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3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發布時間:2023-11-26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3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書的封面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厘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厘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厘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現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師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4)請同學們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厘米=10毫米(繼續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5)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倮蠋煴硎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趯W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塾檬謩荼硎1毫米、1厘米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空)

 、倭恳涣恳环钟矌诺暮穸,看夠不夠1毫米.

 、诹恳涣繑祵W課本的厚度,大約是____毫米.

  ③

  2.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厘米?(繼續演示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3.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書)

  4.量出3分米長的帶子給大家看.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隨堂練習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6毫米.

  跳繩長2厘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布置作業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幣、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老師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1號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1號本的長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寬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師:1號本的寬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1號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ㄟ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厘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在刻度0到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厘米?數一數,在刻度3到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說,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后教師說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教師指出:銀行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5)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小組合作,每位組員挑一樣身邊的實物,量一量它的長度。匯報。

  (7)共同完成書P22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賱邮植僮鳎河脤W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讵毩⑻剿鳎耗愀杏X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蹍R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芙處熣f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莼ハ嘤懻摚哼@個單位規定為多少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dm”(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為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中信息窗1,以甜甜夢到齊天大圣為情境,以金箍棒的變化引入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認識。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對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同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測量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學用具】

  常規: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多媒體: 課件

  【學生用具】

  直尺、卷尺、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師談話:有個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別喜歡看《齊天大圣》這本書,每晚必讀。這天晚上,甜甜讀著、讀著就睡著了,而且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到誰了? 預設:齊天大圣。

  教師談話:對,孫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變長.變成1千米長,還可以變小,變成1分米長,放在手心里。還能變得更小,變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觀察圖上呈現的數學信息,根據圖上信息對話,變成1千米長,變成1分米,變成5毫米。

  教師引導:可甜甜這時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長,你知道嗎?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并為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 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預設:厘米、米。

 。ò鍟豪迕、米)

  教師談話:用字母怎樣表示?

  預設:Cm、m。

  教師談話:請用手勢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用手勢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離大約是1厘米。 教師談話:1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兩臂展開的距離大約是1米。

  教師談話:厘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預設:1米=100厘米

  教師談話: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預設:直尺上0-1的距離是1厘米,1-2的距離是1厘米,4-5的距離也是1厘米。

  設計意圖:復習長度單位厘米、米

  二、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談話:(出示1分硬幣)請看我手中的1分硬幣,請你測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幾厘米?

  學生動手測量發現:不能用厘米表示,沒有1厘米厚,剛好夠1小格(即1毫米), 教師談話:你知道1小格是多少嗎?

  教師談話: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教師引導:請在尺子上找找1毫米

  實物展臺出示尺子: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指著不同的小格問) 學生認識到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教師引導:請你用鉛筆尖指著小格的中間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學生數后發現有10個小格。

  教師引導:觀察這10個小格有什么特點?(相同之處)

  預設:一樣大,平均分。

  教師引導:1小格是1毫米,1大格是1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預設:1厘米=10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教師引導:小結: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請和同位說一說。

  同位互相說: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教師談話:毫米可以用小寫的mm來表示(板書)

  設計意圖:以一分硬幣的測量為設疑,引入毫米的認識,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厘米之間關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教師談話:1分錢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讓我們再來感受1毫米有多長。

  學生用手捏1分錢的厚度,進一步感知1毫米。

  教師談話: 你能在直尺上找出5毫米嗎?并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找一找后畫下來。

  教師引導:原來5毫米這么小,怪不得金箍棒可以放在耳朵里呢。

  我們周圍或生活中的'哪些長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

  預設:螞蟻、米粒、書本厚度、指甲厚度等。

  設計意圖:通過畫進一步感知長度單位毫米,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 教師引導:金箍棒還能變成1分米長放在手心里,1分米有多長呢?

  請在直尺上找出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 同位相互說一說 學生同位相互說一說:1分米=10毫米

  10毫米=1分米

  教師引導: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預設:1分米大約一拃長。

  教師引導:一拃長大約就是1分米,金箍棒當然可以放在手心里。

  請用皮尺量一量同位的手腕一周的長度。

  同位相互量,發現大約12—13厘米。

  教師引導: 大約10厘米。我們手腕一周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讓我們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大約一拃長。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系。

  2、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熟悉所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

  課件直尺硬幣米尺正方體盒子等。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米和厘米之后,學會了用直尺進行測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測量,感悟并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活動,認識分米、厘米和毫米間的進率,學會以分米和毫米為單位測量較短物體或線段,使學生能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價值。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來個“游園奪獎比賽”活動,比賽的規則是:只要你能正確地回答園中設置的題目,你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品,最后再根據每組得獎的多少,評出三個優勝組。各組同學有沒有信心奪獎?

