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爸爸》教案(精選9篇)
《十個爸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
3、能大膽想象,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動畫PPT、小水缸的圖片。
2、實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從小水缸導入,引發幼兒對故事情節的興趣。
出示小水缸圖片,告訴幼兒,這不是一只普通的小水缸,而是有著神奇力量的寶缸。
二、教師結合動畫PPT講述故事,并引導幼兒討論情節發展。
1、老伯伯挖到寶缸,發現寶缸的神奇,倒入一碗米,能成盛出十碗米,大財主知道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引發幼兒討論。
2、大財主把寶缸搶到家里,他會怎么樣?放入一個金元寶,能變出十個金元寶。
3、官老爺把寶缸抬回家,官老爺的爸爸搶著要看寶缸,又會發生什么事情?
4、官老爺爸爸不小心掉進寶缸,會怎么樣呢?官老爺從缸中請出十個爸爸。
三、完整傾聽故事,理解復制
1、結合PPT ,完整欣賞故事。
2、知道一個變成很多個一模一樣的東西,這個過程就是復制。
四、幼兒頭戴頭飾,分別扮演老伯伯,大財主、官老爺,官老爺的爸爸,表演故事(教師提前準備好復制出的十碗米,十個金元寶、十個官老爺爸爸)在表演中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加深理解復制的含義。
五、總結,活動延伸。
老伯伯用寶缸變出十碗米,分給窮人吃,大財主用寶缸變出“十個金元寶”官老爺搶了寶缸變出十個爸爸,如果你有一只這么神奇的寶缸,你想復制出什么來呢?
活動反思:
《十個爸爸》是主題《開心時刻》里的一個語言活動,這個故事幽默、夸張的內容很吸引人,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整個活動下來,幼兒興趣點很高。此活動設計環節清晰,語言的提煉度很高,環節構思很新穎,邊講故事邊提問,并出示相應的教具,并且在轉換不同角色時,如財主官老爸,進行變聲處理,以及加上一些夸張的動作,有助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匯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故事欣賞前設計,這是一只有著神奇力量的寶缸,你們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嗎?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借助于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幼兒敢說。這節課用邊講述邊猜想故事發展的方法,讓幼兒產生共同參與故事的欲望,根據情境講述故事并提出相應的問題,由引出寶缸——大財主請寶缸——官老爺把寶缸抬回家——官老爺爸爸掉進寶缸四個部分,四部分邊講故事邊提問和出示相應的圖片教具,第二環節出示《十個爸爸》PPT并完整的講述故事,這次完整的講述故事是達成第二個目標,第三環節通過幼兒表演,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第四環節拓展幼兒的想象,讓幼兒懂得幫助別人。
但整個活動組織下來,發現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語言提問不夠精煉貫穿著這個活動,還有些問題回應不當,提煉性總結性的語言不多,有些追問沒有追到底,我覺得這些都要在平時中積累經驗,讓自己更好的上好每一節課!
《十個爸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
3.能大膽想象,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 讓幼兒知道復制是怎么一回事。
2、 發展幼兒自己的想象力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 實物:小水缸、米、碗。
2、 圖片:老伯伯、財主、管老爺、十個官老爺爸爸、十只金元寶人物、故事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產生懸念。
1、 逐一出示10個小人,請幼兒數一數。
2、 小朋友,你有幾個爸爸?可是官老爺卻一下子有10個爸爸,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引出“寶缸”,對故事的情節感興趣。
1、 老師講故事并與幼兒討論故事情節。分成四部分:
1老伯伯挖到寶缸。
2大財主請寶缸。
3官老爺把寶缸抬回家。
4官老爺爸爸掉進寶缸。
三、完整傾聽故事,理解復制。
1、 結合ppt,完整欣賞故事。
2、 知道一個變成很多個一模一樣的東西,這個過程就是復制。
四、理解故事內容。
1、 完整的欣賞故事一遍,說說小水缸是一只怎樣的缸?
2、 誰先看上了這只寶缸?王八皮為什么想搶而沒有搶到?
3、 王八皮想出了一個什么壞主意?
4、 為什么官老爺也喜歡這只寶缸?
5、 為什么官老爺會有這么多的爸爸?
6、最后有人拿到寶缸了嗎?為什么?
