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體育第二學期教案(通用5篇)
高二體育第二學期教案 篇1
教材內容:
1快速跑。2籃球。
課的任務:
1.改進跑的專項練習,提高短跑技術及速度,
2.學習行進間投籃(三步上籃)。
3.培養 學生勇往直前,團結協作精神。
部分
時間
課 的 內 容
組 織 教 法 與 要 求準備部分12分鐘
一、開始部分(2分鐘)
二、隊列部分。(3分鐘)
1、繞場慢跑
2、運球跑
(運用音樂控制)
三、徒手操
要求:精神飽滿
快,靜,齊
要求:反應敏捷
判斷準確
動作標準
基 本 部 分
27分鐘
一、游戲
(通過游戲發現行進間上籃的問題)
二、三步上籃練習。
講解示范 看課件 再練習
三、快速跑的練習。
通過運球跑和快速跑來加強同學們的`快速跑能力,使其不再單調乏味
組織:把班分為人數相等的兩隊
運用競爭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要求:認真看示范和課件的內容
積極的參加練習
教法:教師講解完以后,學生能主動積極的練習
結束部分
6分鐘
一、 放松練習
二、 收還器材
三、 小結
四、 師生再見
五、
聽音樂作放松練習
場 地 器 材
場地:一塊籃球場
器材:籃球7個
錄音機一臺
筆記本一臺
預計負荷
30%
高二體育第二學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和要求:
1、通過“立定跳遠”的學習,初步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形成正確的概念。
2、增強學生的`彈跳力以及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的發展。
3、通過游戲,培養學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發展奔跑能力。
教學內容和活動:
1、跳遠:(立定跳遠)
2、游戲《換物接力》
(1)準備部分:
1、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
要求:集隊要做到:快、靜、齊,精神飽滿,動作正確、整齊。
2、宣布課的內容和要求,安排見習生。
3、準備運動。
(2)基本部份
一、立定跳遠:
動作要領:兩腳自然左右開立,上體稍前傾,兩臂前后擺動各一次,兩腿配合作自然彈性屈伸,然后兩臂用力向前上方擺,同時兩腳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時以腳跟先著地。
重點:向前上方擺臂迅速有力,蹬地收腿。
難點:動作連貫,蹬擺配合。
1、教師講解示范,提出重難點。
2、學生做一、二、三“三拍法”的擺臂練習。
3、學生做擺臂向上跳起的練習。
4、在教師的指導下做擺臂向前上方跳躍的練習。
5、教師指出易犯錯誤,并進行糾正。
6、學生進行對比練習,分組練習。
二、游戲:(換物接力):
(3)結束部分
1.放松整理。2.集隊講評。3.宣布下課。
高二體育第二學期教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體,通過中長跑動作技術和方法要領的學習,正確認識中長跑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能在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增強體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和堅毅、頑強、不斷進取、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
二、學情分析:
中長跑單元教學預計3次課,本次課為第2次課。通過上節課學習,學生基
本上掌握了中長跑的動作技術要領,以及鍛煉身體的方法。針對學生完成動作的情況,采取分組自主練習的組織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三、教材內容:
5分鐘的持速跑
教學重點:全程跑的體力合理分配
教學難點:全程跑合理技術使用
四、教學目標:
在上節課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多種誘導練習,使學生能基本掌握合理使用全程跑的技術。具體目標為:
1.在中長跑學習過程中,能較準確的說出跑的知識要點,并能夠在學習實踐中運用正確技術。
2.設置不同難度的練習內容,使75%~85%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中長跑的技術要領。
3.同時,在學生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能夠說出中長跑對自身鍛煉的價值。
五、教學程序:
1、隊形隊列與準備活動:
(1)隊形隊列:將學生分成四組,跑步——立定練習。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2)準備活動:慢跑成圈,然后進行行進間的徒手操5節。
2、技術學練:
學法:
(1)采取形式多樣的隊形練習,加強學生對中長跑技術要領的知識再現,進一步體會動作要領。
(2)通過定向越野的形式,讓學生學習體會全場跑的體力合理分配。
組織:
通過教師指定的路線進行練習,再讓各練習小組給其他小組布置的路線進行身體練習。
教法:
(1)以小組學習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采用互教互學交流的方法,掌握技術動作,改進技術上的不足。
(2)請各組掌握技術較好的學生示范。教師點評,分析出動作,提出改進意見,達到共同完成本課預訂的目標。
(3)在中長跑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學習情況,不斷提出讓學生思考的技術點,對學生進行團結合作、克服困難、不斷進取等優良品質的教育。
3、放松整理與講評:
(1)放松整理:學生放松走成圓形,在教師語言提示下,采用肌肉放松調節情緒的`方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2)總結本課的學習情況,評價學生練習情況,布置課外作業,與學生一起清整場地器材。
六、本課亮點:
本課試圖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方法和手段,突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學會身體練習的方法。通過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滿足學生不斷的獲取知識與提高技能的需求,發展和提高學生體能,增強心肺功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和堅毅、頑強、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七、效果預計:
75%~85%以上的學生基本能掌握中長跑的技術要領。在持速跑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團結、合作學習的積極參與中,使學生建立自信,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優良品質。
練習密度預計:35%--40% 生理負荷預計:130—145次/分
高二體育第二學期教案 篇4
一、案例背景: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師生觀、課程觀的束縛下,教師在教學中,課的內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內容單調重復,方法缺乏新意。讓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令喜歡上體育課的人數呈下降趨勢的現象。特別是高中女生上體育課時出現無精打采,畏難情緒較大,請假較多等等。學生漸漸對體育課的興趣降低,最后還可能對體育課產生一種厭惡心理。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我在教學中嘗試用不同的練習方法,用體育游戲來結合本課內容促進體育教學,以此來提高同學對體育課學習興趣。
根據現代教育的根本思想和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本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本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練氛圍,探索一條提供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教學模式。
本課,我選擇了各種游戲來結合教學內容。采用引導,打破傳統創編,自主學習、游戲等教學方法,旨在不僅達到健身強體的作用,還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解決困難的能力。本課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發展速度和靈敏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教學過程與方法
學習階段:水平五
學習目標:
1、在途中跑時不低頭、不聳肩,眼平視,蹬地有力。
2、發展速度素質,進一步提高身體協調能力。
3、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和合作精神。
學習內容:快速跑
學習重點:不同形式起跑.
