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精選13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學習象聲詞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3、啟發大膽想象,創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
PPT、音樂、圖譜、小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唱歌進場。
師:來!讓我們一起唱起下雨的歌吧!
2、請個別幼兒說說下雨天的情景,如下雨天可以踩水、雨滴滴答滴答很好聽等
師:你們喜歡下雨天嗎?為什么?
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引導幼兒用象聲詞回答,如:滴答滴答
師:那你們覺得小雨滴會唱什么歌呢?
二、聽小雨點唱歌
1、教師邊播放PPT邊朗誦散文詩。
師: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個頑皮的小雨點,我們一起聽聽看它會唱什么?
師:小雨點會唱什么歌?
師:小雨小雨落在哪里發出了這樣的聲音呢?你也來說說看,好嗎?
2、再次播放PPT,教師朗誦。
師:頑皮的小雨點還喜歡和朋友們玩,我們再來看看它找到了那些朋友,都和朋友干什么了?
3、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句子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譜
師:小雨點找到了什么朋友,在干什么呢?
4、邊看圖譜邊聽老師朗誦。
師:這么動聽的歌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好嗎?
5、邊看圖譜邊跟著老師一起朗誦。
師:小朋友們念得棒極了!那我們一起站起來用好聽的聲音再念給客人老師聽吧!
三、仿編詩歌
1、幼兒自由討論。
師:小雨滴可喜歡玩了,它會去找誰做朋友,去干什么呢?我們來和好朋友說一說。
2、引導幼兒自主創編。
師:小雨滴找到了誰做朋友?它在干什么?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3、教師將孩子的想法填入空白的詩歌中。
師:剛剛說了這么多,我們來把它們填進去。
4、再次完整朗誦。
師:小雨滴又去了新的地方,找到了新的朋友,那我們再來把這首新的詩歌一起念一遍吧。
四、結束
(出示小鈴)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小樂器,聽聽看它的聲音像什么?
(叮叮叮)
師:那我們帶著小鈴,回教室去開一個小雨音樂會吧!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雪孩子樂于幫助別人的美德。
2、認真傾聽故事,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準備:
雪孩子圖片,相關頭飾,《雪孩子》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5幅。
活動過程:
1、出示雪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引發故事。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非常特別的小客人,想認識它嗎?(出示雪人圖片)
師:它的名字叫雪孩子。雪孩子今天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會是什么事情呢?我們來聽聽故事吧!
2、教師利用《雪孩子》多媒體課件,請幼兒欣賞故事,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并理解故事內容。
師:
(1)故事中將了一件什么事?
(2)雪孩子去哪里了?
3、教師利用教學掛圖分段講故事,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并感受雪孩子的內心活動。
(1)運用欣賞法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第一段后,提問:兔媽媽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獨是怎么做的?(引導幼兒體驗小白兔對雪孩子的喜愛之情。)
(2)欣賞故事第二段后,提問:堆好雪人,小白兔睡覺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你認為這時雪孩子的心情是怎樣的?
(3)欣賞故事第三段后,提問:雪孩子是怎樣救小白兔的?(引導幼兒學說雪孩子的對話,進一步體驗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急切的心情)
(4)欣賞故事第四段后,提問:兔媽媽回來了,是誰救了小白兔?雪孩子去哪里了?變成了什么?為什么?
(本環節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將故事分為四段,讓幼兒視聽結合,通過設計的提問引導幼兒學說角色之間的對話,進一步引導幼兒體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事件,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
4、幼兒討論:雪孩子到底去了哪里?
師:聽完故事,你喜歡雪孩子嗎?喜歡哪里?為什么?
師:小朋友討論一下,雪孩子到底去了哪里呢?