  游“記憶園”(復習舊知識)

  幻燈出示“記憶園”中的問題,并逐一顯示問題:

  (1)我們已經學過和兩種長度單位?

  (2)1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劃比劃1厘米大約有多長?

  (5)用手勢表示出1米的大概長度。

  (上述問題如果學生答對了,獎給小紅旗一面)

  復習階段活動小結:(鼓勵獲獎同學,導入新課教學)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留一定的手寫空間,留待后面在補上完整的課題)

  二、游“求知園”,認識毫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認識毫米的有關問題(逐題顯示)

  1、仔細觀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間還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學生舉手答,答對的同學獎“發現獎”牌一面)

  2、數一數,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10個)

  注意引導學生怎么數,數得快的同學獎“速度獎”牌一面。

  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導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學生舉手搶答,答對的同學獎“思考獎”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指名同學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跟著比,比對的同學獎“發現獎”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長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一分硬幣的厚度是( )毫米、量數學書的厚度是( )毫米。

  6、說一說:回形針長( )毫米、鐵釘長( )毫米。

  (答對5、6兩題的同學,分別獎“勤于動手獎”一面和“小星星”一顆)

  活動小結:(照顧后進生,鞏固“毫米的認識”)

  剛才,我們在“求知園”中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同學們在奪獎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下面我們把機會讓給那些沒有得獎的同學,請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指名后進生回答)。

  1厘米=( )毫米 1毫米大約有多長?

  (各組同學的得獎情況對比,表揚先進組,鼓勵后進組)。

  三、繼續游“求知園”,學習分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中有關認識分米的問題(逐一顯示):

  1、量一根10厘米長的紙條,然后把它剪下來,看誰剪得快?

  告訴學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 )厘米。

  3、數一數:在米尺上10厘米為1段地數,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幾段?然后填空:1米=( )分米。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數1米的硬紙條。

  4、做一做:

  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紙條給大家看看。

  四、活動總結:(強調知識重點,表揚先進小組)

  這節課,我們通過“游園奪獎”活動,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出色,下面我們進行評比。對獲獎小組及獲得獎品的同學進行鼓勵。

  五、課堂作業:

  1、練習八第1、2題。

  2、動手實踐量一量:

  (1)《品德與生活》這本書的長、寬、厚各是幾厘米幾毫米

 。2)10張紙大約有多厚?

 。3)橡皮擦的長、寬各是幾厘米幾毫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0-61頁的內容,《毫米、分米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教學,向學生滲透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同時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問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四、教具、學具

  米尺、硬幣、直尺、紙條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骋,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中國第一個航天員是誰?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無聞、刻苦鉆研的科學家,花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過程中不能有一點點的失誤。你認為在研制過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學生可能答:飛機的性能,駕駛員的技術,準確的測量等。

  師:首先得經過精確的測量,絲毫誤差都可能導致失敗。

  (這一環節,加強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復習長度單位:米、厘米

  問: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到什么單位?

  一米的長度大約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1米大概有多長?1厘米大概有多長?

  (對已建立的長度觀念的復習,為新知作準備.)

  3、測量紙條的長度。(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拿出紙,,看誰能量出紙條的長度?

  師: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夠1米,用什么單位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激發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為合作探究作準備。)

 。ǘ┖献鹘涣,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1)調查研究后,匯報交流,小學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

  (1)師:關于毫米的知識,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發現的說給同組同學聽聽。(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2)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師問:用鉛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4)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

  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5)提問: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2)親身體驗1毫米到底有多長?

  師:這是一枚一分硬幣,你先估計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實際測測,看估計的對不對?

  師:除了一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還能舉出長度是1毫米的物體嗎?

