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感恩的心優質教案(通用3篇)
音樂感恩的心優質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產生感恩的心情。
2.初步學習歌曲以及手語動作。
活動準備:
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 引出感恩
1. 提問:王老師最近過節了,小朋友們猜猜是什么節?你還知道哪些節日?
2. 根據幼兒回答引出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并講解感恩。
二、 學習歌曲及手語動作
1. 聽歌曲《感恩的心》。
2. “剛剛我們聽到的歌曲是唱出來的,老師的手也會說話,不信你們看!”引出手語并講解。演示手語動作請幼兒猜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3. 演示并教幼兒歌曲手語動作。
4. 講故事 《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
三、 談感恩講心情
1. 教師舉例請幼兒說說自己想要感謝的人以及為什么要感謝他們。
例:身邊的小朋友互相幫助、爸爸媽媽給我們的關心和愛護、老師對小朋友們的照顧、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 教師小結一起唱歌做手語動作。
評析:這是我的第一次公開課,有些緊張,很多內容都準備了,但是沒講到,在評課時,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1、 活動的重點,應側重第二個目標。
2、 故事提前會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可適當攝錄生活中感恩的圖像播放給幼兒觀看,使幼兒更易于理解感恩這個概念。
3、 感恩的話題應再深入,貼近幼兒身邊的小事更激發孩子們的愛心。
4、 最后一個環節可以給幼兒更多表演的空間,如:男孩子女孩子分組表演等
5、 活動中把音樂的氣氛烘托的再濃郁些,效果會更好。
綜合老師們提出的意見,該教師第二次設計的教案:
音樂感恩的心優質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唱歌課《感恩的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演唱歌曲,讓學生從小懂得尊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他人,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并能用優美動聽的聲音、感恩的情懷演唱歌曲。
2、通過學唱歌曲的二聲部,掌握二聲部歌曲演唱的方法以及感受二聲部音樂的豐富色彩。
3、通過簡單的手語學習,讓學生體會肢體動作與演唱相結合的表演方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同學們在以前的音樂課中應該學習了不少歌曲,也欣賞了許多的音樂作品,請說一說哪些歌曲或音樂作品給你的印象最深刻,它們給你帶來哪些感受呢?(完整聆聽)
1、初次聆聽
教師:樂曲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在以前所學習的歌曲中是否有類似的作品?(柔和、溫暖、感動)
2、再次聆聽
教師:整首歌曲由幾個部分組成?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
(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深情地訴說,第二部分表現了內心的呼喚。)
設計意圖:導入部分讓學生直接從感受出發,挖掘出對不同音樂作品的不同感受,加深學生對曾經學習過的音樂作品的印象和理解,為接下來聆聽歌曲做鋪墊。
請學生劃分歌曲結構,目的是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歌曲不同情感的表達,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建議: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收集和處理信息、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能運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能運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教師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暢談。在情感上,能夠將“感恩的心”延伸到整首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親情、友情、師生情、同學情、感恩之情。從學生親身經歷的某件事情、某個故事或當下某些熱點事件體現出內心所領會的感恩。
二、學習歌曲
1、第一部分
(1)聆聽歌曲,第一部分由幾個樂句組成?
(三個樂句)
(2)說一說這些樂句旋律和節奏具有怎樣的特點?能否根據聽到的旋律在黑板上畫出旋律線?
(有時平緩,有時呈波浪型,第三樂句將旋律推向高潮。)
(3)跟著鋼琴輕聲學唱第一部分,唱好第一小節的弱起拍,教師應用一些簡單又直觀的指揮手勢加以引導。(避免用力歌唱)
(4)教師范唱,讓學生聆聽并對比,找出切分音位置情感的變化,了解切分節奏對情感的強化作用。
(5)學生根據對比所掌握的要領,隨音樂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第二部分
(1)聆聽歌曲,第二部分的情感是怎樣的?像第一部分一樣,也是用單聲部呈現的嗎?音高有怎樣的特點?