5、師總結雪孩子樂于幫助別人的美德,并帶幼兒去科學探索室做實驗感受雪加熱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活動延伸:
將故事磁帶及錄音機放在閱讀區,方便幼兒繼續聽故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3
大班語言活動:《交朋友》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感受交朋友的快樂。
2.理解詩歌內容,能用動作表達詩歌內容。
3.初步接觸重點字詞,招招手、點點頭、眨眨眼、慢慢走。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有多觀察白云的經歷,會玩音樂游戲《碰一碰》。
2.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錄音機、打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本、小字卡。
3.環境準備。
收集一些人與人交往時的照片或圖片,如握手、擁抱、點頭、敬禮等,張貼在閱讀區中。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相互問候,走線,線上活動。(或采用默想、聽音樂等其他形式)
線上活動建議:幼兒一邊走線一邊唱歌曲《碰一碰》,當唱到"碰那里”時,幼兒與身邊的同伴對應的身體部位。
2.幼兒有序取書或教師發書。
二、感知理解活動
1.觀察與討論。
教師出示收集好的圖片,幼兒觀察、猜測,根據提問自主討論。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他們會做什么?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2.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猜想。
你發現了什么?白云和娃娃是怎樣交朋友的?
3.教師播放音帶,右幼兒聽錄音欣賞詩歌。
4.幼兒自主閱讀,教師分組指導。
鼓勵幼兒自由看圖說話,閱讀完畢,幼兒有序收書。
5.師幼共同講述。
教師一邊朗讀一邊出示相應的大字卡:、“點點頭”、“眨眨眼”、“慢慢走”的動作,請幼兒找出相應的小字卡。游戲反復進行,也可以要教師出示打字卡,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四、體驗活動
1.教師朗讀詩歌,幼兒一邊看掛圖一邊小聲跟讀。
2.教師播放音帶,幼兒看書劃指跟讀詩歌。
3.詩歌接龍。教師讀每句詩歌的前半部分,幼兒讀每句詩歌的后三個字,然后師幼交換。如,教師:“天上白云”,幼兒接說“招招手”;教師說“地上娃娃”,幼兒說“點點頭”等等。
五、結束活動
針對活動情況教師簡單小結,幼兒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4
活動過程:
1、說說節日,猜想“對換節”
每年我們要過許多節日,你知道哪些節日呢?
出示《對換節》封面
今天是“對換節”,你知道這個節日嗎?這個節日里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幼兒自由猜想)
小結:“對換節"是互相交換的節日,可能是……被交換;可能是……被交換……
2、欣賞繪本,理解故事
①講述故事:對換節的早上。
今天是“對換節”,在這一天大人和小孩要對換一下,爸爸媽媽上幼兒園,小孩去上班……早上把爸爸媽媽送進幼兒園,孩子們去上班。
在“對換節”這一天,誰和誰會對換呢?怎么換的呢?
小結:今天就是“對換節”,“對換節”真好玩,大人和小孩對換了,大人去幼兒園做小孩的事情,小孩去上班做大人的事情。
“對換節”的早上誰很忙?為什么呢? (孩子們很忙,因為變成“孩子”的大人不聽話)
故事里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你覺得他們做得對嗎?你有什么辦法讓大人們聽話嗎?(讓孩子們討論,表達意見)
②繼續故事:大人上幼兒園。
大人上幼兒園會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發生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幼兒園里爸爸媽媽真是快活極了……他們在一起唱歌跳舞)
幼兒園里大人們做什么呢?平時這些事情都是誰做的呢?誰玩的呢?
小結:在幼兒園里大人們做著平時只有孩子做的事情:聽故事,玩游戲,交朋友,他們生活得很開心!
3、續編故事:做大人的愿望
①續編故事。
今天是對換節,大人們在幼兒園玩得不錯。那么,小孩變成了大人,也有許多事情去做呢! “對換節”里你最想做什么事情呢?(幼兒續編故事)
②制作心愿卡。
請你把最想做的事情記錄(或畫)在“心愿卡”上面,掛在“心愿樹”上,你的愿望可能就會實現。
③討論結果。
你們的愿望今天真的實現了,看看我們的城市會發生什么呢?
整個城市都亂套了,幾萬輛汽車擠在了一起……城市怎么了?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原來孩子們本領還不夠大,根本不會做大人的事情,小孩做大人的事情只會給城市帶來危險和混亂。大人們要做那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真辛苦啊!
