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筍芽兒教案(精選2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筍芽兒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一篇擬人體的科學童話散文,課文形象生動,內容淺顯易懂,語句優美。采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如何沖破一切阻礙,由竹筍生長為強壯的竹子的經過。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只有從小敢于經風雨、見世面,鍛煉自己,才能健康成長,以此來啟迪學生要趁大好時光,沖破阻礙,好好學習,勇于進取。本文是一篇訓練閱讀的好題材,也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通過老師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挖掘潛力,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在全身心投入的自主閱讀中,情感得以釋放,思想認識得以升華。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擬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聯系語境理解本課“撒嬌”、 “滋潤”等詞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感悟描寫的細膩以及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并積累語言。
3、靜心涵詠,讀中感悟,懂得只有經過風雨、見過世面,勇于鍛煉,才能健壯成長,滲透自強、自立的精神。
以上目標著力反映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注意本文的價值取向,我想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三、說教學重、難點
鑒于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領悟筍芽兒不怕困難、向上進取的精神。而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學生感到生疏,因而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時我采取引導學法,以“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筍芽兒?”為切入點引導質疑,然后組織學生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大自然、與社會相結合的特點。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我預計2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深入探究,領悟筍芽兒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
下面我將詳細說說第二課時,本課時共有4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喚醒情感。
新課伊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碧波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理解。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筍芽兒》,讓我們一起輕輕喊喊它的名字吧!
[設計理念:讓學生呼喊筍芽兒的名字,主要是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距離,喚醒學生已有的情感積淀。通過學生的親切呼喚,打通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聯系,一段遙遠的情感變得親近,仿佛就在眼前。]
(二)潛心會文,開啟體驗。
1、教師順勢導入:哇!你們的聲音真好聽,猶如一股暖流滋潤了老師的心窩,藏在地下的筍芽兒好像也聽到了你們甜甜的呼喚,此刻它在做些什么呢?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讀讀,找找課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寫筍芽兒的?描寫了一個怎樣的筍芽兒?
2、交流。
預計學生會從這幾個句子讀出不同性格的筍芽兒。
(1)課件出示:
筍芽兒被叫醒了。她揉揉眼睛,看見四周仍然是漆黑一片的,便撒嬌地說:“是誰在叫我呀?”
②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筍芽兒? ①指名讀。
③然后通過朗讀的方法,讀出一個可愛的筍芽兒、讀出一個愛撒嬌的筍芽兒、讀出一個淘氣的筍芽兒。
(2)過渡:聽到雷公公的呼喚,筍芽兒又是怎么做的呢?
(3)課件出示:
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鉆。
①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勇敢、堅強)
②你是從文中哪個詞里體會到的?
③根據學生回答,順勢而導,那該是怎樣地鉆呀?
預計學生體會:
生:那是使勁地鉆,拼命地鉆。
生:是永不停息地鉆。
④引導:多么勇敢的筍芽兒!筍芽兒,你在鉆的過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難呀?
預計學生會說到“泥土很硬”、“石頭擋住去路”等等。
⑤隨后,教師再次引導:這一鉆,鉆出了一個怎樣的筍芽兒呢?(鉆出一個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奮發向上的筍芽兒)
⑥指導學生讀出筍芽兒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來。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使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欣賞課文,提高閱讀質量,并滲透思想教育,萌發學生斗志。]
(4)過渡:筍芽兒鉆呀,鉆呀,終于鉆出地面,此時她都看到了什么?這些她以前有過嗎?
出示帶有畫面的文字:
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桃花笑紅了臉,柳枝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唱著……
(5)導讀:看到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一個美麗多姿的春天,一個令人陶醉的世界。此時,你高興嗎?請你高興地來讀。
[設計理念:提升情感境界,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超越文本,充分享受朗讀的愉悅,陶冶情操,也渲染課堂氣氛。]
(6)導入:在這美好的春光里,筍芽兒不再是嬌氣的、沉睡在地下的竹寶寶了,它已經努力成長為一株強壯的竹子了。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生齊讀。
(三)互動交流,深化主題。
導入:筍芽兒終于長大了,但你們考慮過沒有,筍芽兒能長成這樣強壯的竹子,都有誰的功勞呀?
1、交流:
針對學生的回答,出示一段話: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上彈奏著樂曲,低聲呼喚沉睡的筍芽兒:“筍芽兒,醒醒啊,春天來啦!”
(1)依據學生不同的回答,教師進行導讀:你們都說得對,在成長的道路上,因為有了春雨姑娘的親切呼喚,才讓沉睡的筍芽兒醒過來,看來春雨姑娘的功勞確實少。下面,讓我們好好地讀這段話,表示對春雨姑娘的感謝。 (1)引導學生誦讀課文,思考:你喜歡春雨姑娘嗎?為什么說筍芽兒長成強壯的竹子有他的功勞呢?
(2)生讀。
[設計理念:此為投石問路,看上去這只是指導學生為感恩滋潤人間萬物的春雨姑娘而朗誦,在學生的幼小心靈中培養對大自然的深情厚意,但更重要的是為下一步引人入勝而微起波瀾。]
2、過渡:除了春雨姑娘,還有誰呀?
預計學生會講到雷公公和太陽公公,對這部分內容,我不作重點指導,讓他們讀一讀,使學生了解筍芽兒長成竹子,雷公公的大鼓和太陽公公的照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導入:同學們,筍芽兒長成竹子,這僅僅是春雨姑娘的功勞嗎?是雷公公的功勞?是太陽公公的功勞?到底誰的功勞最大呢?
預測學生會談到:
生:太陽公公的功勞最大,如果沒有太陽公公的照射、溫暖,她能長大嗎?