  師:到底1毫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

 。3)實際測量:

 、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計一下這本數學書有多厚?實際測一測,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導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的方法)

 、 任選你喜歡的物品,測出它的長度。(小組操作、互評、反饋)

  教師小結: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ㄟ@一環節,主要在課堂上體現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們做個智力小游戲。

  師:這是兩根紙條,只用尺子測出其中一根的長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長度。

  請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組到前邊來給大家演示。

  師:10厘米、10厘米地測,這個方法真好,這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說是多長?有誰知道?(板書:分米)

  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二個長度單位:分米。

  問:1分米是幾厘米?40厘米是幾分米?為什么是4分米?

 。ò鍟1分米=10厘米)

 。2)體驗1分米的長度:

  師:1分米有多長呢?伸出你的兩指,比一比多長是1分米?

 。ㄟ@一拃的長度就是1分米)

  (3) 滲透米和分米的關系。

  創設情境:一天老師叫小老鼠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但是它的直尺斷了一節,小老鼠不知如何畫。請你幫助幫小老鼠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用一把無起始刻度的直尺。)

  師:1米里有幾個1分米?10個1分米是多少?

  板書: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ㄈ╇A段小結,突出重點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

  現在我們一共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物品的長度時,有時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地話,還可以用毫米做單位,那么這4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每個小組的同學研究一下。(學生匯報略)

 。ㄋ模╈柟谭答,學以致用

  蠟筆長6( );跳繩長2( );課桌高7( );粉筆長75( );

  蠟筆長60( );跳繩長200( );課桌高70( );粉筆長75( );測量教室的寬用( );書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離用( )。還有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而且對于即將學習的長度單位毫米,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為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依據。

  【學情分析】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講有厘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因此在教學時,注意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活動,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估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識,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會進行毫米和厘米的換算。

  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

  1、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們在表示什么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用厘米呢?為什么?

  2、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厘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厘米?

  3、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俪鍪纠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②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蹖烙嫷慕Y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俜纸M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诮涣鳒y量的結果,引出毫米。

  2、感知毫米。

  (1)生拿出準備好的直尺。

  師:誰來說說1毫米有多長?

  學生發言。師總結:在刻度尺上,每個1厘米之間有許多小格,這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1毫米有多長。

  (2)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2毫米是多少呢?哪位小朋友上來指一指。3毫米呢?5毫米呢?13毫米呢?同桌間指一指。

  小結: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幾小格就是幾毫米。

  3、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師:小朋友,你們猜一猜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大,還是厘米這個長度單位大?

 。2)師:那它們有什么關系呢,仔細觀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在剛才的觀察和交流中,你發現了什么或得出一個什么規律?出示1厘米=10毫米。

  【鞏固應用】

  1、完成課本第22頁“做一做”。

  2、畫一條比3厘米短5毫米的線段。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床長2 桌子高10

  從家到學校500橡皮長30

  文具盒厚46層樓房高20

  【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幣、絲帶、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錢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錢老師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課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數學書的長是21厘米,數學書的寬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師:數學書的寬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數學課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1、認識毫米。

 。1)師: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ㄟ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厘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在刻度0和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厘米?數一數,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3到刻度4是幾厘米?數一數,在刻度3和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說,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后教師說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就是1毫米。

  教師結合課件演示說明:銀行卡和電話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5)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教科書第3頁 “做一做”中的題目。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數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讵毩⑻剿鳎耗愀杏X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③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④教師說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就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莼ハ嘤懻摚哼@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觀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

 、偻阑チ繌氖滞蟮街讣庥卸嚅L?

 、诮炭茣4頁“做一做”中的習題。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練習一的第1、2、3題。

  2、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 ) 跳繩長2( )

  課桌高7( ) 粉筆長75( )

  鋼筆長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塊橡皮厚12( ) 旗桿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絲帶。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1、量出數學作業本的長約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業本上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長的線段。

  3、拿一瓣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盤子里。先看看它幾天后開始發芽,再記錄發芽一周內蒜葉的生長情況。(課外完成)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22頁例1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而且對于即將學習的長度單位毫米,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為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依據。

  【學情分析】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講有厘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因此在教學時,注意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活動,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估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識,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會進行毫米和厘米的換算。

  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

  1、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們在表示什么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用厘米呢?為什么?

  2、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厘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厘米?

  3、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俪鍪纠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蹖烙嫷慕Y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①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诮涣鳒y量的結果,引出毫米。

  2、感知毫米。

 。1)生拿出準備好的直尺。

  師:誰來說說1毫米有多長?