活動目標
欣賞故事,進一步熟悉故事情節,并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讓幼兒過“對換節”,做大人的事情,體驗爸爸媽媽的辛苦與煩惱。
活動準備
圖畫書《對換節》、教學課件(PPT)、鎊教室布置“心愿樹"、樹枝上可以掛樹葉樣子的心愿卡
活動拓展
請爸爸媽媽在心愿卡上記錄在“對換節"做“小孩”最想做的事情,請孩子想辦法幫他們實現愿望,讓他們更快樂。
幼兒可以將自制的《對換節》圖書帶到家里,和爸爸媽媽說說心聲;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一個快樂的“對換節”。
閱讀區活動
在閱讀區投放空白《對換節》自制圖書,滿足孩子傾訴的心理需求。如果條件許可,可以在班中、家中設定某日為“對換節”。網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體會到聽、念及改編兒歌的樂趣,發展幼兒聽與說的能力。
2、培養幼兒聲音自然、態度大方地在集體面前朗誦兒歌。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畫有猴、豬、兔、貓等動物的皮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許多畫有小猴的皮球,引起幼兒用兒歌的語句描述皮球的興趣以及皮球的愿望。
老師:小朋友大家好!今天李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可愛的皮球,你們想玩嗎?
幼兒:想
老師:你們看看這個皮球上畫著什么?
幼兒:小猴(幼兒觀察老師手上的皮球回答問題)
老師:你們的小眼睛真厲害,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出示兒歌一二句)。原來調皮的小猴子偷偷地藏在皮球上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愿意與小猴一起玩嗎?
幼兒;愿意.老師:現在小朋友從椅子下拿出一個皮球,像李老師一樣把自己的皮球介紹給大家聽: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明白了嗎?誰來?
幼兒:我來。(幼兒拿皮球學詩歌第一、第二句,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
老師;小朋友真棒!現在讓小朋友拿皮球和小猴子一起玩游戲,在玩的過程中,請你想一想皮球可以怎樣玩?而且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皮球仍到電燈上呢!請出來.(放音樂幼兒自由玩皮球)
老師:請小朋友把皮球放回原位。誰來告訴我你剛才是怎樣玩皮球的?
幼兒:我剛是拍皮球的。用一句話來說"我來拍拍皮球"。(引導幼兒說出各種玩皮球的方法后,出示第三句兒歌)
老師:李老師現在學學小朋友拍皮球,拍的時候請你們認真地看看皮球上的小猴在干什么?(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拍皮球,我有一個皮球,球上畫個小猴,我來拍拍皮球,小猴怎樣呢?)
幼兒:小猴在跳等等(幼兒自由回答)老師:小朋友真認真,老師用一句更好聽的話來形容小猴,小猴翻翻跟斗。
(出示第四句兒歌)
老師:你看小猴子變成一首兒歌來了,這首兒歌的名稱叫做《玩皮球》,(教師示范)請幼兒也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跟老師念《玩皮球》。
小朋友念地真好聽,誰來大大聲地出來表演(請個別幼兒表演)
老師:咿!除了小猴子外,還有很多小動物也藏在皮球里,你們愿意找他出來玩嗎?
幼兒:愿意。老師:但是小朋友在和小動物玩的時候要認真觀察他們是誰?他們在皮球上是怎樣動的,一會兒讓小朋友來編一首新的兒歌,好嗎?
幼兒:好。(幼兒自由選皮球玩,放音樂)
老師:請幼兒拿著自己的皮球回座位,首先先讓老師來介紹我的皮球,我有一個皮球,球上畫個小兔,我來踢踢皮球,小兔轉轉圈圈。好聽嗎?
(教師對幼兒創編的詞語進行更換)
幼兒:好聽。老師:誰來向大家介紹。(幼兒自由創編)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我們一起帶小動物到操場上玩好嗎?(幼兒離場)
活動反思:
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幫助幼兒記憶兒歌,熟悉兒歌后,教師再引導幼兒和同伴配上拍手的動作,孩子們更是百玩不厭。整個活動打破了以往的語言教學模式,讓幼兒在欣賞中發現,在討論中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良好的師幼互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提高了幼兒的相互合作能力。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形象化的語言和整齊的句式。
2、引導幼兒體驗文學活動的快感。
3、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秋天真美麗》
2、豐富幼兒有關秋天的經驗。
活動過程
1、隨歌曲《秋天多美麗》入場。
師:秋天秋天真美麗,你們知道秋天有哪些美麗的東西嗎?