學習難點:較強的反應能力與跑的速度.
學習過程:
(一)調動情緒階段:
1、達成目標:(1)集中學生的注意力。(2)調動學習興趣。(3)充分活動身體避免運動損傷。
2、學習內容:
(1)課堂常規
(2)徒手操:教師領做一套徒手操。
(3)要求:學生跟隨教師做徒手操,做到充分活動開身體各部分,以準備下面的活動。
(二)師生互動階段:
1、達成目標:(1)提高實踐能力,激發興趣。(2)體驗運動的喜悅,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
2、學習內容:跑姿練習
教法:
(1)教師領做原地擺臂練習,培養正確的跑姿練習。
(2)結合擺臂沿直線跑,講解示范跑的動作要領。
(3)找出個別動作姿勢比較標準的同學展現自我。
(4)與學生共同練習并語言引導。
學法:
(1)認真聽講,注意觀察跟隨教師一起做原地擺臂練習。要求:動作協調、動作舒展、積極參與。
(2)結合擺臂沿直線跑。要求:眼視前方,腳要落在一條直線上。
組織 :
(三)掌握技能階段:
1、達成目標:掌握動作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習內容:快速起動與加速跑練習。不同姿勢聽不同信號起跑。
教法:
(1)教師講解快速起跑與加速跑的動作要領與練習方法。
(2)教師按照男女平均人數分為四組。
(3)分組指導學生練習,點評表揚。
注意:講解時,位置合理簡明易懂,重點突出。
學法:
(1)認真聽講,按照教師的指導練習。
(2)在練習注意跑的速度,看誰先到終點。
(3)要求:積極參與練習,注意成績。
(四)創新思維,陶冶情操階段:
1、達成目標:培養協作精神,展示個性,獲得運動喜悅。
2、學習內容:
(1)搶繩游戲
(2)快速跑移物換物接力游戲
教法:
講解游戲方法與規則。
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看誰先拿到繩子。每組第一人起跑至場中,將重物移換至場邊中放好后返回;第二人依次進行。
3、學生成人數比例分為同等的四組練習。
學法:
1、學生認真聽講游戲方法與規則。
2、學生要服從安排站好等待游戲開始。
3、要求:學生積極參與
(五)穩定情緒,恢復身心階段
1、達成目標:放松身心,體現心靈美。
2、學習內容:配樂(小白船)韻律操。
教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調整放松身心。
學法:認真跟隨教師做韻律操。
要求:輕松自然。
(六)評價階段
1、教師指導學生自我評價。
2、教師評價小結,肯定本課學生的表現并給予鼓勵。
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放松和主動自我評價。
三、案例評析:
在這節《快速跑》的課上,當學生進行了一次練習以后,就有一個學生跑過來告訴我說,有兩個學生自己改變起跑的方法。剛開始我很生氣,他們也太沒組織性、紀律性了,怎么上課可以隨便改變教師安排的練習方法,如果其他學生都像他們一樣,那課堂紀律可不就亂套了。于是我走向了那兩個學生,想批評他們,讓他們各歸各位按照教師的安排練習。可一想還是調查一下原因吧!當我了解了一下情況后,使我改變了初衷。原來由于他們自己的體能與反應能力差距較大,反應能力好的學生永遠跑第一,較差的學生拼了全力也永遠是最后的,永遠和成功無緣(除非對方“放水”)。大家都覺得沒勁,那個跑得快的學生覺得自己并沒有完全施展能力,因為他沒有這需要(又不是測驗),只要稍加努力,便將同伴甩下一大段,而跑得較慢的學生也覺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超不過同伴,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可他們都想換個起跑方式試一下,于是就出現了私下改變起跑方法的現象,他們覺得找到了真正的樂趣,這使我很震動。他們的改變,打破了教師給他們固定的活動框架,滿足了他們個人的心理需要,對他們的學習無疑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我便召集了全體學生,讓他們自發組合,自己找練習的方法(在相鄰近的幾個小組內),就這樣,在后面的幾次練習中,學生練習的興致始終很高,課堂氣氛出奇活躍。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體育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體現學生為主體,確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學習,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事任何活動都需要有興趣,否則活動的效益就難以得到提高。忽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就不會奠定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經過這一堂課的實踐證明:在一堂課中,課的內容和方法如果是流于形式,內容單調重復,方法缺乏新意那就會令學生對本課產生厭惡。要改變傳統單一、枯燥、被動型、重復的體育教學方法,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只有在創新與實踐中對學生的適應能力、意識和才能的培養,這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我們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如何去創新,如何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景實踐中,積極、主動的得到鍛煉,從而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與適應呢?
