉楊同學的演講。
時間多的話就準備搶答題。
男:名位領導老師親苦了,請讓我們輕松一下,下面請欣賞我們的小節目《紅太陽照邊疆》
合:同學們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讓我們一同舉起生命的盾牌,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個守法的中學生,在法律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下面請全體同學起立與班長一同宣誓:
宣誓詞: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徹底告別不良行為習慣。提高法制意識遠離違法犯罪,做一個文明中學生,做一個合格公民。
做新型法制人才,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紅綠燈的用處,能自覺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2、懂得過馬路時應注意安全,一定要走斑馬線。
3、對交通標志感興趣,增強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紅綠燈、斑馬線、課件《三顆星星》錄音、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聽錄音,談感受錄音內容:
街道上各種車輛來來往往的喧鬧聲,喇叭聲,汽車快速行駛的聲音……突然,傳來了長長的急剎車的聲音。
師:請問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想到了什么?(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并進行討論:為什么會有這種聲音)
二、傾聽故事《三顆星星》認識斑馬線標志。
1、播放課件《三顆星星》,使幼兒知道紅、黃、綠燈代表的意思。
2、出示斑馬線標志,共同討論斑馬線的用處。
3、幼兒學習安全兒歌,幫助理解紅綠燈和斑馬線的用處。
三、交通游戲。
1、誰對誰錯教師依次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判斷圖中行為的對錯,并說出理由。
2、紅綠燈、斑馬線游戲玩法:教師出示紅綠燈的變化圖,請幼兒按照紅綠燈的指令前進或停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力求通過多種方式方法,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進行參與,從而使幼兒體驗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另外,在活動,我也可結合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將其擴展為半日活動,使得每一名幼兒的參與體驗變得更為充分。通過活動,孩子們對交通安全有一定的認知,能較客觀的認定其他人行為的對與錯。在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對于自己比較了解的事情,語言的條理性很強。由此可見,知識經驗的積累對幼兒的思維、語言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6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然而,社會各方面的保護和幫助還要通過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教師和社會不可能時時刻刻呵護著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長本事,才能有效防范來自社會生活中的侵權侵害。所以,在加強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保護的同時,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學生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守法觀念。
2、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了解并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3、通過案例分析與學生的討論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觸目驚心:
據統計,在我國,25周歲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總數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漸攀升,每年新產生的少年犯人數竟高達15萬。這些犯罪行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響外,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學生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二、你對國家的相關法律知道多少?
1、說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規。
2、師總結并出示課件。
法律詞典:
違法--指違反法律規定,危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利益,依法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對正常社會秩序的破壞,對公民人身權利和公私財產等合法權益的侵犯,
犯罪--指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三、合作交流:
問題1
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自己有沒有不良行為?
嚴重不良行為:
嚴重不良行為是指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
(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二)攜帶自制刀具,屢教不改;
(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四)傳播淫穢讀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進行色情、賣淫活動;
(六)多次偷竊;
(七)參與賭博,屢教不改;
(八)其它危害社會行為。嚴重不良行為的發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為:
中度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一)曠課、夜不歸宿;
(二)攜帶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偷竊、故意損壞財物;
(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和訴營業歌舞等場所;
(九)其它嚴重違背社會的不良行為;
(十)吸煙、酗酒。
問題2、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還有什么?