2、學習作品,教師配樂朗讀散文《秋天真美麗》
1)師:老師也帶來了散文《秋天真美麗》,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師:你聽到了什么?(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圖標)
3)看圖聽散文錄音《秋天真美麗》
4)師:老師把散文畫成了美麗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仔細地欣賞一遍。
5)分段欣賞,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
A段師:為什么秋風姐姐快樂地到處跑?秋風姐姐先跑到哪里呢?
B段
1)秋風姐姐對著大樹吹口氣,大樹怎么樣了?
2)大樹上為什么會抖落蝴蝶呢?樹葉飄下來的'樣子除了像蝴蝶,還像什么呢?請你學一學。
3)我們一起來做樹葉。(幼兒用身體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C段師:樹媽媽為什么要把樹葉送給小樹?
D段秋風姐姐是個調皮的小姑娘,它又會跑到哪兒去?
1)秋風姐姐對著小河吹口氣,小河怎么樣了?它的心情怎么樣?
2)為什么說小河象絲巾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小河抖動絲巾的樣子。
3)為什么小河會掀浪花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小河掀浪花的樣子。
4)小河是怎樣抱著白鵝搖啊搖的?
5)聽音樂來做小河開心的樣子。(幼兒用身體動作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E段:師:小河真能干,它有哪些寶貝?
3、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整欣賞散文,幼兒輕聲跟念。
師:秋天秋天真美麗,大樹飄落葉,小河掀浪花。
1)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些優美句子?你能用散文中的話告訴大家嗎?
2)還有誰也喜歡這一句話,你能來學學嗎?還有誰把它說得更好聽?
3)讓我們一起跟他學一學。
4)為什么這些句子那么美?小結:因為連著用了幾個“一會兒”。
4、遷移作品經驗師:秋風姐姐那么高興,她還會對誰吹口氣?它會怎么樣?
師:好,我們到教室里把它畫下來,送給喜歡秋天的人們。(音樂中結束活動)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7
大班語言活動設計和反思——《住底樓好還是頂樓好》
晉翠萍
設計意圖:
我要買新房子了,在買房子的過程中,是買底樓還是高樓?家人想法不一致,孩子說:“買高樓,高樓安靜,有利于學習。”老人們說:“底樓好,出入多方便”。我想:“我班幼兒在邏輯思維能力、反應能力、聽覺辨析能力等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結合《綱要》,為了鼓勵幼兒大膽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描述簡單的事物和過程,發展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把這個話題教給孩子,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樓房”是幼兒再熟悉不過的,這個話題易引發幼兒的感性認識,使幼兒有話可講。因此,我設計了此課。
教學名稱:語言
教學內容:辯論《住底樓好還是頂樓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初步的辨證思維能力。
2、初步使用“因為……所以……”說一段完整的話。
3、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住底樓、頂樓都有利有弊,遇事要多觀察多思考,從多方面發現事物的長處和短處。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樹立自信。
活動準備:
1、錄象帶
畫面1:一棟6層的高樓。
畫面2:老人和小孩在吃力得爬著高樓的樓梯、
畫面3:住在頂樓的爺爺打開窗戶說一聲:“光線真好”
畫面4:送煤氣的人真在往一樓家送煤氣,并對主任說:“還是住一樓好啊!方便!”
畫面5: 一位奶奶真在掃一樓的過道,邊掃邊說:“住一樓真臟,還是住頂樓好”
2、 “頂樓”、掛圖:樓房一張。
3、 已家長共同討論過住底樓好還是頂樓好的話題。
4、請幼兒家長一起參與此次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放錄像帶,引導幼兒觀看。
提問:這棟樓房一共有幾層?最高的一層是幾樓?最低的一層是幾樓?小朋友剛才都看到了什么?人們都說了什么?
