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筷子大班教案(通用2篇)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 篇1
教學資料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虎口和無名指壓住另外一根,捏住的那根能活動,這樣才能夾住飯菜。
活動目的:
1.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
2.教會幼兒初步正確的使用筷子。
活動準備:
物質——筷子每人一雙、紅棗若干、小碗
心理——有愉快的心情
活動過程:
1.談話
小朋友在家吃飯都用什么餐具啊?小朋友會用筷子嗎?
怎樣用你能來學學嗎?
2.看課件,講解正確的使用方法。
3.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分組進行練習,每一組有一盤紅棗,每個幼兒有一個碗,自己往碗里夾紅棗。
4.進行夾棗比賽
每一組選出一個夾得最快的幼兒進行對抗賽。
5.豐富筷子的文化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辯論,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
2、通過活動,使幼兒明白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培養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與辯論能力。
3、使幼兒認識環保對人類的重要性。
(二)人格目標
鼓勵幼兒大膽地在眾人面前表達個人的見解,培養自信心和獨創性。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已有有關辯論的知識,并組織幼兒看淺顯易懂的辯論賽。
2、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資料,并進行歸納、總結,找出論據。
(二)物質準備
1、一次性衛生筷子(杯子等)若干個。
2、有關人們使用一次性衛生筷子(杯子等)用品及白色污染的錄像帶一盒,錄像機一臺。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看錄像,激發幼兒進行辯論的興趣。
1、教師出示一次性衛生筷子(杯子、碗、碟等),讓幼兒觀察并說出在哪里見過它們,有什么用,幼兒自由回答。
2、看錄像,提問題:使用一次性衛生筷子是好還是不好?并要求說出理由。錄像播放過程:人們使用一次性用品非常方便→人們用過之后到處亂扔→到處堆滿了垃圾→白色污染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及健康。
(二)通過討論確定自己的意見并把幼兒分成正反兩組。
1、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討論,并根據討論的結果將幼兒分組:正方、反方。
2、正方幼兒和反方幼兒進行小組辯論,并找出所有的證據取勝對方。
(三)幼兒激烈辯論,教師做裁判,以證據充足的一方為勝。
1、可先請正方說一說好在哪里,對于證據不充足的教師可以不記分,哪一組列出一條充足的證據就給哪一組加一分直到說完為止。
2、如辯論過程中有幼兒偏題,教師應及時引導幼兒的辯論方向,將話題集中到“好與不好”這個主題上。
3、對于辯論過程中出現的冷場現象,教師應及時給予提示引導,以加強辯論的氣氛。
4、在規定時間內還沒完成的,教師應引導并做簡單小結,在黑板上打好每組的總分。
5、如果辯論還不充分或時間不夠,可暫不做總結,下次可接著辯論。
(四)總結評價,激起幼兒辯論的興趣和自己設計環保產品的愿望。
教師對這項辯論給予肯定,表揚辯論出色的幼兒,做總結性的評論,結論是:一次性筷子或杯子等,既有使用方便的地方,又有不足之處。凡事都具有兩面性。現在請我們大班的小朋友來想一想,怎樣設計出既實用又經濟而且不污染環境的用品來呢?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并把結果講給老師聽。如用可循環使用的材料來制作用品等等。教師給予肯定指正。
(五)延伸活動:
1、幼兒到生活中去尋找更多的一次性用品,并找出它們好和不好的地方,以便進行第二次辯論。
2、在繪畫活動中讓幼兒把自己設計的又好又實用的用品畫出來并涂色。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同在一片藍天下》;繪畫《白色污染》,廢物制作活動。
健康:環保小衛士。
五、環境中滲透大墻布置“變廢為寶”。
六、生活中滲透教育幼兒在生活中盡量不使用“白色”(塑料)物品。
七、家庭中滲透與父母共同討論一次性物品的利弊。
八、活動評價
項目
目標實現程度
內容適合程度
活動設計趣味程度
幼兒的“三性”表現
存在問題
等級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評價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