  學生發言。師總結:在刻度尺上,每個1厘米之間有許多小格,這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1毫米有多長。

 。2)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2毫米是多少呢?哪位小朋友上來指一指。3毫米呢?5毫米呢?13毫米呢?同桌間指一指。

  小結: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幾小格就是幾毫米。

  3、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師:小朋友,你們猜一猜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大,還是厘米這個長度單位大?

  (2)師:那它們有什么關系呢,仔細觀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在剛才的觀察和交流中,你發現了什么或得出一個什么規律?出示1厘米=10毫米。

  【鞏固應用】

  1、完成課本第22頁“做一做”。

  2、畫一條比3厘米短5毫米的線段。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床長2 桌子高10

  從家到學校500橡皮長30

  文具盒厚46層樓房高20

  【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ǘ┠芰c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分米。

 。ㄈ┑掠c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書的封面寬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寬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毫米,教學例 1。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厘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厘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 厘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現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厘米長度內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厘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 厘米10 毫米板書: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倮蠋煴硎 1 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趯W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

 。ǘ┱J識分米。教學例 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厘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ㄈ├妹壮,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

  總結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并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 1 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厘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10

  學習內容

  教材第21-2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五第1、2、5題。

  學習目標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并會用他們做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米尺;

  學生: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卡、小棒等。

  學習過程

  一、出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有關長度毫米(板書課題)。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如上,(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過渡語:要達到本節課的目標,還靠同學們的認真自學,怎樣自學呢?請同學們認真自學,下面看自學指導。

  二、自學指導

  1.認真看21-22頁內容,先看第21頁情景圖,拿出自己的書像他們一樣估一估,你的數學書長、寬各是多少,請標出來。

  思考:當測量物體長度時,不夠整厘米的部分怎樣表示?認真觀察第22頁圖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厘米長度里有幾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1厘米=毫米。用字母怎樣表示?

  2.觀察1毫米的長度,思考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6分鐘后比誰能準確的運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師:自學時,比一比,看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學競賽開始。

  三、先學:

 。ㄒ唬┛磿ǹ匆豢矗

  學生認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自學。

  過渡:學完的請舉手,指一名后進生,說一說1毫米有多長。1厘米=( )毫米,(錯了其他同學糾錯)板書1厘米=10毫米

 。ǘz測(做一做):課本第22頁“做一做”

  1.后進生上黑板做,其余學生寫在書上。

  要求:字跡工整,坐姿端正。

  2、師巡視,發現錯例,準備二次備課。

  四、后教

 。ㄒ唬└

  師: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錯誤的可用不同色粉筆更正。

 。ǘ┯懻撟鲆蛔

  看填空,認為對的請舉手。錯的說出錯在哪里?

 。1)通過剛才的練習,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讓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方法。

 。2)教師小結: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先寫整厘米數不夠厘米的部分用毫米表示,有幾個小格就是幾毫米。1厘米很短,厘米是較小的長度單位,一般在測量比較短的或小的物體要毫米做單位。

  五、鞏固發展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1、2題。(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測量的準確性,讀數是不是正確)

  2、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作業:同步練習第9頁1,2,3,4,題

  六、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課后反思: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深究興趣,創設情境,足進了遷移,是學生很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教學中我收集了電話卡,一份硬幣,身份證,一次性杯子。這物體的長度。厚度,都與分米和毫米有關。指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在比劃,“1分米”和“1毫米”時制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1至24頁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本單元中, 、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這些長度單位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分析教材的編排意圖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2、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3、重視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重點:

  體驗 1 毫米、1 分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1、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能夠根據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策略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實際操作等突破重點,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動手操作,計算等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在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要注意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與認真思考相結合,在測量中,學生可能對毫米的測量更難掌握一些,可讓學生多操作,單位換算和計算也要加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長度單位。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毫米與厘米、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培養學生估測的意識,提高學生估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復習舊知。

 。1)師生一起回憶,曾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 。

 。2)請同學們以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曲別針、鉛筆的長度。

 。3)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2、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根據掌握的知識,估計一下我們的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老師板書學生估計的結果。 提出問題: “究竟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誰估計的結果更接近準確數據呢?”請同學分成小組對數學書的長、寬、厚進行實際測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分組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和厚。

 。2)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學書長:不到 21 厘米,差 2 個小格。 寬:不到 15 厘米,差 2 個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個小格。

  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足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引出毫米:當測量結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 1 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2、學習 1 厘米10 毫米。

  請同學們拿出直尺,從直尺上選定 1 厘米的長度,數數在 1 厘米的長度里有幾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 通過觀察和數格從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個小格,長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師板書: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長度,形成直觀現象。

 。1)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寬或厚約是 1 毫米?然后動手量一量看你說的對不對。 (硬幣、超市會員卡、鑰匙等)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為單位計算的?