1:平時有不良行為、經常搞惡作劇,有的會發展到有意或無意識地傷害別人。
2:欣賞“哥兒們義氣”,與社會上有劣跡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幫結伙,結“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壞事。
3:從冒險、游樂到離家出走、侵犯他人權益到逐漸發展到違法犯罪。
4:從小驕生慣養,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稱王稱霸乃至行兇打人。
5:小偷小摸會發展成盜竊搶劫。
自我預防--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正身避邪,防微杜漸
大量事實證明,不良行為習慣正是走向違法犯罪的開始。青少年要從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堅決摒棄不良行為。
攜帶管制刀具:
非法制造、販賣、攜帶匕首、三棱刀、強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警告。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攜帶,因其威脅著人的生命安全。攜帶管制刀具容易發生人身傷亡事件,特別是青少年正是身體發育階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觀念和是非觀念淡薄,爭強好勝,行動盲目而不計后果,攜帶管制刀具,極易一時沖動,釀成不該發生的悲劇。
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講文明禮貌,待人恭敬謙讓,已成為時代風尚。要求我們從小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拋棄動輒動手打人,出口罵人的不良行為。如果從小養成了這種不良行為,危害無窮。好多犯罪分子從小染著了打架、怒罵別人的不良行為。
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偷竊、故意損壞財物
(一)偷竊
偷竊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量較少的財物的行為。青少年中有的不滿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羨慕,而當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會非法去竊取公私財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環境,平常喜歡貪點小便宜,從拿人家一本書、一支筆、一塊橡皮開始,逐漸養成小偷小摸的習慣。任何事物總是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有句老話叫做賊偷菜起,任其發展就會演變成盜竊。
案例1 (小偷小摸導致犯罪)
20__年,江蘇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一度發生多起撬盜案件,到20__年底,失竊案件多達幾十起,財產損失幾萬元,警方將作案的26人捉拿歸案,查明這伙人自20__年3月至12月間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幣10萬元。更令警方吃驚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學生和流失生,年齡最小的僅11歲,其中女性一名。面對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蛋,辦案干警沒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變得沉重起來。 警方查明,26個孩子中有些人已經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盜竊作案的次數和案值,足以判處徒刑,但由于年齡的關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釋放。于是他們作案后受法律懲罰的犯罪恐懼心理一次次減弱,認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漸漸從一個月一次小偷小摸,發展到每月偷幾次,有的幾乎天天作案。有些14歲的少年曾公開宣稱:“我還能偷2年”,13歲的少年不甘示弱:“我還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故意損壞財物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損壞財物,多出于報復的動機,你對我不義那我就將你的財物損壞,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財等。青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尋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別人的東西損壞。這種行為既損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行為嚴重的構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要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
四、殷切的希望
1、勤奮學習,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學、法律知識和勞動技能,提高辨別是非和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
2、遵守社會公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敬愛父母、尊重老師、敬老愛幼,艱苦樸素,不做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事情,應當誠實謙虛,接受別人的幫助教育,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3、遵紀守法,不吸煙、不飲酒、不打架罵人、不賭博、不早戀、不逃夜逃學、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不進入僅向成年人開放的娛樂場所、不觀看不良的影視讀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鍛煉身體,講究衛生,增強體質。
5、同學之間應當團結友愛,互學互助,共同進步。
宣 誓
我們鄭重宣誓: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徹底告別不良行為習慣,提高法制意識,遠離違法犯罪,做一個文明中學生,做一個合格公民,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主持人宣布本次班隊會結束。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和掌握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方法。
2、會運用這個除法運算性質,使一些計算簡便。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簡便方法計算
609-51-49 846-121-279
3、動手做
24個圓片平均分成2組,再把每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體會連續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兩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課:除法的運算性質。
5、出示目標(見學習目標)
二、自互學習:
一共有25個小組,每個小組種了5棵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
1、指名讀題。
2、(出示學習指導)
(1)根據題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計算。
(2)試一試,你還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嗎?如果有困難,可以與書進行交流。
(3)對比一下,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能用語言概括一下你發現的規律嗎?
(5)試著用字母表示出這個規律。
自學時間5分鐘。
3、學生自學(學生對照學習指導,自學,并完成學習指導的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4、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三、精講要點
1、小組匯報。
2、解決各小組中在自學中遇到的不會的問題。
3、小結:除法的運算性質。
4、練習: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當堂檢測
1、判斷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3200÷25÷4 20__÷25÷8 350÷14
3、有1440個玩具,每24個裝一盒,每6盒裝一箱,一共要裝多少箱?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8
教具
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大!,使學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樂的風格特點。
重點難點:
賞析《大!,感受、體驗其音樂風格。
領會和理解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交響素描《大!肥堑卤胛鲃撟鞯囊徊恳魳樊嬀,它由三幅交響素描組成。三首素描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陽光的海面上變化無常的景象,描繪了海的氣氛和海的性格。它們既像是一部由三個樂章組成的交響曲,又好像是一首龐大的交響詩。本課欣賞的是《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戲》。
2、《海浪的嬉戲》描繪的是浪花在歡快地嬉戲。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響曲的話,那么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個輝煌的談諧曲樂章。海有萬千變化,有時安靜沉著,有時又令人感到困惑。而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繪的卻是它的自我歡娛——浪的游戲。在無數輕快典雅的樂句中,在色彩斑潤的和聲對置下,洶涌的波濤和騰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頓沖擊,成為樂曲的中心。輕快的舞蹈性旋律與節奏及其恢諧性的筆法,構筑成這一印象主義的音樂畫卷。
二、授新課
用錄音機放《大海》,同時對作者、背景及樂曲進行介紹和講解。
。ㄒ唬┱故舅伎碱}:這部作品與以往欣賞過的作品有不同嗎:你能說出有哪些不同?
