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學們談地理教案(通用2篇)
與同學們談地理教案 篇1
目標:
1、解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離不開地理。
2、了解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課時安排:
1課時
過程
導入:新學期開始,課程表中有一門新課,就是地理課。地理課是學什么的呢?在講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現(xiàn)在,你們的理想是什么?(學生回答,分類)(講授新課)學生的理想分類后大體有這些:
第一類:建筑師。告訴學生要想當建筑師要學習地理,比如說,畫圖Ⅰ將學生分組,讓每組學
啦,要學地圖,比如說在什么地方設計建筑,當?shù)氐牡匦螚l件如何等等,都到用到地理知識。
第二類:服裝設計師。還得學地理,比如說在國內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樣的面料,也就是各地的棉花以及蠶絲等的分布,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候設計什么樣的衣服,比如說給非洲設計什么樣的衣服呀,皮袍可以嗎?所以你得了解世界各地的氣候,因地制宜,設計人們喜歡的衣服。
(就是說,不論學生的理想是什么,一句話,干什么都得學地理)老師介紹初中地理內容。
板書:一、生活離不開地理
提出問題:
生都聯(lián)想一下我們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現(xiàn)象與“地理”有關,并說出來?
Ⅱ教師根據(jù)學生說的內容,并選擇一部分對應做出簡單的解釋。
用屏幕顯示問題和課本圖片,給學生分析的機會,讓他們樹立信心。
問:右邊的圖片,說明了一個地方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特長.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嗎?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鋪安排在屋頂上。
●日本人愛吃魚,市場上的海產(chǎn)品琳瑯滿目。
●國際中長跑中,來自東非高原上的選手常能取得好成績。
●這些漂亮的服裝大多出自我國江浙一帶。
學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師該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說錯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別的學生給以糾正,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不用吝惜贊美之詞,至于答案,老師不必說出來,反是留給學生,留個懸念。
教師總結: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與我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關,總而言之,生活離不開地理
板書:二、學習地理,為了更好的生活
說出下列地區(qū)收入以什么為主?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注意些什么?見課件圖片。
看p3展示課本圖:“風沙掩埋了古文明”,巴比倫介紹
提問: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樣的教訓?
討論:
讓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概括,說明尊重自然規(guī)律、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否則要受到懲罰,自毀家園。
板書:1、尊重自然規(guī)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看p3“姑姑的故事”
討論:
提問:說一下這段文章的認識,試說明了什么問題?
讓學生分組討論
總結:
1、尊重自然規(guī)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2、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3、綜合分析問題
4、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交談,你們一定感到地理是一門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學。地理課將帶領你們進一步觀察世界,認識中國,讓你們感受到世界的發(fā)展和變化,感受到祖國的偉大,激發(fā)建設祖國的熱情。不論地理課選擇講述的地區(qū)距你是否遙遠,傳達的地理思想?yún)s是共同的,是終生受用的。
與同學們談地理教案 篇2
導入:師:《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能夠呼風喚雨、料事如神的人物,他是誰?
生: 諸葛亮
師:我們可以用“上知_____、下知_____”來形容諸葛亮的知識非常淵博?
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師:這里出現(xiàn)了“地理”這個詞,這節(jié)課,老師就來和大家聊“地理”
從而引入“地理”這門初中新開設的課程
(一)、(投影顯示)地理
師:1、請同學們結合小學的科學、品德與社會等課程的知識,舉例說明什么是“地理”?
生:山、河、地震、地圖、國家……
師:2、此外,還有什么是屬于地理嗎?
(講述)還有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天文知識、風土人情等。
3、概括地理的概念: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科學
小結:通過剛才的介紹可以看出,“地理”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衣食住行、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地理。我們將會在以后的地理課程讓同學們學習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二)、(投影顯示)生活離不開地理
師:1、(閱讀P2圖,提問)這些說明什么問題?
生:回答,老師引導總結。
師:(1)、西亞的沙特阿拉伯,氣候終年炎熱,降水稀少,可謂“滴水貴油”,人們把旅館的床位安排在屋頂上,沒有被雨淋濕的后顧之憂。這是與當?shù)貧夂驐l件相適應的一種特殊人文景觀。
師:(2)、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huán)海,有發(fā)展?jié)O業(yè)的良好自然條件。日的漁獲量居世界第一位,銷售魚等各種海產(chǎn)品的市場很多,人們也有喜
海產(chǎn)品的習慣。
師:(3)、非洲的東部是高原地區(qū)。高原地區(qū)由于地勢高,大氣中氧氣相對較低,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qū)的人們,適應了缺氧的環(huán)境。中長跑運動員需要有較強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而來自高原地區(qū)的人,無氧耐力具有優(yōu)勢,比較適合中長跑運動。這就是他們能取得好成績的原因。
師:(4)、我國江浙一帶氣候溫暖濕潤,適合桑樹的生長。桑葉是蠶的食
蠶吐的絲經(jīng)過加工,是紡織絲綢的原料。因此,這帶有悠久的植桑養(yǎng)蠶的歷史,絲綢工業(yè)久負盛名。這些漂亮的絲綢服裝為國家換取了很多外匯。
師:2、分組討論發(fā)言(分成四人小組選其中的一題討論3分鐘,推選組長發(fā)言,)
①、我們廣東或者我們中山、沙溪有什么獨特的習俗(特產(chǎn)、飲食、建筑等)嗎?為什么
②、你去過什么地方旅游嗎?那里有哪些獨特的風俗讓你印象深刻?你知道當?shù)貫槭裁磿羞@種風俗嗎?