五、思維拓展
1、如果你有一只這么神奇的小水缸、你想復制什么來幫助別人呢?你能把它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
2、最后請幼兒將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好朋友聽。
這次教學活動我覺得語言提問不夠精煉,還有些問題回答不當,追問的比較少,還有我發現我更多的是在重復幼兒的回答,而沒有提煉,提煉性總結性的語言不多,有些追問沒有追到底,語言不夠精煉,比較啰嗦,這些都要在平時中積累經驗,讓自己更好的上好每一節課。
《十個爸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圖片。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產生懸念。
1、逐一出示10個小人,請幼兒數一數。
2、小朋友,你有幾個爸爸?可是官老爺卻一下子有了10個爸爸,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說說小水缸是一只怎樣的缸?
2、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故事一遍。
3、誰先看上了這只寶缸?王八皮為什么想搶而沒有搶成?
4、王八皮想出了一個什么壞主意?
5、為什么官老爺也喜歡這只寶缸?
6、官老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爸爸?
7、最后有人拿到寶缸了嗎?為什么?
三、討論。
1、這個故事什么地方最好笑?
2、老伯伯拿寶缸干了什么事?王八皮、官老爺、官老爺的爸爸想用寶缸干什么?誰最貪心?
3、如果你有一只寶缸,你想“克隆”什么?
四、結束。
把我們討論的,去講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這節大班語言課《十個爸爸》上下來,發現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語言提問不夠精煉貫穿著這個活動,還有些問題回應不當,追問的比較少,比如最后一個環節,問幼兒如果有寶缸可以復制什么呢?一幼兒回答:復制十個金魚。我馬上追問:你想怎么來處理這十個金魚呢?和誰一起吃呢?回來想一想,金魚干嘛一定要吃呢,喂養的金魚供人欣賞不是更好嘛。還有我發現我更多的是在重復幼兒的回答,而沒有提煉,提煉性總結性的語言不多,有些追問沒有追到底,語言不夠精煉,比較啰嗦,我覺得這些都要在平時中積累經驗,讓自己更好的上好每一節課!
《十個爸爸》教案 篇4
目標:
1、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
3、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準備:
圖片,故事錄音。
過程:
一、產生懸念。
1、逐一出示10個小人,請幼兒數一數。
2、小朋友,你有幾個爸爸?可是官老爺卻一下子有了10個爸爸,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說說小水缸是一只怎樣的缸?
2、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故事一遍。
3、誰先看上了這只寶缸?王八皮為什么想搶而沒有搶成?
4、王八皮想出了一個什么壞主意?
5、為什么官老爺也喜歡這只寶缸?
6、官老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爸爸?
7、最后有人拿到寶缸了嗎?為什么?
三、討論。
1、這個故事什么地方最好笑?
2、老伯伯拿寶缸干了什么事?王八皮、官老爺、官老爺的爸爸想用寶缸干什么?誰最貪心?
3、如果你有一只寶缸,你想“克隆”什么?
四、結束。
把我們討論的,去講給爸爸媽媽聽。
《十個爸爸》教案 篇5
目標:
1、對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
2、感受幽默、夸張的特點。
準備:
圖片。錄音。
過程:
一、產生懸念。
1、逐一出示10個小人,請幼兒數一數。
2、小朋友,你有幾個爸爸?可是官老爺卻一下子有了10個爸爸,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理解內容。
1、完整欣賞一遍,說說小水缸是一只怎樣的缸?
2、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一遍。
3、誰先看上了這只寶缸?王八皮為什么想搶而沒有搶成?
4、王八皮想出了一個什么壞主意?
5、為什么官老爺也喜歡這只寶缸?
6、官老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爸爸?
7、最后有人拿到寶缸了嗎?為什么?
三、討論。
1、這個什么地方最好笑?
2、老伯伯拿寶缸干了什么事?王八皮、官老爺、官老爺的爸爸想用寶缸干什么?誰最貪心?
3、如果你有一只寶缸,你想“克隆”什么?
