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音樂教學教案(精選2篇)
四年級音樂教學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草原放牧》。
教學目標
1.能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贊歌》,表達對草原的贊美。
2.能聽辨出樂曲的主題是根據《草原贊歌》的旋律改編的,能準確分辨樂曲兩個部分。
3.認識琵琶,并能在音樂中分辨琵琶和雙簧管的音色。
教學準備
碟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
二、欣賞音樂《草原放牧》
1.聽錄音。
2.學唱歌曲《草原贊歌》
(1)這是美術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題歌。《草原放牧》的主題就是根據這首歌曲的旋律改編的。
(2)引導孩子們分辨歌曲調式和前兩個樂句的旋律特點:調式是羽調式,結尾音是la。前兩個樂句運用了同尾換頭的創作手法,除了第一小節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隨伴奏再次演唱。
3、欣賞《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賞第二部分。
5、完整欣賞
6、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歌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學目標
1.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諧地演唱合唱部分。
2.能與老師合作表演,用歌聲和帶節奏的念白“講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教學準備
碟子
教學過程
一、編創導入。
1、師按節奏讀歌詞片段,引導孩子們關注歌詞及其節奏的特點。
2、孩子們按節奏朗讀歌詞,老師敲擊節拍。
3、孩子們用do、re、mi、sol即興編創一句歌詞的旋律,教師先示范。
二、初聽歌曲
1.教師范唱或播放歌曲,聽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齊唱與合唱),并引導孩子們聽出歌曲唱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2.教師與學生跟琴學唱歌曲;講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三、學唱歌曲。
1、視唱第一樂段歌譜。
2、演唱第一樂段歌詞。
四年級音樂教學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唱歌《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夠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并設計節奏,為歌曲伴奏。
3、認識F大調和降記號、還原記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誰來說說他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同學分別說出對大海的印象:海水藍藍的咸咸的,海風吹在臉上的感覺很涼爽。
2、看來同學們和大海已經是老朋友了,那同學們再來說說大海邊有什么呢?
同學:大海邊有沙灘、有貝殼、還有礁石……
師:那今天我要給同學們上的音樂課跟什么有關呢?(大海)對了,首先我把這歌曲唱一遍,同學們仔細聽了,等下我要提問的'。
二、教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1、教師范唱《趕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學們喜歡聽這歌曲嗎?(喜歡)那好,今天我們就認真的學,你們學會了,會比老師還唱得好呢!
2、提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
3、學唱第一樂段
(1)老師范唱第一樂段,并提問:這個樂段有幾個樂句?
(2)分句教唱四個樂句的歌譜,注意音準。
(3)學生學唱第一樂段。
(4)指導學生有稍快的速度、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這個樂段。
4、學唱第二樂段。
(1)師范唱第二樂段,提問:這個樂段有幾個樂句?它的情緒和第一樂段有區別嗎?
(2)師分句教唱三個樂句的歌譜,注意音準。
(3)指導學生認識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并明確對歌曲的情緒表現有什么作用?
(4)學生學唱第二樂段,注意唱準特殊的節奏。
(5)指導學生用連續的聲音演唱第一、二樂句,唱準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第三樂句。
5、學唱結束句。
(1)師范唱結束句,提問:結束句的節奏與前面兩個樂段的節奏有什么不同?
(2)學生演唱結束句歌譜,注意長音處的時值要唱足。
(3)演唱結束句。
6、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要表現出愉快的心情。
7、學習F大調。
(1)講解F大調的基本知識。
(2)認識降記號、還原記號。
三、結束新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大海啊,故鄉》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美好情感。
2、能隨音樂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發展。。
3、認識附點四分音符。
4、學會發“u”的口型。
教學過程:
1、導入:發聲練習,學習“u”音的口型。
2、播放歌曲錄音并提問: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思想感情?
3、學生跟著錄音哼唱歌曲,并思考: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每個樂段有幾個樂句?
4、學生再跟著老師的歌譜唱一唱第一樂段,注意節奏、音準。
5、師提問:在這個樂段中,有一個節奏型被告頻繁使用,請你們找出來。
6、學生手打恒拍,用“ da”讀節奏,老師講解附點四分音符的記法與時值。
7、提問:這個節奏型表現了什么?