。ǘ⿲W生初聽《海浪的嬉戲》。
(三)老師引導學生回答思考題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于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征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采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秘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展示思考題:
1.這個片斷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2.這個片斷描繪了大海怎樣的景象?
教師歸納:這首樂曲幾乎都是由這樣短小的動機,和不大有規律的節奏型組成的。這些旋律片斷生動而迷人地表現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陽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閃光。這個片斷是由長笛、單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作者簡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杰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樂《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鋼琴曲《月光》,以及《云》、《節日》、《大!返茸髌。羅曼·羅蘭對德彪西是這樣描繪的:“這是一個“偉大的夢境畫家。”
分析歸納印象派的特點: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萬變,輪廓朦朧模糊,但有蹤跡可尋。而在其他音樂流派中,特別是民族樂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節奏上不強調節拍重音。在作品中,音樂小心地柔和流動地遮掩了節奏的律動,從一個小節滑向下一個小節。
3.和聲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閃爍的圖畫性質。德彪西強調音程八、五度的平行進行,而這樣的平行運動在古典時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樂派認為不協和的和聲,如二度進行及九和弦等:這樣就使他的作品出現了奇妙的色彩。
4.調式方面:由于更多地運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樂既不在大調上也不在小調上,而在二者之間搖擺,在各種調的邊緣徘徊,創造出難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繪畫中朦朧的輪廓。
5.在曲式結構上:傾向于小型作品,用簡單靈活的形式代替奏鳴曲式結構。
再聽《海浪的嬉戲》:
(一)要求學生邊聽邊把自己想到的內容用文字或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ǘ┱故緦W生的文字描述或繪畫。
三、總結
。ㄓ玫卤胛鞯囊欢卧挘┪曳浅釔垡魳。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脫離使它受到抑制的貧乏的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里,成為學院派的藝術。
總之,印象主義的音樂就是打破傳統的束縛,在藝術手法上追求更新的東西。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不連貫的短小動機的瞬息飄浮,都是印象派音樂明顯的標志。它反映了時代變化的初步跡象,是現代音樂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意境的發端。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并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這兩首詩;揣摩詩歌中優美精煉的語言,并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指導學生學會鑒賞詩歌。
★態度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慎重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學重點、難點:
★加強詩歌朗讀訓練,讀中感悟。
★引導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計劃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你的所得,還那樣少嗎?你的付出,還那樣多嗎?生活的路,總有太多不平事,請你不必在意,灑脫一些過得好......”(歌詞)這些歌就是寫給在逆境中的人們,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不順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這樣的叮嚀和囑咐。(板書課題)
二、學海拾貝
※我們應該怎樣閱讀詩歌呢?
(教師向學生介紹閱讀詩歌的“四步”閱讀法:一讀,二品,三誦,四背。)
1.一讀,指讀題目,讀作者,讀創作背景。這一環節主要弄清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蘊涵的道理和表現手法。
3.三誦,四背,這兩個環節常常緊密相連,因此要注意詩的節奏,分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三、學海導航
(一)讀
1.讓學生快速閱讀第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思考以下問題:
你了解詩人普希金嗎?你的同桌知道嗎?問問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詩人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寫出這樣的不朽詩篇的?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二)品
1.教師示范朗讀這首詩,學生邊聽邊品味,之后回答以下問題:
這首詩是用什么口吻寫給那些受生活欺騙的人的?
對于這些人,詩人提出了怎樣的叮嚀和囑咐?
詩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交流,教師加以引導、肯定、補充。
(三)誦、背
1.設問: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那么,怎樣用我們的有聲語言讀好這首詩呢?你認為應突出哪幾個方面呢?
2.學生相互交流,教師肯定、鼓勵、或引導、補充。
親切自然,娓娓道來的勸說語氣。
注意停頓、重音、語速的快慢。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點撥。
3.試讀評價
按照剛才的交流,請你來試讀一遍課文,可找三四名同學與教師共同點評,最后評出的一個領讀。
4.設問:
通過對這首詩的朗讀,現在再回顧這首詩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回顧上節課的詩歌閱讀方法。
二、導入《未選擇的路》新課。
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讀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板書課題)
三、自主實踐,小試牛刀。
1.教師引導學生“讀”。
2.“品”
※小組合作,互動探究以下問題:
詩中的“路”有兩層含義,你能說出來嗎?