2、談話導入。
師:最高的一層樓我們把它叫頂樓,最底的一層樓也可以叫底樓。小朋友們都知道晉老師要買新房子了。在買房子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個問題。前兩天我請大家回去和爸爸媽 媽討論了,今天我就要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覺得晉老師買底樓好還是買頂樓好?
幼:我覺得你買頂樓好,因為……
師:“有沒有小朋友覺得我買底樓好的?”
幼:有。
師:這樣吧,覺得底樓好的都坐這邊(將底樓的字條放一邊),覺得頂樓好的坐這邊(將頂樓的字條放另一邊)。你們來說說各自的理由,怎么樣?請大家分隊準備好。
3、引導幼兒針對“底樓好還是頂樓好”展開辯論。
(1)從正面論述自己的觀點。
師:哪隊先來說?底樓隊人少,就請他們先來吧。
(師走到底樓隊一邊)你們為什么喜歡底樓?底樓有什么好呀?
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觀點,教師作為傾聽者多鼓勵幼兒。
師:原來住底樓有這么多好處。但頂樓隊叫我買頂樓肯定也有他們的理由,頂樓隊,是嗎?頂樓又有什么好呢?
幼:有。
請舉手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頂樓隊,你們呢?
師:底樓隊,你們加油哦,頂樓隊又想到了一個喜歡的理由。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8
大班語言活動繞口令“霧”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反思等內容,分清認讀繞口令中出現的路、鹿、霧、助、樹等,知道繞口令是由讀音相近的字組成的,學習繞口令,通過游戲熟悉繞口令的內容,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繞口令“霧”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分清認讀繞口令中出現的路、鹿、霧、助、樹等,知道繞口令是由讀音相近的字組成的。
2.學習繞口令,通過游戲熟悉繞口令的內容。
3.感知繞口令的規律,體驗表演繞口令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與繞口令內容有關的圖片。
2.教師預先安排圖片擺放順序。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與繞口令相關的圖片,引出故事。
師:小朋友都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啊?秋季是個多霧的季節。今天我們來聽聽看三個小動物好朋友在大霧天遇到了什么事情。
二.新授:
通過故事,引出繞口令,學習繞口令(游戲:圖片沒有了)
1.學習繞口令
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能比較完整的念出繞口令。
2.游戲:圖片沒有了
按照一定的順序將部分圖片藏起來,練習繞口令
3.繞口令表演
用不同的速度表演來鞏固繞口令,并可以分角色表演 (加入比賽的環節)
三.總結繞口令
引導幼兒了解繞口令(繞口令的含義)。
活動延伸:
教師與幼兒討論在課后可以找一些小朋友,或者找老師進行比賽。
活動反思:
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活動內容的選擇要適合幼兒的能力、符合幼兒的興趣及需要。繞口令雖然相似的字音讀起來較繞口,但其朗朗上口、十分押韻的朗讀感,可以為幼兒接受和喜愛。幼兒的語言發展還不太純熟,要既準確又快速地朗讀繞口令還有一定困難,于是我通過看看、找找、聽聽、念念等多種方式,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繞口令帶來的快樂,產生學習繞口令的興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9
活動目標
1結合自己的感受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歌的句式特點。
2愿意大膽表達,學習用合適的詞語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覺,學習仿編詩歌。
3加深對自我的認識,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心情和感覺的變化。
4認讀重點字詞:高興生氣傷心冷熱。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了解一些表達心情和感覺的詞語,懂得它們的含義;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周圍人的表情。
2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錄音機打字卡大句卡小句卡畫有不同表情和表現感覺的的小圖片有表情或感覺特征突出的照片或圖片若干;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
3環境準備。
激昂準備的照片和圖片布置在教室里。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幼兒有序取書或教師發書
二、感知理解活動
1.交流分享:豐富的表情。
師幼一起觀看各種表情的照片或圖片。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表情,猜想產生這些表情的原因,鼓勵幼兒用相應的詞表達所觀察到的心情和感覺。
2.欣賞詩歌。
教師出示掛圖,播放詩歌錄音,幼兒認真傾聽,感知詩歌的內容。
3.幼兒自主閱讀,教師觀察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根據畫面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回憶所聽到...的錄音,與同伴相互交流,說出詩歌的內容。
閱讀完后幼兒有序收書。
4.集體閱讀,學習描述和感覺的詞語。
教師與幼兒以問答的形式熟讀詩歌。
三、體驗活動
1.教師提問:能說說讓你高興或讓你生氣、傷心的事情嗎?