體育本是一個來自于游戲又發展于游戲的學科,本應受到學生的喜愛。但令人遺憾的是有許多學生在接觸了一段體育課后,就發現現實中正規的體育課和他們頭腦中歡樂好玩的體育課之間的差距太大了。當然,體育課是教育,應有一些較正規的教學內容,這無可非議,如果此時教師教學方法呆板、生硬就會使這種落差陡增。于是有些學生就會慢慢地疏遠體育,上課處于被動狀態,越是高年級越明顯。那么如何改變這種客觀存在的“厭學”現象呢?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意識和能力呢?在這節快速跑課上發生的事,給我很大的啟發,我覺得給學生創造一個體現自我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對于發揮學生主體性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高二體育第二學期教案 篇5
一、課題:
背越式跳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說出背越式跳高的技術要領和安全練習的方法,能正確做出背越式跳高動作。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和學生自主體驗以及對同伴練習的觀察與討論,能進一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動作要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增強協作精神和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的意識,增強自信心,體驗學會技能時的喜悅。
三、重點:
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
四、難點:
騰空過桿技術。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
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布本節課的內容,同時說明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以及課堂的紀律問題;
4.檢查著裝;
5.安排見習生。組織:成四列橫隊。
(二)準備部分
1.熱身活動:成兩路縱隊繞田徑場慢跑1圈。
2.熱身操:(2x8拍)
1.頭部運動;2.擴胸運動;3.振臂運動;4.體轉運動;5.腹背運動;6.弓步壓腿;7.弓步側壓腿;8.膝關節運動;9;手腕踝關節運動。組織:成體操隊形散開。
3.專項準備活動:
1. 成一路縱隊結合口令沿跑規定圓形路線慢跑,跑5步用起跳腳(左腳或右腳)。
2.兩人一組壓肩;
3.兩人一組下腰;
(三)主要部分
1.導入:同學們!剛剛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熱身活動,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有一種運動它是征服高度的運動項目,是人類不屈不撓,勇攀高峰的象征,大家猜一猜是什么運動?。對,是跳高,那跳高項目采用什么姿勢可以跳的更高呢?同學們都很聰明,是背越式跳高,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背越式跳高技術,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挑戰高度。
2.新課講授
(1)首先,教師結合掛圖講解背越式跳高各技術環節的動作要領并示范。
(2)助跑技術的練習,教師給同學們做動作示范。將學生分四組自主組模仿練習,直線與弧線相結合。教師強調助跑階段的動作要領,并進行指導糾正。
教師提問(預設):同學們在練習過程中思考一下為什么助跑要采用直線加弧線的方式助跑?學生回答(預設):1.提高起跳效果;2.為起跳做準備。
(3)起跳技術的練習,分四組自主進行原地起跳練習和助跑起跳練習,并強調助跑倒數第二步時,支撐腿以全腳掌著地,步幅稍大,擺動腿上提。
(4)騰空過桿與落墊技術的輔助練習。
1.分四組借助海綿墊做原地倒肩、挺髖收腿輔助練習,小組同伴可幫助練習者提拉髖關節,根據自身體會,小組共同學習,探究。要點:背對海綿墊,起跳、仰頭、倒肩、展體、挺髖成背弓,最后肩背落墊。
2.分四組借助海綿墊自主進行完整動作過橡皮筋輔助練習,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根據自身體會,小組共同學習,探究,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技術。要點:挺髖,踢小腿。
教師提問(預設):同學們在練習過程中思考一下騰空過桿過程中身體那哪一部分最容易碰桿?落墊時最先著墊的部位是哪里?學生回答(預設):最容易碰桿部位是臀部、肩部。最先著墊的部位是肩背部。
3.鞏固提高
跳高展示,挑戰自我,同學們利用本節課所學的背越式跳高技術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高度進行,積極參加比賽,超越自我(注重個體差異,發展技能),學生自我分析評價。
(四)小結部分
1.組織學生做身體放松運動,主要活動腰部和腿部肌肉。
2.教師集合學生,回收器材。進行總結以鼓勵為主,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