這首詩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詩中明確寫了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為什么還要以“未選擇的路”為題?讀了這首詩,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師引導,點撥,歸納。
3.“背”、“誦”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10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陋室銘》(劉禹錫)
一、檢查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刹扇《喾N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凌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有龍則靈:靈異:斯是陋室: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階綠:長到。草色入帶青:映入。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往來無白。褐笡]有什么學問的人。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里借代奏樂的聲音。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何隨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么簡陋的呢?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拢蛔缘玫纳袂。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边@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二課時
《愛蓮說》(周敦頤)
一、檢查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稅凵徴f》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水陸軍木之花”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可愛者甚蕃”者:結構助詞,與前面詞“可愛”構成名詞性結構。相當“可愛的(花)”。
“晉陶淵明獨愛菊”獨:唯獨!笆廊松鯋勰档ぁ鄙酰汉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而:連詞,表轉折,卻。
“濯清漣而不妖”而:連詞,表轉折,卻!爸型ㄍ庵薄保(莖)中間通透,外形筆直。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越發清香。益:更加。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連詞表轉折,卻。焉:助詞,可不譯。
“予謂菊”謂:認為。
“花之隱逸者也”之:結構助詞,的。“陶后鮮有聞:鮮:少。(xiǎn)
3.請再次朗讀課文。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2)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3)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菊花比喻象征隱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貴的人,蓮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度分別是什么?
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感情。句式駢散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五、板書
菊花正襯蓮花 菊花——隱士——陶后鮮有聞
牡丹反襯蓮花 牡丹——富貴人——宜乎眾矣
蓮花——君子——同予者何人
六、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四。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11
教育目的:
結合學校法制宣傳周活動,通過本次講座,加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牢固樹立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
教學方法:個案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1、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的意義
2、舉案說法
下面將展示兩個真實的個案,請同學們聽后仔細思考
個案一、南方一座有近600萬人口的城市,1991年分4批判處了172名罪犯死刑,其中18-25歲的年輕罪犯115名,占被處死人數的66.9%。為什么這么多的年輕人走上了斷頭臺?調查研究說明,他們違法犯罪均起于少年時期,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時犯有前科,基本都有劣跡,從小就有不好表現。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有多方面原因,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據分析,這些孩子的不良家庭影響是:一、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無方,法制教育更談不上;二、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在115名孩子中,獨生子和老小占77.4%,家長溺愛至極,使孩子從小為所欲為;三、父母思想意識不健康,自身就缺乏法制意識,甚至家人中就有違法亂紀現象;四、家庭感情不和,父母離異,孩子缺少家庭溫暖。
個案二、初中生張林和幾個同學在公園里打球,碰上了幾個熟悉的學生,兩撥人在一起玩球的過程中,張林與譚華發生了口角,譚華罵了張林,張就與他打了起來。第二天,譚華為了報仇就找了不少“哥們兒”,把張林劫到了公園里,他們把張林雙手捆住后,就輪番毆打他,并用刀子劃張林的臉,無論張林怎樣求饒都不行,只打得他滿臉是血、渾身是傷、已奄奄一息了,這幫人才離開公園。張林在被別人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治身亡了。
當張林的父母聽說自己的兒子被人打死后,父親的高血壓病復發而引起了半身癱瘓,母親則當場就暈了過去,從此,其母就整日瘋瘋癲癲,直至臥床不起。
3、案例分析
總觀上述兩個個案,他們之所以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原因可以歸咎于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原因:
社會原因:
學校教育原因:
自身修養原因:
好奇青少年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這是他們的天性。但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淺,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有時對好壞良莠缺乏全面正確的判斷,在缺乏良性誘導的情況下,就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隨心所欲,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如少女禾某,本是一位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的中學生,因看到一些大齡青年吸食毒品,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試了試,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最后發展到以賣淫換取毒資的地步。
盲從
在一些共同犯罪中,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并沒有完全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隨其他成員盲目干事,人云亦云,沒有明確的犯罪動機。如一個少年搶劫、盜竊團伙,6人中有3人不滿12周歲,這3人跟隨一個16歲的“頭目”在兩年內作案數十起。當問到他們為什么犯罪時,他們都說:“他(指‘頭目’)讓我們干的!毕襁@樣的作案人占總數的20%還多。
攀比虛榮
近年來,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靈里種上了貪慕虛榮的種子,講排場、講穿戴、講吃喝,好逸惡勞,夢想一夜暴富,導致他們不擇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利。
一個年僅18歲的姑娘楊某,只是為了把自己和男友打扮得漂亮瀟灑,就在四年中侵吞公款60余萬元。因貪慕虛榮而走向犯罪是近幾年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特點,在56起案件中有17起,占30.35%,特別值得警惕和關注。
4、實話實說——由同5、學來談看法(15分鐘)