什么時候覺得累,什么時候又覺得冷、熱呢?那是應該怎么辦?
2.幼兒自由的表達,交流自己的不同感受,體驗不同的感覺和心情。
四、游戲活動
游戲:找朋友。
教師讓幼兒分別選好小字卡和畫有表情、感覺的小圖片,選好后大家邊唱歌曲《找朋友》邊在教室里拍手自由走動。歌曲結束后,拿小字卡和拿圖片的幼兒根據相應的內容配對,成為好朋友。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五、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10
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關注鄂魚的表情,引發幼兒閱讀的興趣,自然切入主題。
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給幼兒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同時體驗鄂魚與牙醫說的同一句話的不同心理感受。
角色體驗加速了幼兒對故事內容理解。
通過完整講述,進一步體驗故事的幽默有趣,同時又可以逐步培養幼兒喜愛繪本故事。
從鱷魚懂得要保護牙齒折射到我們小朋友也要時刻保護我們的牙齒。
活動目標:
1、理解圖書的大概內容,體會故事語言的趣味性。
2、積極用不同的語調為畫面配音,理解重復的句子表達了鱷魚和牙醫不同角色的想法。
3、懂得要愛護自己的牙齒,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PPT。
活動重、難點:
理解重復的句子表達了鱷魚和牙醫不同角色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1,引出故事:
1、孩子們,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本書,這是書的封面,請你看看封面上有些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圖。書名就叫《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那鱷魚怕什么,牙醫怕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通過PPT圖片,學習用不同的語調進行人物對話:
(一)補牙前PPT2——PPT5:
1、鱷魚為什么不想看到牙醫?為什么又非看不可?
2、牙醫看到鱷魚來了,他會怎么想?(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3、為什么牙醫非看不可?
4、于是牙醫打開門一看,這時候他怎么了呀?你是從哪里看出牙醫害怕的?
5、鱷魚看到了牙醫,怎么了呀?(引導幼兒發現原來鱷魚和牙醫說的話是一樣的。)
6、鱷魚坐到椅子上,可心里卻想“我好害怕。”牙醫也慢慢地走過來,它會想什么呢?
7、用虛弱,發抖的樣子學一下牙醫害怕的樣子(同時再次引導幼兒發現原來鱷魚和牙醫說的話是一樣的。從而使幼兒發現鄂魚和牙醫的心理話都是一樣的)
(二)補牙時PPT6——PPT9:
1、他們準備干什么了?這時鄂魚心里會怎么想?牙醫會怎么想?
2、補牙開始了,在補牙的過程中會發生什么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3、同時出示四張圖片。引導幼兒展開討論,互相說一說發生了什么!
4、個別幼兒說一說鄂魚拔牙時發生了什么事。
(三)補牙后PPT10——PPT12:
1、鱷魚的牙齒終于補好了,他會對牙醫說什么呢?牙醫呢?鱷魚明年真的想再見到牙醫么?牙醫明年想見到鄂魚嗎?
2、為了讓鱷魚的牙齒不再疼,牙醫會對鄂魚說什么?鄂魚會怎么回答呢?