 。3)說一說,數學書的長、寬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學生尺的厚度是幾毫米?然后同桌同學合作驗證猜得對不對。

  三、鞏固練習

  1、第 3 頁做一做

  2、第 5 頁練習一第 1、2 題及第 3 題的前 2 題。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偈箤W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谝龑W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知道分米、毫米這二個長度單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學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時利用直尺,觀看分米、毫米標準的長度,觀察1毫米、1分米的長度,在腦中建立表象,并讓學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長度幫助學生感悟用心體會。

  2.練習法。學生鞏固知識和形成各種學習技能需要反復的練習,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在教學認識分米、毫米時,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為參照物。

  教學學法:

  1.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觀念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的應用能力。

  2.學會與人合作養成良好習慣。在估計測量中,由于毫米相對較小,容易出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在課堂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回憶學過的二個長度單位是什么?比劃一下1米長度和1厘米的長度嗎?

  二、教學新知

  1、認識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劃一下。

  師提問:生活哪些物體的長或厚約為1毫米?

  3、學習厘米與毫米的關系追問:通過剛才比劃和觀察,你發現什么?

  毫米是相對較小的長度單位,通過觀察你發現。

  (1)厘米與毫米有什么關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師:拿出數學書,讓學生觀察其厚度,你覺得數學是多厚?

 。2)分米的認識

 、俜置

  出示一條10厘米長的小棒,讓學生估,引出這條是10厘米。

  師:這也是一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預計學生能知這是1

  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畫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讓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長約1分米的物體,來幫助學生建立觀念。

  ②分米與米的關系

  師:2分米長約是多少,用手比劃一下?4分米?10分米?

  師:你發現什么?引導學生發現1米=10分米。

  3.長度單位的系統化和展望

  談話: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請你把它們與原來學習過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隊,從大到小排好?引導學生發現:相鄰單位的進率都是10。

  三、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環節,這節課我安排的練習題

  都與幾何測量、幾何直覺直接相關,符合當前課改精神。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收獲的信息進行和篩選和整理,完善知識結構,并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 篇13

  復習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分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感性體驗。會確定位置,從而鞏固學生已有的對平面圖形的直觀體驗。

  2、通過觀察、測量、語言描述等,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并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考習慣。

  復習重點:長度單位的適當選擇和方位的確定。

  復習難點:能流暢地用語言描述路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談話: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是和數學有關的。比如辨別東、南、西、北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學的路線,比如物體的測量等。今天的復習就和這些內容有關。

  二、方位復習

  互動1:書本第101頁第8題

  1、講述:小華、小軍、冬冬、小芳住在同一個城市。他們的家如圖所示。

  出示“期末復習”第8題的情境放大圖。

  2、指一指圖中的八個方位。

  認清了八個方位,認一認圖上有哪些地方?

  3、能說說小朋友家與學校的關系嗎?

  談話:看來小朋友對方位掌握的不錯。你們能說說其他地方相互間的關系嗎?誰來說,說對了,全班小朋友送給他掌聲。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個小朋友上學的路線比會說嗎?小組里可以先說一說,過會我們全班交流。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路線,全班交流。

 。赫f得真不錯。

  三、長度單位復習

  互動2:書本第101頁第9題

  1、提問: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學了些什么長度單位嗎?

 。1)根據學生說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說一個長度單位,你們能很快用手勢表示它的長度嗎?

 。3)你們知道這些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說各個單位之間的進率。

  談話:明確了這些長度單位的長度,我們要選用這些長度單位來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的嗎?