5、結論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12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啟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對于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注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啟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為了表達什么?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為什么難忘啟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啟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么?(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松)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么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系自己,談談啟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并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計:
17、難忘的啟蒙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啟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對于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注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啟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為了表達什么?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為什么難忘啟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啟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么?(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松)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么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系自己,談談啟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并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2023年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分析能力;表達能力;辨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了解本文通過對一棵小桃樹生長過程的描寫來表現它的特點以及憑借小桃樹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強不屈,用于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通過對一棵小桃樹生長過程的描寫來表現它的特點以及憑借小桃樹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寫法。
2.培養學生堅強不屈,用于和困難作斗爭的勇氣。
教學難點:
1.托物言志的寫法和作者抒發的情感。
2.課文贊美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寄寓著什么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課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作者圖片:同學們,認識這個人嗎?他叫賈平凹,凹這個字在普通話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來,一齊讀他的名字。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太陽路》。今天再來我們學習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樹。
二、夯實基礎
(一)字詞過關
佇(zhù) 孱(càn) 嵬(wéi) 懊喪(ào) 執著(zhuó) 矜持(jīn) 猥(wéi)瑣
(1)佇立:長久地站立。
(2)生靈:生命。
(3)孱頭:軟弱無能的人。
(4)矜持:拘謹,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樣沒有生氣。
(7)楚楚:較弱柔美。
(8)猥瑣:(容貌、舉動)庸俗不大方。
(9)禍不單行:表示不幸的事接連發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桃花繁盛明麗的樣子。
(二)作者簡介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__年,先后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__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__年憑借《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三)背景介紹
1976年,為期十年的_終于結束,在這十年期間,無數被時代耽誤年華和奮斗機會的青年人開始反思,開始追求。作家賈平凹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樹”的形象來象征_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通過它坎坷的出生、成長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長的真實歷程。文章最后小桃樹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個花蕾,豈止是“風浪里航道上遠遠的燈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懷大志、奮起直追、報效祖國的象征。
三、整體感悟
1、誰來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課文是按這個順序敘述的嗎?誰能按照課文的順序來敘述?
2、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再來看看,你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4、“學貴有疑”,你們的問題提得很好,這是你們認真思考的結果。有人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要重要。同學們的這些問題都和小桃樹密切相關,那我們先來弄明白這是一棵怎樣的桃樹?從這個問題入手,再來逐步解決其他幾個問題。
四、合作探究
1、聯系全文分析作者的夢是什么?
答:課文中作者6次提到自己的夢,較明確的有兩處:一是孩提時代埋桃核,“想讓它在那兒蓄著我的夢”,二是到城里上學前夕,桃樹兩尺來高的時候,那“夢是綠色的”。通讀全文之后不難看出,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在通過對小桃樹頑強生命力的贊美來表達自己所寄寓的深刻含意。
早在孩提時代,作者便對美好的未來有了朦朧的向往,因此埋下桃核,希冀“讓它在那兒蓄著我的夢”。進城上學以后,作者更是“血氣方剛,常要以濟于下的人物”(賈平凹《夜籟》)。這個夢自然是綠色的',因為綠色象征希望和生機,簡言之便是“奮斗”,并且“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這便是作者的夢。
雖然走上社會以后,作者的際遇曾遭受到類似桃樹那般的風和雨,那“再不消沉,再不
疲軟,再不膽怯”(賈平凹《游了一回龍門》),雨中仍“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作者
的夢是頑強的,恰如作者的性格。
2、文中說:“可憐的小桃樹!”作者認為小桃樹的“可憐”表現在哪幾方面?寄寓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
答:寫小桃樹長得很委屈,樣子很委瑣,花兒單薄等來表現它的可憐;寫小桃樹被人鄙視,孤獨寂寞來表現它的可憐;寫小桃樹遭受風雨等的摧殘來表現它的可憐。面對挫折和磨難,只要不屈不撓,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五、總結全文
本文描寫了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在逆境中成長的小桃樹,歷經風雨仍頑強生存。贊頌了小桃樹頑強同命運抗爭的精神。揭示一個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撓的奮斗,定會戰勝磨難,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小桃樹是堅強的,在樹的頂端,高高的一枝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紅的,在風中搖著,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里航道上遠遠的燈塔,閃著時隱時現的光。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不是嗎?夢想不管多么深邃在內心,不管多么遙遠在將來,只要有一朵花苞,就有開放的時候。
板書設計
一棵小桃樹
賈平凹
“纖纖” “黃黃的” “瘦瘦的” “單薄”——弱小者
“努力撐著” “掙扎” “搖著” “抖著”———頑強同命運抗爭
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