四、結束。
把我們討論的,去講給爸爸媽媽聽。
《十個爸爸》教案 篇6
《十個爸爸》是主題《克隆專家》里的一個語言活動,這個故事幽默、夸張的內容很吸引人,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把目標定為:1、理解故事內容,能跟著故事情境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2、感受故事的幽默和神奇,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現象感興趣。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匯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故事欣賞前前意設計提問“我們只有一個爸爸,可是官老爺卻一下子有了10個爸爸,這是怎么回事呢?”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借助于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幼兒敢說。這節課用提問爸爸的方法來導入,讓幼兒對故事產生好奇與聽故事的欲望,根據情境講述故事并提出相應的問題,由引出寶缸——大財主請寶缸——官老爺把寶缸抬回家——官老爺爸爸掉進寶缸四個部分,四部分邊講故事邊提問和出示相應的圖片教具,第二環節讓幼兒看著活動用書《十個爸爸》并完整的講述故事,這次完整的講述故事是達成第二個目標,第三環節拓展幼兒的想象,讓幼兒懂得幫助別人。在最后一個問題中“如果你有一只這么神奇的寶缸,你想復制什么呢?”許多幼兒說要復制10個娃娃、玩具、蛋糕……我追問:為什么呢?許多幼兒的回答都是讓自己有更多好玩好吃的東西,這時候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很重要的,我說“恩,我知道了,你想變出很多玩具和零食是不是要和別人一起吃,是嗎?”活動下來,發現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語言提問不夠精煉貫穿著這個活動,還有些問題回應不當,追問的比較少,還有我發現我更多的是在重復幼兒的回答,而沒有提煉,提煉性總結性的語言不多,有些追問沒有追到底,語言不夠精煉,比較啰嗦,我覺得這些都要在平時中積累經驗,讓自己更好的上好每一節課
《十個爸爸》教案 篇7
細節描述:
細節一:孩子們,你們有幾個爸爸?(一個)這里有一個官老爺,他呀一下子多了十個爸爸,那你猜猜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十個爸爸會吵架;他們都會說我是真的,你是假的)那么做為這個官老爺會怎么樣呢?(都分不清自己的爸爸是誰了,真好笑!)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十個爸爸》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細節二:最先拿到這個寶缸的是誰?(農民伯伯)他拿到這個缸以后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把米放進缸里,然后拿出來的米分給窮人吃)對呀,那你覺得這個農民你伯伯是個怎么樣的人?(是個很好的人)那他好在哪里?(他把米都分給了村里的窮人所以是好人)還有嗎?(是個有愛心的人;是個懂得分享的人)對呀,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個有愛心、懂得分享的人。那第二個誰想得到這個寶缸?(財主)那他想拿到這個寶缸干嘛呢?(他想賺更多的錢)那他賺的錢會像農民伯伯一樣分給別人嗎?(不會)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不好的人、自私、不懂得分享、壞人)我們能不能像他一樣?(不能)那呀我們都要做一個有愛心、懂得與人分享的好人。
評價分析:
細節一為導入活動,本次活動,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以問幼兒“你有幾個爸爸?”為導入開始整個活動,讓幼兒活動開始就吸引他們的注意,在正常人的眼里每個人只有一個爸爸,那么請幼兒展開想象,想一下官老爺一下子多了10個爸爸會怎么樣呢?為后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細節二中讓幼兒學會分辨善惡,讓幼兒知道像農民伯伯這樣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是一件好事,同樣,我們也要向這位農民伯伯學習,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學會做一個學會分享、懂得愛心的人。
所思所悟:
整個活動中,通過講述故事,讓幼兒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并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并通過理解故事,讓幼兒分清是與非、好與壞,通過幼兒間的相互討論,了解故事 的心里想法,從而評價誰是貪心的人。也從幼兒自身出發,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想象。
《十個爸爸》教案 篇8
目標:
1、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
3、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準備:
過程:
一、產生懸念。
1、逐一出示10個小人,請幼兒數一數。
2、小朋友,你有幾個爸爸?可是官老爺卻一下子有了10個爸爸,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說說小水缸是一只怎樣的缸?
2、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故事一遍。
3、誰先看上了這只寶缸?王八皮為什么想搶而沒有搶成?
4、王八皮想出了一個什么壞主意?
5、為什么官老爺也喜歡這只寶缸?
6、官老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爸爸?
7、最后有人拿到寶缸了嗎?為什么?
三、討論。
1、這個故事什么地方最好笑?
2、老伯伯拿寶缸干了什么事?王八皮、官老爺、官老爺的爸爸想用寶缸干什么?誰最貪心?