三、再一次欣賞故事:
引導幼兒再一次欣賞故事,同時運用相應的語調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
四、懂得愛牙,天天刷牙:
現在,連鱷魚都懂得要愛護牙齒呢,我們就更加要愛護,怎么愛護呢?(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不吃太多糖、睡覺前不吃東西)
故事:《鄂魚怕怕牙醫怕怕》
一條鱷魚患了蛀牙,去看牙醫: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而診所里的牙醫也在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鱷魚看到牙醫嚇得叫出了聲:啊!牙醫看到鱷魚嚇得叫出了聲:啊!鱷魚看著椅子:我一定得去嗎?牙醫看著鱷魚:我一定得去嗎?鱷魚坐到了椅子上:我好害怕。牙醫拿起了牙鉆:我好害怕。(。來源教案網)鱷魚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勇敢。牙醫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勇敢。鱷魚張大了嘴巴:我做好最壞的打算了。牙醫把手伸進了鱷魚的嘴巴:我做好最壞的打算了。鱷魚被牙鉆鉆痛了:哎喲!牙醫的手被鱷魚的嘴咬痛了:哎喲!鱷魚捂著嘴巴: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牙醫捂著手腕: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鱷魚又張大了嘴巴:但是生氣是沒有用的,不用太久……牙醫又把手伸進了鱷魚的嘴巴:但是生氣是沒有用的,不用太久……總算是補好了,鱷魚“唷”了一聲,牙醫“唷”了一聲。
鱷魚給牙醫行了個禮:多謝您啦!明年再見。牙醫給鱷魚還了個禮:多謝您啦!明年再見。可走出診所的鱷魚卻在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見到他。牙醫在窗口看著鱷魚也在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見到他。牙醫為了讓鱷魚的牙齒不再疼,他對鱷魚說:“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記刷牙。”鱷魚回答說:“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記刷牙。”
活動反思:
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這是一本幫助孩子鏈接生活經驗的圖書。鱷魚怕牙醫,還是牙醫怕鱷魚?這也許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生活里從來沒有一個成人,會把孩子害怕的鱷魚和牙醫聯想在一起,而五味太郎的《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在表現鱷魚怕牙醫和牙醫怕鱷魚的過程中,畫面逐一展示了兒童補牙所看到和所經歷的每一步驟以及兒童補牙的通常情感思考歷程:害怕補牙——不得不補牙——看到補牙機器的恐懼——磨牙的痛苦和惱火——治療時的無奈和忍耐——補完牙的輕松和感謝——知道要認真刷牙。
讓孩子們知道要愛護自己的牙齒,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好習慣。活動目標基本達成,但是細細想來,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11
設計理念:
故事《倒霉的小白馬》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以“小白馬想要出去玩,但每次都因碰到壞天氣而苦惱”為線索,通過活動可以幫助小白馬糾正錯誤認識的角度出發,揭示大自然中的天氣變化征兆。故事情節和動物之間的對話多次反復,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有目的地教學,使他們對于氣象方面的知識得到豐富,經驗得到提升,從而能進一步激發孩子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大班幼兒對自己身邊的各種事物總是那樣好奇,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經驗積累,不能解釋自己的疑惑,喜歡問這問那,如“明天的天氣怎么樣,是晴天還是雨天啊?”為此,我選擇了《倒霉的小白馬》這一活動,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通過看看講講,分析小白馬“倒霉”的原因,讓孩子在感受小白馬曲折經歷的同時,學到一些氣象知識,并培養他們收集天氣信息,觀察天氣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的內容上,感受小白馬曲折的經歷。
2、大膽講述小白馬“倒霉”的原因,初步了解一些氣象方面的知識。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 能大膽講述小白馬“倒霉”的原因。
活動準備:
小白馬圖片、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白馬圖片,引出活動。
1、看,這是誰?請你猜猜看這是一匹怎么樣的小白馬?(幼兒講述)
師:其實它是一匹倒霉的小白馬,為什么說它是一匹倒霉的小白馬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結合圖片,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第一、二張圖片,教師講述故事第1一3段。
——小白馬打算去很遠的草地上玩,可它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
——這時誰看見了?它是怎么告訴小白馬今天為什么會天氣熱?(晚上星星多,白天天氣熱)
2、出示第三、四張圖片,教師繼續講述故事。
——又一天早晨,小白馬又想去干什么?
——小白馬看到日出了嗎?它又遇到了什么倒霉事?