(討論3分鐘)
生1:湖北人吃辣,與當?shù)氐臍夂蛴嘘P
師: 我國還有什么地方吃辣較厲害
生:四川、湖南、貴州等地
生2:中山的建筑,騎樓
師:說說騎樓的特點
生:上面伸出來,下面有柱子撐著,連在一起
師:我的電腦桌面上剛好有騎樓的圖片(展示、介紹特點 ),為什么會有這種風格的建筑呢?
生:中山下雨多,可以擋雨
師:很好,不僅擋雨,夏天還可以檔太陽,這種建筑風格和我們這里的什么有關?
生:氣候
師:不僅中山,我們廣東還有很多地方也有這種建筑,與我們夏天高溫多雨的氣候有關。
生3:沙溪涼茶很出名
師:我過來沙溪時,本地人告訴我要常喝沙溪涼茶。為什么沙溪涼茶出名呢?
生:我們這里熱,容易上火
師:本地水土比較熱氣。
生4:沙溪休閑服很出名。
師:為什么沙溪發(fā)展休閑服呢?
生:(沒能夠說出原因)
師:和我們沙溪的地理位置有關。我們生產(chǎn)的服裝主要出口,是因為這
接近香港和澳門,可以通過它們出口到很多國家,另外我們沙溪有許
華人華僑,他們也會回來投資,我們有資金來源。
生5:云南的服裝很多樣。他們有點穿棉襖,有的出夏天的服裝。
師:夏天穿棉襖,云南哪里?
生:山上的居民
師:山上山下居民服裝不同,說明山上山下氣溫差別很大,和當?shù)氐沫h(huán)境有關。
師小結:以上問題說明了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有不同的資源條件,居住在那里人們就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產(chǎn)方式,就是我們說的:“一方水土養(yǎng)方人”。各地區(qū)的人們?yōu)榱死米匀弧⑦m應自然、改造自然,就必須要了解所在地的自然條件。達到因地制宜,所以各地的風土人情就有很大區(qū)別。大家有沒有出門旅游?旅游前,你應先了解當?shù)氐囊恍┣闆r以做了一些不該做了事情,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我們學習地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三)、(投影顯示)學習地理,為了更好的生活
1、師: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請看書P3
學好地理要求我們具備一個什么樣的頭腦哇?
生:地理的頭腦
師:具備一個地理的頭腦,也就是要學會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
身邊的事物,更科學地選擇和安排生活和生產(chǎn)。
2、師:地理的頭腦要用哪些思想和方法來武裝呢(看書本P3-4)
①、(閱讀)“風沙掩了的古文明”,請談談你的感受?
生:尊重自然規(guī)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投影顯示)尊重自然規(guī)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小結: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當某一個要素發(fā)生變
化時,會導致其它要素,甚至整個環(huán)境狀況的改變,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guī)律。所以,古巴比倫的衰落可用地理學解析為:近過度砍伐樹木——水土流失——河床升高——河堤加高——河流淤塞、泛濫——失支家園。說明不尊重自然規(guī)律,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師:②、(閱讀)“聽老家的姑姑說……”,請說說你的看法?
生: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投影顯示)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師:什么是“因地制宜”?
生:適合種什么就種什么。
師:因地制宜是指從各地自然環(huán)境特點、生產(chǎn)條件和現(xiàn)有發(fā)展基礎出發(fā),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chǎn)和建設項目,獲取地盡其力、物盡其用的最大經(jīng)濟效益。
師:沙溪有因地制宜的例子嗎?
生:沙溪種水稻,水果種香蕉、芒果……
師:一個地方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搞好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
師: ③、(投影顯示)如果你是一個省長,需要新建一個城市,你將怎樣選擇?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的影響? (學生在黑板相應位置填上所需因素)
生:(上講臺寫)氣候、資源、河流、交通、地形
師:我們能不能只考慮某一個方面?就象你們家蓋房,考慮的因素多不多?也就是說我們分析問題要有什么樣的思想?
生:綜合地分析問題
師:(投影顯示)綜合地分析問題
師小結:影響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要素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在分析地理問題時要有綜合的眼光和思路。這個例子說明:城市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除了書上所說的還有: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游、工業(yè)區(qū)位、商業(yè)區(qū)位、 交通區(qū)位等因素的影響。
師:④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既是從父輩那里繼承來的,又是從子孫后代那里借來的。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呢?
假設你家有一塊菜地,怎樣才能永遠傳種下去?
生:好好地種!
師:怎樣才能好好地種?你們要做什么事情?
生:澆水、翻土、施肥
師:如果不這樣,只管種,會有什么結果
生:菜地不能種了。
師:對,我們只有種的同時保護她,才能永遠地種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投影顯示)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解釋定義: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未來世代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發(fā)展”。
師:我們身邊有違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事例嗎?
生:有
師:舉例子
生:河流變臟了,崗背的“黑龍江”……
師小結:人們?yōu)榱四軌蚴朗来诘厍蛏虾芎玫厣钕氯ィ仨毥⒁环N新的生活和生產(chǎn)方式。而協(xié)調人地關系是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途徑。
(四)、學習反饋(投影顯示):4道課堂練習題
引導學生完成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交談,你們一定感受到地理是一門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學吧!我們今后的地理課將進一步帶領你們觀察世界、認識中國、讓你們感受世界的發(fā)展和變化,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fā)建設祖國的熱情!
(六)、課外拓展:
上完初中的第一節(jié)地理課,你對地理有什么 新的認識?對今后的地理學習有什么想法?請把你的感想寫出來(100——200字左右),以便于老師更好地了解你們,與你們一起搞好地理課的學習!