3、如果你有一只寶缸,你想“克隆”什么?
四、結束。
把我們討論的,去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這次教學活動我覺得語言提問不夠精煉,還有些問題回答不當,追問的比較少,還有我發現我更多的是在重復幼兒的回答,而沒有提煉,提煉性總結性的語言不多,有些追問沒有追到底,語言不夠精煉,比較啰嗦,這些都要在平時中積累經驗,讓自己更好的上好每一節課。
《十個爸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對故事中有關復制的情節感興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張的特點。
3、能認真聽故事,喜歡聽故事。
二、活動準備
圖片。故事錄音。
三、活動過程
(一)產生懸念。
1、逐一出示10個小人,請幼兒數一數。
2、小朋友,你有幾個爸爸?可是官老爺卻一下子有了10個爸爸,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說說小水缸是一只怎樣的缸?
2、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故事一遍。
3、誰先看上了這只寶缸?王八皮為什么想搶而沒有搶成?
4、王八皮想出了一個什么壞主意?
5、為什么官老爺也喜歡這只寶缸?
6、官老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爸爸?
7、最后有人拿到寶缸了嗎?為什么?
(三)討論。
1、這個故事什么地方最好笑?
2、老伯伯拿寶缸干了什么事?王八皮、官老爺、官老爺的爸爸想用寶缸干什么?誰最貪心?
3、如果你有一只寶缸,你想“克隆”什么?
(四)表演。
將故事能在老師的提示下簡單的表演。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附故事:
從前有一位農民老爺爺,他在山坡上挖地,挖呀挖,挖出一只小水缸來。老爺爺想:我家里窮,連個放米的東西也沒有,我就把小水缸背回家去放米吧!
太陽下山了,老爺爺干完了活,把小水缸背回家去。說起來也真可憐,老爺爺一年到頭種地,可是家里只有一碗米,只夠他吃一天。老爺爺把這碗米倒進小水缸里去,也真奇怪,他再從小水缸里舀米的時候,舀了一碗又一碗,舀了一碗又一碗,舀出了十碗米。原來這只小水缸是一只寶缸啊!
老爺爺真高興,他把米舀出來,送給村子里的窮人,這樣,窮人都有飯吃了。
這件事情讓村子里的.大財主王扒皮知道了。王扒皮跑到老爺爺家里,對他說:“聽說你有只小水缸,把它賣給我吧!”
“不賣,不賣!”
“給你一百個金元寶,賣給我。”
“不賣,不賣,你出一萬個金元寶,我也不賣。”
王扒皮沖過去想要搶老爺爺的小水缸。老爺爺氣得手到發抖了,他舉起小水缸說:“你們要搶!哼,我情愿把小水缸摔個稀巴爛,也不給你。”
王扒皮怕老爺爺把小水缸摔了,只好走了。他回到家又想了壞主意。他跑到城里去,向官老爺告狀,說老爺爺偷了他的小水缸。官老爺就派了兵把老爺爺捉了起來,連那只小水缸一起帶到縣城里去。
官老爺聽說這是一只寶缸,就要試一試,他拿了一個金元寶,放到小水缸里去,一會兒就從里面拿出十個金元寶來,這可把他樂壞了。
官老爺問老爺爺:“這只小水缸是誰的?”
老爺爺說:“是我的,我在山坡地里挖出來的。”
王扒皮說:“不對,不對。這只小水缸是我的,他從我家偷去的。”
官老爺說:“你們說得都不對。這只小水缸是我的。”說著,就叫人抬回自己家里去了。
官老爺的爸爸聽說有那么奇怪的事情,也跑來看了,真的,放進一個金元寶,拿出十個金元寶,他嫌官老爺拿得太慢,也搶著去拿。哪里知道,這老頭一不小心,掉進小水缸里去了。官老爺趕快把他爸爸拉出來,可是小水缸又有一個爸爸,把這個爸爸拉出來,小水缸里還有一個爸爸,就這么著,一直拉出十個爸爸來。
官老爺著急了:“你們,你們到底誰是我爸爸?”
十個老頭一起說:“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不是!”“你不是,我是!”十個老頭吵吵鬧鬧,打了起來。“砰”的一聲,把水缸打破了。
官老爺沒有了小水缸,可弄來了十個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