生:春雨姑娘的功勞最大,假如沒有春雨姑娘滋潤、愛撫,筍芽兒能長大嗎?
生:要論功勞最大應該是雷公公,他能在關鍵時刻給她勇氣,給她信心,才使筍芽兒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快快長大的。
生:你們都錯了,功勞最大應該是筍芽兒自己。
[設計理念:讓學生從“誰的功勞最大”開始爭辯,暢所欲言,紛紛道出了自己不同感受,并對課文的理解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得以建構,情感得以豐富,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實現。]
(四)抒情表達,豐富語感。
1、導入: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在長成的道路上別人的幫助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如果自己不去努力,一切都是徒勞的。筍芽兒就這樣不顧一切阻攔,一個勁兒向上鉆,最后長成強壯的竹子。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可愛的筍芽兒(課件出示畫面),一邊看,一邊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筍芽兒。
2、學生交流。
3、教師總結:同學們,你們說得太好了,其實在我們今后的成長道路上,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要像筍芽兒一樣,懂得在困境中要保持奮斗的勇氣和信念,要學會自己鼓勵自己,戰勝自己,創造成功的人生。
[設計理念:學生在感情朗讀、發表意見、思想碰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老師沒有去牽強地說教,學生就能通過自己教育了自己,啟發了自己。這樣不但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思想教育效果。]
板書設計:
筍芽兒 竹子
嬌嫩 ? ! 強壯
[設計理念:該板書,簡單精練,抓住了關鍵詞,能清晰顯示文章結構,也準確表達出筍芽兒從嬌嫩到強壯的過程,中間用符號來代替文字,形式簡單但內涵豐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從而使文章的內容一下印在了學生的腦子里。]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筍芽兒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筍芽兒的幾句話,體會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定的感情變化。能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掌握"沉睡,撤嬌,央求,咦叨,滋潤,阻礙"等詞語。
3。初步認識省略號的用法,能講出課文中幾處省略號所表示的意思。
4。使學生知道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于鍛煉,才能健壯成長,初步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特別是讀好筍芽兒跟竹媽媽的幾次對話。
教學難點:能初步認識省略號,并能弄清文中省略號所表示的不同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詞語卡片,教學掛圖,代板書投影片。
四,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一步明確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
(1)出示課題,你們知道什么是筍芽兒嗎(出示圖片認識)(2)一篇非常有趣的重話故事,它描寫了筍芽兒在別人的鼓勵下不怕困難,努力鍛煉,終于破土而出,長成一株強壯的竹子。
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們要繼續訓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初讀,了解課文大意。
自學字詞。
春雨沉睡撒嬌央求噪音
嘮叨辮子愛撫滋潤阻礙
讀音重點:揉重點辨析:辮,裹,潤
指名說說"沉睡,撒嬌,央求,阻攔"的意思。
4,分段指名朗讀課文并評議。
5,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帶著課后習題1中的3個問題,默讀課文,并在文中劃出答案。
(2)根據這幾個問題試給課文分段。
(3)師生討論分段結果。
4。完成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完成《作業本》2,3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籽
1。精讀課文,體會筍芽兒思想感情的變化,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好第2題中的句子。
2。使學生知道筍芽兒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勵下,勇于鍛煉,終于茁壯成長,初步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意識。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作業本》2比一比,組詞。(2)聽寫個別生字詞。
2。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出示課后1(1),指名讀第一段,其余思考。
(2)討論課后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誰能來扮演筍芽兒,"央求"竹媽媽讓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兩位學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4)在這段中,春雨姑娘,筍芽兒,竹媽媽的話分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試讀)
①指名讀春雨姑娘的話,并說說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么(溫柔,關心)(聲音要稍低些)然后齊讀。
②指名讀筍芽兒的話,說說該用什么語氣(撒嬌,畏縮)(聲音要尖嫩些)指導齊讀。
③指名讀竹媽媽的話,說說該用什么語氣讀(擔心,害怕)(聲音要粗些,快些)指導齊讀。
(5)齊讀第一段,并選好自己認為讀得好的對話部分站起來讀。
3。學習課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第一段的。
(2)小結:①圍繞課后思考題,理解內容。
②抓住對話部分體會,并感情朗讀。
(3)自學并反饋學習情況。
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做(討論)
自愿扮演雷公公,筍芽兒和竹媽媽,朗讀他們所說的話。其余學生進行評議。
師生共同討論本段中對話應采用的正確語氣。
雷公公粗重(聲音低沉)
竹媽媽不放心(理解"嘮叨")
筍芽兒堅決(音稍高,有力)
(4)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4,學習課文第三段。
自學第三段。(用一,二段的方法。)
討論,有感情朗讀。
小草:堅強,不屈不撓
筍芽兒: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陽公公:關愛。
分角色讀,齊讀。
5,齊讀,分角色讀全文。
6,作業。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并背誦最后一段。
2,認識省略號的用法,能說出課文中幾處省略號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過程
1,總結全文,并感情朗讀課文。
(1)回憶閱讀提示,說說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
再聽課文朗讀錄音。
指名讀筍芽兒說的幾句話,評議,齊讀。
小結全文: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些什么道理
(不要框死學生的答案,任憑暢所欲言。)
(5)感情朗讀全文。(形式可靈活。)
2。背誦全文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讀這一段,想想這段講了什么內容
(2)幫助學生理清內容。
(3)自由試背一指名背一齊背。
3。認識省略號及其作用。
默讀課文,劃出文中有省略號的句子。并想想這些省略號在句中表示什么意思。
聽寫
春雨沉睡撒嬌央求噪音
嘮叨辮子愛撫滋潤阻礙
5,完成課堂作業本6,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