8、學生再唱一唱第一樂段歌譜,并用手畫出旋律線。
9、提問:第一樂段的旋律線有什么特點?表現了什么畫面?
10、學生演唱第一樂段,注意節奏準確、咬字清晰。
11、完成練一練旋律。
12、試唱第二樂段。思考:這個樂段與第一樂段在音樂情緒、旋律進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歌《小螺號》
2、活動《捕魚歸來》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
2、認識反復記號。
3、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捕魚歸來》的創編和表演。
教學過程:
1、學唱《小螺號》。
(1)導入:同學們認識海螺嗎?吹過螺號嗎?
(2)欣賞歌曲《小螺號》。提問:歌曲中唱了什么?
(3)老師范唱歌曲,學生邊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可以分為幾個樂段?
(4)學唱第一樂段。提問:這個樂段有幾個樂句?每個樂句之間有什么聯系?節奏有什么特點?指導學唱歌譜,教唱歌詞。
(5)學唱第二樂段。提問:這一樂段有幾個樂句?與第一樂段相比,它的情緒、節奏有什么變化?師分句教唱歌譜、填詞演唱。
(6)講解反復記號。
(7)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兩個樂段的情緒對比。
2、活動《捕魚歸來》
(1)導入:同學們見過漁船回到碼頭的情景嗎?請說一說。
(2)學生分別學習演唱海風、海浪、螺號、漁歌的音樂。
(3)全班創作《捕魚歸來》的情景。
3、課堂小結:
這一課的學習,大家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進步很快,還希望你們多利用課余時間練習,一定要背熟歌詞。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豐收歡樂而歸》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豐收歡樂而歸》,感受樂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達的不同情緒。
2、能夠充分想象力,感受音樂表現的不同情境。
教學過程:
1、聆聽樂曲片斷,思考:這首樂曲是西洋管弦樂曲還是民族樂曲?為什么?
2、老師簡介作品《東海漁歌》和曲作者。
3、分段欣賞——引子
(1)聆聽音樂,并思考:領奏樂器是什么?表現了什么情緒?聯想到什么畫面?
(2)再次聆聽,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它的節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點?
4、分段欣賞——A段
(1)聆聽音樂,并思考:這段音樂的情緒發生了什么變化?領奏樂器是什么?聯想到什么畫面?
(2)看譜隨音樂跟唱主題旋律,并分析它的節奏、速度、力度的特點。
(3)學生用堅定自豪的聲音演唱主題旋律,注意長音處的時值要飽滿。
5、分段欣賞——B段
(1)聆聽音樂,并思考:這段音樂讓我們想到了什么畫面?它的速度、力度、節奏有變化嗎?
(2)提問:這段主題和A段主題有什么聯系?
(3)學生跟唱主題旋律。
(4)再次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具有我國民間鑼鼓音樂的特點,它的鑼鼓節奏是什么?
(5)出示節奏譜,指導練習。
6、完整欣賞。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1、小小演奏家《多年以前》
2、小小歌唱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學目標
1、能夠用口風琴熟練吹奏《多年以前》,并掌握穿指法和縮指法。
2、能夠祝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曲譜,掌握合唱的要求,即音高準確、聲音和諧。
教學過程
1、學吹口風琴曲《多年以前》
(1)提問:這個樂曲有幾個樂句?之間有什么聯系?
(2)試唱曲譜。
(3)提問:這首樂曲的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應該如何設計它的力度變化?
(4)學生揮拍唱曲譜。
(5)學吹奏口風琴。學習穿指法和縮指法。
2、視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學生視唱高聲部曲譜,思考:這首樂曲有幾個樂句?每個樂句之間有什么聯系?
(2)學生演唱高聲部曲譜,注意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3)視唱低聲部曲譜,注意四度大跳的音準。
(4)學生分聲部合唱。
(5)師生合作演唱。
(6)學生分聲部合唱曲譜,注意音準,以及聲音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