(發自內心的吶喊、二聲部呈現、音比較高)
(2)學生跟隨錄音一同輕聲歌唱高聲部,音較高的部分要將氣息輕推上去,唱好音準。
(3)第二部分仿佛發自內心的吶喊,表達出一種感恩的心情。請學生再次跟隨教師琴聲有感情地學唱低聲部曲譜。
(4)教師與學生配合演唱二聲部曲譜。
(5)學生與學生合作演唱二聲部,要將一、二聲部的曲譜唱和諧、準確,做好這一步驟后將歌詞填充進去。
(6)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一些難度,教師運用簡單有效的手勢指揮學生將節奏唱準確。關注并提醒學生歌唱的氣息、聲音和情感的狀態。
(7)將學生分成兩組,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次的聆聽、發現,感受歌曲的情緒,了解歌曲的特點,并通過演唱進行表現。讓學生從音樂要素本身去了解不同的音樂要素帶給人的不同感受,例如歌曲第一小節長時間的休止意在讓人醞釀好情緒,安靜平和地進入到歌曲中;切分節奏的運用讓情感一層一層的推向內心深處;畫旋律線能讓學生更直觀了解這首作品的旋律走向。
教學建議: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學習聆聽,體會并演唱歌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講述、探索、發現、對比、演示、創造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音樂學習。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一些難度,教師可做多示范,讓學生更加直接地找到不同之處,進行有效學習。
三、拓展練習
1、教師示范,教學生一些基本的手語動作,如信心、命運、感謝等,讓學生一邊用手語表現,一邊演唱。
2、學生自主設計表現方式,參與歌曲表演。
設計意圖:通過手語與歌唱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了解如何運用恰當的方式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給人帶來的快樂與美的享受。
教學建議:在完整表現歌曲時,教師可以編排適當的隊形,讓學生將教室當成舞臺,體會舞臺表演的樂趣。
音樂感恩的心優質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從小有愛心,樹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用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
2.學習用語言行動表達感恩。
活動準備:
課件《失語女孩的故事》、公益廣告《心在一起》、游戲"愛心之旅"伴奏音樂、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情感體驗播放課件《失語女孩的故事》,深深體會母愛的偉大,引起情感共鳴,融入失語女孩的精神世界。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失語的(不會說話)小女孩的故事,聽后說說你的感想。"幼1:小姑娘很可憐。
幼2:小姑娘很堅強。
師:"那么她的母親呢?"(抓住母親臨死手中的那塊年糕,引導幼兒理解母愛的偉大)"媽媽死后,她是怎樣做的?"讓幼兒發言,教師重復小女孩的話,同時做出手語。
師:"小姑娘為了感恩母親,選擇了堅強勇敢的活下去,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我們要感恩的人。"二、感恩的人逐一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受來自生活中的關愛,了解我們要感恩的人。
1.圖1:感恩父母,了解養育之苦(圖片內容:孩子發高燒,躺在床上,額頭上敷者毛巾,母親的神情中顯出無比擔心與關愛。)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關愛你的呢?"幼1:媽媽天天給我做好吃的,買新衣服。
幼2:爸爸辛苦上班掙錢給我買玩具。
幼3:下雨了,媽媽把雨傘給我,可她卻淋著雨。
2.圖2:感恩老師,了解培育之難(圖片內容:小男孩摔倒了,老師蹲在旁邊,沒有及時扶他,而是給予鼓勵,讓他自己爬起來。)師:"在我們生活中,老師還教你干什么呢?"幼1:老師教我唱歌、畫畫。
幼2:老師和我們一起去找春天。
師:"老師教你們學本領,讓你們長大,做自己想做的事。"3.圖3:感恩伙伴,體驗友情之樂(圖片內容:兩個小伙伴在一起,其中一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給另一個玩)師:"你和你的小伙伴在一起開心嗎?有哪些開心的事?"幼1:我們一起做游戲。
幼2:她幫我系扣子。
4.感恩周圍的人,了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圖片內容:鋤禾,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糧食。)師:"在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哪些需要我們感恩的人?"幼1:醫生為我們看病,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幼2:建筑工人為我們蓋起了漂亮的房子。
還有警察、環衛工人……三、如何感恩1.讓幼兒自由發言,"你最感謝誰,如何感謝他?"幼1:感謝爸爸媽媽,我可以幫他們干活。
幼2:感謝環衛工人,我們不亂扔法果皮紙屑,一起來保護環境。
2.看公益廣告《心在一起》進一步理解如何感恩,知道我們要從小講文明、懂禮儀。
3.生活體驗創設情境游戲"愛心之旅"讓孩子在情境中學習助人為樂。
情境:在旅途中,有位孕婦上車了,不小心手中的袋子掉在地上,有位小朋友幫忙撿起來(謝謝你--不用謝),又有人給他讓了座。
4.教師小結(教師通過圖片引導,讓幼兒說出要感謝的人)師:"在我們身邊有太多要感謝的人,感謝父母把我養大;感謝老師教給我本領;感謝小朋友帶來的歡樂、幫助;感謝農民伯伯種出的糧食……如何感謝他們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說出:
① 做力所能及的事;
② 懂得分享,分享快樂與痛苦(幫助他人);
③ 從"謝謝"開始,說一句祝福的話,送一份禮物;
④ 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保護環境等。
四、情感回歸師:"在我們旅行即將結束時,我們來欣賞一個感恩歌曲《感恩的心》。"(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做手語,在音樂中結束活動)活動延伸:
1.美工活動:每人制作一個愛心卡,送給你要感謝的人。
2.角色游戲:互換角色,體驗殘障帶來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