——小猴子是怎么告訴小白馬今天為什么會下雨的?(朝霞映紅了天,就會下大雨)
3、出示第五張圖片。
——今天的天氣怎么樣?小白馬是怎么說的?
——你看了今天的天氣,你覺得小白馬會很順利的去樹林散步嗎?(引導幼兒猜測)
4、出示第六張圖片,教師講述故事。
——小白馬又遇到什么倒霉的事?
——誰能來告訴小白馬為什么今天會刮風?(太陽周圍一圓圈,一定就會刮大風)
5、結合圖片,師幼共同在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
三、拓展幼兒經驗,激發幼兒觀察天氣變化征兆的興趣。
1、小白馬為什么會遇到那么多倒霉的事情?
2、我們平時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電視.報紙.廣播.電腦等)
3、引導說說還有哪些能告訴我們天氣的事情?(例如小螞蟻搬家,告訴我們天要下雨了。(幼兒自由討論)
4、現在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天、花草樹木、小螞蟻,猜猜明天的天氣會怎樣,好嗎?那我們還等什么,趕緊出發吧!
活動反思:
直接以小白馬切入主題,告訴幼兒這是一匹倒霉的.小白馬來激發幼兒猜測故事情節的愿望,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愿意說的環境,從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分段講述故事,加上循序漸進地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故事內容,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講述故事情節。
完整傾聽故事,讓幼兒更進一步了解了故事的內容,并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示或感悟。 引導幼兒用其他方法獲得天氣方面的信息,激發幼兒喜歡收集天氣信息,萌發觀察天氣的興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天空是無邊無際的。
2.產生探索天空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3號。
2.戶外活動時觀察過天空,對天空高得無邊、大得無際有感性認識。
活動過程:
一、產生懸念激發興趣。
1.藍藍的天空中,飛來了一群小鳥它們想知道天空有多大,有多高,想去量量天空。
2.教師問:“小朋友們,那你們猜猜小鳥怎樣量天空呀!”
3.幼兒互相討論
4.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5.老師總結:你們幫小鳥想了這么多量天空的方法,那小鳥們究竟是怎么量的呢?
二、欣賞詩歌
1.老師繪聲繪色的,第一段要帶神秘的口吻,引發幼兒的遐想。
2.小鳥怎樣去量天空?
3.老師提問:天空究竟有多高,有多寬?小鳥為啥量不出來?
三、肢體游戲
1.小鳥是怎樣量天空的?我們再來聽聽詩歌。
2.幼兒用動作表現小鳥量天空的情景。如:跳一跳、蹦一蹦;飛到東,飛到西,手臂張開比劃等。
四、量天空
你們想變成小鳥去量一量天空嗎?那我們一起到戶外去量一量吧!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優秀 篇1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2.知道能夠讓自己變快樂的方法,生活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快樂的小公主》教學掛圖、語言CD,《表情歌》音樂、輕音樂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第1幅,提問:“小公主是什么樣子,什么表情的?”引出故事。
2.教師運用掛圖講述故事《快樂的小公主》,引導幼兒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1)小公主住在哪里?她為什么不快樂?
(2)小公主后來找到快樂了嗎?她是怎樣找到快樂的?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不開心,你們會用什么方法讓自己快樂呢?
4.欣賞自己的開心照片,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經驗,說說自己為什么這么開心,互相模仿同伴照片中開心的表情和樣子,知道我們有很多方法使自己快樂,快樂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5.聽音樂《表情歌》,用歌聲和動作表達自己的快樂之情。
活動延伸
1.生活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鼓勵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幫助幼兒保持快樂的心情。
2.請幼兒欣賞幼兒學習資源,回家將故事講給家人聽。
本課以動人的情緒感染幼兒,孩子們沉浸在故事中,為小公主的境遇而悲傷,為小公主擁有朋友、擁有快樂而高興。情感的共鳴與交流貫穿于整個活動中,使孩子們在動腦想辦法的過程中,也深深理解了有了朋友才有快樂,好朋友在一起應該這樣做才能快樂的道理,只是在表述時,仍有表達不完整的幼兒,需要加強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