  2、出示書本第101頁第9題:

  一塊橡皮厚12,一張方桌高8,旗桿高9,一枝鋼筆長16。

  學生獨立填寫,全班核對。并說明理由。

  3、:在填寫長度單位的時候,一定要在腦海中回憶這件物品的實際模樣,再從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測量復習

  互動3:書本第102頁第10題

  1、談話:看來小朋友們對長度單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請你們觀察這兩幅圖。

  出示第10題,瓷磚和課桌圖。

  2、提問:你在圖中觀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觀察到的數據填入括號?

  3、自己先獨立完成,并想想為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4、匯報。

 。盒∨笥褌儾粌H自己會填,還能用理由來說服人,真不錯。

  五、畫線段練習

  互動4:書本第102頁第11題

  1、談話:小朋友們會填了,會說了,你們會畫嗎?請你們先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再畫一條35毫米的線段,畫完后同桌相互檢查。

  2、學生操作,同桌檢查。

  提問:畫線段時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3、觀察:哪一條線段比較長?

  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為什么4厘米的線段要比35毫米的線段長些嗎?

  六、數角、找角練習

  互動5:書本第102頁第12題

  1、出示第12題第一小題。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共有幾個角?

  2、你能為圖中的直角畫上標記嗎?

  學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問:有幾個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兩個角是什么角?

  4、教師出示第二小題。

  現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圖中的三個直角嗎?

  5、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6、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給予。

  七、學習歸納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小學三年級數學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教案(精選3篇)

    設計說明《數學課程標準》中引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解決問題與計算有機的結合。在本節的教學中,注重情境圖的運用,在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讓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小學三年級數學《乘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教案模板(通用8篇)

    教學目的:1、記住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系。2、能正確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培養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4、通過歸納揭示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具準備:投影儀、幻燈片。...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育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 小學三年級數學《有多重》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體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感知輕重游戲...

  • 2023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2篇)

    教學時間:累計節數: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3篇)

    教學時間:累計節數: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 小學三年級數學日記《有趣的購物》(精選2篇)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來。等到晚上8點多,媽媽回來了。吃蛋糕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媽媽來考考你,如果答對了就可以吃一塊,好嗎?我說了聲沒問題就開始答題了。...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通用17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93的內容。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精選4篇)

    一、計算:帶▲要驗算485 5 = 94 56 =▲498 6 = 0.6 + 4.7 =二、估算:49 21 ( )92 31 ( )66 98 ( )830 9 ( )三、應用題:1、 奶牛場每天賣奶48桶,每桶奶重45千克,每千克奶售價1元,奶牛場每天賣出多少元?2、在一塊長42米,寬35米的菜地...

  •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

    寫好教案是上好課的前提,所以老師在上課之前要好好準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教學目標:1、回顧上學期知識。...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練習題(周長篇)

    一、填空。1、長方形的對邊( ),四個角都是( )。2、長方形的周長=3、正方形的對邊( ),四個角都是( )。4、正方形的周長=5、正方形是特殊的(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 )里。(1) 一個長方形的長是12厘米,寬是8厘米,計算周長是( )。...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

    一、計算:帶▲要驗算485 5 = 94 56 =▲498 6 = 0.6 + 4.7 =二、估算:49 21 ( )92 31 ( )66 98 ( )830 9 ( )三、應用題:1、 奶牛場每天賣奶48桶,每桶奶重45千克,每千克奶售價1元,奶牛場每天賣出多少元?2、在一塊長42米,寬35米的菜地...

  • 2019年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及答案

    小學三年級暑假就是準四年級的學生了,下面是提供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及答案,歡迎閱讀。一、填一填.(22分)1.(3分)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考點:年、月、日及其關系、單位換算與計算.專題:質量、時間、人民幣...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5~8課時教案

    開發區小學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課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本課初備課時共 11課時,本課第 5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 通過操作,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基本掌握首位除時有余數的除法筆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教案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本課初備課時共11 課時,本課第 1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新余市| 岳池县| 绩溪县| 乡宁县| 德江县| 福泉市| 浪卡子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六安市| 大渡口区| 白银市| 广宁县| 余干县| 恩施市| 体育| 于田县| 呼玛县| 汨罗市| 青岛市| 西宁市| 临猗县| 龙陵县| 奉新县| 江川县| 苏州市| 仪征市| 潼关县| 贵定县| 台东市| 宁晋县| 洛隆县| 米易县| 蒙阴县| 华容县| 怀化市| 桐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广灵县| 潢川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